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沪教版.doc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质量检测高二语文本试卷24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材料一:“《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这个说法自然没错,但它在强调《诗经》的文学特征时,忽略了它在伦理层面的意义——而后者显然更为重要。
严格地说,《诗经》是一部伦理的乐歌总集,它是华夏先民把自己对于国家、社会、家庭、婚姻、人生、自然等诸多方面的态度与认识,通过自然的歌唱,最诚挚地表现了出来。
所以,如果在概括《诗经》是怎样一部著作时抛弃了“伦理”二字,对《诗经》性质的定义就是不准确的,至少是不全面的。
关于这一点,钱穆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中有很好的说明。
他说:“我们要懂中国古代人对于世界、国家、社会、家庭种种方面的态度观点,最好的资料,无过于此《诗经》三百篇。
”近代学者曾经认为从文学角度研究《诗经》,是恢复了《诗经》本来的面貌。
顾颉刚连载于1923年《小说月报》上的大文《〈诗经〉的厄运与幸运》明确指出:“《诗经》是一部文学书。
”当时一批学人,如胡适、郑振铎等,都参加了关于《诗经》性质的讨论,并且达成了共识:《诗经》是文学,不是经。
但是《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仅仅是一部“诗歌总集”能够概括的吗?显然不能。
我们还必须看到,它是“诗”也是“经”,它是文学与伦理的凝合。
“诗”成就了它的美质,伦理成就了它“经”的地位。
如果我们仅仅把它作为文学对待,我们就会把两千年来研究《诗经》的大著作当作封建的垃圾处理掉,这对前人的成果是一种极不尊重的态度。
2023-2024学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二语文(下)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上海浦东新区高二语文(下)期中考试卷(考试用时: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2024.04一、名篇名句默写1.根据提示填空。
(1)锦瑟无端五十弦,。
(李商隐《锦瑟》)(2),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3)《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评价屈原的文章,认为他的文章意旨博大、寓意深远的句子是“,举类迩而见义远”。
(司马迁《屈原列传》)二、语言文字运用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网络平台提供了数字化的广阔开放空间,在这里人人都可以发声,,、,。
比如,制作短视频背后的个体是一个怎样的人?无人知晓。
但其也提供了向更多人宣讲或表演的机会,很多人依靠这种形式积聚人气,获得广泛社会影响力,进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①让人无从判断真假②但这种趋势利弊共存③甚至每个人都有产生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潜质④最大的弊端是严重脱离了人赖以为根基的具体化社区情境A.②①④③B.②④①③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2)下面这段主持词中,表达不得体的有几处()在这个绿意萌动的初春季节,我们迎来了学校的语文周活动。
今天热爱文学的同学们集聚于此,垂听名家讲座。
下面请允许我隆重介绍此次讲座的嘉宾,他是有幸获得“时代文学奖”的李林老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对李老师的拨冗莅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欢迎!接下来,李教授将围绕“散文创作”这一主题,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请大家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学习机会,姑妄听之,做好笔记。
A.1处B.2处C.3处D.4处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20世纪中叶,欧洲的现代文明已经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怎么还会出现反文明、反人类的大屠杀现象呢?最方便的解释就是把它看作一种反常的偶然现象。
②思想界有两种理论最流行。
一是“变态论”,即德国出现了一群丧心病狂的变态疯子、犯下了骇人听闻的暴行;二是“仇恨论”,即德国人与犹太人之间有一种特殊而深重的仇恨。
沪教版高二下期中语文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赋闲(fù xián)装腔作势(zhuāng qiāng zuò shì)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B. 摧枯拉朽(cuī kū lā xiǔ)耳提面命(ěr tí miàn mìng)胸无点墨(xiōng wú diǎn mò)C. 美轮美奂(měi lún měi huàn)翻云覆雨(fān yún fù yǔ)息息相关(xī xī xiāng guān)D. 妙手偶得(miào shǒu ǒu dé)持之以恒(chí zhī yǐ héng)雕梁画栋(diāo liáng huà dò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比赛,我深刻认识到自己在训练上的不足。
