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形态学

合集下载

《踏歌》的舞蹈形态和意象体会详细内容(1)

《踏歌》的舞蹈形态和意象体会详细内容(1)

《踏歌》的舞蹈形态和意象体会详细内容(1)《舞蹈形态学》指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曾呈现为不同的舞蹈文化类型,但在这些舞蹈文化类型历时态的线性演进中,往往有着可在共时态的聚合面上被加以归纳的共同性。

这种深匿于不同舞蹈文化类型之表象下的'共同性',或许正是我们在对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形态的研究中所要提示的文化精神。

"。

"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躯同行,它起源古老,历史悠久,流传广泛,在著名的青海大通县上孙家寨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舞蹈纹彩陶盆上,三人为从,五人为伍,连臂投足,踏地为节的形象已向我们展示了古老踏歌的勃勃生机《吕氏春秋,古乐篇》中"葛天氏之乐,三从操牛尾,投足以歌入阕",更向我们详尽说明了春秋以前踏歌的具体表现形式。

经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踏歌"达到鼎盛终渐衰落。

今天的"荷花奖""踏歌"以优美的轻歌曼舞,深深地蕴含了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

1.《踏歌》的舞蹈形态蹈历史文化中挖掘和创作了这部作品,其舞蹈具有中国汉代女乐舞蹈的形态特征:一是"怀悫素驰杳冥的高蹈周游",以端诚的神态追寻旷远的境界促成了女乐舞蹈"高蹈周游"的形态特征;二是"动赴度顾应声机讯体轻",汉代女乐舞者以"纤腰"、"轻身"为美,舞蹈"机迅体轻"却又节奏感极强,如赋中所说"兀动赴度,指顾应声",舞者时而"绰约闲摩",时而"纷飙若绝",时而"翼尔悠往",时而"回翔竦峙";其三,是"轶态横出,瑰姿谲起",交长袖,手足并重,"委蛇姌袅,云转飘忽"。

舞蹈形态学心得体会5篇

舞蹈形态学心得体会5篇

舞蹈形态学心得体会5篇舞蹈形态学心得体会(精选篇1)期末临近,学习体育舞蹈已有一学期,虽然只有短短一学期,但却深感体育舞蹈是一门融合了体育与艺术、健与美高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项目。

它集娱乐、运动、艺术于一体,是文明社会里的一种高雅活动。

体育舞蹈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气质,塑造良好体型,锻炼意志,提高学生社会能力,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受到绝大多数学生的欢迎,尤其是女学生。

随着时代进步,我们对追求健美的体格、美丽端庄的姿态、匀称和谐的形体、举止潇洒的风度非常重视。

追求美是时代赋予教育的内容,是我们的心理需求。

集形体美、音乐美、服装美于一体的体育舞蹈可以使我们在运动的同时产生出各种审美的心理效应,从而得到精神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心灵的愉悦和情感的升华。

参与体育舞蹈要求依着整洁,风度大方,养成文明礼貌的风尚、习惯,这也是我选择这门课的原因,我希望借此提升自己的品格,培养优雅姿态。

值得一提的是,体育舞蹈并不像普通的体育课只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目标,课上气氛融洽,大家在节奏明快、旋律悠扬、热情奔放的音乐节奏下进行体育舞蹈训练,不仅具有强身健体、塑造完美体形、培养良好气质和增强乐观进取的集体主义精神的功效,同时它还能使我们的心理得到平衡,疲劳得以消除,体质得以增强,学习精力和效率得以提高。

体育舞蹈内涵丰富、风格各异,其独特的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它能使人在增进友谊、陶冶情操、娱乐身心诸方面受到有益的锻炼。

这种集体育、音乐、舞蹈、服装于一体的新型体育运动项目,给我们大学的体育教学注入了生机。

然而,体育舞蹈的教学与普通体育教学形成了极大反差,足以引起我们对体育舞蹈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作用的思考。

就个人而言,我更倾向于体育舞蹈。

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是人类传情达意的产物,它在情感表达上具有符合人的身心需要的本质特征,更有愉悦身心、健美肢体、联络感情和团结群体、陶冶情操等独特的功能。

我们学会体育舞蹈将有助于思想交流和增进友谊,也有助于个体参与群体,满足人们社会交往的需要,从而增加了获得各种有益信息的机会,也丰富了社会健康的文化生活。

2.从舞蹈形态分析到舞蹈形态学

2.从舞蹈形态分析到舞蹈形态学

地理位置和语言体系是最重要的两个要 素——相对于“舞蹈”这一核心物而言, 前者属于自然环境,后者属于社会环境。
舞蹈形态特征提取的任务不是精确地描述 某种舞蹈的原型。它既不是概括舞蹈总体 印象的宏观分析,也不是对舞蹈的各个局 部进行“解剖”的微观分析,而是旨在确 认舞蹈形态特征的中观分析。 舞蹈形态的中观分析分为三个层次,即舞 动、舞目、同形舞目类群。
2、决定舞蹈形态的自然生态 与社会生态
舞蹈生态学研究的不是作为生态学对象的 舞蹈而是作为舞蹈学对象的生态。 舞蹈生态学看重的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对 象——核心物与环境的关系。它首先是一 种生命的存在方式而后才是生命存在的意 识方式;与舞蹈作为生命的存在方式和生 命存在的意识方式相对应,舞蹈形态的制 约环境有侧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别。
关注:
其一,某一舞蹈形态在其原始发生时形成 的形态特征,往往成为制约这一舞蹈形态 演进的深层机制。 其二,某一舞蹈形态在其历史演进过程中 各个时期的主导形态特征,往往会沉淀下 来,构成这一舞蹈形态在一定时期的全部 丰富性。 关键是要建立起舞蹈文化传播格局的模型。
主题内容、艺术法则、地理位置、宗教信 仰、民族分布、人种类属、传统文化、语 言体系等要素。
3、舞蹈形态的历史演进 与文化传播
在时间上要有历史演进线索的考察,在空 间上要有文化传播区域的考察。 舞蹈形态学的学科建设,关注微观、具体 的“舞蹈形态分析”只是一个方面;它还 应以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以联系的而不 是孤立的、以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 揭示舞蹈形态的历史演进规律和文化传播 格局。
成为“舞蹈”的人体动态,既有人的自然 动态,也有人的非自然或反自然动态。非 自然的人体动态是对人体自然动态的规范 化和典型化,其间包含䙽人对自我身体动 态的意识修正;反自然的人体动态则更是 人的有意识的行为,是经过自觉操练的人 体超常动态。

