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合集下载

2010年卫生年鉴部分统计数据

2010年卫生年鉴部分统计数据

卫生统计工作[卫生统计工作] 2010年,在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及省卫生厅的领导下,在广大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支持下,全省卫生统计工作主要围绕全省卫生工作重点,认真贯彻落实新的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加强了卫生统计人员业务培训,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提高统计数据质量1、进一步完善了全省卫生资源《卫生机构基本情况调查表》、《卫生机构人力资源基本信息调查表》、《部分卫生机构设备调查表》、《医疗机构运营情况调查表》、《医院出院病人调查表》、《诊所、卫生所、医务室、社区卫生服务站调查表》、《村卫生室调查表》和《卫生机构基本建设投资完成情况调查表》等8大数据库。

2、完成了各类报表上报任务。

依据各类基础信息数据库完成了2009年度卫生部要求的百余种年报表的审核、汇总和上报工作。

二、加强统计服务职能2009年11月,卫生部实施2009版《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为了掌握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进展情况,2009年末增加了医改进展情况监测数据填报工作。

新的《调查制度》和《医改进展监测表》的实施和填报,进一步强化了卫生统计服务职能,赋予卫生统计人员更重的担子。

各级卫生统计人员克服了计算机技术基础较差、收集数据很难、没有专用于卫生统计的计算机、网络环境差等重重困难,在保证数据质量的前提下,按时完成了2009年全省卫生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和上报。

整理编印了2008年度《吉林省卫生统计摘要》。

《摘要》从卫生资源、医疗服务、农村卫生等方面展示了我省卫生事业的发展状况。

对外提供统计咨询100余次。

[培训统计信息人员]为及时、高质量完成国家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吉林省卫生统计信息中心针对卫生统计网络工作的要求和我省卫生统计人员现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对我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网络直报管理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新版《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中的新增内容和《医改进展监测表》。

参加培训的人员作为师资力量,对本辖区内基层机构卫生统计人员进行培训。

2010中国统计年鉴

2010中国统计年鉴

130.0 130.4 116.1 127.3 119.3 116.1
114830
132678
8512.7
1598.5
339.3
115.5
25632.6 14306.9 11325.6
22075.4 12016.1 10059.2
10695.4 12324.2 9237.1
1912.3 1935.3 1885.5
产 农业

172828.4 148738.3 31203.2 24090.1 632261 260307
224598.8 193920.4 36241.8 30678.4 754189 302117
4972.3 5922.3 14310.7 2468.9 549.8 279.9
682.3 739.5 727.1 458.2 284.3 166.0
19.9 19.9 19.8 19.0 12.0 21.8
4.9 5.6
5.2 6.1
8.2 8.6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亿元)
1397油 甘 甜 茶 水 肉 奶 食 花 料 蔗 菜 叶 果 类 类
(万吨) 30476.5 216.7 521.8 2111.6 270.2 26.8 657.0 44624.3 450.8 1613.2 5762.0 1452.5 54.0 1874.4 46217.5 441.7 2954.8 6828.0 807.3 68.3 6225.1 6013.9 919.1 465.4 1237.0 3706.2
1-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量与速度指标
总量指标 指 标 1978 1990 2000
人口与就业 人口 总人口(年末)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就业 就业人员数 城镇登记失业人数 (万人) 40152 530 64749 383 72085 595 (万人) 96259 49567 46692 17245 79014 114333 58904 55429 30195 84138 126743 65437 61306 45906 80837

201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10年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

2010年我国卫生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作者:卫生部来源:卫生部 2011-4-29 17:54:01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也是深化医改的关键之年。

各级卫生部门加快落实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和近期5项重点工作任务,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卫生事业快速发展。

一、卫生资源(一)医疗卫生机构总数。

2010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比上年增加2.0万个。

其中:医院209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个。

与上年比较,医院增加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70个(见表1)。

医院中,公立医院13850个,民营医院7068个。

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284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13个),二级医院6472个,一级医院5271个,未定级医院7891个。

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2394个,100-199张医院3496个,200-499张医院3241个,500-799张医院1069个,800张及以上医院718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3万个,乡镇卫生院3.8万个,诊所和医务室17.3万个,村卫生室64.8万个。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3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403个、县(区、县级市)级2822个。

