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致庸和他的后代
乔家大院乔致庸,娶妻6人、生子6个,89岁去世后儿子们都怎样了?
乔家大院乔致庸,娶妻6人、生子6个,89岁去世后儿子们都怎样了?潮商、徽商、晋商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三大商帮,他们擅经商之道并且在当时富甲一方。
三大商帮中的晋商曾有着“天下第一商帮”的美称,晋商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直到今天很多从山西走出来的商人都有不俗的成绩。
经典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的就是晋商乔致庸家族的兴衰史,也是整个晋商的历史缩影。
那么有“亮财主”之称的乔家大院主人乔致庸是怎样的一个人呢?他又是如何一手促成了乔家大院时期的辉煌?出身商贾世家子承父业似乎是当时的年轻人逃脱不出的奇怪定律,乔致庸也曾为此苦恼。
乔致庸的祖上经商起家,父亲兄长和身边的亲戚也都是商人,他可以说是出生在一个商业世家。
由于幼年父母双亡,他被兄长乔致广抚养长大,兄长待他还算不错,处处都不会怠慢了他。
在温室中长大的乔致庸安安心心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乔致庸当时并没有经商的念头,只希望能考取功名踏入仕途。
但造化弄人,乔致庸刚刚迈出第一步考中秀才,一直抚养他的兄长却去世了。
没有了兄长在背后的经济支持,考取功名这条路就变得很难。
更何况当时的政府极度腐败,做官恐怕也不是最佳选择。
兄长去世,家中的生意无人打理,如果没有人出来主持大局,恐怕这偌大的家业就要败在他的手中。
无奈之下乔致庸只能弃商从文,接手了家族生意。
乔致庸跟随兄长生活,每日耳濡目染也懂得了许多经商之道。
在家中生意面临存亡危机时,他力挽狂澜。
他运用自己的商业头脑,把生意做的蒸蒸日上,到清朝末年,乔家已经在全国拥有二百多家票号、钱庄、粮食铺。
当时的清朝已呈末世之态,民众生活贫苦、政府残破腐败,乔致庸还能在当时的情况下,作出这样的成绩,已经是非常厉害了。
娶六位妻子眼看家族产业逐渐扩大稳固,国内环境又如此不可预测,为了避免自己的资金流向海外,乔致庸斥巨资修建了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倾注了乔致庸巨大的心血,他请来了众多能工巧匠,保证建筑设计和修建的完美,并且每个细节都要一一过目。
一代晋商乔致庸简介 乔致庸后人有哪些
一代晋商乔致庸简介乔致庸后人有哪些用人之道乔家的商业得以超常规发展,是因为乔致庸能够不拘一格用人才。
马公甫,本是复盛公字号里的小伙计,雄才大略的乔致庸识出他是个人才,在大掌柜告老后,让他当上了复盛公的大掌柜,给包头商界留下谚语:马公甫一步登天。
马荀,本是复盛西字号下属粮店里的小掌柜,不识字,但经营有方,盈利不小。
乔致庸便给他一副资本,让粮店独立经营,他成为大掌柜后也给乔家赚回不少银子。
大德通票号总经理高钰也是如此,后来为乔家收进几十万两白银的红利。
阎维藩(剧中潘为严原型),本是平遥蔚字号福州分庄的经理,给一个下级官吏支垫白银十万两帮其升迁,结果此人升为汉口将军,其胆识为同行所称道。
后因与总号有左,辞职还乡,消息传至乔家,乔致庸慧眼识人,派儿子从半路接到乔家,待以上宾之礼,聘任阎维藩为大德恒票号总经理。
他为报知遇之恩,殚精竭虑,使大德恒票号后来居上,成为最有竞争力和生命力的票号之一。
为人处事素性恬淡、酷嗜读书,经营财务非其甘愿亦非其所长,然知人善任。
待下宽厚。
豁达大度,慎始慎终,人都乐为其用。
“人弃我取,薄利广销,维护信誉,不弄虚伪”为其以儒术指导商业经营的主导思想。
十数年后,其祖业包头商号获利倍增,于“复盛公”之外,又增设“复盛全”、“复盛西”等多处,左右着包头整个市场,因此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之说。
商业外,兼营钱庄、当铺,相辅相成,资本愈见盈厚。
但他并不沾沾自喜,反急流勇退,商务全权委任长孙,自己则休闲家居,闭门课子。
“肆力史册。
广购图书,效法燕山窦氏,严饬子孙无少懈”。
同时,广行善举,光绪三年(1877)县遭饥馑,出巨资助贩。
渠本翘创设中学堂,孟步云创设女子学校。
均以重金襄助,其盛德广为人所传诵。
因贩灾义举。
受到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戴花翎的嘉奖。
子乔景仪、孙乔映霞均沿袭祖业,使商业、金融又有开拓与发展,成为省内外商界闻人。
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
乔致庸和乔氏家族
乔致庸和乔氏家族
武世刚
【期刊名称】《山西档案》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岳山北麓,太原盆地南部,汾河东岸,在清末民初长迭两三百年的时间里,从这座小县城的几所深宅大院里发出的一争每指令影响着北京、上海等通都大邑的市场局面,甚至牵动着全国的金融神经。
祁县乔氏,就是这样的商业大家族之一,在山西封建商业资本中具有很大的代表性。
乔家从清代乾隆初年开始创业,经过几代人的锐意进取、不断开拓,声名鹊起,家资不下千万。
这期间第三代主人乔致庸功不可没,在他的一手经营下,乔家的事业突飞猛进,进入全盛时期。
【总页数】3页(P49-51)
【作者】武世刚
【作者单位】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
【相关文献】
1.乔在中堂后代乔倜——晋商的楷模、家族的荣耀 [J], 杨慧渊;柳崇正
2.武威安氏家族汉化过程探究\r——兼论汉化对延续安氏家族生命力的作用 [J],
秦萌
3.元代民族融合的力作——评《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以偰氏、
廉氏家族为中心》 [J], 和谈
4.重温史籍探究文学家族的流变--评《元代畏兀儿内迁文学家族变迁研究一以偰氏、廉氏家族为中心》 [J], 刘向斌;张硕
5.明清时期宝应乔氏家族两方墓志 [J], 高建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
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晋商与徽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商业群体,乔致庸与胡雪岩是他们的代表人物。
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享年89岁。
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
乔致庸是乔贵发第三子乔全美的次子,幼年读书很用功,中秀才后,曾雄心勃勃要走举人、进士的仕途。
可是天命难违,不久长兄致广夭亡,父亲也相继去世,他便成了乔氏家族中三门的大梁。
于是弃儒从商,走上了经商之路。
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更重要的是非常会用人,常常提拔年轻俊才来担任乔家商号的新掌柜,是一位广受敬重的商场高手。
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复盛协、复盛锦、复盛兴、复盛和等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
光绪十年(1884),乔致庸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
在乔致庸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
乔致庸成为商场巨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面对有创业心态的年轻人,他会放手让其经营商号,甚至付给资金,助其在新的地方开创生意。
他甚至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
乔致庸的经商理念是“一信、二义、三利”。
即以信誉徕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利取正途。
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礼遇聘请阎维藩。
阎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阎与年轻武官恩寿交往密切,当恩寿为升迁需银两时,阎自行做主曾为恩寿垫支银两10万两。
为此阎维藩被人告发,并受到总号斥责。
后恩寿擢升汉口将军,不几年恩寿已归还了所借蔚长厚之银,并为票号开拓了业务。
但阎维藩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
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便派其子备了八抬大轿、两班人马在阎维藩返乡必经路口迎接。
乔家大院有后人吗?
