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人物·微视野·微思考

合集下载

三微培训之思考(胡菊英)

三微培训之思考(胡菊英)

微时代微培训微思考
光谷三小南校区胡菊英
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新学期还未正式拉开序幕,光谷三小的老师们就齐聚报告厅,以饱满的热情,期许的目光,好学的姿态参加了三微校本培训,这是学校为我们教师精心准备的开学大餐。

校领导的高瞻远瞩令我折服,专家们的独特报告精彩纷呈,使我们在赞叹他们远见卓识的同时,还为他们的敬业精神所感动。

两天的培训虽结束了,但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

它让我们不得不沉下来重新审视我们自己……
原以为微时代只属于电子产业,什么微信、微博、微电影等,玩玩而已,可有可无,没想到它居然占领了我们的生活,并悄无声息的进入了教育领域,进入了课堂。

曾几何时还以为微课、微课程、微课题,只是教育专家研究的事,我们只需有所知,坐享其成即可,不曾想它就在我们的身边,而且我们正经历着这场阵痛,这真可谓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通过这几天的三微培训,让我对微时代有了重新认识,知晓了教育领域中的微课,微课程,微课题,微创新等等这些新名词。

我们在倾心聆听专家报告的同时,在专家与老师们的对话互动中,不由得与自己的平时教学进行对照,原来我们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着微课程的尝试,比如语文古诗与美术的结合,阅读与社会的整合等等。

看来微课并不可怕,也并不神秘,只要我们敢于去尝试,大胆去探究,就一定能有所获。

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又浩大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我们要慢慢做,用心做,做点微课题,搞点微创新,也让教学成为一种探究吧!。

关于高中语文“微型作文”的一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微型作文”的一点思考

关于高中语文“微型作文”的一点思考作者:夏小涵来源:《课外语文·上》2016年第08期【摘要】“微作文”以其短平快的特点在微博、微信、QQ等平台上自发生长,迅速传播,与学生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创作“微作文”的心情学生往往发自内心,自由奔放,“微作文”让作文回归了生活,又符合他们的身心特点。

也符合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

让学生创作“微作文”,既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又能引导学生怎样观察感悟周围的世界,从而树立正确的写作理念,让写作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事,而成了有成就感的创作。

【关键词】“微作文”;教学;实践操作;教学思考【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一、根据“微作文”的概念及特点进行初期技术积累所谓“微作文”,重点在“微”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QQ、微博、微信等信息媒体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可以随时记录在自己及周围世界的精彩瞬间,可以随时发表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何不利用现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将“微”与作文联系起来呢?在我看来,“微作文”有如下几个特点:(一)篇幅短小,短平快“微作文”不必像正规的作文那样严肃和高大上,它篇幅短小,字数较少,能够在较短时间里创作出来。

(二)灵活自由,形式多样“微作文”由于篇幅短小,限制也少,操作起来灵活自由,形式也多样化。

学生可以就一个即时的心情马上在笔记本上写下来,也可以就一个社会现象发表简要评价,也可以是某种突来灵感的生活感悟。

表达方式可以记叙,可以描写,可以抒情或议论。

二、“微作文”教学的意义(一)能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现在的学生对QQ、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非常感兴趣,如果老师让他们像写日志、微博那样写作文,他们还会无话可说?作文瞬间就变得接地气了。

这样首先就可以消除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克服心理障碍,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二)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细心的老师会发现,很多同学在平时写作中不知写什么,可他们的空间日志或是微博中却有相当精彩的文字。

微思考六题

微思考六题

微思考六题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机电工业》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关于领导】人们为什么要有领导?是因为跟着你干,比单干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如果跟着你干只有添堵,那单干算了!自己当领导算了!最重要的“领导艺术”,不是真的去研究什么“艺术”,而是选择被领导者。

人选错了,“艺术”只能是“对牛弹琴”;人选对了,又何须什么艺术?当然,前提是你选的人愿意被你领导!
【总页数】1页(P11-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33.2
【相关文献】
1.微剧大义"老凤"新声
——广播微(短)剧在抗击疫情中异军突起带来的思考 [J], 智伟
2.立足“百字练笔”,做好课堂“微写”——关于课堂微练写的思考 [J], 练宇平
3.见微知著——微习作助力单元习作的几点思考 [J], 李燕宁
4.关于班本化微主题活动实施的三点思考
——以小班绘本微主题"小小蚂蚁"为例 [J], 陈燕倩
5.“微”时代,“微”教学——基于“微信”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J], 涂建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

