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 年第 6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73科研◎农业科学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白永波“绿色食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也就是减少或完全去除农药残留、兽药残留、食品添加剂残留等,将食品中重金属含量、生物自身或生产中自然产生的毒素或有害物质的含量都控制到最低程度,从而保障人们的食用安全。

1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1.1 我国绿色食品的规模还不大。

尽管目前我国的绿色产品市场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按照人民大众的需求来看,还有一定的差距。

其所要发展的空间还是很大,要想成为比较先进的市场体系仍需做出不懈努力。

1.2 绿色消费观念淡薄。

在我国,消费者对于购买绿色食品还未有深刻的了解,对其对身体健康的积极意义并未切身体会,主要原因在于绿色食品较之一般的农产品价格要高很多,居民对绿色食品并没有很好的认识,从而也就谈不上对绿色食品的消费需要了。

1.3 绿色食品市场不健全,缺乏宏观制度的保障。

许多不法商家缺少法律知识,冒用绿色食品商标,严重影响了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市场秩序,致使消费者对绿色食品产生疑虑,不敢放心大胆地进行购买。

我国在约束绿色食品的产业经营方面,没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来维护绿色食品健康的交易。

2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2.1 加大科技力度,改善管理机制等措施,扩大企业规模绿。

色食品产业有着极高的技术要求,相应科研部门需在搞好提高本部门科研能力的同时也应发展培养大量科研人才,促进绿色食品的开发、生产进程和推广应用。

要加强企业管理,提高技术水平,也是解决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的对策之一。

另外中国绿色食品业可通过参加大型的国际展销会,争取主办世界绿色食品产业活动的机会来提升国际认知度。

通过品牌效应来拉拢客户,从而进一步加大自身企业的发展规模,这有利于我国农产品的“走出去”与“引进来”。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


展 现 状
( ) 一 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情况 到 2 0 年年底 , 06 黑龙江省绿色食 品开 发覆盖 了全省 6 9个县 ( )1 o多个农场 市 ,0
类、 山产品 、 饮品和特 色产品等 8 大类产品 9 %, 9 已接近发达 国家检测标 准 , 加工 品检 加工体系 。2 o 0 6年 , 色食品加工 企业年 测指标合格率达 9 . 绿 7 %。 6
加工总量 7 3万吨 , 3 销售收入 1 8 9. 5亿元 。 ( ) 色食 品营销情 况 三 绿
和林场 , 已建成 国家级绿色 食品标准 化生
产 基地 6 7个 ( 型基 地 2 大 0个 ) 植面 积 种 1 6万公顷 。全省绿 色食 品种植 面积 2 7 6 7 万公 顷 , 占全 国的 3 . 种植 面积 3 77 %; 万公 顷以上 、 工产值 3 加 亿元 以上 的县 ( 、 市 区、
省 总量 的 4 %。 目前 , 品 销 售 到 全 国 所 22 8 产 . 4倍 , 中新增认证产品数量 14个 , 其 5 比
场) 2个; 有 8 种植 面积 2万公顷 以上 的绿
色食 品生产 基地有 8 。绿色养殖 基地 4个
5 9个 , 中 , 其 饲养 量 1 头 以上 的奶 源基 万

及 问题做 一分 析 , 并对如何 叉好叉快 的发 分别 占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 食品组织 , 实行 绿色食品全程质量监控 , 全 企业总数 的 8 . 26 %和 5 %。有效 使用 绿色 省建立 国家级 环境 、产 品检测 检验机构 5 5
个, 涉及 到粮 油 、 品 、 乳 豆制 品 、 马铃 薯制 轮检制度和产品年度检测制度 ,在近两年 品、 蔬菜 、 山特 产品 、 畜禽 产品等 1 4大类 。 农业 部例行对农产 品抽检工作 中,黑龙江 建立完善 了绿色水稻 、 大豆 、 玉米 、 乳品 、 肉 省地 产绿 色蔬 菜检 测 指标 合格 率 均达 到 0 4个 A级 8 2 家 、 8 省级 1 0家 、 市县 级 4 6家。建立 了基地 黑 龙 江 省 绿 色食 品发 食 品标 志 产 品 15 ,其 中 A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黑龙江省在发展绿色食 品方面迈 出了飞跃性的…步,给 农业结构改革打下 _坚实的基础,在 国内起到 了示范和榜样 r 作用 。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 品种植面积已发展到 4 0万 1 5 亩, 占全省农作物总 种植面积的4 % 0 左右 。其经济总量 已占 到全 国的 4 % 0 左右,基地面积和产品总量均为全 国第一・ 。初
步形成了 以绿色食品标志管理 、环境监测 、产品监测 、人员
培训、技术开发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服务体系,涌现出完达 山
系列乳品、红星系列乳品、五大连池 山泉矿泉水等一批名牌 绿色食 品。
虽然黑龙江省在发展 绿色食品上优势明显,但是在绿色
类 占 1% 7 ,饮料类 占 1% 5 ,而市场需求较人的畜禽 肉类产品、 水海产品所 占比例极小 。产量有限、结构失调,制约着绿色 食 品市场影响力和渗透力 的发挥。 13 绿色食品保 障体系不完善 .
老百姓 目前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已明显提 高,但多数 消费
假 冒产品的 出现扰乱 r 绿色食 品市场,而 日 害 r 色 假 绿
者在绿色食 品高 昂的价格面前望而却步。
食 品生产者的利益, 更加损 害 l r 黑龙江省绿 色食品人省的形
象 ,造 成了极坏的影响。 1 4绿色食品销售巾较为突出的问题 .
抽检中暴露出的质量隐患,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限时整
关 键 词 : 色 食 品:问题:对策 绿
中图 分 类 号 :F 6 . 0 22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7 — 7 2 (0 82 0 2 一 2 1 4 9 一 2 0 )— 0 O 0 6
绿色食品是特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 按照特定生产方 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证 , 许可使用绿色食 品标志的无污染 的安色食品生产第一大省 .开发与经营都取得 了飞跃 的发展 ,通过 努力铸就 了全 国最 大的绿 色食 品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1. 引言1.1 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性绿色食品产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绿色食品产业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有效减少农业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其次,绿色食品具有健康、安全、营养丰富的特点,能够满足人们对食品质量的需求,有利于人们的健康。