乔家大院有后人吗?谢谢邀约。
一、乔家大院右后人吗?当然有。
乔致庸,字仲登、号晓池,是乔全美之子,乔贵发之孙,乔家第四代人。
人称“亮财主”,生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干光绪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是乔门中最长寿的人。
他娶过六个妻子,分别是马氏、高氏、杨氏、周氏、杨氏、杨氏,都诰赠夫人。
据说他最后一个妻子可作他的孙女,两人的年龄相差三十几岁。
这样看来,不知底细的人会认为这位老翁好色,老了还讨妙龄为妻。
其实老翁娶妻竟是儿女们的主意。
因为他家虽说僮仆很多,可贴身服侍实在不如自己的妻子方便,妻子比孝顺的儿女使用起来自然得多。
娶了妻子,一来省去子女们的麻烦,二来还可避免同仆妇女佣的风流不雅。
乔致庸生有六子,十一个孙子。
在他执掌家务时,可称得上人丁兴旺,四世同堂了。
在他手上,“在中堂”的事业突飞猛进,有了很大的发展。
如起先是“复字号”称雄于包头地面,接着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活跃于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
当时“在中堂”的财势已挤身于全省富户前列,家资千万,商业遍布全国。
他为了光大门庭,又大兴土木,于同治初年开始,先在老院西侧隔小巷购买了不少房基地皮,又修了一座里五外三的楼院。
而且两楼对峙,主楼为悬山顶露明柱结构,通天棂门,有阳台走廊。
登上阳台,可观全院。
阳台前沿,设有扶栏,扶栏上刻有砖雕,砖雕工艺精湛,栩栩如生。
明楼竣工后,又在两楼院隔街相望处,陆续兴建了两个横五竖五的四合斗院。
四座院落正好位于街巷交叉的四角,为后来连成一体奠定了基础。
在他手里建筑的房屋占到现在整个房院的三分之二。
二、为什么他么不住进金自己的房子?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1756),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景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
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
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精品]乔致庸和他的后代
乔致庸和他的后代“到乔致庸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记录。
”武殿学说,“他出生于1818年,去世于1907年,活了89岁。
在整个乔家前几代人中,乔致庸是最长寿的一个。
”历经两代人经营,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比较富裕。
乔致庸青年时代已经考中了秀才,《乔家大院》的作者兼编剧朱秀海说,他的生活本来应该与商道无关的。
“当时乔家有三门。
一门人丁不旺,二门已经出了5个举人,家里竖了5个石旗杆,生意则是乔致庸所在的三门主要在做,但三门却没出过一个举人。
乔致庸的大哥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乔致庸能给三门挣个举人,竖个旗杆。
如果将来能再中个进士,这辈子的任务就提前完成了。
”山西历史上名人荟萃。
武殿学说,光是祁县,元以前正史里所出现过做官的人,初步统计有数十人之多,但元朝之后祁县就没出现过大官。
这样一个转变,除祁县不是北方的政治中心,更重要的是明朝中期,为对付元朝的残余势力,朝廷在北方边境建设了9个边关重镇,称为九边。
大量军队驻扎物资消耗惊人,这给了山西人经商的大好机会。
武殿学说,从明代山西人以经商为荣的风气就开始形成。
“以祁县为例,它的气候并不很好,每年的无霜期170多天,土地不是很肥沃,也没什么特产和矿产,经商称为唯一的一条路。
好在祁县处于山西交通中枢,信息比较灵通,通商有便利条件。
在50年代搞过一个调查,祁县当时一半以上家庭都有经商史。
当时祁县人口在10万多一点,按这个推算,当时祁县就有两万多人在外经商。
干买卖也分两种,一种是自己做生意,一种是入股或者当雇工。
道光年间北京城有300多家粮店,100多家都是祁县人开的。
晋商发展到最后,主要以府南县为主,也就是太原府以南的榆次、太古、平遥、介休,当时传统叫‘祁、太、平’,也就是祁县、太谷和平遥。
”祁县乔家堡的乔致庸虽然生活在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地方,却幼年失去父母,由大哥大嫂养大,极受大哥关爱。
朱秀海说,由于大哥对他照顾有加却没有一般做父亲的严厉,乔致庸的生活可以说过得很自在,“年轻时的乔致庸是个有钱又有闲的人,他对当官其实也没什么兴趣。
乔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本(2篇)
乔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本那后面的这意味是乔致庸的侄孙乔映霞,他当时是出外留学,把先进的技术带回到乔家,当时乔致庸认为自己的儿子没有很好的人选,所以就将乔家交给了他。
但是俗话说“富,富不过三代,而乔家已经是五代经商了,____年开始走下坡路,由盛转衰。
票号与商号业务多被官商银行夺走,日军侵华战争及国内连年战乱,也使商号一獗不振,惨淡经营直到____年终于停业,____年遣散职员处理善后,____年春,历时二百多年曾经辉煌一时的“复字号”终于关门了。
那我们来看他们的家谱图,上面的已经介绍过了,乔贵发三个儿子乔全美、乔全德、乔全义,乔全美有两个儿子,乔致广、乔致庸,乔致庸有____个儿子,下面的是他的孙子,那大家看下面有一个叫做乔健的人,乔家就是在他这辈分家的,下面的子孙大家会看到很少有在山西的,当年,乔家的后人很少有人再子承父业的,大部分都离家上学。
现乔家后人大部分都生活在北京、上海、昆明等地。
两边的厢房展出的就是乔家严格的家规家训了,乔致庸教育后人做事要先重信,次讲义,第三才是利,同时戒“骄、贪、懒”,那乔家有名的六不准也在这体现了: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酗酒、不准赌博、不准吸毒、不准嫖妓。
第二院与第三院是一个双跨院,所以我们可以直接穿过二院进入三院,在进入三院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这间房里面展出的乔家大院的平面图。
乔家大院分为三期工程,大门朝东开,北房为长辈居住,南房为晚辈居住,那整个大院看起来形成一个双喜字。
从北往南看,删去4院和6院不看,拱形的房顶是一横,两面的厢房是两竖,下面的房顶又是一横,院子是两个口,甬道是一大横,南房有是两个口,正是一个双喜字格局。
乔家大院的导游词范本(2)乔家大院导游词大家好!欢迎来到中国山西省平遥县的乔家大院,这里是中国古代私人院落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我将为大家介绍乔家大院的历史、建筑特色以及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请大家跟随我一起参观乔家大院吧!乔家大院是明清时期乔氏家族的宅院,始建于明代,历经多代的扩建和改建。
