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重点

合集下载

财政学重点整理

财政学重点整理

第2章 财政的目标与评价标准一、名词解释1.帕累托效率:指资源配置达到一种状态,这种状态下不可能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境况变差的结果。

2.帕累托改善:指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使某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他任何人的境况变差的结果。

3.生产效率: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的限制下,将各种资源用于不同产品的生产,使产出最大。

4.产品组合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既有的产品组合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要求和愿望。

5.交换效率:在产出给定的条件下,不同的产品最为理想被各个人所利用。

6.生产契约曲线:将埃奇沃斯框图中的等产量曲线的切点用光滑曲线连结起来所形成的曲线,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点。

7.生产可能性曲线(产品转换曲线):反映具有生产效率的产量组合的曲线。

8.交换契约曲线:在埃奇沃斯图中无差异曲线相切的点连结而成的曲线,该曲线上的任何一点都是帕累托效率点。

二、简答题1.社会福利函数隐含的经济含义是什么?关于社会福利函数的主要观点有哪些?社会福利主义认为,社会福利的高低由社会成员的个人效用决定的。

假如社会上有n 个人,其中第i 个人的效用为Ui (i=1,2,…,n ),那么该社会的福利W 就是这n 个社会成员的个人效用的函数,用公式表示为:(1)功利主义 简单的功利主义社会福利函数也称为边沁主义社会福利函数,其表达式为: ①主要内容:社会福利是社会成员的个人效用的简单加总,社会上其他人的效用不变的条件下,只要任何一个人的效用Ui 得到提高,社会福利W 就会上升。

也就是说,只要有一种变化能够使某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任何人的境况变差,这种变化就会增加社会福利。

②思想试验:个人收入的边际效用递减;一元钱对穷人的重要性高于富人→取走富人的一元钱所减少的效用低于穷人增加一元钱所增加的效用→收入再分配行动可提高社会福利。

③政策主张:应采取收入再分配行动以增进社会福利。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和现象。

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国家主体性公共财政与国家财政的区别:(1)公共财政预算决定具有明显的公共性。

公共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公共需求,而公共需求决定于公众的偏好和意愿,因此公共财政预算直接决定于公共选择过程,政府只是代理执行;而国家财政的预算强调政治权力的作用,并不具有必然的公共性。

(2)公共财政的收入是基于公共权力,即主要通过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的税收征集收入;国家财政的收入既可通过以所有权为基础的资产收益取得收入,也可依据公共权力和收费取得收入。

(3)公共财政支出是提供公共商品;而国家财政的支出则可能提供(甚至主要提供)私人商品。

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是政府在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率配置的功能。

政府配置资源的手段:1、预算安排。

2、制度安排。

{(1)环境性制度。

(2)制约性制度。

(3)引导性制度。

}资源配置职能的主要内容:1、微观的资源配置。

2、宏观的资源配置。

财政的收入分配职能: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国民收入分配: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洛伦兹曲线:社会中的个人收入差距一般用基尼(Gini)系数来测量。

基尼系数是在洛伦兹曲线的基础上计算出来的。

洛伦兹曲线反映收入分配的公平程度。

该曲线越弯曲,收入分配就越不平等。

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主要内容:1、通过税收对收入水平进行调节2、通过转移支出,改善低收入阶层居民、丧失劳动能力的居民及其子女的生活、保健或教育状况,提高其实际收入与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的安定。

3、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4、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促进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人口的合理流动。

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是指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与增长的职责和功能。

公共产品: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公共产品的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公共定价:是指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财政学重点,名词解释加简答论述

财政学重点,名词解释加简答论述

财政学重点1:财政的基本特征答:(1)公共性和阶级性。

政府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是政府的经济行为,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财政的公共性不是冠以公共财政而存在的,因为材质本身的属性天然具有公共性。

(2)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

财政强制性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是凭借国家的政治权利,通过颁布法令来实现;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与强制性是相一致的,例如我国的税收就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

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为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收入是否平衡是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因而收支平衡成为财政政策制定的轴心。

2公共物品的概念答:是有国家机关或是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或是服务。

3区分和辨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答: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混合物品的概念答:有些物品具有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特征,因而称之为混合物品为准公共物品。

