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与影响
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
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作者:缪菁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02期摘要:重大突发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造成了严重冲击和影响。
随着媒体在国际社会和重大事件中的参与度、融入度日益提升,其作用更加凸显,舆论战越演愈烈。
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为例,分析主流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据此对国内媒体报道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重大突发事件;媒体报道;新冠肺炎一、重大突发事件定义及特征重大突发事件通常指突然发生的,已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需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紧急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
其发生将会影响一个地区、国家甚至更大区域范围内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节奏,若应对处理不当,将产生严重后果。
重大突发事件有以下特点:一是突发性,事件暴发突然,扩展迅速,令人猝不及防。
二是紧迫性,需要有关部门或个人第一时间反应,迅速应对。
三是复杂性,因果关系环环相扣,涉及当事人复杂多样。
四是破坏性,直接或间接造成人员财产损失,引发社会动荡风险高。
五是持续性,贯穿人类文明进程和发展史,只可应对,从未停止。
二、媒体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和作用美国报业巨头约瑟夫·普利策曾说过:“倘若一个国家是一条航行在大海上的船,新闻记者就是船头的晾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媒体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的渠道和载体,是公众认知世界的窗口,是国家与公民之间沟通的桥梁。
面对重大突发事件,媒体应积极主动履行其社会责任和使命。
一是确保公众的知情权,将掌握的权威信息通过有效途径第一时间、全面真实地展现给公众,避免产生无谓猜测和恐慌。
二是代表公众行使监督权,代表公众对社会履行监督职责。
三是正确引导舆论导向,作为“政府的发言人”“国家的喉舌”,媒体在开展真实、客观、公正报道的同时,还要维护国家利益,引导舆论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新闻传播在疫情防控中的意义分析
新闻传播在疫情防控中的意义分析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影响深远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特别在万物互联时代,舆论环境网络空间众声喧哗,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态势,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次大考。
主流媒体应注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舆情流变,坚持团结鼓劲引导舆论,守正创新,为健康的舆论环境贡献新的力量。
一、新闻传播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力量(一)媒体融合不断扩大影响力最初,肺炎消息的出炉并未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警觉,因为尚未获得明确的认知,仅仅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随着国家加强疫情防控的新闻出炉,2020年1月20日,钟南山院士代表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证实有人传人感染,人们加强了对疫情的关注度。
2020年1月23日武汉“封城”消息的出现,主流媒体的大幅度报道,人们在真正意义上认识到了肺炎疫情的严重性,人们密切关注相关信息,生活中奔走相告,医院、药店的口罩被抢购一空。
疫情面前,各大媒体临危不乱,肩负主流价值传播责任,在媒体融合中不断扩大影响力、传播力、公信力,通过报纸、电视、网络、手机等多渠道肺炎的相关信息,通过正确的舆论引导,强化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全国人民树立了正确的抗疫意识,自觉将口罩戴起,从思想到行动,传播疫情知识,自我居家隔离,全国上下投入到抗击疫情的大潮中。
通过这场轰轰烈烈的防疫攻坚战,全国各地疫情控制呈现良好态势,从中可以窥视全媒体传播的强大力量。
通过权威快捷有效的新闻传播,及时、充分回应舆论关切,缓解民众信息饥渴,让广大民众能及时了解肺炎疫情的发展演变和防疫措施。
全媒体传播全视角多渠道的有效输入,让在家防疫的人们,足不出户就能通过有线或无线网络拥有最为直观的感受,从根本上重视肺炎疫情,做到不出门、不聚会,自觉自我隔离,自觉保护野生动物、监督捕杀贩食野生动物的行为,进而形成全民参与的磅礴力量。
(二)主流价值传播优势突显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许难以直观感受到主流媒体所具有的力量,但在防抗疫情的过程中,网络噪音杂声繁杂,由于新媒体门槛低,导致其“野蛮生长”,肺炎舆情信息良莠不齐,一些负面报道或者谣言提升舆论场域的民情矛盾,成为一种新舆情常态。
试论大众传媒在政府公共突发性事件管理中的功能体现
文\范凌子推进创新理论探索创新实践O N G N A N C H U A N B O 主题专栏一热栅究【内容提要】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社会安全事件等公共突发事件给民众的情绪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
公共突发性事件的发生使得政府和大众媒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媒体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政府要重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和功能,并和大众传媒建立良性的互动关系,才能使社会和国家秩序得到保障。
【关键词】公共突发性事件大众传媒功能互动前畜公共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的紧急事件,它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事件等,是威胁到相关系统、机构、部门和人员的利益,迫使相关的系统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和抉择,采取更多的控制或调节行动,以维持系统生存的危急和紧迫时刻。
简言之,公共突发性事件就是导致社会偏离正常轨道的危急的非均衡状态,它属于危机事件的范围。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国家、地区、城市相互之间的交往、联系日益紧密,相互影响和依赖性也日益加强,资源和信息交流也日益频繁、迅速,而且大众传媒的日益发达使得公共突发性事件很容易跨越地理界限而迅速扩散,当一个政府面对突发事件时,如果不能正确发挥好大众传媒的功能,就很有可能演进为区域性甚至全球性的危机。
一、大众传媒运行的特点及作用大众传播媒介主要包括报纸、电视、电台和杂志,大众传播借助印刷、电子、网络等现代化传播手段和媒介向社会不特定的公众进行单向的信息传播,具有传播信息量大、扩散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特点。
