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政府失灵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与第三部门的作用
引言中国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问题要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失灵问题要复杂的多,在市场不完善、政府能力不足的条件下,完善市场机制与政府体制,明确政府“市场增进”的价值取向、合理确定其干预范围,积极引入市场因素来弥补政府的某些缺陷是非常必要的。
除此之外,笔者还认为有必要发挥第三部门在矫治市场失灵、政府失灵过程中的作用,而且在市场不完善、政府能力不足的条件下,第三部门有其特殊的作用与意义。
一. 本文分析的对象与思路(一)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完全竞争的市场只是理想化的情形,即使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也无法解决收入分配不公等等问题,这些情形被人们概括为市场失灵。
与市场失灵相关的一个概念是政府失灵,用来概括“政府干预导致浪费或不恰当的收入再分配”[1](P264)的情形,其表现有(1)有些问题市场解决不了,政府也解决不了;(2)政府行为的“错位”,包括“缺位”和“越位”;(3)由于自身以及外部因素的制约,政府有时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使问题更为严重;(4)政府或许能够解决某些市场失灵问题,但是以高成本、低效率为代价的,这同样意味着资源的浪费或扭曲配置。
一个比较流行的思路认为,市场之短恰为政府之长,政府之短恰为市场之长,只要市场与政府能够取长补短就能兴利除弊,在弥补市场失灵的同时克服政府失灵。
在笔者看来,这种思路是一种简单互补循环论证的思路,其一是忽略了市场与政府自身解决失灵问题的能力和作用,其二是忽略了第三部门在矫治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中的能力与作用。
就市场自身而言,其解决自身失灵问题的传统由来已久。
公共物品和外部性被认为是市场失灵的最基本的领域,也是政府必要干预的范围,然而经济中却有两个经典案例颠覆了这种逻辑。
科斯以英国灯塔史的例子向我们展示了私人如何提供公共物品的,而张五常则以“养蜂人与果园主”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私人是如何通过精确的市场交易来解决正外部性问题的。
同样地,政治体系内部也有一套矫治政府失灵的机制,其包括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公民民主参与机制、宪法法律机制等。
17677 政府失灵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政府失灵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措施前言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在市场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政府失灵的情况也屡屡发生,给市场经济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笔者将探讨政府失灵对市场经济的影响,以及针对这种情况的应对措施。
政府失灵的定义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执行公共政策和监管市场活动时,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适得其反,造成不同程度的经济和社会损失。
政府失灵对市场经济的影响1.扭曲市场价格机制政府干预导致市场价格机制扭曲,产生资源配置失调和供需失衡的情况。
政府采取不当的价格管制,可能会导致企业失去生产积极性,从而对经济增长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增加企业成本政府失灵也会导致企业增加成本,降低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政府监管政策不力,导致市场失去公正竞争,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的选择,进而降低市场经济的效率。
3.削弱市场信心政府失灵还会削弱市场信心。
当政府不能有效监管市场,失去公信力时,市场将失去信心,企业和消费者将不再信任市场,进而降低市场的交易活跃度和效率。
应对措施1.健全监管制度政府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市场的监管,防止市场极端波动和不正当竞争。
政府还应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合法权益的维护。
2.改革价格机制政府应当改革不合理的价格管制政策,鼓励价格市场化,允许价格在一定范围内自由浮动,并加强政府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打击力度。
3.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政府应当加强对市场的监管力度,提高监管效率,完善市场监管机制,加强行业自律,扶持优质企业,打击不法行为,营造均衡、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
结论政府失灵可能会导致市场经济发生混乱,但如果政府能够及时调整政策,完善监管制度,加强市场监管,适当减少对市场的过度干预,促进市场的公正竞争,市场经济将会更加健康和稳定。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
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失灵:表现、原因与对策市场失灵是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的干预和宏观调控进行解决,这就是政府干预市场经济的原因。
但是,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调节过程中也会出现“失灵”现象。
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分析政府失灵问题是为了了解现象、发现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的措施及建议。
标签:政府失灵;政府干预;市场经济政府在全面弥补市场经济运行中的市场失灵的问题,但是政府也并不是全能的,产生了政府失灵的问题。
政府失灵是当前调节市场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对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公平稳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要研究政府干预失灵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和改善政府失灵问题。
让政府和市场这两个手,更好的结合起来。
1 政府失灵的含义及表现政府对市场失灵进行干预,但在干预中具有局限性,产生了政府失灵。
政府调节市场失灵所产生的效率损失,超过了市场失灵本身产生的效率损失,即为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的表现,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未达到预期;政府干预即使到达了预期目标,但成本值过高、完成效率过低;政府干预引起负效应。
