免疫抑制剂(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合集下载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ppt

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ppt
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他克莫司在肾移植、肝移植和心脏移植中能有效降低排斥反应发生率 ,提高移植物存活率。此外,他克莫司在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 等治疗中也有一定疗效。
安全性评估
长期使用他克莫司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高血压、糖尿病和感染等不良反应。近年来,随 着药物剂量的个体化和监测手段的改进,他克莫司的安全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他克莫司时应权衡治疗利弊,并咨询医生的 建议。
05
他克莫司的研究进展与未来展 望
研究进展
药理作用机制研究
他克莫司通过抑制T细胞活化、细胞因子产生和细胞增殖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研 究发现他克莫司对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移植排斥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
临床试验进展
肾功能损害
他克莫司可能导致肾功能损害 ,表现为肌酐升高、蛋白尿等

高血压和糖尿病
一部分患者在使用他克莫司后 可能出现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症
状。
神经系统副作用
少数患者可能出现神经系统副 作用,如震颤、抽搐等。
药物相互作用与注意事项
避免同时使用增强免疫抑制的药 物
他克莫司与某些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产生 相互作用,增强免疫抑制作用,增加感染 的风险。
用于多种疾病治疗
他克莫司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肾脏移植、肝脏移 植和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改善患者预后
在移植手术后使用他克莫司,有助于降低排斥反 应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
01
02
03
04
感染风险增加
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使用他克 莫司的患者感染的风险增加, 特别是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
02 他克莫司在免疫抑制中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1989年Morris等首次将其用于抗移植物排斥反应,发现对外周血单核细胞的有效抗增殖作用比环孢素(C17A) 强50~500倍,肾毒性比环孢素和他克罗司都低。1999年应用于临床。从目前临床应用来看,RAPA有很好的抗排 斥作用,且与环孢霉素A(CsA)和FK506等免疫抑制剂有良好的协同作用,是一种疗效好,低毒,无肾毒性的新 型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01 英文翻译
03 临床主要
目录
02 的分类
免疫抑制剂是对机体的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和B细胞等巨噬细 胞)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抗体免疫反应。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 节炎、红斑狼疮、皮肤真菌病、膜肾球肾炎、炎性肠病和自身免疫性溶血贫血等。
以环孢素(环孢菌素、环孢菌素A、山地明、赛斯平、环孢多肽A、环孢灵(Cy-A、Cs-A)、新出地明 (Neoral)和他克莫司为代表,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阻断免疫活性细胞的白细胞介素 2(IL-2) 的效应环节,干扰细胞活化,其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具有相对特异性。CsA和FK506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其余药 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它们主要的副作用是具有肾毒性;
临床主要
环孢菌素 他克莫司
雷帕霉素 霉酚酸酯
环磷酰胺
咪唑立宾
芬戈莫德 (fingolimod)
七十年代后期瑞士的Borel发现了一种从霉菌酵解产物里提取的一种只含11个氨基酸的环形多肽,取名为环 孢素(CsA),可以有效地特异性抑制淋巴细胞反应和增生。对T细胞,尤其是TH细胞有较好的选择性抑制作用, 而对其他的免疫细胞的抑制作用则相对较弱,因此在抗器官移植排斥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也用于自身免疫病的 治疗,因此是一种具有很高临床使用价值的免疫抑制剂。经10年的临床试验应用研究证实其抗排斥反应作用较其 他药物强而且副作用小的多。故于八十年代末被批准正式注册投入市场应用。CsA近20年的临床应用显示了神奇 的效果,使得除小肠移植外,肝、肾、心及心/肺、胰移植的病人/移植物一年存活率达70-85%,而在此之前仅 30-50%。CsA相关性神经毒性症状的发生率大约为10-28%,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一种较为重要的因素。轻度以头痛、 肢体震颤、感觉障碍等多见,中度以视力障碍为主。CsA相关神经毒性的重症表现发生率极低。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

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CellCept)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

免疫抑制剂的种类

免疫抑制剂的种类

免疫抑制剂的种类
免疫抑制剂种类较多,常用的主要有五类:
(1)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抑制细胞增殖,特别是胸腺依赖性淋巴细胞
的增殖,在高浓度时可使淋巴细胞溶解;抑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活性;抑制补体的活性。

