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节程标准分解学习目标叙写与评价
幼儿活动教案的目标分解与评价标准
幼儿活动教案的目标分解与评价标准一、引言在幼儿教育中,活动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幼儿活动教案的目标分解与评价标准的制定,则是保障活动能够有效开展的关键。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展开回答,探讨幼儿活动教案目标分解的重要性、目标分解的原则、目标评价标准的制定以及标准的优化与完善。
二、目标分解的重要性幼儿活动教案的目标分解是确保活动能够达到预期效果的基础。
通过目标分解,教师可以清晰明确地了解本次活动的目标,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明确的方向。
同时,目标分解也是教师对活动的思考和规划过程,能够促使教师思考活动的设计和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实际需求。
三、目标分解的原则目标分解应遵循SMART原则,即目标要具有明确的特点:具体(Specific)、可衡量(Measurable)、可达成(Achievable)、与实际相符(Realistic)和有明确截止日期(Time-bound)。
通过明确目标的具体要求,教师能够更加清晰地制定教案,并为幼儿提供明确的指导。
四、目标评价标准的制定制定目标评价标准是为了对活动的实施和效果进行评估。
评价标准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制定,包括幼儿的表现、幼儿的学习成果、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
通过设定明确的评价标准,教师能够客观地评估活动的效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五、目标评价标准的设计原则目标评价标准的设计应遵循准确性、客观性、可操作性等原则。
准确性要求评价标准能够准确反映幼儿的真实水平和发展情况;客观性要求评价标准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能够提供客观的评价结果;可操作性要求评价标准的使用和实施能够方便、简单。
六、目标评价标准的优化与完善目标评价标准的优化与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教师可以通过实际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和总结,不断调整和完善目标评价标准。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鉴其他教育专家和研究者的研究成果,提高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七、目标分解与评价标准的应用案例以儿童绘画活动为例,通过目标分解和评价标准的应用,教师能够明确活动的目标和评价的指标,为幼儿提供有效的学习指导。
教案的学习目标分解与达成
教案的学习目标分解与达成教案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既是教师备课的重要文档,也是指导学生学习的指南。
其中学习目标的设定对于教案的编写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学习目标的分解与达成,以提高教案的质量与教学效果。
一、确定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是教学行为的导向,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中应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
确定学习目标有助于教师明确教学目标、调整教学策略和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因此,在编写教案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并确定具体的学习目标。
二、分解学习目标1. 整体目标与分步目标结合学习目标可以分为整体目标和分步目标,整体目标指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需要达到的总体要求,而分步目标则是实现整体目标的一系列具体步骤。
在教案中,我们需要将整体目标与分步目标结合起来,明确每一个学习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2. 逐层分解在分解学习目标时,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前后知识的连接关系,逐层分解目标。
通过逐层分解,可以使学习目标更加清晰明确,帮助学生逐步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三、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1.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为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教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
根据学习目标的分解,结合教材内容,通过引入、展示、练习和巩固等环节,帮助学生逐步实现学习目标。
2. 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反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反馈。
指导包括解答学生的问题、示范操作和演示实例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目标。
反馈则可通过课堂讨论、作业批改和个别指导等形式进行,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纠正。
3. 分层次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进行评价,教师可以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次的评价,包括课堂观察、小组合作、书面作业和测验等。
通过不同方式的评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四、教案的优化与调整教案的编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及时进行优化与调整。
在实施教案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媒体资源和示范操作等,以确保学习目标的达成。
课标解析与目标叙写 姚勇
课标解析与目标叙写案例大场中心小学四年级组【概述】本案例以九年级义务教育课本上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P35-39《分数的加减计算》为例,展现了从课程标准出发逐步分析深入并最终叙写学习目标的过程。