已设立卫生监督机构299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3个、县区级2490个。

总计医院20918 20291 3387437 3120773 公立医院13850 14051 3013768 2792544 民营医院7068 6240 373669 328229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01709 882153 1192242 1099791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 32739 27308 168814 131259 #政府办18390 11444 126232 95666 乡镇卫生院37836 38475 994329 933424 #政府办37217 37333 978983 909065 村卫生室648424 632770 - -诊所(医务室) 173490 174809 120 129 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1835 11665 164515 153964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513 3536 - - 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74 1291 29307 27081 妇幼保健机构3025 3020 134364 126109 卫生监督机构2992 2809 - - 其他机构2465 2462 42637 42084注:#系其中数。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

一、卫生机构1-1-1 卫生机构数1-1-2 2009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1-1-3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数1-2-1 2009年医疗机构数1-2-2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1-2-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1-3-1 2009年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级情况1-3-2 2009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4-1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数1-4-2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1-4-3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乡镇卫生院数1-4-4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5 村卫生室数二、卫生人员2-1-1 卫生人员数2-1-2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1-3 2009年卫生人员数(按市县/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分)2-1-4 2005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5 2009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6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2-1-7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2-1-8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2-2-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2-2-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2-3 2009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3 2009年医疗机构人员数2-4-1 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2 2009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3 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构成(%)2-4-4 医师执业类别构成(%)2-5-1 2009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2-5-2 2005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5-3 2009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1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2-6-2 2005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3 2009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7-1 2009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2-7-2 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7-3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1 2009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2-8-2 2005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3 2009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1 2009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2-9-2 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3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0-1 2009年各地区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数2-10-2 2009年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1-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2-11-2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数2-11-3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12-1 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12-2 医学专业毕业人数12-3 医学专业研究生数三、卫生设施3-1-1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3-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3-1-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3-1-4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1-5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3-1-6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床位数3-2 2009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3-3-1 2009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3-3-2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四、卫生经费4-1-1 卫生总费用4-1-2 政府卫生支出4-1-3 卫生事业费4-1-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4-2-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4-2-2 2009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2-3 2009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4-3-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4-3-2 2009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3-3 2009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3-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4-1 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4-2 2009年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5-1 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5-2 2009年各地区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6-1 2009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4-6-2 2009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五、医疗服务5-1-1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万人次)5-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门急诊人次及构成5-2-1 医院诊疗人次数5-2-2 2009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门急诊人次数(万人次)5-2-5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5-3-1 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万人)5-3-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2 2009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出院人数及构成5-4-1 医院入院人数5-4-2 2009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5-5-1 2009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6-1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5-6-2 2009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5-7-1 2009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8-1 2009年各地区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8-2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9-1 2009年各地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 5-9-2 综合医院工作效率5-10-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2 2009年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3 2009年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1-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合计)5-11-2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男)5-11-3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女)5-12-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5-12-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比例5-13-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4-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5-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6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5-17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住户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和时间构成(%) 5-18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构成(%)六、农村与社区卫生6-1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医院工作情况6-2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工作情况6-3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工作情况6-4 乡镇卫生院机构、床位、人员数6-5 2009年乡镇卫生院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6-1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6-2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员数6-8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9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情况6-10 2009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6-11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机构、人员、诊疗人次数七、妇幼保健7-1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7-2 监测地区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7-3 儿童保健情况7-4-1 孕产妇保健情况7-4-2 2009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7-5 妇女病查治情况7-6-1 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6-2 2009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7-1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7-7-2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7-7-3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7-8 2009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服务情况八、人民健康水平8-1-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8-1-2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8-2-1 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2-2 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8-2-3 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3-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4-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5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8-6-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7-1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2 农村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3 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8-8-1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8-8-2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8-8-3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9-1-1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9-1-2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 9-1-3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9-1-4 2009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9-2 1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9-3-1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9-3-2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治疗率(%)9-4-1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9-4-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9-4-3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女)9-4-4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9-4-5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9-5-1 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9-5-2 2009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9-6-1 2009年克山病防治情况9-6-2 2009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9-6-3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4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5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6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7 2009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9-7-1 农村改水情况9-7-2 2009年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9-7-3 各地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9-7-4 农村改厕情况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10-1-2 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1 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3 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4 200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5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6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1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2-2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2-3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3-1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3-2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3-3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4-1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4-2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4-3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5-1 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2 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3 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4 2009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0-6-1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6-2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6-3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十一、卫生监督11-1 2009年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11-2-1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2-2 2009年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2-3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3-1 2009年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情况11-3-2 2009年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3-3 2009年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3-4 2009年涉水产品抽样监测情况11-3-5 2009年饮用水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4-1 2009年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4-2 2009年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5-1 2009年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5-2 2009年职业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5-3 2009年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情况11-6-1 2009年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6-2 2009年放射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7 2009年采供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8 2009年医疗卫生监督处罚案件11-9 2009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案件(件)十二、医疗保障制度1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2 2009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3 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12-4 生育保险情况12-5 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十三、人口指标13-1 人口数及构成13-2 人口基本情况13-3 各地区总人口(万人)13-4 各地区市县人口及城乡人口13-5 各年龄段人口数13-6 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13-7 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抚养比13-8 入学率、升学率及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13-9 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附录1-1-1 全国行政区划(2009年底)附录1-1-2 城乡基层组织情况附录1-2-1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附录1-2-2 2009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 附录1-3 价格指数(上年=100)附录1-4 就业和工资情况附录1-5 农村居民贫困状况附录1-6-1 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6-2 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7 城市设施水平附录二、世界各国卫生状况附录2-1 健康状况附录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附录2-3 卫生服务覆盖附录2-4 环境危险因素附录2-5 卫生资源附录2-6 卫生经费附录2~7 人口与社会经济。