2 政府失灵问题的产生原因在当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经济中,产生政府失灵有许多原因,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2.1 政府公共政策制定不当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是政府对市场经济干预的基本方法,通过用政策法规还有行政手段,对市场缺陷和调控失灵进行有效的弥补和纠正。
对于市场经济条件,有两种决策类型:非市场决策和市场决策。
非市场决策就是公共决策。
政府若没有制定好合理的或者可执行的公共政策,则会导致公共政策失灵。
这即不能补充市场机制,还会对市场失灵起到加剧的作用,造成资源浪费的增加。
2.1.1 现有的公共决策体制及方式的缺陷以多数原则为基础的民主制,通常被大多数现代国家采用。
但是,通过投票选出的代表,则拥有“经济人”特性,是为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非选民或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并且选民不能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督。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如何防治
政府失灵的原因及如何防治一、什么是政府失灵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其主要类型有:(1)短缺或过剩。
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
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
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
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
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干预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府政策的低效率,也即公共决策失误(2)政府工作机构的低效率(3)政府的寻租(4)政府的扩张二、政府失灵的原因正因为政府的干预存在着上述缺陷,所以让政府干预成为替代市场的主导力量,其结果只能导致“政府失灵”,用“失灵的政府”去干预“失灵的市场”必然是败上加败,使失灵的市场进一步失灵。
但客观存在的市场失灵又需要政府的积极干预,“守夜人”似的“消极”政府同样无补于市场失灵,同样会造成政府失灵。
因此,政府不干预或干预乏力与政府于预过度均在摒弃之列。
现实而合理的政府与市场间的关系应是在保证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以政府的干预之长弥补市场调节之短,同时又以市场调节之长来克服政府干预之短,从而实现市场调节和政府干预二无机制最优组合,即经济学家所推崇的“凸性组合”。
为此,就需要政府从最大限度地消除导致政府失灵的根源入手,针对政府失灵的两个方面,采取切实措施(如确定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职能双向重塑的总体思路;从理顺政府利益关系入手保证政府干预的公正、超脱;规范政府于预职能及行为;加强对政府调控行为的监督;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程度;把竞争机制弓队政府调控的某些领域等),在克服和矫正市场失灵的同时,更要防止和纠补政府失灵。
浅谈政府失灵及其对策
浅谈政府失灵及其对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市场暴露出的缺陷促使政府不断加大对市场的干预力度,但是随后人们逐渐认识到政府的干预非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使经济社会更加不公平,这就是所谓的政府失灵。
在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研究政府失灵及其矫正措施显得尤其重要。
一、政府失灵的定义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或者政府制定的政策影响了市场的正常运行,是和市场失灵相对应的。
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市场天生的缺陷,单纯依靠市场不能在垄断、外部性和公共产品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也无法进行收入再分配。
二、政府失灵的类型(一)短缺或过剩。
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
反之,则产生过剩。
(二)信息不足。
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三)官僚主义。
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四)缺乏市场激励。
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五)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三、政府失灵的影响政府失灵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新的经济现象,对市场经济产生了很多的消极影响。
(一)产生外部性。
这种影响主要表现为,政府在试图干预市场,矫正由于市场失灵而造成的无法预见的副作用时,反而导致了派生的外部性。
由于政策实施是有时滞的,因此这些派生的外部性是在政策实施之后较长时间才会出现,加大了不确定性;又由于受到许多其它复杂因素的影响,人们对于政策所产生的各种影响无法预测,往往会出现超出了政策制定者计划的结果。
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关系处理
一.所谓"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干预经济不当,未能有效克服市场失灵,却阻碍和限制了市场功能的正常发挥,从而导致经济关系扭曲,市场缺陷和混乱加重,以致社会资源最优配置难以实现。
具体地说,"政府失灵"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形:其一,政府干预经济活动达不到预期目标;其二,政府干预虽达到了预期目标但成本高昂;其三,干预活动达到预期目标且效率较高但引发了负效应。
分析"政府失灵"的成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政府对经济的认识难以完全符合经济规律,即使一定时期抓住了规律,然而规律本身是发展变化的,因而不可能穷尽。
进而,政府的决策不可能完全正确;2.政府角色错位。
即政府未能恪守其"增进市场论"的基本角色,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过大,超出了矫正市场失灵、维护市场机制顺畅运行的合理界限二、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的原因资本主义利用市场机制配置资源虽然有它的积极作用,但也有它的消极作用,其原因是一定阶段资本主义盲目地追求自发的市场经济,资本主义私有制又制约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和干预结果,造成了“市场失灵”。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利用市场法则的结果造成对市场发展的阻碍。