【案例呈现】一、解析标准(一)找准相应标准1、明确本节课的课程标准《分数的加减计算》这个内容在《上海市中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试行稿)内要求为小学阶段(三、四、五年级)“学习内容与要求”中,“数与计算”主题下“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中的第6条:“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分析本节课的学习基础本课是学生已经知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的关系以及会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在之前的学习中也掌握了用画图法或者推算等方法,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生在以前所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对于孩子来说知识迁移难度并不大。
3、确定本节课的内容标准。
教学内容:分数的加减计算;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对象:四年级;教科书上的概念: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分母不变,分子相加。
综合以上几点,确定本节课的内容标准为: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解析学习目标1、目标分类层次本节课内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是“初步学会”,“初步学会”在课标中关于学习水平层次的划分中属于记忆水平。
记忆水平的要求为:能识别或记住有关的数学事实材料,使之再认或再现;能在标准的情境中作简单的套用,或按照示例进行模仿(简记为水平1)。
2、建立二维结构表通过分析可以可知本内容中的知识层次主要为“程序性知识”认知水平为“记忆水平”。
在此基础上,建立二者对应的二维结构图。
3、构建学习结果结构图在解析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将分解的知识维度、认知水平维度构建一个学习结果二、叙写目标(一)叙写学习目标的流程(二)叙写完整的学习目标1、通过画一画、涂一涂等操作活动,直观进行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2、通过将“几分之几”分拆成“几个几分之一”的方法,推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初步学会计算分母在20以内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目标分解与评估
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目标分解与评估文章标题: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目标分解与评估1. 介绍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是教育工作者在幼儿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合理地设置课程目标,可以有效地指导教学教育工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就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的目标分解与评估进行深入探讨,并结合我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和理解,来进行详细阐述。
2. 目标分解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时,目标分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我们需要明确课程的总体目标,比如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需要将这些总体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变成具体的、可操作的目标,比如培养幼儿的观察、想象、表达等能力。
每一个具体的目标都应该与幼儿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符合他们的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
3. 评估方式目标的分解只是一个起点,如何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同样至关重要。
在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评估目标的达成情况。
比如通过日常观察、学习记录、成长档案、家长反馈等途径来收集幼儿的学习表现和情况,然后及时进行评估和反馈。
除了定性评估外,还可以结合定量评估的方法,通过一些测试或测评工具来对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的目标分解与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和有挑战性的工作。
需要充分了解幼儿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目标和评估方式。
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教育工作,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5. 总结与回顾通过本文的阐述,我们对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的目标分解与评估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需要注重总体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注重量化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估方式,以及注重实际情况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实践方法。
在知识的文章格式中,我们可以将以上内容展开,引用相关案例和研究成果,将主题进一步深入阐述。
文章长度超过3000字,能够表达出对幼儿园课程目标设计方案的目标分解与评估的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计划总结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
计划总结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
学习目标指明了教师期望学生在课程结束时能够掌握的知识、技能和能力,而评价标准则用于衡量学生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
本文将就计划总结教学中的学习目标与评价标准进行探讨。
一、学习目标的制定学习目标的制定应该与课程的内容、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及教学环境相一致。
确定学习目标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知识层面: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相关概念;2. 技能层面:学生需要具备的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情感层面:学生需要培养的态度、价值观和情感素养;4. 思维层面:学生需要发展和提升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