《作文与考试初中版》2019年35期目录人物博览1.1 钟南山:人生字典没有“停步”二字1.2 张伟丽:中国UFC首位冠军1.3 曾宪梓:伟大的爱国者1.4 程强:英雄精神的传承人2 新闻微观2.1 国庆盛典细节惹人泪目2.2 中国女排卫冕世界杯冠军2.3 多地博物馆宣布开始夜间开放2.4 《现代汉语词典》推出APP版本2.5 商洛马拉松奖牌出错2.6 香港发起“清洁快闪”行动3 读图素材3.1 “坐成风景、盲人夺冠”等6幅4 读书素材4.1 我爱摘抄本5 影音素材5.1 回溯历史,砥砺前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素材解析与运用5.2 飞扬梦想:断翅的王蝶也能飞翔5.3 感悟生活:把理想留下5.4 品德修养:善良5.5 学会思考:变通5.6 窗外视野:被载入史册的“敌人”张达明5.7 经典人物:画土豆的大家6 素材讲堂6.1 开讲啦——“苏唐诗、刘明侦、郭兰英、朱婷”4则6.2 鼹鼠老师“故事课”之十二月故事: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7 巧思妙用7.1 横看成岭侧成峰——素材多维解读(九十三)8 主题素材8.1 父亲的信——陈嗣庆写给女儿三毛的信件摘抄与解读9 即读即用9.1 魅力细节:“细心、风景、本质”等6篇9.2 微联播:微人物·微视野·微思考10 美文短章10.1 初秋的大地·我真是一个贪图美好的家伙·大雪11 经典人物11.1 闻一多:诗人的主要天赋是爱——闻一多诞辰120周年素材运用12 素材与考试12.1 半命题作文“做一名________的少年”素材运用指导12.2 命题作文“真没想到”素材运用指导/赵成霞12.3 命题作文“别了,故乡”素材运用指导/夏年凤被载入史册的“敌人”二战爆发不久,法国首都巴黎就被纳粹德军占领。

1944年盟军开始收复巴黎时,希特勒自知气数已尽,于1944年8月8日召见了巴黎新任驻军司令冯·肖尔蒂茨,下令让他必须摧毁巴黎所有宗教建筑和历史古迹,当然也包括巴黎圣母院。

202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议论文《微》导写及示例

2021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议论文《微》导写及示例

Evaluation Only. Created with Aspose.Words. Copyright 2003-2016 Aspose Pty Ltd. 2013高考语文作文素材:议论文《微》导写及示例【作文题目】“微”字被评选为2011年海峡两岸年度汉字。

推荐者认为2011年海峡两岸历史上的重要性,体现在一些微小的人和事上。

看到“微”字,许多人联想到时下风靡的“微博”、“微信”、“微群”、“微电影”、“微日志”等时尚概念。

“微”字当头,说明一些微小的人、事、物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折射社会进程,影响时代步伐。

那么,对于“微”字,你会产生哪些思考和评说呢?请以“微”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这道作文题既旧又新。

其“旧”,类似于“细微深处”、“微澜”、“微小的世界”、“关键的1%”等作文题,给人似曾相识之感;其“新”,这是一道独词式作文题,范围宽阔,且“微”字贴近时代,切合当下生活,需要以新眼光、新思想来解读与写作,要有创新性和时代感。

在审题时,要注意两个问题。

一是对独词式作文题,要细致审读词语含义,深入把握其内涵,方能准确立意,写出新意。

二是文体要求明确。

写议论文,观点要鲜明,行文要规范,论证要严谨,要有逻辑性。

这里重点谈谈审题立意问题。

“微”字的含义可从三个方面来解读。

第一是其基本义,即“小,细小”。

《广雅·释诂二》:微,小也。

基于此,可从“见微知著”的角度立意,从“微”处把握事物的规律、本质、原理、新见等,也可推及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层面,微小处折射出大社会。

如,“微”处见胜负、兴衰、趋势,精神、操守、素质、修养、魅力,美德、真情,文明、进步,沟通、民情、民意、维权等。

第二是“精微,精深”的意思。

可着眼于“博大精深”的角度,讨论文学的辞微旨远,探究艺术的精深奥妙,追寻方寸之间的大乾坤,使文章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情趣。

第三是“卑微,平凡”之意。

用“微”引导 以“微”见著

用“微”引导 以“微”见著

用“微”引导以“微”见著“微”这个字,在中文中,有着不同的含义。

它不仅可以表示微小、微量,还可以表示微风、微笑、微笑等等。

让我们从“微”入手,去感受和探索这个简单而又神奇的汉字,看看它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微”——天文学上的单位,表示百万分之一。

生活中,我们经常把“微”当做单位,用于描述非常小的量。

比如,微调电视机,微调智能手机,微调恒温器等等。

“微”文学上的诠释,则是指人生的成败高下,常常微妙而微小。

有时候,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影响人的生活质量。

比如一个小小的举动,或一个温馨的微笑,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温暖和善意;一个小小的错误或疏忽,也可能让我们失去了某些东西。

因此,微小却又微妙的力量,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它可以渐进式地改变着我们的命运和未来。

“微”——风中的柔和。

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生活的价值观和审美特征,不断地发生着变化。

许多传统文化里,都非常强调的“大”与“力量”。

而在如今这个时代,人们更加倾向于理解和体验柔和、平和、温暖的力量,这时,“微”便成了一个合适的符号。

在想象中,我们可以联想到微风、微雨,微风拂面,微雨洒衣等等。

这种柔和的气息,让我们感受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人类的生命力。

同时,在人类交流和社会关系中,“微”也常常被用作表达和传递情感和理念的一种方式。

一句温和的话语,一种微妙的微笑,都具有极高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微”——微小而有益。