同时,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也能够为农民增加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此外,随着消费者对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市场需求持续增长,为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总的来说,绿色食品产业对于促进农业健康发展、改善人民生活质量、保护环境、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当前食品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1.2 研究背景绿色食品产业的研究背景: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升,绿色食品产业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

绿色食品是指无公害、无污染、无添加、无虚假宣传、质量安全可靠的食品,是现代社会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之一。

国内外绿色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随着绿色食品产业的快速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和挑战,如产品质量不稳定、标准体系不完善、市场监管不力等。

对绿色食品产业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不仅有助于提升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有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健康。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推动绿色食品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绿色食品产业的研究,我们旨在为政府部门、企业和消费者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也希望能够为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以进一步完善绿色食品产业的政策和规划,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在我国的健康发展。

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旨在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为我国农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贡献力量。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及对策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及对策

类 ,还有 大量 的绿色食品植物资源 至今 利用不 多或从 未予 以利用 。经多年 的实 地调查 已查 明黑龙 江省的绿色食品有七 大种类 , 野菜常见 15种 , 5 野果类常见 5 7 种, 蜜源植物 12种 , 4 淀粉植物 2 , 8种 油 料作物 5 , 8种 芳香 植物 4 9种 , 色素植物
的现状决定 了黑龙江省 发展绿色食品产 业必须依靠 中 、 型企 业 , 过企业在数 小 通
量 上的增加和在规模上 的扩大 ,进而实
现产业整体规模 的提高。
色食 品生 产企 业应 抓住黑龙江省绿色食 品开发早 , 自然资源种类丰 富 , 开发潜力 大 的优势 , 在确保产 品质量 的前 提下 , 根
远 比南方轻微 ,这 为黑龙江 的农 业发展 带 来 了机 遇 。全省有 10万平方 公里无 6
布, 冬夏温差 较大 , 气候寒冷 , 霜期短 , 无
光 、 、 同季 , 宜大豆 、 热 水 适 水稻 、 玉米 、 小
带之一 , 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 38 是 国 . %, 家重要 的粮食 、 糖料 、 麻及 生猪 、 亚 奶牛 生产基地 ,为发展绿色食 品提供 了丰富
地 22 . 47 6万公顷 , 森林覆盖率达 4 . 29 %,
如果企业 的管理 、 资金 、 人员素质等方 面
高于全 国平均 水平 近两倍。丰富 的森林 资源不仅 为林业可 持续 发展提供 基地 ,
产业 中没有任何企业 占有 显著的市场份
额 ,也 没有 任何一个企业 能对整个产业
品发展 最早 、最快 的黑龙 江省 ,只拥有
( ) 发多 样化 、 3开 系列化绿 色食 品
顷 ,是全 国六 大草原之一 ,居全 国第七

试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问题

试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问题

试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问题论文报告:试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问题目录一、绪论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概述三、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现状分析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五、推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对策建议六、案例分析七、结语一、绪论绿色食品是指采用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和自然农业进行生产的,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污染的安全食品。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对绿色食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黑龙江省是我国绿色食品的一大生产基地,但这个行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

本文将就黑龙江绿色食品的发展问题展开论述。

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概述黑龙江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重要地区之一。

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主要集中在大庆、佳木斯、哈尔滨等地区,其中,大庆油田一带是黑龙江省绿色农产品的主要产区。

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以水果、蔬菜、畜牧业为主,其中以有机蔬菜和绿色水果的生产最为显著。

三、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现状分析1.绿色农产品的生产规模还不够大。

黑龙江省虽然是绿色农产品的主要产区之一,但其生产规模还不够大,且产业链还不够完整。

2.绿色食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品牌知名度不高,且市场占有率也不高,这一点还需要加强。

3. 绿色食品产品多样性不足。

目前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品种相对单一,这一点也需要在未来进行改进,增加绿色食品的品类。

4.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不统一。

虽然黑龙江省一直在推广绿色食品生产,但是由于生产技术和质量标准不统一,导致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的产品质量无法得到一致认可。

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面临的问题1. 资金和技术的不足。

一方面是生产资金和技术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不足,使得产品质量得不到保障,从而影响了绿色食品的销售和推广。

2.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

绿色食品的推广需要专业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员,但目前黑龙江省的专业人才比较稀缺,这对于行业的发展也是一个不小的限制。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集群的对策研究

件。它们都 可以使一国在生 产上 或对外 贸易方 面处 于 比 其他 国家有 利的地位。斯 密的这 一理论 被称 为绝 对优 势
理 论 ( bo t A vnae 。 A sle dat ) u g
比较 优 势理 论 由大 卫 ・ 嘉 图 ( a dRcro 17 — 李 D v i d ,7 2 i a 12 ) 出 。李 嘉 图 用 “ 8 3提 比较 成 本 ” 概 念 来 分 析 贸 易 的 基 的 图 1 波 特 的 集 群 “ 石 ” 型 钻 模
50 00万亩 , 生产总量达 到 20 30万吨 , 实现产值 65亿元 。 3
50 00 40 0 0 30 00
这 一理论解决了斯密没有解释 的问题 。 在此基础上 , 瑞典 经 济学 家赫 克歇 尔 和俄 林 的要 素 禀赋理论( 简称“ H一0 理论 ) ” 又进一步阐述 了各 国在生 产
整理 。
业 内的合作 , 是通 过 一个 高度 本地 化过 程 而创 造和 发 它 展起来 的。为之 , 须在 国 内建 立“ 垒 ( o eBs ) 。 必 本 H m ae ”
这个 “ 垒” 是 波特笔下的“ 石 ” 统 ( 图 1。 本 就 钻 系 见 )
以上资料分别从资 源禀赋 以及 比较优势方 面对黑龙
授关 于 国家 竞 争 力 的 研 究 , 一 理 论 对 于 产 业 集 群 的 发 这 展 同样 有重 要 的 意 义 。 波 特 指 出 , 业 竞 争 力 来 源 于 产 产
图 2 黑龙 江省 绿 色 食 品发 展 状 况
数据来源 : 根据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统计年报(o l 2O 年 ) 2o 一 O6
础, 建立 了“ 比较 优势 贸易 理论 ” C m a teA v t e 。 ( o pri da a ) av n g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及对策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及对策