常用药物如强的松等。

(2)抗淋巴细胞丙种球蛋白(ALG),进入人体后即可与淋巴细胞结合,在吞噬细胞及补体参与下,使淋巴细胞被吞噬或溶解,从而导致外周
血中淋巴细胞数目减少。

该制剂是用人淋巴细胞免疫动物后,从血清
中提取丙种球蛋白制成的。

ALG常与肾上腺素、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
联合使用,用来抑制同种异体脏器移植病人的移植排斥反应,以达到
延长移植器官的存活时间,保存脏器的功能。

(3)烷化剂,可与细胞中的DNA形成交联,破坏DNA的结构及功能,使
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停止分裂繁殖甚至死亡。

如环磷酰胺(CP)和硫
唑嘌呤。

(4)抗代谢药物,可通过对参与代谢的酶的竞争,干扰DNA的合成,阻
止细胞(包括淋巴细胞)的分裂繁殖。

如巯基嘌呤,可缓延病变过程,
但不能根除疾病。

(5)中药免疫抑制剂。

中药中能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药物,多能抑
制免疫应答,对改善过敏性疾病的症状有一定效果。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免疫抑制剂定义是一类通过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而使组织损伤得以减轻的化学或生物物质。

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1、钙调素抑制剂类: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FK506)2、抗代谢类:硫唑嘌呤、霉酚酸脂(MMF)3、激素类:甲强龙、醋酸泼尼松4、生物制剂:抗T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免疫抑制剂用药原则1、预防性用药:环孢素A、FK506、霉酚酸脂(MMF)等。

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霉酚酸脂(MMF)、FK506等。

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ALG等。

4、二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三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环孢素A(新山地明)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FK506(他克莫司)常用免疫抑制剂1、环孢素(CsA):新山地明(进口)田可、赛斯平(国产)作用机理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 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的体液和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药物的吸收和代谢新山地明受进食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环孢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的吸收和代谢。

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和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副作用(1)肾毒性: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肾功能损害。

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移植肾损害很难鉴别。

且发生肾损害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一、激素类药物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和强的松(),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1.硫唑嘌呤,(依木兰,)作用机制:主要抑制、和蛋白质合成。

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 , ,商品名:骁悉)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

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1.环孢素(,)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

辅助性T 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2,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

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又称506或他克莫司()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

与环孢素相比,有如下特点:1)免疫作用是环孢素的数十倍到数百倍。

2)可减少肝、肾移植受体的急、慢性排斥反应。

3)细菌和病毒感染率也较环孢素治疗者低,尤其是本品有较强的亲肝性,对肝移植的功效高100倍,因而大大降低了临床使用剂量,可降低原治疗费用1/3~1/2,同时不良反应也明显降低。

高中生物免疫抑制剂的原理

高中生物免疫抑制剂的原理

高中生物免疫抑制剂的原理免疫抑制剂是指通过抑制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减少或阻断免疫反应的药物或物质。

其主要作用是降低免疫系统对移植物、自身组织和抗原的免疫应答,从而阻断或减轻炎症反应,达到治疗目的。

免疫系统是机体抵御外界侵入物、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保护系统,其主要组成部分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淋巴组织(如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以及免疫相关的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免疫系统通过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异常细胞、异物等,维持机体的内环境稳定。

然而,在某些疾病状态下(如器官移植、自身免疫病等),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组织或者移植物产生异常的免疫应答,进而引发炎症反应、排异反应或者自身免疫反应,危害机体健康。

而免疫抑制剂就是通过干预和调控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和发展,从而减轻或防止器官移植排斥、自身免疫病等疾病的发生。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较多,可从不同的作用部位、机制和应用范围进行分类。

根据作用部位可以分为细胞水平免疫抑制剂和分子水平免疫抑制剂。

细胞水平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免疫细胞的减少或功能抑制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等;分子水平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抗体、细胞因子抑制剂等。

免疫抑制剂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机制发挥作用:1. 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功能:免疫抑制剂可以干扰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从而减少免疫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攻击能力。

例如,糖皮质激素通过调控多个免疫相关分子的表达,抑制T细胞、B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减少细胞因子的合成和释放,从而减弱免疫反应。

2. 阻断免疫细胞的信号传导:免疫抑制剂可以干扰免疫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通路,阻断免疫反应的发生。

例如,FK506(罗氏新概念多肽)和环孢素A(CsA)等钙调蛋白酶抑制剂可以与免疫细胞内钙调蛋白酶结合,阻断免疫细胞的信号转导,从而抑制淋巴细胞的活化。

3. 清除或阻断免疫分子的作用: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清除或阻断免疫相关的分子,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

