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解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盐在水里溶解了》教学案例
巴南区鱼洞二小周军
教学目标:
1、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
2、经历对物质溶解和不溶解现象的观察、描述、解释和对液体混合物进行过滤操作的活动过程。
3.、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科学探究的乐趣和能力。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高锰酸钾、砂糖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教学准备:
食盐、沙子、高锰酸钾、白糖、清水、过滤装置、面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溶解”
师:同学们,我们经常喝汤,对吗?
生:对。
师:你们的妈妈做的汤味道一定很鲜美。
可是你们知道吗,汤的味道为什么会这么好?究竟里面放了什么东西?
生1:味精。
生2:盐,还有葱等调料。
师:葱我们可以看得见。
但是味精和盐究竟跑到哪里去了呢?
生:“溶解”到汤里面去了。
(大部分同学表示赞成这一说法,也有少数人说“溶化”)
师:在这里,我们把这一过程说成“溶解”恰当些。
这是一个新的科学名词。
(教师板书,学生齐读)
二、引领学生探究“溶解”的秘密
活动一:食盐+水?沙子+水?
师:为了搞清楚溶解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带来了几样东西,大家一起边观察边研究。
(出示食盐和沙子,让学生上来辨认)
生:(很快就)右边的是沙子,左边是食盐。
(板书:食盐沙子)
师:现在我要做的是把食盐和沙子分别与水混合,请你们认真观察。
(教师演示:先把杯子移至投影仪,然后分别倒入清水)
师: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沙子被清水冲起来,沉下去后还在底部,而盐好象变少了。
师:(接过话)它们有没有充分混合?
生:(摇摇头)没有!
师:(自言自语)我把它充分混合。
(教师用玻璃棒搅拌)
师:(稍过片刻)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
生1:盐不见了。
而沙子还在,好象没什么变化。
生2:我认为盐“溶解”到水里去了,而沙子没有。
师:你用上刚认识的新词,很好!那说盐溶解了,能不能就说盐没了呢?
生:不能!
生:盐只不过变细了,变小了,我们眼睛看不见。
师:(接过话)很细,很小,我们肉眼看不见,我们叫它为微粒。
师:大家很善于观察。
我们得到了关于“溶解”的第一点共识。
(课件出示:像盐那样放在水中化成肉眼看不到的微粒,我们就说它溶解了。
)活动二:面粉+水?
师:我还带来一样东西?猜猜看。
(出示装面粉的小袋,学生很快猜到。
)
师:如果我把面粉和水混合,又会怎么样呢?
生1:我猜面粉很快就溶于水。
师:为什么?
生1:因为面粉是一种很细小的颗粒,看起来很容易溶解。
师:(指着板书)如果叫你与上述两种情况作比较,你觉得会更像哪一种?
生1:食盐+水。
生2:面粉加水的现象平时我也没留意观察。
不过我认为它们混合后会变得混浊,变成白色的混合物。
生3:我知道奶粉可以与水混合,所以……
师:(打断他,试探性地)你说的“混合”指的是?
生3:可以溶解。
所以可以推测,面粉与水混合也是可以溶解的。
(大家对他的发言产生了兴趣)
师:(笑而不语,然后打趣)奶粉,面粉,呵呵,你指的是因为它们只有一字之差,还是这两种物质长得比较像?
生3:(挠挠头)两种情况都有。
(大家忍不住地笑起来)
师:看来大家都认为,面粉和水混合可以溶解?
(大部分同学肯定地点点头,只有小部分迟疑着决定不下)
师:这仅仅是猜测,如果就这样下结论,行不行?
生:(异口同声)不行!要用实验证明。
生:取少量面粉放入杯里,然后加进清水再搅拌,看看是不是溶解的。
师:好!大家就按你说的去做吧。
观察仔细些,动作快些!
(学生开始做实验,教师整理演示器材)
约2分钟后,学生顿时停下来,秩序恢复如初。
生:(汇报交流)我们组把面粉加进去,经搅拌,它们的混合物变得很混浊。
师:能判断它是溶解还是不能溶解?
生:还不能判断。
师:哪组还愿意说出你的发现?
生:我们组的情况基本跟它说的一样,不过,我现在杯子里的水好象要清一些了,没有刚才那么混浊。
生2:(补充)上面的要比底部清。
师:(惊讶)哦,是真的吗?
生:(叫起来)我们组的面粉沉下去了!
(这时有好几组也叫了起来,说出相同的发现)
师:(故作惊讶)面粉怎么跑到底部去了呢?这说明了什么?