B.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因此我立即向领导汇报了情况。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D. 在我国,每年都有大量的青年人出国留学。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
B. 他的声音洪亮,像炸雷一样响彻云霄。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让人爱不释手。
D. 他跑得很快,像一阵风一样掠过了终点线。
4. 下列词语中,属于近义词的一项是:A. 美丽、漂亮B. 精美、精致C. 丰富、富饶D. 伟大、宏伟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有高耸的楼阁,有蜿蜒的河流,有繁华的街道。
B. 他的歌声,高亢、激昂、动听。
C. 这本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D. 他跑得很快,像一阵风一样掠过了终点线。
沪教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沦陷(lún xiàn)走廊(zǒu láng)B. 沉着(chén zhí)奔腾(bēn téng)C. 融洽(róng qià)谈判(tán pàn)D. 拼搏(pīn bó)奔驰(bēn ch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学习成绩,老师鼓励大家要多读书、读好书。
B.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对祖国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热心帮助同学,是老师的好帮手。
D. 我建议我们应该加强环保意识,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袋。
3.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对历史的了解,非常深刻,他曾多次去过故宫。
B. “我有一个梦想”,他说,“这个梦想就是……”C. “你看,那座山多美啊!”小丽兴奋地说。
D.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4. 下列各句中,下列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演讲激情洋溢,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掌声。
B.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出色的表现,一举夺得了冠军。
C. 她工作认真负责,深受同事们的喜爱和尊敬。
D. 他的文章写得非常生动,让人读起来如痴如醉。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原文节选:在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生活着一种名叫“角马”的动物。
它们以群体为单位,迁徙于草原的各个角落。
每年的雨季过后,角马们会开始一场漫长的迁徙之旅,寻找新的水源和食物。
在迁徙过程中,角马们会遇到许多困难。
草原上的狮子、豹子等肉食动物时刻威胁着它们的生存。
然而,角马们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一次又一次地战胜了困难。
在迁徙队伍中,总有一些年迈的角马。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上海市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卷一、默写1.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2)___________________,身死人手。
(《过秦论》)(3)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列传》)(4)___________________,未尝不呼父母也。
(《屈原列传》)(5)信而见疑,___________________。
(《屈原列传》)(6)《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所使用的武器与秦国相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屈原列传》中,称赞《离骚》“言浅意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组2.按要求选择。
(1)依次填入以下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魏晋时期特殊的社会历史环境,形成了中国文化的超远之风,造就了魏晋独特的名士风度。
其主流价值取向就是,以超然的精神追求取代现实的物质欲求,以个体的自由洒脱取代社会意志的规矩樊笼,以士人的道统良知取代皇权的势统控驭,以审美的人生态度取代现实功利的人生态度。
(),其参照和借鉴价值还是_____①____的。