在制定学习目标时,可以参考“SMART”原则,即目标应具备以下特点:1. 具体(Specific):明确指出要达到的具体学习结果;2. 可衡量(Measurable):可以通过检测或评估来确认是否达到目标;3. 可实现(Achievable):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4. 相关(Relevant):目标与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5. 时限性(Time-bound):目标应该具备明确的时间限制。
二、评价标准的制定评价标准是对学习目标的衡量和评价,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有效的反馈。
制定评价标准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学习目标的可量化:学习目标应该是可以量化的,以便教师能够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2.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考试、作业、实验报告等,以便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3. 清晰明了的标准:评价标准应该具备明确的描述和标准,使学生和教师都能够清楚地理解;4. 可实施的评估方法:评估方法应该是可行的,并且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进行。
三、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的落实制定完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后,教师需要将其融入到教学实践中。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操作步骤:1. 明确地传达学习目标:教师应该在课程开始时明确地向学生传达学习目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预期效果;2. 设计符合评价标准的学习活动:教师应该设计符合评价标准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3. 指导学生理解评价标准:教师应该向学生解释评价标准,并提供具体的范例和指导,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并按照标准进行学习和评估;4. 反馈和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应根据评价标准,及时地给予学生反馈,并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24页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 与评价
51、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分解学习内容做计划
分解学习内容做计划
第一步:明确学习目标
在制定学习计划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确定想要学习的内容和达到的水平,
这是制定学习计划的前提。
第二步:分解学习内容
一般来说,学习内容都是庞大而复杂的,要想有效地学习,就需要将内容分解成小块,有
计划地进行学习。
分解学习内容的方法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途径:
1. 根据书籍的章节划分,将每一章节的内容作为一个学习单元;
2. 如果是学习一个技能,可以将技能的不同部分作为不同的学习单元;
3. 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将其分解为不同的学习阶段。
第三步:制定学习计划
在确定了学习目标和分解学习内容之后,就可以制定学习计划了。
学习计划通常包括以下
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学习时间安排:确定学习的时间,比如每天学习多长时间,学习的时间安排在哪里;
2. 学习内容安排:按照分解的学习内容,制定每个学习单元的学习进度安排;
3. 学习方法: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确定学习方法,比如阅读、实践、练习;
4. 学习资源:确定所需要的学习资源,比如书籍、视频、教程等。
第四步:执行学习计划
制定好学习计划之后,就要按照计划去执行。
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地调整学习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对学习计划进行修改。
第五步:总结和反思
在每个学习阶段或者每个学习单元结束之后,应该进行总结和反思。
总结自己在这个阶段
的学习成果,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下个学习阶段做准备。
这就是一份分解学习内容的学习计划。
通过这样的学习计划,我们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进
行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PPT24页
课程标准的分解——学习目标的叙写 与评价
6
、
露
凝
无
游
氛
,
天
高
风
景
澈
。
7、翩翩新 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 将还旧居。
8
、
吁
嗟
身
后
名
,
于
我
若
浮
烟
。
9、 陶渊 明( 约 365年 —427年 ),字 元亮, (又 一说名 潜,字 渊明 )号五 柳先生 ,私 谥“靖 节”, 东晋 末期南 朝宋初 期诗 人、文 学家、 辞赋 家、散
1
0
、
倚
南
窗
以
寄
傲
,
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容
膝
之
易
安
。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幼儿活动教案的学习任务分解和综合评价方法
幼儿活动教案的学习任务分解和综合评价方法在幼儿教育领域中,活动教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活动教案不仅能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的有序进行,还能提供有针对性的练习和活动,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然而,如何对幼儿活动教案进行学习任务分解,并进行综合评价,这一问题需要深入探讨。
首先,对于幼儿活动教案的学习任务分解,我们可以从教案的设计和执行两个层面进行思考。
教案的设计涉及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等方面,而教案的执行则包括教学步骤、教学过程的调整等环节。
因此,我们可以将学习任务分解为理解教案设计的任务和实施教案的任务。
理解教案设计的任务包括对教学目标的理解、对教学内容的熟悉以及对教学策略的掌握。