在医学中,微量元素非常重要。

微量元素是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元素,虽然在数量上很微小,但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维护来说至关重要。

同样的,细节也是成功的关键。

微观体验的掌握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超常表现。

这种体验质量的提高,需要对细节要求的严格和持续的改进。

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保持谦卑和从细节入手的态度。

许多人执迷于追求一种叫做“大”的东西,而忽略了最细微的细节。

然而,只有保持微的思考方式和行动方案,在细节中找到优化的机会,才是真正可以取得成功的人。

“微作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微作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微作文”的教学实践与思考作者:伏芳芸唐谢来源:《教育·综合视线》2020年第04期培养学生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写作是一个难点。

虽然他们能够用口头语言清晰地表达一件事,但是要写到作文里,却总是苦思冥想,不知如何下笔。

为了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增强学生的写作训练,强化学生的素材积累,我们可以开展“微作文”的实践。

“微作文”的界定所谓“微作文”,是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是指运用简洁和精练的语言来描述事物、表达观点、抒发情感的短篇幅的作文。

在界定微作文时必须要明确:“微”不是单纯的字数少,而是在有限的字数内使想写的内容清晰、完整地呈现。

微作文非常注重单项训练,比如细节训练、说明训练、对话训练等,但是无论哪一项训练,都是相对完整的。

小学生初步接触写作,写作素材较少,缺乏写作技巧,对写作会感觉到畏惧。

而微作文的开展,则能够大大降低写作的难度,使学生将写作训练简易化、片段化,将写作教学化整为零,大大提升了学生写作训练的效率。

“微作文”教学思路教师在进行“微作文”教学的时候,要根据“微作文”短小、灵活的特点,以简要的语言点拨学生写作思路,以短小的篇幅训练学生写作技巧,以精炼的点评指引学生写作的方向。

“微点拨”:以简要的语言点拨学生写作思路微作文一般会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即便是微作文,也可能存在没有思路的情况。

作为教师,要用简要的语言来点拨学生的写作思路。

比如,在描写校园景色的微作文中,有的学生没有思路,有的学生虽然很快写完,但是非常杂乱。

这时,教师可以简要地进行点拨,引导学生选择一个观察的顺序,比如从校门口开始写,随着自己进校园的视角描写校园内的景色。

有了明晰的思路,学生的微写作能够更高效。

“微写作”:以短小的篇幅训练学生写作技巧微作文是一种即时性写作,其篇幅比较短小,因此训练起来更灵活,针对性也更强。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摘要】这篇文章将探讨微人物在日常生活中的不平凡之处,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微感动和微思考。

微人物或许平凡无奇,但却能引发我们的共鸣和思考。

通过细微的观察,我们能发现微人物身上独特的魅力和美感,感受到他们所传递的微情感。

在回首这些微人物带来的微感动时,我们会感受到一种温暖和感慨;而通过微思考引发的微情感,则让我们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和感悟。

微人物所传递的细腻之美将使我们重新审视世界,发现平凡中的不平凡,感受微人物背后隐藏的微情感和微思考。

在这个微观世界中,我们会发现微人物的美妙之处,以及他们所带来的微感动和微思考。

【关键词】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寻常人物、不平凡、微观之美、微情感、细腻之美1. 引言1.1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微人物,是指生活中那些平凡而不起眼的人物,他们可能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可能是我们在街头巷尾偶然遇见的陌生人。

这些微不足道的人物却时常给我们带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微人物的不平凡之处在于,他们虽然没有显赫的身份和成就,却在日常的琐碎中展现出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他们可能是一个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可能是一个默默付出的家庭主妇,也可能是一个平凡无闻的小商贩。

他们用平凡的生活诠释着不平凡的精神,用微小的举动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微人物带来的微感动,常常源自于他们的真诚和善良。

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最朴实无华的情感,最纯粹的情谊。

他们或许只是在默默地付出,默默地奉献,但却让人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和感动。

微人物引发的微思考,常常让人陷入沉思之中。

他们的生活或许平淡无奇,但却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道理和启示。

通过观察和思考微人物的生活,我们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找到内心的安宁和平静。

微人物-世界的微观之美,是指微人物在他们的生活中展现出来的细致之美和微妙之处。

他们可能是在一个繁忙的街头巷尾中用心经营小摊的小贩,也可能是在一个普通的家庭中默默守护家庭的家长。

依循微视角,生发低段写话新智慧

依循微视角,生发低段写话新智慧

教育教学研究81【摘 要】写话具有篇幅简短、语句简单等特点,我们不妨就将写话教学定于为“微”视角,以唤醒低段学生表达兴趣和动力为主体,促进学生核心表达素养地悄然起步。

