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风的形成(1)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一等奖说课稿3篇
1、小学科学《风的形成》一等奖说课稿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建构科学概念,是一项重要的学习任务。
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丰富有待完善的概念。
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同时,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理想的状态是: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与科学概念的建构协调发展。
《风的形成》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课的教学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通过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
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
最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这一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多个版本的教材予以选用。
这说明此内容既是课标所要求的,也是编写者所看重的,它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很有必要。
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同时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我做了如下思考: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为新旧概念的建构作铺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风的形成》一课最主要的概念是“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要让学生建构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的经验和认识----“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然后才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
因此我摒弃了教材中的问题导入,改了用孩子们熟悉的“风车”作为本课切入点。
易于调出学生之前学过的经验与知识——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通过“风筝”和“风车”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两者的所需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于学生对“人造风”“自然风”概念的构建。
二、以教材为本兼顾本地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课本里的“观察上升的空气”环节,采用了螺旋纸圈作为实验材料,学生观察后大多数会得出空气受热后会旋转的结论,不利于后期教学的开展。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1【理论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可以建构新的科学概念,纠正错误的前概念,丰富有待完善的概念。
在建构科学概念的同时,思维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任务,理想的状态是:在教学中,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维)与科学概念的建构协调发展。
【教学内容】《风的形成》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课的教学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通过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
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
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对流知识解释暖气片使室内变热的原因和对空调安装位置的思考,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孩子已经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要让学生们明白空气受热后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的原理。
本堂课就是让学生们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猜测、验证风的形成。
【教学目标】1、能从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和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用简单易得的器材做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并通过演示实验、对比模拟实验,运用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方法,归纳风的成因。
3、运用知识迁移,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己设计风的成因模拟实验;尝试探究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教学思路】观察——质疑——猜想——设计实验——验证——小结——运用【教学准备】1、课前收集有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2、实验材料:铁架台、细线、羽毛、硬质透明塑料罐(风箱)蜡烛、打火机、檀香、等。
《风的成因》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2023/4/21
7
2023/4/21
7
2023/4/21
7
2023/4/21
7
单单单单击击击击此实此此此处处处验处编编编编探辑辑辑辑母究母母母版版版版标标标标题题题题样样样样式式式式
做风的模拟实验
单单单单击击第击击第此第此二此第此二处二处级第处 二处 级第实第编级编三编级第蜡编三三辑验辑级第辑三辑级第烛第级母母四材母级第母四四版盒版级第版四料版级第级文第文五文级第、文五本五本级本五本级透样级样样级样式明式式式塑料膜、无盖的长方形纸盒、蚊香、双面胶和纸条
热 空
气 加热的空气
冷空气
暖空气从地面上升,越升越高 然后开始下降
温暖的地 面加热它 上面的空 气
阳光加热地面
冷空气补充 到暖空气
上升后留下 的空间里
2023/4/21 2023/4/21
15 15
2023/4/21
15
2023/4/21
15
风的成因
风的形成
1、你用哪些方法让小风车转起来?
2、是什么让它转起来的? (风) 3、这些方法为什么能形成风?(空外气力流,动) 4、风看的见吗?
(点燃蚊香时,火机火头朝上,抓住蚊香的下端,蚊香头要对 着火头,千万不要烧着手。蚊香头放置的位置一定在左侧面圆 洞洞口处可以偏下一点,不要把蚊香头伸里面去。)
蜡烛 点燃前 点然后
蚊香的烟
纸盒里空气
(2)点燃蜡烛,放进盒中,观察烟的流 动方向。
特别注意: ①蜡烛一定要放在盒子右半部,靠近上面圆洞的下方 ②蚊香头放置的位置一定在左侧面圆洞洞口处 ③点燃蜡烛时,火机火头朝上,抓住蜡烛的下端,蜡 烛芯要对着火头,千万不要烧着手。
冀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风的形成》PPT课件共35页
如 o—— 表示 东风
判断下列符号代表的风向:
南风 东北风 西南风
北风
➢下列四幅图的风向依次为:
西北风 南风 西风 东南风
8种常使用风向
由3、4个短线和三角表示大风风力, 垂直在风向杆末端右侧(北半球)
借用指南针
实验:你知道风向是怎样测定的吗?
