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好水草免遭大量破坏,此时应及时投喂部分人工饵料,如螺蛳、河蚬、鱼虾肉等,植物性饵料中的谷类、豆类、南瓜丝等,以促进河蟹快速生长。
一般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时和下午17-18时各投喂1次,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
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深水区,下午应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
4.2水质管理大水域一般水体畅通,水质不易变坏,但在水草被河蟹咬断漂浮水面时应及时捞出,以免在高温季节腐烂败坏水质。
同时禁止有机磷类及菊酯类药物污染水质。
4.3日常管理首先要加强拦网管理,及时检查围栏的网片有无漏洞,如发现漏洞,应及时补修,特别是在洪水季节,河蟹很容易随水的流动逃逸。
另外,在河蟹生长期间禁止打捞水草,禁止放鸭,禁止用渔具进行水下作业,因为这样都很容易造成河蟹伤亡,特别是河蟹蜕壳高峰期,其危害性更大。
五、河蟹病害防治
5.1蟹种投放前要进行消毒处理,并挑出病蟹死蟹。
5.2在投放操作过程中动作要轻、快,尽量不要使蟹体受伤。
5.3采用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投喂内服药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害发生。
常用的内服药有氟哌酸、益肝素、FR C等。
六、适时捕捞
要适时掌握好河蟹逃跑的规律,河蟹一旦蟹膏、蟹黄丰满后即上岸寻找回归路线,一般在东南方向或有水流的方向。
8月中下旬,开始用地笼回捕,即从白露起捕到寒露结束,约1个月,过寒露捕捞量明显减少,捕捞原则是宜早不宜迟。
七、暂养培育,适时销售
由于大水面捕捞河蟹早晚相差一个月,先捕的要暂养,且蟹黄不丰满,需要强化培育。
首先做好暂养池的准备,7月末将5亩一个池塘注清水30cm,消毒处理,做好防逃备用。
8月中旬,捕蟹放入池中,投喂杂鱼、熟黄豆等,也可投喂鲜嫩的水草,培育半月到一个月,促进河蟹品质提高,同时观察市场行情,掌握市场动态。
销售前要雌雄、大小分等,一般2龄蟹100g,60元/kg,3龄蟹60-100元/kg(基本6只一公斤),平均最低批发价60元/kg。
八、经济效益
双凤水库2005年放扣蟹1500公斤,经过五个月的养殖河蟹长势良好,成蟹100g以上,共产河蟹5000公斤,6万只左右。
回捕为30%,总收入20万元。
蟹苗3万元,管理费、捕捞费等5万元,纯效益12万元。
另外越冬后,明年秋天有望产3龄蟹500公斤左右。
九、大水面河蟹养殖需要注意的问题
1、大水面河蟹放养密度应0.25公斤/亩为宜,这样既保护了养殖水域的生态环境,又能生产出大蟹、优质蟹,提高回捕率。
2、在方正大水面养殖的3龄成蟹,基本上6个头一公斤,红爪、黄毛、绿盖,淡水大河蟹申请了无公害绿色水产品,注册了蝴蝶岭商标。
3、大水面养蟹,蟹大小看水草,应移植伊乐藻,培育福寿螺等,增加饵料生物。
4、大水面河蟹养殖,管理也要到位,病害防治要及时,这样才能确保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稻田河蟹养殖技术
艾丹
(绥滨县水产局黑龙江绥滨156200)
一、稻田养蟹的意义与作用
稻田养蟹是指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既种植水稻又养殖河蟹,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杂草资源、水生动物资源、
昆虫,以及其它物质和能源更加充分地被利用,并通过河蟹的生命活动,达到为稻田除草、除虫、松土、增温和增肥的目的,达到稻蟹共生、稻蟹双丰收的效果。
稻田养蟹的好处是:
(一)稻田养蟹,可节省大量的资金。