针对低段学生认知面窄、思维独立欠缺的实际,教师在写话内容的选择上就务必要慎重,可以充分结合教材文本与生活资源的有效链接点,让写话练习从身边开始。

本文提出要循句式,在积极模仿中生发写话新智慧;促深思,在运转思维中生发写话新智慧;扣插图,在契合认知中生发写话新智慧;挖生活,在链接实际中生发写话新智慧,促进低段学生写话新智慧的形成。

【关键词】积极模仿 契合认知 链接实际 运转思维由于低年级识字量、词汇量以及认知能力的限制,他们还不具备整体架构和设置整篇习作的能力,因此将写话作为低年级学生作文训练的起步工程,是较为合适的。

既然相对于大作而言,写话具有篇幅简短、语句简单等特点,我们不妨就将写话教学定于为“微”视角,以唤醒低段学生表达兴趣和动力为主体,促进学生核心表达素养地悄然起步。

针对低段学生认知面窄、思维独立欠缺的实际,教师在写话内容的选择上就务必要慎重,可以充分结合教材文本与生活资源的有效链接点,让写话练习从身边开始。

一、循句式,在积极模仿中生发写话新智慧很多时候,低段学生第一次写话常常都会无从下笔,毫无语言积累,根本无法展开创生性表达,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从模仿开始。

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积累、悦纳和创造地基础性工程。

很多低年级课文意境优美、语言生动有趣,也蕴藏着很多经典的句式结构,教师就可以此为资源,以句式的模仿作为能力生长的临界点,推动低段写话的顺利起步。

如在教学统编版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彩虹》一文时,教师发现课文中就反复出现了“如果……不就……”的句式,教师可以紧扣课文中含有这一句式的三句话,展开不同层次的朗读:首先,梳理性朗读,消除语句中的生字词障碍,争取读通顺、读流利;其次,感知性朗读,初步感知语句前后两句话之间的内在联系,巧妙地将教学的关注点聚焦于这一句式所形成的表达效果。

微能力建设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微能力建设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微能力建设实践与思考心得体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涌现了许多新世代的产物,微课便是其中的一种。

之前接触到微课的时候,对它很模糊,没有明确的认识,我们会认为微课是一次简短的课堂活动,或是记录课堂活动的一小段视频,或是将40分钟的一节课分解成多个课堂碎片等等。

在经过培训之后才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认识到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

它主要表现在短小精悍,“短”是指视频长度短;“小”是指主题小;“精”是指设计,制作,讲解精良;“悍”是指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此次培训中我还学到了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环节,包括选题设计、撰写教案、准备教学素材与练习测试、制作课件、教学实施与拍摄、视频后期编辑以及教学反思。

制作微课的方法,我们可以用录屏软件、摄像工具和专用软件等。

其中的一些方法对于我们是很适用的,而且所用工具我们也可以找到,我们现在缺乏的应该是技术。

以后当我们学会了微课并能很好制作的时候,我们会不会为微课而微课呢?会不会用微课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呢?微课的作用为“解惑”而非“授业”,它用于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网络在线课后辅导,并不能完全代替课堂的新知识教学。

微课是为教学模式的创新准备的,其存在的理由就是让教师教得更轻松,学生学得更快乐、更高效。

今后,要努力钻研,让微课在教学中得到实践。

“四微”学用活动

“四微”学用活动

“四微”学用活动
智慧四微研究模式是时下最流行的研究模式,它结合了科学的研究理论,融入了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充满乐趣的环境中研究,提高了研究效果。

智慧四微研究模式的四个核心要素是:微课、微任务、微游戏和微思考。

微课是把教育理念、教学技能和研究内容等结合在一起的研究形式,以短小的课程单元完成研究任务,重视研究者的实践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课堂环境中探索研究。

微任务是把学生按照一定的任务要求完成研究任务,以达到深入研究的目的。

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水平,选择不同的任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提升研究能力。

微游戏是用游戏的形式来完成研究任务,既可以得到研究的收获,又能让研究变得有趣。

学生在游戏中可以研究自己最感兴趣的知识,增加研究的兴趣,激发研究的热情,提高研究的效果。

微思考是指通过讨论、思考和反思,提高研究者的思维能力和研究能力,进而提升研究效果。

学生可以把研究的内容和实践活动融入到思考中,可以更好的理解知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智慧四微研究模式的实施,既可以有效提高研究效果,又能让研究变得有趣。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自由选择不同的研究方式,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力,从而提高研究效果。

智慧四微研究模式的实施,以及学生利用这种研究模式的过程,必然会改变传统的研究模式,让研究变得更加有趣、更加有效。

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研究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研究,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研究兴趣。

“微写作”的微思考(“微写作”入高考引领网络文化现象)

“微写作”的微思考(“微写作”入高考引领网络文化现象)

“微写作”的微思考(“微写作”入高考引领网络文化现象)新高考新作文2013-12-20 1900“微写作”的微思考(“微写作”入高考引领网络文化现象)从多年前的“一卷试天下”全国统一命题到分省命题,到最近的从“一考定终身”到部分高校拥有自主招生权;从降低英语考试分数到调整作文考试模式……我们看到国家正努力改变高考应试教育的决心与行动。