资本主义条件下造成市场失灵的直接原因是因为市场机制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存在的:⑴自发性。
即各个分散的企业只从自身的局部利益出发,按照市场信号调整微观经济的资源配置,往往使整个社会资源配置处在无政府状态。
它需要经过长期的、无数次的反复,才有可能达到社会总供求的平衡。
⑵滞后性。
各个市场主体在接受市场价格信号时,所获得的高于或低于商品生产价值时,已是在交换之后的事了,此时再行调整,一方面已发生了供应不足或供过于求的状况,另一方面这时的调整也不能及时满足供求平衡的需要。
市场机制的作用自身不具备预见经济变化的功能。
⑶不稳定性。
当市场机制的作用使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平衡时,不会因此而被稳定下来。
各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还会将资源从效益低下的部门向效益相对较高的部门转移,同时造成这一部门供求平衡的损害。
公共管理学的名词解释
1: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经济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提升政府绩效和公共服务品质,从而实现公共福祉与公共利益。
2:政府失灵:指由于政府机制存在的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形。
标杆管理:即追求卓越的管理模式,并将之学习转化,以提高组织绩效的管理工具。
3:企业型政府:系指有一群富有企业家精神的公共管理者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并有效运用资源提高政府的效率。
4: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构建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5:公共部门:是指这样一种提供服务和产品的部门,其所提供服务和产品的范围与种类不是由消费者的直接愿望决定,而是由政府机构决定的,在民主社会,是由公民的代表来决定的。
战略管理:是管理者有意识的政策选择、发展能力、解释环境,以集中组织的努力,达成目标的行为,或者说,战略管理是制定、实施和评价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艺术或技术。
6:政府再造:是指政府改革将涉及改变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市民、政府与企业诸多关系的调整,设计政府治理的观念、结构、方式和方法的变革;及涉及政府内部组织、运作程序的调整,更涉及外部关系的调整。
7:公共管理伦理:是公共管理主体作为特定的社会化角色在进行公共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
公共管理伦理在相当程度上源于政府组织伦理和非政府组织伦理,并具有特定的内容构成。
8:市场失灵:简单来讲,便是因市场缺陷而引起的资源配置的无效率。
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市场机制无法将社会资源予以有效配置,二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效率以外的非经济目标。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当局,为解决某项公共问题或满足某项公众需要,所选择的行动方案或不行动。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政府失灵的成因及对策分析路欣2064878 [摘要]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
通过分析和研究转轨时期政府失灵的原因,提出矫正政府失灵的措施,目的在于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体制转轨中市场调节和政府调节的关系,把握好政府干预的范围、方式和力度等。
研究政府失灵不是要否定政府的作用,而是为了矫正和防范政府失灵,以更好地发挥政府干预经济的作用。
本文分析了政府失灵现象及其原因并且提出了防范政府失灵的一些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政府失灵市场职能为了缓解市场机制在调节经济活动时必在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上出现的失灵或失效,政府职能的方向、性质、内容等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而更新。
政府在干预社会经济生活、弥补市场失灵方面必须承担更重要的职能,也面临着更艰巨的挑战。
“政府失灵”是一种客观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相关现象,防范和化解“政府失灵”现象,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法制尚不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但也不完善,例如曾出现的“苏丹红事件”、“安徽阜阳假奶粉案”,大量不卫生的、有毒的食品充斥市场,对人民的健康构成威胁;房地产开发中的投机行为泛滥,导致房价过高,普通居民难以接受;“山西的黑煤窑事件”严重损害了弱势群体的利益并在群众中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上述种种现象要求政府实施干预,政府失灵又决定了政府干预必须适度、有效,有效的政府干预能够弥补市场失灵。
本文试就“政府失灵”理论及其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作一些探讨。
一、政府失灵的含义“政府失灵”,又称“政府失效”,一般是指用政府活动的最终结果判断的政府活动过程的低效性和活动结果的非理想性,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局限、缺陷、失误等的可能与现实所带来的代价。
换句话说,它是指政府干预达不到弥补“市场失灵”的预期目标,或是虽能达到了目标,但其代价超过“市场失灵”所造成的缺陷。
对此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指出:“应当认识到,既存在着市场失灵,也存在着政府失灵。
【经济学基础解析】简述政府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
【经济学基础解析】简述政府失灵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政府失灵的原因主要包括:1.有限作用政府是由人组成的,而人的智慧是有限的,即便政府公务员比较优秀,社会责任感比较强,看问题比较全面,也存在时间、精力、能力、阅历、经验等方面的局限,所以政府的能力是有限的。
政府对市场的调节受到很多因素的限制:(1)有限控制。
政府在对私人市场的限制主要是通过某些公共政策,对私人市场可能的反应和对策往往无能为力。
例如一些国家为了使收入均等化对高收入者征收高额累进税,却把一些人力资本和资产感到了税率低的国家。
又如,政府采取医疗保险或公费医疗政策,却对医疗费用的急速上涨束手无策。
(2)有限信息。
如前所述,政府本身是一种不完善的制度,现实生活是相当复杂和难以预计的,政府同市场一样,很难掌握充分的信息。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结果没有切实的利益关系,对于微观经济信息而言,政府的信息敏感度、信息传递速度、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的关切度、信息的总量,往往不如企业。
因此,现实生活中,政府根据外部变化不断修改自己的决策。
(3)有限决策。