首先,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清楚知道所要达到的幼儿发展目标是什么,从而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其次,教师需要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内容的难易程度,为幼儿提供合适的学习材料和练习题。
最后,教师需要掌握教学策略,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他们的主动参与。
实施教案的任务包括对教学步骤的规划和调整。
教师应该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使幼儿能够逐步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并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同时,教师还应灵活调整教学过程,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整策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而对于幼儿活动教案的综合评价,我们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考察。
一方面,可以从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幼儿参与度、教学过程的组织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例如,通过观察幼儿活动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幼儿是否积极参与活动,教学过程是否有条理等来评价教案的质量。
另一方面,可以从幼儿学习成果的表现、教学效果的检验等方面进行评价。
例如,通过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通过练习和测试,评估幼儿学习成果的质量;通过与其他教学方法进行对比,比较不同教学策略对幼儿学习的影响等来评价教案的有效性。
总结起来,幼儿活动教案的学习任务分解和综合评价是一项复杂且关键的工作。
工作计划的目标分解与阶段性评估技巧
工作计划的目标分解与阶段性评估技巧一、确定目标在制定工作计划之前,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确定目标是工作计划的基础,也是工作计划所要达到的结果。
目标要具体、明确、可衡量,如增加销售额20%,提高客户满意度至90%等。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更好地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
二、分解目标将整体目标分解为可行的小目标可以让工作计划更具体、实施起来更容易。
分解目标的过程中,可以将大目标细分为不同阶段或不同部门的小目标,方便工作团队分工合作,也使整个工作计划更有条理。
例如,提升产品质量可以分为研发阶段、生产阶段、市场推广阶段等小目标。
三、明确任务分解目标后,需要明确每个小目标的具体任务。
每个任务要具有可操作性和明确的执行者。
在明确任务时,应该考虑到资源的安排、时间的合理分配,以及任务的依赖关系。
只有任务明确,才能更好地推进工作计划的执行。
四、制定时间表制定时间表是保证工作计划顺利实施的关键一环。
在每个小目标下,制定明确的时间表,确定每个任务的起止时间以及任务之间的先后顺序。
时间表应合理安排,考虑到各种因素,如工作量、资源供应、交付期等。
同时,还应该设定里程碑,以检验工作进展。
五、分配资源分解任务后,需要合理地分配资源。
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
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和重要性,对资源进行优先级排序。
分配资源时,应确保资源的充足性和合理使用,以确保任务的顺利进行。
六、阶段性评估在工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进行阶段性评估,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阶段性评估可以帮助及时调整工作计划,使其更贴合实际情况,提升工作效率。
评估的方式可以采用会议、报告、调研等形式,确保信息的准确传达。
七、调整计划在阶段性评估的基础上,需要及时调整工作计划。
根据评估结果,对原有计划进行修正,调整目标、任务、时间表等。
调整计划的过程中,要注意平衡各方面的利益,以及保证工作计划的可行性和可执行性。
八、沟通合作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各部门之间的紧密协作和有效沟通。
课程标准分解的基本方法
水平一:只要了解不需要记忆的知识。 对于这类知识,教师没有必要给学生布置作业。比如上述 的“宇宙,太阳系”知识点。 水平二:识记(复述、再现、分辨)。从有关说法中将某一概念、规律的正确说法分辨出来。 例:原子核中带正电的粒子是(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 再如:写出圆面积公式;背诵李白诗《静夜思》; 计算:
1
2
3
能对以理解的信息作出判断和适当选择;
01
能解决与原习得情境类似或完全一致的特定问题;
02
能解决与原习得情境略有不同或相当不同的特定问题,或有可能创造性的解决某一特定问题。
03
3、掌握水平:
第三步,形成剖析图。将上述从关键词中分解出来的概念,根据某种逻辑绘制成剖析图,以便于清晰地对应具体的学生。
第四步,写出学习目标。依据重点组合以及目标陈述的规范,叙写明确的学习目标。
案例一:《有理数的乘方》(七年级数学)
“理解”是动词,核心概念是“乘方的意义”
内容标准陈述:理解乘方的意义
分解内容标准,寻找关键词
本例属于“识别”这一层次的学习水平测试,一般要求学生能够知道分类知识,并对“垃圾”进行识别,不要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测试时主要看学生能否识别有关知识。
理解(B)是指初步把握学习内容的由来、意义和主要特征,是对知识的一统的。对于理解水平的知识,所涉及的变化过程应该是单一的,所涉及的学科知识内容也是比较狭窄的,按照从低到高的思维水平,可以将“理解”具体划分为四个不同的水平层次:
重点
重点/难点
学情分析 知识定位
重点
动词分解
解释
阐明
描述
归纳
总结
最后确定的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从特殊到一般地进行归纳、探究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叙述有理数乘方的概念; 2.在给出的具体题目中,能辨认是否是幂,并能准确的指出底数、指数以及幂. 3、在实际问题中,通过同伴讨论概括总结乘方的意义。比如
章节程标准分解学习目标叙写与评价
问题一:教学的三种取向
• 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
•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 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脏; 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么?如 何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问题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四 项关键技能是什么?
