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教案
《推敲》教案范文

《推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推敲》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创意写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推敲》的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和哲理。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创意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推敲》。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推敲”的理解和例子。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推敲》,理解故事内容。
(2)学生通过课文的注释和词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内容,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解析:(1)教师对课文进行详细解析,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和哲理。
(2)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悟到坚持不懈、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课堂练习1. 学生进行课内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写作。
2. 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提高写作能力。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复习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家长签字确认学生的学习情况。
3. 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写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纪律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
2. 课内练习评价:评估学生在课内练习中的表现,关注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课后作业评价:检查学生回家后的学习情况,关注他们对课文知识的复习和巩固程度,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
《推敲》语文教案设计参考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推敲》语文教案设计参考学科领域:语文年级:五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推敲的含义及用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实践等方式,培养学生对词语推敲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推敲方法的掌握。
难点:如何运用推敲方法,提高语文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教材:《推敲》课文辅助材料:相关诗词、文章示例,推敲活动素材。
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推敲》的作者、背景及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词语推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注意文中词语的推敲现象。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推敲方法及效果。
4. 实践活动(1)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创作一则关于推敲的小故事。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5.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推敲》,理解课文内容。
2. 收集生活中的推敲例子,与同学交流分享。
3. 运用推敲方法,修改一篇自己的习作。
4.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实践活动等,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课堂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和推敲方法的掌握情况。
3. 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分享、实践活动中的表达能力。
4. 合作能力: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完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教学拓展1. 开展“词语推敲”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推敲方法。
2. 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视野。
3. 结合其他学科,如英语、数学等,进行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推敲》教案(3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五年级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推敲》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推敲》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诗歌的意境。
2. 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介绍本节课要学习的诗歌《推敲》。
二、新课学习1.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2. 教师范读诗歌,引导学生注意诗歌的朗读技巧。
3. 学生跟读诗歌,纠正发音和节奏。
4. 分析诗歌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
5. 讨论诗歌中的“推敲”一词,引导学生理解其象征意义。
6. 学生复述诗歌内容,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技巧和意境理解。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诗歌《推敲》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诗歌,教师点评。
二、新课学习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推敲》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讲解其表达效果。
3. 学生模仿诗歌,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自己的诗歌。
4. 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三、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修辞手法和创意表达。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尝试创作诗歌,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诗歌《推敲》,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2. 学生能够运用诗歌的朗读技巧,提高自己的朗读水平。
3. 学生能够运用修辞手法创作诗歌,发挥创意。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2. 通过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学生的朗读水平得到了提高。
《推敲》教案范文

《推敲》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和情感。
(2)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和作者。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和字典学习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细节描写练习:(1)教师选取课文中的一个场景,引导学生进行细节描写练习。
(2)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个类似的短篇故事。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检测对课文大意的理解程度。
2. 进行生字词默写,检测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展示合作探讨的成果,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分析能力。
4. 学生分享细节描写练习的作品,评价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推敲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

推敲公开课教案精选7篇《推敲》公开课的教案篇一一、说课内容冀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3课《推敲》二、教材分析冀教版教材在编写上是以不同的文化主题来划分各个单元,四年级上册仍遵循了这一特点。
本册教材的每个主题都力图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人文内涵丰富,蕴含教育价值。
本册第三单元的文化主题是在学习中成长。
本单元收录的五篇课文旨在结合课文的学习把学生引导到课外的语文学习上来。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人故事和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推敲》的故事便是这沧海中的一粟。
《推敲》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发生在唐代贾岛与韩愈之间的故事。
课文分三个部分来写,首先介绍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接着具体介绍“推敲”的来历,最后“推敲”被后人用来形容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
三、学生情况分析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经过了阅读训练以后,已具备了一些略读的能力和习惯,在此基础上采取限时让学生读完一篇文章,同时了解内容大概、主要观点、作者意图,使每个学生深入掌握略读方法,达到让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学习的目的。
同时,学生有好奇的心理特点,对故事往往情有独钟,而本课又具有故事性较强的特点,以讲故事的形式组织教学会更受欢迎四、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了“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的要求。
综观《课程标准》各学段的要求,对略读做了整体安排和设计,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时代性,适应了现代社会的需要。
略读、精读都是阅读方法,同样重要,因此在本学段的阅读教学中要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所以在本节课上我力求体现以下两点理念:1、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力求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2、改变以往教学中那种“略读”就是“略讲”的认识,不把略读课文的教学处理成让学生简单的读一读。
五、教学目标:1、具体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掌握11个要求会写的生字。
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022年度《推敲》课文教案7篇