这不,昨天有报道说,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将一个作文,分成“一长一短”,我认为这其中的“一短”即可视为“微写作”,这样既分担了考生的风险,也有效地多增加了一个检验考生多方面素质的途径。

可以说,当下青年人对“微作文”并不陌生。

微博、微信等“微”字当头的新媒体备受青年人喜爱。

从这个角度来说,“微作文”更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的实际。

虽然,“微作文”并不等同于发布微博,但无疑对于引导青年学子多关注社会热点、学习新知识有一个良好的导向。

也必将有力促进青年学子的社会经验、知识的提升,避免大家为了取得好成绩而“死读书”,“读死书”。

这样的的改革无疑给应试教育注入了新活力。

期望“微作文”,不仅能搅活高考语文的“春水”,更能带来素质教育改革的一缕“春风”。

(部分摘自红网)“微写作”入高考引领网络文化现象2013年12月17日来源东方网张西流离2014年高考还有不到半年的时间,根据教育部有关考试招生改革的总体方案,北京市对有关各项考试招生进行调整。

明年语文科目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两题,第一题为微写作,第二题为作文题。

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表示,将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其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

(12月16日《新京报》)发源于微博的“微写作”,正在成为受人关注的一种独特文化现象。

一方面,一些文学名家正在介入这一领域;另一方面,大批“草根写手”异军突起,渐成一种新兴写作力量;更有出版界推波助澜,使“微写作”开始抢占传统出版领地。

微活动 微观察 微写作

微活动 微观察 微写作

微活动微观察微写作在匆忙的城市生活中,我们常常被琐碎的事物所包围,很难有时间停下来观察周围的环境、体会内心的情感。

微活动就是一种通过微观察和微写作的方式,让我们重新回归到当下,体验生活的美好和细节。

微观察是指对生活中微小或普通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思考。

这些事物可能平时被我们忽视了,或者只是在我们生活的边角处发生,但它们同样有着独特的存在和价值。

当我们走在街头时,可以留意路边的小草、晃动的枝叶,它们都是生命的体现;当我们坐在咖啡馆里,可以观察到身边人们的表情和动作,从中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当我们看着天空中的云朵、夕阳和星星,可以从中找到写作的灵感和思考的启示。

微写作是将这些微观察的体验和思考变成文字表达的过程。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把内心的感觉和想法记录下来,让它们得以永久保存,也可以与他人分享。

写作可以是日记、随笔、短篇小说等等形式,关键是要真实、深入地表达自己的内心。

我们可以用几句简短的文字描述一朵盛开的花朵,让读者感受到花朵的美丽和生命力;我们可以记录下一天中感悟到的生活细节,让读者一起思考和感受;我们还可以通过短篇小说来塑造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或者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微活动是微观察和微写作的结合,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在平凡的日常中发现不平凡的事物,从而激发自己的创造力和感知力。

微活动可以是一个小时、一个下午,甚至是一个周末,我们可以找一个安静的角落,或者到户外的公园、街边,用心观察和体验周围的一切。

在观察中,我们可以用手机拍照记录下所见所感;在写作中,我们可以尝试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展现自己的独特个性。

重要的是,微活动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重新审视生活的视角,让我们感受到生活中微小的喜悦和美好,也让我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从而获得更多的灵感和能量。

微活动不仅可以在个人生活中进行,也可以组织成为一种社交活动。

可以邀请朋友一起参与微活动,大家可以选择不同的主题,共同去发现、观察和写作,然后交流分享彼此的感受和作品。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摘要】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可以通过观察身边的小事物来看到更大的道理,通过细微的点来观察整体的面貌,以及通过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别人的想法。

这种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和情商。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多地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去解决复杂的问题,发现隐藏的机遇,以及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通过不断地磨炼自己的思维方式,扩大自己的视野,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是我们在成长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思维方式。

【关键词】1. 引言- 概述2. 正文- 以小见大- 以点观面- 以己思人3. 结论- 总结1. 引言1.1 概述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耳闻“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这样的智慧箴言。

这句话简洁明了,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人生道理。

在我们日常的琐碎中,不妨从小处着眼,以微小的细节来感知和思考更广阔的世界;通过关注一个个细小的点来洞察更为宏大的局势;从自身的情感和体验中去理解他人的内心世界。

这种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的观念,蕴含着一种谦卑和包容的品质,同时也使我们更加关注内心的世界,提升自我修养。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人们的眼界也日益开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这种微观的思维方式。

这不仅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见识和修养,更能够促使人们更加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建立起更为真实和深刻的人际关系。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已经不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指引我们在复杂纷繁的世界中保持清醒和敏锐的智慧。

愿我们从现在开始,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共同创造出更为美好的未来。

1.2 关键词解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一些关键词,这些关键词看似简单,但却蕴含着深层的含义。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便是其中之一。