幼儿舞蹈的基本知识汇总(形态+动作+舞步)

幼儿舞蹈的基本知识汇总(形态+动作+舞步)

幼儿舞蹈的基本知识汇总(形态+动作+舞步)幼儿舞蹈的基本形态一、基本体态1.基本站姿身体直立,头要保持端正,双肩放松,双臂自然下垂,收腹提臀,立腰拔背,提胯直膝。

2.基本坐姿双腿盘坐,膝盖下压,腰椎垂直于地面,肩胸放松,双手腕自然搭于膝盖上,沉肘。

二、基本手形1.掌(兰花掌)拇指与中指指根相靠拢,虎口收紧,五指挺直并上翘,形似兰花。

2.拳(空心拳)拇指、食指和中指轻轻捏住,其余二指弯曲的靠拢,形似半握拳,小指在弯曲中稍与无名指错开。

3.指式指式虽然并不经常运用,但在某些特定姿态下也甚为重要,它可将精、气、神贯穿于指尖而形成阳刚且具有内涵的气质。

(1)单指(一指):食指伸直翘起,拇指与中指弯曲着圈回捏在一起,无名指与小指弯曲着错开向中指靠拢。

(2)双指(剑指):食指和中指挺直、贴紧、上翘,拇指与无名指、小指成圈状。

三、基本脚形1.勾脚踝关节松弛,脚后跟往远处蹬推,脚趾与脚面呈一个平面。

2.绷脚脚做向下弯的动作,脚背顺脚尖方向往远往下绷到头,脚尖、踝关节与小腿呈一条直线。

3.撇脚在勾脚的基础上做,由脚尖主动带动向外撇开踝关节,脚跟尽量往前转开。

4.㧟脚在绷脚的基础上,脚尖带动脚踝向里内摆。

四、基本手位(一)站立准备位双手保持兰花手,手背贴于腰部后下方,双手指尖靠拢,手指指向斜下方。

(二)基本位1.山膀。

(1)手臂的外形呈长弧形,平抬于体侧与肩同宽,展开度与胸平。

(2)沉肩、松肘、推手,手臂从肩关节到指尖似一条长弧线不断向外伸展。

(3)手心向外,不可扣腕,整个山膀的着力点应在兰花手中指关节处。

2.按掌。

手臂的外形呈圆弧形,由兰花掌跷撑,按在身前,位置约在胃的高度,沉肩、圆肘。

3.托掌。

(1)手臂的外形与山膀基本相同的长弧线,位于头的前上方,由兰花掌跷推撑住,手心向斜上方。

(2)沉肩,肘尖打开向旁,压肩与推手,形成上下相反的感觉。

4.提襟(1)手臂的外形是长弧形,肘略架起,手在跨旁,如提衣襟的状态。

(2)手腕微向里扣,肘微向前,沉肩。

舞蹈形态学

舞蹈形态学

孙颖对古典舞的定义
我国古典舞蹈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宋、元以 前是宫廷乐舞,其艺术价值和成就较高的 又主要是女乐。女乐的乐舞伎人自古以来 一直处于奴隶地位,身、艺均为供贵族玩 乐的消遣品……美色、技艺成为古典乐舞 发展的审美标准和存在价值……
孙颖对古典舞的定义
戏曲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戏曲 吸收舞蹈和舞蹈在戏曲中的发展都是有条 件的……中国古典舞蹈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之一的宗教舞蹈,大多带有原始巫术宗教 的痕迹,作为祭祀仪式散存民间并濒于淘 汰;具有较高成就的宫廷舞蹈又逐渐衰落 而终于消亡;同时戏曲舞蹈又高度发展起 来,所以不易于理解其本体与变体之间的 关系。
舞蹈形态学
渤海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
绪论:审美、艺术与舞蹈形态学
T·门罗的审美形态学 M·卡冈的艺术形态学
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
上编:舞蹈历史文化形态学
舞蹈历史文化形态学是舞蹈形态的“历史 研究”。历史的舞蹈形态,是以具体的而 非抽象的、实感的而非想象的面目呈现在 我们眼前的。 以舞种为单元来进行形态分析,是舞蹈形 态“历史研究”的认识起点。换一句话来 说,我们的舞蹈历史文化形态学,是以舞 种形态风格的历史演进和文化内涵的分析 构成。
第一章: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
“中国古典舞”不是一个在中国舞蹈的历史 传承中沿续下来的内涵确定、外延明晰的 概念。 因此,要考察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 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界定我们对中国舞蹈 之“古典”的理解,与之相关的便是指出 在中国舞蹈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可以被认为 属于中国古典舞范畴的种种舞蹈文化类型。
第三节 身韵:中国古典舞形态的 当代建构
从戏曲与芭蕾的维谷中走出
在课堂与舞台的界河上架桥
将功能与风格的训练贯通
使技术与理论的建构同步