免疫抑制剂的作用、副作用及护理要点免疫抑制剂是一类用于调节、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治疗免疫系统异常活跃的疾病。

诸如器官移植、自身免疫性疾病、过敏反应等都可以通过应用免疫抑制剂来减轻症状。

但是,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可能导致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护理要点尤其重要。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免疫抑制剂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关键环节,减轻免疫反应,达到治疗效果。

免疫反应是机体对抗外界侵袭的一种保护机制,但有时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激活,引起炎症、组织破坏等不良反应,这时就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来抑制免疫系统的过度活跃。

免疫抑制剂具有以下几种作用机制:1. 抑制T细胞活性:T细胞是调节免疫应答的重要细胞,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T细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反应的强度。

2. 抑制B细胞活性:B细胞是产生抗体的细胞,免疫抑制剂可以减少B细胞的活性,从而降低抗体的产生。

3. 抑制炎症反应: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炎症细胞的释放和活性,减轻炎症反应,从而减少组织损伤。

除了上述的作用机制外,免疫抑制剂还可以影响免疫系统其他的分子和细胞,比如抑制浆细胞等。

然而,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也会产生副作用。

由于免疫抑制剂减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患者容易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从而导致感染的发生和严重性增加。

另外,免疫抑制剂还可能引发胃肠道病变、肝肾功能损害、骨质疏松、皮肤病变等副作用。

特别是在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中,患上恶性肿瘤的风险也会增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护理要点尤为重要。

以下是使用免疫抑制剂时的护理要点:1. 个体化护理计划:制定个体化护理计划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步骤,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情、用药剂量等,制定专门的护理计划,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满意度。

2. 监测感染情况:由于免疫抑制剂的作用,患者易感染,特别是严重的病原体感染。

护士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及时发现感染并及时采取措施,如联合用药、调整剂量等。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PPT课件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PPT课件


中重度复发者,抗-TNF制剂和(或)免疫调节剂
[EL1a, RG B]


频繁复发者,皮质激素+免疫调节剂的方案
抗-TNF制剂或免疫调节剂治疗前,部分病人可考虑
手术治疗 [EL5, RG D]
小肠广泛性活动性克罗恩病
• 全身应用皮质激素加巯基嘌呤或MTX [EL5, RG D]


中重度复发者,抗-TNF制剂和(或)AZA [EL5, RG D]
Early
Infliximab
5-ASAs
AZA/6-MP
Oral steroids
Late
Data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Crohn’s disease only
?
Therapeutic Pyramid for Active UC
Severe Surgery Cyclosporine Infliximab Infliximab Systemic Corticosteriods Oral Steroids Topical Steroids AZA/6-MP
• 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AZA)
• 甲氨喋呤(Methotrexate, MTX)
• 新型
• 环孢素(cycloporine,CsA) • 他可莫司(Tacrolimus)
• 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
硫代嘌呤
• 6-巯嘌呤(6-MP) • 硫唑嘌呤(AZA) • 起效缓慢,多需2-3个月以上 • 往往合用激素和生物制剂 • 诱导T细胞凋亡,抑制过强的T细胞免疫反应
• 对肿瘤发生的影响:长期服用有潜在的导致继发性肿瘤的危险

免疫抑制药的介绍

免疫抑制药的介绍

免疫抑制药的介绍
免疫抑制药(immunosuppressive drugs)的结构相异,但具共同特性:即可以抑制免疫反应过程中的某一成分,利用其抑制淋巴细胞的生成及增殖以达到免疫抑制作用,从而阻断免疫反应的进展,以达到治疗效果。

在上世纪由于器官移植治疗的开展,为抑制不同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在采用抗排异的治疗方案中免疫抑制药是主体。

免疫抑制剂亦成为治疗自身免疫病不可少的药物。

以类风湿关节炎(自身免疫病之一)为例,免疫抑制药不仅可以改善其临床症状,尚能延缓其软骨、骨的破坏,减少关节的致残并保持其功能。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指南中称本类药物为缓解病情的抗风湿药。

其应用原则是:尽早用、联合用(即一个以上的DMARDs同时用),根据病情轻重选用不同的DMARD组合。

在其他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多肌炎、血管炎等,免疫抑制剂是除糖皮质激素外的关键药物,它们改善病人的预后,延长其生存期。