这些关键词反映了我们对世界和社会的认知方式,同时也指导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行为。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摘要】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微人物、微感动和微思考时常让我们感到温暖和启迪。

微人物的力量常常激励着我们奋斗向前,微感动的温暖则让我们充满正能量。

微思考则引导我们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微人物给予的勇气和微感动带来的正能量常常让我们不断前行。

微人物背后的故事、微感动的价值和微思考的深远影响,都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生活中微小细节的重要性。

不要忽视微人物、微感动和微思考带来的影响,因为它们可能改变我们的命运,塑造我们的人生。

让我们珍惜这些微小而珍贵的瞬间,它们会成为我们生活中最美好的回忆。

【关键词】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力量、温暖、启迪、勇气、正能量、故事、价值、深远影响1. 引言1.1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它们貌似微小,却蕴含着巨大力量。

微人物是那些在我们生活中不起眼的普通人,他们或许只是匆匆路过的陌生人,却拥有着温暖的微笑和善良的心灵;微感动是那些触动我们内心深处的瞬间,可能只是一句话、一个眼神,却能带来无限的力量和勇气;微思考是那些让我们反思人生的点滴,或许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一个不经意的瞬间,却能启发我们的灵感和智慧。

在日常琐碎中,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似乎不起眼,被人们忽视。

当我们仔细回忆起那些微小的瞬间,我们会发现,正是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构成了我们生活中最珍贵的记忆。

微人物的力量、微感动的温暖、微思考的启迪,如同一把魔力的钥匙,打开了我们死板的心灵,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思考人生。

让我们一起走进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的世界,感受那份微小中蕴含的力量,体会那份微小中散发的温暖,思考那份微小中蕴含的智慧。

让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成为我们生活中的指引,带给我们更多的勇气、正能量和深远的思考。

2. 正文2.1 微人物的力量微人物的力量源自他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为和言行。

他们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清洁工,但他们用一丝微笑和一份勤劳,让环境变得更加整洁,为他人营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初中道德与法治“微·博”课堂如何聚焦微主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微·博”课堂如何聚焦微主题

初中道德与法治“微·博”课堂如何聚焦微主题作者:陶然来源:《新课程》2021年第02期摘要:微博利用短短140字,打造了丰富又便捷的学习平台,为公益性活动的传播提升更多关注度,是积“微”成“博”的成功典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也可以用微主题谋求广收益,从微切入、微素材、微问题三方面着手,打造理想的“微·博”课堂,促进学生德行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微切入;微素材;微问题“小微博,大世界”,这是微博的宣传语。

如其所言,微博利用短短140字,为我们打造了丰富又便捷的学习平台,为公益性活动的传播提升更多关注度,为民主参与拓增公开化渠道,成为现今极具影响力的社交平台,也是积“微”成“博”的成功典型。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果能在45分钟的有限时间,充分挖掘学生的生活实际并作为课堂资源,以微主题谋求广收益,发散性地为学生打造丰富广博的世界,必然更利于学生睹微知著,促进德行的全面发展,这就是理想的“微·博”课堂。

然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如何聚焦微主题,下面我结合自己日常的教学探索和听课心得,談谈对此的理解。

一、微切入广发散心理学家皮奥托·文吉尔曼发现,让大脑能够轻松地处理的外界信息对大脑来说更具吸引力,简而言之,就是大脑偏爱简单容易的信息。

因此,课堂的“开场白”可以是一个熟悉的生活事例、一张图片等,微切入,简单但是能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以课堂实例来说,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三框“善用法律”,经过课前调查,发现学生普遍对“法律”抱有严厉、冰冷的印象,乍看课题肯定会有望而生畏之感。

为了拉近学生和法律之间的距离,播放一则“小幸福”的视频,引导学生发现幸福背后法律的守护,导入课题。

(视频内容:采访人们在何时感到幸福,有的人说在操场上挥洒汗水青春洋溢的时候;有的人说在商城购物买到心仪商品的时候……)又如王静老师参加南京市跨校赛课时,在八年级第五课第二框“预防犯罪”授课中,以校园为开头,在赞叹如诗如画的校园后,话锋一转,感叹和学生同龄的某些孩子因为违法犯罪而失去校园生活,走上了另一条路。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

微人物·微感动·微思考微人物有一位老爷爷,每天都会在公园里坐着,看着孩子们玩耍。

他的脸上总是挂着和善的笑容,给人一种亲切的感觉。

看到他,路过的人都会主动和他打招呼,有时候还会和他聊上几句。

有一天,一个小男孩走过来,他看到老爷爷手上拄着拐杖,走路有些吃力。

于是他主动上前帮老爷爷走上了几步。

老爷爷感激地看着小男孩,说道:“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

”这个小男孩也很高兴,他觉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他每天都会来公园,和老爷爷聊天、帮他买菜。

他们渐渐地成了好朋友。

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小男孩和老爷爷的互动,他们也被感动了。

有的人送来了食物,有的人为老爷爷提供了更好的拐杖。

公园的管理员也为老爷爷安排了一个凳子,让他坐得更加舒服。

不知不觉,这个小男孩和老爷爷的事迹在社区中传开了。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这个帮助老人的行动中。