何晏王弼,言谈称奇;王谢大族,____②_____;刘伶轻狂、阮籍醉酒,竹林名士放诞不拘;顾恺之写照传神,谢道韫巧对诗句,东晋名士大展才艺……这些____③_____的魏晋人物故事,历代为人们青睐,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本就_____④____。
在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与魏晋时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人们对魏晋风流向往的风潮和力度有增无减。
这恰恰说明,我们在心灵深处与魏晋风流有共鸣。
A.不言而喻臣门如市脍炙人口习以为常B.不言而喻簪缨不绝脍炙人口不足为奇C.不在话下簪缨不绝喜闻乐见习以为常D.不在话下臣门如市喜闻乐见不足为奇(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特征固然不应是人们所需全盘吸收和继承的品质,但它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中国古代士人曾经有过的骄傲B.它作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中国古代士人曾经有过的骄傲,虽说不是人们所需全盘吸收和继承的品质C.这些特征固然不应是人们所需全盘吸收和继承的品质,但它作为中国古代士人曾经有过的骄傲,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D.它作为中国古代士人曾经有过的骄傲,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个亮点,虽说不是人们所需全盘吸收和继承的品质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沪教版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202X-202X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无答案)沪教版一、积累(10分)㈠默写:(5分)⒈故木受绳则直,。
⒉,无以致千里。
⒊吾尝终日而思矣,。
⒋三人行,。
⒌彼童子之师,,。
㈡解释下列加点字:(5分)⒈蒙.故业,因遗策⒉约从离.衡⒊追亡逐北.⒋其闻道也固.先乎吾⒌今其智乃反不能及.⒍桴止响腾.⒎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⒏汝识.之乎⒐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⒑用.心一也二、现代文阅读:(28分)㈠阅读下面语段,回答1-7题。
(15分)胡同文化(节选)汪曾祺①胡同、四合院,是北京市民的居住方式,也是北京市民的文化形态。
我们通常说北京的市民文化,就是指的胡同文化。
胡同文化是北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是最主要的部分。
②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
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有在一个胡同里一住住几十年的,甚至有住了几辈子的。
胡同里的房屋大都很旧了,“地根儿”房子就不太好,旧房ǐn,断砖墙。
下雨天常是外面大下,屋里小下。
一到下大雨,总可以听到房塌的声音,那是胡同里的房子。
但是他们舍不得“挪窝儿”,——“破家值万贯”。
③四合院是一个盒子。
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
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
“远亲不如近邻”。
“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得“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
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做“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④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
有窝头,就知足了。
大腌萝卜,就不错。
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
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
沪教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与运用(20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为了尽快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必须加大科普工作的力度,使公民掌握更多的科学知识。
B.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C. 近几年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地位日益重要。
D. 为了使学生们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图书馆决定增加科技类图书的借阅时间。