在当代,随着传播媒介逐渐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出现互联网、手机等新的传播媒体后,信息传播媒介的结构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覆盖率高、传播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冲击力强等特点。
大众传媒强大的传播效果以及特定的客观性、权威性、公信力和不特定的传播对象使其成为公共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重要的一种信息传播工具。
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公共政策制定是一个国家、地区或组织为解决公共问题或实现公共利益而采取的行动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扮演着重要角色,并对公共政策制定产生着深远影响。
大众传媒主要通过信息传播、舆论引导和公众意见表达等方式影响公共政策制定。
本文将讨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探索这种影响的特点。
首先,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制定中扮演了信息传播的角色。
媒体通过报道和分析公共问题,向公众提供了大量的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有助于公众了解问题的背景和关键因素,还可以提供不同观点和意见的平台。
在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政府和决策者可以通过媒体了解公众对不同政策的看法,从而更好地把握公众的需求和期望。
同时,媒体还可以通过报道负面事件和不当行为,促使政府采取措施来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其次,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制定中还扮演了公众舆论引导的角色。
媒体通过选择报道的内容和方式来塑造公众的意见和观点。
媒体的话语权和信息掌握能力使得他们能够影响公众对特定政策的态度和认知。
例如,媒体可以强调一些问题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关注程度,从而促使政府采取相关政策。
另外,媒体还可以通过社论、评论和专家解读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影响公众对政策的态度。
这些舆论引导往往能够借助大众传媒的力量,迅速形成舆论共识,对政策制定产生直接的影响。
再次,大众传媒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具有公众意见表达的功能。
媒体作为公众意见的集中渠道,可以帮助公众表达对政策的支持或反对意见。
媒体通过报道和采访,使得公众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诉求。
媒体还可以通过举办座谈会、征集意见等方式,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政策讨论和决策。
这种公众参与的形式能够增加政策制定的公正性和民主性,提高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
同时,大众传媒还可以通过舆论监督和报道负面事件等方式,制约政府的行为,推动政策反腐和。
另外,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还表现在政策议程的设置和决策的过程中。
媒体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时,会有哪些影响和作用?
媒体报道突发公共事件时,会有哪些影响和作⽤?在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过程中,媒体对政府处置情况的报道可以为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中树⽴良好的形象;实事求是的报道可以增强媒体的品牌影响⼒和公信⼒;对问题的批评和谣⾔的澄清可以有效地引导公众的负⾯情绪。
1、媒体在紧急反应过程中发挥协同作⽤。
特别是在信息披露程度较⾼的西⽅发达国家,媒体在突发事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和协同作⽤。
突发事件将引发公众对政府信息的强烈需求。
媒体充分尊重⼈民知情权,依靠与政府的密切联系,获得新闻采访许可,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让公众了解真相。
在⽀持政府迈出下⼀步的道路上,媒体会毫不犹豫地发出社会呼吁,在必要时动员社会动员起来应对突发事件。
当然,如果政府处理不当,媒体将充分发挥监督作⽤,通过强有⼒的信息披露和批评,促使政府纠正错误。
【媒体管家】⾪属于上海沪动⽹络科技有限公司,⽬前设有江苏优梦⽂化传媒有限公司、北京软闻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旗下运营有南京在线、上海在线及北京在线三⼤地⽅门户。
2、媒体已成为引导舆论的减压阀门。
对于具有较⼤负⾯影响的危机事件,公众需要有⼀个发泄的渠道,媒体制定议程,引导舆论朝着正确的⽅向发展,即责任认定、应对措施和监督批评。
除了客观事实的披露,媒体更加客观和客观的评论可以传达出公众想要表达的声⾳。
⽆论是积极的声⾳还是消极的声⾳,赞扬的声⾳还是不满的声⾳,媒体的积极声⾳都代表着公众的意愿。
媒体也搭建了公众与政府对话的平台,邀请专家对评论进⾏评论,与政府、专家、意见领袖形成了看似⽚⾯、适度的互动。
这不仅是公众情绪,也是政府治理风险的预警。
有利于释放舆论压⼒和社会稳定。
3、媒体需要在利益和责任之间坚守原则。
媒体是将突发事件传递到⼤众⾯前的最重要途径,政府应对体制与公众应对期待间的差异决定了每次应对的效果,⽽⼆者间的偏差往往是由媒体报道造成的。
如果媒体只是为了博眼球,不负责任地披露引起社会不稳定的信息;只是爆料,⽽不是解释、阐释、化解,就会扩⼤突发事件的负⾯影响,在与政府的对抗中,激起民众强烈的反抗情绪。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国际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极大地改变了公共事件的传播方式。
在过去,公共事件的传播主要依靠传统的媒体渠道,如电视、广播、报纸等,而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公共事件的传播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新媒体时代的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不仅更快速、更广泛,还更具有参与性和互动性。
在国际范围内,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传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缩短了信息的传播时间。
在过去,公共事件的传播需要经过编辑、审核、排版等环节,才能被传统媒体传播给大众,而在新媒体时代,任何人都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进行实时的传播。
一条有关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在几秒钟内就可以传播到全世界,使得公共事件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
这种快速的传播方式,不仅能够让更多的人在第一时间获得事件信息,也能够让相关部门更快速地采取措施应对事件。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拓展了信息的传播范围。
在传统媒体时代,公共事件的传播范围受到媒体的覆盖范围的限制,而在新媒体时代,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国际信息。
