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合集下载

【疾病名】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疾病名】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

【疾病名】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英文名】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缩写】TA【别名】Buerger病;闭塞性动脉内膜炎;十指零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itis angiitis;闭塞性血栓血管炎;伯格病;伯格氏病;buerger disease;Burger病;闭塞性血栓性血管炎【ICD号】I73.1【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s,TAO)是一种有别于动脉硬化,节段分布的血管炎症,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症细胞浸润性血栓,而较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1908年。

Burger首先对11条截肢肢体的动、静脉进行研究,并发现其病理变化主要是病变血管的血栓形成和机化,不同于传统的动脉硬化,因此本病又称Burger病,国内简称脉管炎。

【流行病学】Burger最初报道,本症发生于犹太人中。

目前已知这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但其患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

综合文献报道,在北美洲的患病率是11.6/10万人,在周围血管病患者中占0.75%;东欧的患病率为3.3%;日本曾高达16.6%。

在太平洋地区,尤其是东南亚、印度,以及以色列都曾有大量的病例报道,而黑人的患病率却很低。

20世纪50年代以来,北美洲的患病率明显下降,但女性患者却相对增加。

一般认为,这是妇女吸烟者不断增多的缘故。

据美国MayoClinic的统计资料,在1947年,每10万人中有104.3人诊断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1956年下降为61.1人;1966年为18.8人;1976年为9.9人;1986年为12.6人。

但有些学者认为,尚不能肯定这是否真正代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患病率下降,还是由于严格诊断标准所致。

与北美洲的情况相反,在亚洲特别是远东和中东地区,仍不断有大样本的病例报道,其原因尚无法解释。

令人感兴趣的是,报道中女性患者的人群明显增加。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

不同诊断标准的比较
Shionoya标准
Papa和Adar标准
Mills和Porter标准
Olin标准
日本卫生福利部标准
欧洲TAO研究组标准
发病年龄 吸烟习惯
临床表现
体格检查
<50岁 吸烟史
30-40岁 吸烟史
<45岁 烟草滥用
<45岁
<50岁
目前(或近期) 吸烟史
吸烟史或吸食烟 草
<50岁 目前是吸烟者或者既往有吸烟史
营养障碍期
组织坏死期
症状 患肢外观苍白; 患肢皮肤温度降低;酸胀乏力,部分伴有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出现烧灼感等; 间歇性跛行; 常伴有游走性浅静脉炎,反复发作。
患肢出现静息痛,即在休息的状态下出现患肢持续性疼痛; 夜间患肢疼痛加剧,甚至导致患者无法入眠; 患肢皮温进一步降低,颜色更加苍白; 出现患肢营养障碍性改变,如皮肤干燥、脱屑、脱毛、指甲增厚变形、肌肉萎缩。 患肢出现足趾或手指末端发黑、溃疡或坏疽。
节段性测压:踝肱指数(ABI)有助于评估下肢动脉闭塞平面和缺血程度;趾肱指数(TBI)可以更加敏感地评 估下肢远端缺血情况。
检查
闭塞段血管周围形成螺旋形侧支
临床诊断标准
年龄小于50岁 目前或者近期有烟草吸食史 膝下动脉闭塞性病变 上肢受累或游走性浅静脉炎 除了吸烟无其他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
TAO的传统诊断是以Shionoya的标准为基础,包括5个必要条件
42 仅累及上肢动脉
病理生理
800
下肢病变累及范围及病例数
700
683
667
600
500
400 349
304
301
296

第四十九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第四十九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处理原则】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处理:严格戒烟、防止受潮和外伤,肢体保暖但不 作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疼痛严重者, 可用止痛和镇静剂。早期病人患肢进行适度锻炼,可促 使侧支循环建立。 (2)药物治疗:适用于早、中期病人。 1)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凯时(前列腺素E1, PGE1 ) 2)预防或控制感染:选用有效抗菌药。 3)中医中药:辨证施治 (3)高压氧疗法 (4)创面处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南方医院血管外科 刘正军
定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TAO(thromboangiitis obliterans, Buerger's disease)是一种累及 血管的炎症性、节段性和周期 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主 要侵袭四肢的小动脉,小静脉 也常受累。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1.外来因素主要有吸烟、寒冷与潮湿的生活 环境、慢性损伤和感染。 2.内在因素自身免疫功能紊乱、性激素和前 列腺素失调及遗传因素。
2.手术治疗
(1)动脉重建术 (2)分期动、静脉转流术 (4)腰交感神经切除术: (5)截肢术