5公共需要与私人需要的概念答: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由市场提供的私人物品用于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是私人需要。

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为公共需要。

6市场失灵的概念答:是市场机制在低效率甚至无效率状态下成为市场失灵。

7市场失灵主要表现答:(1)垄断。

市场效率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的,而当某一行业在产量达到相当高水平之后,就会出现规模效益和成本递减,会形成垄断,当一个行业被垄断时,就会丧失市场效率。

(2)信息不对称或是不充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掌握信息本身也成为激烈竞争的对象,而信息不对称或是不充分也是影响公平竞争的要素。

(3)外部效应和公共物品。

外部效应是指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当出现正的外部效益时,生产者的成不大于收益,出现负的外部效益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财政支出、财政收入、财政政策、预算管理等方面。

以下是对财政学主要知识点的汇总。

一、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进行的资金分配活动。

1、按支出用途分类经济建设支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促进经济增长。

社会文教支出:包括教育、文化、卫生、科技等领域的支出,提升社会公共服务水平。

国防支出: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行政管理支出: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

2、按支出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政府直接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购买办公用品、支付工资等。

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资金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补贴等。

3、财政支出规模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政府职能范围、政治因素、社会因素等。

4、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项目的成本和效益,以评估其可行性。

最低费用选择法:在多个达到同一目标的方案中,选择费用最低的方案。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政府为满足其支出需要而筹集的资金。

1、税收税收的性质: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适度原则。

主要税种:流转税(如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如房产税、车船税)等。

2、公债公债的功能: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节经济。

公债的发行与偿还:发行方式包括公募法、包销法等,偿还方式有直接偿还、借新还旧等。

3、其他财政收入收费:行政性收费、事业性收费等。

国有资产收益:国有企业上缴的利润、股息等。

三、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支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政策手段。

1、财政政策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增加支出、减税等措施刺激经济。

稳定物价:避免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充分就业:减少失业,提高就业水平。

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际收支的适度平衡。

2、财政政策的类型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

紧缩性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

财政学 重点

财政学    重点

财政学第一章(一)、市场失灵的表现但市场经济作为“看不见的手”在现实中并非万能,即存在着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缺陷具体表现:(七个方面)1.市场机制无力于组织与实现公共产品的供给;2.市场机制无法补偿和纠正经济外在效应;3.自由市场竞争最终必然会走向自己的反面——垄断;4.市场无法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5.市场分配机制会造成收入分配不公和贫富两极分化;6.市场不能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稳定协调发展;7.市场中存在着优值品和劣值品。

(二)、公共产品的两个特性。

即消费的非竞争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

消费的非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减少其他人对公共产品消费的数量和质量,即MC=0。

//受益的非排他性是指无法将那些不付费的人排除在公共产品消费之外,可能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可能是因为排他成本太高。

例子:面包(纯私人产品)、路灯(纯公共产品)一、外部性的定义与分类、结果与解决方案定义:外部性就是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换言之,外部性就是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分类:外部性根据其性质不同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能得到其决策和行为带来的额外收益则是正外部性。

个人或企业不必承担其行为带来的成本情况是负外部性。

正外部性:边际社会收益MSR=MPR+MER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MSR=MPR+MER=MC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社会边际成本)和MSR(社会边际收益),社会最优量大于个人决策量。

生产者成本大于收益,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市场提供不足。

故采取矫正性的财政补贴与正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负外部性:边际社会成本MSC=MPC+MEC 资源配置效率要求:MSC=MPC+MEC=MR从社会的角度考虑MSC和MSR,社会最优量小于私人决策量。

生产者成本小于收益,会得到超额利润,市场提供过多。

故采取矫正性的税收与负的外部性的内在化。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定义:是一个经济范畴,财政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地经济行为,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公平分配及经济稳定和发展的目标。

概念:①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政府);②财政分配的客体是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其中主要是剩余产品);③财政分配的形式既有实物和力役形式,也有价值形式;④财政分配的目的是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

财政的基本特征:①公共性与阶级性;②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③收入与支出的对称(平衡)性。

财政的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广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地理解可以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