纸飞机的箭头指向就 是风向
和风 5.5-7.9
吹起尘土 小浪白沫波峰
劲风 8.0-10.7
小树摇摆 中浪折沫峰群
强风 10.8-13.8 电线有声 大浪到个飞沫
疾风 13.9-17.1 步行困难 破峰白沫成条
大风 17.2-20.7 折毁树枝 浪长高有浪花
烈风 20.8-24.4 小损房屋 浪峰倒卷
狂风 24.5-28.4 拔起树木 海浪翻滚咆哮
西北风
南风
西风
东南风
风级和符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风速常用风级表示
名称 风速(米)* 陆地物象 海面波浪
无风 0.0-0.2
烟直上 平静
软风 0.3-1.5
烟示风向 微波峰无飞沫
轻风 1.6-3.3
感觉有风 小波峰未破碎
微风 3.4-5.4
旌旗展开 小波峰顶破裂
夜晚的风
海洋
热
高压区
流向
风是空气的水平运动
低压区
风的两个基本要素:风向和风速
风向标和风速仪
风向标
风向是由风向标箭头的方 向来指示,还是由箭尾的 方向来指示呢 ?
风向是由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 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测量风的两个基本要素是风向和风速 .
指风吹来的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风的成因》教案(1)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27《风的成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27课《风的成因》。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第二章《地球与宇宙》中的第五节“大气现象”,详细内容为:风的概念、风的成因、风的作用以及风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风的概念,理解风的成因,掌握风的作用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兴趣,提高环保意识,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风的成因及风的作用。
难点:理解风的形成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电风扇、气球、风车、地球仪等。
2. 学具:纸张、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风现象,如树叶飘动、红旗飘扬等,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风?风是怎么来的?2. 新课内容:(1)风的概念: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了解风是空气流动的现象。
(2)风的成因:以实验、动画等形式,讲解地球自转、气压差异等因素导致风的形成。
(3)风的作用:列举风对生活、环境、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如风力发电、风帆助航等。
3. 实践活动:(1)制作小风车,感受风的力量。
(2)分组讨论,分析风对环境的影响。
4. 例题讲解:讲解与风有关的现象,如台风、龙卷风等,分析其成因及危害。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风的成因、作用的选择题、填空题,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风的概念2. 风的成因地球自转气压差异3. 风的作用生活环境气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生活中常见的风现象,并说明其成因。
(2)简述风对环境的影响,至少列举两点。
2. 答案:(1)例:树叶飘动、红旗飘扬、风筝飞翔。
成因:地球自转、气压差异等。
(2)例:风能发电、风帆助航、风化作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对风的成因、作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教学效果良好。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
•
• 空气受热后会上升, 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
从而形成了 风。
实验方向:
1.热空气是怎样流动的?
2.热空气的流动与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实验要求:
1.先设计出实验方案,然后分工实验。 2.注意用火安全,看到现象后,马上把火熄 灭。 3.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
27.04.2021
生产计划部
风的形成
空气的流动形成风。
猜想: 空气的流动可能与什 么前三国时期,诸 葛亮用竹篾扎了一盏纸灯,在灯 的下面燃着一团松脂,灯便浮升 起来,悬在空中,用它来传递作 战信息。
科学在线: 热 气 球
白天的风
陆地
海洋
热
凉
陆地 凉
夜晚的风
海洋
热
谢谢大家
27.04.2021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生产计划部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精品
青岛版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动手制造风,感知风的存在。
2、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做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并能用给出的器材做简单的风的成因模拟实验。
3、初步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二、教学重难点:初步了解自然界中风的成因。
三、教具准备:空气流动实验箱、蜡烛、打火机、香、实验报告单等。
四、教学过程:(一)、情趣导入,引出课题。
师出示学生放风筝的图片。
师:是什么力量把风筝带到天上去得?那么风是怎么形成的?同学们想不想知道,今天我们就一块来学习《风的形成》揭示课题:风的形成(二)、科学探究,形成新知。
1、人造风,感受风的存在。
师:同学们想不想自己知道风呢?想想办法吧。
(学生活动,制造风,感受风。
)师:当风吹到你脸上时,你有什么感觉?是什么让你感到凉快?(引导学生说出实际上是空气吹到了人的脸上,明确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
)2、认识人造风和自然风。
师:我们自己制造的风叫人造风,自然存在的风叫自然风。
3、猜测自然界中的风的形成会与什么有关。
师:既然是空气的流动形成风,那同学们想一想,人造风中,是谁的力量让空气流动的呢?生:人的力量。
师:那么,自然界中,又是谁有这么大的力量让空气流动的呢?同学们猜一猜。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可能与气温的高低有关。
)板书:气温4、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1)教师组织学生认识实验器材。
(2)学生尝试设计实验方案。
师:既然同学们猜测,风的形成,可能与气温的高低有关,那我们就想办法利用手中的实验材料,创设一个高温环境和低温环境吧。
生:可以利用手中的空气流动试验箱,里面点上酒精灯,创设高温环境,那么箱外就是低温环境。
从瓶口处形成风。
师:空气的流动我们能不能看到呢?生:不能。
师:那么实验时我们应该怎么才能看到空气的流动呢?同学们想一想办法。