2010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2010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2010年全国医疗服务情况一、医疗服务工作量(一)诊疗人次。

2010年,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58.38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4%。

其中:医院诊疗人次为20.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6.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85亿人次,比上年增长28.5%;乡镇卫生院8.74亿人次,比上年下降0.3%,下降原因是:受城镇化影响,相应的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室诊疗人次16.57亿人次(见表1)。

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分别为3.63亿人次和8.62亿人次。

表1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六、村卫生室165702.3 155170.1 - -七、妇幼保健院(所、站) 15967.3 14847.0 619.9 570.8八、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 1896.6 1882.6 32.7 29.8九、其他医疗机构778.7 607.2 91.3 175.1 (二)出院人数。

2010年,全国医疗机构出院人数达14137.9万人,比上年增长6.2%。

其中:医院出院人数9477.9万人,比上年增长12.1%;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0.0万人,比上年增长32.6%;乡镇卫生院3635.5万人,比上年降低5.2%,下降原因是:受城镇化影响,相应的乡镇卫生院转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出院人数分别为184.5万人和3600.4万人。

表2各地区医疗机构诊疗人次及出院人数北京14637.1 13479.4 182.8 170.9 天津7497.2 6439.6 109.2 103.2 河北31317.7 29439.6 730.8 688.4 山西10903.2 10512.7 290.4 292.8 内蒙古8395.3 7954.1 215.8 206.6 辽宁14709.0 14068.8 444.2 424.0 吉林8613.7 8230.2 245.3 231.5 黑龙江10509.9 9609.1 374.1 353.1 上海20039.9 18409.3 232.3 214.5 江苏38465.6 36374.0 743.8 683.6 浙江36099.8 33572.6 499.9 453.4 安徽19854.2 19371.8 548.7 551.4 福建16407.5 15629.3 404.4 389.3 江西15637.8 15310.8 499.3 506.4 山东48024.4 44928.2 1107.9 1004.3 河南41877.6 38922.9 1023.3 950.9 湖北23920.4 21830.2 648.0 589.0 湖南20769.2 19458.4 797.7 731.4 广东60210.7 55470.5 1024.7 927.9广西19583.8 18533.2 587.9 557.0 海南3356.7 3127.3 69.6 63.5 重庆11620.8 11255.2 336.9 316.9 四川36172.8 35188.3 1056.4 1047.4 贵州10280.9 9664.3 418.0 424.5 云南17613.2 16611.6 481.6 428.7 西藏959.2 1009.5 15.5 15.2 陕西14331.7 13639.2 366.1 355.8 甘肃10044.8 9116.6 214.5 208.4 青海1876.1 1784.0 54.4 52.8 宁夏2591.0 2452.4 65.8 60.4 新疆7437.3 7374.0 348.6 309.5二、病床使用情况2010年底,医院病床使用率为86.7%,比2009年提高1.9个百分点;乡镇卫生院为59.0%,比2009年下降1.7个百分点。

