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话文运动”看鲁迅先生的对现代汉语的伟大贡献
关于鲁迅的主持词
关于鲁迅的主持词鲁迅,这个名字在中国文学史上熠熠生辉。
他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他的作品不仅直指社会的黑暗,也启发了许多人的思考和行动。
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纪念鲁迅,并借此机会思考鲁迅的作品对我们当今社会的影响。
首先,鲁迅的作品对当代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写作风格犀利而直接,笔触精细入微。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生动的对话和饱含情感的叙述,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不公和压迫。
他的作品让读者感受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助,激发出人们内心的同情和愤慨。
其次,鲁迅的思想触及到了人性的深处。
他通过揭示人的内心世界,剖析人们的欲望、矛盾和痛苦。
他在作品中给予了人们对于生命的思考和理解,引导人们从物质欲望中解放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和价值观。
他的作品让读者思考自己的行为和选择,进而积极面对生活和社会。
鲁迅的思想和作品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以犀利的笔触批判了社会的腐朽和愚昧,激起了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
他的作品鼓励人们发声、维权并且追求自由和平等。
他的思想为中国的进步和变革指明了方向,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去追求真理和正义。
然而,鲁迅的作品并不仅仅停留在文学领域。
他的思想对于其他领域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例如,他提出的“白话文运动”对于现代汉语语言文字的推广和普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得汉语更加贴近人民的生活,成为了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鲁迅对于教育也有很高的追求。
他主张实用主义教育,反对盲目的书本知识灌输。
他认为教育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的这一思想对于当代教育的发展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
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鲁迅的作品以其强烈的社会意识和对社会主义理想的追求而感动了无数人。
他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文学的经典,他的思想也一直激励着人们去追求正义和真理。
他以自己的行动和作品成为了一位值得敬仰和纪念的伟人。
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
浅析鲁迅对中国小说的贡献内容摘要:鲁迅是现代中国最具创造性和独立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都体现了社会变革时期的意识形态和文学观念。
鲁迅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文学巨匠,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的作家, 先生以其深髓的眼光和犀利的笔触对他关联的那个时代做了素描、以其独特的感情体察时代,对中国文学进行大胆改革和创新,为中国新文学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其杂文创作的成就最高,受到广泛的推崇,在“黑暗”时期赢得了“投枪”和“七首”的美誉。
也使先生成为无畏的“战士”。
而鲁迅先生对中国小说的贡献也极为巨大。
先生创作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小说”,为中国小说走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以自己独特的小说创作实践,实现了中国小说现代化的转变。
关键词:鲁迅小说艺术现代化贡献现实主义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这位被毛泽东誉为中国现代史上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的历史巨人,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七十三年了,而在先生短暂的创作生涯中,他不仅留给我们丰硕的文学作品,而且也为厉世留下了价值无从估量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着国家,民族的振兴而做着不解的努力。
作为新文学的开山祖和奠基人,鲁迅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首先显示“五四”革命实绩的当推他的小说。
从数量上看,《呐喊》和《彷徨》两个集子计二十五篇作品,加上三十年代结集出版的《故事新编》,总计不过三十三篇。
可是这些作品中极为厚重的现实主义涵盖和对中国特定历史时期“国民灵魂”的深透开掘,摇撼呐喊以及他拓荒式的构建和开创中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新纪元,使他在文学史上占到了永久的地位。
没有鲁迅的《呐喊》、《彷徨》,就没有中国小说现代化征途上所跨出的第一阶段最坚实的步伐,鲁迅小说在文学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正在这里。
鲁迅先生终其一生,在文学创作中杂文的成就最高,“其中有着时代的眉目”,其杂文不仅具有“史诗”的价值,而且已超越了过去所谓的“史诗”。
透过对历史人物栩栩如生的勾勒。
鲁迅先生的贡献
鲁迅先生的贡献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入人心。
他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领域,还涉及到社会、教育和思想领域。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鲁迅先生的贡献。
一、文学贡献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笔调和思想深刻的作品,为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发展。
他通过小说、散文、杂文等多种形式,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扭曲。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社戏》等都深刻地刻画了社会现象和人物形象,引起了广泛的思考和探讨。
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深受人民的喜爱,他以扎实的写作风格和犀利的笔调让人们看到了社会现象的真相。
他的作品具有启蒙人们思想的作用,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对社会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二、社会贡献鲁迅先生对社会的贡献不仅限于文学创作,他还积极参与社会运动和倡导社会改革。
他以自己的言行影响了许多年轻人,鼓励他们关心社会问题,勇于表达自己的声音。
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揭示了社会的丑恶和人性的扭曲,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守思想进行了批判。