2.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踉跄(liàng qiàng)摇曳(yáo yè)恍若(huǎng ruò)B. 悠然(yōu rán)沉湎(chén miǎn)璀璨(cuǐ càn)C. 谦逊(qiān xùn)憔悴(qiáo cuì)憾事(hàn shì)D. 蜿蜒(wān yán)腹诽(fù fěi)沆瀣一气(hàng xiè yī qì)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顽强的毅力,最终取得了胜利,真是“百折不挠”。
B. 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大家都称赞她“兢兢业业”。
C.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我们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终于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D. 这篇文章语言优美,比喻生动,读起来让人如痴如醉。
4.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岁月蹉跎,光阴似箭,转眼间我们即将步入高中生活。
B.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C. 她的歌声婉转动听,仿佛一股清泉滋润着人们的心田。
D. 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会珍惜这段美好的时光。
二、阅读理解(40分)(一)现代文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题目。
上海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有答案)

上海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卷(含有答案)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混合默写1.按要求填空。
(1),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六国论》)(2)士不可以不弘毅,。
(《论语•泰伯》)(3)《短歌行》中,诗人想象贤才屈驾前来归附自己的诗句是“,”。
二、选择题组2.按要求选择。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文学具有感发人心、认识生活、针砭时弊的功能,也是文艺理论教科书解说文学社会作用时的老生常谈。
文学再造生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更加激动人心,也更加意味深长。
而经过作家之笔重新勾勒、修正和再造的生活,可与客观外界生活对照媲美。
①但文学是对生活千淘万漉、千锤百炼②当然不可能穷尽生活中的所有③因而其所再造的生活比日常生活更加浓缩饱满④甚或只是无边无际生活的一鳞半爪和挂一漏万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③②④ D.②④③①(2)《红楼梦》下列回目中概括的情节均关联了两位人物,错误的一项是()A.尴尬人难免尴尬事——贾琏与平儿B.不了情暂撮土为香——宝玉与金钏C.薄命女偏逢薄命郎——薛蟠与英莲D.金兰契互剖金兰语——宝钗与黛玉三、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散文的“时态”周晓枫①每当我想起自己以前读到的古代文学里的散文、白话文运动时期的散文、现在报纸副刊登载的散文,总是给我留下一种混沌的整体印象:它们多数充满回忆的味道。
一次旅行、一场际遇、一位亲人、一只宠物……他们回到书桌在回想之中开始写作当然有着具体的情节、场景和片段,但写作者的视角,往往是从终点望向来路:读者清楚或隐约地知道,一切,属于过去完成时态。
②汉语和英语不一样,所谓过去时、正在进行时、将来时,对我们来说只是昨天、去年、此时此刻、三个月以后等等这样的时间副词标注,之后并无词形和句型的变化。
沪教版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翱翔碧落黄泉震耳欲聋B. 碍手碍脚红光满面碧波荡漾C. 震古烁今惊心动魄惊涛骇浪D. 震天动地腹背受敌惊魂动魄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B.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面对疫情,我们一定要增强“四个自信”,坚定信心,共克时艰。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过硬的技艺,一举夺得了冠军。
B. 面对困难,我们要迎难而上,勇于担当。
C.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引人入胜,让人爱不释手。
D. 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
4. 下列各句中,句式杂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B. 为了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要努力奋斗,不断进取。
C.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也越来越强。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
二、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在深秋的一个傍晚,我独自一人来到一个寂静的湖边。
湖面如镜,倒映着天空的晚霞,宁静而美丽。