这种全球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使得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可以被更多的人所知晓,也能够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关心。
当某国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或是重大事故,在新媒体时代,该事件很快就能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带动国际援助和合作。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提高了信息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在新媒体时代,公众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信息传播中。
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发布与公共事件相关的信息,可以通过评论、转发等方式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实时获取事件的最新进展。
这种信息的参与性和互动性,使得公共事件的传播不再仅仅是媒体的单向传播,而是形成了一种多方参与、多方互动的传播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
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可能存在着不真实的信息。
由于新媒体上的信息传播是非常快速的,很多信息可能没有经过核实就被传播出去,这就给不实信息提供了传播的渠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康传播
一、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的作为 • 1、政府对突发公共事件报道的管理 • 2、政府信息公开与信息失真
信息公开
信息公开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基本领域: (1)公开政府机关的议事活动及其过程 (2)公开政府机关制定或决定的文件、资料、 信息情报,其中包括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 情报。
信息失真
• 第一,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部门内部信息 管理无序,是导致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 • 第二,政府部门之间条块分割、信息流不 畅,是导致信息失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 第三,缺乏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长效机制 和机构。 • 第四,政府的信息传播模式有待转变。
第七章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健 康传播
• • • •
第一节 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第二节 政府的传播现状与策略 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传播缺陷与出路 第四节 公众的传播参与和特点
第一节 认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界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 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身心健康严重损害 的四类事件:(1)重大传染病疫情;(2) 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3)重大食物和职 业中毒;(4)因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社 会安全等事件引起的严重影响公众身心健 康的其他公共卫生事件。
2、政府危机传播的媒体策略
”主动、及时、透明“传播策略,即“三T原 则” (1)以我为主提供情况 (2)提供全部情况 (3)尽快提供情况
3、政府危机传播的渠道选择
• • • • • • (1)新闻发布会 (2)新闻公报或新闻通稿 (3)媒体座谈会 (4)主动约见记者 (5)手机短信传播 (6)网络新闻发布
2威廉班尼特的形象改变理论3托马斯伯克兰的焦点事件理论2政府危机传播的媒体策略主动及时透明传播策略即三t原则1以我为主提供情况2提供全部情况3尽快提供情况3政府危机传播的渠道选择?1新闻发布会?2新闻公报或新闻通稿?3媒体座谈会?4主动约见记者?5手机短信传播?6网络新闻发布第三节大众传播的传播缺陷与出路一大众传播在突发公共事件报道中的传播缺陷?1缺陷一
媒体对突发事件危机的作用
媒体对突发事件危机的作用突发事件危机无疑是对人们生活的一种打击,不仅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们的安全感。
媒体在突发事件危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能够迅速传播事件的发生和现场情况,为公众提供第一手的信息。
在突发事件发生的当下,公众对于信息的需求急切,而媒体能够满足这种需求,让公众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和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首先,媒体通过报道突发事件的发生,让公众了解事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例如,当一起大规模自然灾害发生时,媒体能够向公众解释灾害的起因,如地质构造和气候条件等。
这样,公众能够更好地理解灾害的严重性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其次,媒体能够传播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和方法,帮助公众在危机中保护自己。
例如,在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媒体可以向公众介绍正确的防疫和卫生习惯,教育人们如何避免感染疾病。
这种及时的传播不仅能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也可以有效减少疫情的传播。
此外,媒体还能够推动社会的凝聚力和援助行动。
突发事件危机常常需要大量的援助和支持,而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能够启动人们的关怀和善行。
通过媒体的报道,公众能够了解到灾区的需求,并积极参与捐赠、志愿者活动等,为灾区人民提供帮助和支持。
然而,媒体在突发事件危机中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
首先是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在事件发生之初,媒体可能只能获得片面的消息,这些消息容易引发恐慌和不必要的担忧。
因此,媒体应该在报道中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夸大和歪曲事实。
其次,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时需要保护隐私和尊重受害者。
在一些灾难性的事件中,媒体有时会对受害者进行过度曝光,这不仅侵犯了个人的隐私权,也给受害者带来了额外的伤痛。
为了提高媒体在突发事件危机中的作用,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首先,媒体应该加强自身的专业能力,提高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
这需要媒体从业人员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在突发事件中理性、客观地报道事实。