二、学习目标的内涵
• 学习目标是预期的学习结果。 • 课堂层面的学习目标是学习结果的表现
轻易不能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
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定的,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改。
(二)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
课程标准
I
II
III IV V
分解 学习目标 对应关系 分解策略
A
一对一
替代
B C
一对多
拆解
组合
D
多对一
联结/聚焦
注:由于组合、联结/聚焦的前提是拆解,所以,拆解 是课程标准分解最常用的基本策略。
• 内容标准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 方式。
• 1.列举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知道生产 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 2.知道五种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 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设置一些生活中可能出
现的运输情境和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
怎样分解课程标准?
四、分解课程标准
(一)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有怎样的关系
学段目标 内容标准
分解
课堂层面 学习目标
2 是怎样的?
3
两者有怎样 的关系?
4
有何策略和 方法?
1 是怎样的?
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区别
• 1.含义不同
教学教案中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分解
教学教案中的学习目标与任务分解一、引言教学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写的一种教学计划,以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达成特定的目标。
而学习目标和任务分解是教学教案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探讨教学教案中学习目标和任务分解的意义以及如何合理编写。
二、学习目标的重要性学习目标是教学教案中的核心要素之一,它明确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达到的预期结果。
学习目标的编写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性:学习目标应该具有明确的描述,可以用具体的行为动词来表示,以便教师和学生都能理解。
2.可观察性:学习目标应该是可以被观察到的,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来判断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3.可测量性:学习目标应该是可以被测量的,教师可以通过评估和测试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4.适应性:学习目标应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调整。
三、任务分解的作用任务分解是学习目标实现的具体路径,将学习目标划分为一系列具体的任务,帮助学生逐步达到学习目标。
任务分解的编写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性:任务应该合理分解,逐步推进学生的学习进程,避免学习过程中的难度跳跃。
2.清晰性:任务应该具有明确的描述,使学生能够理解和执行。
任务的描述要清晰明了,尽量避免歧义和模糊性。
3.可操作性:任务应该是可操作的,学生可以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完成任务,如阅读、讨论、实践等。
4.多样性:任务应该具有多样性,既包括认知性任务,也包括操作性任务,以满足不同层次和类型学生的需求。
四、编写学习目标和任务分解的步骤1.确定学习目标:针对教学内容,明确学生应该达到的学习目标。
2.分析学习目标:对学习目标进行分解和分析,确定学习目标的具体组成部分。
3.制定任务: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一系列具体的任务,帮助学生逐步达成学习目标。
4.整合任务:将各个任务进行逻辑排序和整合,确保任务之间的连贯性和可行性。
5.评估任务完成情况:根据任务分解的结果,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评估,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学习目标。
教师工作规划的目标分解与阶段性评估
教师工作规划的目标分解与阶段性评估作为教师,工作规划的目标分解以及阶段性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明确目标,并在每个阶段进行适时的评估,我们可以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并实现个人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这篇文章将介绍教师工作规划目标分解和阶段性评估的重要性以及具体实施方法。
1.目标的设定与分解在工作规划中,我们首先需要设定明确的目标。
这个目标应该与我们的教学任务、学校的发展方向以及学生的需求密切相关。
比如,我们可以设定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作为我们的目标。
然后,我们需要将这个目标进行分解。
分解目标是为了更细致地规划工作,并确保每个具体的任务都能够顺利实现。
比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我们可以设定每个学期的课程目标,每个月的教学计划,每周的课堂活动等。
通过这样的分解,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以及如何去做。
2.阶段性评估的重要性阶段性评估对于教师工作的规范和改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及时的评估,我们可以了解自己的工作进展,并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阶段性评估也可以提供给我们反馈信息,帮助我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阶段性评估的方法与工具阶段性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与工具进行。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利用学生的反馈意见、家长的观察以及同事之间的交流等方式来获取更全面的评估信息。
4.质量评价与量化指标在阶段性评估中,我们可以考虑使用质量评价与量化指标来对教学工作进行评估。
质量评价可以从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评估。
量化指标可以从学生学习成绩、学生讨论与参与度、学生的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