我坐在湖边的石头上,静静地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打破了湖面的宁静。
我看着湖面上的波纹,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感动。
我想,这波纹就像人生的曲折,有时平静如镜,有时波澜壮阔。
人生就像这湖面,时而宁静,时而喧嚣。
这时,一只小鸟从湖边飞过,它的身影在湖面上留下了美丽的倒影。
我看着小鸟,心中不禁想到,它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天空,无拘无束,多么令人羡慕啊!但我想,它之所以能自由飞翔,是因为它经历了无数次的磨难,才有了今天的自由。
夜幕降临,湖边的灯光渐渐亮了起来。
2024年上海市高二下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默写1.名句默写。
(1)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
(《屈原列传》)(2),。
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论语》)(3)贾谊在《过秦论》中述及商鞅变法在内政上的改革政策的一句:,,。
(4)在《〈老子〉四章》中,老子以马车部件为喻,论述“有”、“无”关系的一句:,,。
(5)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作者自嘲自己年老体衰却仍多愁善感的一句:,,。
二、选择题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中国古代的知识分子,有意无意地,总爱在文学创作中把自己的历史命运,与妇女的命运做着有趣的类比。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何况中国的政治历来就是伦理化了的政治,伦理是政治化了的伦理呢。
①到了汉唐以后,这种浪漫主义的象征便成了一种有意识运用的委婉手法。
②真正的艺术品大概总是多层次、多结构的。
③始作俑者,似乎是楚之屈原,在他的《离骚》里,自誉为美人,把政敌则比作众女。
④把这类作品一概归纳为反封建或对妇女不幸的同情,未免隔了一层。
A.②③①④B.④③①②C.③①②④D.③①④②三、小阅读-课外3.下列文学作品不能作为第2题的例证的一项为()A.朱庆余《闺意献张水部》: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B.白居易《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C.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李商隐《无题》: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四、论述类文本阅读代入感:弹幕文化里的《红楼梦》①“这节目是单给我一个人看,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别的姑娘都看过了,这次是专放给姑娘看的。
”“早知她来,我就不来了。
”“什么臭男人看过的,也拿来给我看。
”大多数《红楼梦》弹幕视频之下,都罗列着这样一套来自不同网友、高度套路化的留言。
熟悉原作的人一眼看出,第一个留言者有意将自己带入林妹妹角色,其后的应答者则你一言我一语隔空呼应,将红楼语境延续下去。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上海市七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2.答卷前,务必在答题纸正面清楚地填写姓名、班级、学号。
3.答案必须全部做在答题纸上,用黑色水笔填写。
一、积累与运用(10分)(一)(5分)1. 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过秦论》)(2)天下云集响应,____________(《过秦论》)(3)好文章常能借平常事物来阐发深远的意蕴,用《屈原列传》中评价《离骚》的话来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按要求选择。
(5分)2. 学校准备制作大观园微型景观模型,小七同学对各建筑风格进行了探究总结,下列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衡芜苑——奇花异草,别有洞天B. 怡红院——雕空木板,繁若迷宫C. 秋爽斋——芭蕉梧桐,高阔疏朗D. 稻香村——杏花茅屋,郊野气色3. 下面这篇校园广播站的广播稿需要修改的地方共有()同学们:大家中午好!欢迎大家再次聆听校园广播电台的午间音乐会。
在下是今天的主持人晨晨,我们今天的主题是“古风流行音乐”。
如果说世界上有时光机器,那么“音乐”作为一种载体首当其冲。
每个年代都有风靡一时的全新流行,但有时也会有《声声慢》这样的古风音乐,把传统美学带进新的潮流。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
A. 1处B. 2处C. 3处D. 4处二、阅读(70分)(一)(15分)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中华文明从一开始就具有以人为本的精神,是一种以人本主义为基石的人类文明。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认识到人类自身的创造力量的民族。
西方人把崇拜的目光对着天庭,中华的先民却对自身的力量充满了自信心。
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体系中,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神话传说其实都是人间英雄和氏族首领的英雄事迹的文学表述。