(出示有风时烟筒里冒出的烟)引导学生借助烟来观察空气的流动。
(3)师生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4)小组实验,验证猜想,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说课稿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说课稿小学科学《风的形成》说课稿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的小学科学《风的形成》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说课稿1《风的形成》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本课的教学是在五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通过探究自然界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
这节课从生活现象入手,启发学生提出有关风的成因的问题;进而通过“观察上升的空气” 活动来引导学生认识热空气的性质。
“风的形成”活动通过对比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认识风的成因。
最后引导学生尝试用科学知识去解释身边的现象。
这一内容与生活息息相关,多个版本的教材予以选用。
这说明此内容既是课标所要求的,也是编写者所看重的,它适合小学生的学习水平,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建构很有必要。
为了帮助学生建构概念,同时在建构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我做了如下思考:一、了解学生已有认知为新旧概念的建构作铺陈《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科学的重要性,了解科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科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风的形成》一课最主要的概念是“空气受热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过来,从而形成风”。
要让学生建构概念,首先我们要了解学生在学习之前的经验和认识----“风是由于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然后才能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构新的概念----空气受热会上升,周围的冷空气会补充。
因此我摒弃了教材中的问题导入,改了用孩子们熟悉的“风车”作为本课切入点。
易于调出学生之前学过的经验与知识——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通过“风筝”和“风车”的对比,让学生找到两者的所需环境的区别与联系,易于学生对“人造风”“自然风”概念的构建。
二、以教材为本兼顾本地学生的特点创新教学课本里的“观察上升的空气”环节,采用了螺旋纸圈作为实验材料,学生观察后大多数会得出空气受热后会旋转的结论,不利于后期教学的开展。
五年级上册科学说课课件-第16课《风的形成》|冀教版 (共79张PPT)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材料:支架、螺旋圈纸、剪刀、 细线、蜡烛、纸风箱、火柴、蚊香、湿毛 巾、实验记录纸,教室门上下贴两张餐巾 纸条等。
2、媒体准备:《风的形成》课件。
五:说过程
(一)、谜语导入:从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 (猜谜语)入手,导入今天学习的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猜谜语尽可能 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谜语
我到处乱跑,谁也捉不到。我跑过树林, 树木都弯腰。我跑过大海,大海的波涛高 又高。(猜一自然现象)
风
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以后进入这 节课的科学探究环节
(二)、科学探究: 通过猜测和实验,发现风形成的原因
(1)学生制造风。(怎么就有风了呢?)学生自己 制造风,极大的调动
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了解了人造风是空气流动形 成的。设计意图:学生知道了风是空气流动形成 的。自然过度到空气在什么情况下才会流动呢? (引导学生说出门上的纸条飘动也就是门口风是 室内外温差形成的)
三、教法分析
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 水平与规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在 教学中主要运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一:实验教学法
提供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身边常见的 材料,使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进 行实验探究,有利于学生更好的了解 风的形成。
2、分析归纳法
学生经历探究式教学活动,从中 发现并记录所观察到的现象。其目 的是让学生能从现象中获得科学概 念。所以我在教学活动中尤其重视 引导学生分析现象,在现象中发现 规律。根据规律总结出概念。
3、知识目标 (1)能用实验说明风的成因。 (2)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跟风有关 中的现象和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空气流 动的因素以及风的成因实验。实事求 是地描述并记录实验中产生的现象, 并归纳出风的成因。
小学科学21风的形成(教案)
小学科学21风的形成(教案)小学科学教案:风的形成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是由空气运动形成的,并能辨认风的迹象。
2. 描述风的特征和风带来的影响。
3. 探索风的形成原因,并了解不同地区风的名称和特点。
二、教学准备:1. 教具:世界地图、风速计(可自制)、玻璃容器、风筝。
2. 材料:风的形成原因的图片、风的影响的图片。
三、教学过程:导入(10分钟):1. 通过展示风的照片或视频向学生介绍风,并询问他们对风的了解,引发学生对风的思考。
2.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的特征和他们观察到的风的影响。
探究(30分钟):1. 展示世界地图,指出一些地区的名称(例如:赤道、南极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地区的风有什么特点。
2. 以学生感兴趣的风为例,如台风、龙卷风等,展示它们的图片,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风的名称和特点。
3. 自制风速计,或展示已制作好的风速计,向学生解释它的作用和测量风速的方法。
4. 分为小组,进行实地观察风的迹象。
学生观察周围的树叶、旗帜、云等,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的迹象,并使用风速计进行风速测量。
总结(15分钟):1. 指导学生总结风的形成原因,并给予正确的解释。