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优势及对策咱黑龙江那可是块宝地,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先来说说这气候条件,那叫一个特别!冬天嘎嘎冷,夏天又挺凉快,这样的温差变化,让农作物生长的时候积累了好多营养。

就像我去年去五常看水稻,那水稻在夏天的阳光里茁壮成长,晚上温度一降,就像给它们来了个“营养保鲜”,长出来的米粒饱满又香甜。

再瞅瞅咱这广袤的黑土地,那可真是宝贝。

肥沃得不得了,土厚得能把脚脖子都埋了。

种啥都长得壮实,而且黑土地里富含各种矿物质,产出的粮食、蔬菜、水果,那品质都是杠杠的。

还有啊,黑龙江的水资源丰富得让人羡慕。

松花江、黑龙江、嫩江这些大江大河,提供了充足又干净的水源。

我有次路过一个蔬菜基地,看到农民们直接引河水灌溉,那蔬菜喝着天然的“矿泉水”,能不健康吗?说到环境,黑龙江好多地方那还保留着原始的生态风貌,空气清新,污染少。

这样的好环境,虫子都少,农作物不用打那么多农药,绿色食品就更纯正啦。

但咱也不能光看到优势,得想想对策,把这优势发挥得更好。

一方面,得加强科技投入。

比如说,研发更适合咱这气候和土地的种子,让农作物产量更高、品质更好。

可以搞一些农业科技示范园,让农民亲眼看到新技术的厉害。

另一方面,得把品牌打响。

不能光咱自己知道东西好,得让全国甚至全世界都知道。

多参加一些大型的食品展会,把黑龙江的绿色食品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让人一看到就流口水。

还有就是要完善产业链。

不能光生产,还得加工、包装、运输都跟上。

建一些大型的加工厂,把农产品加工成各种高附加值的产品,这样能赚更多钱。

最后,政府得多给些政策支持。

比如给搞绿色食品的企业减税、给农民补贴,让大家都有积极性。

总之,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有这么多优势,只要咱对策得当,未来肯定能在全国甚至全球的绿色食品市场上大放异彩!就像我那次在五常看到的金黄的稻田,只要好好耕耘,一定能收获满满的幸福和财富。