2022年度《推敲》课文教案7篇《推敲》教案篇一《推敲》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课前游戏热身师:同学们.大家喜欢做游戏吗?这个游戏叫“快速反应”.比如我说“胖”。
大家说“瘦”,和我反着说,我们开始吧。
师:高。
生:矮。
师:晴朗。
生:阴暗。
师:我站着讲课。
生:我坐着听课。
师:我面朝东。
生:我面朝西。
(板书“东西”)师:两个字合起来变成了一个新词,读“东西”,“西”变成了轻声。
师:(手拿粉笔)这是什么东西?生:粉笔。
师:“东西”在这里指物。
你一回到家,小狗亲昵地扑到你身上.你会说:小东西,一边去。
这里“东西”这个词指什么呢?生:小狗。
师:“东西”这里指动物。
家里刚出生的小妹妹十分可爱,我们会亲切地说:小东西真惹人喜爱。
这里“小东西”是指?生:小妹妹。
师:“东西”这里指人。
“东”“西”原本各指方向,组合在一起就变成了有另外意思的词语。
汉字真奇妙,这一类的词语还有很多,愿不愿意再来看一个。
师:(板书“斟”)这个字读什么?生:(zhen)斟。
师:大家看.我左手拿酒杯。
右手拿酒壶。
(做倒酒的动作)我在做什么?生:倒酒。
师:“斟”也就是往容器里倒酒的意思。
(板书“酌”)师:李白有句诗是“独酌无相亲”。
李白月下饮酒,这“酌”是什么意思呢?生:喝酒,饮酒。
师:原来,两个字都和酒有关,那组合在一起是“斟酌”。
还是“喝酒、饮酒”的意思吗?生:“斟酌”是指仔细思考事情,文字是否适合或者可行。
师:两个各有意义的字组合在一起组成新词之后.意思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引出课题师:想不想再看一个?(板书“推”)师:这个字读“推”.左边是提手旁.和手有关,我们来用手做做“推”的动作。
(板书“敲”)师:谁来表演敲门?(指名一位学生来表演)师:大家真是有礼貌的人。
“推”和“敲”两个都是表示动作的字,合在一起变成了一个新词.我们一起读。
生:推敲。
师:“推敲”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的题目.这个词语什么意思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到写“推敲”意思的段落)(学生读课文,找到了第8自然段)师:(出示:后来.人们就把在写诗和作文时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推敲》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讲述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努力付出才能收获成功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三、教学难点:1. 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培养学生学会珍惜友情,懂得关爱他人的品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图片或图片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朗读课文:(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教师示范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引导学生自读生字词,注意读音和词义。
(2)通过卡片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巩固生字词。
4. 分析故事情节:(1)让学生简述课文内容,概括故事情节。
(2)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节描写来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5. 讨论与交流:(1)让学生分组讨论,思考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2)各小组派代表进行交流分享,教师点评并总结。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推敲》教案三篇