健康教育及健康传播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分析
健康教育及健康传播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分析作者:马国庆来源:《中国卫生产业》2018年第19期[摘要] 该文主要研究了健康教育及健康传播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以及加强健康教育、改善健康传播的渠道,希望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要充分重视健康教育及健康传播的作用,通过各种措施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及健康传播,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效果,维护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关键词] 健康教育;健康传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作用[中图分类号] R1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7(a)-0147-0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的是突然发生的,可能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群体不明原因疾病或者重大食物中毒等对公共健康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的事件。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社会和政府必须采取积极、有效、及时的应对方式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的威胁。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是一门比较系统的学科,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是一项投入较小,但产出较高的公共卫生保健措施,也是向社会公众推广卫生科普知识,提升公众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的有效途径,所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方面已经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可与应用。
近年来,我国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社会公众和新闻媒体都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关注,政府在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应对时,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传播能够有效防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传播和蔓延,提高政府和社会公众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减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響和经济损失,促进我国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1 健康教育与健康传播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进入21世纪之后,我国发生了一系列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比较严重的有2003年的“非典”、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和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等,此外,我国还有很多的水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在这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我国政府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进行应对,在应对过程中积累了很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经验,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2008年的奥运会安保工作就是对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验。
简述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
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大众传播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具有多重功能和影响力,不仅塑造了个体和社会的认知、行为和价值观,还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效果。
本文将简述大众传播的功能与效果,重点关注信息传递、社会控制、文化传播、社会变革等方面。
首先,大众传播是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
它以极快的速度将信息传播给广大受众,确保了信息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通过大众传播,人们能够了解国内外时事、掌握市场动态、获取科技进展等重要信息。
此外,大众传播还承担着预警和科普的作用,及时向公众传递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威胁的信息,提高社会的应急能力和公众的防范意识。
其次,大众传播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
它通过传递社会规范、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引导人们的行为和态度。
大众传播通过表扬和批评、正面和负面报道等方式,塑造社会舆论和价值取向,推动社会的良性发展。
同时,它也监督着政府和企业,促进公共事务的透明度和责任担当。
再者,大众传播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重要渠道。
它通过电影、电视、音乐、书籍等媒介将各种文化元素传递给受众,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大众传播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推动了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最后,大众传播在社会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历史上,许多关键的社会变革都是由大众传播所推动的。
例如,媒体报道揭露了社会不公和腐败现象,激发了公众的抗议和反抗;媒体的宣传和动员,推动了环保运动和公益事业的兴起。
第一部分:大众传播的功能1. 信息传递和沟通大众传播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递工具,它将新闻、事件、观点等信息传递给大众。
这有助于人们了解世界,参与社会和政治生活,并做出知情决策。
2. 社会控制大众传播可以传播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有助于社会控制。