现用于各风湿病的免疫抑制剂只有少数是已经为国家批准的。

这是因为它们中不少是市场上的“老药”,原是为抗肿瘤或抗移植反应的,它们经风湿界医药人员大量实践和总结,调整其剂量和用法,其中许多在国外已被当局批准用于各个风湿病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汇总1

免疫抑制剂-汇总1

作用机制
*环磷酰胺经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氧化, 生成活性代谢产物磷酰胺氮芥。 *通过与DNA交联阻止DNA链分离,抑制合成新的DNA; 少数与RNA交联而破坏细胞的转录与翻译过程; 对细胞周期S期作用最明显。 *阻断淋巴母细胞生长发育,阻断T、B淋巴细胞分化, 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
用法用量
• 口服给药:一日2-4mg/kg,连用10-14日,停用1-2周后重复给药。 • 静脉滴注 • 持续性治疗:一日3-6mg/kg(120-240mg/m2)。 • 间断性治疗:一次10-15mg/kg(400-600mg/m2),每2-5日1次。 • 大剂量间断性治疗和大剂量冲击治疗(如骨髓移植前冲击):一次20-
• (5)局部用药:用于眼病和皮肤病,可用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等。
注意事项
• 糖皮质激素在治疗免疫性疾病时要遵循“足量、足疗程、缓慢减量、 长期维持”的原则,要遵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加、减剂量、缩短疗程 、骤然停药。骤然停药易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如恶心、呕吐、 乏力、低血压、低血糖等;减量过快容易使病情反复,前功尽弃;用药 期间应定期门诊复查,根据病情调整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 脂、电解质等。
环磷酰胺
概述
环磷酰胺属于氮芥类烷化剂;是一种细胞毒 性药物 • 20世纪60年代环磷酰胺用于治疗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70年 代用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 环磷酰胺在上述治疗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但其相关的毒副作用限制其长期应用。
适应症
• 肾病综合征 • 慢性肾小球肾炎 • 急进性肾炎 • IgA肾病 • 急性过敏性间质性肾病 • 狼疮性肾炎 • 原发性小血管炎
•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用法用量、用药方法及疗程宜根据病人、病情、 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特点来制订。

免疫抑制剂的原理和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原理和作用

免疫抑制剂的原理和作用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药物,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以达到治疗和控制免疫相关疾病的目的。

其原理和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抑制T细胞的活性:T细胞是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之一,参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的激活、增殖和功能,降低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的强度,从而减轻免疫介导的疾病症状。

2. 抑制炎症介质的合成和释放: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炎症介质(如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等)的合成和释放,减少炎症反应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这对于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等疾病具有重要作用。

3. 干扰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免疫抑制剂可以干扰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如干扰T细胞与抗原递呈细胞的相互作用、干扰T细胞与B细胞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阻断这些相互作用,可减弱或抑制免疫应答。

4. 抑制抗体产生:免疫抑制剂还可以抑制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从而阻断抗体的产生。

这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自身抗体产生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免疫抑制剂通过多个机制干扰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抑制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治疗和控制免疫相关疾病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免疫抑制剂
的使用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和风险,因此需要在严格监测下使用,并遵医嘱进行调整和监测。