【健康教育】




1.劝告病人坚持戒烟。 2.体位 病人睡觉或休息时取头高脚低位,使血液容易 灌流至下肢。告知病人避免长时间维持同一姿势(站或 坐)不变,以免影响血循环。坐时应避免将一腿搁在另 一腿膝盖上,以防腘动、静脉受压和血流受阻。 3.保护患肢 切勿赤足行走,避免外伤;注意患肢保暖, 避免受寒;鞋子必须合适,不穿高跟鞋;穿棉袜子,勤换 袜子,预防真菌感染。 4.指导病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 善局部症状。 5.合理使用止痛药物。

【病理生理】 病变主要累及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常起始于动脉,后累及静脉,由远端向近端发展, 病变呈节段性,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早期为血管全层非化脓性炎症、血管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淋巴细胞浸润、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 后期,炎症消退,血栓机化,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动脉周围有广泛纤维组织形成,常包埋静脉和神经组织, 闭塞血管远端的组织可出现缺血性改变甚至坏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辨证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辨证论治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辨证论治1.气血两虚型 患肢肌肉萎缩,皮肤干燥脱屑,创面肉色淡红,久不愈合,面色萎黄,身体消瘦,伴自汗、四肢乏力,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此久病体衰,正气虚弱,气血不足,不能荣养四末,患处不能愈合,冗疮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坏死组织脱落;血不养心则心悸气短,气血不能上荣于头面冗面色憔悴萎黄。

舌质淡、脉沉细而弱乃气血不足之象。

治当补益气血、佐以解毒,方用十全大补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味:当归、川芎、人参(另煎)、白术、黄芪、银花各15g,熟地、茯苓12g,白芍24g,桔梗、甘草各10g。

偏于肾阳虚者加金匮肾气丸,偏于肾阴不足者,加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

2.寒湿型 患肢发凉,局部皮肤温度降低,触之冰凉、干燥,有沉重、酸痛、麻木感,小腿有抽痛感,常伴有间歇性跛行;趺阳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面色暗淡无华,喜暖怕冷。

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迟。

寒湿为阴霾之邪,最易伤人阳气,阳气不能畅达温养四末,则见患肢发凉,局部皮肤温度降低,面色暗淡,喜暖怕冷;血得温则行,遇寒则凝,寒凝血瘀,经络痹阻不通,不通则痛,见患肢麻木疼痛,间歇性跛行,趺阳脉减弱;舌质淡、脉沉细而迟乃寒邪阳遏之象,苔白腻乃湿邪内阻。

治当温阳通脉、祛寒化湿;方用阳化汤加味(或选用独活寄生汤):熟地、炮附片、鹿角霜、肉桂、麻黄、甘草各10g,炮姜炭、当归、白芍各15g,牛膝30g,白芥子、地龙各12g。

偏于虚寒者加黄芪、党参;偏于寒湿者加木瓜、鸡血藤、红花;肝肾不足者加仙灵脾、菟丝子;痛甚者加乌梢蛇粉吞服,以及延胡索、乳香、没药。

3.热毒型 患处皮色黯红而肿,可见黄疤,溃破腐烂,脓水剧臭,渐变为紫黑色且向五趾蔓延,波及足背肉枯筋萎,色黑而干枯,且疼痛剧烈,昼轻夜重,疮面如汤泼火烧,彻夜不眠,常需抱膝而坐;趺阳脉搏动完全消失;伴发热、口干、食欲减退,精神烦躁不安,便秘,尿黄赤。

舌质红苔黄腻,脉洪数或细数。

此时由于气滞血瘀日久化热,热毒蚀腐皮肉,故见皮肤黯红而肿,且肉烂皮枯筋萎;热毒炽盛,灼伤经络,疼痛彻夜不寐,且伴发热、口干、便秘、尿赤等热盛之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概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以肢体中、小动脉为主的炎症性闭塞性疾病,静脉也可受到侵犯。

病变主要累及四肢远段的中、小动静脉,病理上主要表现为特征性的炎症细胞浸润性血栓,而较少有血管壁的受累。

临床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可有间歇性跛行,重症患者可出现组织坏死。

就诊科室血管外科是否医保是英文名称thrombosis angiitis obliterans,TAO疾病别称脉管炎、Buerge病、闭塞性血栓性脉管炎是否常见是是否遗传否并发疾病湿性坏疽治疗周期长期持续治疗临床症状患肢苍白、发凉、麻木、夜间痛不能入睡好发人群常年吸烟的青壮年男性、牙周病患者常用药物妥拉唑啉、前列腺素E1、阿司匹林常用检查CT血管造影、磁共振血管造影、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病因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研究表明吸烟是本病的密切相关因素,其他包括遗传易感性、性激素、血管内皮细胞受损等。

