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炎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炎症的定义、原因和基本病理变化。

2、掌握炎症的临床表现、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3、掌握炎症的病理学类型及其病理特点。

4、掌握肉芽肿性炎、炎性息肉、炎性假瘤的概念及病变特点。

5、熟悉急性炎症的发病机制。

6、熟悉炎症介质的类型、作用。

二、授课内容及时间分配(6X50分钟)

1、炎症的概念及意义 10min

2、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5min

3、炎症的原因和分类 10min

4、炎症的局部基本病变 15min

5、急性炎症

(1)渗出的机制及意义 80min

(2)炎症介质 50min

(3)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 90min

6、慢性炎症的类型 20min

7、炎症的经过和结局 20min

三、讲授重点

1、渗出的机制及意义

2、急性炎症的形态学类型

四、讲授难点

1、渗出的机制

2、炎症介质的作用

五、教学法

1、整个炎症章节的讲授围绕“血管反应”,突出血管反应在渗出机制、急性炎症形态学改变中的意义。

2、利用“归纳法”讲授不同炎症介质的来源、作用。

3、利用“病例导入式”教学,从病例中提出问题,讲授不同类型炎症的病变特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教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胶片12张、投影仪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

1、李甘地主编,病理学(七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p81-106

2、 J.C.E Underwood, General and Systematic Pathology(系统病理学,第2版),科学出版社,1999年 ,P221-244

3、董郡,病理学,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年,P117-152

4 杨光华主编,病理学(五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第5版,P57-79。

第四章炎症(Inflammation)

第一节概述

一、炎症的概念(conception of inflammation)

(一)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所发生的防御反应。

△活体组织

△ 血管系统

无脊椎动物:单细胞动物(阿米巴原虫)—吞噬反应

无血管多细胞动物(蛔虫等寄生虫)—肥大的细胞器清除有害因子

*由于没有血管系统,没有血管收缩、扩张,血管内血流加速、渗出,稀释和清除损伤因子等血管反应。

脊椎动物:机体内发育了血管系统,对局部损伤产生了一系列血管反应,同时也保留吞噬和清除反应。

因此:血管反应是炎症过程的主要特征和防御的中心环节,没有血管反应,也就没有炎症过程的出现。

(二)炎症的意义

炎症是最常见的病理过程

炎症是最重要的保护性反应

炎症反应对机体有不同程度的危害

二、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一)、局部表现

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

(二)、全身反应

发热、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增多

局部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

机制:红(rubor) 、热(calor)——血管扩张、血流加速

肿(tumor)——充血、渗出

痛(dolor)——渗出物压迫、炎症介质(PGE2、缓激肽)

功能障碍(loss of function)——因部位、炎症的性质、程度不同;肝功能、肺通气和换气

全身表现:发热、厌食、血沉增高、外周血WBC改变(增高,类白血病样反应)。

机制:IL-1、TNF—→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局部细胞PGE→发热—→ *诱导IL-6→肝细胞合成纤维蛋白原↑→RBC凝集→血沉↑

—→ * WBC释放加速,不成熟杆状核N↑(核左移)/促进CSF产生→骨髓造血前体细胞增值↑→WBC↑不同病原菌感染引起不同类型的WBC增加:化脓性细菌——N↑;病毒感染——L↑;寄生虫、变态反应——E↑;*例外:伤寒杆菌、WBC↓,特别是N↓

三、炎症的原因和分类(causes of inflammation)

(一)炎症的原因

凡是引起组织和细胞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引起炎症,都是炎症的原因,称为致炎因子。

1、物理性因子(physical agents)

高温、烧伤(大面积烧伤、烧伤部位血管扩张、大量渗液、发红)

烫伤—水泡

紫外线—皮肤发热,发红,痛

2、化学性因子(chemical injuries)

外源性:强酸、强硷

内源性:胃酸过多,胆汁反流——胃炎

代谢产物(肾衰病人→尿素↑→胸腺炎)

3、生物性因子(biological pathagens)

①细菌—毒素,引起细胞的变性和坏死

②病菌——细胞内繁殖、细胞代谢及功能失常

可通过直接作用、间接作用或通过其抗原性诱发免疫反应导致炎症。

4、坏死组织

新鲜梗死灶周边出现充血出血带。

5、变态反应(Immnological reaction)或异常免疫反应

举例:Ⅰ型变态反应:过敏性鼻炎、荨麻疹

Ⅱ、Ⅲ型变态反应:肾小球肾炎

自身免疫反应:溃疡性结肠炎、桥本氏病(淋巴性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二)炎症的局部基本病变

1、变质(alteration)

炎症局部组织变性、坏死。包括实质和间质细胞。

实质细胞——水变性(肝细胞—急性肝炎)、

脂变(心肌细胞—心肌炎)、

干酪样坏死(TB)、

液化性坏死(脑脓肿)、

脂肪坏死(急性胰腺炎)

间质——粘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变性

2、渗出(exudation)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血液成分(液体、蛋白质、血细胞)通过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组织间隙、体腔、体表、粘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是炎症的特征性变化”

——白细胞、抗体输送到炎症灶,发挥防御作用。

3、增生(proliferation)

炎症局部的实质细胞和间质细胞数量增多。

但某一种炎症性疾病的局部病变

往往以其中一种病变为主,

如病毒性肝炎—以变质为主,

化脓性炎症—以渗出为主,

急性肾炎—以增生为主。

一般而言,病变早期(急性炎症)往往以变质、渗出为主,如急性肝炎,急性细菌性痢疾;病变后期(慢性炎症)多以增生为主,如慢性肝炎,慢性肉芽肿性炎。

对机体而言,变质是一种损伤过程,渗出、增生是抗损伤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