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4a4c5f3c1ec5da50e2704c.png)
(4)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________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了革命高潮。
(5)时机:1911年四川________,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材料一: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老人吴玉章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一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做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做是疯子的人。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做疯子。”
材料二:经过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有了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他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三、质疑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还有人说辛亥革命在欢呼声中失败了。你怎样评价辛亥革命?
四、构建知识框架
五、检测巩固
1、中国同盟会成立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这主要是指()
A.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形成
B.积极发动人民参加革命
C.与保皇派展开激烈论战
D.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她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同年7月15日,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秋瑾说:“怕死不出来革命。革命需要流血,如今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临刑前,她“坚不吐供”,只写下了“秋风秋雨愁煞人”七字。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D.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六、拓展应用
第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441f26b90d6c85ec3ac668.png)
- 1 -课题:第8课 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民主共和制)学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和革命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学习流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36--39,在课本上标记相关知识点并完成下列问题)1.孙中山创建革命党(1)1894年,孙中山在 组织了革命团体 ,这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905年中国 (第一个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在日本 成立。
革命纲领: , , , 。
创办机关刊物《 》,把革命纲领阐发为: 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这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2.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1) 年10月10日, 起义爆发;仅一个月,十几个省脱离清政府独立,这次革命又称 。
性质: 这是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 年, 正式成立, 为临时大总统。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功绩:结束了 ,使 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 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4) 辛亥革命失败根本原因:资产阶级 ,没有发动 ,没有提出 革命纲领。
3. 辛亥革命的教训(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合作探究】: 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成功的依据:失败的依据:【巩固练习】1.(2015·福建龙岩)“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下列直接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事件是( )A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北伐战争D .新中国成立2.(2015·福建福州)“这个事件的意义是结束了2000年的帝制,赶跑了皇帝,建立了共和”。
“这个事件”是( )B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C .南昌起义D .西安事变3.(2015·湖北恩施)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导学案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ab522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c.png)
第19课辛亥革命(学案)1.了解辛亥革命建立的背景及过程。
2.理解辛亥革命的建立对于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条件1.原因:《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进行“自救”,这使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
2.条件:(1)经济、阶级: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2)组织、思想:孙中山成立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1905年8月20日,创建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成为中国同盟会的纲领 ,并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三民主义”。
(3)实践:以广州黄花岗起义为代表的多次反清武装起义,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
(4)群众: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使不少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
(5)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兵力空虚。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历程1.开始: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
2.发展: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3.高潮:(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2)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
(3)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4.失败: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评价1.性质: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2.意义(功绩):(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辛亥革命导学案
![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ed4744c850ad02de80415f.png)
③、机关刊物:
④、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统一的