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机遇优势及对策

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机遇优势及对策



75 —
改 革 与 探I ll I 讨
杜 以 鑫

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机遇优势及对策
( 东北农业 大学 ,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0 ) 5 00
摘 要: 黑龙 江省 具有 开发 绿色食 品产业得天独厚的 自然优 势和机遇优势, 在加快黑龙江省绿 色食品 产业发展 对策的研究 中, 本文根 据在黑龙 江省的调 查研 究结果和 绿色食 品产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利用产业 经济学等相关理论, 结合黑龙江省农业 生产条 件、 然资源及人力资本的实际情况. 自 对黑龙 江省绿 色食品产 业现状进行 分把 并提 出了进一步加 快黑龙江省绿 色食品产业发展 的相应对策, 需要有 多方 面的政策和措 施相配合, 充分发挥 黑 龙 江省 的 比较 优 势, 市场 为 导 向, 强品 牌 建 设 , 快 建设 绿 色 食 品 质 量 安 全检 验检 测 体 系, 断 加 快 龙 头 企 业 发 展 及 其 整 合, 大龙 头 企 业 规 模 。 以 加 加 不 扩 关键词 : 黑龙 江; 色食 品; 绿 机遇优 势; 对策 I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机遇优势 内外企业将进行公开、 公平、 公正的竞争。 黑龙江具 绿色食品产业的建立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民 人 民的生活水平的提 备优势 , 有机会 有 能力抢占奥运商机。 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 严 把关。尤其是我国加人了 高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都在发生着变f C 品的 f . t  ̄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同时拥有着 自 然优势 wr 如今又面临着即将到来蚓 衡 0 会带来巨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 已经开始 从 温饱食品向着无污 与柳遇优势, 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 , 抓住机遇, 发挥 大商机与机遇 , 面对国内外市场- 食品质量安全已 染、 安全、 营养型食品方面进行追求。 绿色产业是迎 优势, 促进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健康发展。 黑龙江省 合这一需求的新兴产业, 它是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 2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的x ̄ - l . 要想在今后的国内外市场上占 有一席之地崩泌 须 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一项朝阳产业庀 除绿色食品 2 加 大宣 传力度 1 与国际接勒参 照发 国家以 国 达 及 际通行标准舞 垃 外, 还包括有机食品、 无公害食品以及名优特食品, 多渠道加大黑龙江绿色食品宣传力度 ,一方 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澳体系。 是综合 自 然环境、 资源条件、 社会资源等诸多要素, 面可以增加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了解培育消费群 2 5加强和完 匿 制 科学配置 以生产安全优质食品为 目的. ^ 满足 们提 体; 另一方面可以扩大黑龙江绿色食 品的知名度 , 我省绿色食品产业创建不易,如果对绿色食 高健隶水平需要的—项产业。据有关机构预测, 未 提升黑龙江绿色食品的整体形象。 首先要继续利用 品质量下滑或不达标以及假 冒 产品泛滥等现象听 来二三十年是绿色食品生产和销售高速成长的时 新闻噪体,大力宣传黑龙江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 之任之, 将会使辛辛苦苦搞起来的绿色食品产业毁 代 , 23 到 0 0年 , 绿色食品的生产销售将 占总量的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发展绿色食品生产的比 优势 , 于一 旦。 因此 , 各相关部门应该加强联合, 采取有效 8% 0 。面对这样—个巨大的发展空间 , 虽然目 前仍 宣传黑龙江发展绿色食品的成果巨大潜力, 进—步 措施保证绿色食品的 高品质 , 规范绿色食品市场, 面临着一系列问题 提黑 龙江省绿色食 品产业具 提高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知名度。 其次始 蓖 过广告 严厉打击假冒产品, 维护绿色食品自声誉 。 9 首先, 要 备 自好的发展饥遇。 我们具有明显的优势。 我们一 宣传名牌产品, 使广大消费者了解产品名称 、 标识、 加强绿色食品的认证和 l督 监 管理机制 , 不要让企业 定要把握机遇, 应对挑战, 在新形势下, 不断发展我 性能, 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三是通过互联网宣 认为申报成功后就可以—劳永逸, 可以采取定期或 省绿色食 品产业。 传黑龙江绿色食 品和知名品牌, 扩大我省绿色食品 不定期抽检的形式检查市场上流通的绿色食品以 黑龙江省地处祖国北部边陲, 我省地处寒温 的影 响 。 及生产或经营绿色食品的企业等, 对查到非法使用 带, 无霜期短, 但相对湿度大 , 四季分明, 、 且 光 热、 2 2以市场为导向加 强品牌建设 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或企业要给予严厉的经济和 水与植物生长期同季 , 适宜野生植物和绿色植物的 有品牌才会有效益 。同样的产品劂 斗 工艺、 法律制裁, 、 以形成规范化管理。 其次, 基层管理部门 生长。由于开发建设时间较晓 以大气、 水体、 土壤、 包装都是—样的,品牌非品牌产品价格相距甚远。 生物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和资源与发达国家及 在绿色食品产业提档升级中要突出解决好知名品 依据制订的有关实施绿色食品的政策、 措施, 引导 我国内地相比 污染时阿短斌 . 坏程度轻 我省 占土 牌 、 著名品牌和 名品牌打造问题。产品市场叉非 农业的健康良性发展 , 电 督促、 检查绿色食品生产过 地 总面 积 7 %以上 的 山地 、 陵 、 地 、 0 丘 湿 草原 、 间 山 程 中各种政策、 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 组织绿色食 草地 、 湖泊没有受到工业“ 三废” 及化学品的严重污 企业、 集 团。 以 大 所 说绿色食 品产 向规模化、 品有关政策法规 、 业 集团 生产规程等的培训工作 , 提高和 染 , 5 %土地 的垦 龄不 到 3 — 0年 , 至不 少 山 化整合迈进 : 近 o 05 甚 是不容怀疑的发展方向奠 绿色 保证绿色食品的品质。另外, 要抓好以质量检测为 区植被仍处原始状态 , 这正是生产绿色食品、 有机 食品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标志。 应充分利用绿色食 核J 的市场准人制度建设, 实行定点生产、 定点配 食品、 无公害食品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 在发展 品标志, 在企业品牌上大做文崴 实现品牌 的突破 。 货, 点销售 ; 定 加强市场监控力度, 把绿色食品的市 绿色食品产业 匕 是得天独厚的环境和资源优势。 且 需要创出品牌加 强品牌建设。黑龙江省绿色食品 场规范工作纳 入 工商、 技术监售等部门的工作职责 } 我省嫩江平原、 三江平原、 兴凯湖平原多为黑土、 暗 要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常 要在政府的扶持和鼓舞下, 中, 依法保护绿色食品的知识产权, 采取切实可行 棕壤土, 土质肥沃 , 是世界 匕 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 大力发展绿色品牌。要对现有的品牌进行整合摊 的措施 ,防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对绿色食品的冲 由于季节分明, 冬季寒冷漫长, 植物受病虫危害 出拳头产品运 用现代 击。 较轻 , 加之我省农牧业正在实行主辅换位 , 也为绿 化来打造绿色食品品牌 断开拓市场。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业大 良好的生态环 色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 2 3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及其整合 扩大龙头企 省应 充分利用其明显的区位优势、 作为实施绿色农业较早的省份,经过多年的 业规模 境、 丰富的资源优势、 先进的技术没备、 好的投资 良 保护利用 、 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 , 我省绿色食品产 龙头企业在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 环境、 较大的市场潜力者 力构筑产业发展新优势, 量已占全国总量的 16居全国首位 , /, 产值已占全省 重的作用提食品产业中的核|。黑龙江省应积极 大力发展绿色食品产业艘 绿色食品品种、 数量、 质 扩大龙 量均居全国前列威为我国绿色食品大省。保持其 农业总产值的 2%。我省绿色农业在全国的领先 采取措施不 断加快龙头企业发展及其整合. 0 地位 , 应该成为我们巩固农业基础地位、 加快现代 头企业规模,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资金 绿色食品产业可持续发展。 参 考文献 化农业发展的巨大资本。特别是加入 WT O之后 , 优势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大产业才能保证有效供 我们的农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 ,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 应才 可获取更大 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 【 张秋云. 色食品营销的战略 思考 中国市场, 1 ] 绿 071)1 4 绿色食品产业独特的优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力推进黑龙江省发展 益 。 应当依托国内龙头企业与 国际资本建立战略 2 0 (4 . . 关系, 充分利用—些 国家对合资合营企业的产品降 1 2 触 娜: 绿 色消费的现状与发 中国 栅 消费导刊, 绿色经济。 0 77 :. 近年来, 由于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迅速 , 现 低“ 绿色壁垒” 的贸易政策, 将开拓 国内市场与国际 2 0 ( )1 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 这些正适合 市场结合起来扩 大产品的市场份钒积极促使黑龙 f李增梅 李桃. 3 1 发展绿 色农业的路径选择一 黑龙 兼并, 提高 江省 的 实证 分析 农村经 济2 0 _12 . o 2 —3 北京 2 0 0 8奥运会食品供应需求。黑龙江是我国绿 江省龙头企业与国内外龙头企业重组、 4 1 邓莉. 色 绿 食品产业化研究 北京: 腓 经济管 色食品开发较早的省份 , 几年来绿色产业成效显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集中鹿 使全省龙头企业 『洪常, 十 0: . _ 著, 绿色食品产量和基地面积都居全国 第一。北京 的发展及绿色食品产业的整合纳入到全球绿色食 理 出版 社2o 51 3 奥组委表示 , 食品进入奥运餐桌要经过严格把关, 品产业链 中。 7 加快建设绿色食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 _ 4 责任 编辑 : 明荣 王 届时北京将面向全世界食品加工企业进行招标 , 国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问题与对策
米、 珍宝 岛大米 、 庆安 精洁米 ; 完达 山 、 龙丹 、 星、 金 绿乐 尔
f 自 资源 和环境状 况 良 . 然 一) 好 黑龙 江 省半 数 以上 的 地域 仍然 处 于 良好 的 自然 生 态 ; 均耕 地面积 O 1 顷 , 全 国人 均耕 地 面 积 的 3 人 . 公 3 是 . 1 倍 。野生 动植 物 资源 丰 富 , 等植 物 20 种 , 用植 物 高 4o 食 10 多 种 ; 00 山区 、 区生 存 着种 类繁 多 的野 生动 物 , 陆 林 有
全监管有待进 一步加 强等方 面。黑龙 江省 应从提 高绿 色食品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入 手 , 强龙 头企 业和基地的建设 , 加 促进科
教优势转化为生产力 , 实施 质 量 监 管 创 新 工 程 , 进 黑 龙 江 省 绿 色食 品 的 发 展 , 全 省 的 经 济发 展 做 出贡 献 。 促 为
栖脊椎动物 42 8 种。
() 二 种植 和加 工规模逐 渐扩 大
( 无公害产品开发力度加大 五) 黑龙江省无公害以上等级农作物种植面积达 1 亿 . 3
亩 , 省耕 地 总面 积 的 6. 无公 害等 级 以上 的优 质 占全 1 %, 9
农产 品达 5 %,已建成 国家 级绿 色食 品原料标 准化生 产 2
【 词】 黑龙 江省 ; 色食 品产 业 ; 与对 策 关键 绿 问题
[ 中图 分类 号】 F 7 40