其财政配置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①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例,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指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③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的重点建设;④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⑤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①划清市场分配与财政分派的界限和范围,原则上属于市场分配的范围,财政不能越俎代庖,凡属于财政分配的范围,财政应尽其职;②规范工资制度;③加强税收调节;④通过转移性支出,如社会保障支出、救济金、补贴等,是每个社会尘缘得以维持起码的生活水平和福利水平。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①经济稳定的目标集中体现为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大体平衡;②在财政实践中,还可以通过一种制度性安排,发挥某种“自动”稳定作用,例如累进税制度、失业救济金制度,都明显具有这种作用;③通过投资、补贴和税收等多方面安排,加快农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公共设施的发展,消除经济增长中的“瓶颈”。

④财政首先应切实保证民生性的社会公共需要。

(4)保障社会和谐稳定和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职能如何最大程度的发挥财政的作用1、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责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合理比例,从而符合高效的资源配置原则。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1.市场失灵;市场经济自身所无法克服的固有的缺陷或不足,西方经济理论将它们统称为“市场失灵”。

2.外部性;外部性又称为溢出效应、外部影响或外差效应,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行动和决策使另一个人或一群人受损或受益的情况。

3.公共产品;公共产品是指可供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产品,即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产品。

4.公地悲剧;当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每一个人都有权使用资源,但没有人有权阻止他人使用,由此导致资源的过度使用,即为“公地悲剧”。

如草场过度放牧、海洋过度捕捞等。

5.免费搭车;在财政学上,免费搭车是指不承担任何成本而消费或使用公共物品的行为,有这种行为的人或具有让别人付钱而自己享受公共物品收益动机的人称为免费搭车者。

6.财政;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收支活动,它是一国政府采取某种形式(实物、力役或价值形式),以一部分国民收入为分配对象,为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而实施的分配活动。

7.财政支出;财政支出,也称政府支出或公共支出,是指政府为履行职能而消耗的一切费用的总和。

8.瓦格纳法则;19世纪后期,德国经济学家瓦格纳提出。

其含义是: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

9.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指的是由国家依法强制实施,运用保险方式,对遭遇年老、疾病、失业、工伤等特定社会风险而暂时或永久失去工资收入的劳动者,提供一定的经济补偿,使他们仍能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一种制度。

10.现收现付制;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横向平衡原则为依据,以同一时期正在工作的所有人的缴费,来支付现在保险收益人的开支的制度。

11.完全积累制完全积累制,即完全用过去积累的缴款所挣取的利息收入提供保险金的制度。

具体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就业期间向政府管理的基金缴款,该基金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生息增值,当这个人退休后,其所获养老金来自于该基金的利息收入。

换句话说,也就是任何时点上累计的社会保险费总和连同其投资收益,能够以现值清偿未来的社会保险金给付需要。

12.部分积累制部分积累制也称“部分基金制”,是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模式的结合。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其公式表示为:硬赤字=(经常性财政收入+债务收入)-(经常性财政支出+债务支出)
②软赤字:软赤字是指在统计和计算财政收支时,不把债务收入计入正常的财政收入,同时也不把债务支出计入正常的财政支出。
其公式表示为:硬赤字=经常性财政收入-经常性财政支出
8、公共产品:由公共部门提供的,它是私人产品的对称,是指具有消费或使用上的非竞争性和受益上的非排他性的产品。
②混合公共产品:又叫准公共产品。供给方:政府或市场,政府补贴市场提供。原因:混合物品可以运用效用的有限性形成竞争或可以运用价格排他。 拥挤性公共物品(公路):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降低每个消费者获得的效应。 价格排他性公共物品(公路收费):在效益上可以定价,并可以在技术上实现排他。 包括——俱乐部物品(或拥挤性物品)具有排他性与非竞争性。如桥梁、游泳池、公园等。——共同资源(或准公共物品)具有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如河流、湖泊、森林等。
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改为税收形式的收费改为规范化的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是清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
23、国债 :中央政府举借的债务称为国债,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是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用国家信用的方式筹集资金和调节经济的一种财政性手段。
24、公共部门预算(政府预算):政府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基本特征:计划预算性,法律性,集中性,统括性,年度循环型,公开性
24、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是国家实行计划管理的工具,是政府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机制。
25、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第一张1.财政的概念(概念)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其职能,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凭借其公共权力对一部分社会产品的分配活动。