它通过媒体的内容和呈现方式塑造了道德标准和社会行为规范。
3. 文化传播大众传播作为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在我们的社会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应急科普的作用分析
突发公共事件中网络媒体应急科普的作用分析摘要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全球范围内突发公共事件呈现频度高、范围广、影响大等特点,中国也不例外。
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因其自身种种特性与优势,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科技新闻传播与科普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以人民网、新浪网对汶川地震、甲型H1N1流感相关专题报道为例,结合“应急科普”这一提法,探讨网络应急科普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并就目前状况指出不足与建议。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网络媒体;应急科普;问题分析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同时,要“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近年来,上至中央政府,下至普通公众,都十分关注重视突发公共事件的应对工作。
2006年1月,中国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预案的颁布,对于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今社会是“知识经济”时代,而知识经济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与国民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
要想使科学技术更好地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更好地造福于民,科学普及工作便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
网络媒体作为第四媒体,其社会影响和作用日益凸显。
从近年发生的汶川地震与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事件中可以看出,网络媒体在应急科普中扮演了重要的作用。
1 突发公共事件与应急科普的概念1.1突发公共事件2006年1月国务院颁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这样定义它: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根据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过程、性质和机理,突发公共事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1)自然灾害。
主要包括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等。
(2)事故灾难。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论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已成为公共政策制定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为推进公共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科学化,研究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就显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在公共政策制定中,大众传媒能够促进公共议题建构、表达社会公众利益、监督政策制定权力,同时它又有公共性匮乏、依附性强烈、客观性缺失等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大众传媒的公信力,加强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加强政策制定网络化建设,健全媒介监督体系四点改进对策。
关键词:大众传媒;公共政策;政策制定;影响一、大众传媒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一)促进公共议题建构。
狄杰克和利普莱曾认为,“公共政策关心的是解决或改善社会问题。
”[1]大众传媒能及时的将社会所发生的事件向大众及其各个组织传播,通过持续性报道来将社会问题变成大众讨论的话题,引起公众注意,使其进入公众日常议题,影响公众的判断与倾向。
因此,社会问题通过大众传媒的关注而加以突出,在公众和政府机构中的影响也越大,推进了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并给政府造成舆论压力,使其尽早制定出公共政策来解决问题。
面对众多的社会问题,大众传媒充当了“把关人”的角色,大众传媒对于现代社会所起到的舆论引导作用是任何组织和群体都不具备的特性。
(二)表达社会公众意愿。
“在美国,没有任何国会的重大立法,任何国外冒险,任何外交活动,任何大的社会改革能够成功,除非新闻界准备好了公众的思想。
”[2] 大众传媒作为一种利益表达渠道,通过提供各种途径和手段,吸引公众参与政治决策,使分散的潜在的公众意愿转化为明确集中的决策要求,再将政府的决策信息公开透明地传达给公众,同时将公众的意见反馈给决策者,使决策层可以充分了解社会成员的意见,能够不断对决策进行适当调整,从而使公众意愿可以通过大众传媒得到呈现,有利于公共政策制定合法化、民主化及科学化。
同时,利用大众传媒监督和纠正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偏差,对行政决策进行完善。
(三)监督政策制定权力。
浅析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向引导作用--以《信阳日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
2021第02期 / 总第408期47主流媒体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党和政府发布声音和传播信息的主流渠道,承担着向社会和大众传递资讯、反映百姓呼声的重要职责。
《信阳日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报道,在引导舆论、稳定社会、安抚民众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功效,凸显了主流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正向引导作用。
一、主流媒体在社会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对社会认知具有推动作用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各类宣传媒介、载体也呈井喷式发展,人们获得信息资讯的途径呈现出多渠道、多样式发展的特性。
当社会事件发生后,各种信息资讯会在第一时间被迅速地传达到广大受众面前,或为碎片或为整体,让社会大众不能辨别其中真伪。
如何对社会胡瑜珊——以《信阳日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为例浅析主流媒体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正向引导作用影,她手持“首届首都庆祝教师节大会请柬”的照片让人动容。
编辑和美编团队特意在毛老师的背后加了一块黑板,并将整个版面设计成“粉笔画”的风格,引导读者走进熟悉的教室,致敬遇见过的好老师。
比如2019年5月18日头版(图7),“贝老走好”的哀思。
贝聿铭一生惦念家乡苏州,85岁高龄还亲自操刀为苏州博物馆设计新馆,他的赤子之心让家乡人铭记于心。