[ 文献 标 识 码】 B

黑龙江省绿色食 品产业的现有优势
色食 品知 名 品牌 。如 :九 三 ” 豆色拉 油 、九 三” “ 大 “ 大豆营 养 品 ; 常大 米 、 大 荒 大 米 、 五 北 宁安 响 水 大米 、 泊湖 大 镜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绿色食品产业是指利用绿色、生态、健康、安全和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工艺加工的食品。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绿色食品产业正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种新潮流。

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不仅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入手,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促进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一、绿色食品产业的现状1. 绿色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绿色食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目前全球绿色食品市场总规模已经超过千亿美元,且年均增速超过10%。

在中国,绿色食品市场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年销售额已超过千亿人民币。

2. 绿色食品产业链完善绿色食品产业链包括绿色种植、绿色加工、绿色流通和绿色销售等环节,目前正在逐步完善。

种植环节中,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绿色农业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在加工环节,绿色食品的加工技术也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和改进,绿色食品的品质不断提高。

3. 绿色食品品种丰富目前,绿色食品的品种种类丰富多样,包括绿色蔬菜、有机水果、有机畜产品等。

在适应当前社会多样化需求的也更好地保障了人们的健康饮食需求。

1. 绿色食品认证体系有待完善绿色食品的认证体系对保障绿色食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在我国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和不完善。

目前存在一些非正规的绿色食品销售,标识不清晰,有些绿色食品操作者为了追求利润,选择不合格的产品,导致绿色食品的品质无法得到保障。

目前,我国绿色食品产业在不同地区和区域发展不平衡。

发达地区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较健全,而欠发达地区则存在着诸多发展问题,如技术装备不足、人才短缺等。

这将导致绿色食品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目前,一些地区的绿色食品宣传力度不足,导致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理解和认可程度不高。

对于绿色食品的好处、价值和商品优势,大众认知较少,这将制约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发展。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现状与对策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现状与对策

农场经济管理2008.3摘要:黑龙江省是一个农业大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其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从分析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的现状入手,探讨绿色食品产业提升竞争力的方向,同时探讨了影响绿色食品产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对策与建议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现状与问题(一)绿色食品产业竞争力的现状1.产业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得到不断提升。

1990年黑龙江省农垦系统率先实施绿色食品工程建设。

2000年以来,黑龙江省正式提出开发绿色食品,之后绿色食品发展的产业化和专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2000到2007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总数、绿色产品总数、绿色产品实物总量、销售额、产地监测面积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9.34%、38.91%、41.25%、33.12%、29.16%。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的企业数、产品数、实物总量、销售额、监测面积分别占全国的近8%、8%、25%、30%、27%,从中可以看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企业数、产品数占全国比例逐年下降,而实物总量、销售额、监测面积占全国比例却逐年上升,充分说明了随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化进程加快,竞争力得到不断提高。

2.形成了优势产品、企业和区域的空间聚集。

在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蓬勃发展中,依靠土地肥沃、草原辽阔、森林茂密等优势,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大米、乳制品脱颖而出,这两种产品占到了全省1200个(2007年),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产品的28.3%,其中绿色食品大米205个,占17.1%;绿色乳制品135个,占11.2%。