他的作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引发了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对社会知识分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鲁迅先生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运动,如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革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影响力,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三、教育贡献鲁迅先生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提倡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素质的培养。
鲁迅先生对中国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为中国教育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创造力和人文素养,而不仅仅着重于知识的灌输。
鲁迅先生在他的著作中提出了“教育无疆界”的主张,强调教育应该超越国界和民族的差异,为全人类的进步和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而言,鲁迅先生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为中国的文学、社会、教育等领域带来了重要的贡献。
他的作品激发了人们的思考和反思,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现代汉语》Ⅰ作业(1)答案
《现代汉语》Ⅰ作业(1)答案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广西师范大学现代汉语作业1[《现代汉语》第一章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一、名词解释1.共同语共同语也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就是双重语言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正式场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
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4.现行汉字: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就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的、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5.隶书:隶书是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的一种汉字形体。
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
隶书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6.构字部件:二、判断说明题1普通话也就是北方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话只不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域变体,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语音系统,普通话的语汇也主要来自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也是由主要在北方方言区流行的近代白话文发展而来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混为一谈。
2北京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
3.“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
“桃”和“沐”都包含部件“木”,而且两者都是形声字,但是,“桃”中的“木”是表意的形旁,而“沐”中的“木”是表音的声旁。
论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论鲁迅对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翘楚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文、小说和散文,都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思想视野,深深影响了中国及世界文学发展的历史。
在鲁迅的努力下,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得到了重要的推动,他的贡献也闪耀着中国文学艺术的力量。
首先,鲁迅在将中国时装文学发扬光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将当时流行的时尚文学方式,以及洋溢着东方智慧的中国元素融入其中,使中国文学可以在海外广受好评的同时,也受到国内读者的好评。
他的文学作品展示了中国人民的故事和真实生活,使中国文学应景生动。
其次,鲁迅在推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方面发挥了主要作用。
他创作《狂人日记》、《故事新编》等文学作品,不仅开创了新的小说创作模式,而且在采用丰富生动的表达技巧,生动讲述出丰富多彩的中国故事。
他还创造了“散文体”,将自然、哲理、爱情、明现与自身观点相结合,创作出能引起强烈共鸣的散文作品,令越来越多的作家仿效,以其文字塑造了一个中国现代文学的革命性发展。
此外,鲁迅敦促新文学运动,把经典文学在当代社会背景下重新唤醒,对新作品施加更多压力,以更现代的方式来发挥文学作品的潜能。
他还勇于反映社会现实,敢于表达不一笑的意见,以此倡导真实的叙事技巧,以反映现实社会的真实写作,从而使中国现代文学走向更新更具有社会改变意识的发展方向。
毫无疑问,鲁迅的文学贡献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以及文学史的变迁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他的文学作品是一种崇高的思想与情感手段,使中国文学得以发展、更新、深化,在世界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因此,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也值得我们永远缅怀。
论鲁迅的汉语言文字“功”“罪”观——围绕《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的考察
论鲁迅的汉语言文字“功”“罪”观围绕《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的考察时世平摘要:《汉文学史纲要》是1926年鲁迅在厦门大学担任中国文学史课程教学任务时所撰的讲义,其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虽仅有2200多字,但内涵丰富,对于语言文字问题作了提纲挈领的精辟阐述。
通过《汉文学史纲要》第一篇“自文字至文章”,鲁迅打破了文字的神圣论,探讨了文学的起源等问题,为科学地认识汉字、使用汉字以及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变革指点迷津,由此对于书面语和口语、文言和白话也就有了一个提纲挈领的思路。
而且,在言文一致的讨论基础上,鲁迅重申了文章的思想表达必须要通过文学修辞来间接地传达,以“美”熏刺人心。
作为学者的鲁迅的缜密扎实的学术研究,与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的决绝言论,都是为了摆脫传统桎梏,实现个人、民族和文学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鲁迅;《汉文学史纲要》;文字;文章;拿来主义作者简介:时世平,文学博士,天津社会科学院学术期刊编辑部编审。
中图分类号:1210.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569(2021)2-0205-9在中国传统文学向现代文学的演进过程中,鲁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林纾的文学翻译改变了中国古代文学的内容与形式,梁启超的新文体开启了古代文学的现代转型,胡适对白话文学的提倡奠定了现代中国文学的白话方向的基础,章太炎对汉语的主张有助于白话文学的精致化,他们都为现代中国文学语言形成与文体创制作出了贡献。