财政的本质就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2.财政的基本特征(选择)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无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3.公共物品及其判定标准(简答)所谓公共物品,在经济学上是指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用,其供给成本却不随享用它的人数规模和地域范围的变化而变化的物品。

指的是具有共同消费性质的物品,比如国防、路灯等物品。

判定标准(公共产品的特征)(1)非排他性是指个人消费不会被排除在某种物品的消费之外。

它与物品的所有权相关(2)非竞争性是指消费者的增加不引起生产成本的增加,即多一个消费者引起的社会边际成本为零4.市场的含义是指市场机制(资源配置角度)市场机制包括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三大分体机制。

第二张1.市场失灵及其表现(简答及以下)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经济运行中产生的、市场无法自行纠正的缺陷。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垄断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2. 政府存在的意义(应对市场失灵,政府和市场的关系)1.内在地融入并影响现代经济的运行过程(1)对资源利用与社会财富增长的影响。

(2)对市场价格机制的影响。

2.为经济运行提供国家权力干预3.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3. 政府干预手段(框架)(1)立法和行政手段;(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3)财政手段;4.政府干预失效原因(政府失灵):(1)内部性(2)垄断性(3)政治性5. 市场经济中财政的职能(重点掌握,论述题)1. 资源配置职能(1)含义资源配置是指为满足人们的需要,将有限的资源在各种可能的用途间进行分配和组合,并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和地区结构。

(2)资源配置的效率通常会采取某些指标或若干指标组成的“景气指数”来表示(3)机制和手段主要有:1.合理确定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国家重点支出。

财政学学习重点

财政学学习重点

财政学学习重点魏萍第一章导论1、财政产生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国家财政是一个经济范畴,同时又是一个历史范畴。

国家财政不是人类历史从来就有的,它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伴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末期,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迅速发展,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产生了私有制的基础--家庭,社会上出现了两个根本利益相对立的阶级--奴隶主和奴隶。

为了维护富有阶级奴隶主的整体利益,就需要掌握一种拥有暴力的统治工具以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

这样,原来处理原始公社内部事务的氏族组织逐步转变为国家。

奴隶主国家为了维持其生存和实现其职能的需要,需要占有和消耗一定的物质资料。

由于国家本身不能进行物质生产,它本身的物质需要就只能依靠国家的政治权力,强制地、无偿地把一部分物质产品据为己有。

于是,在整个社会产品分配形式中,就逐步分化独立出一种由国家直接参与的分配社会产品的形式,这种新型的分配形式就是财政分配。

可见,生产力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物质基础,是财政产生的经济条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是财政产生的政治条件,财政是因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2、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支项目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收入项目:(1)王室收入和土地收入。

即国王强制奴隶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等劳动者创造的财富。

(2)贡物收入和掠夺收入。

即诸侯国和臣僚的贡品,战利品和掠夺品。

(3)军赋收入。

为保证战争和供养军队需要而征集的财物。

(4)捐税收入。

对自由民中占有少量生产资料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征收的捐税。

奴隶制国家财政的支出项目:(1)王室支出。

大奴隶主即天下的国王,家和国之间没有严格的区分,王室支出就是国家支出。

(2)祭祀支出。

祭祀天地、鬼神、祖宗的支出。

(3)军事支出。

用于战争和军队的支出。

(4)的俸禄支出。

大臣幕僚的俸薪支出。

(5)生产性支出。

用于农业和水利、公路等工程的支出。

3、封建制国家财政的特点(1)国家财政收支和国王个人收支逐步分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

财政学知识点汇总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收支活动及其对经济运行影响的学科。

它涵盖了众多重要的知识点,以下是对一些关键内容的汇总。

一、财政的职能财政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经济稳定与发展三大职能。

资源配置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手段,将社会资源合理分配到不同的领域和部门,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例如,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资金流向新兴产业等。

收入分配职能旨在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通过税收、社会保障等方式,对高收入者征税,对低收入者提供补贴和救助。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则是运用财政政策,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在经济衰退时,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在经济过热时,采取紧缩性财政政策。