第一章基本形态基本舞姿

第一章基本形态基本舞姿

第⼀章基本形态基本舞姿第⼀章基本形态基本舞姿第⼀节基础的站⽴要求舞蹈是通过⼈体的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的。

常⾔道,⼯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要找到⼀个必要的⼿段。

作为舞蹈基本功训练,⾸先就要解决将⾝体从⾃然状态转变为⼀种符合舞蹈表现需要的⾮⾃然状态。

要解决舞者的基本形态,站⽴是形态中的基础。

俗话讲:⼀戳,⼀站,⼀伸⼿,便知有没有。

站⽴的形态是显现是否经过专业训练的⼀个标志。

作为基础的站⽴要求,主要是针对头部、颈部、肩部和躯⼲⽽进⾏规范。

头要保持端正,颈部要保持垂直,肩部下垂,肋腹内收,提臀拔背,直膝沉跟。

⾝体是在对抗和⽭盾中保持均衡和谐的挺拔。

第⼆节⼿、脚的基本形态在舞蹈的整体动作中,⼿和脚是最有特征的部分。

特别在东⽅舞蹈中更强调⼿与脚动作的细腻,动态的丰富以表现出它独特的风格。

中国古典舞⼿的形态分为指、掌、拳。

兰花⼿:⾷指⾄⼩指逐⼀伸直错开,中指突出,⼩指微翘,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兰花状。

(图1-5)⼥形拳:五指在蜷曲的状态下,拇指与⾷指相贴,⽆名指与⼩指逐⼀错开贴于中指。

(图1-6)⼥形指:拇指与中指相贴呈圆形,⾷指伸直上翘,⽆名指与⼩拇指相错弯曲贴于中指。

(图1-7)勾脚分为半勾和全勾,是通过指关节和踝关节做曲的动作⽽完成。

(图1-8)绷脚是通过指和踝关节做伸的动作⽽完成。

(图1-9)撇脚在绷脚的状态下,踝关节向内横摆。

(图1-10)在勾脚的状态下,踝关节向外横摆。

(图1-11)第三节头、⼿、脚的基本位置⼀、头的基本位置头的动作在舞蹈中有两个作⽤。

⼀是传达感情。

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现出不同的情趣。

如:低头似思索、歪头显活泼、抬头呈盼望。

它具有独⽴的表现作⽤;另⼀⽅⾯,头在旋转与翻⾝中产⽣动⼒与速度,使技术动作达到完美。

头位置的规范性在与⼈体整体动作的配合中使动作完整⽽和谐。

所以,头的训练好与坏直接影响技术动作的质量和情感的表现。

头的位置共有11个。

分为正中位、中上位、中下位、左侧中位左侧上位、左侧下位、右侧中位、右侧上位、右侧下位、侧倒位、旋转位。

舞蹈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笔记

舞蹈艺术概论——名词解释笔记

第一章舞蹈的本质和审美特征舞蹈是以人体本身为物质材料,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着重表现语言文字或其他艺术表现手段所难以表现得人们内在的深层的精神世界,以生动具体可被感知的舞蹈形象来表达舞蹈创作者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和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属性的艺术形式。

是一种时间性与空间性紧密结合的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

舞蹈表现性是舞蹈艺术的本质属性。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语言表现主题情思的一种艺术形式,表现人的情感是其艺术特长。

舞蹈在表现人多方面的复杂情感及其所达到的细腻、强烈程度是其他艺术所不及的。

舞蹈艺术形象离不开人体动作造型的具象性,所以不论什么形象都具有一定的再现性特点,但是这种再现是饱含表现性的再现,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现。

第二章舞蹈的艺术特性舞蹈动态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因为舞蹈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舞蹈的创作者与观众交流的媒介,舞蹈作品所蕴含的情感以及人们对舞蹈进行的审美感知活动都需要通过舞蹈动作得以体现。

由于舞蹈必须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进行,所以舞蹈的动态性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在空间范围内表现为舞蹈的造型性,在时间范围内表现为舞蹈的节奏性。

舞蹈节奏性是舞蹈艺术特色之一,舞蹈艺术本体构成的基本要素,是舞蹈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纽带。

节奏是构成舞蹈的基本要素,只有符合一定运动规律的、节奏化的动作才可能成为舞蹈动作,而且只有合乎节奏的舞蹈动作才能使人们从中体验和感受舞蹈艺术特有的韵律美。

舞蹈的节奏一般可分为内在节奏与外在节奏,二者在舞蹈作品中相辅相成。

舞蹈造型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舞蹈艺术所具有的美感形象必须通过提炼和美化了的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符合造型艺术审美规范要求的人体动作和姿态表现出来,所以说舞蹈是一种动态的造型艺术。

舞蹈的造型性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体动作姿态的造型;二是指舞蹈队形、画面的造型。

舞蹈虚拟性是舞蹈的艺术特性之一。

由于舞蹈在创作中,以比拟和写意的手法对一定的社会生活内容进行概括提炼而产生舞蹈动态形象,它调动和引发出观众的联想从而使其得到审美感知。

舞蹈形态学

舞蹈形态学

舞蹈形态学一.填空1.舞蹈语言建立在程式化的人体动作中(从日常生活可靠性的观点来看),这些动作由于自身‘装饰/旋律’的和‘节奏/音调’的结构而获得较高的情感表现力。