鲁迅则以其翻译、创作实践开创了现代中国文学的新局面,对现代中国文学更具有建设意义,同时对语言改革问题提出了颇有建设意义的创见,并驳斥了各种反对白话文、大众语和普通话的言论。
对于鲁迅在现代汉语文学语言方面的贡献,高名凯指出:鲁迅“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确立和规范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现代中国文学的语言选择与文体革新研究”(项目编号:15BZW151)。
《东南学术》2021年第2期化”作出了努力,并“对现代汉语文学语言的发展”提出了有益的见解,可以说,“鲁迅自始至终都是拿理论和实践来为现代汉语文学语言奠立基础并推动其发展的”。
鲁迅语言翻译对现代汉语形成的影响
鲁迅语言翻译对现代汉语形成的影响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和文化思想家,对现代汉语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语言翻译实践以及对文字的重构与创新,对当时的文坛和后世的语言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鲁迅对现代汉语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的翻译实践中。
鲁迅是首位翻译马克思主义著作进入中国的作家,他将马克思主义的名著译成了汉语,为中国引进国际先进社会理论和思想提供了语言基础。
他的翻译风格简练明快,富有文学性和力量感,为后来的翻译界树立了典范。
鲁迅在文字的重构与创新方面对现代汉语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鲁迅的文学理论主张“白话文运动”,主张用白话替代文言文,以使读者更易读懂。
他对传统文言文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使得汉语成为一种更加接近口述语言的书面语。
鲁迅提倡的白话文运动开启了现代汉语的时代,为后来的文学创作和语言发展提供了范例。
鲁迅的语言翻译对现代汉语形成的影响还体现在他对汉字的改革方面。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破字”、“简字”等汉字改革的理念,主张简化复杂的字形,以利于识字和阅读。
这些观点在当时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虽然鲁迅没有亲自参与到具体的汉字改革中,但他的观点为后来的汉字改革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鲁迅的文学作品对现代汉语的形成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鲁迅的作品中充满了口语和民间语言,他通过刻画人物和描写情节,将现实生活中的语言融入到文学作品中,从而使汉语的表达更加丰富多样。
鲁迅的语言风格深受后来的作家和文学创作影响,使汉语逐渐从正式和庄重的文学语言转向生动和通俗的表达方式。
鲁迅的语言翻译实践、文字的重构与创新、对汉字改革的影响以及他的文学作品对现代汉语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通过将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成汉语,为中国引进国际先进思想提供了基础;他主张用白话替代文言文,为现代汉语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提出的汉字改革理念,推动了后来的汉字改革;他的文学作品使汉语表达更加生动多样。
鲁迅以其独特的贡献和影响,为中国现代汉语的形成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鲁迅先生对中国的贡献
鲁迅先生对中国的贡献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是中国近代文学创作和文学发展的主要力量。
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体系的核心和推动力,而且还为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时代。
因此,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无可置疑。
一、对现代文学贡献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第一次把中国现代文学抛向现代文学新的高度,彻底打破了原有的旧文学的束缚,引发了中国文学的新的时代。
其中,他提出的“新小说”的理念,指导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他的作品,比如《彷徨》、《故事新编》、《呐喊》、《朝花夕拾》等,在中国的文学领域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开创了中国新文学的崭新时代。
二、对思想价值贡献
鲁迅先生把他的作品与他的思想结合起来,把自己的思想价值融入到作品中,大胆地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和时代思潮,进行社会讽刺和社会批判,把自由、民主和进步的思想写入他的作品里,无论是在文学还是在思想上,都提出了极大的改变,在影响中国现代思想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风格的创新
鲁迅先生在写作方面也有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他的作品注重心理描写,情节自然、流畅,通过历史事件表现真实生活,特别注重语言材料的收集和创造,实现语言的生动和真实。
其风格曾经影响过无
数中国文学家,在影响中国文学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总结
通过以上的讨论,可以得出结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学的贡献是不可置疑的。
他一方面为中国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开创了新的时代,另一方面,也把思想价值融入到作品中,创新风格,影响了中国文学发展。
这种贡献是不可估量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最重要的支柱,也是中国文学漫长历史起点的至关重要的篇章。
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影响
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影响摘要:鲁迅先生在中国文化历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对近现代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通过探讨鲁迅先生的身世,文章,思想来揭示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进而进行自我反省,自我认知,达到自我进步的目的。
前言鲁迅对于我们今天具有什么意义?甚至,按某些一心要否定鲁迅的人们来说,问题的提法更可以是:鲁迅在今天,还有什么意义吗?我在这里,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完全肯定的;不仅如此,同时还要强调地指出:在新的世纪里,由于社会生活的深刻演变、国民性格与民族文化的重新构造,鲁迅的伟大献身精神、深刻而独特的思想、极具独创性的艺术创作以及其代表中华性格的人格典范,都具有迫切而深刻、独特而不可替代的现实意义与作用。
因此,我们今天还特别需要读鲁迅、学习鲁迅、理解鲁迅。
在本篇论文中,我将从鲁迅的身世,鲁迅的文化思想,鲁迅的文艺观,等方面对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贡献与影响做一个系统的分析。
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本论一、鲁迅的平生鲁迅,姓周,幼名樟寿,字豫才,于1898年在南京求学时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小说《狂人日记》时起用的笔名,“鲁”取自母姓。