【传统民居】乔映霞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
【传统民居】乔映霞故居(天津名人故居系列)天津名人乔映霞(1875-1956)字锦堂,清代全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长孙,民国初年执掌大德通票号,1917年迁居天津。
乔映霞故居位于赤峰道70号该建筑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为砖木结构二层楼房。
外檐水泥饰面,正立面以八组双柱承托,呈开放式前廊。
中央设条石入口,二层筑阳台,边缘设水泥宝瓶式镂空护栏,配以券式门窗。
缓坡式屋顶上开天窗,檐部中央筑半圆形山花装饰,立面布局规整,具有西欧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书本上的乔映霞简介几年前的一部热播电视剧《乔家大院》将晋商翘楚乔致庸的传奇一生展现给人们,也把山西祁县的乔氏家族带到了公众面前。
随后,陆续有天津的媒体和文史学者,由赤峰道上一栋乔家小楼开始,将乔氏后人在天津的故事讲述了出来。
从此,《乔家大院》的故事有了续集,但故事的发生地却从山西的大宅院转到了天津的小洋楼。
赤峰道70号如今挂着的风貌建筑保护牌上写着此楼为“乔铁汉旧居”,但无论是乔家的后人还是文史学者,都认为称这里为“乔映霞故居”更为合适。
因为乔映霞不但是乔铁汉的父亲,更是乔致庸亲立的家业继任掌门人,也是乔映霞将乔家大院里的人和故事带到了天津。
更重要的是,作为乔致庸的接班人,乔映霞有着与祖父一样的能力和胆识,但他却遇到了不一样的时代和个人命运。
他一生的遭遇,以及他带领下的乔氏家族的经历和命运,在时代风云更迭的背景下,演绎了不同于乔致庸时代的故事情节和结局。
乔致庸的经商和为人早已被大家知晓,因有着非凡的治家经商才华,天津名人乔致庸将乔家的事业一步步推向顶峰。
到了晚年,他便一直在思考乔家产业执掌人的问题。
但对自己的六个儿子逐个进行考察和分析后,他认为儿子们都不足以承担执掌家业的大任,于是,他把目光锁定在长孙乔映霞身上。
乔映霞的性格与祖父颇有几分相似,他敦厚诚朴、头脑灵活、处事老练,乔致庸对他寄予厚望,倾力栽培。
1905年乔致庸去世后,乔映霞作为祖父特别培养的“接班人”,顺理成章地成为乔氏家族的掌家者。
晋商乔致庸和胡雪岩谁更富有乔致庸的后人有哪些现状如何
晋商乔致庸和胡雪岩谁更富有乔致庸的后人有哪些现状如何胡雪岩和乔致庸两个人处于同一时代,相对年龄而言乔致庸比胡雪岩大五岁,但胡雪岩晚年因涉入政治斗争过深,遭到清政府以及外国势力双重打击,其下产业纷纷破产或被查抄,其本人也于1885年过世。
而乔致庸却活到了1907年,其下大德通等票号也在其晚年发展到鼎盛,乔氏商号更是存活到了解放前。
就结局而言乔致庸是好的。
那么两人在同时代时谁更富有呢?乔致庸的后人有哪些近况怎么样?胡雪岩和乔致庸都是明清时期的著名商人。
一个是头顶珊瑚,身着马褂的红顶商人,一个是出身气派一代儒商;一个是称霸南方、徽派商帮的巨商,一个是立于北方、晋派商帮的富贾。
这一南一北的商业巨头,他们的成功与失败各有不同,但是他们的人生都是传奇精彩!胡雪岩和乔致庸比较从出身来看,胡雪岩是贫寒出身,乔致庸是商贾大家,这就造成了两者的不同经商风格,前者在经商初期的时候就出手狠劲。
而乔致庸则是从祖辈手里集成的家业,所以,乔致庸的经商之道更加的稳健从容。
从经商之道来谈,胡雪岩讲究的是诚信为本,仁义为善,乔致庸则是以德为商,追求儒术。
所以,胡雪岩在商业上做到了稳、准、狠,而乔致庸是有条不紊,并且还交给子孙,闭门课子。
在世人的眼中,胡雪岩是乐善好施的“胡大善人”,乔致庸拥有“亮财主”的称号。
这是因为胡雪岩一方面讲究仁义,开建了药堂,并且扶危济困、广施善心,另一方面,他还接手了赈抚局,帮助百姓、方便百姓。
对于两者的财富资产来说,胡雪岩曾经达到二千万白银,远远多于乔家,但,这是因为他商政合一,精准狠稳。
然而,官场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所以胡雪岩的资产抖动幅度较大。
性格决定成败,其他都是创造成功的各类武器。
所以,胡雪岩和乔致庸的不同人生,从根本来说是因为性格不同,因为不同的性格,所以选择不同的道路,最后,他们都会创造成功!。
晋商大院简介
晋商大院简介晋商大院专指明清时期山西境内的一批具有特色的北方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的太谷、平遥、祁县、介休、榆次,阳泉,晋北的保德、大同、浑源,晋东南的沁水、阳城和晋南的临汾、襄汾等地。
明清晋商曾经创造过辉煌商业成就的早已离我们远去,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有关著述的不断问世,才使得今天的晋人了解到先辈的业绩,余秋雨的《抱愧山西》更是通俗浅显地将晋商介绍给了全国的读者。
如今,山西晋中被一些业内人士称为晋商文化旅游区,因为那里是晋商的起源地,更重要的是,当地集中着五座深邃富丽的晋商大院。
明清大院群落的出现,是封建社会后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是商业经济与封建政权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结果,特别是清代以来山西商民巨额财富积累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山西大院保存了大量有关社会制度和民俗文化的第一手资料,最大限度地体现出那个时代商人和士大夫的文化观念及价值取向,为研究近代山西的社会风尚、地方习俗、商业文化、建筑艺术以及清代政治制度和经济状况,提供了丰富的参照实物。
典型晋商大院简介其实,那些显赫一时的晋商家族当年无一不在不遗余力的为自己也为子孙后代营建一个归宿,但不是所有的晋商大院都能够保存到今天,有的大院虽然依旧能够找寻,但颓垣残壁之间,早已难觅当年的风采,譬如祁县城的何家大院、阳泉的银元山庄、碛口西湾陈氏民居等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有关部门先后修复开放了五座晋大院,虽然这些力求恢复原貌的修复工程并不能完全还原旧日景象,甚至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遗憾,但今天的人们终于可以最直观去感受晋商文化。
这五座晋商大院分别是: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太谷北洸村的曹家大院、灵石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
晋西南丁村民居、晋东南皇城相府、晋北阎锡山故居等山西民宅各具特色,驰名中外,亦可笼统称之为大院,然宅主不具那个时代的晋商明显的特征,故不赘述。
①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
乔家大院是最早修复开放的一座晋商大院,更因为张艺谋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而蜚声海内外,几乎成为晋商大院的代名词,甚至连许多从未到过山西的外地人也知道:“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