得知贝老去世,无数家乡人为之悲痛。
作为地方主流媒体,《姑苏晚报》用三个新闻版对贝老的一生,尤其是贝老与家乡苏州的深厚感情进行了集中报道,同时通过设计在头版做更加精彩的呈现,收获广泛好评。
再比如2020年2月18日头版(图8),“能救人,我当然要赶来”的感恩之举。
朱先生是苏州市首例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及治愈出院者,当他听说自己的血浆能救人时,便毫不犹豫地捐献了200毫升带抗体血浆。
他的这一举动,不仅起到了很好的模范带头作用,而且增强了全体市民战胜疫情的决心,满满的正能量。
三、从“新”出发,取得最好的传播效果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在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传播的手段也越来越多。
论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论新闻媒体在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在处置突发事件报道的过程中,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舆论引导力度,以做好党和政府的组织者和宣传员,是新闻工作者的义务和职责所在。
只有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才能发挥舆论监督引导的重要作用。
一、在突发事件中媒体要正确发挥引导作用新闻媒体对舆论的引导,尤其是对处置突发事件中群众舆论舆情的引导直接关系到坚定社会主义的改革方向、社会的长治久安以及和谐社会的建构,是保证社会良性运作的重要力量。
突发事件报道要及时准确要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原则。
正确报道突发事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有利于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弘扬社会正气,针砭时弊,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做好处置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有助于人们减少各种猜测、传言和谣言,稳定人心;有助于使人们正确理解政府和有关部门为处置事件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动员社会各方力量,使事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妥善处理。
无论是发生的西藏3.14打砸抢暴力案件、汶川5.12大地震,还是奥运火炬在国外传递受干扰,我们国家的新闻工作者们都及时准确,公正的报道,引导舆论,疏导情绪,解答群众的疑惑,使人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
公开报道,对稳定人心、鼓舞士气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种方式,把真实的情况第一时间传播出去,体现了我国政治的开明程度以及新闻传播思维的成熟,树立了中华民族及中国执政党的良好形象。
媒体的舆论引导是以客观发生的新闻事实为基础的,但对新闻事实的报道角度和价值判断却会影响着新闻舆论的导向。
所以舆论导向不仅要有良好的动机和明确的方向,还要讲究引导艺术,以使舆论引导和调控收到最佳的效果。
⒈坚持党性原则,树立大局意识,是报道好突发事件的保证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风险沟通及风险评估
息,通过何种渠道进行沟通,风险沟通都需要重视沟通对象积极参
与,需要主、客体双方最终达成共识。
㈢、风险沟通的方式
1、书面沟通和口头沟通
书面沟通是以文字为媒介的风险信息传递,是一种比较经
济的沟通方式,沟通的时间一般不长,沟通成本也比较低。 这种沟通方式一般不受场地的限制,因此被广泛采用。这
种方式一般在解决较简单的问题或发布信息时采用,比如
服务
不理性的公众行为(如疯狂抢购、家庭过度消毒等) 不必要的旅游限制 对卫生部门的建议和措施提出质疑 对政府措施的质疑 小道消息和谣言满天飞
风险沟通的作用
能够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和合作,减少和规避风险,平息不良
影响,控制和消除突发事件的危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塑
造和维护政府良好的形象;
治手段,疾病的预后,以及相关部门采取的措施和效果等。
对于专业人员,则要从专业的角度描述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诊断要 点,救治指导意见等。
对于大众,则要根据不同事件公众的关注点,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信息,如疾病 的传染性如何、是否可以预防和治疗、该如何预防、在何处可以获取有关信息
3、沟通方式和时机选择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风险沟通及风险评估
河北省鼠疫防治所 杜国义
认识突发公共事件
概念:突然发生的;危及到群体健康和生命 分类: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放射性;
灾害性
危害:大量的人员伤亡;社会、经济、环境
受到明显影响;心理伤害
危害特点:即时性;延时性;潜在再现性
911
“9·11事件”又称“911恐怖袭击事件”、“美国 911事件”等,指的是美国东部时间2001年9月11 日上午(北京时间9月11日晚上)恐怖分子劫持的4 架民航客机撞击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和华盛顿五 角大楼的历史事件。包括美国纽约地标性建筑世界 贸易中心双塔在内的6座建筑被完全摧毁,其它23 座高层建筑遭到破坏,美国国防部总部所在地五角 大楼也遭到袭击。 2001年9月11日,19名劫机者分 别同时搭乘飞往各地的美国民用航空飞机,这四架 客机分别从波士顿、纽瓦克和华盛顿特区(华盛顿 杜勒斯国际机场)飞往旧金山和洛杉矶,并在美国 上空飞行的四架民航客机被地劫持。在劫机过程中, 劫机者使用武器刺伤或杀害飞行员、空中乘务员和 乘客。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传播的职责与使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主流传播的职责与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发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其严重性和影响力而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
这些事件不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还对社会秩序、经济发展和国际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主流传播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职责和使命凸显出来。
首先,主流传播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承担着传播信息的使命。
在这样的事件中,准确、及时和可信的信息是关键。
主流传媒应该积极收集、整理和发布有关疾病传播特征、医疗救治措施、预防控制方法和政策指导的信息。
这些信息对于公众了解疾病的传播途径、病症特征以及预防控制方法都至关重要。
通过传播这些信息,主流传媒为公众提供了正确和科学的参考,帮助民众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做出明智的决策。
其次,主流传播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肩负着教育公众的责任。