即使政府拥有充分的信息,通过政治过程还存在着限制,因为公共政策的受众是多数人,而决策者是少数,不管决策者产生的方式如何,都不可避免的会倾向于自己所代表的阶层的利益或偏好,影响公共决策的代表性。
(4)时滞限制。
公共政策从议题到决策再到颁布需要时间配合,社会关注度社会热点进入议题需要时间,针对政策议题的解决方案同样需要时间,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由于以前的政策惯性或执行者的素质等问题,可能产生执行时滞。
有可能针对某个问题的政策真正起作用时,该问题已经发生质变了。
2.公共决策(1)公共决策的复杂性。
一般通过投票进行的公共决策,其取舍都由选民或选民代表投票决定的。
首先,这种决策方式是需要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同才能实施,其方式是公平的,但不一定有效率。
其次,政府工作人员存在经纪人行为,按照公共选择的理论,政治市场的代理人一一政治家也是追求个人私利的普通人,加上公共决策的委托代理所造成的政治家权力的实际扩大,可能使公共政策更多的体现的是在公共决策中具有优势一方的偏好。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
公共经济学名词解释1、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经济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简单地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政策。
2、消费者剩余是指买者的支付意愿减去买者的实际支付量。
3、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充分而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一种市场结构。
4、非排他性是指在技术上不可能将拒绝为它支付费用的个人或厂商排除在公共物品或服务的受益范围之外。
5、支付能力原则是指政府所提供的物品或服务的成本费用的分配,不与社会成员对该物品或服务享用的收益和联系,而与社会成员的支付能力的联系。
6、成本-效益分析是从全社会角度衡量政府项目或方案的成本和收益、做出支出项目决策的一种系统方法。
7、影子价格是指政府向项目中产生的边际支付,愿意投资的社会边际成本。
8、税收的资本化也叫“税收还原”,既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生产要素未来应纳税款,通过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既压低生产要素购买价格)的方法,向后转嫁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9、外部性 10、帕累托效率11、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的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
12、自然垄断是指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
13、市场失灵当竞争性制度不能实现帕累托结果时,称之为称之为市场失灵。
14、洛伦兹曲线15、相机抉择政策政府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有意识的调整税收制度和政策。
16、纵向公平如果纳税人因纳税而产生的福利损失或牺牲是均等的,则纳税人就得到了公平的对待,税收就实现了纵向公平。
17、非竞争性18、税收的超额负担指由于课税引起的相对价格的改变,从而引起私人对消费、生产和投资动机的改变,因而减少了课税以前经济选择所能取得的经济福利。
19、税收转嫁是指纳税人在名义上缴纳税款后,主要以改变价格的方式将税收负担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20、财政乘数是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和平衡预算乘数三个乘数的统称,乘数就是GDP的变动量与引起这种变动的最初注入量之间的比率。
政府失灵
政府失灵市场机制的失灵,使得政府必须要采取干预政策和措施,以维护社会最大利益。
但市场机制解决不了的有些问题,政府介入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困难。
政府失灵:政府由于对非公共物品市场的不当干预而最终导致市场价格扭曲、市场秩序紊乱,或由于对公共物品配置的非公开、非公平和非公正行为,而最终导致政府形象与信誉丧失的现象。
1、制定政策时出现偏差政府通过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但是政策干预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一旦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没有足够的信息或判断能力保证政策所起的作用能够满足它的初衷,那么政策就可能事与愿违,或者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或者使问题更加严重,从而引起政府失灵。
在我国,由于体制的约束,市场的不完善,可以利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多。
另外,在纠正微观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我国往往不能恰当地运用经济杠杆来调整、纠正,而更多的是采用诸如“一刀切”这种强制性、行政性的措施武断解决。
所有这些政策工具与具体问题的不对口最终导致的只能是政府失灵。
2、政府执行政策时出现失灵根据执行主体不同,政策执行时出现的政府失灵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政府自身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失灵。
另一种情况则是政府的代理人在执行过程中出现失灵。
政策的执行要求复杂的制度,制度的低效率以及制度的不完善会导致政府失灵;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很有可能遇到来自私人部门的阻力。
私人部门和政府的讨价还价会导致政府的实际执行过程偏离政策本身,进而导致政府失灵。
政府对其下属各机构的活动往往缺乏足够的控制能力,因而各机构的活动是否按照政策制订者的初衷进行是很大一个问题。
政府的代理人出现失灵的情况要比政府自身出现失灵的情况更为普遍。
政府的代理人一般包括下级政府和其他一些受委托的公共部门,其中最重要的一类当数下级政府。
由于制度不完善,委托—代理关系中存在信息不对称,所以作为委托人的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或其他代理人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督。
一旦监督出现问题,政策的执行就必然出现问题。
公共政策分析第3讲-政府失灵_667208190
25
3、短期行为(选举周期决定)
◦ 政治家的选择与选举周期密切相关。美国 政治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选举年时,几乎 从来没有加过税。
环境污染、资源保护
4、政治姿态
◦ 政治家根据选民的兴趣,有意识对一些问 题做出更加关注的姿态,或提出政策方案 ,以赢得公众注意(公共事务关注的选择)
26
政府失灵(四):分权制的问题
12
3、政府组织内部的公共物品问题
组织机构的声望(大家对维护这种声望可能不愿做 更大的努力,但愿意享受其带来的利益)
如:城管
公共资源(如办公用品的使用,豪华公车)消耗
4、官僚组织的外部性问题
如:公务员借调?
◦ 【思考】对照市场失灵的四个表现与官僚机 构失灵的四个表现,有何感想?