可能的原因包括温度差异、地形、气压差异等。
2. 向学生展示风的形成原因的图片,帮助他们理解。
应用(20分钟):1. 学生分组制作风筝,并在操场或开敞的地方放飞风筝。
2. 在飞风筝的过程中观察风的强度和方向,学生尝试用自己所了解的知识解释它们。
拓展(10分钟):1. 鼓励学生进一步地调查风的影响。
例如,风的作用力如何改变海浪的形状、风对植物传播花粉的影响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安全问题,并教导他们如何在风大的情况下保持安全。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风是由空气运动形成的,能够描述风的特征和风带来的影响。
他们也了解到不同地区风的名称和特点,并能够用风速计测量风速。
通过制作风筝,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风的强度和方向,并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释。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案
10.风的形成课标要求通过观察描述热气球上升的现象,知道空气流动是风形成的原因,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形成风的一些方法。
(3.3)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温度的差异是风形成原因,知道在不同环境中,不同温度中风形成的原因,2.通过在教师引导下,能够猜测并通过实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能够分析、交流自然界风是怎样形成的,感受风的形成完成活动探究。
3.通过结合实验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总结给人们带来的利与弊。
评价任务任务一模拟实验风的形成(检测目标1)任务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检测目标2)任务三探究风与人类的关系(检测目标3)资源与建议1.课前准备:饮料瓶蜡烛蚊香记录单2.学习过程:首先寻找生活中的哪里有风,根据生活经验去观察生活中有风的现象,接着猜想风的形成,模拟实验风的形成,探究风形成的原因,引导认识大自然中的风形成的原过程,其次结合生活实际,辩证地理解风对人类的影响,3.本课的学习重点探究引导风的成因模拟实验,难点是自然界中风的形成,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来突破重难点。
学习过程任务一:生活中哪里有风(检测目标1)一、情景聚焦出示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鼠践踏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花儿见它点头。
’学生猜出谜底——风,提出问题;生活中你感受到风吗?学生讨论在树下、风扇下、海边等地方可以感受到风。
那我们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自然风合机械风,怎么样能制作风呢?评价标准:1.能说出生活中哪里有风2.能通过结合生活实际来了解风来自哪里3.通过猜想说出风的形成二、方案探究:基础活动任务二:探究风形成的原因(检测目标2)(一)、模拟实验探究风的形成师:首先我们进行猜想一下自然界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呢?例如课件展示:我们夏天煽动的扇子,是怎么样形成风的,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总结:扇子扇动起风的原因是因为扇扇子是带动了周围的空气,从而形成了风,设计实验,猜想验证材料:塑料瓶、蜡烛、蚊香、打火机、教师展示实验注意事项(课件展示)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用火的现象和操作步骤。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三年级上册空气风的形成 教案
《风的成因》教案授课者谢长廷一、教材所在的位置《风的形成》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空气》的第七课, 是上一节课《我们来做“热气球”》的延续。
本课只要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能观察到“冷空气会向热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风”这一现象,举出与此相类似的生活现象就可以。
不需要更深入的解释。
二、教学目标1、冷热不同的空气会流动,就会形成风。
2、能够借助多种手段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
3、乐于在情景中学习,保持对一个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4、了解空气的性质,体会它们给人类带来的便利。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大自然中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难点:通过实验模拟风的形成,认识到风的形成与空气温度之间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准备学生准备:蜡烛、纸条、羽毛、小风车、火柴、蚊香、温度计、实验记录表,各12份。
教师准备:蜡烛、纸条、羽毛、小风车、火柴、蚊香、扇子、电子温度计、风的形成演示仪(玻璃的)。
五、教学过程1、通过扇动纸条活动,进入课题。
师:同学们,在教室内,在现有的这些条件下,你有哪些办法制造风?生:用嘴吹、开电风扇、拍手、用书扇动。
师:这些办法真好。
来,请这个同学用扇子来制造风,让纸条飘动起来。
现在,不准用以上办法,你还能让纸条飘动起来吗?师:同学们在大自然,风千变万化。
有时狂风大作,有时清风拂fu面。
这些风难道也是人们制造的吗?是大力士在高空中吹的吗?(不是)。
那大自然的风又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在教室内该怎样做才能制造出自然风?你们想探究这个问题吗?(板书课题一一风的成因),2、大胆猜测,拟定实验方案。
(1)生:猜测一:猜测二:师:提示:白天、晚上是怎么形成的?(与自转、太阳照射有关)那风的形成与太阳也有关系吗?你为什么要这样认为?在自然界,有的地方被太阳照着,温度就高;有的地方没有被太阳照着,温度就低。
风的形成与太阳的照射有没有关系呢。
①用什么来代替太阳发热?(蜡烛。
不可能把太阳搬来)②用什么物体来代表迎风的物体?(纸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等奖2篇
4、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一等奖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解释纸螺旋圈转动的原因。
知道风是在空气有冷热差别的条件下产生的,理解风的成因。