⑤、意义: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统一的领导和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5、军事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最为壮烈的是
(二)、武昌起义
1、有利时机:四川兴起了保路运动
2、时间:
3、概况:由于湖北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深入湖北新军宣传,在1911年10月10日,熊秉坤、金兆龙率部起义,武昌起义爆发,经过一夜的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2日,占领武汉三镇。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
1、时间: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目的:
3、内容:
(1)、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
(3)、国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总理可以驳回总统的意见;总统颁布命令须由总理副署才能生效。
(三)、湖北军政府成立和各省响应革命
1、武昌起义成功后,湖北军政府成立,推荐旧军官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清王朝土崩瓦解了。
阅读下面材料:从中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材料一:武昌起义爆发时,同盟会其他名气较大的领袖都不在场,熊秉坤在湖北新军中相当于班长,总指挥金兆龙相当于连长,他们两个都是职务低下,名气不够。于是革命党人最终推举了不想革命的黎元洪为湖北军政俯的都督。黎元洪是被士兵和下级军官逼迫“革命”,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实际上他一贯仇视反清革命,曾杀害革命党人。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
![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af47f126fff705cc170aa8.png)
珠海新世纪学校 编制人:高阳 备课签字: 包科领导签字: 刘明 时间: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Administrator 志于道 据于德 游于艺 成于学第三单元 第9、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创建【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了解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探讨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读《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研讨历史资料,从中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学会全面认识、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通过探讨中华民国建立后中国政治制度、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认识辛亥革命推翻帝制、缔造共和的伟大历史意义;通过学习革命党人在《临时约法》颁布前后反专制的斗争,体会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认识到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
【预习案】一、辛亥革命1.革命志士的奋斗(1)萍浏醴起义:1906 年冬,由________、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萍乡、浏阳、醴陵发动。
这次起义是________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起义虽然失败,但同盟会的声望由此大振。
(2)安庆起义:1907 年夏,由________在安庆发动,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徐锡麟死难,革命党人________在浙江绍兴准备策应,因歹徒告密,被捕遇难。
(3)广西起义:1907 年,由孙中山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因弹药缺乏,最终失败。
(4)黄花岗起义时间、主要领导人:1911 年 4 月,________。
结果:失败。
烈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义: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第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8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0ed3cd27f1922791788e807.png)
《第8课辛亥革命》导学案答题人:班级:一、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阅读“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完成1-5小题。
)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2、孙中山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这个政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大会选举为。
3、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5、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合称为“”,它是的指导思想。
(阅读“武昌起义”一目,完成6—13小题。
)6、武昌起义的时间是,地点是在。
7、武汉三镇是指、、。
8、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以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
12月,宣布独立的代表在开会,选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9、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在。
10、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
它推翻了,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使深入人心。
11、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胜利果实被的首领窃取了。
他建立的统治。
12、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13、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二、小组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的形式1、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上的插图。
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四字组成。
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是什么主义?2、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概括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65531d31126edb6f1a1099.png)
第十三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清朝的“新政”与“预备立宪”;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重要人物;兴中会与同盟会;武昌首义。
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胜利果实的过程;对辛亥革命的评价。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賃。
2.能力目标:理解:1.辛亥革命发生有着极复杂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重大事件的背景。
2.体会南京临时政府作为资产阶级政府的特色。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
聞創沟燴鐺險爱氇谴净祸。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体会:1.辛亥烈士的鲜血、孙中山愈挫愈奋的精神,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