5.阶段性评估结果的分析与反思在得到评估结果之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分析与反思。
通过分析评估结果,我们可以了解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出原因。
在反思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策略,并思考如何改进与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目标的误解与误用
• 以“目的”代替“目标”。如“使学生成为德 智体全面发展的人”
• 含糊其词,难以评价。如“培养学生革命的大 无畏精神”或“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 行为主体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如“使学生树 立……观点”
案例: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内容主题:“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8页)
结果性目标(需要结果)
知识 了解——说出、描述、举例、列举、辨认、识别、知道、了解、指认、 确认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了解人地关系思 想的演变)
理解——解释、说明、比较、理解、归纳、判断、推断、区别、预测、 对比、收集、整理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 重要性和主要方式、根据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反应(认同)——认同、遵守、接受、反对、欣赏、喜欢、讨厌、 关注、拒绝、摈弃、感兴趣、关心、重视、尊重、爱护、真心、拥护、帮 助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理解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 行为。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
领悟(内化)——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热爱、坚持、 增强、领悟、追求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 的远景)
2.学习目标的表述要求
行为主体 行为表现 行为条件
行为程度
是学生,不是教师
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 (行为动词+核心概念)
影响学习结果的特定限制或范围等。 主要有辅助手段或工具、提供信息或提示、 时间/次数/空间等数量的限制、完成行为 的情景等。 学生达到目标的最低表现水准。用以评 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
案例
• 分解“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 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 义”
– 选自: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第8页 – 教材:内容主题“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
的水循环”
第一步:分析陈述方式、句型结构和关键词 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句型结构:“结果性目标” 行为动词:“说出” 、“说明” 核心概念:“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及地理意义”
轻易不能改动;而教学目标往往是由任课教师根据自己对课标的理解,
和对实际教学状况的把握来制定的,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更改。
(二)课程标准分解的策略
课程标准
I
II
III IV V
分解 学习目标 对应关系 分解策略
A
一对一
替代
B C
一对多
拆解
组合
D
多对一
联结/聚焦
注:由于组合、联结/聚焦的前提是拆解,所以,拆解 是课程标准分解最常用的基本策略。
第五步:确定行为表现程度
例:说出/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地理意义
概念体系 行为动词 行为程度
学生经验
概念/重点 水
循 环
原因/难点
的 过
过程/重点
程
和 特点/重点
意
义 意义/难点
简述
完全无误 无前备经验
学
简述 说出关键词 无前备经验 生
阐明
能用自己的言语 或图形准确表达
有前备经验
的 学 习
应用——应用、运用、设计、编辑、撰写、总结、计划、检验、评价等 (课程标准中的实例: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运用示意 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技能 模仿——模拟、 模仿、重复、再现、例证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结合 实例,模拟遥感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应用)
独立操作——完成、制定、解决、绘制、测量、测定、查阅、计算、尝 试、实验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比较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 内容标准 :举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 方式。
• 1.列举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知道生产 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及各自的特点。
• 2.知道五种现代化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 教学中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设置一些生活中可能出
现的运输情境和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问
•
课程目标较为抽象,是对科学课程在宏观上的指导,教学目标则
较为具体,对教学细节上的要求。
• 4.实施的主体不同
•
课程目标的实施主体涉及到教育管理部门、课程指导机构、师资
培训基地、教辅人员以及全体接受课程教育的学生。教学目标的实施
主体只包括担任课程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和学生。
• 5.灵活度不同
•
课程标准往往是国家教育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反复研讨推敲的结果,
课程标准的分解
——学习目标的叙写与评价
一、问题的提出
问题一:教学的三种取向
• 基于教师个人经验的教学
• 基于教科书的教学
– 教科书是教材的权威,是教学方案的心 脏;没有教科书就没有学校,应该教什 么?如何教?几乎完全取决于教科书。
•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
问题二:基于课程标准教学的四 项关键技能是什么?