本病非传染病,无传播途径,好发于常年抽烟的青壮年男性。

主要病因吸烟研究表明吸烟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之间密切相关,患者中有吸烟史者(包括主动和被动吸烟)可高达80%~95%。

可能的机制有烟碱能使血管收缩,对烟草内某些成分的变态反应导致小血管炎性、闭塞性变化。

纯化的烟草糖蛋白可影响血管壁的反应性。

寒冷、潮湿我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以比较寒冷的北方为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有受寒和受潮史。

可能是这些因素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闭塞。

感染、营养不良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反复的霉菌感染史。

有学者认为,人体对霉菌的免疫反应,诱发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状态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的人群中多见。

有学者分析了印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发现,大多数患者的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

蛋白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缺乏可能与本病有关。

激素紊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一、概念血栓闭塞脉管炎,发病多害青壮男,麻木疼痛皮色变,下肢动脉最常见,搏动减弱组织变,临床三期仔细辩,扩管抗凝镇静剂,抗感支持手术全。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以侵犯四肢中小动、静脉为主的全身性非化脓性血管炎性病变。

多发于青壮年男性,亚洲﹥欧洲,北方﹥南方临床特征:初起患趾(指)怕冷、麻木、步履不便、逐渐暗紫剧痛,继则变黑褐色,肢节坏死脱落。

二、西医病因病理[病因] 1.吸烟2.寒冻(痉挛)3.免疫4.激素(雌激素血管保护作用;前列腺素舒张血管抑制血小板凝集)[病理]1.多侵犯中小动脉,渐波及腘、股、髂动脉和肱动脉,慢性发病。

2.节段性分布,两段之间血管比较正常。

3.周期性发作,具急慢性变化:(1)急性期广泛淋巴细胞浸润及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生,血栓中有还有一些微小脓栓,炎症反应可扩展到动脉外组织,侵犯相关神经和静脉。

(2)中间期炎症反应逐渐消退,症状缓解。

(3)慢性期主要是血栓机化,形成坚硬的条索状组织,闭塞血管可能会再通。

三、中医病机内因:脾虚生化无源肢体麻木、肾虚温养不足疼痛、皮色淡白等外因:寒邪凝滞疼痛转归:寒郁化热、气血双亏一、临床表现1、疼痛:麻木、怕冷→间歇性跛行→静息痛2、麻木、针刺等异常感觉3、发凉、皮色改变:苍白→紫绀→暗紫4、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浅静脉区皮肤沿静脉走行处可见发硬红肿的硬结或索条,伴压痛和灼热感,足部和小腿处多见。

5、营养障碍:皮肤干燥、肌肉萎缩、指、趾甲变厚、毛发脱落等6、动脉博动减弱和消失7、雷诺现象: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早期受情绪或寒冷刺激呈现指(趾)甲由苍白潮红继而紫绀的颜色变化。

原因为末稍小动脉痉挛所致。

8、溃疡和坏疽:坏疽分为3级。

Ⅰ级坏疽溃疡只限于趾部;Ⅱ级延及跖趾(掌指)关节或跖(掌)部Ⅲ级延及全足背(掌背)或侵及跟踝(腕)关节二、临床分期Ⅰ期(局部缺血期):患肢发凉怕冷、麻木,酸胀,间歇性跛行,皮色苍白,温度低,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减弱,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试题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试题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试题
1.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是一种以小动脉和小静脉的炎症和血栓形成为特征的罕见疾病。