2.我们认识到,体能的培养和智能的开发逐渐成为舞蹈教育的主干,舞蹈历史文化形态的教学奖成为一种舞蹈文化史的知识,创造性人格的培养显的至关重要;对舞蹈家人文精神的建构上升到显著地位。

3.我国上古巫乐的舞蹈形态特征:一是来源,即“拨其穂”的体态烙印;二是形态,即“两袖舞”的动态表现;三是功能,即“事无形”的价值取向。

4.神韵强调胴体作为人体运动的力源,强调“以腰为轴”,所以,神韵最基本的动作元素,就是从腰的“划圆”运动中提取的“冲、靠、含、腆、移”等。

二.名词解释1.审美形态学:是透过“形态”的表象,研究一定时代物态化了的文化心理结构。

2.“佾”是舞蹈行列,每佾8人,即王用64人的舞列,士用16人的舞列。

这说明周代礼乐舞蹈的形态随用乐者的地位不用而有异,也可以说森严的等级制是周代礼乐舞蹈在形态上的一个重要特征。

3.神韵:是外部身法和内部神韵的合称。

4.东方舞:又称“肚皮舞”因舞者裸露腹部并夸张腹部的运动。

5.插舞:这是芭蕾中特有的一类舞蹈表现,它多用于舞剧中的庆祝场合,与剧情的推进无关。

插舞本身具有多种形式和不用性质,有些有独立情节,如《睡美人》用插舞演示“灰姑娘”、“小红帽”等民间故事。

可以认为,插舞是在古典芭蕾进入它的终结形态后的插人物。

与动作6.情节舞蹈:这种舞蹈主要用来表达情节,说明舞剧的故事;往往以特定的手势代替语言,以表情帮助展示剧情的发展。

7.“三节六合”:三节:以手臂来说,手是梢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以腿来说,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以整个身体来说,头是梢节,躯干是中节,下肢是根节。

“六合分”为“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意与神合,神与貌合。

“外三合”是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

三.简答题1.戏曲舞蹈的主要形态体现在4个方面:1、美化生活动态与动作逆向起动;2、虚拟故事场景与动作程式表现;3、描述曲辞意象与动作追随语言;4、介绍人物身份与动作服从行当。

舞蹈形态研究第四章

舞蹈形态研究第四章
美国社会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多元化”。 “通过国际化实现民族化”。 “嬉皮士”是反叛青年的指称。 “摇滚时代”始于1952年,是黑人有关“性” 的隐语。 “查尔斯顿”美国流行舞蹈,1924年。 “爵士乐传统源于美国文化的实验,它是美国 这一民族大熔炉在音乐上的表现。爵士乐孕育 于一股不断演变的潮流,它是美国的黑人音乐, 是非洲文化转向‘非——美’文化的产物。
3、西班牙:从“大篷车”到“无敌舰 队”
最初的“弗拉门戈”是歌谣体形式,内容大多吟唱失恋 的苦闷、骨肉别离的忧伤以及离乡背井的相思之情。 女舞者最初主要是手握响板用双臂作舞,被称为“阿莱 格利阿斯”,意为“快乐之舞”;男舞者不握响板而用 脚顿踏,称为“萨巴代欧”。 “弗拉门戈”舞蹈的动作无固定含义,只是根据舞者的 心情和感受即兴式地举手投足。基本上包括响板、击掌、 手臂舞蹈、足点技巧等。 要动作协调地表演,必须掌握正确的姿态和气质:要做 到身体挺直、并脚、收臀、收腹、稍稍挺胸和稍稍耸肩。 完成“萨巴代欧”时,肚子梗直、头稍后仰、下巴松垂, 目光集中注视观众而不要看脚下。做手臂的“阿莱格利 阿斯”要顺着呼吸,举手时用鼻吸气,手放下时用力大 口呼气;手臂紧张而富有弹力、躯干轮廓呈菱形来带着 半弯而下垂的手。
2、埃及:依赖真主的同时拴住骆驼
只由女舞者表演。 “东方舞”出现了两种趋向:一是趋向追求典雅, 认为东方舞首先是一种优美的人体文化而不应是 “性刺激舞”,因而其舞幅度较小,也没有腾跃 的动作;另一种趋向追求放纵,其舞者通常在夜 总会或酒吧表演,动作狂放,用肚皮和大腿刺激 观众的性欲。 “东方舞”的美,首先是从生殖角度审视的女性 特殊体态美;其次,“东方舞”的美还在于埃及 妇女特有的温柔、纤巧的气质美;再次,由于 “扭胯挺腹”这一躯体中段的大幅度运动使“东 方舞”产生了独特的动态曲线美。

浅谈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浅谈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及其方法论的意义

浅谈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及其方法论的意义任何一门学科理论都不是生来就有的,舞蹈形态学的诞生,亦是经历了审美形态学到艺术形态学,最后才形成了舞蹈形态学。

所以,舞蹈学也是艺术形态学的一个分支,鉴于舞蹈学自身研究的必然要求而创造出来的舞蹈形态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强大的方法论,而于平老师的这本《舞蹈形态学》对从事舞蹈专业的我们来说,无疑是一本红宝书。

浅谈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及其方法论的意义对于这个的问题我将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首先,我来解释一下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

在了解这个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之前,我们首先要确立一个前提,笔者认为舞蹈是艺术的一个种类并且是历久弥新的一个艺术种类,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要把握舞蹈的形态,应首先把舞蹈看成是一种人类文化现象,就是要把舞蹈形态学作为人类文化大系统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来研究。