二、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

非排他性意味着无法排除他人消费该产品,非竞争性则是指增加一个人的消费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该产品的消费。

典型的公共产品如国防、治安等。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治决策的过程和机制。

在公共选择中,存在着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以及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可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购买性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如政府办公用品采购、公共工程建设等。

它直接影响社会总需求和经济结构。

转移性支出是政府资金的无偿转移,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等。

这类支出主要影响社会公平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

财政支出规模不断增长的原因包括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府职能扩张等。

同时,要对财政支出进行效益评价,注重资金的使用效果和效率。

四、财政收入财政收入的形式主要有税收、国有资产收益、国债收入、收费收入等。

税收是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的特征。

税收的种类繁多,如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等。

国有资产收益是国家凭借国有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等收入。

国债是政府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的债券,具有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等作用。

五、税收原理税收原则包括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适度原则。

财政学30个重点

财政学30个重点

一、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一)公共物品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基本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收支平衡是制定财政政策的轴心财政实现稳定和发展智能的机制和手段主要有三、财政的职能1、含义:财政职能就是政府的经济手段,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2、意义:在于使广大财政工作者从日常繁杂的具体中国中解脱出来,开阔视野,从本职工作出发,总揽全局,摆正财政工作在国民仅集中的得为,充分发挥财政工作应有的作用3、具体职能:(1)资源配置(2)收入分配(目标,机制,手段)(3)经济稳定与发展四、公共生产【37---二、三。

四】1、含义:由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2、国有经济地位和作用:在整个国民仅集中以及在公有制经济主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为基础的,而国有经济师社会化、现代化大生产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他控制这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3、公共物品提供:1)提供纯公共物品和某些提供准公共物品的国有部门和单位,应采取国有国营模式(资金来源:国家预算拨款、按政府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向公众收费)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2)垄断性国有企业应采取国有国控模式3)竞争性的大中型国有企业应采取公司制改造模式4)小型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放开搞活五、公共定价1、含义: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给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2、对象: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私人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3、政策:1)纯公共定价:自然垄断行业2)管制定价或价格管制:政府规定涉及国计民生而又带有竞争性行业4、目的和原则:不仅在于提高整个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公共物品得到最有效的使用,提高政府支出的效益,而且是保证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安定的重要措施5、一般方法:1)平均成本定价法2)二部定价法3)负荷定价法6、自然垄断行业的公共定价(亏损的弥补,部分可以通过财政渠道以补贴形式进行,部分可以通过自身的收费弥补)7、结论:政府若要既充分提供高公公物品又要提高有关政府支出的效益,就必须按政府的政策选择适当的定价方法【41基本要求】财政支出的内涵和范围,,3个公共选择的借鉴意义【49】公式【61】【74】一般服务的三个科目【75】六、财政支出分类1、按财政功能:1)经济建设费2)社会文教费3)国防费4)行政管理费5)其他支出按国家职能对财政支出分类,能够解释国家执行了那些职能以及侧重于那些职能,对一个国家的支出结构做时间序列分析,便能够揭示改过的国家职能发生了怎样的演变,对若干国家在同一时期的支出结构做横向分析,可以揭示各国国家职能的差异2、按支出用途:1)基本建设支出2)流动资金3)挖潜改造资金和科技三项费用4)地质勘探费5)工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事业费6)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失业非7)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8)抚恤和社会救济费9)国防费10)行政管理费11)价格补贴支出3、按经济性质: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经济意义分析:1)购买性支出所起的作用,是通过支出使政府掌握的资金和微观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和服务相交换,在这里,政府直接以商品和服务的购买者身份出现在市场上,对于社会的生产和就业有直接的影响。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导论:1.社会公共需要I.概念:是指提供生活的社会环境和生产经营外部条件等方面的需要。

II.范围:完全的社会公共需要(政治职能);准社会公共需要(社会职能);视同社会公共需要(经济职能)2.公共物品I.概念:为整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消费、共同受益的特殊物品或服务。

II.特征: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III.私人物品通过市场价格竞争机制提供,公共物品通过政府提供。