[乔家小桥]乔家的后人,如果要回到自己祖居去参观的话,门票同样是不可避免的
[乔家小桥]乔家的后人,如果要回到自己祖居去参观的话,门票同样是不可避免的【--春节】俗话说得好,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意思就是说人一旦有了钱,后代就很容易膨胀,如果不把控好的话,整个家族的富裕将会是支撑不过三代的。
这个道理放在现在很多富二代的身上是通用的,但是放在以德治家的山西乔家身上却是全无道理的,乔致庸是乔家大院的第三代掌门人,他是乔家创始人乔贵发的孙子。
乔致庸的识人、用人手段乔致庸在他的兄长去世后,毅然放弃了自己追求的诗书大道,转而操持起起了乔家的大业。
在他的带领下,乔家重新在山西大地上爆发出了璀璨的光芒,并把他们的商业触角蔓延到了全国各地,然后乔家的家业在乔致庸的操持下,起码翻了数番,达到了当时晋商势力的顶端,因此积攒了达到上千万两的白银。
乔家的第二代是非常普通的,虽然乔贵发在世的时候给乔家定下了极为严格的家教、给后人灌输了很好的教育,但是才能这种东西并不是说出现就出现的,有的人没有这个能力,无论他再怎么努力都终将是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如果要说乔致庸的商业才能有多么强大,这倒不一定,乔致庸之所以能让乔家这么发达繁荣,不是因为他有多么经天纬地的商业才能,而是因为他有着一套非常独特的识人、用人手段。
乔致庸非常懂得发掘商业人才,并舍得给有能力的人放权,让他们为自己拼搏努力、让他们为自己打江山,因此在他给自己提拔了几个非常有能力、有手段、有见识的掌柜之后,乔家开始蓬勃发展了起来。
乔致庸和马云的共同点在乔致庸提拔的掌柜中,阎维藩是最有能力的,他对乔致庸来说就如同韩信、张良于刘邦一样,是乔致庸手下最有能力的干将,是乔致庸的左膀右臂。
正是因为乔致庸知道他的才能,并懂得如何运用这样有才能的人,他在后面才能为乔致庸所用,帮乔致庸打下了他金钱帝国的大半壁江山。
在这个时候,乔致庸的用人、识人就显得非常亮眼了,我始终认为真正顶尖的商人最重要的不是有多么惊人的商业才能,而是要看他懂不懂用人。
就比如马云,他的主业是电商,他在程序方面是远远比不上阿里巴巴中任何一位程序员的,但是在他强大的号召力下,当初才会有那么多厉害的程序员跟着他一起打拼天下,并在他合理利用人才的过程中,打下了独属于自己的一片江山。
乔家大院的后人,现状如何
乔家大院的后人,现状如何乔家大院记录着乔家几百年来的兴衰,沉淀着祖辈们几百年来的晋商精神。
在天津和平区赤峰道74号,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洋楼,这里就是“晋商翘楚”乔致庸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大德通票号”。
1943年,乔氏家族第七代乔燕和就出生在这里。
近日,记者在北方昆曲剧院排练厅见到了乔燕和,年近古稀的她正带着学生们排练新戏,虽然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但乔燕和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家——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乔家大院。
捐给北洋水师一艘军舰经济学家梁小民曾做过统计,从明朝初年到民国初年的500多年间,4大晋商的年总收入甚至赶上了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乔致庸则是晋商中的佼佼者。
1818年,乔致庸出生在山西祁县一个商贾世家,是乔家第三代,人称“亮财主”。
他执掌家务期间,乔家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
其下属“复字号”(乔家商号名称都冠以“复”字,人们将其统称为“复字号”)称雄包头,有“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的说法。
乔家另有大德通、大德恒两大票号,遍布全国各地商埠、码头。
至清末,乔家已经在全国有票号、钱庄、当铺、粮店200多处,资产达数千万两白银。
有人说,乔家鼎盛时“富可敌国”,对于这一盛况,乔燕和并没有听家人提起,她惟一听说的是,乔致庸晚年时给北洋水师捐过一艘军舰。
乔家家规很严格,吃饭时不许丢一颗米粒作为第七代,乔燕和并没有感到自己出生在一个名门望族。
在她儿时的记忆中,乔家的家规很严格。
“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不许浪费,不许丢一颗米粒。
大人们还吓唬说,女孩子如果把米粒剩在碗里,将来就会找一个‘麻子脸’的丈夫。
”乔家当年拥有大笔财富,乔致庸为了防止子孙沾染恶习、不求上进,定下了严格的家规。
“祖爷爷治家极严,有六不准:不准吸毒,不准纳妾,不准虐仆,不准赌博,不准冶游(男女出外同游),不准酗酒。
我想乔家兴盛200年,富了六代,这也是内在原因。
”乔燕和说,乔家的先祖是一位叫乔贵发的贫苦农民。
乾隆初年,先祖为摆脱贫穷“走西口”。
《诚忠堂》续写乔家大院晋商传奇
《诚忠堂》续写乔家大院晋商传奇“我是最不提倡写第二部的作家。
在创作《乔家大院》时,我想表达的想法、我的??作目标已经实现了。
还有比晋商‘货通天下’‘汇通天下’更高的精神高点吗?还有能观照当下,感动今天观众的东西吗?直到我偶然得知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先生(《诚忠堂》剧中乔映霁原型)居然是最早的中国同盟会会员,他树立并践行着一个伟大的人生目标,即‘以商救国’。
经商济世,心怀天下,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精神,也非常值得被讲述与传承。
”在接受《综艺报》采访时,《乔家大院》《诚忠堂》编剧朱秀海如此感慨。
这是他创作《诚忠堂》的初衷,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为什么风靡海内外的《乔家大院》在时隔12年后才迎来了第二部。
7月1日,由北京华晟泰通传媒投资有限公司出品的年代商战剧《诚忠堂》登陆CCTV-8电视剧频道黄金档。
该剧由小说《乔家大院》第二部原著作者朱秀海担任编剧,路奇执导,张博、童瑶、乔欣、潘虹等主演,讲述辛亥革命时期,乔家第五代传人乔映霁为实现以商救国目标,牺牲自身利益,致力于将民族金融资本由落后的票号、钱庄向现代金融资本转型,甚至以不惜牺牲乔家的决心策划实施了一场金融战,以阻止袁世凯及北洋军阀开历史倒车的传奇故事。
截至7月5日,《诚忠堂》CSM媒介研究全国网平均收视率1.08%,单集(7月5日)最高收视率1.53%。
以经济视角解读历史国内以往展现辛亥革命时期的影视作品,大多以革命、战争为题材。
《诚忠堂》以乔家作为个性化样本,从经济角度解读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
希望从不同的切口,向当代中国观众展现我国经济发展历经的曲折道路,告诉大家今天中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取得的成果来之不易。
“当我知道乔映霞先生是最早的同盟会会员时,我是很奇怪的。