公共选择行为的成本和受益
5
公共选择的收益和成本
政治交易成本是用于达成或执行某项集体决定对时
间、人力或其它资源的消耗。
1960年-2008年美国大选投票率(适龄选民)
1960 63.1% 1984 53.1%
1964 1968 1972 1976 1980
61.9% 1988 50.1% 60.8% 1992 55.1% 55.2% 1996 49.1% 53.6% 2000 51.3% 52.6% 2004 55.3% 2008 56.8%
【案例】1/3自由贸易支持者+1/3强化国防支持者
21
政府失灵(三):代议制民主的局限性
在目前真正执行的各种民主制度中,由于直接 选举的难以操作,代议制最为普遍。即选举代 表自己利益的代理人,通过代理人来对公共政 策问题决策。中国地方自治已经出现村民代表 会议制度,每10-20户推荐一名代表。平均每 村有20-30人的村民代表,决定村内日常事务 。问题是如何保证代理人与委托人的利益是一 致的?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研究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业管理在政府的领导和管理下,为社会公众提供了各项基本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公共交通、环境保护等。
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政府失灵的问题时有发生,给公众带来了种种困扰。
对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于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水平,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府失灵的原因分析1.官僚体系的腐败官僚体系腐败是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之一。
官员贪污腐败、任人唯亲、推诿扯皮等官场现象,直接影响了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的有效性和公信力,导致管理能力和效率大大降低。
2.政府管理能力不足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可能会因为管理能力不足而出现失灵现象。
政府缺乏正确的管理思路和方法,对公共事业的规划和落实不到位,导致管理混乱和效率低下。
3.资源分配不公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资源分配不公也是导致失灵的原因之一。
部分地区或群体因为资源不足而导致公共事业服务不完善,这将直接影响到公众的满意度和社会的稳定。
4.政策执行不力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由于政策执行不力,导致各种政策难以得到实施,公共服务项目的实施不尽如人意,影响了公共事业管理的效果。
二、政府失灵的影响1.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政府失灵将导致公众对政府的不信任,长期下来会影响政府的稳定性和民意支持。
2.社会不稳定政府失灵会导致公共服务事业的不健康发展,从而引发社会的不稳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动荡。
3.影响政府形象政府在公共事业管理中失灵,将对政府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影响政府在公众中的形象和声誉。
4.浪费社会资源政府失灵将导致公共事业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了社会资源,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了障碍。
三、政府失灵问题的解决1.加强法治建设政府应该加强法治建设,健全公共事业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政府行为,促进政府对公共事业管理的合理化和规范化。
2.提高官员素质政府应该加强官员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和素质,剔除腐败分子,保持政府良好的形象。
经济法知识整理
第一章1经济法有其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历史。
经济法的产生是由经济、政治、杜会和法律等多种因素促成的,它经历了自然经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并呈现出特殊的发展规律。
2经济法调整对象是特定的经济关系而非特定法律关系3政府失灵,是指个人对公共物品的需求在现代化议制民主政治中得不到很好的满足,公共部门在提供公共物品时趋向于浪费和滥用资源,致使公共支出规模过大或者效率降低,政府的活动或干预措施缺乏效率,或者说政府做出了降低经济效率的决策或不能实施改善经济效率的决策。
4市场失灵:市场机制造成市场资源配置失当,主要包括类型有自然垄断、外部因素、公共物品、信息不对称5市场失灵,无论是缘于经济领域的垄断、外部效应,以及公共物品、信息偏在,还是缘于社会分配不公等,其带来的经济问题甚至经济危机都是全方位的。
6信息不足、权力滥用、腐败寻租、体制不健、机制不畅等诸多原因,政府在资源配置上也可能低效甚至无效,形成政府失灵问题。
7市场失灵一结构失衡一经济失衡一宏观调控一政府失灵一依法调控一宏观调拉法8市场失灵一竞争失效一市场失序一市场规制一玫府失灵一依法规制下市场规制法9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两类。
一类是宏观调控关系,一类是市场规制关系,可以分别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或者合称为“调制关系”10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一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1上述经济法的定义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例如:12在时间上,经济法是与现代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相关联的,因而在产生基础和存续时间上不同于传统部门法;13在空间上,经济法侧重于在一国范围内对调控和规制关系进行法律调整,因而不同于国际层面的法律协调,与国际公法或国际经济法有别;14在调整对象上,经济法调整的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或称调制关系;15经济法是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因此、它并不是形式上的法律或法规的总称,而是从实质意义的部门法角度作出的归类。
微观经济学考研题库3简答题
13.“政府失灵”表现在哪些方面?(武大2003研)答:“政府失灵”是指政府的经济调节措施在许多方面不理想,政府发挥不了预定的经济调节作用。
政府主要表现在:(1)政府的无效干预,即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
比如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不力,缺乏保护公平竞争的法律法规和措施,对基础设施、公共产品投资不足,政策工具选择失当,不能正确运用行政指令性手段等,结果也就不能弥补和纠正市场失灵。