2.体会法为国根,民为邦本。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难点:同盟会政治纲领、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三、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资料分析法。
四、辛亥革命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五、过程自主学习一、辛亥革命爆发1、历史条件①②③④⑤2、爆发二、辛亥革命的成果1、成立中华民国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内容、目的、意义三、辛亥革命的结果: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1、原因①②③④⑤2、过程四、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合作探究探究一: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化近代化: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变,包含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材料1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
残骛楼諍锩瀨濟溆塹籟婭。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相当于内阁成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辛亥革命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
![《辛亥革命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新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84ee1320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f0.png)
《辛亥革命》导学案一、导入引导1. 请同砚们思考一下,你们对辛亥革命有什么了解?这场革命对中国历史有何影响?2. 在导学案中,我们将通过进修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来深入了解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二、进修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导致原因。
2.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事件。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影响。
三、进修过程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当时清朝政府腐败无能,国内外压力巨大,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
同时,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剥削也加剧了中国人民的疾苦。
这些因素共同促成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2. 辛亥革命的过程辛亥革命的爆发源于武昌起义,随后各地响应,形成了全国性的革命浪潮。
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了推翻清朝的主要力量,最终在1912年宣布扶植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3. 辛亥革命的主要事件- 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标志着清朝统治的瓦解。
- 中华民国的扶植: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布扶植中华民国,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 辛亥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新篇章。
4. 辛亥革命的影响辛亥革命的胜利为中国近代化经过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然而,辛亥革命后期政治混乱,各种军阀混战,国家陷入一片动荡不安的局面。
四、活动设计1. 分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原因和影响,并将讨论结果汇总呈现。
2. 角色扮演:请同砚们分别扮演孙中山、袁世凯等历史人物,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重新演绎辛亥革命的历史过程。
3. 教室展示:请同砚们以PPT、海报等形式展示他们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思考,与全班分享。
五、总结反思通过本次进修,同砚们对辛亥革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这一历史事件对中国的重要意义。
同时,也认识到了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和警示,希望同砚们能够珍惜和继承民族的历史文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和课堂教学实录(附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6276f75e2bd960591c67726.png)
《第9课 辛亥革命》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广州起义、武昌起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❷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展现武昌起义情节的纪念性浮雕。
作为国家级的的纪念碑为何选择武昌起义这一历史事件呢?它在中国历史上有什么样的历史影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辛亥革命,去感受那段火红的革命时期。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革命志士的奋斗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说一说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革命起义有哪些?结果如何?学生回答:2.教师强调:1906年的萍浏醴起义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起义虽然失败,但极大提高了同盟会的声望。
3.教师展示图片:《黄兴绝命书》《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提问:上述两幅图片展现了什么精神?与哪一次革命起义有关?学生回答:展现了革命党人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精神。
与黄花岗起义有关。
4.教师讲述:1911年4月,黄兴等发动起义,攻占两广总督衙门。
革命党人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最终因众寡悬殊,起义失败。
但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目标导学二:武昌起义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回答问题:①武昌起义成功的有利条件?②武昌起义的简要过程?学生回答:①有革命组织:文学社和共进会;得到了同盟会的帮助;湖北新军倾向革命。
②简要过程:发动起义——夺取军械所——进攻总督衙门——武汉三镇光复——湖北军政府成立。
2.教师展示图片:《湖北军政府》《黎元洪》1911年10月11日,起义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
请谈谈你对革命党人推举黎元洪为都督的看法?学生回答:说明革命潜伏者危机。
3.教师讲述: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独立,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展示《武昌起义和全国各省独立形势示意图》4.教师强调: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5.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6.学生回答:略7.教师总结: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1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ea4eeab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1.png)
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六单元第1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唯物史观:通过学习,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理解认识辛亥革命的成果及思想实践的特点;通过辛亥革命后革命的困局、革命的破局感悟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