因为当时乔家经营的票号相当于‘中央银行’,乔家与朝廷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一疑惑随着朱秀海对乔映霞的深入了解慢慢释然。
乔映霞认为,当时清政府签订的很多条约都是商约,让中国商人失去了与西方商人公平竞争的舞台,不改变国家现状,中华沦亡,乔家也要破败,他那么早加入同盟会,不仅仅为了救国,也是为了救乔家、救晋商。
乔家大院的导游词
乔家大院的导游词山西乔家大院导游词1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晋中,我是你们的导游__。
山西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博物馆”之称。
全省现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它们大都集中在晋中的祁县、平遥、太谷、介休一带,这些深宅大院不仅是当时富商大贾的宅第,也是显赫一时的晋商的历史见证。
那我们今天参观的乔家大院就是它们其中的一个代表。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距太原54公里,乘车大约一小时就可以到达。
乔家大院是一所民居建筑,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一座民居建筑。
占地8725㎡,建筑面积3870㎡,共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
1985年乔家大院被开辟成为晋中民俗博物馆,一部《大红灯笼高高挂》使得乔家大院名扬海外,2005年拍摄的《乔家大院》更是让许多人了解了乔家大院,了解了晋商。
我们现在就来到了乔家大院的大门口了,我们现少停留一下。
我们看到乔家大院的门前并没有旗杆和石狮子,但是高大的院墙,足以显示出主人的威严气派。
院内房屋设计的十分完美,错落有致,体现了我国清代北方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
专家学者赞誉其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因此人们常说“皇家有故宫,民家看乔家”。
我们看到大门正对的这个照壁,它叫做“百寿图”是由一百个寿字构成的,在百寿图的两边有一幅对联“损人欲以覆天理,续道德而能*”这是当时左宗棠写的,他先了主人淡泊心志,,百寿图的上方有“履和”二字,是从“端详步履由中道,怡然胸襟养太和”一句中意化出来的,体现了乔家主人的中庸思想。
山西乔家大院导游词2大门上有一副对联“子孙贤,族将大”;“兄弟睦,家之肥”,可以看出乔家主人的最高追求,就是人丁兴旺,家庭和睦,只是致富的前提,也是富贵的归宿。
进入大门后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大院的简单构造图,我们面前的这条常80米的甬道,将乔家大院的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院,北院房屋大都高大,是长辈居住的地方,南面的房屋相对较低是晚辈居住的地方,大门是朝东开的,所谓“紫气东来”这个大门就是吸收祥气的。
乔家大院的子孙今何在 乔家后人大多为工薪阶层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乔家大院的子孙今何在乔家后人大多为工薪阶层
导语:乔家大院的子孙今何在通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人们对乔致庸以及乔家的传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甚至流传“从政必看曾国藩,经商须学乔
乔家大院的子孙今何在
通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人们对乔致庸以及乔家的传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甚至流传“从政必看曾国藩,经商须学乔致庸”。
而把这段历史搬上电视荧屏的,正是乔氏家族第七代乔燕和。
不过含“金钥匙”出生的她并没传承乔家的衣钵从商,而是15岁入梨园,研习昆曲几十年。
乔家大院虽不是山西最大的宅院,却记录着乔家几百年来的兴衰,沉淀着祖辈们几百年来的晋商精神。
在天津和平区赤峰道74号,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洋楼,这里就是“晋商翘楚”乔致庸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大德通票号”。
1943年,乔氏家族第七代乔燕和就出生在这里。
近日,记者在北方昆曲剧院排练厅见到了乔燕和,年近古稀的她正带着学生们排练新戏,虽然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但乔燕和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魂牵梦萦的家——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乔家大院。
捐给北洋水师一艘军舰
经济学家梁小民曾做过统计,从明朝初年到民国初年的500多年间,4大晋商的年总收入甚至赶上了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
乔致庸则是晋商中的佼佼者。
1818年,乔致庸出生在山西祁县一个商贾世家,是乔家第三代,人称“亮财主”。
他执掌家务期间,乔家日益兴盛,成为山西富甲一方的商户。
其下属“复字号”(乔家商号名称都冠以“复”字,人们将其统称为“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乔家大院子孙回忆乔致庸选择继承人的标准:诚信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乔家大院子孙回忆乔致庸选择继承人的标准:诚
信
导语:提示:“这可能是看中了爷爷身上有和他相同的品质守信、敢作敢为。
”乔燕和说,爷爷少年时正值康梁维新变法,他对康、梁二人很崇拜,对
提示:“这可能是看中了爷爷身上有和他相同的品质——守信、敢作敢为。
”乔燕和说,爷爷少年时正值康梁维新变法,他对康、梁二人很崇拜,对西方文化也很钦慕。
“爷爷思想先进,在老家祁县创办过私塾;在别人还穿长袍旗袍时,他就穿上了西式衣裤,大家甚至笑话爷爷穿着裤子站着尿尿。
”
在天津和平区赤峰道74号,有一座砖木结构的小洋楼,这里就是“晋商翘楚”乔致庸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大德通票号”。
1943年,乔氏家族第七代乔燕和就出生在这里。
从她保留的一张儿时与父亲的合影中,人们还能看到那块已经消逝的“大德通票号”木质招牌。
2006年,通过电视剧《乔家大院》,人们对乔致庸以及乔家的传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民间甚至流传“从政必看曾国藩,经商须学乔致庸。
”而把这段历史搬上电视荧屏的,正是乔燕和。
不过,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她,并没有传承乔家的衣钵从商,而是15岁入梨园,研习昆曲几十年。