生1:面粉没有溶解,而是沉下去了。
生2:是因为它不能溶解才沉下去的,像沙子一样。
师:确实是这样子!沉下去的这个过程我们取名为“沉淀”。
(板书)
师:(反问)面粉加水的情况究竟像盐加水还是沙子加水呢?
生:(恍然大悟)沙子加水。
师:(作出胜利的姿态)你们都输了!
师:现在为了进一步证明面粉是不能溶解于水的,我们把它们混合物中的面粉和水分离出来,好不好?
生:好!
师:今天老师推荐一种分离装置:过滤器。
(教师出示过滤装置,依次介绍铁架台,漏斗,滤纸,让学生说说注意事项,自己补充。
)
生:(疑惑不解)老师,滤纸时间用长了会糊掉的!
师:(拿起滤纸)这就是滤纸与普通纸不同的地方,滤纸的质量较好,是工厂专门为过滤混合物而制造的,你放心使用好了。
师:当你们过滤好面粉后,再来过滤食盐和水的溶液,两者比较一下。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不时指导)
(7分钟后)。
师:比较一下两个过滤实验,有什么不一样?
生:面粉与水混合物,面粉可以过滤出来,而食盐与水的溶液中,食盐不能。
(教师分别把他的两张滤纸拿到投影仪上展示)
师:哈哈,看来面粉和奶粉毕竟不一样,我们如果喝面粉和水的混合物的话,只能先喝清水,再吃面粉啦!
(同学们会心地笑了)
师:经大家的猜测,证明,发现,我们又得到了关于溶解的第二点共识。
(在第一点下面,课件接着出示溶解的特征二)
活动三:高锰酸钾+水!糖水+水!
师:我还带来了两样已经知道能够溶解的物质,一样是高锰酸钾,一样是熟悉的白糖。
同样与水混合,看看它是怎么溶解的。
(教师把两杯清水摆至投影仪,然后依次加入高锰酸钾与糖)
学生当即被高锰酸钾溶解时的现象所吸引,赞叹声不断。
师:说说是什么现象让你如此兴奋?
生1:放高锰酸钾的那个杯子水里划过一道道紫红色的线条,像仙女下凡时的衣带。
生2:高锰酸钾立刻变成五彩缤纷的云霞,漂亮极了。
生3:(接过话)这些漂亮的云霞是慢慢地向四周扩散的。
师:大家的描述很精彩!(对着最后发言的学生)你还说出它扩散的方向。
那这时候有没有溶解均匀。
生:没有!
师:(用玻璃棒轻轻搅拌)颜色均匀了没?
生:均匀了。
师:那么这个“慢慢地向四周扩散”、“颜色由不均匀到均匀”。
(加强语气)它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
生:溶解的过程。
师:怎样的过程?
生:溶解是一个慢慢向四周扩散,由不均匀到均匀的过程。
师:大家赞同他的结论吗?
生:(异口同声)赞同!
师:(故作恍然大悟状)我们明白了一个十分深奥但平时又没有去注意的科学原理,原来溶解的秘密是这样一回事。
(师生一起复述“溶解”的过程)
师:(手指白糖与水的溶液)那你们联想一下糖是怎么溶解的?
生:糖也是像高锰酸钾一样慢慢向四周扩散,由不均匀到均匀的。
虽然我们肉眼看不见,但我们可以通过高锰酸钾的实验想象得到。
师:说得太好了,太精彩了。
生:谢谢老师。
(课堂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教师在前面两点共识下面,课件再出示:像高锰酸钾,糖一样放入水中,能向四周扩散,我们就说它溶解了。
(师生齐读)
活动四:整理结果,课后延伸
师:我们今天还有一个任务,也就是把这一节课的观察发现整理成一个表格,把它完成,好不好?
生:好!
(小组合作填好表格,交流由教师打“√”“╳”表示)
师:很快就下课了,课后你们有什么打算?
生1:我打算向老师借点高锰酸钾,回家做实验给爸爸看,或许他也不知道溶解是怎么回事哩!
(大家会心地笑了)
生2:我打算取一些物质来做实验,看它是不是能溶解!
师:这样也好。
我有个建议,这张表格后面还有很多空格,想不想把它填填满?生:想!
师:有没有信心完成?
生:(一齐)有!
师:祝你们成功!(课件出示:希望你们继续研究!)
附:板书设计
溶解
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能用过滤或沉降的方法分离出来
上课后的再认识:
一节课的时间,孩子们能在快乐的气氛中自主参与,探索“溶解”的奥秘,参与率达到100%。
每人都在探索,每人都爱探索,每个人都体验到了学科学,做科学的乐趣。
孩子们通过实事求是、认真细致地探索,自己得出了关于“溶解”、“溶液”的描述性概念,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同时点燃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激发了学生的主体认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