第二步:扩展或剖析核心概念
例: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概念体系
知识地位
水
循 环
什么是水循环(概念) 重点
的 过 水循环的动力(原因) 难点
程
和 水循环的环节(过程) 重点 意
义
水循环的领域(领域) 难点
水循环的意义(意义) 重点
第三步:扩展或剖析行为动词
例:说出/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地理意义
(3)通过实例,分析具体的水循环过程,准确地解释水循环发生的主要领域。 (评价方式:理论联系实际,典型事例分析、典型习题检测)
(4)通过观看图片和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水循环的意义。(评价方式:师生 共同研究分析,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 达能力)
解释 能独立举例解释 无前备经验
经 验
总结
在教师提示下, 对水循环的意义
无前备经验
进行总结
第六步:综合上述思考,写出学习目标
内容主题:内容主题“第三章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课程标准》: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第8页)
注:叙写时可省略“行为主体”
最后确定的学习目标:
迁移——联系、转换、灵活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课程标准中 的实例: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4.学习目标中常用的行为动词
体验性目标(只要过程)
经历(感受)——感受、体验、体会、尝试、感知、参与、寻找、 交流、分享、访问、考察、调查、接触等(课程标准中的实例:学会收集 旅游信息,根据旅游资源状况确定旅游点,选择合适的旅游路线。)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教师讲解,准确无误地简述水循环的概念和原 因(驱动力)。(评价方式:师生共同研究分析,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理 解和掌握程度)
(2)通过阅读“水循环示意图”和观察动画演示进行讨论,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 准确无误地阐明水循环的主要过程。(评价方式:通过提问、绘图,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个人行为)
创造性目标(还要“留白”)
复制——从事、做、说、表演、模仿、展示、复述等(课程标准中 的实例: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创作——设计、制作、描绘、编织、扮演、创作等(课程标准中的 实例: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由案例引发的思考:
学生经验
概念 抽象 通过阅读课本、观 无前备经验
水
察情境来简述
学
循 环
原因
非常 抽象
通过倾听来简述
无前备经验
生 的
的 过 程
过程 抽象
通过讨论和分析具 体的情境来阐明
有前备经验
学 习 经
和 意 义
领域 抽象
通过观察和分析具 体情境来解释
无前备经验
验
意义 抽象 通过集体讨论和比 无前备经验 较来总结归纳
题在的具方体案情。境(中评总价结方出式五:种师交生通共运同输研方究式分的析特,点通过对话了
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 3.根据交通运输的实际情况,会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评价方式:典型习题检测)理解交通运输线、点组成的 交通运输网。 • 4.掌握影响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因素;掌握交通运输线、 点的区位分析,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对我国具体的一些重 要交通线、点进行区位分析。(评价方式:师生共同研究 分析,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典型习题检 测) • 5.指导学生调查本地交通线路和站点的布局情况,让学生 用地理原理解释交通线路和站点布局的原因,并做出评价。 (评价方式:通过合作学习,了解学生的参与合作能力、 知识应用能力)
? 如何转化成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 (4)通过水循环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述能力。 (5)使学生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
节约用水的习惯。
4.学习目标中常用的行为动词
概念体系 适用行为动词 学生经验
水
概念/重点
循 环
原因/难点
的 过 过程/重点
程
和 领域/重点 意
义
意义/难点
简述 简述 阐明 解释 总结
无前备经验
学
无前备经验
生
的
有前备经验
学
习
无前备经验
经 验
无前备经验
第四步:确定行为条件
例:说出/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以及地理意义
概念体系 特征 确定行为条件
的视角,包含了“教育方针”、“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
程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而教学目标一般从科学探究、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四个方面,提出某一节 课达的到具体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