8月3日,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在北方昆曲剧院排练厅见到了乔燕和,年近古稀的她正带着学生们排练新戏,一颦一笑,一招一式,生动传神。
虽然已经在北京生活了几十年,但乔燕和内心深处,却始终有一个魂牵梦绕的家——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乔家大院。
1990年,乔燕和第一次回到乔家,“当我第一次看见乔家大院时,感到很震撼。
这里虽
生活常识分享。
启迪当代富豪的“吉祥三宝”
近期刊载于《三联生活周刊》的《乔致庸和他的后代》一文,记录了晋商翘楚乔致庸家族的几例“家教”,读之,觉得颇可作为启迪当代一些富豪的乔氏“吉祥三宝”。
这乔氏“吉祥三宝”之第一“宝”是不忘自己的贫穷出身。
在乔家本堂的第一代先人的泥塑旁放着一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其用意就是教育子孙后代,即使乔家已“富甲一方”,也永远不要忘记祖先的出身非常卑微,不要忘记家族的贫困历史,不要歧视和当年自己的祖先一样困窘的穷人。
所以,乔家几代后人,每到过年的时候,都要用车拉着米面,亲自给穷人送上门,帮助他们渡过年关。
乔氏“吉祥三宝”之第二“宝”是不“玩物”。
当时山西很多富豪的大宅院里都建有戏台,而乔家虽财力雄厚,却决不在自家的深宅大院中修建戏台,以防家人沉迷声色,玩物丧志。
乔氏“吉祥三宝”之第三“宝”是不“乱性”。
乔家在使用“下人”上还有一个异于别家的规矩,就是不用年轻的丫环而用中年妇女,为的是避免年轻的男主人见美色而心旌摇动,做出不雅的事情。
对照乔氏家族修身、治家的“吉祥三宝”,反观我们当下的一些富豪,有的虽然当年家徒四壁,食不果腹,但暴富之后却生怕别人知道自己卑微的出身,千方百计地要把自己粉饰成大家子弟。
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所以此辈往往是“扔下要饭棍,就打要饭的”,对弱者缺乏怜悯之心,对穷苦人缺乏同情之心,对属下生活窘困的员工缺乏仁爱之心,当然就更谈不上伸援手、施救助、捐善款了。
有道是“有势者强,有德者昌。
”一个有财势的富豪,其社会影响、知名度、威望自然会既广又高,但是如果行事缺德,心中无爱,则必然会失“德”寡助,在道德世界里没落,从而成为公众和合作伙伴心目中的孤家寡人,由此,其事业和家族也不可能长盛不衰。
这已被不少富豪从鼎盛走向没落乃至衰亡的事实所证明。
也有一些富豪发迹后不理“商”政,整天迷恋于所喜爱的东西,逐渐丧失了当年打拼时的积极进取精神,最后因“玩物”而败家。
至于依仗万贯家私,包小姐,养二奶,沉湎于美色生活的富豪,一生事业和“英名”大多被女色所误、淫欲所毁,空留下英雄末路的慨叹。
山西游(6)~乔家大院
山西游(6)~乔家大院乔家大院是山西省六个AAAAA级旅游景区的其中之一(绵山、皇城相府、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五台山、云岗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乾隆年间,乔全美(乔致庸的父亲)和二个兄长分家后,买下了十字路口东北角的几处宅地,起建楼房,楼房为里五外三院,这是乔家大院的最早的院落,亦称“老院”。
乔致庸当家后,成了乔家发迹的核心人物,他在“老院”西侧隔小巷买了一大片宅基地,盖了“西北院”。
此后,乔致庸又在二院巷南购地盖了“东南院”、“西南院”,使四院占领了街、巷四角,奠定了后来连成一体的格局。
光绪中晚期,乔致庸的儿子景仪、景俨出巨资买下街巷的占用权,东面盖了大门,西面修了“祠堂”。
民国初年,乔致庸的孙子映霞、映奎在“西南院”西边建了“新院”,在“西北院”西侧原有一小院叫“书房院”,映霞之子乔健打算在一旁建一个内花园,无奈抗战爆发,计划落空。
但“在中堂”现在的格局基本形成。
加之景区开发之后,相继盖了花园及原属乔家其它家支的“德兴堂”、“保元堂”、“宁守堂”,从而组合成了现在的乔家大院。
由于游客一般只游览“在中堂”,所以“在中堂”成了乔家大院的代名词。
它的整个建筑群呈双“喜”字形,分为6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是一座具有北方汉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的古宅,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
故素有“皇家有故宫,民宅看乔家”之说,名扬三晋,誉满海内外。
这是在乔家大院外新建的“乔家大院”牌楼,牌楼造得很大、很气派,但要拍一张游客不多的照片,实在不易。
我的这张照片是抓住了一个十分难得的“瞬间”,才拍下来的。
离开真正的乔家大院还有很多路,景区已在此修建了相当漂亮的收票门楼。
门楼上挂着的那七、八盏灯笼十分抢眼,不禁使人联想起“大红灯笼高高挂”。
乔家群像。
这里的长辈应该是乔贵发,也是靠卖豆腐起的家。
乔贵发有三个儿子乔全得、乔全义、乔全美,乔全美的次子乔致庸。
就是乔致庸在晚清时期耗费重金,扩大祖宅,奠定了乔家大院“在中堂”的格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祁县乔家大院说完王家大院,接着说乔家大院。
从平遥返回太原坐飞机,经过祁县,正好看看。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离太原50公里。
大院布局工整,华贵威严,屋檐、门窗、栏杆、台阶等处处雕工精巧,极其讲究细节,被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与精彩绝伦的建筑艺术融合在一起,曾有四十多部影视作品在此拍摄。
为了开发旅游,当地把乔家大院周边的民房拆迁了,形成一个开阔地,从景区大门一条大道直达大院门口。
出口的地方倒是要经过如此长度的商业街,比王家大院的商业气氛要浓厚得多,应该是开发得早的缘故吧。
福字照壁,两边对联是:经济会通守纪律,言词安定去雕镌福字照壁背面朝内是百寿图,对联是左宗棠为乔家题写的:损人欲以复天理,蓄道德而能文章第一个院子,照壁加土地祠的组合毋不敬红木嵌螺钿桌椅,一看就是富贵人家家训,一连十个勿:勿挟私仇,勿营小利,勿谋人之财产,勿妒人之技能,勿淫人之妇女,勿唆人之争讼,勿坏人之名利,勿破人之婚姻,勿倚权势而辱善良,勿恃富豪而欺穷困。
家规: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妄,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酿酒。
这是乔致庸的三儿子的房间,乔致庸(1818-1907),活了90岁,有六个妻子六个儿子十一个孙子,家规不准纳妾,六个妻子都是先后续弦的,除了三儿子外,其他儿子都死得比乔致庸早,三儿子从小身体也不好,后来学医行医,是唯一给乔致庸送终的,但是乔致庸死后两年,这个儿子也死了。
不得不说乔致庸命硬。
【百度网上文章与讲解员说的不一致,三儿子叫乔景俨,的确死在乔致庸后,不过没说过是否行医,于1894年开始当家,死在1912年。
不知道是不是我记忆错误】都是些相似的两进院落,这是第二进,筒楼院。
话说电视剧《乔家大院》我就没看,之前在平遥古城看钱庄、票号的时候,导游说是《乔家大院》的拍摄地。
正儿八经乔家大院呢,却是介绍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外景地,此处是一个取景的地方,红灯笼是电影道具。