传播媒体应该积极开展公众教育工作,帮助公众了解疾病的传播方式、危害以及预防控制措施。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很多公众对于疾病了解不足,往往会产生恐慌和焦虑情绪。
主流传媒可以通过举办讲座、专题节目、新闻报道等形式,向公众传递科学知识和正确的行为指导,帮助公众树立正确的防控意识和行动习惯。
只有通过科学的教育宣传,才能消除公众的恐慌情绪,提高卫生意识和保护自身的能力。
此外,主流传播媒体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还负有监督执政者的责任。
在这种事件中,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主流传媒应该保持独立的立场,对政府和卫生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报道。
它们应该关注政府的防控措施是否得当、卫生部门是否有效执行,以及防疫物资的分配是否公正等问题。
通过对政府的监督,主流传媒有助于保持信息透明度,增强政府的问责制,推动疫情的控制与治理。
除此之外,主流传播媒体还承载着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职责。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社会舆论往往波动起伏,个别声音的扩大可能会给疫情防控带来负面影响。
主流传媒应该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减少不必要的恐慌和谣言传播,帮助公众保持冷静的心态,并积极同实权威机构紧密合作,共同向社会传递正确的信息。
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
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公共危机的传播与应对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网络和新媒体的出现为公共危机的传播提供了更广泛的渠道,并对应对策略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与应对的影响,并分析其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一、网络与新媒体的崛起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渠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兴起为公共危机的传播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和在线论坛等平台,公众可以迅速获取并分享危机事件的信息,从而将危机的影响快速传播给更广泛的受众。
二、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传播的影响1. 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相比传统媒体,网络和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更快。
一旦出现危机事件,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实时获取信息,并迅速传播给他人。
这使得公众对危机事件的感知和传播能力大大增强,危机信息可以在短时间内迅速传遍全球。
2. 多样化的信息形式:网络和新媒体不仅提供文字信息,还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传播危机事件。
多样化的信息形式使公众更容易理解和共鸣,同时也增强了危机事件的真实感和直观性。
3. 民众参与度的增加:网络和新媒体为公众参与公共事务提供了方便渠道。
在危机事件中,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感,参与讨论并表达对危机应对措施的反馈。
公众的参与度增加了应对危机的合理性和民主性。
三、网络与新媒体对公共危机应对的影响1. 实时监测和信息收集:通过网络和新媒体,公共管理部门可以实时监测和收集危机事件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了解危机事件的进展和影响,从而采取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
2. 公众意见的引导和管理:网络和新媒体给公共管理部门提供了引导和管理公众意见的平台。
通过与公众进行在线互动和沟通,政府可以更好地了解公众的需求和诉求,并及时回应和解决问题,增强公众对危机应对的信任和满意度。
3. 危机信息的传播和解释:网络和新媒体为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提供了更为广泛的传播渠道。
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
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角色与影响公共危机是指突发事件或短期事件,对社会、环境或经济等方面造成重大影响,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的事件。
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能够迅速传播信息,也能够对事件产生深远的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的迅速传播能力使得公共危机信息能够迅速传递给大众。
相比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平台具有更广泛的覆盖面和更快的传播速度。
在事件爆发的瞬间,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获取第一手信息,了解事件的发展和影响。
例如,当自然灾害发生时,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可以通过发布和分享实时照片、视频等信息,让更多的人了解到灾情的严重性,从而引起公众的关注和援助。
其次,社交媒体的互动性使得公众能够参与到公共危机的传播中。
社交媒体平台提供了一个公开的讨论和交流的场所,使得公众能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公众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发表评论、转发信息、参与讨论等方式,表达对事件的关注和态度。
这种互动性不仅加深了公众对事件的了解,也增加了事件传播的广度和深度。
然而,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上的信息可信度难以保证。
由于社交媒体的开放性和自由性,任何人都可以发布信息,而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难以验证。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虚假信息和谣言往往会通过社交媒体快速传播,给公众带来误导和恐慌。
其次,社交媒体的讨论和交流容易引发情绪化的言论和争议。
在公共危机事件中,一些人可能会表达过激的情绪和观点,引发争议和冲突,甚至对事件的处理和解决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充分发挥社交媒体在公共危机传播中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加强管理和引导。
首先,社交媒体平台应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过滤,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准确性。
平台可以建立专门的审核机制,对发布的信息进行审核和核实,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
其次,公众也需要提高对社交媒体信息的辨别能力,不盲目相信和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