鲁迅于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浙江绍兴。
1936年10月19日凌晨辞世于上海。
鲁迅的家庭和个人的经历,直接地促成了他从小就产生了爱国主义思想:其一,家庭的变故使鲁迅目睹旧社会的腐败,对上层社会产生了极端的憎恶;其二,鲁迅从小就与农民亲近,与农家孩子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熟悉农民的生活,并同情他们的不幸;其三,鲁迅从小接触民间艺术,大量阅读“非正统”的书籍,一方面使他了解了中国的历史与社会,接受了文学的熏陶,另一方面则更激起了他对封建礼教的强烈不满。
鲁迅从小受到祖母、母亲和“长妈妈”的影响。
于7岁开蒙,12岁到“三味书屋”读书(塾师寿镜吾)。
在南京,鲁迅学习到了新鲜的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和自然科学知识,接受了进化论思想的影响。
1898年5月,鲁迅以“周树人”的名字,进入了洋务派创办的江南水师学堂。
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鲁迅先生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鲁迅(1881年-1936年),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号肉蒲,江苏维扬(今扬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他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思想触动,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无论是在文学领域还是在社会思潮中,鲁迅先生的作品和思想都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对文学的影响鲁迅先生被称为“现代文学之父”,他将现代文学引入中国,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文学。
他的作品直击社会现实,揭露黑暗和丑恶,对中国封建主义的残暴和不公进行了深度的批判。
他的代表作《狂人日记》、《阿Q正传》和《孔乙己》等,以犀利的笔触和深刻的洞察力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奈,为人民直言不讳地发声。
鲁迅先生的文学风格简练、直接、富有力量感,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境界,并对后来的一代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提倡以白话文写作,反对华丽的文言文,引领了现代小说及散文的发展潮流。
他对文学的思考和实践,为后来的文坛开辟了先河,使中国文学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二、对思想解放的影响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他坚信文学的使命在于改变社会和人们的命运,并通过作品激发人们的自由精神。
他反对封建主义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旧思想,鼓励人们思考和注重个性解放。
鲁迅先生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敢于揭示丑陋现实”的原则,鼓励人们敢于直面社会的黑暗现象,敢于批判以往的错误观念。
他通过文学作品表达自己的真实观点,唤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反思,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三、对社会变革的影响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激起了人们的思想共鸣,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重要思潮。
他的作品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并以犀利的笔触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
他的作品鼓舞了人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为社会变革奋斗。
鲁迅先生通过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社会真实,唤起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关注弱势群体的命运,提出缩小贫富差距、争取平等和公正的理念,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白话文之父:鲁迅与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
白话文之父:鲁迅与现代文学的关系研究引言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被誉为白话文之父。
其作品语言简练、真实生动,并对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进行尖锐的批判,对于推动现代汉语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鲁迅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就其对白话文的贡献进行深入研究。
鲁迅与旧体诗文首先,我们需要了解鲁迅在旧体诗文方面的造诣。
虽然他批评旧体诗歌陈旧庸俗,但他对传统文化经典有着深厚的功底。
通过阅读和翻译古籍,他培养了对于汉字和文字表达方式独到的理解。
白话运动与鲁迅的贡献白话运动是20世纪初由一些进步作家发起的一场改革运动,在当时是相当激进和颠覆性的。
这一运动试图摒弃过去华丽而拘束的文学风格,提倡以口语为基础的白话写作,并赋予文学以鲜明的时代特色。
鲁迅是这一运动的核心人物之一,他以其批判性、生动活泼的作品奠定了白话文学的基础。
鲁迅对白话文学的影响鲁迅以其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反思社会现象的深度揭示,成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学史上重要的标志人物。
他挖掘出口语中独特的表达力,并将之运用到他的小说、散文和杂文中。
他通过揭示当时社会问题中普通人民所面临的困境,激发了更多作家使用白话表达自己与社会相连结的声音。
鲁迅与中国现代文学鲁迅在许多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他以其强大而深刻的文字能力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在语言选择、句法结构等方面塑造了白话文学风格。
此外,他通过批评现实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启发了后来许多进步作家探索中国社会与个人命运之间关系,并为他们提供了指导。
结论综上所述,鲁迅作为白话文之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影响深远。
他不仅开创了白话文的表达方式,也对社会问题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与思考。
通过他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得以走向繁荣,并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我们应当高度重视鲁迅与现代文学之间的关系,并认识到其在推动中华民族文化进步中的重要地位。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就是新生命的方向。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鲁迅是我国的现代文学巨匠,主要基於兩個理由,一是從現代文學史的地位上看,魯迅可以說是現代文學的靈魂。
魯迅一方面是現代散文最早的作者之一,另一方面也是現代小說最重要的開拓者。
自《新青年》1918年開闢“隨感錄”專欄後,魯迅的雜文就顯示出尖銳而深刻、巧妙而生動的獨特個性,並且,從此之後,雜文就與魯迅的名字聯繫在一起了。