在此基础上,把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分析其“风格化原则”的历史性的研究,笔者称为“舞蹈历史文化形态学,”这里面包括了两个鲜明特征:历时性和风格性,所谓历时性,我个人认为就是从历史现象出发,理出舞蹈的历史发展线索,展示出舞蹈历史的发展过程;就如我们第一章古典舞,我们就从上古到周、汉、唐一步步的了解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舞在这个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地变化形态,也看到了其风格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了怎样的变化以及在内因外因不同的影响之下它是怎样一步一步构建起来自己的独特风格,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中国古典舞蹈;另一方面,是分析“生命化原则”的预测研究,称之为“舞蹈艺术创造形态学”,其包含两大鲜明特征:共时性和生命性,在这点上作者引述了苏珊朗格对“生命化原则”的见解。

生命形式的研究主要分为四个方面即舞蹈艺术创造的构成材料、构成方式、构成类型以及构成效应。

而我认为,这个四方面中,对舞蹈的构成材料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如果,我问大家,明明已经有了M.卡冈的艺术形态学,为何于平还要专门出来单立一个舞蹈形态学,难道舞蹈不属于艺术吗?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舞蹈构成材料的问题,虽然同为艺术但是舞蹈与音乐、美术不同,它的物质媒介是以人体为艺术表现媒介的,人是有生命的,人的本身就充满了复杂性,而人体的动作更是千变万化的,那我们鉴于人体以及人体动作所具有的极其复杂的构成,那把舞蹈形态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讨论也是必然的了。

舞蹈形体备课教案

舞蹈形体备课教案

舞蹈形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舞蹈形体的兴趣和热情。

3. 掌握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训练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舞蹈形体的动作协调性和表现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宽敞明亮的舞蹈教室,配有音乐播放设备。

2. 教学材料:舞蹈形体训练教材、音乐光盘或播放列表。

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身体热身,包括关节活动、拉伸和简单的舞蹈动作,以准备身体状态。

2. 舞蹈形体基本概念(5分钟):向学生介绍舞蹈形体的定义和重要性,解释舞蹈形体训练对身体的益处。

3. 基本动作训练(10分钟):教授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如站立姿势、步法、手势等,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4. 动作组合训练(15分钟):根据学生的水平,编排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组合,并指导学生进行练习,注意动作的准确性和协调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合作态度。

2. 动作准确性:评估学生在动作组合训练中的准确性、流畅性和协调性。

3. 进步空间:关注学生在课程中的进步情况,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和需求,根据学生的水平进行教学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性和表现力,激发学生对舞蹈形体的兴趣和热情。

六、教学扩展:1. 引入舞蹈形体训练的进阶技巧,如平衡、柔韧性和力量训练。

2. 教授不同风格的舞蹈动作,如芭蕾、现代舞和街舞等。

七、教学案例:1. 通过观看舞蹈表演视频,让学生了解舞蹈形体训练在实际表演中的应用。

2. 分析舞蹈演员的动作技巧和表现力,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八、教学互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舞蹈形体训练中的心得体会。

2. 鼓励学生进行舞蹈表演,培养学生的表现力和自信心。

九、教学作业:1. 要求学生在家中进行舞蹈形体训练的基本动作练习,并记录训练过程。

舞蹈形态学第五章

舞蹈形态学第五章

三、人体动觉辨认及其即兴表演
1、即兴舞蹈是一种由乐曲的旋律、节奏、速度、 和弦效果刺激而起的舞蹈表演,其结构和构 思完全在表演的活动中完成。 2、注意乐句的完整性、注意动作的逻辑走向对 于“音乐即兴”是十分重要的。 3、准备“即兴舞蹈”:(1)要迅速判断乐曲 的形式风格,随即确定某一舞蹈动作素材作 为基本语汇。(2)要迅速确认舞台的动作调 度,以使舞者的“即兴”虽不血肉丰满却也 骨骼清晰。(3)要迅速感应并处理好“环境 关系”,尤其是处理好同台“即兴”的各舞 者的关系。
二、人体动作要素及其训练原则
1、运动素质:力量、耐力、速度、柔韧、灵敏。 2、动作要素:(1)身体姿势(2)动作轨迹— —形式、方向和幅度。(3)动作时间(4)动 作速度(5)动作力量(6)动作速率(7)动 作节奏 3、人体运动素质训练的基本方法:讲解法、示 范法、完整与分解法、持续训练法、重复训练 法、间歇训练法、变换训练法、循环训练法等 等。
三、布景灯光:舞蹈构成的氛围材料
1、布景灯光作为舞蹈构成材料主要是营造运动人 体的氛围。“图”——“底” 2、舞蹈布景是指舞台的场景设置,通常包括天幕 景、网幕景、侧幕景和档自景。 3、舞蹈布景作用:(1)“提示环境”(2)“切 割空间”(3)“迁移场景”(4) “外化心态” 4、“虚幻”的灯光在作用运动人体之时,却可以 改变这一实体的视象。 5、舞蹈灯光的作用:(1)再现客观景物。(2) 选择可视空间。(3)切割重组空间。(4)营造 光影效应。(5)改变视象质感。(6)设计光色 情调。(7)充当动态视象。
第一节 舞蹈构成材料的若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级
一、运动人体:舞蹈构成的基本材料 运动人体作为舞蹈构成的基本材料的四个特性: 1、运动人体作为舞蹈工具物质构成的“灵肉一 “ 体性” 体性”。2、生产者将自身作为工具来把握对象 世界,而被把握的对象世界又通过生产者自身来 呈现,即“主客换位性”。3、人体本身是对象 “主客换位性” 世界中最广泛存在的客体形态,这反倒使人们对 其作为中介的认识模糊起来,也因而对其运动方 式产生种种潜在的限制或修正,即“中介人格 “ 化”。4、在舞蹈工具物质构成中有使动和被动 两个部分。而通过舞蹈工具物质构成的被动部分 又使我们认识到了其主体部分的使动性,即“工 “ 具自动化” 具自动化”。