3.财政I.概念:财政是国家或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的,对一部分社会产品进行集中分配的经济活动。

II.特征:分配主体:国家或政府。

分配客体: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

分配目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国家主体性是最本质的内涵和特征)4.公共财政I.概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政府收支活动和财政运行机制。

(与市场经济对应的特有的)II.特征:弥补市场失灵;公平;非营利性;法制化。

第一章:财政的职能1.资源I.概念:用于生产商品和劳务的投入物,也称生产要素,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II.基本特征:稀缺。

2.资源配置I.概念:即资源的组合,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的。

II.目的: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适用的商品和劳务,获取最佳效益。

III.市场在资源配置领域失灵的表现:公共物品、外部效应(外溢性)、自然垄断。

IV.政府干预手段:(1)行政手段:公共管制,制定公共物品价格。

(2)经济手段: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

3.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I.概念: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对社会经济资源进行合理调配,实现资源合理化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动态过程。

II.内容(范围):(1)直接分配。

(2)宏观调节(地区之间→合理的地区生产力布局;产业→合理的产业结构;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合理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提供结构;政府内部→合理的资本品与消费品供应结构)III.机制或手段:(1)财政收入手段:税收、利润上缴、国债。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学导论1、财政的产生财政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经济(根本)条件: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出现政治(直接)条件:私有制、阶级、国家的出现2、基本课题:财政学是从公与私的相互关系来研究经济。

3、公共收入的内容(一)税收(二)价格或使用费(三)公债4、税收的特点(1)无偿性(2)强制性【核心】(3)固定性5、公共支出分类按支出效益的时间性分类:经常性支出资本支出按支出的回报性分类: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按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社会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第二章公共经济政策的目标1、帕累托效率:是指这样一种资源配置状态:任何可行的调整都无法使得调整之后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其他任何人的境况至少不变坏。

这种状态被认为是最好的。

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交换效率:任何两个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A=MRS某YB)生产效率:一种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任何一种其他产品的资源边际替代率(MRTS某YA=MRTS某YB)产品组合效率:生产者方面的产品边际转换率与消费者方面的产品边际替代率相等(MRS某Y=MRT某Y)2、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平等;反之亦然。

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某一个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有,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另一方面,如果任一人口百分比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就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o线。

可以将洛伦兹曲线与45o线之间的部分A叫做“不平等面积”;当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折线与45o线之间的面积就是“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称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贫富差距的标准[0,0.2]绝对平均;[0.2,0.3]比较平均;[0.3,0.4]基本合理;[0.4,0.5]差距较大;[0.5,1]差距悬殊第三章政府与市场1、福利经济学的基本定理第一定理: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市场运行的结果必定符合帕累托效率。

财政学重点内容

财政学重点内容

《财政学》§重点一:外部性及政府职能等内容1:外部性概念外部效应: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公共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容2:外部性矫正当存在外部效应时,无论是正外部效应,还是负外部效应,都意味着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损失,因此,需要对外部效应加以矫正【对外部效应的矫正必须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矫正措施:1、政府管制(对生产消费行为作出某些限制)条件:了解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及社会边际效益;对外部边际成本进行衡量和测定。

困难:它要求政府掌握大量准确信息;社会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经常发生变化;政府不但要规定(污染)产品的总量,而且还要为每一企业规定个别的限量;限量之内的产品的外部成本并没有内在化。

2、法律手段,可以看作另一意义上的管制;因权益界限不明确而造成的外部效应问题,通过法律手段的管制可使产权得以明确;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在相关交易方之间将既定的权力自由交换为现金支付就是有效率的,政府仅仅通过设定资源使用的权力就可以使外部效应内在化;在通过法律确定产权归属的情况下,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矫正外部效应。

3、实行一体化,实行一体化意味着全面地实行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这既需要条件,又有很大难度;一体化生产对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是不适宜的。

4、政府税收,主要是用来矫正负外部效应,着眼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

征税额与外部效应相等是这种矫正性措施的基本特征。

将负外部效应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5、政府补贴(subsidy)矫正正外部效应,着眼于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

补贴额与外部效应相当是这种矫正性措施的基本特征。

政府补贴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

内容3:市场市场是一种实现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经济联系的系统空间,同时又是“一种物品的买主与卖主之间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财政学重点整理