生产这两种绿色食品的企业占全部480个(2007年),绿色食品企业的比重达到了43.8%,其中生产绿色食品大米的企业189家,占39.4%;生产绿色食品乳制品的企业21家,占6.9%;在产地分布上,有效使用绿色食品产品标志数量较多的市(地)有:农垦总局229个、哈尔滨市147个、绥化市73个、齐齐哈尔市72个、牡丹江市69个、大庆市62个、佳木斯市60个。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又 是 巨大 的 生物 资 源 库 , 因 此 ,被 称 为 “ 球 之 。 , 黑 龙 江 省 有 湿 地 面 积 6 4 9万 h 占全 省 地 肾” 3. m, 总 面 积 的 1. % 其 中 天 然 湿 地 4 4 0万 h 32. 3. m,包 括 三 江 平 原 、松 嫩 、扎 龙 等 国 际知 名 湿 地 赫 然 在 列 , 足湿 地 资源 大 省 。
艾 章编 : 10 -0 02 0 )50 9 -3 22 9 (0 60 -0 90 0
黑龙 江省绿 色食 品产业 现状及 未来 的发展
姜 虹
( 黑龙}: I 八一 农垦 大学经 济管 理学 院 , 火 庆 1 3 1 6 3 9)
摘 要 :黑龙江省绿包食品产业绎过十几年的努力,已经逐 步发展成为生产 、加上 、储藏 、运输 、销售多 而的
龙江 省信息 中心 统计 , 截止 至 2 0 0 5年底 ,黑龙江省森林覆 盖率达 4 . % 远高 于全 国平均 的 l .% 36, 65 ,
是 我 国主 要 经 济 大 省无 法 比拟 的 。
湿地除 了保 持大气环境 的清新 、湿润 外 ,有很强 的吸尘 、消化污 染物 、净化 水质的功 能 ,本身
绿色食 品经济 总量 已 占全 国的 3% 8 ,基地面积和产 品总量仍稳居全 国第 一位 。全 省绿色食 晶产值 占 农 村 经 济 的 比 重 由 19 9 9年 时 的 5 4 ,提 高 到 2 0 .% 0 5年 时 的 l . % 成 为 继 石 化 、 装 备 制 造 、 医 药 、 72 ,
全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已达到238全省各类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已达到200多个其中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就达81个国家级35个省级46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1黑龙江省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森林特别是天然森林具有清除粉尘及有害气体的巨大生态学功能被称为地球之肺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现状及若干对策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营销现状及若干对策

Sau u n o nemesr f re odMak t gi O nj n ttsq oadC u tr aueo enF o rei Heo gi g G n n a
MENG a Zh o—Ch n L n u , IVa g
( . gcl r cnm eerhO i f e ogag H ri 10 3 h a 1A r uua E oo yR sa fc o injn , a n 5 00Ci ; i t l c e H l i b n 2 A rut a GenFo f eo eog ag H b 5 00,h a . g cl r re odoi H injn , a i 10 3 C i ) i ul cf l i r n n
几 年前 , 龙 江 省 就 明 确 提 出 了 “ 绿 色 牌 , 黑 打 走特 色 路 ” 建 设 绿 色 食 品 强 省 的发 展 思 路 。 现 , 在, 黑龙 江 省 已成 为 全 国最 大 的绿 色 食 品 生产 和 营销 基 地 。截 止到 20 年底 , 省 使 用绿 色 食 品 01 全 标 志 的绿 色食 品 有 2 1 , 全 国第 一 位 。 绿 色 8个 居 食 品作 物 播 种 面 积 达 到 13 亩 。绿 色 食 品产 05万 值 11 元 , 2亿 占全省 农业 总产 值 2 %以上 , 0 就全 国 来说 , 色 食 品 的 总产 量 约 占大 宗 农 产 品 的 2 绿 % 左 右 , 黑龙 江 省 这一 指标 达 到 了 1%左 右 。总 而 0 之, 黑龙 江 省 的绿 色 食 品产 业 的发 展 居 全 国领 先
n e o k tn o y. i h c r r ai r ei g am fa i p to a t f r ei g t e r wh c aI e l e t e ma k tn i o t ia in. ma h z h n c Ke r s g e n fo mak t g c u t ̄ y wo d : r e o d; r e n ; o n e i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现状、问题及建议研究解鸿蕾(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20)摘 要:食品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和保障。

随着工业革命的大力发展与变革,食品安全问题频发,食品安全越来越受到政府和消费者的关注。

本文对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期望净化地方食品市场的流通环境,确保食品安全,从而满足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关键词:食品安全;问题;对策;绿色食品1 黑龙江食品安全问题的现状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幅员辽阔,城乡县区镇村较多。

全省现有食品加工企业13 483家,有全国知名企业、证照齐全和不齐全的食品小企业,多数分布于地理位置偏远的村镇乡屯,监管难度大,质量规范标准难以补齐,加之宣传力度的缺失等一系列原因,使得偏远地区的食品质量安全难以监控和保障[1]。

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国家出台的政策标准为基础,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使得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提高,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问题病例数据逐年下降,食物中毒总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由于黑龙江省地处中国的最北端,全省食品产值不高,部分商户缺乏法律意识,地方百姓消费水平偏低等原因,造成了全省食品安全问题仍然较为突出[2]。

2 食品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2.1 食品中致病菌污染食品安全的首要问题是致病菌污染,黑龙江省每年的食物中毒事件大部分是由致病菌所引起。

黑龙江省食品安全相关监测网显示,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地方食品中检测阳性率有上升趋势。

2.2 食品中污染物污染因黑龙江的特殊地理位置,造成食品中化学污染物的污染因素有很多。

例如为了解黑龙江省野生淡水鱼、虾的重金属污染情况,在省内流域开展专项监测,监测项目一般包括铅、铬、总汞、总砷等。

2.3 源头污染黑龙江是农牧业大省,作物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兽药残留对于食品污染相当严重。

此外,养殖业中生长激素的过量添加,养殖地周边环境的土地和水污染等因素,都会对生产出的食品造成污染。

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建议伊春市位于中国黑龙江省中西部,是一个以森林资源丰富而闻名的城市。

森林食品加工业是伊春市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经过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竞争加剧,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本文将就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发展现状1.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数量增加,加工能力逐渐提升。