公众可以通过多方面获取信息,对比不同的观点和来源,形成自己的判断和意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传媒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作用与影响
摘要:大众媒介的力量已经逐渐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
大众媒介与生俱来的
宣传、组织力量使其成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来临时的宣传武器。
本文将通过对以
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回顾,分析其自身属性以及大众媒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扮演的角色,阐述大众媒介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中发挥的社会功能。
关键词:大众媒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功能
随着传播技术的发展,大众传媒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大众传媒是指运用先进
的传播技术和产业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进行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
活动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大众传媒最基本的功能就是获取信息和传递信息。
现代传媒大大提高了信息
传递的速度、容量和范围,实现了信息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四通八达。
大众传
媒还具有监督功能,及时报道和评论社会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揭露假恶丑现
象维护社会公正,促进社会健康发展。
大众传媒也具有娱乐功能,提供大量文学、艺术、休闲方面的内容,丰富了日常生活,陶冶性情。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
国务院2003年5月第七次常务会议通过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草案所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
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
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突发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征
1.突发性和意外性。
突发事件虽然存在着发生征兆和预警的可能,但往往很
难对其作出准确的预警和及时的识别。
2.不确定性。
由于发生的突然,许多的突发事件的诱因都是一时不能获知的,或者数种因素共同起作用的。
3.广泛性和周期性。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涉及范围广、影响范围大,一方
面对人们身心健康产生危害,在很长时间内使人产生阴影;另一方面,一些突发
事件涉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敏感性和连带性很强。
二、大众传媒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社会功能
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媒体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树立大局意识、
稳定民心,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政府的形象,维护社会稳定。
(一)进行社会动员
“新闻媒体应当无偿开展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自救与互救知识的公益宣
传。
”①大众传媒应调动一切手段和社会资源,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得到
良好社会的环境支持,将损失降到最小。
SARS流行期间,大众传媒动员全社会抗击非典。
央视制作了《同心抗“非典”
同唱一首歌》以及很多抗“非典”的公益广告等。
2009年甲流频发,很多媒体不仅
有关于“甲流”预防的动员宣传,还有很多新闻涉及关于“甲流疫苗”的推广。
这些
都表明了大众传媒在突发卫生事件的动员姿态与宣传身份。
(二)群众知情权的体现
人民群众既是灾害破坏的受体,也是抗御灾害的主体。
灾害发生后及时使群
众了解灾害发生的情况,是他们积极参与抗灾救灾重要前提。
因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编造、传播有关突发事件事态发展或者应急处置工作的虚假信息。
”②
大众媒介更要这样。
例如:在对于三鹿奶粉爆出三聚氰胺事件中,“新浪”、“搜狐”、“腾讯”等国内知名的网络媒体都有对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企业进行了曝光,让消费者们清楚的了解到自己购买的产品的质量。
(三)协助政府,稳定民心
在突发事件来临时,市场可以失灵,而政府却绝对不能失灵。
任何突发事件发生时,总会形成一定的舆论焦点,影响人们的观念。
新闻媒体可以设置舆论焦点,塑造政府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良好形象,满足公众信息需求保持社会正常运转。
灾难来临时,新闻媒体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不能在公众群情激愤的感染下失去理智,要讲究报道艺术,在不知不觉中传达政府的声誉,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政府的形象,实现维护社会稳定的功能。
(四)输导群众情绪,实施心理干预
突发事件初期,由于缺少正确的信息和发布渠道,势必有一些谣言流出使群众心理造成恐慌。
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媒体要积极输导群众,传播理性舆论。
“我们应该坚定这样的信念,灾害发生时,我们唯一要恐惧的东西不是灾害,而是恐惧本身”③。
去年的山西疫苗事件,由于传播渠道不畅引发了公众“连药带人”的不信任,从而引发对疫苗接种的集体怀疑和抵触,直接威胁公共防疫工作的效力,甚至引发巨大的社会问题。
谣言的传播,能够对社会心理、民众情绪产生极大的干扰,影响人们的理性判断能力,从而制造混乱,影响社会稳定。
因此,大众传媒的传播要积极传播正确信息、屏蔽谣言和扭曲的信息。
三、结语
充分认识和合理运用大众传媒的社会控制功能,将有助于更好地实现社会控制,促进社会和谐。
作为大众传媒应该按照新闻传播和宣传的科学规律,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报道应制定合理的科学的原则和章程,将其危害降到最小。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二章.预防与应急准备.第二十九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第四章.应急处置与救援.第五十四条;
③美国总统罗斯福1933年的首次就职演说中提到的原句为“the only thing we have t o fear is fear itself”。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9月版;
[2]田本淳.《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实用方法》.[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
[3]张君昌.《媒体舆论与全民动员》[A]《现代传播》.2003年06期;
[4]王思斌.《社会学教程》[M]北京大学大学出版社.200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