他们组成了一个志愿者团队,每天都来到公园,帮助需要帮助的老人。

他们不仅帮他们过马路、买菜,还给他们讲故事、陪他们玩棋牌。

这个小男孩和老爷爷的行动感动了整个社区,也感染了更多的人。

原本疏离的社区变得紧密起来,人与人之间多了更多的互动和关爱。

大家都觉得帮助别人是一种幸福的事情,也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这个小男孩和老爷爷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微人物,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改变身边的世界。

只要我们愿意主动关注他人的需求,并给予真诚的帮助,就能够点亮别人的生命,并带给他们快乐和温暖。

一个微小的行动可能只是滴水石穿,但无论多么微小,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创造出巨大的力量。

微感动有一天,我路过一家小小的书店,看到一个年轻的女孩在愁眉苦脸地看着书架上的书。

我走过去问她需要什么帮助,她犹豫了一下,然后告诉我她正在寻找一本特定的书,但是在这家书店找不到。

我告诉她,我知道一家离这里不远的书店有她想要的书。

她非常开心地听了我的话,连忙感谢我并告别。

正当我准备离开时,老板走过来,对我露出了感激的笑容。

抓好课堂三“微”,释放语文学习获得感

抓好课堂三“微”,释放语文学习获得感

抓好课堂三“微”,释放语文学习获得感发布时间:2021-09-30T07:58:06.8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1年5月第15期作者:陈娟娟[导读] 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大、与学生实际不够贴切,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佳。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尝试探索课堂微探讨、微诵读、微写作三“微”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主动地学习,释放语文学习获得感。

陈娟娟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湖北省宜昌市 444200摘要: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下的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大、与学生实际不够贴切,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佳。

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指导下,尝试探索课堂微探讨、微诵读、微写作三“微”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主动地学习,释放语文学习获得感。

关键词:语文教学、微探讨、微诵读、微写作语文教学很自然的与古典、高雅、知书、达礼等充满艺术气息的词相联系,然而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课文内容教学生认字词、划段落、提问题、做作业,很难传导出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被动学很难真正体会文章的感情,更不愿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

因此我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尝试探索课堂微探讨、微诵读、微写作三“微”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课堂三“微”,让学生在活动中,自觉地、主动地去探索课文的思想内容、情感体验、写作方法等,力图让孩子们在微型听、说、读、写中真正释放出学习的获得感、成就感,从而传承、延续、创新语文的魅力。

一、在广袤的“微探讨”中释放精神复合营养。

上善若书,润物无声,与经典为伴,与圣贤为伍,多点书香,自然就会少点戾气,而志存高远。

我始终相信阅读是学校的第一课程,并结合阅读课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设计课前阅读探讨流程,或是分享与课文相关文章、平常读过的美文、有趣的文字游戏,或是探讨文字、文段、文章的美丽;或结合单元目标、文章内容对接自己对人生、世界的感悟进行主题研讨,从而让学生学会从所读的文章中,从枯燥的课文中寻觅到更切合生活实际、更新鲜、更有趣的内容。

四点并蒂,抓“微”见大——浅论微型日记训练策略

四点并蒂,抓“微”见大——浅论微型日记训练策略

四点并蒂,抓“微”见大——浅论微型日记训练策略作者:陈金良来源:《小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4年第6期江苏靖江市实验学校(214500)习作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针对小学生写作难的问题,我从写微型日记入手,抓住四个方面,激活学生的内心诉求,四点并蒂,抓“微”见大,以此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为习作导航。

下面我从自己的实践入手,谈谈微型日记的训练策略。

一、从“微”入手,激发兴趣,消除畏惧心理在小学阶段,最令学生头疼的是作文。

究其原因,一是表达能力弱,二是没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写起来就那么寥寥几句。

针对这种情况,微型日记便成为一个练习写作的最佳载体。

何谓微型?其中有三个含义:一是题材上不限制,学生可以写自己的喜怒哀乐,写自己一天当中的一个闪念、一个领悟,可长可短;二是内容上随便选,表达自由方便,不用过于严肃呆板,更没必要当做严肃作文来写;三是写作要求低,只要能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就是好的日记。

通过微型日记,从“微”入手,教师可以将写作难点分解成不同的细小的点,针对文字片断、事件脉络等进行练习,查漏补缺。

学生也可据此获得写作信心,激发正向体验。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一个人的自我肯定,来自自我肯定的体验的积累。

微型日记的写作,为学生提供正向体验的机会,激发兴趣,为写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心理保障。

二、从“看”训练,释放童心,练就观察的眼睛从广义的写作学角度来说,其实每一个人都是写作的天才。

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关键是用一双什么样的眼睛来观察,角度不同,感受自然不同。

学生经常忽略自己身边发生的事情,所以写作时无话可讲,乏善可陈。

此时,利用微型日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小学生好奇心强,富于幻想,教师可以据此引导其观察,使其融入生活,释放自己的童心。