中国统计年鉴2010

中国统计年鉴2010

中国统计年鉴20101. 引言中国统计年鉴是中国国家统计局每年出版的一本重要统计资料,主要囊括了中国的各个领域的统计数据和信息。

本文将对中国统计年鉴2010进行分析和概述。

2. 统计概述中国统计年鉴2010是一本详尽的统计资料,包含了国内经济、社会、科技、教育、环境、农业、工业和人口等众多领域的数据和指标。

该年鉴的出版有助于全面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

3. 经济发展中国统计年鉴2010提供了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量数据和信息。

包括国内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重要经济指标。

根据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GDP总量达到了10.4万亿元,比2009年增长了10.3%。

另外,中国统计年鉴还提供了各个行业的详细数据和指标,如工业生产、农业产量、交通运输、电力等。

这些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也反映了不同行业的发展状况。

4. 社会领域中国统计年鉴2010也关注了社会领域的发展情况,包括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数据。

据统计,2010年中国的就业总人数达到了7.8亿人,失业率为4.3%。

此外,中国的教育事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全国总共有2.4万所高等学校。

5. 环境保护中国统计年鉴2010还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了重点关注。

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的空气质量指数为72.4,比2009年有所改善。

此外,中国还大力推动节能减排工作,能源消耗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控制。

6. 人口状况中国统计年鉴2010提供了关于人口状况的详细数据。

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中国的总人口为13.36亿人。

同时,年鉴还提供了人口结构、人口增长率、劳动力等重要指标的数据。

这些数据为人口规划和社会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

7. 结论中国统计年鉴2010为我们提供了全面且详实的数据和信息,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状况、环境状况和人口状况。

这些数据和信息对政府决策、学术研究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

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最全版免费)