有人認爲,中國的現代雜文基本上是由“隨感錄作家群”和“語絲派”這兩個前後承接的散文流派開闢的,而魯迅既是“隨感錄作家群”的主將,又是“語絲派”的壇主。
也有人曾經將散文分出兩條不同的“語體線索”,即“閒話散文”和“獨語散文”,而魯迅在這兩種散文創作中都取得了開創性的成果。
在新文學初期,散文被公認爲最有成就的文體,而魯迅正是這時期散文創作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在新文學初期的小說創作中,魯迅更是一枝獨秀,不僅最早顯示出新文學的“實績”,而且在文體上進行了廣泛而卓有成就的實驗,成爲了各種現代小說文體的先驅和榜樣。
也可以這麽說,魯迅小說標誌著中國現代小說的誕生,也標誌著中國現代小說的成熟。
此外,自現代文學誕生的第一天起,在文壇上就論爭不斷,而幾乎每次重要的論爭幾乎都與魯迅有關。
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掌握了魯迅,也就基本上掌握了半部現代文學史,这就更加突出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上的地位。
所谓的现代文学是“用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心理的文学”。
而研究现代文学,主要包括:思想的现代化,文学的继承、借鉴与创新,文学语言与形式的更新。
创作主体、行为主体与存在主体——论鲁迅对汉语新文学的多面体贡献
创作主体、行为主体与存在主体——论鲁迅对汉语新文学的多面体贡献朱寿桐内容提要鲁迅作为文学创作主体,通过他深刻而独特的小说和散文作品,直接为新文学的成果建设和文体设计、语言策略设计做出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贡献,使得汉语新文学能够从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以及与世界文学的相对关系中自立自强,独树一帜。
而作为文学行为主体的鲁迅,卓越地开辟了汉语文学家在文学创作以外的文学行为,包括以文学主体进行社会批判和文明批判的功业。
此外,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汉语新文学历史发展中非常独特的文学存在主体,他所构成的文学信息场是中国现当代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是新文化重要的精神资源。
关键词鲁迅创作主体行为主体存在主体作为中国现代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鲁迅特的文学存在主体,他所构成的文学信息场是中国对于具有近百年发展历程的汉语新文学做出了杰数十年文明的重大文化现象,是新文化重要的精神出贡献。
有关鲁迅的贡献,研究者已经从许多方资源,他的存在使得汉语新文学在汉语世界取得了面进行了长期的学术论证,成果显著。
但这些论举足轻重的历史和现实地位。
证大多从文学创作方面人手,从思想革命的成果作为创作主体的鲁迅和影响入手,还是余留出许多足资思考的空间。
鲁迅的文学和文化贡献还可以从许多方面进行总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是结,而从汉语新文学的角度,则可以看到鲁迅在如中国现代文化领域首屈一指的文学创作主体。
他下方面的开拓和意义。
首先是鲁迅作为文学创作创作了美学光辉历久弥新的一系列文学作品,包主体,直接为新文学的成果建设和文体设计、语言括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策略设计做出了基础性的、决定性的贡献,使得汉《野草》、《朝花夕拾》等。
对鲁迅这些作品的文学语新文学能够从与传统文学的断裂中以及与世界史评价和相应的研究自然是相当充分的,然而从文学的相对关系中自立自强,独树~帜。
其次,作世界文学框架中的汉语新文学建构的角度来看,为文学行为主体的鲁迅,卓越地开辟了汉语文学仍然有许多亟待开垦的学术空间。
试论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doc
试论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doc
鲁迅作为一位具有影响力的作家,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深远。
他的作品直接推动了中国文学的发展,尤其是他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一方面,鲁迅作为一位前卫作家,不畏强权,勇敢站出来反思和挑战当期权势派的特权思想。
他用讽刺与嘲弄的文笔,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独特文化,表达了他对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愤怒,通过尝试新的写作技巧,站出来反对未经挑战的文学传统,向外国文学的开放传统改变中华文学格局。
他最著名的小说《野草》表达了这些抗议精神,不仅深受读者喜爱,而且也成为当时新文化运动发展的里程碑。
另一方面,随着鲁迅语言多样化,文学上也发生了变化。
他不仅仅是在写社会现实,而且他也提出了文学形式上的变化,改变了中国文学形式的狭隘。
他对现代文学的大胆尝试帮助形成了现代文学新形式,如短篇小说、小报、期刊,使中国现代文学更加丰富和先进。
鲁迅的着作不仅让更多的学者认识到了鲁迅的文学形式,而且还为后世作家创造了创新的基础,使他们能够不断地探索新的文学形式。
总而言之,鲁迅的贡献对现代中国文学有着重大的影响,无论是文学风格上还是文学形式上,都推动了中国文学发展。
他用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引领了当代新文明运动,宣扬了一种自由、积极的生活态度。
他的精神已经深深影响了中国后来的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引发了一次文学形式的革新,并且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持久的贡献。
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的贡献
鲁迅作为思想家、杂文大家、一流的小说家、小说史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具有独特的地位。
他的翻译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鲁迅翻译对中国现代小说理论和诗学建构的贡献。
鲁迅走上了文学之路的1903年就在发表的《〈月界旅行〉辨言》中道出了他当时的小说观:将小说看作教化国民、移风易俗、开启民智、宣传进化论、普及现代科学知识的工具。
也就是说,他认为,把玄奥、“枯燥”的科学知识,通过通俗有趣的小说来阐释,既可消除中国旧小说多借女性魔力来增加阅读性的旧习,又可以革新小说作法,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移风易俗,教化国民、使之接受进化的科学知识的目的:“学术既覃,理想复富。
默揣世界将来之进步,独抒奇想,托之说部。
经以科学,纬以人情。
”鲁迅此时的小说观,是科学救国、进化论、开启民智、寓教于乐等思想的杂糅,既有提升小说地位的新的诗学成分,又有“文以载道”的传统诗学的痕迹。
鲁迅在《〈域外小说集〉新版序》中,谈到希望翻译小说在变革中的中国发生效用,并谈到新的小说观,小说的社会功用,短篇小说的新样式等重要的现代诗学问题。
1909年鲁迅发表了《〈域外小说集〉略例》,其中体现着鲁迅对于小说细节、小说要素的关注。
很显然,这种对于小说细节、小说要素的关注,已经为中国小说注入了新的理论,并成为新的小说创作的法则。
而《〈域外小说集〉序言》,则表达了鲁迅希望借翻译域外小说,掀起一场“文学革命”的意愿。
鲁迅在《〈幸福〉译后记》和《〈罗生门〉译者附记》中分别谈到小说的写实与作者主观因素的结合,以及历史题材小说问题。
从《序言》和《新版序》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当初翻译《域外小说集》的本意是要发动一场翻译革命,以此引起一场文学革命,而文学革命的本旨,则含有社会改革的用意。
因此,可以说,《域外小说集》初版和再版序是新小说启蒙。
这对于转型期的中国小说、中国现代诗学的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引导、开拓作用。
虽然,鲁迅从翻译引申而来的小说言论非常零散,但是,鲁迅总是站在真正的小说家的立场上,站在向国内创作界输入某种他认为有用的、新的文学要素的立场上,来撰写译者前记或后记。
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汉语文学的影响研究