以下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A. Buerger病多见于年轻男性吸烟者
B. Buerger病主要累及大动脉
C. Buerger病的主要症状是周围血管狭窄和闭塞
D. Buerger病的治疗主要是静脉溶栓药物
答案:A. Buerger病多见于年轻男性吸烟者
2. Buerger病的诊断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 个人病史和临床表现
B. 血常规和肝功能检查
C. 血管造影和血液凝块检查
D. 免疫学检查和生化指标
答案:A. 个人病史和临床表现,C. 血管造影和血液凝块检查
3. Buerger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哪几个方面?
A. 戒烟和避免寒冷刺激
B. 抗炎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C. 血管扩张药物和镇痛药物
D. 抗凝药物和免疫抑制剂
答案:A. 戒烟和避免寒冷刺激,B. 抗炎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 C. 血管扩张药物和镇痛药物
4. 以下哪项不是Buerger病的并发症?
A. 局部溃疡和坏疽
B. 动脉瘤和动脉闭塞
C. 血栓栓塞和肝功能异常
D. 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答案:C. 血栓栓塞和肝功能异常。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二)二期(营养障碍期) 患肢麻木、发凉、怕冷、酸胀等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日益明显,行走距离缩短,休息时间延长,疼痛转为持续性。在肢体处于休息状态下,疼痛仍不止,称为静息痛。夜间更为明显。患肢皮温明显降低,皮色更加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皮肤干燥,汗毛脱落。趾(指)甲增厚变形,小腿肌肉萎缩,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消失,腘动脉、股动脉搏动亦可减弱。
以上分期是为了辨别病情轻重、病程不同阶段,便于掌握相应而有效的治疗。但分期不是一成不变的。若病变发展,症状可加重,如能及时治疗,侧支循环建立,局部血供改善,症状可以缓解,病情可以好转,期、级别都可改变。
三、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诊断一般并不困难。诊断要点是:①绝大多数病人是青壮年男子,尤有长期大量吸烟嗜好;②肢体足背或(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③肢体有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史或临床表现;④初发时多为单侧下肢,以后累及其它肢体;⑤一般无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或糖尿病等病史。
(一)非手术疗法
A.一般疗法 严禁吸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患肢适当保暖,但不宜热敷或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加重组织缺氧、坏死。勿穿硬质鞋袜,以免影响足部血循环。患肢作Buerger氏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方法:患者平卧,抬高患肢45~60°,维持2~3分钟;然后患者坐起,两足下垂于床边,维持4~5分钟;再平卧,患肢平放于床上,休息4~5分钟。如此每日3次,每次操作5~10次。疼痛较重者可用消炎痛、索密痛等镇痛药。吗啡、唛啶等药易成瘾,应慎用。
四、鉴别诊断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应与下列疾病相鉴别:
(一)闭塞性动脉硬化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闭塞性动脉硬化症,均为慢性闭塞性脉病变,二者在症状、体征和病程发展上颇为相似,但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有下列特点:①患者年龄较大,大多在50岁以上,不一定有吸烟嗜好;②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或糖尿病;③病变动脉常为大、中型动脉,如腹主动脉分叉处、髂动脉、股动脉或腘动脉,很少侵犯上肢动脉;④X线摄片可显示动脉有不规则的钙化阴影;⑤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诊断与鉴别诊断】诊断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时,除外其他动脉阻塞性疾病是诊断的关键。

大多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具有以下临床特点:绝大多数为青壮年男性,50岁以前发病,且有吸烟史;肢体足背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且辅助检查支持下肢缺血的诊断,肢体有游走性浅静脉炎的病史或临床表现;初发时多为单侧下肢,以后累及其他肢体;除吸烟外,一般没有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

需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本病亦多发于下肢,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但本病患者年龄多大于50岁,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变部位大多为大、中型动脉,很少侵犯上肢动脉,CTA显示动脉有不规则的钙化影,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

2.雷诺综合征为血管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肢端小动脉发作性痉挛,本病有以下特点:大多为青年女性;发病部位多为手指,且常为对称性发病;患肢动脉摶动正常,既便病程较长,指(趾)端也很少发生坏疽;一般受冷或情绪激动后发作。

3.多发性大动脉炎见于青年女性,变常累及多处大动脉,活动期常有低热、红细胞沉降率增快,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主要分支开口狭窄或阻塞。

【治疗原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原则为综合治疗,目标为改善肢体供血,减轻或消除疼痛,延迟或者避免截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非手术疗法(1)戒烟,防止受凉、受潮和外伤,戒烟能够明显降低本病截肢的风险。

(2)运动疗法患肢作Buerger运动,以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

(3)药物治疗可通过血管扩张剂、前列腺素扩张血管改善血流,抗血小板药、抗凝药来抑制血栓形成,用激素来控制血管炎症反应,延缓血管病变的进展,但是它们的疗效尚未得到广泛的确认。

(4)高压氧治疗以及肢体负压疗法可改善肢体血供。

2.外科手术/腔内血管成形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动脉重建手术,但由于本病主要累及中、小动脉远端,动脉重建手术往往缺乏合适的远端流出道。

因此无论是血管内膜剥脱术、旁路转流术、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疗效均不佳。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护理常规【相关知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TAO) 又称 Buerger 病,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中动脉、小动脉、静脉的慢性、节段性、周期性发作的血管炎性病变,好发于男性青壮年。

【治疗原则】处理上着重于防止病变进展,改善和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包括非手术治疗和介入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1. 一般治疗:严格戒烟、防止受冷受潮和外伤,肢体保暖但不做热疗,以免组织需氧量增加而加重症状。

疼痛严重者,可用镇痛和镇静剂。

早期病人鼓励每日行走,进行患肢适度锻炼,促进侧支循环建立。

对干性坏疽创面,应在消毒后包扎创面,预防继发感染。

感染创面可作湿敷处理。

2. 药物治疗(1)血管扩张剂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阿司匹林、西洛他唑、凯时、低分子右旋糖酐等具有血管舒张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对缓解缺血性疼痛,改善患肢血供有—定疗效。