乔致庸后人现状
乔致庸后人现状乔致庸,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生活在南宋时期,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政治眼光闻名于世。
乔致庸注重实践和理论并重,他的政治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
然而,与许多其他历史名人一样,乔致庸的后人现状一直备受人们关注。
乔致庸的后人一直以其家族的贵族血统而自豪。
据记载,乔致庸有多个儿子和孙子,他们获得了许多政治和经济的机遇,成为了南宋时期社会的要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家族的影响力逐渐减弱,乔致庸后人的现状也发生了变化。
在明清两代的时代,乔致庸后人渐渐沉寂于历史的长河中。
一方面,明代时期,乔致庸后人虽然保留了一些封地和财产,但他们的政治地位逐渐衰落。
随着朝廷对地方贵族的限制加大,乔致庸后人的权力渐渐削弱,他们逐渐被排挤出政治舞台。
另一方面,清代时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彻底崩溃,乔致庸后人的家族地位更是几乎完全消失。
他们失去了原有的特权和财富,许多人不得不转为普通百姓,艰难维持生计。
然而,尽管乔致庸后人的政治地位逐渐下降,他们对乔致庸家族的传统和文化仍然保持着极高的尊重。
如今,乔致庸后人仍然自称为乔家后人,他们以乔致庸的名声和贡献为荣,并努力传承乔家的家族精神和价值观。
乔致庸后人的现状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影响。
近年来,中国快速的经济发展为乔致庸后人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和选项。
许多乔致庸后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政府,企业和文化艺术领域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们在各行各业中展现出领导力和才华,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
此外,乔致庸后人也在寻找着与乔家家族传统相符的途径。
他们努力学习历史,研究乔致庸的政治理论,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乔家的价值观。
许多乔致庸后人参与到乔家家族的庆典活动中,与其他家族成员互动,感受着家族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总体来说,乔致庸后人的现状是多样的。
受到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影响,乔致庸家族的政治地位逐渐衰落,许多后人转为普通百姓。
然而,乔致庸后人依然保持着对家族传统和乔家价值观的尊重和承传,并在各个领域中取得了优秀的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致庸和他的后代2006-03-07 蔡伟2006年第9期三联生活周刊之所以一介儒生能有如此成就,武殿学和朱秀海都认为,除天赋,乔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
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手头仍然常备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书籍,对于社会上的灾祸,他都会挺身而出赈灾。
朱秀海说:‚‘民为贵,君为轻。
’乔致庸内心就是这样一个民本主义的思想。
‛乔致庸其人山西祁县县志办主任、晋商研究专家武殿学说,乔家的第一代乔贵发大约是乾隆年间人。
乾隆初年,乔贵发为做生意走西口,在包头一个当铺当店员。
十余年后乔贵发和秦姓同乡开了一个小字号广盛公。
后来生意不景气,广盛公面临破产。
但广盛公的许多生意伙伴认为广盛公东家为人处世不错,不忍看他们破产,相约三年后再来收欠账。
三年后,乔贵发不但还清欠款,生意还重新复兴,把广盛公改名为复盛公。
这已经是嘉庆年间的事了。
这个故事似乎已经奠定了乔家经商重诚信的基础。
而将家族生意乃至票号生意发扬光大的,正是乔贵发的孙子,电视剧《乔家大院》的主人公乔致庸。
‚到乔致庸的生平就有了比较准确的记录。
‛武殿学说,‚他出生于1818年,去世于1907年,活了89岁。
在整个乔家前几代人中,乔致庸是最长寿的一个。
‛历经两代人经营,到乔致庸出生时,乔家家境已经比较富裕。
乔致庸青年时代已经考中了秀才,《乔家大院》的作者兼编剧朱秀海说,他的生活本来应该与商道无关的。
‚当时乔家有三门。
一门人丁不旺,二门已经出了5个举人,家里竖了5个石旗杆,生意则是乔致庸所在的三门主要在做,但三门却没出过一个举人。
乔致庸的大哥有个愿望,就是希望乔致庸能给三门挣个举人,竖个旗杆。
如果将来能再中个进士,这辈子的任务就提前完成了。
‛山西历史上名人荟萃。
武殿学说,光是祁县,元以前正史里所出现过做官的人,初步统计有数十人之多,但元朝之后祁县就没出现过大官。
这样一个转变,除祁县不是北方的政治中心,更重要的是明朝中期,为对付元朝的残余势力,朝廷在北方边境建设了9个边关重镇,称为九边。
大量军队驻扎物资消耗惊人,这给了山西人经商的大好机会。
武殿学说,从明代山西人以经商为荣的风气就开始形成。
‚以祁县为例,它的气候并不很好,每年的无霜期170多天,土地不是很肥沃,也没什么特产和矿产,经商称为唯一的一条路。
好在祁县处于山西交通中枢,信息比较灵通,通商有便利条件。
在50年代搞过一个调查,祁县当时一半以上家庭都有经商史。
当时祁县人口在10万多一点,按这个推算,当时祁县就有两万多人在外经商。
干买卖也分两种,一种是自己做生意,一种是入股或者当雇工。
道光年间北京城有300多家粮店,100多家都是祁县人开的。
晋商发展到最后,主要以府南县为主,也就是太原府以南的榆次、太古、平遥、介休,当时传统叫‘祁、太、平’,也就是祁县、太谷和平遥。
‛祁县乔家堡的乔致庸虽然生活在这个商业气息浓厚的地方,却幼年失去父母,由大哥大嫂养大,极受大哥关爱。
朱秀海说,由于大哥对他照顾有加却没有一般做父亲的严厉,乔致庸的生活可以说过得很自在,‚年轻时的乔致庸是个有钱又有闲的人,他对当官其实也没什么兴趣。
当时一个县令年俸只有50两银子,加上养廉银也只多了几百两。
而那时候乔家最年轻的大掌柜一年也有1000两白银的薪金,这还没有算上4年一次的账期分红‛。
朱秀海说。
然而没想到咸丰初年,北方捻军和南方太平军起义,南北茶路断绝,乔家当时在祁县的大德兴丝茶庄主营生意就是丝茶。
‚当时天下的生意主要就是6种:粮、油、丝、茶、盐、铁。
盐、铁从来都是朝廷控制,乔家基本没有涉足。
粮油生意主要是乔家在包头的复字号做。
我在电视剧里描写争夺高粱霸盘,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背景:粮油这样的大生意都没有了,于是连高粱这样的小生意都要争夺了。
‛做粮油生意的当时主要是平遥和晋南的商人。
乔家虽然主营丝茶,但在当时山西商人中也并非最大。