财政学重点整理

1、家计财政制度以自然经济为基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此时财政收支就是君主的私人收支君主个人收入性质的王室的私产收入和特权收入、附庸的贡纳收入等,构成了当时财政的主要收入来源所有的支出,都根本服务于君主的私人目的。

比如:烽火戏诸侯、海军军费建造颐和园由于自然经济下的财政是私人的财政,因而称之为家计财政2、公共财政制度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基本特征:弥补市场失效,一视同仁服务不同所有制成分、内外资之间•非市场营利性•法治化的财政公众决定、规范和制约案例:美国市长VS中国市长3、国家财政制度以计划经济为基础基本特征:①国家计划配置资源的基本财力手段②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的运转及发展③收入基本上直接来自国营经济,支出也直接服务于国营经济,表现为是国家开展自己的收支④生产建设型财政、GDP占比高态;⑤社会分配不公(收入分配);⑥宏观经济总量失衡①没有通过价格而影响了其他人的福利②是指个体(个人、家庭、企业或其他经济主体)的行为对他人产生的利益或成本影响。

也就是说,某人承担了成本,但是没有获得相应的全部利益;或他得到了好处,却没有为此付出全部的代价。

③因此,外部性最早定义就是“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一致”、“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不一致”④负外部性、正外部性⑤生产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⑥外溢性与公共产品关系信息不对称(风险和不确定性):①风险和不确定性是信息不对称引起的。

信息不对称是现实中的常态,很难从根本上消除。

市场要实现充分竞争,必须有充分信息。

信息不对称会带来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

②逆向选择是因为信息的事前不对称引起的,即在签订合同或从事交易之前就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某些特征被隐藏,所导致的相关经济主体作出的与交易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③道德风险是在合同签订之后才发生的,它对所应的是隐藏行为,即签订合同之后的不可观察的行为,这些行为同样是合同另一方所不愿意看到的本来可以避免的行为。

④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配不公状态可能正是市场有效配置资源的结果。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资料一、所谓财政:是政府集中一部分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收支活动,是政府弥补市场失灵和市场缺陷,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二、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和克服市场缺陷,而是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划,降低了市场效率。

三、财政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

四、国债: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银行借款形成的国家债务。

五、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

六、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

七、公共生产:是指政府出资(即由预算拨款)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事业单位。

八、公共定价:政府通过一定的政治民主程序制定公共物品、垄断型物品和一些重要的私人物品的价格。

九、财政赤字:是财政支出大于收入的差额,通常按财政年度计算,会计上习惯用红字表示,故名赤字。

十、私人物品:由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十一、公共物品: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十二、社会保障制度:由法律规定了的,按照某种确定的规则实施的社会保障政策和措施体系。

十三、周期性赤字:赤字变化(整或减)的一部分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反映,是由于经济周期的波动而自动地生产和整减的。

十四、结构性赤字: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

十五、试述“成本——效益“分析法。

(1)又称成本——收入分析法,是针对政府的财政支出目标提出备选项目和备选方案,通过对备选项目和方案预期成本和效益的分析选择出最优的财政支出项目。

(2)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是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于货币计量的情况。

(3)如果NPV大于0,该项目可行;如果等于0,计算内部收益率(净现值等于0的贴现率),如果内部收益率大于银行贷款利率,该项目可行;如果小于0,该项目不可行,对不同项目进行选择时,则比较他们的NPV取值大小,同等条件下选择NPV高的项目。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总结一、财政含义:财政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从事的以政府为主体的分配活动二、社会公共需要含义: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共同的需要,是市场不能满足的需要。

三、财政职能:1、含义:财政职能是指财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所固有的功能或应有的作用。

2、内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资源配置职能:含义: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提供特定物品和服务,并为这些支出融资而征税。

表现:宏观配置:是指改变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之间的资源配置状况。

微观配置:是指对市场提供过度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调整,而对市场提供不足的商品和服务进行补充,以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收入分配职能:含义:通过财政分配,将一定时期内社会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企业和个人之间进行分配,形成合理、公平的比例,即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