(2)抗生素:溃疡并发感染者,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根据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用敏感抗生素。

(3)中医中药:根据辩证施治的原则,服用祛寒除湿、活血化瘀、消炎止痛药物。

二、介入手术治疗下肢动脉球囊扩张术是指经皮穿刺引入球囊导管、金属内支架等器材对狭窄、闭塞的血管进行扩展等。

如果单纯用球囊导管扩张可称为球囊扩张术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应用金属内支架治疗可称作血管内支架植入术。

【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 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有无感染、外伤史、有无糖尿病史。

(2)生活方式:长期大量吸烟史。

(3)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营养状况。

(4)有无长期在湿冷环境下工作史。

2. 专科疾病症状体征(1)患肢疼痛的程度、性质、持续时间,有无采取相应的止痛措施及止痛效果。

(2)患肢皮肤温度、颜色、感觉、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3)患肢(趾、指)有无坏疽、溃疡与感染。

(4)测定跛行距离和跛行时间,了解动脉血供情况。

(5)踝肱指数测定。

3. 辅助检查: B 超、CTA、MRI、动脉造影等阳性结果4. 心理和社会支持系统(二)术前护理措施1. 血管外科术前常规护理2. 饮食宜清淡,宜进食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健康宣教PPT课件
主要影响吸烟的男性,年龄通常在20到40岁 之间。
家族史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也可能增加风险。
谁会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潜在影响
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者可能导致截肢。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改善预后。

谁会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性别与年龄
虽然男性更常见,但女性也可能患病,特别 是吸烟者。
年轻人发病率较高,老年人相对较少。
该病常见于吸烟者,可能导致肢体缺血和坏死。
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病因
主要与长期吸烟、遗传因素及免疫反应有关。
吸烟是该病的主要可控风险因素。
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流行病学
多见于年轻男性,且与吸烟密切相关。
在某些地区,发病率较高,尤其是在吸烟普遍的 社会中。
谁会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谁会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高风险人群
如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康复与随访
患者需进行定期随访,接受康复训练以改善功能 。
良好的后续护理对恢复至关重要。
谢谢观看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密切监测血管健康。
早期发现潜在问题,有助于及时处理。
如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如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药物治疗
常用抗凝药物和血管扩张剂来改善血流。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开处方。
如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外科手术
严重病例可能需要手术,如血管重建或截肢。
手术风险和收益需谨慎评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健康宣教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 谁会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3. 何时应该就医? 4. 如何预防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5. 如何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定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


(三)外治法 (四)针灸疗法 (五)药物穴位注射疗法 (六) 药物动脉注射疗法 (七) 高压氧治疗 (八) 超声波疗法 (九) 止痛疗法 (十) 足坏疽和溃疡的处理
(十一)西医治疗
1、非手术治疗:应用扩血管药为主。可缓解血