发展稻田养蟹,既不需要占用现有的养殖水面,也不需要占地挖池。
利用稻田养殖河蟹,不但可以解决“吃蟹难”的问题,还可以就近销售、繁荣市场、活跃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变自然优势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二)稻田养蟹,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稻田内开展河蟹的养殖需要配套一定的工程设施,比如开沟挖凼等,从而变稻田的平面生产为立体利用,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率。
另外,通常稻田内的杂草、昆虫等都是对水稻有害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河蟹来说,许多都是良好的饲料。
开展稻田养蟹,可使这部分生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变废为宝。
稻田单一种植水稻时,水只能是单一途径利用。
而养殖河蟹后,可得到双重利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
(三)稻田养蟹,有利于促进水稻增产。
在稻田里进行河蟹养殖,对水稻生产有许多有利条件:首先是可以清除田间杂草。
其次是增加了通风透光能力。
一方面稻田养蟹工程的沟凼增大了稻田稻秧之间的行距,另外,在水稻生长前期,河蟹吃食稻田中的杂草,可减少杂草与秧苗争肥、争光的机会,降低肥料的损失;到水稻生长中后期,河蟹会取食部分已失去功能的稻脚叶,从而改善了稻田通风透光条件,有利于水稻的抽穗灌浆。
第三是可减轻病虫害。
稻田中养蟹还可以防治水稻病虫害,河蟹对三化螟、稻飞虱、纵卷叶虫和稻叶蝉等虫害有明显的防治效果。
第四是可增加肥源。
稻田养蟹后,可以把许多外溢的物质和能量拦截下来,为水稻增产服务。
河蟹通过其摄食活动,排出大量的粪便,促进稻禾的生长。
此外,由于河蟹在稻田中游动觅食时,翻松泥土,增加氧的含量,促使土壤中有机物质分解为无机盐,被水稻吸收利用,养蟹稻田的土质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良。
据测定,养蟹稻田与不养蟹稻田相比,土壤有机质增加0.4倍,全氮增加0.5倍,速效钾增加0.6倍,速效磷增加1.3倍,与稻田养萍,养固氮蓝藻相比,养蟹稻田的肥效更加显著。
因此,稻田养蟹可从多方面促进水稻的生长,使水稻产量明显增加。
实践证明,养蟹稻田只要管理得当,一般可增产稻谷一成左右,高的可达三成。
(四)降低种稻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稻田的产值与效益。
稻田养蟹不仅增加了水产品和水稻增产的收入,还减少了治虫用药,追施肥料等支出,同时还节省了除草用工等。
由于水体的立体利用,就一般水平而言,在稻田内进行河蟹养殖后,水稻可增产10%以上,河蟹亩产可达20-100公斤,增加产值500-1200元,纯收入亦可增加200元以上。
因而稻田养蟹,可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不仅可以稳定粮食生产,亦可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充分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总之,稻田养蟹投资少、收益大,方法简便易行,对于农渔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
要搞好稻田养蟹,要求农业、水产等部门密切配合,因地制宜地制订本地利用稻田养蟹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搞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工作,大力组织推广,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稻田养蟹新技术,使稻田养蟹取得更好成效。