女娲等人的神格其实就是崇高伟大人格的升华,他们与希腊神话中那些高居天庭俯视人间有时还任意惩罚人类的诸神是完全不同的。
(上海)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测试卷、答案

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6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题。
(15分)①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东方之冠”的设计方案,在传统的斗拱造型基础上进行了创造性的现代转译。
斗拱榫卯穿插的运用,保持了最为世人所理解的中国建筑元素,而层层出挑的主体造型更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和气度。
与国家馆相呼应的地区馆平卧其下,则引入江南园林的理念,以现代园林空间来软化主体建筑与城市周边的关系。
整个设计一寓“天”,一寓“地”,体现出东方哲学对于“天地”关系的理解,以及对理想人居环境的憧憬。
几年之后,这个世博中国馆必将成为上海的新地标,雄踞于浦江之滨,给上海和中国带来新的光荣和自豪。
②城市地标是一座城市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或景观,它聚焦了一座城市的魅力,是这座城市区别于另一座城市的特色之所在。
我国历史上唐代长安之曲江,北宋汴州之金明池,南宋杭州之西湖,明清南京之秦淮河、北京之故宫、苏州之虎丘、扬州之瘦西湖,近代上海之外滩,都是历史上极具特色和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并积淀为一种独特的城市意象。
随着我国当代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新的城市地标不断浮出地表。
这些新的城市地标如何与城市的历史文脉相协调,并体现出创新和发展,已成为今天城市建设中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③所谓历史文脉,就是指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传统,它是在城市产生和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慢慢积淀和形成的,一旦形成,它又影响着生活于这座城市的市民共享的生活体验和共有文化想象,由于中国很早就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因而其城市必然烙有大体一致的中国特色;同时由于中国疆域辽阔,分成许多文化区域,因而每座城市又往往形成鲜明的地方特点。
王国维说过“都邑者,政治与文化之标征也”,就是说,城市是一个国家、民族和区域政治与文化的标征。
夸天的城市新地标,理应与这座城市的历史文脉亦即城市的政治和文化标征相吻合。
而目前很多城市的新地标,要么比高度,要么比奢华,或是一味追求前卫和怪诞,与周边的历史文脉形成尖锐的反差。
2024年沪科版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2024年沪科版高二语文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考试试卷考试范围:全部知识点;考试时间:120分钟学校:______ 姓名:______ 班级:______ 考号:______总分栏一、填空题(共7题,共14分)1、____,鸟倦飞而知还。
____,抚孤松而盘桓。
2、____,龙光射牛斗之墟;____,徐孺下陈蕃之榻。
3、《醉花阴》的主旨句是____。
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有许多,其中柳永的《望海潮》中仅用“____,____”八个字,就把西湖的美概括出来了。
6、辛弃疾字____,号____,南宋著名的____词人,是____派的代表7、《哈姆莱特》组织严密,节奏紧凑。
它从老国王鬼魂的显灵引起哈姆莱特对父亲死因的怀疑开始写起,主要写____和____之间的斗争,中间穿插的故事使剧本从整体上看来并没有严格按照____顺序,而是截取了事件发展过程中高潮即将到来的那一段;过去的事情和人物关系则用____和____的方式随着剧情的发展而逐步交代出来。
二、写作题(共2题,共18分)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南极企鹅在将要上岸时会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
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是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企鹅的沉潜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
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哲学家在草地上给弟子上最后一课,问:“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甲说:“用铲子铲。
”乙说:“用火烧。
”丙说:“撒上石灰。
”丁说:“连根拔去。
”哲学家说:“都试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山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 分钟满分:150分命题人:陆冬英审核人:李书慧)考生注意: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3.考试时间150 分钟。