(2)政府的过度干预,即政府干预的范围和力度,超过了弥补“市场失灵”和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或干预的方向不对路,形式选择失当,比如不合理的限制性规章制度过多过细,公共产品生产的比重过大,公共设施超前过度;对各种政策工具选择及搭配不适当,过多地运用行政指令性手段干预市场内部运行秩序,结果非但不能纠正市场失灵,反而抑制了市场机制的正常运作。
2.政府为什么管制产业?(浙江大学2003研)答:政府如果放弃管制,对市场完全听之任之,可能引起恶性竞争、通货膨胀等,使竞争者和消费者都蒙受巨大损失,从而导致市场失灵。
但是也要注意“度”的问题。
政府管制过严可能引起生产萎缩、效率低下,从而导致市场消失。
比如,关于政府管制过严导致市场消失的例子可举二战后美国的旧房租赁市场为例,政府的限制租价政策极大地制约了房地产市场的开发,其对旧房的摧毁力比纳粹的炸弹还厉害。
但是在某些行业,例如几乎不存在竞争或竞争很弱的产业(主要就是自然垄断性产业)中,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一定的管制法规,并借助社会监督力量,建立一种类似于竞争机制的刺激机制,以制约垄断企业的经济决策和市场行为,取得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政府对垄断行业通常采取的是价格管制。
价格管制是指政府一般对一些自然垄断企业实施价格上的限制,以维护消费者的利益。
这类企业多属于公用事业,独家经营,经济效果好,对社会有利;但是,在价格上必须进行控制。
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简述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以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制,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政府宏观调控的范围和力度不足或方式选择失当,不能够弥补“市场失灵”维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的合理需要。
影响因素:1.资源公有:公有资源者人数越多,人们对资源的“关心度”越低,在囚徒困境的作用下,资源越有可能被滥用,资源价值越得不到体现。
2.外部性:自然资源很多具有正的外部性,因此其价值容易被低估。
3.垄断:资源被垄断以后,对于生产生活所必须的资源,如果需求弹性为0,从理论上说,资源所有者可以收取任意价格。
简述市场失灵的含义,并简要分析其产生条件。
由于现实经济难以满足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所有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不能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这种情况被称为所谓的市场失灵。
导致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有: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不完全信息。
理解环境价值的构成环境资源的价值称为总经济价值。
分为两个部分:1使用价值:使用价值又分为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选择价值。
2非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主要形式是存在价值,指从仅仅知道这个资产存在的满意中获得的价值和道德上的评判,包括人类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关注。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主要有哪些?其适用条件如何?(1)直接市场评价法:包括剂量—反映法,损害函数法,生产率变动发,生产函数法,人力资本法,机会成本法,重量成本法等。
适用条件:①土壤侵蚀对农作物品量得影响,泥沙趁机对流域下游地区使用者的影响(例如,对低地的农民,喝水使用者,河流航行等)②酸雨对农作物和森林的影响,以及它对材料和设备造成的腐蚀等影响③空气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④水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⑤由于排水不畅和渗漏问题,造成受灌地的盐碱化,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⑥砍伐森林对气候和生态的影响(2)揭示偏好法:包括内涵资产定价法,旅行费用法,防护支出法等适用条件:内涵资产定价法合适评价:①局地空气和水质量的变化②噪声,特别是飞机和交通噪声③舒适性对于社区福利的影响④工厂选址(如,污水处理厂,电站等)铁路以及高速公路的选线规划⑤评价城市中比较贫困的地区改善项目的影响防护支出法可以适用于以下方面:①空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②土壤侵蚀,滑坡以及洪水风险③土壤肥力降低,土地退化④海洋和沿海海岸的污染和侵蚀(3)陈述偏好法:例如,意愿调查评估法等适用条件:①空气和水质量②休闲娱乐(包括钓鱼,狩猎,公园等)③无价格的自然资产的保护,如原始森林④生物多样性的选择价值和存在价值⑤声明和健康英雄影响或风险⑥交通条件改善帕累托最优概念,简述实现帕累托最优的条件达到帕累托最优即:在不会使其他人的境况变坏的前提条件下,一项经济或如果不再有可能增进任何人的经济福利,那么该活动就是有效率的。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政府失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短缺或过剩。
如果政府的干预方式是把价格固定在非均衡水平上,将导致生产短缺或者生产过剩。
如果把价格固定在均衡水平之下,就会产生短缺。
反之,则产生过剩。
(2)信息不足。
政府不一定知道其政策的全部成本和收益,也不十分清楚其政策的后果,难以进行政策评价。
(3)官僚主义。
政府决策过程中也许高度僵化和官僚主义严重,可能存在大量的重复劳动和繁文缛节。
(4)缺乏市场激励。
政府干预消除了市场的力量,或冲抵了他们的作用,敢于就可能消除某些有益的激励。
(5)政府政策的频繁变化。
如果政府干预的政策措施变化得太频繁,行业的经济效率就会蒙受损失,因为企业难以规划生产经营活动。
政府失灵的原因。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活动的结果未必能校正市场失灵,政府活动本身也许就有问题,甚至造成更大的资源浪费。
主要原因包括政府决策的无效率、政府机构运转的无效率和政府干预的无效率。
(1)政府决策的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在用经济模型分析政治决策时指出,民主程序不一定能产生最优的政府效率。
第一,投票规则的缺陷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投票规则有两种,一是一致同意规则,二是多数票规则。
常用的投票规则是多数票规则。
多数票规则也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集体决策方法。
首先,在政策决策超过两个以上时,会出现循环投票,投票不可能有最终结果。
其次,为了消除循环投票现象,使集体决策有最终的结果,可以规定投票程序。
但是,确定投票程序的权力往往是决定投票结果的权利,谁能操纵投票程序,谁也就能够决定投票结果。
再次,多数票规则不能反映个人的偏好程度,无论一个人对某种政治议案的偏好有多么强烈,它只能投一票,没有机会表达其偏好程度。
第二,政治市场上行为主体动机导致政府决策无效率。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现实中,政府是由政治家和官员组成的,政治家的基本行为动机也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