免疫抑制剂ppt课件

免疫抑制剂ppt课件

精选ppt
2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 (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 (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 (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 (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
胞球蛋白和OKT3等; (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精选ppt
3
糖皮质激素类:地塞米松、强的松、 氢化可的松、甲强龙
精选ppt
10
禁忌 ❖ 1、对环孢素过敏者。 ❖ 2、严重肝、肾损害、未控制的高血压、
感染及恶性肿瘤者忌用或慎用。 ❖ 3、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禁用。
精选ppt
11
注意事项 ❖ 1、本品必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遵照医嘱用药。 ❖ 2、定期检测肝、肾功能和监测血药浓度,以
调整用药剂量。 ❖ 3、服药期间应避免食用高钾食物、服用高钾
高血压、多毛、糖尿、皮肤变薄等。为 GCS使代谢紊乱所致。 ❖ 2) 诱发或加重感染。 ❖ 3) 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 4) 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 5) 骨质疏松、肌肉萎缩、伤口愈合延缓。 ❖ 6)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精选ppt
7
不良反应
停药反应 1) 肾上腺皮质萎缩或功能不全。长期用药 者减量过快或突然停药,可引起肾上腺皮质 功能不全。 当久用GCS后,可致皮质萎缩。 突然停药后,如遇到应激状态,可因体内缺 乏GCS而引发肾上腺危象发生。
精选ppt
20
护理要点:
❖ 用药期间,免疫力下降,住院期间应减少探 视,感冒或有感染病症者应避免探视。注意 休息,加强营养,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 惯, 勤洗手,不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去,尽 量减少和避免感染源
精选ppt
21
护理要点:
❖ 定期监测血药浓度、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 逐步减量,防止停药反应及反跳现象 ❖ 心理护理:某些免疫抑制剂会对外貌产生影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
2、心血管系统:高脂血症、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3、中枢神经系统:行为、认知、记忆和精神改变;
4、胃肠道系统:胃肠道出血、胰腺炎、消化道溃疡;
5、免疫系统:免疫力低下、易患感染尤其是重症感染;
6、皮肤:萎缩,伤口愈合延迟,红斑,多毛,口周皮炎,糖皮质激素诱发的痤疮、紫纹和毛细血管扩张等;
(2)病毒感染:MMF所致病毒感染多为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应加用相应抗病毒治疗。严重者应将MMF减量或停用。
(2)真菌感染:MMF可致念珠菌、曲菌等真菌感染。严重真菌感染时应及时把MMF减量或停药,选择恰当抗真菌治疗。
2、胃肠道症状
3、骨髓抑制:可有WBC减少,<3000/ mm 3时MMF应减半量,待WBC计数恢复后MMF剂量可考虑回到原量;如WBC<2000/ mm 3则应停药。个别可出现贫血,减量后可恢复,但较快出现的严重贫血(如2周内下降达2g/dL)则应及时停药。血小板减少罕见,如血小板下降达6.0万/ mm 3,应及时停药。(三系下降如系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所致则无需减药)。
4、CsA 治疗肾病综合征时疗程为 3~6 个月,少数患者可小剂量(≦3mg/kg?d)CsA长期维持,CsA治疗肾病综合征时可有治疗后效应(停药或减量后出现的疗效)。
(四)注意事项
1、由于单用 CsA 治疗后复发率高,临床上常需联合用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提高 CsA 的临床疗效。
2、应综合考虑使用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两个参数指导剂量调整,成人 5mg/kg?d,儿童 200mg/m2?d 时,即使血药浓度低,增加 CsA 剂量也会增加毒性。CsA 血药浓度在正常治疗范围内并不能排除发生肾毒性的可能性。
3、使用CsA时,应调整血胆固醇在6.5mmol/L以下,胆固醇水平正常时CsA用量为4~5mg/kg?d;血胆固醇在 7.8mmol/L 时,则很难达到有效组织浓度。

免疫制剂知识点总结

免疫制剂知识点总结

免疫制剂知识点总结一、免疫制剂类型1.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一类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

常见的免疫调节剂包括干扰素、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

其中,干扰素是一类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可以增强免疫力,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肿瘤等疾病。

免疫抑制剂是一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功能的药物,常用于器官移植术后的免疫抑制治疗。

2. 抗体药物抗体药物是一种新型的免疫制剂,通过使用人工合成的抗体来治疗相关疾病。

常见的抗体药物包括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是指针对特定抗原的单一种抗体,可以用于治疗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多克隆抗体是指由多种抗体组合而成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

3. 免疫细胞治疗免疫细胞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免疫治疗方法,通过对患者自身免疫细胞的改造和增殖,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用于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常见的免疫细胞治疗方法包括CAR-T细胞治疗、免疫细胞疗法等。

二、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免疫制剂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但总的来说,它们都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免疫制剂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发挥作用:1. 增强免疫力一些免疫制剂可以增加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例如,干扰素通过增加天然杀伤细胞和T细胞的活性,来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感染和肿瘤的清除能力。

2. 抑制免疫反应另一些免疫制剂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的过度活化,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例如,免疫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和B细胞的活性,来治疗器官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3. 靶向治疗一些免疫制剂可以通过靶向特定的抗原或免疫细胞,实现精准治疗。

例如,抗体药物可以通过结合特定的抗原,来靶向治疗肿瘤、感染性疾病等。

三、免疫制剂的临床应用免疫制剂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临床应用:1. 感染性疾病免疫制剂可以用于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等。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中哪些常见的药物免疫抑制疗法中常见的药物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抗增殖和抗代谢药、抗体类等。