试卷满分150 分。
一阅读80分( 一 ) 阅读下文,完成第1-6 题。
(16 分)呼唤中国建筑内涵的回归①说到建筑,人们一般都会想到满眼的高楼大厦。
这些年来,人们的生活有很大的改善,盖起了亿万幢的住宅楼,也出现了许多摩天楼和吸引人眼球的奇异造型的建筑物,这些都是新时代的作品,有的也很精彩。
但是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我们自己的东西呢?②中国的建筑是独具特色的,不仅因为其历史悠久,还由于其人文和历史环境的独特,形成与西方完全不同的体系与类型。
近些年来西方世界提倡生态、低碳、人性。
而中国建筑出现伊始就尊重自然,讲究“天人合一”。
中国人造房子一开始就是用木结构,早在六千年前,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的先民们创建的木屋,用卯榫结构造成的屋架、梁、柱,就能抵御地震的灾害,□□庇护了成千上万的中国先民,□丽江和汶川的大地震,也印证了中国木结构房屋的减震功效。
可是,我们现在都丢弃了,在中国大学里现今学建筑的学生也很少有人去学习和研究木结构的技术了。
③如果说中国的皇家宫殿以及寺庙形式都有些相像,那么,各地的民居则特别丰富多彩。
还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中国的传统民居,无论是北方的四合院,还是江南的厅堂以至上海的石库门,它们的平面布局,都是有堂屋、两厢、前厅、后房。
堂屋是不放床的,是礼仪和会聚的场所,这是阖家团聚的需要。
住房中都有天井,讲究个上有天,下有地,房屋用墙围合起来求得安全,但不能没有天地。
西方人所追求的是物化了的概念——“住宅是居住的机器”,只注重个人的物质需求。
中国人崇尚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四合院相连而成胡同,宅院组合有街巷,上海的石库门排列在一起就是里弄。
它们虽然没有间距、密度、绿地率等等的指标,在过去人口不是那么膨胀的情况下,却能让入住者安居乐业,邻里融洽。
四合院的温馨、街巷风情以及里弄亲情,住过这些老居民区的人们会有那些美好的回忆。
而现在套用西方模式建造的新公房、居住小区、别墅群,似乎很先进、很科学,邻里关系却要冷精深以及传统的技术和艺术中的精彩似乎逐步被人们遗忘。
所以,我们要呼唤中国建筑的回归,回归中国建筑中蕴藏着的许多优秀的传统——在这些年造了这么多房屋之后,本也该好好地反思一下。
④前些日子,我去广州市图书馆做讲座,主办方专程陪我去看了近年新建的建筑,有新电视塔,广州人昵称为“小蛮腰” ,有大剧院称为“大磐石” ,还有个高层大楼叫“水桶哥”,这些建筑的造型都很有特色。
只是既说到“特色”两字,我就觉得还缺少了广州的地方特点,同时也没有中国味。
这些高楼钢塔放到哪个国家、哪个城市都可以。
又想到从前广州的建筑是以岭南特色而著称的,广东的骑楼、岭南派的花园庭院广东的老建筑有开敞的平面,通透的空间,轻巧的造型以及高天窗,趟栊门,广式廊檐、门楣,迥然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建筑。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广州也出现了白天鹅宾馆的“故乡水” 中庭,兰圃的深廊和白云山庄,从化温泉的内外庭园的结合,这些都是当时广州人引为骄傲而引领了中国的建筑新潮流的,而现在没有人提起了。
据说广州还要建十几幢摩天大楼,更多的城市还在攀比着建筑的多、高、大、洋,比着新奇、怪异,殊不知要烧多少钱,要产生多少碳!而从深层次上说,这就是根本不管城市文化了。
⑤作为中国人,我期待着学建筑的、造房子的以及管理建设的有心人,认真地回顾一下这些年来的建筑发展和演变,沉下心来甚至是要耐得住寂寞,做出些好作品来;不是搞建筑的,也要关心建筑事业,毕竟建筑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
我希望大家都能懂点建筑,并且能真的读懂中国建筑。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变当今建筑的这种尴尬——中国建筑没有中国味、地方建筑没有地方特点的情况,让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和城市重新跻身于世界城市与建筑之林。
(2011-08-30 《文汇报》阮仪三 )A.广州近年新建的某些建筑,既没有中国味,又没有地方特色。
B.具有岭南特色的建筑,开敞、通透、轻巧,曾引领建筑潮流。
C.所谓“特色”,既要新奇、怪异,也要讲究民族、地方特点。
D.城市新建筑一味地攀比多、高、大、洋,是缺乏文化的表现。
4.第④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
(3分)5.纵观全文,中国建筑的传统内涵包括(4 分 )(2)6.作者希望“我们共同努力来改变当今建筑的这种尴尬”,你对此有何评价?( 3 分)(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 题。
( 21 分)一个春秋留下的迷人逗号①与常州数次擦肩而过,并没有激起叩开大门进去看看的冲动和兴致,感觉被历史称为“吴”的故事与精彩都留在了南京、苏州和扬州。
当走进常州,走进淹城的时候,曾经的偏见被柔和的细雨和不急不躁的风一点一点地剥离出去,以致无影无踪。
展现在眼前的已不是主观的平淡,而是一位朴素的长者伫立在那里。
..②这位长者就是至今世界无双的“三城三河”的淹城遗址。
③淹城有着南京、苏州和扬州没有的古朴和沉静,可以把它称为曾经被雕琢又被原始了的一块地;曾经被使用、被耕作但没有被包装、被炒作、被现代起来的一块地。