乔致庸的大哥因战乱对生意的重大打击而一病不起,本来将以一介儒生终了的乔致庸于是不得不接手家族生意。
‚从咸丰初年到光绪末年,乔致庸的人生经历了整个清朝晚期。
接手家族生意后,他却在社会动荡、兵荒马乱的清朝晚期把乔家的生意推到了顶峰,尤其是乔家的票号生意。
‛朱秀海说,‚乔致庸当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疏通南方的茶路、丝路。
‛当时祁县鲁村茶叶市场在山西规模很大,正是南方运抵茶叶的主要交易中转市场。
其后传统的茶路将分为两路:一是经西口前往新疆塔城、恰克图;二是通过张家口前往东北。
漫长的茶路,从南方的武夷山到蒙古腹地,干系着无数茶工、船工、驼队和山西商人的生计。
朱秀海说,乔家单是丝茶生意,直接间接就关系到上万人的生计。
而丝绸通道则是将湖州的丝运往山西潞州制成潞绸。
商旅路途的艰苦和危险开始让乔致庸逐渐意识到票号的重要作用。
‚当时乔家还没有涉及票号生意。
那时已经有了平遥的日昌升票号,现在找到的最早证据是日昌升在1823年分账的记录,当时是5年一次。
不过公认在日昌升之前,平遥就已经有了商号经营汇兑。
作为一个新兴行业,票号是平遥人而不是祁县人开创的。
‛朱秀海说,当时票号很少,全国也只有5家,其中最大的日升昌也只有7个分号,且不和中小商人打交道,影响非常有限,一般小商人还必须带着银子做生意。
当乔致庸意识到票号的广阔前景后,志向是希望有朝一日能汇通天下,‚这个想法多么先进,他的理想有多大!这不就类似今天的银联吗?100多年前的山西商人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有这样完善的想法和广大的气魄了。
不但如此,乔致庸虽然力图将票号发展到全国,却并没有垄断票号生意的意愿。
他的想法,其艰难和风险都一眼可知——比如你想让票号把20两银子汇到南方,这在当时连路费都不够。
想想看,如果你乔家在新疆要是有票号,让你汇一两银子去你也必须做到,这个成本和风险何其惊人!但乔致庸就是那样的理想主义‛。
乔致庸之所以如此看重票号的前途自有他的心得。
当时商路上土匪和乱军纵横,商人携带大量银两非常危险不便。
而票号兑换的汇票即便被土匪所截,没有密记也不可能在票号中兑换到银子。
令人惊讶的是,后人考证,整个山西票号史上,至今一例有据可查的误兑错兑都没有过。
乔致庸利用乔家的资本一气开了两个票号大德通和大德丰。
‚大德通正是电视剧里的大德兴改过来的。
成立于咸丰年间的大德兴最初主要经营茶叶,同时也搞汇兑。
乔致庸后来发现票号是更新的产业,于是改成汇兑为主,茶叶为辅。
‛武殿学说,‚光绪十年,乔致庸把大德兴改为大德通,同年专门成立了大德丰票号,专营汇兑。
在乔致庸经营下,后来大德通和大德丰都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大票号。
‛武殿学用这样几个数据显示了乔致庸经营票号的发展速度,‚光绪十年大德丰成立时的资本是6万两,没几年就变成12万两,到光绪十几年的时候资本已经增加到35万两了‛。
原因其实很简单。
乔致庸把每年利润部分继续投入作为资本,行话称为‚倍本‛。
通常山西商人会在每一个账期分利,每个账期一般有3年,4年或者5年。
武殿学说,乔致庸几乎所有红利都投入到资本中,他的资本在当时的票号里也可以说首屈一指。
‚当时有人估计乔家的资本有四五百万两白银。
建国后的研究估计,乔家的流动资金约在800万到1000万两,这还不包括票号和房地产。
‛武殿学也承认,这个数字是大家估算的,因没有明确记录,主要根据乔家当时有多少铺面字号来推算,准不准也很难说。
但在当时山西,乔致庸作为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成为明代开始发迹的山西商人群体中处于上升期的新兴力量。
之所以一介儒生能有如此成就,武殿学和朱秀海都认为,除天赋,乔致庸在经营时把儒家的宽厚和仁义精神带进商业。
现在能看得到的最确凿证据是乔致庸去世后立的墓表。
武殿学说,乔致庸的墓还在乔家堡村子里,墓表是立在墓前的,墓志铭是埋在墓里的,乔致庸的墓志铭至今没找到。
墓表上的文字是乔致庸的孙女婿、民国时的文化名人常赞春写的。
他记述乔致庸幼年的家庭状况,以及他本来想通过科举考试光耀门庭,却被迫接手家业,并以儒学为经商指导大获成功。
而作为商人的乔致庸手头仍然常备有四书五经和史记等书籍,对于社会上的灾祸,他都会挺身而出赈灾。
朱秀海说:‚‘民为贵,君为轻。
’乔致庸内心就是这样一个民本主义的思想。
‛朱秀海认为,这个精神可以延续到乔家祖上。
乔贵发是个草根阶层,30岁都娶不上媳妇。
但他最终娶了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可谓情深义重。
‚你到山西乔家看看,他们家有个报本堂的第一代先人,那个泥塑旁边是个要饭的篮子和一根打狗棍。
他们并不隐瞒自己祖上贫穷的历史,反而要家族记住这些贫困史。
不只是乔致庸,包括到乔致庸的孙子乔映霞这一代,每到过年时候,他们都要用车拉着米面,给那些贫穷的家庭资助,帮助渡过年关。
他们家有很好的家教,其中就有不要忘记自己贫穷的出身。
乔家家教有多严格可以举个例子。
山西有很多大家族的宅院都有戏台,但乔家没有,怕的是后人玩物丧志。
乔家还有一个规矩,家里不用年轻的丫环而用中年妇女,为的是避免年轻的男主人出现不雅的事情。
‛乔致庸之所以能有雄厚的资本实现自己票号汇通天下的理想,在于他从一开始就把乔家在包头的复字号生意发扬光大,复字号也成为乔致庸发家的起点。
武殿学说,在乔致庸做东家时,复字号已经是包头第一大商号,几乎垄断了整个包头市场。
‚有句话说先有复盛公,后有包头城。
当时经过两代经营,乔家在包头有11处生意,关内还有好几家铺子,总数有17家。
光复字号有3个大号,十几个商铺,几百名伙计。
‛朱秀海说。
包头当时是新开发地区,是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相交的地方,除了马,很多东西都很缺乏。
乔致庸利用包头为基地,将商业触角发展到蒙古地区,直到后来到北京和天津。
乔致庸还很审时度势。
当时左宗棠西征,乔家出了好几百万两银子,但也有一定条件,就是大军到达新疆后,乔家可以派一个票号跟随经营后勤,为军队筹办粮草,负责汇兑朝廷的军饷。
武殿学提到乔致庸在经营中对人脉的精明投资。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太后逃到山西。
8月,乔家大德通掌柜高钰接到一封密信,写信人是跟随慈禧、光绪西行的内阁学士桂春。
桂春在信中写道:‚銮舆定于初八日启程,路至祁县,特此奉闻,拟到时趋叩不尽。
‛接到信后,高钰立即把乔家大德通大加装饰一番,作为慈禧、光绪的临时行宫。
‚慈禧太后逃到山西后缺钱,山西官员在太原召集山西各商号商量‘借钱’,要大家体谅朝廷苦衷,大家谁都不敢答应。
当时乔家大德丰票号的一个跑街的(业务员)贾继英却当场答应,同意借给朝廷银10万两。
‛武殿学说,‚他虽然是个跑街的,但自作主张的权力很大。
当时太后很高兴。
贾继英会去跟大掌柜阎维藩说,这个人物在电视剧里也有。
阎维藩问你为什么答应?贾继英说,国家要是灭亡了我们也会灭亡,要是国家还在,钱还能要回来。
阎大掌柜就夸他说,‘五百年必有王者兴,一千年也出不了个贾继英’。
‛而‚慈禧太后此后给山西商人的人情,一笔是由各省督府解缴中央的款项,全部由山西票号来经营;另一笔是将庚子赔款连本带息,约10亿两白银交由山西票号来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