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歌唱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歌唱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歌唱是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是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也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尤其是孩子,当他高兴时就会情不自禁地唱起歌来,以表达轻松愉悦的心情。以往的歌唱教学活动重技能的训练,轻情感的体验,忽视了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及创造性的表现,违背了《纲要》中提出的“在支持、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各种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的同时,帮助他们提高表现的技能和能力”等理念,为了让幼儿充分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提高歌唱的技能,在教学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

一、做好歌唱活动的前期准备是顺利开展歌唱教学的保证

1、精心筛选歌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歌曲是否适合幼儿歌唱,首先看它能否激起幼儿歌唱的兴趣和欲望。在我们的教材中有许多歌曲,但并不一定都适合幼儿演唱,需要我们教师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对于小班幼儿我们选择了主题单纯,内容浅显,贴近幼儿生活,旋律活泼好听,变化少,较多重复,具有一定的游戏性、情境性,容易配动作的歌曲。如,《白胖鸭》、《小朋友想一想》、《找朋友》、《打电话》、《摇啊摇》、《咚咚锵》等。中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方面的经验逐渐丰富,接触歌曲的内容、形式更为广泛,除了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外,我们还选择了一些幽默、诙谐的歌曲供幼儿演唱。如,《小画家》、《小老鼠打电话》、《颠倒歌》等。当喜欢的歌曲出现时,幼儿往往表现出极高的热情,在不知不觉中就能哼唱曲调了。

2、认真分析作品

教师对作品的感知、把握,直接影响着音乐教育的质量。要反复感知、理解音乐。因此,选择好一首歌曲后,还要认真做好歌曲分析,分析歌曲的性质、节奏、音乐元素、演唱时声音的高低快慢,并结合歌曲及幼儿的发展水平,找出难点及重点教唱的部分,将重难点进行适当的分解。如在学唱歌曲《咚咚锵》前,利用日常环节教幼儿认识了鼓、锣等乐器,熟悉并模仿它们的声音,自由活动时播放这首乐曲,帮助孩子们熟悉旋律,将

歌曲中难掌握的节奏“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 0︱”换成小朋友喜欢的动物叫声“嘎嘎︱嘎嘎︱叽叽叽叽︱嘎 0︱”进行有节奏的语言游戏,既提高了幼儿的兴趣又将重、难点进行了分解,为歌曲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在学习歌曲《小树叶》前,我们重点对歌曲的性质,演唱的语调进行了分析。歌曲《小树叶》分为两段,第一段优美抒情,表达了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之情,适合用妈妈的口吻用连贯、充满对孩子关爱情感的语调演唱。第二段表达了小树叶乐观、勇敢向上的情感,适合以孩子的口吻短促的气息、活泼欢快的语调演唱。由于教师对歌曲价值的准确把握,对作品“情”与“美”的分析和引导,激发了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3、丰富相应的经验

幼儿的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经验准备的,作为教师应该了解幼儿的原有经验(生活经验和歌唱经验),以便采取适宜的教育策略,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和新经验进行有效的对接。如在学习歌曲《春雨沙沙》时,在下雨的天气,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幼儿到室外观察小雨,聆听小雨的声音,和小雨做游戏。考虑到幼儿没有种植、种子萌发的经验,于是带领幼儿进行种植的活动,并借助录像观察种子是怎样喝水、发芽、出土、长大的,边观察边引导幼儿用动作来表现。有了这些经验的铺垫,孩子们在学习歌曲时能很快的理解歌曲的内容,自然的融入到活动中去,大胆地进行着表达和表现。在学习《小树叶》时,带幼儿到户外观看落叶飘舞的情景,了解树在四季的生长过程,体验离开妈妈的情感,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充分表达、表现自己的情感。

4、练声准备,进入歌唱状态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忽略了唱歌之前的练声环节,其实练声环节非常重要。因为发声是唱歌技能中的关键,幼儿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由于缺乏训练,普遍存在喊唱、白声、咬字不清等问题,纠正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加强音乐活动中的发声练习。因为简短而集中的发声练习,是培养幼儿良好嗓音的重要途径,也是唱好歌曲的前提。

在学习《纲要》的过程中我们逐渐认识到,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

创造幼儿乐于接受的灵活多样的方法,让幼儿主动参与趣味的发声练习。

如结合幼儿对动物感兴趣的特点,我采取趣味模仿法,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在开始的模仿练习中引导幼儿:小猫怎样叫——“喵喵喵”,小鸡怎样叫——“叽叽叽”……

遇到歌曲中有连音、跳音的唱法,我会改变问法。

教师:小猫饿了怎样叫?