2、过程与方法:能从多方面感受风的存在,并能提出的有关风的有价值的问题;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风的成因作假设性解释;能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模拟、对比实验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归纳总结出风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愿意利用所学的热对流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探究风的成因,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问题。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观察法、操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铁架台、蜡烛、火柴、细线、风的形成演示箱(纸风箱)、蚊香、湿毛巾、实验记录纸等五、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课件出示谜语:“生来本无形,走动便有声,夏天无它热,冬天有它冷”你们知道它是什么吗?(风)注:多媒体课件放风的声音。
(风是空气的流动形成的。
)2、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门缝飘纸片的实验,让学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并试着解释这一现象。
生:下面的纸条往里飘,上面的往外飘……生:风吹的结果……师:想不想知道为何会出现这一现象?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出示课题:风的形成)二、师生科学探究活动。
(一)首先进行活动一:观察上升的空气1、下面我么来做一个有关的实验,叫做“纸螺旋圈转起来”,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进行操作。
(学生先了解教材提示,教师出示实验提示:①剪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②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③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面,观察有什么现象;④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观察螺旋圈会怎样。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学设计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让幼儿详细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了解风的好处与害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1、课前引导幼儿观察风给外界带来的变化,如:红旗、水、头发等的变化。
2、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3、有关风的课件。
1、谈话:这几天老师让小朋友观察了树枝摇动,红旗飘,水面起波纹,你们知道是谁引起的吗?2、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1)教师引导幼儿玩气球,通过玩气球亲自感受空气流动形成风。
(2)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扇动空气,使空气流动形成风。
(3)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3、了解风的特性。
(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幼儿自由发言)教师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4、玩纸屑。
(1)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方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2)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5、了解风的好处与害处。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
(1)(看课件)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
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可是有的风却做了许多坏事。
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这样的风很可恨。
(2)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方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6、玩“风车转转转”游戏。
幼儿每人一个风车,想方法让风车转起来。
请几名幼儿到前面演示讲解后,幼儿自由玩风车。
带幼儿到户外玩风车完毕活动。
小学科学风形成教学课件
小学科学《风的形成》教课方案石家庄市栾城区栾城镇聂家庄学校温昕教课目的1.能从实验现象出发,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2.能推断螺旋圈转动的原由并做出解说。
能用对照实验.模拟实验的方法,经过察看、剖析实验现象,理解并概括风的成因。
利用所学的热传达(对流)的知识解说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教课要点:研究风的成因。
教课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现象。
指引猜想——设计实验——考证猜想教课准备:1、课前采集相关风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并进行整理和分类。
2、课前察看身旁哪里有风,什么地方能够产生风。
3、模拟实验资料:可乐瓶、蜡烛、火柴、香、湿毛巾等。
六、教课过程一、创建情境教师活动:讲话:同学们喜爱猜谜语吗,下边我给大家出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教师出示课件谜语:云儿见它让路,小树见它挥手,禾苗见它哈腰,花儿见它点头。
学生猜谜语:风师:好,同学们真聪慧,都猜对了。
师问:如何感觉自然界中的风。
学生回答:(红旗飞扬,树枝摇晃等等)师: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吗今日我们就一同商讨风的形成。
板书:风的形成板书:(风的成因)空气流动形成风师:猜想空气的流动跟什么相关(学生回答:温度,天气等等)二、师生科学研究活动。
教师活动:(一)活动一:察看上涨的空气1、下边我来做一个风趣的实验。
教师演示实验过程:拿一个纸螺旋圈,圈中间系住一根线;将线的另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使螺旋圈自然下垂;点燃蜡烛,放在螺旋圈下边,察看有什么现象;移走蜡烛,过一会儿再放回原处,察看螺旋圈会如何。
2、讲话:方才老师做的这个实验,你们察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3、教师总结:空气受热上涨,带动螺旋圈转动。
4、出示课件阅读科学在线,认识人们对热空气上涨的利用等。
(二)活动二:风的形成教师活动:1、讲话:空气受热上涨微风的形成有什么关系呢,我们接下来要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需要用到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箱,接下来教师演示实验,同学们仔细察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