二、稻田养蟹的技术要点
(一)养蟹稻田的选择
应选择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无污染,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交通便利、保水力强的田块,尤其是田埂不能漏水。
一般可选择中低产田进行稻田养蟹,增产增效更加明显。
(二)稻蟹工程的建设
稻田养蟹的田间工程应按蟹、稻共生对生态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养殖技术等条件,合理设计、科学施工。
其要点是挖好蟹沟,加高加固四周田埂。
l、开挖蟹沟:蟹沟通常由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三部分构成。
环沟一般在稻田的四周离田埂2—3米左右开挖,沟宽2—4米,深1—1.5米,坡比1:2,其总面积占大田面积的10—15%左右。
田间沟又称畦沟,主要供河蟹爬进稻田觅食、隐蔽用,视田块的大小在稻田中间开挖3—5条宽50—70Cm,深30—40cm的田间沟,田间沟与环沟相通,其形状可为“十、井、半”等形。
暂养池主要用来暂养蟹种和收获商品蟹。
有条件的可利用田头自然沟、塘经整理后作蟹的暂养池,也可利用稻田的进排水渠道改造而成,其方法是将排水渠道外一侧的渠边加高加固,达标准后
便可结合使用,没有的话,就在稻田的一端或一角开挖100—150m2、深1.5m左右的暂养池。
环沟、田间沟和暂养池的总面积不超过大田总面积的20%。
2、加高加固田埂:一般的田埂低、矮、小,保持的水位低,为了养好河蟹须将田埂加高加固,并压实夯牢,大块的土要粉碎,不能在埂中留有缝隙,造成漏水逃蟹。
加高加固的田埂可防止汛期溢水和河蟹逃逸。
3、进排水系统建设:进排水口用管道较好,水管内外都要用网包好,中间更换两次,网眼大小根据河蟹个体大小确定。
特别注意的是管道与田埂之间不能有缝隙,应用水泥浇灌、夯实。
否则,进排水时如有细微水流,都会引起蟹种的逃逸。
(三)防逃设施建设
1、钙塑板防逃墙
选用抗氧化能力较强的钙塑板,沿养蟹稻田四周埋设,通常钙塑板高60—70cm,埋人土中10—20cr n,高出地面50cm,用木桩或竹桩支撑固定,细铁丝扎牢,接头处要紧密,不能留有缝隙,四角作成圆弧形。
这种防逃设施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是较为常用的一种。
2、塑料薄膜防逃墙
选用农用塑料薄膜,用毛竹或小树桩作桩,每隔1米五根,沿稻田四周铺设,用铁丝固定,木桩支撑,通常用双层塑料薄膜。
实践证明,这种防逃墙比较坚固耐用,且造价低廉,维修加固容易。
3、水泥板防逃墙
按设计要求,用钢筋水泥预制成一定规格的水泥板,沿稻田四周铺设,水泥板埋入土内20—30cm,墙高50—60cm,四角做成椭圆形。
水泥板内壁要尽量抹平抹光滑,墙基要夯实压牢,以提高防逃性能。
4、砖砌防逃墙
选用普通的红砖沿稻田四周砌墙,墙基人土20—30cm,底脚压牢,墙高40—50cm,临近稻田一面要用水泥抹平。
墙顶要砌“倒檐”。
(四)蟹种的选择
稻田养蟹要求放养的蟹种大小适中,规格整齐,体质健壮,爬行活跃,附肢齐全,无病无伤。
选购蟹种时,可采取“一查二看三称重”的办法,一查是查清蟹种的来源和产地。
二看是看蟹种规格是否整齐,附肢是否齐全,爬行是否活跃,性腺成熟的蟹比例是否过大。
特别注意的是不能用性成熟的蟹做蟹种,否则会引起重大经济损失。
三称重是采取随机取样的方法称重过数,凡规格在120-160只/公斤,规格比较整齐、爬行比较活跃的,均属质量比较好的蟹种。
(五)蟹种的投放
投放时间选择在五月中旬,在投放蟹种之前,应用田水喷淋蟹种3-4遍,使蟹种逐渐适应,然后让其自行爬人田中。
切不可将蟹种一下投人水中,以免环境变化太大,导致蟹种死亡。
一般亩产20公斤以上商品蟹的,可放规格为120—160只/公斤的蟹种4—5公斤;亩产商品蟹30公斤以上的,可以投放上述规格的蟹种6—7公斤。
