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辨析题大全(7-15章,最新版)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26、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
正确(1分)
坚持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党基本路线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基本点(1分)
不能离开四项基本原则谈改革开放,也不能离开改革开放抽象地谈论四项基本原则(1分)改革开放与四项基本原则是互相贯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的伟大实践。(2分)
26."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社"和姓"资",只要为我所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
(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
(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30.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正确)
(1)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性质决定的,在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矛盾,不是对抗性矛盾。
(2)我国社会基本矛盾的非对抗性质,决定了它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内部,通过自觉地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自身的不断完善与发展。
3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正确)
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党领导的第一次革命,把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即改革开放,将把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中国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
(1)这次改革实质上是一次革命,因为:
①改革也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也是革命。
②改革是对原有体制的根本性变革,而非社会主义中通常的一般性变革,要把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③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因此,从解放生产力,扫除生产力发展障碍,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的深刻性、广泛性,从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中国的又一场革命。
④这种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绝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是党领导下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①社会主义社会也有一个从不成熟到成熟,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②这一过程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逐步完成的。
③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促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完善。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
党的纲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而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31.改革、发展必然破坏稳定,稳定必然阻碍改革、发展。(错误)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方针。贯彻这一方针,我们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互相依存和互相促进的。
(1)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我们要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集中力量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2)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生产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经之路,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3)稳定是前提。社会稳定是发展经济和顺利进行改革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没有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切都无从谈起。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必须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
48. 对外开放意味着否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错误)
我们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含义,即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
(2)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是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决不允许别国干涉;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本国人民;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争取外援要付出代价。因此,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是统一的。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总之,必须坚持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的统一,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上,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对外开放。
49. 特区姓"资"不姓"社".(我国特区姓"资"而不姓"社")(错误)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和作用是:
(1)我国的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它不是政治特区,也不是"一国两制"的特别行政区。特区的"特"在于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上。
(2)我国兴办经济特区取得的成绩和发挥的作用,主要是:
①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建立起开放型经济,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②很好地发挥了四个"窗口"的作用。经济特区已成为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窗口,引进和传播先进管理经验的窗口,获得知识和传递信息的窗口,使世界了解我国坚决实行改革开放等政策的窗口。
③对内地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要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④经济特区进行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和探索,推动了在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总之,特区姓"社"不姓"资".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36.公有制经济是指全民所有制(国有)经济和集体所有制经济。(错误)
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而且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经济这一含义的确定,拓展了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是对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的重要补充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