一、卫生机构1-1-1 卫生机构数1-1-2 2009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1-1-3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数1-2-1 2009年医疗机构数1-2-2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1-2-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1-3-1 2009年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级情况1-3-2 2009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4-1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数1-4-2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1-4-3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乡镇卫生院数1-4-4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5 村卫生室数二、卫生人员2-1-1 卫生人员数2-1-2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1-3 2009年卫生人员数(按市县/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分)2-1-4 2005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5 2009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6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2-1-7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2-1-8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2-2-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2-2-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2-3 2009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3 2009年医疗机构人员数2-4-1 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2 2009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3 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构成(%)2-4-4 医师执业类别构成(%)2-5-1 2009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2-5-2 2005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5-3 2009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1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2-6-2 2005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3 2009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7-1 2009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2-7-2 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7-3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1 2009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2-8-2 2005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3 2009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1 2009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2-9-2 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3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0-1 2009年各地区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数2-10-2 2009年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1-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2-11-2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数2-11-3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12-1 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12-2 医学专业毕业人数12-3 医学专业研究生数三、卫生设施3-1-1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3-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3-1-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3-1-4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1-5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3-1-6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床位数3-2 2009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3-3-1 2009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3-3-2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四、卫生经费4-1-1 卫生总费用4-1-2 政府卫生支出4-1-3 卫生事业费4-1-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4-2-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4-2-2 2009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2-3 2009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4-3-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4-3-2 2009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3-3 2009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3-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4-1 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4-2 2009年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5-1 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5-2 2009年各地区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6-1 2009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4-6-2 2009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五、医疗服务5-1-1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万人次)5-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门急诊人次及构成5-2-1 医院诊疗人次数5-2-2 2009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门急诊人次数(万人次)5-2-5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5-3-1 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万人)5-3-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2 2009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出院人数及构成5-4-1 医院入院人数5-4-2 2009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5-5-1 2009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6-1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5-6-2 2009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5-7-1 2009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8-1 2009年各地区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8-2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9-1 2009年各地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 5-9-2 综合医院工作效率5-10-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2 2009年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3 2009年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1-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合计)5-11-2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男)5-11-3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女)5-12-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5-12-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比例5-13-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4-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5-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6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5-17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住户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和时间构成(%) 5-18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构成(%)六、农村与社区卫生6-1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医院工作情况6-2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工作情况6-3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工作情况6-4 乡镇卫生院机构、床位、人员数6-5 2009年乡镇卫生院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6-1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6-2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员数6-8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9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情况6-10 2009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6-11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机构、人员、诊疗人次数七、妇幼保健7-1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7-2 监测地区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7-3 儿童保健情况7-4-1 孕产妇保健情况7-4-2 2009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7-5 妇女病查治情况7-6-1 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6-2 2009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7-1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7-7-2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7-7-3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7-8 2009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服务情况八、人民健康水平8-1-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8-1-2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8-2-1 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2-2 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8-2-3 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3-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4-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5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8-6-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7-1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2 农村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3 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8-8-1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8-8-2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8-8-3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9-1-1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9-1-2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 9-1-3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9-1-4 2009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9-2 1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9-3-1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9-3-2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治疗率(%)9-4-1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9-4-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9-4-3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女)9-4-4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9-4-5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9-5-1 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9-5-2 2009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9-6-1 2009年克山病防治情况9-6-2 2009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9-6-3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4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5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6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7 2009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9-7-1 农村改水情况9-7-2 2009年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9-7-3 各地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9-7-4 农村改厕情况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10-1-2 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1 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3 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4 200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5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6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1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2-2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2-3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3-1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3-2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3-3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4-1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4-2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4-3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5-1 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2 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3 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4 2009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0-6-1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6-2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6-3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十一、卫生监督11-1 2009年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11-2-1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2-2 2009年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2-3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3-1 2009年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情况11-3-2 2009年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3-3 2009年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3-4 2009年涉水产品抽样监测情况11-3-5 2009年饮用水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4-1 2009年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4-2 2009年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5-1 2009年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5-2 2009年职业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5-3 2009年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情况11-6-1 2009年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6-2 2009年放射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7 2009年采供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8 2009年医疗卫生监督处罚案件11-9 2009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案件(件)十二、医疗保障制度1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2 2009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3 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12-4 生育保险情况12-5 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十三、人口指标13-1 人口数及构成13-2 人口基本情况13-3 各地区总人口(万人)13-4 各地区市县人口及城乡人口13-5 各年龄段人口数13-6 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13-7 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抚养比13-8 入学率、升学率及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13-9 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附录1-1-1 全国行政区划(2009年底)附录1-1-2 城乡基层组织情况附录1-2-1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附录1-2-2 2009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 附录1-3 价格指数(上年=100)附录1-4 就业和工资情况附录1-5 农村居民贫困状况附录1-6-1 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6-2 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7 城市设施水平附录二、世界各国卫生状况附录2-1 健康状况附录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附录2-3 卫生服务覆盖附录2-4 环境危险因素附录2-5 卫生资源附录2-6 卫生经费附录2~7 人口与社会经济。

2010年7月份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2010年7月份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2010年7月份全国医疗服务情况一、医疗服务工作量(一)诊疗人次。

今年1-7月,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达30.08亿人次。

其中:医院诊疗人次为11.05亿人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10亿人次;乡镇卫生院5.18亿人次;村卫生室诊疗人次8.01亿人次(见表1)。

7月份,全国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4.41亿人次,环比增加0.76%。

其中:医院1.72亿人次,环比增加2.39%;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0.32亿人次,环比增加3.44 %;乡镇卫生院0.75亿人次,环比减少2.68%。