2、时空观念:运用历史地图从时空上把握武昌起义后全国响应革命的具体情况,说明清政府的统治已土崩瓦解。
3、史料实证:运用文献史料及后人研究评论性材料,解读印证辛亥革命的特点、意义,阐述辛亥革命的发生与帝制的终结、建立民国的艰辛。
4、历史解释: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认识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解历史解释具有时代性、主观性,历史认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5、家国情怀:通过学习,认识辛亥革命所反映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二.课型及课时安排新授课,一课时三.自学自导1.阅读第19课,梳理本课所讲的知识点。
2.用双色笔重点圈划清末新政的内容、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时间、三民主义的内容、武昌起义的时间、清帝退位时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时间与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梳理出辛亥革命的历程。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阅读上述材料,回答,孙中山的目标是什么?突驾(超越)日本,无疑可也·······“十年、二十年之后不难举西人之文明而尽有之,即或胜之焉,亦非不可能之事也。
----- 孙中山(1905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孙中山的目标是什么?2.两幅图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面临怎样的社会状况?3.预备立宪根本目的是什么?资产阶级态度发生了什么转变?签署《辛丑条约》(1901)4观看材料: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辛亥革命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c67258a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c9.png)
《辛亥革命》导学案导语:《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帝制的覆灭和共和制度的建立。
本次导学案将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的历史认识和批判思维。
一、导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导火索;2. 掌握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影响;3. 能够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深遥影响。
二、导学重点: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2. 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 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
三、导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辛亥革命的相关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第二步:进修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背景1. 讲解辛亥革命的起因:清朝政治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危机加重等;2. 分组讨论:请学生分组探讨辛亥革命的起因,并撰写小结报告;3. 观看视频资料:观看相关视频,加深对辛亥革命起因的理解。
第三步:进修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1. 讲解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武昌起义、南北议和、临时政府扶植等;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人物,演绎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3. 小组合作:分组讨论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设计展板或PPT进行展示。
第四步:进修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1. 讲解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共和制度、开启中国近代化经过等;2. 教室讨论:组织学生就辛亥革命的影响和意义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思考;3. 撰写读后感:要求学生撰写关于辛亥革命影响和意义的读后感,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批判能力。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辛亥革命》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2. 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3. 完成一份关于辛亥革命的思维导图或PPT。
五、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包括参与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的表现;2. 作业成绩:包括背诵内容、写作内容和设计作品等的评判。
六、拓展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进修,寻找更多关于辛亥革命的资料并进行深入钻研;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走进历史处所感受辛亥革命的氛围;3. 开展辛亥革命主题的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展览等。
辛亥革命 导学案
![辛亥革命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e39c5b77232f60ddcca191.png)
辛亥革命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明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运动也失败了,但是,一些从维新派转化而成的革命派继续展开挽救民族危机的活动,他们把斗争的矛头直接对准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清政府,最终结束了在中国从在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
孙中山起初上书李鸿章请求维新变法的历史。
当年孙中山的请求遭到拒绝,认识到了清政府卖国苟存的实质,就毅然转向革命立场,坚决从事反清斗争,终于迎来了武昌起义的胜利。
由于发生这件大事的1911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就把它叫做“辛亥革命”。
课前学习:1.孙中山青少年时期的主张是什么?2.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是怎样建立起来的?3.武昌起义爆发的情况怎样/课堂讨论:1.“三明主义”是从同盟会纲领阐发而来的,两者之间有哪些相同?有哪些变化?2.如何评价辛亥革命?拓展训练:1.中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A保国会B国民党C同盟会D强学会2,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宏伟的水利工程之一,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最早提出开发三峡的构想,这主要体现了他的下列哪一种思想()A国共合作B民族主义C民生主义D民权主义3.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剧变的是()A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鸦片战争D戊戌变法法令的颁布4.有人评价孙中山,说“他结束了一个时代,他开创了一个时代”。
你如何理解这句话?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作出了怎样的抗争,结果怎样?由此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高一历史必修1_《辛亥革命》导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1_《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5f6cad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e4.png)