管痉挛,促进侧支循环。 (1)前列腺素E1:具有保护血管内皮、扩张血管, 抑制血小板聚集以及调整免疫机能等作用。 (2)蝮蛇抗栓酶:具有去纤,溶栓、抗凝、抗血 小板聚集等作用。 (3)维脑路通 (4)山莨菪碱(654—2) (5)藻酸双酯钠: (6)复方丹参注射液 (7)川芎嗪注射液 (8)低分子右旋糖酐
2、手术治疗: (1)单纯坏死组织清除术:
[适用症]坏死组织与正常组织已形成明显分界线, 局部感染已基本控制;坏疽继发感染发生化脓性 腱鞘炎,感染与坏疽不易控制,全身反应重。
(2)趾(指)部分切除缝合术:
[适应症]局限于趾(指)部的干性坏疽,未超过近 节趾(指)骨根部,局部无明显炎症;趾(指) 末节甲沟炎反复不愈合,或骨髓炎形成。
五、鉴别诊断
(一)动脉硬化闭塞症
①患者年龄较大,大多在50岁以上,不一定 有吸烟嗜好; ②常伴有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 化或糖尿病; ③病变动脉常为大、中型动脉,很少侵犯上 肢动脉; ④X线摄片显示动脉有不规则的钙化阴影; ⑤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表现。
(二)多发性大动脉炎
①多见于青年女性; ②病变常累及多处大动脉; ③活动期常有低热、盗汗、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④血管造影显示主动脉主要分支开口狭窄或阻塞。
3、吸烟学说
TAO患者中有吸烟史者占80%~95%。烟草中 含有尼古丁,它可引起小血管痉挛而产生 血管损害。 吸烟 使交感神经兴奋 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活性物质 引起血管痉挛和损伤内皮细胞。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专家共识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西医结合 专家共识
目录
01 一、血栓闭塞性脉管 炎的症状和诊断标准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
02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 优势和现状
三、血栓闭塞性脉管
03 炎疗 方案和选择
05 参考内容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主要累及四肢远端血管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以下肢多 见。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吸烟、寒冷、潮湿、外伤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主 要为患肢疼痛、发凉、感觉异常、皮肤苍白等,严重者可出现坏疽。由于病情 复杂,本病治疗难度较大,常需综合治疗。本次演示将结合中西医结合专家的 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一些建议,以更好地处理此类患者。
三、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治 疗策略
1、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抗炎药物等,以减轻症状、 控制病情发展。
2、手术治疗:在药物治疗无效或病情较重时,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法包 括内膜剥脱术、搭桥手术等。
3、介入治疗:通过导管进行血管扩张、溶栓、取栓等操作,以恢复下肢血流 通畅。
根据中西医结合专家的共识,以下是推荐的治疗方案和选择:
1、对于早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以活血化 瘀、通络止痛为主,西医则可使用抗炎、抗凝、溶栓等药物进行治疗。
2、对于晚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如出现溃疡或坏疽,需采取综合治疗措 施。除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外,还可结合外科手术、高压氧等治疗方法。同时, 应注意保护患肢,避免感染。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治疗策 略与未来展望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较少见的血管疾病,主要影响患者的下肢供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种疾病,本次演示将介绍其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 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一个典型病例的分析和总结。
一、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 因和发病机制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科普知识PPT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科普知识PPT
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潜在问题。
如何预防?
பைடு நூலகம்
戒烟
戒烟是预防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重要措施。
戒烟后,血管健康可显著改善。
如何预防?
控制疾病
控制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降低发病风险 。
遵循医生建议,定期监测和调整治疗方案。
谢谢观看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科普知识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什么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定义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主要影响小血管的炎症 性疾病,导致血流障碍。
通常与吸烟、血管内皮损伤等因素有关。
这些措施能够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症状。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可能需要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血管扩张剂, 帮助改善血流。
医生会根据具体病情开具药物。
如何治疗? 手术治疗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血 流。
手术类型包括血管成形术或血管旁路手术。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和适当锻炼 。
特别是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的男性。
谁会受到影响? 性别与年龄
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且多见于年轻和中年 人群。
女性患者相对较少,但病情严重度相似。
谁会受到影响? 生活方式
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高脂肪饮食和缺乏运 动,增加发病风险。
改善生活方式能够有效降低风险。
何时就医?
何时就医?
早期症状
若出现四肢疼痛、麻木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及早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病情进展。
何时就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英文名称:thromboangitis obliterans。

发生于中小动脉(同时累及静脉及神经)的慢性进行性节段性炎症性血管损害;病变累及血管全层,导致管腔狭窄、闭塞。

又称伯格氏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疾病概述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烟历史。

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休息痛及游走性血栓性静脉炎。

该病主要侵犯肢体,尤其是下肢的中、小动脉及其伴行的静脉和皮肤浅静脉,受累血管呈现血管壁全层的非化脓性炎症,管腔内有血栓形成,管腔呈现进行性狭窄以至完全闭塞,引起肢体缺血而产生疼痛,严重者肢端可发生不易愈合的溃疡及坏疽。

病因至今尚不清楚。

可能导致永久性功能障碍或肢体丢失,甚至死亡。

疾病分类血管外科疾病病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病因至今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一)吸烟:吸烟是脉管炎的重要始动因素之一,根据我们几十年临床观察的经验及国内外的共识,能否彻底忌烟是脉管炎能否长期控制的关键,有的病人家境贫寒,但嗜烟如命,“让我一天不吃饭行,让我一会儿不吸烟我受不了。

”结果,反复发作,不得不截肢。

相反,有的病人知识水平稍高,对本病有较全面的认识后有很强的自制能力,坚持不吸烟,并按时服药治疗,至今未复发,能正常生活、工作。

综合国内外资料,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吸烟者占60~95%。

临床观察发现,戒烟能使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病情缓解,再度吸烟又可使病情恶化。

Erb等在鼠的动物实验中发现,烟草浸出液能引起血管病变。

Harkavy等用烟草浸出液作皮内试验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阳性率达78~87%,而正常人仅为16~46%。

但吸烟者中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毕竟还是少数,部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亦无吸烟史。

因此,吸烟可能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的病因。

(二)寒冷、潮湿、外伤我国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以比较寒冷的北方为高。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有受寒和受潮史;部分患者有外伤史。

可能这些因素引起血管痉挛和血管内皮损伤,并导致血管炎症和血栓闭塞。

(三)感染、营养不良临床观察发现,许多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有反复的霉菌感染史。