表1 2010年1-7月全国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数和出院人数总诊疗人次数(万人次) 出院人数(万人)1-7月合计7月1-7月合计7月总计300755.444144.47794.11157.9一、医院110547.3 17170.4 5150.8 785.1 其中:三级医院40472.5 6482.5 1645.9 257.9 二级医院51756.4 7874.3 2811.7 420.8 一级医院8025.2 1210.5 249.4 37.3 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1013.7 3195.0 101.3 14.5 (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5558.9 2381.4 101.3 14.5 社区卫生服务站5454.8 813.5 - - 三、卫生院54227.5 7858.9 2137.6 299.0 其中:乡镇卫生院51760.6 7475.8 2101.4 293.9四、门诊部2804.9 422.8 27.4 3.1五、诊所(医务室) 22606.2 3065.1 - -六、村卫生室80056.3 10988.3 - -七、妇幼保健院(所、8378.6 1274.1 339.7 50.4 站)八、专科疾病防治院981.9 153.3 17.8 2.5 (所、站)九、其他医疗机构139.0 16.6 19.5 3.4(二)出院人数。

卫生健康年鉴2015:中国历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统计(2010-2014)

卫生健康年鉴2015:中国历年中医类医疗机构诊疗人次统计(2010-2014)
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5》摘编的数据,2010年至2014年,中国中医类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其中,中医医院的诊疗量从2010年的36026.5万人次增长至2014年的53058.1万人次,中西医结合医院和民族医医院也分别பைடு நூலகம்不同程度的增长。在门诊部方面,中医门诊部、中西医结合门诊部和民族医门诊部的诊疗人次同样呈现上升趋势。此外,中医类诊所的诊疗量也有所增长,但相较于医院和门诊部,其增长幅度较小。从中医类诊疗量占总诊疗量的百分比来看,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这表明中医在中国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地位逐渐提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中医治疗。总体来看,中医诊疗人次的增长反映了中医在中国的普及程度和认可度的提高,也体现了中医在维护人民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编者说明一、《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是一部反映中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性年刊。

本书收录了全国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事业发展情况和目前居民健康水平的统计数据,以及历史重要年份的全国统计数据。

本书为《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11卷,收编的内容截止2010年底。

二、全书分为15个部分,即:卫生机构、卫生人员、卫生设施、卫生经费、医疗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妇幼保健、人民健康水平及营养状况、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居民病伤死亡原因、卫生监督、医疗保障制度、人口指标,另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世界各国卫生状况。

各篇前设简要说明及主要指标解释,简要说明主要介绍本篇的主要内容、资料来源、统计范围、统计方法以及历史变动情况。

三、资料来源:(一)本资料主要来自年度卫生统计报表,一部分来自抽样调查。

(二)人口和社会经济数据摘自《中国统计年鉴》以及公安部、教育部、民政部统计资料,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数据摘自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各国卫生状况数据摘自世界卫生组织《世界卫生统计》。