幼儿:没有力气,声音很轻。

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用轻而连贯的声音唱出小猫的叫声。

教师:小猫有了鱼吃,会怎样叫?

幼儿:吃到鱼很高兴,就会大声地叫。

这时,教师及时引导幼儿用短促、跳跃、响亮的声音唱出小猫的叫声。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自然学会了连音、跳音的唱法,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运用多种适宜方法指导幼儿学习歌曲是有效开展歌唱教学的关键

1、图谱提示法

在教学中我们尝试将幼儿不易记住的歌词,难以掌握的曲调用直观形象的图谱方式呈现出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如在学习歌曲《春雨沙沙》时,孩子们对于其中的部分歌词“哎呀呀,雨水真甜;哎呀呀,我要发芽;哎呀呀,我要出土;哎呀呀,我要长大”经常混淆,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商量将它们用图谱的形式表现出来。具体方法是:“哎呀呀”用桃心加波浪线表示;“雨水”用两个小雨点表示,“真甜”用一块糖来表示;而“发芽、出土、长大”则画出相应的种子图,孩子们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画,很快就掌握了歌词。

在教唱歌曲时,节奏是比较抽象的,怎样让孩子理解不同的节奏并且尝试打准节奏,是很多老师感觉比较困难的事情,经常我们会用机械枯燥的反复练习法来进行训练,使得教学过程没有生气。而运用图谱法,则能很形象地将摸不着的抽象概念演变成形象的图示。同样在《春雨沙沙》中,我们将“桃心、波浪线、小雨点”等根据节奏的变化用不同的数量及变化

它的大小将八分音符、四分音符、二分音符形象地表达了出来。幼儿看着图在教师的提示下能很快的打准节奏。

另外,图谱教学对控制声音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声音的强弱变化,是幼儿很难掌握的,对于这种感受的强化,能够提高孩子们的听辨能力和音乐素质。如在《大雨小雨》中,老师运用大大的波浪线表示大雨的很响很粗的声音,用细细的波浪线表示小雨又细又小的声音,形象的声音曲线,将孩子们的声音调控得恰如其分,表演得有声有色。

2、情境创设法

在新歌教学过程中,记忆歌词完全可以避免反复机械训练。在实际教学中,我结合孩子们思维具体形象、情绪容易受感染及活泼好动的特点,尝试创设一个动态的角色表演情境,让他们在情景欣赏、情景表演中自然而然地记住歌词,熟悉歌曲的节奏,理解歌曲的情节。如,一次教小班幼儿唱《摇篮曲》时,我将娃娃家搬到教室的中间,边哄娃娃睡觉边投入地唱起摇篮曲,孩子们自然地进入到情境中和我学起了摇篮曲。再如教中班小朋友唱《三条鱼》这首歌时,我给孩子们戴上准备好的头饰,鼓励他们三人一组找好朋友,我一边念歌词一边指导他们根据歌词的意思用自己的动作表现出来,渐渐地孩子们边随我念歌词边开心地玩起来,自然记住了歌词。教师利用幼儿对艺术活动自发的兴趣,借助“情境创设”为载体,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对唱歌的兴趣程度。

3、游戏激趣法

游戏是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乐意接受的形式,同样在歌唱活动中也可以将游戏渗入其中。教师把歌曲的内容设计成一个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熟悉歌词、旋律、风格、形象等,然后,教师有目的地让幼儿脱离游戏进行演唱。在进行歌唱教学时,采用游戏法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我们根据歌曲的不同内容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游戏法。如在教唱歌曲《小老鼠打电话》时以游戏贯穿,从开始幼儿熟知的打电话情境入手,教师充分利用幼儿熟悉的家中电话号码,与幼儿开展打电话的游戏,拉近师幼间的距离,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幼儿初步感知了歌曲中猫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