④这块地的形状十分特别,细细看,极像一个中规中矩的逗号。
一层河一城土地叠加着,不大不小不增不减地圈着围着。
它把春秋涌动出的现代朝气一一卷收起来,禅师般地打坐。
用亘古的风度,观风,观云,观花开花落,观服饰发型更迭,观世世代代走过的人还有碾过的那些事。
它始终沉默着,比介子推、嵇康、陶渊明还沉默,慈祥地在寂寞的地方迎送一双双实际的、实惠的、实用的眼睛,还有探索的、发现的、劳作的眼睛,在眼睛的世界里,毫不气馁地坚守着自己的坚守。
⑤这些眼睛被裹在淹城身上的褴褛服饰和“大隐隐于市” 的沉默神态严重迷惑了。
可以说,遗址用它的不张不扬“骗”过了无数喜欢猎奇的眼睛。
这不是遗址的错,似乎..也不是眼睛的错,因为淹城是春秋留在长江边上的一个逗号,它在风云变幻和世代更迭中期待,期待故事的完整和句号的出现。
在句号没有出现之前,淹城如同哨兵,在这里忠心耿耿地站立,一站就是三千年。
⑥淹城真的是个逗号。
很小。
从景观上讲,“三城三河”尽管有上千亩地,但与长城比,与金字塔比,与大春秋时代比,的确是个不起眼的“小弟弟”。
然而,“小淹城”却用自己的坚守、耿直、坚韧,修炼出让世人无法山寨、无法克隆、无法造假的奇特魅力,向可以飞越太空、遨游深海的现代人讲述或者还原历史碾过的春秋故事。
⑦船在子河、内河、外河间游动,船下的涟漪幻化为手拉手的时空隧道,我们在这隧道上穿梭流连,任眼睛去捕捉前后左右的时空符号,去捡拾那些珍奇的细微陈迹,品咂春秋留在这里的古朴味道。
⑧水躲开猎奇人的眼睛,在这里演绎它的活法。
⑨我被静静的水同化了,有了沿着水流寻找一星半点“源头活水”的幼稚想法。
⑩我曾经大胆地鼓吹,文化就是活法的结晶和载体。
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者一个部落集团的文化,就是这个民族、地域或者部落集团的活法。
淹城的先人为了活着,于是创造出“三城三河”的城堡模式。
有人说这是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有人说是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我则觉得是当时人们活法的写真,或曰《桃花源记》的现实版乃至升级版。
他们想...............到的似乎不是“争” ,而是存在与活着,或曰安全地活着,平静地活着,自由自在地活着。
于是用陆地生存,用河流保卫,静静地繁衍,静静地生息。
躲开刀光剑影,躲开你争我抢,躲开尔虞我诈。
11○淹城真的是个逗号。
它是三个逗号叠起来的一个让人沉思的奇异符号。
外城与外城河,内城与内城河,子城与子城河,三个牵手相连相依的符号,相得益彰地在这里静静地看风,看雨,看江河东去,看人间戏剧。
不起眼的逗号标志又是那么夺人眼球,他负载的活法文化似乎超过了现代人仰慕的珠宝和钻石。
12○可是,淹城为什么是个逗号,而不是句号、省略号或者感叹号?难道这里还有更为紧要的秘密没有传递?淹城还要向走进或者走近他身边的我们诉说什么情怀?13○我不知道。
14○无论抚摸老当益壮的树,掬起沉甸甸的水,还是捡起黢黑的泥土,都让一个陌生者的内心产生震撼。
我不仅从它们身上感觉到了强大的磁力,还感觉到了春秋文化在这里酿造、沉淀和形成的气场感应——智慧的,倔强的,创造的,坚守的,都汇集在任何一个点上,去折射和解说千年春秋的灿烂。
15“回来吧”或者“归来○ 有这样不能复制不能山寨的气场,逗号所要引出的就不仅仅是吧”的昭示,至于还有什么,我不清楚,但我期待..着。
2012 年第 10 期,有删改)(选自《散文百家》7.第①段中“平淡”的意思是。
(2 分)8.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比喻,分析其表达效果。
(2分)9.“淹城真的是个逗号”一句在第⑥段和第○11段重复出现,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
(3分)10.第⑩段中,为什么说淹城是“《桃花源记》的现实版乃至升级版”?( 4 分)(三)默写。
(6 分)【任选 6 空,超过 6 空,按前 6 空评分】13. (1) 可堪孤馆闭春寒 , 。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2) ,断桥头卖鱼人散。
(马致远《远浦帆归》)(3)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
(周邦彦《苏幕遮》)(4)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5) 列缺霹雳,, (6) ,訇然中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7) 大音希声,。
(《老子》)(8) 今宵酒醒何处?。
(柳永《雨霖铃》)(四)阅读下文,完成14— 16 题。
(8分)和周廉彦[宋]张耒天光不动晚云垂,芳草初长衬马蹄。
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花开有客时携酒,门冷无车出畏泥。
修禊①洛滨期一醉,天津②春浪绿浮隄。
【注】①修禊: 清明节前后到水边嬉戏,以祛除不祥。
②天津:桥名,在洛阳。
14. 从体裁上看,本诗是。
(1分)15.本诗颔联“新月已生飞鸟外”将“飞鸟”视为静态参照物,将“新月”视为动态事物,好像是月亮从鸟旁边升上了天空;实际情形是鸟在新月旁边飞,下面诗句与这种衬托写法相同的是()(3 分)A. 溪路漫冈转,夕阳归鸟斜。
(刘长卿《奉送从兄罢官之淮南》)B. 夕阳鸟外落,新月树端生。
(梅尧臣《中秋新界,壕水初满,自城东偶泛舟回》)C. 惆怅旧堂扃绿野,夕阳无限鸟飞迟。
(李郢《上裴晋公》)D. 人泊孤舟青草岸,鸟鸣高树夕阳村。
(韩偓《避地》)16.从“景和情”的角度鉴赏本诗的首联和颔联。
(4分)( 五 )阅读下文,完成17— 21 题。
(16 分)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