四、统计口径:(一)除行政区划外,书中所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

(二)卫生部三次修订了《国家卫生统计调查制度》,适当调整了卫生机构和人员的统计口径,导致1996、2002、2007年卫生机构和人员数变动较大。

(三)从2010卷起,村卫生室的机构、人员、和诊疗人次分别计入卫生机构总数、卫生人员总数、总诊疗人次数中(村卫生室不再单独统计)。

各年数据已按此口径调整。

五、统计分组:(一)东、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直辖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8个省;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重庆、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主办单位:以医疗机构登记注册为依据,分为政府办、社会办和私人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卫生机构1-1-1 卫生机构数1-1-2 2009年各地区卫生机构数1-1-3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数1-2-1 2009年医疗机构数1-2-2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非营利性)1-2-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数(营利性)1-3-1 2009年医院、妇幼保健院、专科疾病防治院等级情况1-3-2 2009年各地区医院等级情况1-4-1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的医院、妇幼保健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数1-4-2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医院数1-4-3 2009年按床位数分组乡镇卫生院数1-4-4 2009年各地区按床位数分组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数1-5 村卫生室数二、卫生人员2-1-1 卫生人员数2-1-2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2-1-3 2009年卫生人员数(按市县/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分)2-1-4 2005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5 2009年卫生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构成(%)2-1-6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2-1-7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市)2-1-8 2009年各地区卫生人员数(县)2-2-1 高、中级卫生技术人员数2-2-2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2-3 2009年各地区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2-3 2009年医疗机构人员数2-4-1 2005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2 2009年执业(助理)医师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4-3 分科执业(助理)医师构成(%)2-4-4 医师执业类别构成(%)2-5-1 2009年各地区医院人员数2-5-2 2005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5-3 2009年医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1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人员数2-6-2 2005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6-3 2009年乡镇卫生院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2-7-1 2009年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人员数2-7-2 2005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7-3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1 2009年各地区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数2-8-2 2005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8-3 2009年妇幼保健院(所、站)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1 2009年各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数2-9-2 2005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9-3 2009年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0-1 2009年各地区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数2-10-2 2009年卫生监督所(中心)人员性别、年龄、学历及职称构成(%) 2-11-1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2-11-2 2009年村卫生室人员数2-11-3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人员数12-1 医学专业招生及在校学生数12-2 医学专业毕业人数12-3 医学专业研究生数三、卫生设施3-1-1 卫生机构床位数(万张)3-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床位数3-1-3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床位数3-1-4 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3-1-5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床位数及构成3-1-6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床位数3-2 2009年卫生机构万元以上设备台数3-3-1 2009年卫生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3-3-2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四、卫生经费4-1-1 卫生总费用4-1-2 政府卫生支出4-1-3 卫生事业费4-1-4 城乡居民医疗保健支出4-2-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4-2-2 2009年卫生机构资产与负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2-3 2009年医疗机构资产与负债4-3-1 2009年各类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4-3-2 2009年卫生机构收入与支出(按经济类型/主办单位/地区分)4-3-3 2009年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3-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收入与支出4-4-1 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4-2 2009年五级综合医院收入与支出4-5-1 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5-2 2009年各地区综合医院门诊和出院病人人均医药费用4-6-1 2009年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4-6-2 2009年五级医院30种疾病平均住院医药费用五、医疗服务5-1-1 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数(万人次)5-1-2 2009年各类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门诊服务情况5-1-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门急诊人次及构成5-2-1 医院诊疗人次数5-2-2 2009年各地区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门诊服务情况5-2-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门急诊人次数(万人次)5-2-5 综合医院分科门诊人次及构成5-3-1 医疗机构入院人数(万人)5-3-3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2 2009年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4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5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6 2009年各地区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7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疗机构住院服务情况5-3-8 2009年医疗机构分科出院人数及构成5-4-1 医院入院人数5-4-2 2009年各地区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3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住院服务情况5-4-4 2009年各地区医院分科出院人数5-5-1 2009年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5-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床位利用情况5-6-1 医院病床使用情况5-6-2 2009年各地区医院床位利用情况5-7-1 2009年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2 2009年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3 2009年营利性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7-4 2009年政府办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与效率5-8-1 2009年各地区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8-2 2009年各地区政府办医院服务质量与效率5-9-1 2009年各地区医院医师日均担负诊疗人次和住院床日 5-9-2 综合医院工作效率5-10-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2 2009年城市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0-3 2009年县医院出院病人疾病转归情况5-11-1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合计)5-11-2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男)5-11-3 2009年医院出院病人年龄别疾病构成(%)(女)5-12-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率(‰)5-12-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率5-12-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就诊及未就诊比例5-13-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3-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就诊率(‰)5-14-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4-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住院率(‰)5-15-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5-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住院率(‰)5-16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经常就诊单位及原因构成(%)5-17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住户距最近医疗单位距离和时间构成(%) 