Thompson 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皮肤毛菌素试验阳性率为80%,而对照组仅20%。

Craven认为,人体对霉菌的免疫反应,诱发血液纤维蛋白原增高和高凝状态可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

许多国家的学者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在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的人群中多见。

Hill等分析了印尼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后发现,大多数患者的饮食中缺乏蛋白质,尤其是必需氨基酸。

还有人在作大白鼠试验时发现,饮食中缺乏VitB1和VitC可诱发大白鼠的血管炎。

因此,蛋白质、维生素B1和维生素C缺乏可能与本病有关。

(四)激素紊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

有人认为,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可使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减少,并有可能使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本病。

(五)遗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1~5%有家族史。

不少学者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某些特殊位点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

日本学者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HLA-J-1-1阳性率为46%,而正常人仅18%。

另有报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HLA-BW54、HLA-BW52和HLA-A阳性率增高。

其中HLA-J和HLA-BW54均受遗传因子支配。

(六)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紊乱,可使血管容易处于痉挛状态。

长期血管痉挛可使管壁受损、肥厚,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

(七)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近10余年,自身免疫因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Gulati等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清中ⅠgG、IgA和ⅠgM明显增加,而补体CH50和C3则减少,并在患者的血清和病变的血管中发现抗动脉抗体和对动脉有强烈亲合力的免疫复合物。

Smoler等在2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发现7例存在胶原抗体,而对照组无1例存在胶原抗体。

Bollinger等和Berlit等则分别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发现弹性蛋白抗体。

Gulati等认为,吸烟等因素可改变血管抗原性,产生自身抗动脉抗体。

由此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患者的血管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八)节制性生活临床与实验研究均证明,脉管炎与性激素紊乱有关,其中与前列腺素E1有更密切的关系。

临床上因性生活不节制而复发的例子屡见不鲜,所以脉管炎患者应节制房事。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每周最多1-2次。

如同房后有下腹坠胀或次晨精神困乏无力,则为应节制的范围。

更重要的是环境应温暖,舒适,决不可在阴冷的环境甚至非室内进行,这样即使是健康人也是危险的。

(九)饮食宜忌对于早期患者饮食无特殊禁忌,但应少吃刺激性食物,少饮酒,因本病为血管炎症,任何促进炎症的因素应尽量减少,坏死期应进食高营养,易消化,少刺激的食物,宜食水果、蔬菜,少食猪肉、鱼、虾,或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调节。

疾病分期起病隐匿,进展缓慢,周期性发作。

按肢体缺血程度分为三期:1.第一期(局部缺血期):患肢麻木、发凉、轻度间歇性跛行,可反复出现游走性浅静脉炎。

检查发现患肢皮温稍低,色泽较苍白,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此期功能性(痉挛)大于器质性因素。

2.第二期(营养障碍期):症状加重,间歇性跛行明显,疼痛转为持续性静息痛,夜间剧烈。

检查患肢皮温显著降低,色泽苍白,或出现紫斑、潮红,小腿肌萎缩,足背或胫后动脉搏动消失。

此期动脉已处于闭塞状态,以器质变化为主掺杂一些功能性因素,肢体依靠侧支循环保持存活,腰交感神经阻滞后仍可出现皮温增高。

3.第三期(坏死期):症状继续加重,患肢趾(指)端发黑、坏疽、溃疡形成,疼痛剧烈呈持续性。

此期动脉完全闭塞,侧支循环不能保证趾(指)存活。

临床表现患者几乎都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间,病程缓慢。

典型症状有间歇性破行,伴患肢怕冷、麻木、刺痛。

足趾有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夜间卧床时加剧(静止痛)。

后期出现足部坏疽和溃疡。

临床表现患者几乎都为男性,年龄在25~45岁间,病程缓慢。

典型症状有间歇性破行,伴患肢怕冷、麻木、刺痛。

足趾有持续性疼痛,尤其在夜间卧床时加剧(静止痛)。

后期出现足部坏疽和溃疡。

(一)疼痛疼痛是本病最突出的症状。

病变早期,由于血管痉挛,血管壁和周围组织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使患肢(趾、指)出现疼痛、针刺、烧灼、麻木等异常感觉。

随着病变进一步发展,肢体动脉狭窄逐渐加重,即出现缺血性疼痛。

轻者行走一段路程以后,患肢足部或小腿胀痛,休息片刻疼痛即能缓解,再次行走后疼痛又会出现,这种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

产生间歇性跛行的机理一般认为是血液循环障碍时,肌肉运动后乳酸等酸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局部神经末梢引起疼痛。