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汉语文学的影响研究简介白话文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文化史上重要的一次运动,它通过促进普通百姓的文化参与和推广使用白话语言,对现代汉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汉语文学的影响,并分析其在不同阶段对各类文体作品和作家的影响。
背景白话文运动起源于中国晚清时期,当时中国社会正面临西方列强侵略、经济落后、政治腐败等问题。
启蒙思想家们认为推广通俗易懂的白话语言有助于提高教育水平和传播知识,从而改变国家发展面临的困境。
因此,他们开始倡导使用白话撰写文章、书籍及其他表达方式。
影响文体创新白话文运动使得以古典文言为主导的传统写作风格逐渐转向使用口语化、符合日常用词习惯的白话表达方式。
这一转变促进了现代汉语文学的发展,并催生了一系列以口语化风格为特点的新兴文体,如白话小说、白话散文等。
这些新型文体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反映社会变革和个人内心世界。
作家的影响白话文运动激发了众多作家的创作欲望,他们纷纷采用白话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例如鲁迅是白话文运动的杰出代表之一,他以犀利的批判眼光揭示了社会问题,并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引起广大读者关注。
其他知名作家如茅盾、郭沫若、巴金等也都在创作中受到了白话文运动的影响。
大众化阅读传统古典文言难于普及,而使用白话表达则使得现代汉语文学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在白话文运动推动下,书籍、报刊等各类文字作品开始使用白话撰写并出版,使得普通民众能够理解和参与到它们之中。
这进一步扩大了读者群体,成为现代汉语文学发展的重要动力。
结论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汉语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文体创新、作家的影响到大众化阅读,都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这一运动逐渐改变了中国社会对于文字表达方式的认知,并对后来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长远而持久的影响。
浅谈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
浅谈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试述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鲁迅,作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对整个中国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而他也因为对现代文学的深远影响被誉为“现代文学的灵魂”,下面我就鲁迅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做出阐述。
一、鲁迅对现代小说的贡献鲁迅作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最重要的开拓者,其小说标志着中国现代小说的诞生与成熟。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里开始,又在鲁迅手中成熟,这在历史上是一种并不多见的现象”,严家炎先生如是说到。
鲁迅的作品率先使用白话文,变革小说体制,开创了小说创作新时期的先河。
作品《狂人日记》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拒绝深奥的文言文,语言平实无华,通俗易懂,格式别致新奇,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开端。
《呐喊》《彷徨》中大量的心理意识描写,多样化的表现手法,白描、抒情、讽刺各显身手,无不展示出了鲁迅出色的文学功底,也为后来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不仅如此,鲁迅还广泛吸收借鉴了尼采、果戈里、契科夫等外国作家的思想成分,将其融入中国艺术传统中,并以现实主义为主,汲取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和表现主义艺术元素,开辟了现代小说创作的广阔道路。
《狂人日记》中,狂人这个特殊的艺术形象,就是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结合。
首先,狂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就是现实主义的手法,其次,狂人自身的病态心理描写,荒诞不羁的言行举止,匪夷所思的一言一行,错杂而无章法,真实,准确。
作者对狂人细致入微的刻画描写,联想夸张甚至歪曲的荒谬妄想,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的巧妙运用,将一个真实的迫害妄想症患者展现在大家的面前,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鲁迅的小说里常常充斥着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音,而且这两种不同的声音总是包含在作品总的基调或者倾向中。
在《孔乙己》中作者用旁观者的口吻讲述了孔乙己的一生,孔乙己好吃懒做,不思进取,最终不幸惨死,咸亨酒店的人们冷漠旁观,把别人的痛苦当笑料。
读者读来不仅有对孔乙己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又有对这冷漠社会的深刻批判和思考。
近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与文学语体改革
近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与文学语体改革近代中国的白话文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产物。
在这个时期,人们对文学语体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试图摆脱古代文言文的束缚,用更加生活化、通俗化的方式表达文学作品。
这场运动不仅对中国文学有着深远影响,也成为了当时思想启蒙的一种表现形式。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源于对古代文言文的厌倦。
在传统文言文中,文字晦涩难懂,不易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使用。
这种语言形式只适合于少数精英阶层,而对于普通人民来说,很难从文言文中获取到真正的知识和启示。
因此,白话文运动应运而生,试图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文学作品,使其能够被更多人理解和接受。
白话文运动在近代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时期,人们渴望改革社会制度和思想观念,而文学作品正是一个很好的表达方式。
包括鲁迅、郭沫若等众多杰出作家在内的一批文化人,纷纷加入到白话文运动中。
他们通过创作和推广白话文的方式,呼吁人们关注社会问题,反思传统观念,推动社会进步。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也与新闻媒体的发展密切相关。
近代中国的报刊杂志开始兴起,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了解社会动态的重要途径。
然而,由于当时大部分百姓并不懂得文言文,他们对传统报纸的理解和兴趣十分有限。
为了扩大受众群体,报刊编辑们开始主动采用白话文,以更直接、生动的方式传达新闻和信息。
这种变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白话文运动的发展。
白话文运动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它使得文学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打破了古代文言文的独占地位,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开放的舞台。