肾上腺皮质激素是最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之一,主要包括泼尼松、甲泼尼龙等。

这些药物对细胞免疫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如骨质疏松、糖尿病、高血压等。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是另一种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环孢素和他克莫司等。

这些药物能够与钙调磷酸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从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同时也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

然而,长期使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肾毒性、高血压等。

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是常见的免疫抑制剂,主要包括西罗莫司、霉酚酸酯、硫唑嘌呤等。

这些药物通过干扰细胞代谢和增殖过程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长期使用抗增殖和抗代谢药也可能会引起一些副作用,如骨髓抑制、肝功能异常等。

抗体类也是免疫抑制剂的一种,主要包括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莫罗单抗、巴利昔单抗等。

这些药物通过与淋巴细胞结合并抑制其功能来发挥免疫抑制作用,常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器官移植排斥反应。

然而,抗体类药物的生产成本较高,价格昂贵,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除了上述药物外,还有一些其他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苷等,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药物的疗效和适用范围不同,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和使用。

同时,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可能会引起一系列副作用和并发症,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疗法是一种复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等多方面因素。

因此,在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时,应由专业的医生进行全面的评估和监测,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抑制剂(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一概述免疫抑制药是对机体免疫反应具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能抑制与免疫反应有关细胞(T细胞、B细胞及巨噬细胞等)的增殖和功能,能降低机体的免疫反应。

大致分为:①抑制IL-2生成及其活性的药物;②抑制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药物如皮质激素;③抑制嘌呤或嘧啶合成的药物;④阻断T细胞表面信号分子。

这些免疫抑制药都缺乏选择性和特异性,对正常和异常的免疫反应均呈抑制作用。

故长期应用后,除了各药的特有毒性外,还易出现降低机体抵抗力而诱发感染、增加肿瘤发生率及影响生殖系统功能等不良反应。

临床常用的免疫抑制药有:①肾上腺皮质激素类,如泼尼松、甲基泼尼松;②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如环孢素、他克莫司等;③抗增殖/抗代谢类,如西罗莫司、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
④抗体类,抗淋巴细胞球蛋白、莫罗单抗、巴利昔单抗等。

除此之外,雷公藤多苷也常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其中,钙调磷酸酶抑制药是目前临床最有效的免疫抑制药。

二药理作用此类药物只能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不能根治。

选择性差,对病理免疫、正常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可诱发感染和肿瘤,骨髓抑制、不育、致畸等不良反应。

对初次免疫应答的作用强,对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弱。

对不同类型的免疫病理反应作用不同,如Ⅰ型超敏反应对细胞毒类药物不敏感。

不同类型的免疫抑制药的作用最佳时间不同,如糖皮质激素在抗原刺激前24~48小时给药,免疫抑制作用最强,而硫唑嘌呤在抗原刺激后24~48小时给药,抑制作用强;大部分免疫抑制药有抗炎作用。

三适用范围免疫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抑制器官移植排异反应,但免疫抑制剂只能缓解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症状,而无根治作用。

治疗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慢性肾小球性肾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首选糖皮质激素类,对此类药物耐受的病例,可加用或改用其他免疫抑制剂。

四不良反应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可诱发感染、恶性肿瘤或产生致畸作用。

五注意事项免疫抑制剂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减轻毒性反应,常规治疗方案是三联或四联方案,即糖皮质激素类与抗增殖/抗代谢类、抗体类免疫抑制药合用。

器官移植需长期用药,常用环孢素
或他克莫司,亦可将硫唑嘌呤或环磷酰胺与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说明:上述内容仅作为介绍,药物使用必须经正规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寄语:“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身体健康是人最基本的,也是很难达到的目标。

今天,你能开口说话,能用眼睛、耳朵、鼻子去感知身边的一切事物,能正常地用双腿行走,无病无痛……这些看起来是很轻而易举的,但是你是否想过这些却是极度重要且来之不易的,如果某一天你失去了,怎么办?看到街上那些失明失聪、断手少腿的残疾人,你是否在想:幸好我没有像他们那样,你错了,生命充满意外,谁能保证你明天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呢?那你又是否因此更加懂得珍惜健康呢?那就请不要透支自己的身体健康,赶快行动起来,锻炼身体,让身心健康吧!要清楚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健康状况是稍纵即逝的,明确健康是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本钱,要懂得珍惜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