《辛亥革命》导学案课题第13课辛亥革命班级授课(完成)时间教师(学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2.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3.体会孙中山等革命者前赴后继的献身精神。
过程与方法归纳概括结论认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法为国根,民为邦本。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局限性教学方法探究法分析法学生自学反馈教学过程新知导学备注一、武昌起义1.背景(1)物质基础:《辛丑条约》签订以后,清廷被迫打出“______”和“__________”的幌子,进行改革,客观上促进了__________的发展,为__________________准备了物质基础。
(2)阶级基础:随着__________的勃兴和留学教育的发展,革命知识分子的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基础:章炳麟、邹容等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__________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
中心:______和__________。
(4)组织基础——兴中会:1894年,________在檀香山建立第一个革命团体。
随后,民主革命团体纷纷出现。
识记类(5)政党基础——中国同盟会成立:①时间、地点:______年8月,日本______。
②纲领:“驱除鞑虏,__________,创立民国,________”。
③领导:__________为总理,黄兴为执行部庶务。
④机关刊物:《______》。
⑤性质:中国同盟会是近代________统一的__________________。
(6)政治基础:①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__________,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
②革命党人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参加革命团体的新军达五六千人。
______成为民主革命的摇篮。
(7)保路运动:①原因:1911年5月,清政府宣布“__________”,强行收回粤汉、川汉铁路,引起保路风潮。
②过程:四川组织________________起义,清政府急调______新军入川镇压。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 导学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e519c74a58da0116d174929.png)
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一、学习目标1.识记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志士发动的武装起义的名称、领导人及影响。
2.掌握武昌起义的背景、过程,分析归纳其历史意义。
3.感受革命党人为国为民、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
二、自主预习1.1906年冬,同盟会会员刘道一、蔡绍南在江西湖南交界的发动武装起义。
是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2.1907年,孙中山亲赴越南河内,与黄兴共同筹划领导,袭取镇南关。
3.1911年,湖北革命组织与,在同盟会的推动下,积极谋划起义。
4.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的终结。
三、合作探究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扳倒了,人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老爷”“大人”,而改称为“先生”“君”“同志”等,不许府署官员坐轿。
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1)材料单元出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你认为材料中“中国革命成功了”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四、随堂演练1.在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是()A.萍浏醴起义B.浙皖起义C.镇南关起义D.黄花岗起义2.武昌起义前,同盟会领导的规模最大的起义是()A.萍浏澧起义 B.浙皖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镇南关起义3.辛亥革命爆发前,同盟会所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所起的共同作用是()A.基本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B.挫伤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积极性C.动摇清朝的统治基础,加速革命发展的进程D.扩大了革命派的群众基础4.20世纪初,导致同盟会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革命党人未发动和依靠群众B.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不成熟C.革命党人未提出明确的纲领D.武装起义的计划不周密5.下列说法符合辛亥革命爆发前武汉的史实有:①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②出现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群;③反帝斗争不断高涨;④孙中山等革命党人进行了较长的起义准备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6.武昌起义依靠的主要力量是()A.资产阶级B.无产阶级C.湖北新军D.农民阶级7.武昌起义的客观有利时机是()A.20世纪初开展的收回利权的斗争B.湖北文学社和共进会的宣传、组织工作C.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反清的武装起义D.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8.下列武昌起义成功的原因中,最主要的是()A.清朝湖北当局无力顽抗 B.革命党人筹划周密、完善C.起义新军的革命主动精神 D.立宪派改变策略乘机附和五、课后反思【答案】二、自主预习1.萍乡、浏阳、澧陵萍浏醴起义2.广西起义3.文学社共进会4.君主专制制度三、合作探究1.(l)变化:民主、平等意识增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13208af1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6.png)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辛亥革命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经过及其意义。
【导学目标】1.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2.掌握辛亥革命的经过;3.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导学过程】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1.辛亥革命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其背景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状况急剧恶化、民族危机逐渐加深的条件下,中国共和党和其他革命党派的积极活动。
2.辛亥革命的导火索是中日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甲午战争后,清朝政府陷入腐败,国力衰弱。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垂直变革,但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终告失败。
二、辛亥革命的经过1.组织策划:在南京筹建革命军和参谋部,并与各地革命党派开展合作。
2.武装起义:华盛顿舰事件成为辛亥革命武装起义的导火索,革命党通过起义夺取武汉、南京等重要城市。
3.宣布辛亥革命胜利:革命党召开临时大总统府会议,宣布辛亥革命胜利,民国成立。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1.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打破了封建帝制的束缚,宣告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终结,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2.确认共和: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实现了中国社会政治制度的转型。