【导语】本课讲的是唐朝诗⼈贾岛与韩愈⼀起斟酌诗句中⽤词的故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不舍的钻研精神。
课⽂配有两幅插图。
⼀幅是贾岛拜访朋友,⽉夜下敲门声惊醒了⼩鸟。
这情景使贾岛写下了⼀⾸诗。
另⼀幅图描绘了诗⼈贾岛骑在⽑驴上⼀边吟哦,⼀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憨态可掬,栩栩如⽣,突出了他那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
两幅图⽣动形象的展⽰了课⽂的主要内容。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并能讲出这个故事。
2、学会14个⽣字,其中绿线中的4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字组成的词语。
3、会⽤“即使......也......“造句。
4、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学习贾岛严⾪的创作态度和锲⽽不舍的钻研精神。
5、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推敲”的含义。
复述故事。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课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读准字⾳,读通语句。
2、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学习⽣字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给课⽂分段。
教学过程: ⼀、出⽰诗句,导⼊新课 1、出⽰:鸟宿池边树,僧(seng)敲⽉下门。
(1)指名读诗名,注意读准“僧” (2)说说诗句的意思。
2、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句诗是谁写的吗? (1)出⽰:唐(tang)朝贾(jia)岛 (2)指名认读。
3、简介贾岛。
贾岛是唐朝的诗⼈。
早在曾因家境贫寒,出家做过和尚,后因韩愈欣赏他的诗才⽽还俗。
他作诗的态度⾮常认真,字字斟酌,被称为“苦吟诗⼈”。
(1)认读词语:和尚(shang)(“尚”翘⾆⾳,读轻声)斟(zhen)酌(zhuo)理解“斟酌”。
斟酌:考虑事情、⽂字等是否可⾏或适当。
(2)贾岛为了斟酌诗句中的“敲”字,⾄今还流传着⼀个感⼈的故事哩! 4、揭⽰课题。
今天我们就⼀起来学习这个故事,题⽬是“推敲”。
(板书:11推敲) ⼆、听读课⽂ 边听边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读课⽂,提出要求 1、轻声⾃由读,读准字⾳,读通句⼦,把课⽂读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敲
开发区中学董惠
知识目标:
1、熟知“推敲”这一典故的来历,懂得写作中要讲究炼字的道理
2、学习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
懂得炼字的道理,用于以后指导欣赏作品和进行写作
情感目标:
学习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对推敲的赏析
一、导入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是贾岛的《题李凝幽居》,这首诗的由来还有一个“推敲”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板书课题)(教师让学生做推和敲的动作,体会推敲的不同,为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二、整体感知,朗读课文
1、听录音范读。
(教师:提示文章容易读错的字。
如:吟哦、并辔)
2、学生自由读。
(学生:若还有读不准的字音可写到黑板上,小老师教读)
3、指名读,感知故事内容。
教师:读了文章后,找一个同学概括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总结。
)
4、齐读文章。
三、学习新课
1、学生自读一遍注释。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学生:若有不会的句子在小组内讨论解决)
3、品读课文,回答:
(通过设计此题,让学生赏析“敲”字的妙处,体会古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向他们学习)
①写贾岛,用“于驴上吟哦,时时引手作推敲之势”,表现了他什么精
神?
②写韩愈,用“立马良久”说明了什么?
③若你是在场的一个行人,听了贾岛的话,你想对贾岛说什么?你想对
韩愈说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对贾岛说的话主要是说说推和敲哪个更好以及赞扬贾岛的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对韩愈说的话要围绕韩愈的爱才及严谨的治学态度来说)
教师小结: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敲比推好,我们也看到了古人对诗歌用字的精益求精,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们也要讲究“炼”字,写出更好的文章,同时也要学习古人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4、学生再读课文,当堂成诵,展示。
四、改编课本剧,表演:
(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学生在表演时可分成两个组,一个组表演古装版,一个组表演现代版)
1、古装版。
情节严格按照课本上表演,角色有贾岛、韩愈、左右的人,学生
可适当加入古代语言。
2、现代版。
学生可根据故事情节自由发挥,角色可再增加行人等,用时下流
行的语言演绎推敲的故事。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予以评价、鼓励)
五、总结写作特色
通过学习课文和看刚才的演出,我们来总结一下文章是用什么来刻画人物的?
学生回答后明确:通过人物动作刻画人物形象是本文在写作上的突出特色。
写贾岛苦吟的多重动作:驴上得句、驴上炼字、驴上吟哦、引手作势、冲撞仪卫队伍,生动勾画出一幅痴迷癫狂的形象。
系韩愈,通过他“立马良久”、斟酌“推”“敲”二字,歌颂了这位文坛领袖胸怀宽阔、喜爱人才的高尚品格。
六、拓展
炼字:1、王安石推敲的故事:春风又绿江南岸的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七、当堂检测:
1、一词多义
2、通假字练
3、古今异义权、左右、并、具、布衣
4、学习完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八、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贾岛推敲炼字的典故,我们不光要学习炼字的方法,而且要学习古人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九、布置作业
将推敲的典故讲给你的家人听一听。
板书:
推敲
胡仔
反复吟哦,推敲进城
冲撞仪仗,请求宽恕
韩愈决定,敲字更妙
《推敲》教学设计
七年级上册
单位:淄川经济开发区中学姓名:董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