在生活中,针对某一处学生较为感兴趣的画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定格画面”的练习,如同桌打扫教室时的满头大汗,同学被关心后激动的泪水,街头环卫工人被冷风吹动的白发等。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

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是一种从微观视角出发去理解宏观问题的方法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事物的本质,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这种方法去思考自己的问题、观察周围的事物,尤其在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时,更是需要以小见大,以点观面,以己思人。

以小见大,就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理解宏观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比如一句话、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甚至是一个小小的细节。

这些微小的事物往往可以反映出更加重大的问题和规律。

以小见大就是要从这些微小的事物出发,去观察和思考更加复杂的宏观问题。

我们可以从一段简短的对话中,去分析人们的情感和思想,在一个简单的场景中,去理解人们的行为和习惯。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性和社会问题,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以点观面,就是要从一个具体的现象或者事物出发,去观察和理解更加普遍的规律和趋势。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具体问题和情况,这些问题和情况往往代表着更加普遍的现象和规律。

以点观面就是要通过具体的点去理解更广泛的面,通过具体的现象去把握更普遍的规律。

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中,去观察和分析整个群体的特点和行为方式,通过一个地区的风土人情,去理解整个国家的文化特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和挑战。

以己思人,就是要以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去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而要想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就需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

以己思人就是要从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出发,去体会他人的情感和需求,从而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交流。

我们可以从自己在某种情境下的感受,去理解他人在同样情境下的情感变化,通过自己的需求和期待,去理解他人的需求和期待。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和社会问题,更好地塑造自己的形象和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人物·微视野·微思考
作者:暂无
来源:《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17年第35期
微人物
1.赵镭是大家眼中的“男神”,他写诗词、唱rap,参加过《天天向上》等综艺节目,最
喜欢别人喊他“赵大牌”。

其实,他是重庆市双福育才中学的一名普通的化学教师。

这个酷爱
文艺的化学教师,把段子融进课堂,用rap唱出知识点,将枯燥无聊的化学课变成了妙趣横生
的趣味世界。

赵镭说化学的魅力在于变化,人生亦是如此。

2.杭州民警白雁为退役警犬建了一个“警犬养老院”,目前共有16条警犬生活在那里,
年龄都在10岁以上。

他亲自照料这些警犬,从食物到医疗到训练,全年无休,7年花费了上百
万元。

在“养老院”里还有一块警犬陵园,里面埋葬的都是白雁曾经的战友,26条犬,26次伤心。

白雁说他不接受任何捐款,这是他的原则。

对于“养老院”的未来,他说还没有想好路该
怎么走,但他更担忧中国这么多的退役警犬,该如何让每一只都有尊严地度过晚年。

3. 1996年,刚刚毕业的张波在外地工作。

当时他的父亲生病,却因微山岛的医疗条件落后,导致病情越来越重。

临床专业出身的他毅然决定回乡,用自己的知识守护岛上的村民。


有时骑着摩托车穿梭在乡间小路上,有时划着木船赶急诊,在颠簸的路途上,他已经用坏了四
个出诊箱。

为加快出诊速度,他把木船换成了机船,又换成了如今的摩托艇,只为第一时间赶
到患者家中。

20多年里,他放弃了很多离开的机会,只因放不下这里千千万万的亲人。

微视野
1.Apple的发布会过去没多久,被比作咖啡界“Apple”的精品咖啡品牌Blue Bottle也
未了个大新闻:正式被雀巢公司收购了。

这个消息一出,更加让人感受到:喝一杯星爸爸就让
人满足的时代正在慢慢过去。

Blue Bottle诞生于2002年,现已在全球开设了38间门店。

据说,在买咖啡的高峰时段,Blue Bottle门前的队伍不亚于iPhone发布。

与人气相反,Blue Bottle的招牌很低调,通常
就是店门上方标着一个蓝瓶子,没有“咖啡”字样。

大部分门店都有共同设定:没有Wi-Fi,
没有电源接口,没有过于嘈杂的音乐。

创始人Freeman说:“在咖啡店里,人们或许会遇到将
要共度一生的人,或许会遇到最好的合作伙伴,或许两者都会遇到。

”所以,他希望人们在
Blue Bottle里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好好享用手中的那杯咖啡。

微思考
1.简媜:一粒稻谷嵌在黄泥上,犹能导出整个夏天的酷热;一粒橘子掂在学中,还称得出全年雨水的重量。

一个人平平凡凡地活过了,一万个人平平安安地活过了,人类的史册才能逐
字逐句写下去。

最单纯的存在里,常能照见宇宙运行的足印。

2.世其:曾为三句话感动。

一句是教练对球员说:你是这些球员中进步最快的。

一句是教师对学生说:这次你考得很好,考了五十分,比上次多了十分。

一句是作家对囚犯说:你终于
获得了潜心学习外语的机会。

三句话,别人看到的是一种语言技巧,我感到的是一颗博爱之心。

编辑/关晓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