因此,政治家追求其个人目标时,未必符合公共利益或社会目标,而使广大选民的利益受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政府失灵与政府效率学习目标✧了解政府失灵的几种情况✧了解政府失灵的原因✧如何解决政府失灵✧了解政府存在的理由✧了解政府效率及其条件3.1 政府失灵上一章我们讲了市场失灵的几种情况。
当出现市场失灵时,就要靠政府行为来纠正这种失灵。
比如有外部性时,政府就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如:征税、补贴、明晰产权、合并企业等,来消除外部性,从而使个人边际成本和收益同社会边际成本和收益一致。
在第二章我们也讲到由于经济周期是市场经济固有的属性,政府对经济的适当干预可以减缓经济的衰退,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战后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资本主义世界进入了发展的黄金阶段,各国经济摆脱战争的影响并迅速恢复。
现在,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是实行的混合经济体制,一方面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另一方面又利用公共部门对市场行为实施规制,以匡正市场失灵,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增进社会福利,保证经济稳定运行,促进经济增长。
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保证了经济高效、稳定运行。
在庞大的公共部门中,政府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因此,在公共部门对经济所起的作用中,政府所起的作用最为显著。
但是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是总能发挥积极作用呢?答案是否定的。
政府也有失灵的时候。
如果政府出现失灵,还能指望通过政府行为来弥补市场的不足吗?显然不能了。
由于政府失灵不像市场失灵那样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理论,所以本章拟用几个具体的案例来分析说明政府失灵的几种情况以及政府失灵的原因,并讨论如何解决政府失灵。
3.1.1 政府失灵的表现1.制定政策时出现失灵政府通过政策对经济进行干预,但是政策干预的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
一旦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没有足够的信息或判断能力保证政策所起的作用能够满足它的初衷,那么政策就可能事与愿违,或者不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或者使问题更加严重,从而引起政府失灵。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以教育发展为例。
我国教育存在的第一个问题是教育投资太少。
教育投资占GDP的比例非常小,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我国因此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严厉批评。
重视实物资本的投资而忽视对教育的投资不能不说是政府的失误。
邓小平同志很早就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投资教育就是为了提高科学技术的实力,让科学技术更好地为发展服务。
另外,投资教育实际上是对人力资本进行投资。
既然是对“资本”投资就能增加资本存量,提高未来的生产能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人力资本不同于实物资本,它具有持久的生产能力,还能不断更新,从而提高科学技术本身的水平。
正是由于人力资本所具有的这些特点,所以投资人力资本比投资实物资本有更多的优势,其产生的收益是巨大的、长远的、持久的。
纵观全球,大凡经济增长迅速且又有持续发展能力的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资,西方各国以及日本都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对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全新认识使得这些国家在二战后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力度,无论是从教育投资的总规模来看,还是从教育投资在GDP和政府开支中所占的比例来看,均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教育投资的回报是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战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发展的黄金阶段。
这一点上日本可能更为典型,战争对日本造成的破坏是巨大的,不亚于其他的亚洲国家。
但是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所不同的是它在战后非常重视对教育的投资,这使得日本的技术迅速发展,经济也快速崛起。
经过30多年的努力,日本在经济上成为继美国之后的第二强国。
日本的家用电器、汽车和重工业产品在全球畅销。
Sony,Panasonic,Honda等更是全球驰名的品牌。
因此日本战后的发展充分地说明了投资教育对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加大教育投资的另外一个好处是能够稳定经济。
对教育的投资就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稳定经济的运行。
贝克尔在一篇名为《人力资本的时代(The Age Of Human Capital)》的论文中对这一命题进行了阐述。
在文中,他提到美国现在的总投资中有70%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对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健康、信息和研发的投资占到了美国GDP的20 9/6以上。
技术是现代经济——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动机,而人力资本就是燃料。
”1987年10月17日,美国纽约股票交易市场的股票价值下跌了22%,人们普遍认为又一场大萧条即将来临。
但是贝克尔的判断却与其他人不同,他断定美国经济不会出现大萧条。
他认为人力资本占到了美国财富的3/4,而人力资本的价值不会因为股票市场崩溃而受到较大的影响。
金融收益和资本收益相互独立。
股市崩溃只能影响非人力资本的价值,而这只占到美国财富的很小一部分。
这样,总财富的损失可能只有一两个百分点。
这可能会引起一点麻烦,但是不会引起经济大的衰退,受到影响的只能是一些奢侈品。
事实证明贝克尔是正确的,美国经济没有出现大的滑坡,三个月后经济恢复了正常。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投资教育,加大人力资本占总财富的比例能够缓解经济受到的冲击,起到稳定经济的作用。
中国教育的另外一个问题可能是在投资方向上的失误。
近年来我国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但是这种投资基本上是对高等教育的投资。