2.产品品质有所提升: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在产品品质上有所提升,部分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力,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3.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的技术水平整体较低,缺乏创新能力,生产设备老化,对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不足。

4.品牌建设滞后: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的品牌建设滞后,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面临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困境。

5.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的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人才短缺,对市场需求和趋势的把握不够精准。

二、建议1.加强技术创新: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应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2.提升品牌意识: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应重视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树立起一批具有竞争力和特色的知名品牌。

3.加强市场营销: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应加强市场调研和营销策略的制定,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趋势,灵活调整产品结构,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4.提升管理水平: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应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推动企业规范化和专业化发展。

5.加强合作共赢: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应加强与相关产业的合作共赢,发挥产业链条的优势,推动资源共享和互补互利,促进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伊春市森林食品加工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农业发展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的重视,绿色农业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深入调研和对策研究来解决。

本文将围绕黑龙江省绿色农业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研究,以期为该地区的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一、存在的问题1.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期以来以高产、高耕作面积为主,对绿色农产品供给不足。

农产品生产模式落后,农业科技和管理水平低,绿色农产品的供给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导致了市场上大量的农产品残留农药、化肥等有害物质,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

2.绿色农业技术水平不高目前,黑龙江省的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农业生产大多依靠传统的种植管理方式,缺乏先进的绿色农业技术支持。

绿色农业的发展需要依赖于现代科技的支持,比如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需要大力提升。

3.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严重黑龙江省的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土壤污染、农产品残留农药等问题仍然突出。

土壤污染会对农产品的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农产品残留农药更是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绿色农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加注重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4.农业供给结构不合理黑龙江省的农业供给结构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缺乏多元化的农产品供给。

农产品供给结构不合理不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农业的转型升级需要更加注重多元化农产品供给的发展。

二、对策研究1.加快绿色农产品生产发展为了加快绿色农产品的供给,黑龙江省需要加大对绿色农产品生产的扶持力度,大力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

还要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等措施来提高绿色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提升农业技术水平为了提升黑龙江省的农业技术水平,可以通过设立专业的绿色农业科研机构,加大农业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引进引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新品种,推广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场经济管理2008.4黑龙江省是我国绿色食品开发较早、发展较快的省份。

1990年,我国推出绿色食品工程,黑龙江省率先响应,经过16年的发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初具规模,成为国家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其绿色基地面积、生产总量和经济总量等均位居全国首位,绿色食品产业已成为黑龙江省继石化、装备制造、医药、能源和森林工业之后的第六大产业。

下面,笔者就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问题做一分析,并对如何又好又快的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提出看法。

一、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一)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情况到2006年年底,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开发覆盖了全省69个县(市),100多个农场和林场,已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7个(大型基地20个)种植面积166万公顷。

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277万公顷,占全国的37.7%;种植面积3万公顷以上、加工产值3亿元以上的县(市、区、场)有28个;种植面积2万公顷以上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有84个。

绿色养殖基地59个,其中,饲养量1万头以上的奶源基地27个。

黑龙江省的绿色食品在产品种类增多、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呈现出集中发展趋势。

截止2006年年底,全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1054个,其中,大豆、大米、乳制品和山特产品四大类产品认证数857个,占全省总数的81.3%。

全省绿色食品企业中生产这4类产品的企业有289家,占全省总数的71.7%。

在产地分布上,农垦、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绥化、大兴安岭等6个地区形成绿色食品的集中产区。

2006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生产总量1836万吨,总产值476亿元。

(二)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发展情况绿色食品企业有403家。

其中,企业年产值超过亿元的有46家,超过10亿元以上的有1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3家,分别占全省国家级和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的82.6%和55%。

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054个,其中AA级882个,涉及到粮油、乳品、豆制品、马铃薯制品、蔬菜、山特产品、畜禽产品等14大类。

建立完善了绿色水稻、大豆、玉米、乳品、肉类、山产品、饮品和特色产品等8大类产品加工体系。

2006年,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年加工总量733万吨,销售收入198.5亿元。

(三)绿色食品营销情况绿色食品品牌影响力有所提升,现有品牌中有5个是中国驰名商标,占全省总量的56%;有14个是中国名牌产品,占全省总量的48%。

目前,产品销售到全国所有省、市、区(包括台湾),远销欧、美、日和东南亚等36个国家和地区。

国内市场销售网络初步形成,在全国建立的大中型绿色食品批发市场、配送中心、连锁专卖店和销售网点达922个,2006年的省外销售额125亿元、出口额21亿元。

建立现代网络营销体系,先后在东北网、黑龙江信息港、农业信息网和帅亿经济信息网上建立了绿色食品信息网页和营销平台,开展网上交易,目前交易品种已达近千种,销售额超过100多亿元。

绿色食品展会经济取得良好成效,仅2006年,就承办、组织和参与了第十届哈尔滨国际经贸洽谈会绿色食品展、第六届中国(齐齐哈尔)绿博会暨东北四省区农博会和中国绿色食品上海博览会等一系列大型展会活动。

在第四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成交总量43.1万吨,成交总金额29.9亿元。

(四)绿色食品质量监控情况目前,全省各地市(县)都建立了绿色食品组织,实行绿色食品全程质量监控,全省建立国家级环境、产品检测检验机构5家、省级10家、市县级46家。

建立了基地轮检制度和产品年度检测制度,在近两年农业部例行对农产品抽检工作中,黑龙江省地产绿色蔬菜检测指标合格率均达到99%,已接近发达国家检测标准,加工品检测指标合格率达97.6%。

自1990年开发绿色食品以来,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认证产品数量都是逐年递增,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始终位居全国认证前列。

2006年累计认证数量达1054个,是1990年的47.91倍,是2002年的2.24倍,其中新增认证产品数量154个,比上年同期增长36%。

目前,黑龙江省对绿色食品标志管理、环境监测、产品检验、基地建设、经营销售、人员培训、技术开发等有关工作都制定实施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为绿色食品产业的科学规范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促进了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发展从资源、环境优势向经济、商品优势的转化,加快了生态农业与食品工业协调发展的导向产业的形成。