3.掀起救国运动:辛亥革命直接或间接地引发了各地的保皇、反清和革命起义,推动了进步革命力量的壮大和社会进步的探索。
4.打破列强对中国的控制:辛亥革命削弱了列强在中国的影响力,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彰显反帝反封建的特征:辛亥革命在具体内容上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封建制度的革命,成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里程碑。
【导学小结】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导火索,掌握了辛亥革命的经过,认识了辛亥革命的意义和影响。
【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现代中国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没有辛亥革命的胜利,现代中国会是一个面目全非的国家。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
![人教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9课 辛亥革命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c6f6f97cd184254a3535cd.png)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9课《辛亥革命》导学案★探求新知一、寻访革命志士的奋斗足迹起义名称起义时间领导人员起义规模持续时间结果或意义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广西起义黄花岗起义【分享交流】(小组代表发言)【问题探究】一:革命精神学习借鉴材料一:黄兴《绝命书》材料二:林觉民《与妻书》材料三:方声洞《禀父书》●阅读材料,说说这些革命dang人有什么样的精神值得人们学习?二、感悟武昌起义的首义精神【自主学习】了解起义爆发的过程起义时间:领导人员:起义规模:持续时间:结果及意义:【问题探究】二:分析起义胜利的原因材料一:“湖北新政”组图(1)从以上材料可见,此时的武汉发生了什么变化?材料二:“湖北革命团体”表格(2)晚清湖北革命团体的活动对武汉有怎样的影响?【问题探究】三:感悟武昌首义的精神材料一:《武昌首义》节选感知到了什么情况: 感悟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二:阳夏保卫战感知到了什么态度: 感悟到了什么精神: 材料三:“武昌起义”大事记感知到了什么结果:感悟到了什么精神:三、理解辛亥革命的深刻意义【知识普及】了解辛亥革命的概念狭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年)的()起义广义:指19世纪90年代到1912年,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建立”而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
【问题探究】四:理解辛亥革命的意义材料一:武昌起义后形势图(1)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带来怎样的直接影响?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我国出现了两大时尚……材料三:中华民国建立后,民国政府颁布法令……(2)革命的成功又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巩固练习1、湖北省武汉市是闻名中外的“首义之城”,漫步在阅马场附近,看到“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秋收起义2、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
这里的“政治上的大解放”是指()A.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专制制度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归纳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辛亥革命的由来:
【互助探究生成能力】
任务二:【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42—43页“革命志士的奋斗”的内容。观看教学视频:各地武装起义。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在各地进行了哪些起义,各个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分别是什么
5.成立军政府:1911年10 月11日,起文军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___________为都督。
6.革命形势:11月下旬,全国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支持革命。
7.历史意义
(1)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___________制度的
终结。
(2)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______________。
A.戊戌变法Leabharlann .辛亥革命C.五四运动D.秋收起义
4.武昌起义胜利后,出现了革命党人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做都督的情景。这实质上反映了辛亥革命( )
A.用人唯贤,不拘一格B.当时革命党人中有“资望”的少
C.对旧官僚认识不清,革命带有局限性D.缺乏群众基础
5.武昌起义成功是因为( )
①维新派的推动②同盟会的推动③革命党人计划周密、完善④湖北新军中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⑤三民主义的指导⑥革命形势迅速发展,清政府已空前孤立,时机完全成熟
概况
武昌起义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由来
【检测提升巩固新知】
单项选择题
1.萍浏醴起义发生在( )
A.1895年B.1906年C.1910年D.1912年
2.同盟会成立后,领导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同盟会影响下爆发的第一次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 )
A.秋瑾B.徐锡麟C.刘道一D.黄兴
3.武汉市的“首义路”“首义广场”“首义公园”等地名会让我们联想到( )
课型
新授课
课题
第9课《辛亥革命》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归纳出辛亥革命前革命志士在各地进行了哪些起义及其起义的时间、领导人、结果;通过分析教材中材料研读问题,分析出黄花岗起义的意义,认识到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重点)
2.记住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革命主力;阅读材料,小组合作分析出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任务三:【小组探究】阅读课本第44—45页“武昌起义”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武昌起义的时间、地点、革命主力
问题2.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精讲点拨总结归纳】
时间
领导人
萍浏醴起义结果
意义
时间
安庆起义领导人
时间
浙江绍兴起义领导人
时间
广西起义领导人
时间
《辛亥革命》黄花岗起义领导人
历史意义
时间
主要力量
1907
秋瑾
广西起义
1907
孙中山、黄兴
1911
革命党人不屈不挠的精神和__________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二、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1.时间:
2.领导机构:湖北革命组织___________与共进会。
3.主要力量:倾向革命的___________
4.起义概况: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当夜,占领武昌城。随后,武汉三镇起义胜利。
【课堂教学流程】
【学案自学梳理知识】
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点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一、革命志士的奋斗
起义
时间
领导者
结果
地位或意义
____________
1906
刘道一、蔡绍南
失败
同盟会成立后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
安庆起义
1907
____________
浙江绍兴起义
A.①②④⑤B.②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D.②④⑤⑥
【课后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