同时,也使得文学成为更加民主化的艺术形式,能够更好地反映社会民生问题和人民的呼声。
另一方面,白话文运动也推动了文学思想的更新。
在这个时期,许多作家开始拥抱现代化的思想,关注社会变革和个体命运,提出了许多新的文学理念和价值观念。
然而,尽管白话文运动在近代中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大部分人民并不具备高水平的文化素养,他们对白话文的理解和运用仍然局限于表面层面,难以真正理解其中的深层内容。
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与影响
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与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鲁迅先生的贡献与影响。
鲁迅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对中国文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在于他的文学创作。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以鲜明的写实风格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性的丑陋。
他通过对人物的塑造和故事情节的展开,展示了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鲁迅先生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至今仍然被广泛阅读和研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其次,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还在于他的文学理论。
他提出了“文学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强调文学的社会责任和作家的社会使命。
他认为文学应该关注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生活,反映人民的疾苦和斗争,为人民呐喊和发声。
他主张文学要立足于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同时吸收西方现代文学的先进成果,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文学。
鲁迅先生的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作家的创作热情。
此外,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还表现在他的文学批评上。
他对当时文学界的保守和陈旧进行了犀利的批评,揭露了文人的虚伪和自私。
他提倡文学要与时俱进,要关注社会现实,要有独立的思考和创新的精神。
他的批评促使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更新和革新,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鲜活的思想土壤。
最后,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的作品和理论上,更体现在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上。
他坚持自己的信念,勇于批判和反抗不公,成为了中国文化界的一面旗帜。
他的言行和行为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引导他们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他的精神和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国社会,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鲁迅先生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与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他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以及他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影响力,都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白话文运动”看鲁迅先生的对现代汉语的伟大贡献欧阳柏林“鲁迅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
他在小说、散文、杂文、木刻、现代诗、旧体诗、名著翻译、古籍校勘和现代学术等多个领域都有巨大贡献。
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他创作的小说建立了中国小说的新形式;他所创作散文“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他所开创的杂文文体富有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是后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他所创作的杂文更是中国社会、政治、历史、法律、宗教、道德、哲学、文学、艺术乃至文化心理、民性、民情、民俗……的百科全书;他所翻译的大量外国的文学作品、自然科学作品为开启民智,引入先进的科学文化思想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引自《中国现代文学》)一九三四年七月,鲁迅先生在《忆韦素园君》一文中指出“瘦小,精明,正经的青年”韦素园的不足:“他太认真;虽然似乎沉静,然而他激烈。
认真会是人的致命伤的么?至少,在那时以至现在,可以是的。
一认真,便容易趋于激烈,发扬则送掉自己的命,沉静着,又啮碎了自己的心。
”仔细琢磨却发现,鲁迅先生好像也是在说自己。
以至于他为韦素园而抱愤的一段话成了自己死后难免被人污蔑的预言:“文人的遭殃,不在生前的被攻击或被冷落,一瞑之后,言行两之,于是无聊之徒,谬托知己,是非蜂起,既以自衒(炫耀),又以卖钱,连死尸也成了他们沽名获利之具。
”鲁迅先生去后几十年来,受褒奖不少,因为了解、理解鲁迅先生的人很多;但遭攻击也偶有,因为世上总不乏误解甚至于恶解鲁迅先生的“……无聊之徒”。
“去鲁迅化”本质上是反对鲁迅先生所树立的文人个性:“现代性、自由性、批判性和战斗性”。
鲁迅先生所树立的文人个性是照妖镜,当代文奴们的丑陋嘴脸在照妖镜前毕现无余,“去鲁迅化”目的就是想毁掉这照妖镜,为他们遮羞盖丑。
对于恶解鲁迅先生的人,说什么都无用,所以本文只想谈谈鲁迅先生的对现代汉语的伟大贡献,给“不了解、不理解、误解”鲁迅先生的人做点解释,以便理解鲁迅先生为什么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以便正视“鲁迅先生过时了”“去鲁迅化”等错误言论。
一、鲁迅先生为什么说“汉字不灭,中国必亡”鲁迅先生曾写文论述中医药、中国武术、方块字、中国戏曲的言论,废除汉字只是他提出的众多解救中国的方案之一虽然鲁迅先生的有些论述无疑含有过激的成分,然而,在那样的背景(19世纪初中国的现状、世界科学文化现状以及爱国青年们的救国理想)之下,并不是没有道理,从今天的发展状况乃至以后的发展趋势看——富有远见。
在新文化运动中,鲁迅先生不止一次地提及汉字和文言文的弊病,言论大致有这些:1.“汉字和大众文化势不两立的。
”(《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2.“方块字真是愚民政策的利器....是中国劳苦大众身上的一块结核,病菌都潜伏在里面,倘不首先除去它,结果只有自己死。
”(《且介亭杂文·关于新文字》)3.“倘要生存,首先就必须除去阻碍传布知力的结核:非语文(指文言文和人们使用的口语不一致,文言文是非口语化的语言)和方块字。
如果不想大家来给旧文字做牺牲,就得牺牲掉旧文字。
”((且介亭杂文·中国语文的新生》)4.“我是自己受汉字痛苦很深的一个人,因此我坚决主张以新文字来替代这种障碍大众进步的汉字。
”“因为汉字的艰深,使全中国大多数的人民,永远和前进的文化隔离,中国的人民,绝不会聪明起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榨,理解整个民族的危机。