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现状及对策朱佳萍农业经济38农场经济管理2008.4二、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产品结构不合理黑龙江省已开发的绿色食品涵盖粮食、蔬菜、果品、饮料、畜禽蛋奶、水产、油等14类近1300个品种。

2006年全省认证产品总量是1054个,其中,农林产品及其加工产品711个,占总量的67.5%;畜禽类产品237个,占22.5%;水产类产品4个,占0.3%;饮品类73个,占7.0%;其他类产品29个,占2.7%。

绿色食品产品结构不尽合理,居民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畜禽类产品和水产品比重较小,2006年所占的比重分别是7%和0.3%,羊肉、水产加工品和蛋制品等大众日常消费量大的食物种类都还没有认证产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

分析原因是绿色食品养殖基地未形成规模优势。

黑龙江省是畜牧业大省,畜牧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40%。

2006年黑龙江省已建绿色养殖基地59个,但是,这些基地的生产规模较低,部分畜禽养殖产量呈下降趋势。

2002~2005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肉牛、羊肉、生猪和食用鹅的存出栏数量均有不同幅度下降,其中,2005年的肉牛存栏数和出栏数分别仅是上年同期的26%和42%。

畜牧业产值在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总产值的比重也是逐年递减。

2003~2006年,畜牧业产值分别是55.9亿元、60亿元、70.45亿元、63.33亿元,分别占当年全省绿色食品总产值的29%、18%、16%和13%。

(二)外贸出口量和创汇额较小黑龙江省在欧、美、日、东南亚等全球36个国家和地区都有绿色食品出口贸易。

2006年,全省绿色食品出口额是19.1亿元,是2001年的3.24倍。

这表明通过绿色食品的开发,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档次,提升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国际贸易额,但是出口创汇收入少,仅占绿色食品销售收入的4%,低于全国出口额比重6个百分点。

2001~2006年,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出口量分别是19.6万吨、41.2万吨、43万吨、49万吨、56万吨和61.4万吨,分别占全省当年绿色食品生产总量的4%、7%、6%、4%、3%、2%;出口额分别是5.9亿元、12.39亿元、19.2亿元、20.8亿元、23.3亿元和19.1亿元,平均增长速度是4.32%,我国的平均增长速度是37.4%,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外贸发展速度慢,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33个百分点,与江苏、福建等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更大。

黑龙江省的外贸出口量少,额度小,并呈下降趋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现行产品标准缺乏国际互认平台;二是产品品质不高;三是加工水平低。

(三)科技研发水平低绿色食品的发展客观上要求以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及其成果推广应用来提升产品内在品质。

黑龙江省企业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力度远远低于我国其他省份。

2003年黑龙江省的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是30%,福建是54%,浙江是61%,江苏是85%,与发达地区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的生产、研发技术在国内处于中下游水平。

(四)企业规模小,名牌产品少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企业主要是粮油、蔬菜和乳制品类加工企业,产品附加值小,利润少、市场竞争力差。

全省资产亿元以上的绿色食品企业仅有完达山乳业、九三油脂集团等6家;产值亿元以上的有46家,仅占绿色食品企业总数的11%。

有110多家是作坊式企业,产量低、规模小、年产值不到400万,这些小企业不但争夺了大量的绿色食品优质原材料,而且产品加工水平低,质量差,低价销售,扰乱了绿色食品的销售市场。

此外,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中还存在着品牌杂,名牌少的问题。

据统计,全省现有绿色大米生产企业153家,大豆企业73家,其中40%企业的规模较小,各自批量生产销售,内部竞争激烈,不能形成品牌,许多优质产品由于知名度低甚至没有知名度,难于开拓省外市场。

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行业中只有5家是全国驰名商标,其中乳制品业仅有完达山牌。

产量大、名牌少的现象,与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在全国所占的份额极不相称。

(五)绿色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差目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市场监管措施不健全,对产地环境、农产品投入、生产控制、包装标识等方面出台的标准条例不完善。

例如,现有的农资市场上以杀虫剂为主体的农药产量占70%左右,安全、高效、低廉的替代农药研发滞后,不利于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的管理。

而目前实行的农药管理条例、兽药管理条例、饲料和饲料剂管理条例等农业投入法规中,规范和约束的主要是农药、兽药、饲料产品本身的质量安全问题,对农药、兽药、饲料的安全合理使用规范的较少。

认证产品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也是影响绿色食品发展的因素。

绿色食品商标标志是经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质量证明商标,其商标专用权受我国“商标法”的保护。

但是,一些不法厂商因绿色食品的售价高,有利可图而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的绿色食品,扰乱了市场秩序。

三、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对策笔者为探索我国区域绿色食品发展的途径和方式,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明确发展重点,科学规划布局根据黑龙江省具有的生态资源优势和农产品生产加工的地域分布现状,把粮食类、畜牧水产类和蔬菜特产类等3类产品作为该省绿色食品发展的重点,在明确发展重点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区域规划,确立合理的生产布局,重点建设水稻、玉米、大豆、水产品、奶牛、肉牛、生猪、大鹅、禽蛋、蔬菜、山特产品、蜂产品、杂粮豆等13个标准化绿色食品示范区和产业带,形成大规模、专业化的基地生产格局。

(二)明晰政府职能定位,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发展的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应该是“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企业带动农户,农户自主决策”。

政府的职能是进行宏观调控,为企业、农户等市场主体提供“指导、协调、服务”的职能作用,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使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绿色食品的发展需要多部门的参与,政府必须协调各部门的工作选好和确立主导产品,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先进实用科学技术,建设好生产基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组织调动中介组农业经济39农场经济管理2008.4织和社会力量,为绿色食品发展提供高效、优质服务,重点做好技术标准的制定与贯彻、项目开发论证与实施、绿色食品生产过程的监控与管理以及有关人员培训等工作,保证绿色食品向规范化、科学化、法制化方向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