政府加大高校投资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提高高校的办学能力并提高整个国家的科研实力。
我们承认高校的确代表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投资高等教育的确能够加速我国科技发展的步伐。
但是,只投资高等教育也不是出路。
我们国家现在的问题是人口整体素质偏低,底盘太沉,不管怎么投资高等教育,精英占总人口的比例毕竟极小。
如此少的精英难以承受民族复兴、国家腾飞之重。
从长远来看,初等教育比高等教育更重要。
尽管从短期来讲,投资初等教育的确不像投资高等教育那样能够迅速获得回报。
但是从长远来看初等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关键环节。
从我国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教育尚属于一种准公共物品,也就是说并没有走向市场化,这是由我国经济所决定的。
由于高等教育投资成本较高,这就决定了国家办高等教育的能力有限,高等教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仍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大众教育(国际上判断是否是大众教育的一个重要判据是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是否达到13%。
我国经过几年的扩招后大学生所占比例还是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光靠这批精英是很难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
与高等教育不同,初等教育的投资成本较低,国家有能力让绝大多数的国人接受初等教育。
尽管从文化层次上讲,初等教育比高等教育低,但是初等教育能够在全民范围内提高人口素质,而不像高等教育那样只能在很小一个面上起到作用。
人口素质全面提高后的优点很显然。
首先是创造了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因为初等教育能够保证比较公平的个人初始禀赋,让每个人都进人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环境,用竞争的大浪来淘沙,而不是让劣等的初始禀赋灭杀一个人。
另外,人口素质的全面提高还有利于解决人口问题,地区差异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
所以,我们在加大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初等教育的发展,加大对初等教育的投资力度。
现在对于一些偏远地区的初等教育的发展,我们比较依赖于民间力量。
从民问筹集资金办教育这条思路是非常正确的,而且也是长远之计。
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对于私人部门来说,投资初等教育无任何利益可言。
私人部门失去了投资初等教育的激励,投资力度也就非常有限。
所以,过多地依靠民间那点绵薄之力是很难解决实质问题的。
在这种情况下,对初等教育的投资就只能更多地靠国家。
教育方面还有一个决策性失误可能就是高校扩招。
前面讲了我国近几年加强了对高等教育的投资,但是与此相伴的是高校的扩招。
政府决定高校扩招的初衷是增大高素质人才或者说是掌握了先进科学技术的人才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以推动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当年提出扩招也有短期的经济目的,即通过教育拉动国内需求,解决国内市场疲软的问题。
现在看来,连续几年的扩招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可以肯定的是大学生人数迅速增加,人口素质有所提高,但是提高的比例有多大,是一个问题。
另外,通过教育来拉动内需的作用有多大,可能也是一个问题。
相反,扩招的弊端却初露端倪,这一点恐怕是政府当年决定扩招时没有想到的。
首先,扩招的速度超过了办学能力增长的速度。
尽管国家对高校进行了大量的投资,但是这部分资金的使用情况是什么样的呢?大部分的资金用于了圈地、建教学楼、建宿舍等以满足不断扩大的招生规模,而用于研发的资金却相对较少。
也就是说扩招其实稀释了对高校的投资。
大家都清楚,只有真正用于研发的资金才能提高科研实力和办学水平,而投资于土地、建筑的资金所起的作用则较小。
办学能力的提高跟不上扩招速度带来的另外一个问题是教学质量的必然下降。
一个老师给10个学生上课的质量和一个老师给100个学生上课的质量是不可相提并论的。
可以这样说,扩招在稀释对高校的投资的同时也稀释了学校的教学能力。
近年来,在整体水平上大学生的素质有所下降,这是一种悲哀。
大学生人数的增加换来了大学生素质的下降。
由于大学生代表了先进的生产力,素质下降是一种严重的损失,所以扩招的成本是巨大的。
这两年,我国的科研实力下降、学术腐败严重,都和大学生的素质下降不无关系。
中国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说明了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由于没有足够的信息或者判断能力,使得政府干预的结果不可预测而出现政府失灵的情况。
除了这种情况以外,在政策制定时出现政府失灵还有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政府缺乏足够的智力和能力解决政策工具有限与具体问题无限的矛盾。
也就是说,政府所掌握的政策工具是有限的,但是具体问题却很多。
这样,政府失灵一方面表现为由于政府缺乏足够的智力,而对政策工具与政策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够清楚,使得政策的应用张冠李戴;另一方面表现为由于政策工具的相对稀缺同时政府又缺乏政策创新能力,在遇到一些问题时找不到对应的工具来解决,最后只好用现有工具得过且过或者干脆就表现出束手无策。
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市场发展成熟,各项制度都很完善,政府有着丰富的经验,可用的政策工具也比较多。
相对而言,我国刚推行市场经济不久,经济体制不够完善,在各方面都缺乏足够的经验。
我国在遇到具体问题时很难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那样表现得游刃有余,有足够的政策工具来应付。
所以,在制定政策时,第二种情况的政府失灵出现的可能性就大大提高了。
在我国,由于体制的约束,市场的不完善,可以利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就不如美国这样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多。
另外,在纠正微观层面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我国往往不能恰当地运用经济杠杆来调整、纠正,而更多的是采用诸如“一刀砍”这种强制性措施武断解决。
例如,2003年年底到2004年年初对经济局部过热的纠正,对钢铁、水泥等领域的调整,在方法上可能就存在一些问题。
所有这些政策工具与具体问题的不对口最终导致的只能是政府失灵。
2.政府执行政策时出现失灵上面提到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或者是缺乏足够的信息,或者是缺乏足够的能力,以至于不能正确预测政策产生的作用或无法用恰当的政策工具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导致政府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