舞蹈形体课的学习计划

舞蹈形体课的学习计划

舞蹈形体课的学习计划第一节课: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及技巧学习目标:1. 了解舞蹈形体的基本概念及技巧2. 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姿势和动作3. 开始培养舞蹈形体的稳定性和柔韧性教学内容:1. 舞蹈形体的定义和特点2. 舞蹈形体的基本姿势:站立、坐姿、躺姿3. 舞蹈形体的基本动作:扭转、弯曲、伸展4. 舞蹈形体训练的意义和方法教学安排:1. 理论学习:介绍舞蹈形体的概念和基本技巧,让学生了解舞蹈形体的重要性和意义2. 实践训练:在音乐的伴奏下,进行舞蹈形体的基本姿势和动作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稳定性和柔韧性作业安排:1. 练习舞蹈形体的基本姿势和动作,每天坚持练习10-20分钟2. 总结舞蹈形体训练的感受和体会,写下学习心得第二节课: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学习目标:1. 提高身体柔韧性和协调性2. 培养舞蹈形体的舒展和流畅教学内容:1. 舞蹈形体训练的拉伸和放松2. 舞蹈形体的五官协调训练3. 舞蹈形体的手臂和腿部动作练习教学安排:1. 拉伸放松:通过拉伸动作和放松体式,帮助学生提高身体柔韧性2. 五官协调训练:通过眼睛、头部和嘴部的动作训练,提高学生的五官协调能力3. 手臂和腿部动作:通过手臂和腿部的动作练习,锻炼学生的舞蹈形体技巧作业安排:1. 每天进行30分钟的拉伸放松训练2. 练习舞蹈形体的手臂和腿部动作,每天坚持练习15-20分钟第三节课:舞蹈形体的节奏感和表现力训练学习目标:1. 培养舞蹈形体的节奏感和表现力2. 提高舞蹈形体的表演能力和舞台魅力教学内容:1. 舞蹈形体的节奏感训练2. 舞蹈形体的表现力训练3. 舞蹈形体的表演技巧训练教学安排:1. 节奏感训练: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训练学生的舞蹈形体节奏感2. 表现力训练:通过情感表达和身体语言,培养学生的舞蹈形体表现力3. 表演技巧训练:通过台步和动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作业安排:1. 每天进行20分钟的节奏感训练2. 练习舞蹈形体的表现力和表演技巧,每天坚持练习30分钟第四节课:舞蹈形体的舞蹈基本功训练学习目标:1. 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舞蹈功底2. 培养舞蹈形体的协调和灵活性教学内容:1. 舞蹈形体的舞蹈基本功训练2. 舞蹈形体的肢体协调训练3. 舞蹈形体的身体旋转和跳跃训练教学安排:1. 舞蹈基本功:通过舞蹈基本功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形体技巧和灵活性2. 肢体协调训练:通过上肢和下肢的协调动作,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3. 身体旋转和跳跃训练:通过旋转和跳跃的动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形体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作业安排:1. 每天进行40分钟的舞蹈基本功训练2. 练习舞蹈形体的肢体协调和身体旋转跳跃训练,每天坚持练习30-40分钟第五节课:舞蹈形体的实际应用与创作表演学习目标:1. 运用舞蹈形体进行实际应用和表演2. 进行舞蹈形体的创作与表演培训教学内容:1. 舞蹈形体的实际应用演练2. 舞蹈形体的创作与表演训练3. 舞蹈形体的表演实践和表现训练教学安排:1. 实际应用演练:通过实际演练和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形体的表现能力2. 创作与表演训练:通过创作和表演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舞蹈形体的创作能力和表演技巧3. 表演实践和表现训练:通过实践和表现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舞蹈形体的舞台表现力和魅力作业安排:1. 参与舞蹈形体的实际应用演练2. 进行舞蹈形体的创作与表演实践训练3. 参加舞蹈形体的表演和展演活动,锻炼和提高舞台表现能力总结:通过以上五节课的学习和训练,学生将逐步掌握舞蹈形体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并在实际的舞蹈表演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培养出优秀的舞蹈形体素养和表现能力。

傣族舞蹈形态研究

傣族舞蹈形态研究
(二)选题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文山州居住着汉族、壮族、苗族、傣族等11个世居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民族歌舞、民族服饰让人目不暇接,也由此创作出了多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通过研究傣族女子群舞的舞蹈形态,经过具有意义的分解整合从而转换,形成具备科学化、训练性、规范性的舞蹈。近些年对原生形态舞蹈和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平衡要求愈演愈烈,中国传统民间舞蹈发展往往都保持自衍性传承,随着生成环境的变化,自然传衍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以民间元素提取可从“根”上建立和傣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血缘关系,从而确保舞蹈文化基因的“正统性”。从另一角度帮助后人更加明晰傣族舞蹈不同形态特征,极大的丰富了现有傣族舞蹈不同形态特征研究的相关理论。
论文题目
傣族舞蹈形态研究
□教师推荐题目 □自拟题目
题目来源
题目类别
指导教师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理论意义、现实意义):
(一)选题的目的
舞蹈通过丰富的肢体语言突出塑造剧中人物个性并推动故事发展,用鲜活的艺术手法突出音乐、服饰和民俗等特色民族元素。舞剧集中展现了傣家女儿多姿多彩的生活场景、傣家独特的风土人情以及热爱家乡、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景;诠释了无论是老者还是纯真孩童,都要传承傣家良好的家风和优秀的传统;体现了家和故乡在傣族女儿心中的重要性——家永远在头上,心永系着故乡。这种思家、念家的民族精神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并代代相传。本文通过分析傣族女子群舞的舞蹈形态,深入分析影响傣族女子群舞舞蹈形态发展的重要成因及典型性舞种舞动形态表现的形成规律。最后对傣族女子群舞舞蹈形态予以充分的认知下选择提炼傣族女子群舞舞蹈素材,以期达到丰富傣族舞蹈文化建设、传承保护傣族民间舞蹈并促进傣族舞蹈多元实践的目的。
刘金吾著《傣族舞蹈史》从历史时间线为我们梳理了傣族舞蹈的发展衍变过程,透彻的分析了傣族舞蹈所蕴含的深厚文化。