”(与《救亡情报》访员谈话录)5.“不错,汉字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但我们的祖先,比汉字还要古,所以我们更是古代传下来的宝贝。
为汉字而牺牲我们,还是为我们而牺牲汉字呢?这是只要还没有丧心病狂的人,都能够马上回答的。
”(《汉字和拉丁化》)从这些言论,我们不难看出,激进的鲁迅先生的目的是为了救亡图存,为了提高全中国人的文化水平,为了“不牺牲我们”。
在二十世纪中国“新文化运动”后期,鲁迅先生、钱玄同等人主张废除汉字,鲁迅先生甚至说“汉字不死,中国必死”。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鲁迅先生、钱玄同以及当时的一些文人、学者提出废除汉字是荒唐的主张,但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理解一下他们的动机、目的,就会原谅他们的言说并“赞扬”他们的良苦用心: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落后、屈辱的历史,爱国文人正是为了中国摆脱屈辱而奔走呐喊,文人学者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改变祖国的命运。
十九世纪中叶至二十世纪初是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时期。
这期间,化学、物理、生物学、医学等科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发明,大大促进了西方社会的变革。
科学技术,一方面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深刻的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完善。
一批接触了、了解了、学习了西方文化的学者,惊讶地看到了当时中国与世界的巨大差距。
其情景就比如一个衣衫褴褛、目不识丁的山顶洞人突然穿越到今天的繁华都市!他们清醒的意识到中国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水平已经极端落后,全民文化素质极端低下(当时文盲率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而要用文化拯救中国百姓,就首先必须解决文盲问题。
在鲁迅先生们看来,难写难认的繁体字以及由繁体字铸造的古汉语文言文(鲁迅先生在自己的文章里称文言文是“非语文”,即非口语化的文章),一方面使得绝大多数中国人难以掌握运用文化工具,因而难以理解自身所遭受的压迫,更认识不到国家民族的危机;另一面阻碍了与先进外部文化的交流。
从我国今天的发展状况来看,汉语挺过来了,而且挺起来了,全民文化水平迅猛提高,大量的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学问被我们完美地用现代汉语引进转载,这得益于“现代白话文运动”以及汉字简化。
可是,大家可以想一想,如果我们今天的书面语仍然是“文言文”,我们的自然科学会是什么状况?翻开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等基础自然科学的课本,我们能看到多少“中国贡献”?机械原理、现代医学、电子信息技术、基因工程等等自然科学领域我们又有多少“中国贡献”?如果这些科学知识仍然用文言文去翻译、引进,中国的今天会是什么样子?今天的我们似乎可以轻描淡写地说鲁迅先生等人“杞人忧天”,但一定要理解鲁迅先生们,他们提出废除汉字的目的是使中国人尽快引进、学习新文化,改变贫困落后的社会状况;是出于对中国落后状况的激愤,出于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出于对先进文化的渴求。
“事出有因,情有可原”,错只错在太急功近利,太急于把中国从贫困落后中拯救出来——慌不择路了。
二、白话文运动对现代汉语的影响古汉语文言文的弊端主要是词汇单音节化,其次才是汉字难写难认。
后来,鲁迅先生等一批文人通过发动“白话文运动”,推行“语文”(即口语入文,与非语文即文言文相对),顺利实现词语双音节(双语素化)和多语素化,第一大弊端迎刃而解。
针对第二大弊端,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有序地对汉字进行了一系列优化举措: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推广普通话;推行《第一次简化汉字》;编写出版汉语词典(不是字典);科学分析汉字使用频次,对汉字分级;与国际信息学接轨,对汉字进行Unicode编码。
这几大举措解除了汉字的诸多难题。
这些变化,可惜鲁迅先生无缘看到,否则,以鲁迅先生那样狂挚的爱国热情,他一定会欣然痛快的说,“汉字当是世界的文字”“汉语当是世界的语言”。
(Unicode码又叫国际码、统一码、万国码、单一码,是计算机科学领域里的一项业界标准,包括字符集、编码方案等。
Unicode 是为了解决传统的字符编码方案的局限而产生的,它为每种语言中的每个字符设定了统一并且唯一的二进制编码,以满足信息技术领域跨语言、跨平台文本处理(录入、编辑、转换)的要求。
1990年开始研发,1994年正式公布。
)汉语言自古以来就有文言和白话之分,“文言”是书面语,“白话”是口语。
由于古代广大百姓基本上不认识文字,更谈不上写“文”,因而“文言”是官方(公卿文人)的书面语言和礼仪语言。
当然,古代的公卿文人日常生活用语也是白话,只是行文或官场公务礼仪时用文言。
从历史记载和语言规律来分析,文言是对白话进行“浓缩凝练”而得。
从《诗经》收录的民歌“风”与“雅”“颂”在词汇方面的不同就看得出,上古时代就存在白话与文言两种语体,而且从语言发展规律来推断,古汉语的“文言”来源于古汉语的“白话”,先有“白话”后有“文言”。
如果再往前溯源,在所有文字符号都没有产生的时候,汉民族的先人们首先使用互相约定的语音来交流,那时语音是语言的唯一形式,这是语言的最初阶段——“口语白话阶段”;然后才是借助符号来记录事物,进入口语书面语并存的阶段。
由于汉字成熟得太早,在纸张发明之前就已经定型。
书面语要将汉字刻写在甲骨或竹片上,刻写难度大,书写材料难得而且面积又小,古人便采用了对白话进行“浓缩凝练”的方法,形成了文言。
表现在词汇上就是文言“尽量用单字词”;表现在语法上就是文言“尽量省略成分”;表现在词典上就是只有单字词字典而没有双字词、多字词的词典,《尔雅》《说文解字》直到《康熙字典》都只是收单字词。
“尽量用单字词”使得古汉语词文言文词汇绝大多数是单字词,而为了表达更多的意义,只好造更多的汉字,或者使单字词多义化。
为了把单字词与双字词、多字词的优劣说得清楚一点,这里要引用逻辑学关于概念的一点知识。
概念的逻辑结构分为“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相互依存。
具有属种关系的两个概念,其内涵与外延之间存在着反变关系。
即: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则它的外延越小,确定性越强;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少则它的外延越大,确定性越弱。
反之,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大,则它的内涵越少;一个概念的外延越小,则它的内涵越多。
例:“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三个概念之间依次存在属种关系,其内涵越来越丰富,而其外延则越来越小。
“内涵丰富”在概念形式上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字符数”比较多,从汉语词汇角度说就是一个词汇所使用的“汉字数”多。
把这个道理用于衡量汉语词汇,就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单语素)变为双音节(双语素),它的“限定”就多了一倍,它的外延就变小了,语义的指向性就加强了。
“马”、“白马”、“小白马”、“小白公马”这四个概念,内涵依次递增(形式上表现为字数增加),外延则依次递减(表现为所指对象减少,语义越来越确切)。
由这一原理,我们可以明白,古汉语文言文最大的弊端就在于大量使用单字词,由于单字词词义不明确,存在太多的多义现象,文言就变得晦涩难懂,越来越脱离民众白话了,甚至发展到成为公卿文人借以愚弄百姓,遂行其专权利欲的工具。
普通民众使用的口语便被称之为“俚语”。
“俚”字《说文解字》解释为“依靠、依赖”,但是“俚语”中的俚肯定不能这样解释。
“俚语”较为合理的解释是“俚人”的语言,“俚人”在古籍中有多种说法:“傩人”“骆人”“僚人”“黎人”。
俚人,是古代生活在百越岭南一带的土著人。
自古岭南是俚僚之地,俚僚先民是先秦时的南越部落、西瓯部落及骆越部落人。
从中原文化角度看,“俚语”就被蔑视为粗俗、卑下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