蟹种放养前要用生石灰等药物彻底清池消毒,蟹种也要用药物浸洗,以消灭蟹沟内和蟹体上的寄生虫和致病菌,提高放养的成活率。
(六)河蟹的饲养管理
河蟹是杂食性偏动物性的甲壳动物,稻田养殖河蟹,其饵料种类主要有三大类:①动物性饵料:动物性尸体及其屠宰下脚料、蚌肉、螺肉、鱼虾;②粗饲料:谷类、山芋、马铃薯、玉米、南瓜、西瓜皮、糠麸、豆腐渣和各种饼类;③草类:禾木科的鹅欢草、青草等陆生鲜嫩草类,池中种植或捞入的苦草、聚草和水葫芦等水生植物。
水草是稻田养蟹必不可少的饲料之一,它不仅是河蟹喜食的饵料,也是河蟹栖息隐身的地方,可避免同类互相残杀而提高成活率。
1.、投饵数量
投饵数量的多少好坏直接影响河蟹的生长速度。
稻田养蟹必须坚持精、青、粗饲料合理搭配的原则,动物性精料占30%,植物性粗饲料占30%,草类占40%。
一般每天投喂1—2次,投喂饲料占蟹体重的5—10%,水陆草保持经常性,方便于河蟹摄食。
2、投饵方法
河蟹不同于其它水产品,但其活动方式、时间、摄食方式等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针对其特点,我们提出养殖河蟹的“四定”技术,即“定时、定点、定量、定质”。
3、水质调控
养蟹稻田,由于水位较浅,要保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就要坚持勤换水。
水位过浅时要适时加水,水色过浓则应更换新水。
正常情况下,稻田中水深保持5—10cm即可。
注意换水时温差不要过大,一般宜在上午10—11时,待河水与稻田水温接近时进行。
换水次数,4—6月份每周1次,换水量1/5,7—8月每周2—3次,每次换水l/3,9月份后每5—10天换一次,每次换水l/4。
调节水质另一个有效办法是定期施生石灰,一般每半月施一次,每亩用量15公斤左右。
注意,施生石灰是按蟹沟、田间沟、暂养池等面积来计算的。
定期施生石灰,既可调节池水的pH值,改良水质,又可增加池水钙的含量。
河蟹一生要蜕10多次壳,河蟹甲壳主要成份就是钙,所以河蟹对钙的需求较大。
4、水草移植
为了增加河蟹适口的植物性饵料,提供良好的栖息、蜕壳场所,应在蟹沟、暂养池内移栽轮叶黑藻、苦草等沉水植物,移植水草数量以布满蟹沟、暂养池为限。
如被河蟹吃完,应及时补栽。
使蟹沟、暂养池内始终保持有丰盛的水草,起到供作饵料、保护河蟹、促进生长的作用。
5、病害敌害防治
在蟹病流行季节到来之前,用药拌饵投喂,以预防蟹病的发生,另外每亩(按蟹沟等的水面)用10—15公斤生石灰泼洒,起到消毒防病作用。
河蟹的敌害主要有水老鼠、水蛇、青蛙、水蜈蚣等,除对养蟹沟、暂养池清池消毒外,发现敌害要及时清除,进排水口要用密眼网封好,严防敌害进入。
(七)田间管理技术
l、合理施肥:
施肥的原则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提倡化肥基施,追肥深施和根外追肥。
化肥应选择硫酸铵10公斤或尿素5公斤八次。
最好追肥在窄行中,以利水稻生长。
2、科学使用农药:
①选择对口农药。
—用三环吐、多菌灵,不用稻瘟散;
稻瘟病——
—用井冈霉素,不用稻脚青;
纹枯病——
—用杀虫双、杀虫醚,慎用杀螟松等。
稻纵卷叶螟、二化螟——
②掌握农药的安全用量:根据病虫害的情况,比安全用量低10-30%。
③采用适宜的施药方法:细喷雾喷在稻株上有较好的粘附力,流落到田水中的农药少,应提倡用这样的喷雾方法施农药。
④注意农药的施用时间:宜在早、晚进行。
水稻抽穗扬花期应在下午4时后进行。
⑤施药后应及时换入新鲜水,或深灌水。
⑥施药时尽量把河蟹赶入蟹沟和暂养池内。
(八)收割与起捕
l、收割水稻时,为防止收割水稻时伤害河蟹,可通过多次进排水使河蟹集中到蟹沟、暂养池中,然后再收割水稻。
2、河蟹的起捕:
①利用河蟹夜晚上滩、趋光的习性捕捞。
②利用地笼网具等工具捕捞。
③放干蟹沟中水进行捕捞,然后再冲新水,待剩下的河蟹出来时再放水。
采用多种捕捞方法,河蟹的起捕率可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