用舞蹈形态学的理论分析云冈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用舞蹈形态学的理论分析云冈舞蹈的形成与发展

用舞蹈形态学的理论分析云冈舞蹈的形成与发展作者:魏亚男来源:《北方音乐》2018年第02期【摘要】云冈舞蹈作为山西晋北地区独立成体的舞蹈文化之一,利用其独有的文化资源,将舞蹈元素从云冈石窟中的壁画里脱颖而出,在其特有的文化背景熏陶下,形成了具有独特晋北味道的古典风韵舞蹈。

舞蹈形态作为舞蹈存在的外在必然要素,它既要有风格化原则又不能缺少生命化原则,由它所呈现出的舞蹈形态学理论可以将云冈舞蹈从历史的角度与艺术创造的角度深入探究其生态型与社会型的产生与源流,这对云冈舞蹈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为云冈舞蹈体系的建立逐步基奠。

【关键词】云冈舞蹈;舞蹈形态学;形成;发展【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一、云冈舞蹈的起源及其素材提取云冈舞蹈的元素出自云冈石窟,所以究其历史渊源应立足于云冈石窟的大背景之下。

云冈石窟坐落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开凿起始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460年,一直延续到孝明帝正光五年,经历了前后60多年的工程。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彰显了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使得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

石窟中的乐舞雕刻通过当时外传的佛教影响,留给后人诸多可圈可点的艺术瑰宝,云冈舞蹈便传授于此。

窟中的壁画造像属于宫廷舞蹈之大类,是当时的上族社会作为礼仪教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统治者的一种治国手段。

它先于宫廷产生,带有一定的政治韵味,是供统治者宴会享乐的宫廷艺术。

虽然历经多朝风雨,但很多人物形态的造像依旧栩栩如生,它们的每一个状态,每一个举手投足,都能够在当今研究者的发展下自成体系,并衍化成为舞台艺术。

二、舞蹈形态学中的云冈舞蹈(一)舞蹈形态与舞蹈雕像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态,是人体这个物质载体的一种运动轨迹,舞蹈形态是舞者在运动或者静止中的一种形体状态,可以表现一种思想感情,也可以代表一种具体事物。

幼儿园舞蹈小达人:形体形态表现教学方案

幼儿园舞蹈小达人:形体形态表现教学方案

《幼儿园舞蹈小达人:形体形态表现教学方案》1. 前言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接触舞蹈的黄金时期,通过舞蹈教学可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音乐感知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发展。

其中,形体形态的表现是舞蹈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形体形态表现的意义、教学方案以及对孩子们的影响。

2. 形体形态表现的意义形体形态是指人体在空间中的姿态、线条和形状。

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形体形态表现有着重要的意义。

通过形体形态表现,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使他们对美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得到提高。

形体形态表现还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的发展,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设计一套符合幼儿特点的形体形态表现教学方案尤为重要。

3. 形体形态表现教学方案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形体形态表现教学方案应该贴近幼儿的认知和动作能力,以游戏化的方式进行教学。

可以通过模仿动物的姿态和动作来引导孩子们感受身体的延伸与张力,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可以结合故事情节进行形体形态表现的教学,让孩子们在模仿角色的体验不同形态的表达方式。

可以利用简单的道具和器材,引导孩子们进行形体形态表现的训练,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4. 形体形态表现对孩子们的影响形体形态表现的教学对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形体形态表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形体形态表现可以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协调和平衡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身体的健康发展。

形体形态表现还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5. 个人观点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形体形态表现是一个重要而又有趣的内容。