也有人认为,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动脉压降低,肢体运动时,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压力超过肌肉内动脉的压力,使局部血流显著减少,从而引起患肢疼痛。

重者即使肢体处于休息状态,疼痛仍不能缓解,称为静息痛。

此时疼痛剧烈、持续,尤以夜间为甚。

患肢抬高疼痛加重,下垂后则略有缓解。

患者常屈膝抱足而坐,或将患肢下垂于床旁,以减轻患肢疼痛,形成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典型体位。

一旦患肢发生溃疡、坏疽、继发感染,疼痛更为剧烈。

(二)发凉皮温降低患肢发凉、怕冷,对外界寒冷敏感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常见的早期症状。

随着病情的发展,发凉的程度加重,并可出现动脉闭塞远端的肢体皮肤温度降低。

(三)皮肤色泽改变患肢缺血常使皮肤颜色呈苍白色,肢体抬高后更为明显。

下述试验有助于了解肢体循环情况:①指压试验:指压趾(指)端后观察局部皮肤或甲床毛细血管充盈情况,如果松压后5秒钟皮肤或甲床仍呈苍白或瘀紫色,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②肢体抬高试验:抬高肢体(下肢抬高70~80°,上肢直举过头),持续60秒,如存在肢体动脉供血不足,皮肤呈苍白或蜡白色。

下垂肢体后,皮肤颜色恢复时间由正常的10秒延长到45秒以上,且颜色不均呈斑片状。

肢体持续处于下垂位时,皮肤颜色呈潮红或瘀紫色。

③静脉充盈时间:抬高患肢,使静脉排空、瘪陷,然后迅速下垂肢体,观察足背浅表静脉充盈情况。

如果静脉充盈时间大于15秒,表示肢体动脉供血不足。

此外,部分患者受寒冷刺激或情绪波动,可出现雷诺综合征,表现为指(趾)皮肤苍白、青紫、潮红间歇性改变。

(四)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40~50%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发病前或发病过程中可反复出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急性发作时,肢体浅表静脉呈红色条索、结节状,伴有轻度疼痛和压痛。

2~3周后,红肿疼痛消退,但往往留有色素沉着。

经过一段时间,相同部位或其他部位又可重新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在尚未出现肢体动脉搏动减弱和肢体慢性缺血征象时,已经存在反复发作的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因此,有人把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看成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前驱表现。

(五)肢体营养障碍患肢缺血可引起肢体营养障碍,常表现为皮肤干燥、脱屑、皱裂;汗毛脱落、出汗减少;趾(指)甲增厚、变形、生长缓慢;肌肉萎缩、肢体变细。

严重时可出现溃疡、坏疽。

溃疡、坏疽常先出现在趾端、甲旁或趾间,可因局部加温、药物刺激、拔甲、损伤等因素诱发。

开始多为干性坏疽,继发感染后形成湿性坏疽。

根据溃疡、坏疽的范围可分为三级。

I级,溃疡、坏疽局限于趾(指)部;Ⅱ级,溃疡、坏疽超过跖趾(掌指)关节;Ⅲ级,溃疡、坏疽超过踝(腕)关节。

(六)肢体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根据病变累及的动脉不同,可出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腘动脉或尺动脉、桡动脉、肱动脉等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但需注意,约有5%的正常人足背动脉先天性缺如而不能扪及搏动。

尺动脉通畅试验(Allen试验)可鉴别尺动脉搏动未扪及者动脉体表位置解剖变异和动脉闭塞。

方法是抬高上肢,指压阻断桡动脉后,重复握拳数次,促使静脉回流。

然后将手放至心脏水平,如果尺动脉通畅,手指和手掌皮肤迅速转为粉红色(40秒内)。

反之,只有解除桡动脉指压后,皮色才能恢复正常。

尺动脉通畅试验还可了解尺动脉搏动存在者尺动脉远端通畅情况。

方法同上,如持续指压阻断挠动脉后,手指保持苍白色,提示尺动脉远端闭塞。

应用同样原理,可以了解挠动脉有无有闭塞性病变以及挠动脉远端通畅情况。

(七)坏疽和溃疡脉管炎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及时,加之误治、外伤、热敷等,很容易形成溃疡和干性坏死。

诊断早期可有非特异性症状,如:患肢发凉怕冷、麻木乏力、皮肤点片状、条索状紫红斑、下肢酸胀等;(1)具有确定诊断意义的症状、体征:间歇性跛行、静息痛、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肢端典型溃疡或坏死、动脉造影或MRA/CTA影像学依据。

(2)具有高度拟诊意义的症状、体征:有抽烟史的中青年男性、游走性静脉炎、肢端典型的皮肤表现、溃疡或坏死患肢动脉彩超、血流图、踝肱指数异常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