5-18 1998、2003、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构成(%)六、农村与社区卫生6-1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医院工作情况6-2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妇幼保健院(所、站)工作情况6-3 各地区县及县级市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工作情况6-4 乡镇卫生院机构、床位、人员数6-5 2009年乡镇卫生院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6-1 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6-2 2009年各地区乡镇卫生院医疗服务情况6-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人员数6-8 200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科床位、门急诊人次、出院人数及构成6-9 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医疗服务情况6-10 2009年各地区家庭卫生服务人次数6-11 2009年各地区村卫生室机构、人员、诊疗人次数七、妇幼保健7-1 监测地区5岁以下儿童和孕产妇死亡率7-2 监测地区孕产妇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7-3 儿童保健情况7-4-1 孕产妇保健情况7-4-2 2009年各地区孕产妇保健情况7-5 妇女病查治情况7-6-1 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6-2 2009年各地区计划生育手术情况7-7-1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合计)7-7-2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男)7-7-3 婚前检查保健情况(女)7-8 2009年健康教育专业机构服务情况八、人民健康水平8-1-1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8-1-2 各地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8-2-1 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2-2 年龄别男女期望寿命8-2-3 各地区婴儿死亡率与期望寿命8-3-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3-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病率8-4-1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2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4-3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疾病别两周患病率(‰)8-5 调查地区居民两周患疾病严重程度8-6-1 199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2 199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3 2003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6-4 2008年调查地区居民慢性病患病率(‰)8-7-1 城市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2 农村七岁以下儿童身体发育情况8-7-3 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8-8-1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营养素摄入量8-8-2 城乡居民膳食结构(%)8-8-3 城乡居民每人每日食物摄入量(克)九、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9-1-1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数及死亡数排序9-1-2 2009年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排序 9-1-3 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9-1-4 2009年各地区甲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死亡率及病死率 9-2 1岁儿童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率(%)9-3-1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患病率(%)9-3-2 2002年我国居民高血压治疗率(%)9-4-1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合计)9-4-2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男)9-4-3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女)9-4-4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城市)9-4-5 前十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农村)9-5-1 2009年血吸虫病防治情况9-5-2 2009年血吸虫病查灭螺情况9-6-1 2009年克山病防治情况9-6-2 2009年大骨节病防治情况9-6-3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4 2009年地方性氟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5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水型)防治情况9-6-6 2009年地方性砷中毒(燃煤污染型)防治情况9-6-7 2009年碘缺乏病防治情况9-7-1 农村改水情况9-7-2 2009年各地区农村改水情况9-7-3 各地区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占农村人口比重9-7-4 农村改厕情况十、居民病伤死亡原因10-1-2 1995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1 199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3 2000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4 2009年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5 2009年大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1-6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2-1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2-2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2-3 2009年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3-1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3-2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3-3 2009年大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10-4-1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10-4-2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 10-4-3 2009年中小城市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 10-5-1 199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2 1995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3 2000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构成10-5-4 2009年农村居民主要疾病死亡率及死因构成10-6-1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合计) 10-6-2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男)10-6-3 2009年农村居民年龄别疾病别死亡率(1/10万)(女)十一、卫生监督11-1 2009年建设项目卫生审查情况11-2-1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2-2 2009年公共场所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2-3 2009年公共场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3-1 2009年饮用水卫生(供水)被监督单位情况11-3-2 2009年饮用水卫生(涉水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3-3 2009年饮用水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3-4 2009年涉水产品抽样监测情况11-3-5 2009年饮用水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4-1 2009年消毒产品被监督单位情况11-4-2 2009年消毒产品经常性卫生监督监测情况11-5-1 2009年职业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5-2 2009年职业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5-3 2009年职业卫生技术机构被监督单位情况11-6-1 2009年放射卫生被监督单位情况11-6-2 2009年放射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7 2009年采供血卫生监督处罚案件(件)11-8 2009年医疗卫生监督处罚案件11-9 2009年传染病防治监督处罚案件(件)十二、医疗保障制度12-1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2 2009年各地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情况12-3 城镇居民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情况12-4 生育保险情况12-5 民政部门医疗救助情况十三、人口指标13-1 人口数及构成13-2 人口基本情况13-3 各地区总人口(万人)13-4 各地区市县人口及城乡人口13-5 各年龄段人口数13-6 各地区人口年龄结构13-7 各地区性比例、人口密度与抚养比13-8 入学率、升学率及每十万人口在校学生数13-9 各地区文盲人口和文盲率附录一、主要社会经济指标附录1-1-1 全国行政区划(2009年底)附录1-1-2 城乡基层组织情况附录1-2-1 国内生产总值和财政收支附录1-2-2 2009年各地区生产总值与财政收支 附录1-3 价格指数(上年=100)附录1-4 就业和工资情况附录1-5 农村居民贫困状况附录1-6-1 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6-2 各地区城乡居民家庭收支情况附录1-7 城市设施水平附录二、世界各国卫生状况附录2-1 健康状况附录2-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附录2-3 卫生服务覆盖附录2-4 环境危险因素附录2-5 卫生资源附录2-6 卫生经费附录2~7 人口与社会经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