通过形体形态的表现,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艺术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促进他们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该注重形体形态表现的教学,设计符合幼儿特点的教学方案,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 总结在幼儿园舞蹈教学中,形体形态表现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戏曲舞蹈形态中沉积的历史文 化精神
首先,戏曲舞蹈形态中沉积的历史文化精神是我 们民族的运动时空观;其次,由于这种独有的运 动方式是发生或者说是寄附于人体之上的,在戏 曲舞蹈形态中还会沉积我们民族的人体审美观。 舞蹈不单纯是一种“运动”形态,更是一种“审 美”形态,而这种运动的审美,一方面是基于人 体的审美,一方面又是改造人体的审美。 由于对人体在“形”上的限制,中国古典舞很注 意对内蕴之“意”的开拓,使其表现追求“意生 象外”的境界。
根据中国古文字“象其形,指其事”。 “舞”是以一个双手持物的人来标示的。 舞、巫、無的关系:巫的本领正是能事無 形,其手段则是舞。在这里,巫是主体, 是对象,舞是联结主体与对象的手段,巫、 無、舞,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因而这三 个字,不仅发一个音,原本也是一个形。 “舞”作为一种中介物,使主体(巫)和 客体(無)逐步分化,舞者自身的动作形 态及其行为指向的明朗化是通过那一“活 动”所完成的“认知建构”。
三、汉代女乐的舞蹈形态
其一,是“怀悫素驰杳冥的高蹈周游”。
其二,是“动赴度顾应声的机迅体轻”。
其三,是“交长袖眄般鼓的轶态瑰姿”。
四、唐代燕乐的舞蹈形态
“燕乐”又称“宴乐”,周代时指宴享宾客 的乐舞;唐代燕乐是广义的“燕乐”,指 宫廷中所用俗乐总称。 唐代燕乐舞蹈的形态特征: 其一,是“举宏音颂盛世的大曲结构”。 其二,是“轻回雪惊游龙的洒脱舞风”。 其三,是“率万邦朝长安的文化功能”。
孙颖对古典舞的定义
所谓古典舞,主要是指历史上为贵族服务 的宫廷舞蹈,指被宗教利用成为一种祭祀 形式的宗教舞蹈,指曾走上商业舞台、在 职业化条件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舞蹈形 式……戏曲舞蹈是城市经济发达、表演艺 术商品化之时由职业艺术家创造的古典戏 曲中的一部分古典舞……中国古典舞蹈的 继承和发展主要是从戏曲舞蹈开展起来的。
二、周代礼乐的舞蹈形态
周王朝的确立,在政治上是封土建邦而文 化上是制礼作乐;可以说,制礼作乐是周 王朝巩固其政治上封土建邦的成果而采取 的文化措施。 从来源上看,周代礼乐舞蹈的特征是“统 六代为一朝的天命在兹”;从功能上看, 其特征则是“以祭以享以祀的分乐而序”。 关于周代礼乐舞蹈在形态上的特征,一是 “且秦且歌且舞的综艺形态”;二是“正 乐悬序舞佾的森严等级”。
《辞海》的定义 辞海》
“古代流传下来而被后人认为有典范性或代 表性的”。 “古典”不仅是一种实体存在而且是一种 价值取向。 任何“古典”,其“典范性”都可视为当 代人对古代传统的历史性评价。
第一节:中国古典舞形态的历史演进
上古巫乐的舞蹈形态
周代礼乐的舞蹈形态
汉代女乐的舞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态
唐代燕乐的舞蹈形态
一、上古巫乐的舞蹈形态
第二节 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的 终结形态
本世纪50年代初“中国古典舞”的重建, 主要是以京、昆等戏曲舞蹈为直接母体; 另外戏曲艺术在其自身的发生、发展过程 中,不仅十分借助于舞蹈而且使舞蹈得到 了充分的完善。 戏曲舞蹈是集中体现我们民族文化精神和 审美意识的舞蹈形态。
一、舞蹈在戏曲中的功能与戏曲舞 蹈形态
舞蹈形态学
渤海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
绪论:审美、艺术与舞蹈形态学
T·门罗的审美形态学 M·卡冈的艺术形态学
舞蹈形态学的学科构成
上编:舞蹈历史文化形态学
舞蹈历史文化形态学是舞蹈形态的“历史 研究”。历史的舞蹈形态,是以具体的而 非抽象的、实感的而非想象的面目呈现在 我们眼前的。 以舞种为单元来进行形态分析,是舞蹈形 态“历史研究”的认识起点。换一句话来 说,我们的舞蹈历史文化形态学,是以舞 种形态风格的历史演进和文化内涵的分析 构成。
第一章: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
“中国古典舞”不是一个在中国舞蹈的历史 传承中沿续下来的内涵确定、外延明晰的 概念。 因此,要考察中国古典舞的历史文化形态, 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界定我们对中国舞蹈 之“古典”的理解,与之相关的便是指出 在中国舞蹈漫长的演进历程中可以被认为 属于中国古典舞范畴的种种舞蹈文化类型。
孙颖对古典舞的定义
我国古典舞蹈的主要组成部分在宋、元以 前是宫廷乐舞,其艺术价值和成就较高的 又主要是女乐。女乐的乐舞伎人自古以来 一直处于奴隶地位,身、艺均为供贵族玩 乐的消遣品……美色、技艺成为古典乐舞 发展的审美标准和存在价值……
孙颖对古典舞的定义
戏曲和舞蹈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戏曲 吸收舞蹈和舞蹈在戏曲中的发展都是有条 件的……中国古典舞蹈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之一的宗教舞蹈,大多带有原始巫术宗教 的痕迹,作为祭祀仪式散存民间并濒于淘 汰;具有较高成就的宫廷舞蹈又逐渐衰落 而终于消亡;同时戏曲舞蹈又高度发展起 来,所以不易于理解其本体与变体之间的 关系。
第三节 身韵:中国古典舞形态的 当代建构
从戏曲与芭蕾的维谷中走出
在课堂与舞台的界河上架桥
将功能与风格的训练贯通
使技术与理论的建构同步
第四节 中国古典舞形态的深层理 论思考
中国古典舞形态的本体论思考
中国古典舞形态的系统论思考
中国古典舞形态的意象论思考
在持“纯舞蹈”观念的舞者看来,“戏曲 舞蹈”作为舞蹈而言是不彻底的。 中国戏曲舞蹈作为戏曲这一综合形态中唱、 念、做、打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以 “做”(手段)和“打”(把子功与毯子功)来 行使“演故事”的功能的,并在行使其功 能时发展和完善了自身的形态。 主要形态:1、美化生活动态与动作逆向起 动;2、虚拟故事场景与动作各式表现;3、 描述曲辞意象与动作追随语言;4、介绍人 物身份与动作服从行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