公平分配的内容:A、经济公平:生产要素投入=生产要素收入B、社会公平:指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含义: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的调整,对人们的生产、消费、储蓄、投资等行为发生影响,使社会就业率、物价水平、国际收支差额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以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和发展。

四、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五、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方法:(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1.含义:针对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该目标的方案,计算出每个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的现值,通过比较选出最优的作为政府投资的项目。

2.适用的支出项目:经济建设项目的支出(二)最低费用法: 1.含义:只计算每个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2.适用的支出项目:行政管理、国防支出、文化卫生等支出。

(三)公共定价法: 1.含义:对政府提供的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市场性物品”,实行定价收费使用。

(四)政府采购制度: 1.含义: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单位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按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商品和服务的活动。

财政学重点

财政学重点

名词解释1. 财政财政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其本质体现了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财政分配的主体是国家,目的是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分配的对象是剩余产品价值。

2. 外部性所谓外部性,也称外部影响,简单地说,就是市场交易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所造成的非市场化的影响。

或者更广泛地说,是“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的影响。

”3. 一致同意规则是指一项集体行动计划,必须得到所有参与者的认可,即同意或者不反对(放弃)的情况下,才能实施的一种决策规则。

4. 互投赞成票某一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同时,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有损害而对另一投票者至关重要的议案,以换取该投票者对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支持。

在公共选择理论中,这种投票交易过程被称为“互投赞成票”。

5. 转移性支出指政府单方面把一部分收入所有权无偿转移出去而发生的支出。

代表着各种补贴、往来拨款、资本转移和债务利息等支出。

按照国际标准,转移性支出主要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这两大部分构成,具体包括政府支付的补贴、养老金、失业救济等等。

6. 社会消费性支出是维持政府机构正常运转和政府提供公共服务所需经费的总称。

主要包括行政管理支出、国防支出、教育支出、文化支出、科学研究支出以及卫生保健支出等内容。

7. 购买性支出指的是政府用于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这类支出的共同特点是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政府一手付出货币,一手得到所需的商品和劳务。

购买性支出分为社会消费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两大类别。

8. 公共产品指的是那些不能由私营部门通过私人市场提供的产品,就是与私人产品相比在消费上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

9. 中间投票人定理只要所有人的偏好都是单峰的,则简单多数投票规则会反映中间投票人的偏好。

如果投票人的选择是单维的,并且所有投票人都具有单峰偏好,按照简单多数规则必定能得到一个惟一的结果,该结果恰恰是中间投票人的第一偏好,这就是中间投票人定理10. 财政补贴是指在某一确定的经济体制结构下,财政支付给企业和个人的、能够改变现有产品和生产要素相对价格,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无偿支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财政的概念:财政是公共全力组织为了满足公共需求对剩余产品进行分配而产生的经济行为。

2、财政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国家主体性。

3、私人需求的两个基本特征:受益的内在性,需求的分散性。

4、公共商品的基本特征:非排他性,非竞争性。

5、市场结构的四种类型: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

6、帕累托效率标准:在既定条件下,当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状态,即当增加一个人的福利必然会损害其他人的福利时,或者说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的福利的增加是以牺牲其他人的福利为代价的,则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置。

这种判断资源配置效率的标准即为~7、帕累托改善:在一部分人的福利得以改善的同时并没有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状况变坏。

8、市场失灵的表现:1不能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

2不能有效的解决外部问题。

3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

4市场信息不充分。

5收入分配不公平。

6宏观经济波动。

9、逆向选择:由于事先的信息不充分,导致交易一方做出与另一方期望截然相反的选择。

10、道德风险:由于信息不充分而导致的不道德交易行为。

11、宏观经济稳定的三个标准: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12、财政的三个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指政府运用财政手段实现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有效配置的功能。

2 收入分配职能。

~政府为了实现公平分配的目标,对市场机制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予以调整的职责和功能。

3 经济稳定职能。

~政府运用财政工具和政策保障宏观经济运行与增长的职能和功能。

13、政府失灵:由政府内在机制决定的并导致经济出现低效的现象。

14、政府失灵的主要表现:政治制度失灵。

权力滥用,预算扩张明显。

成本高,浪费多,寻租普遍。

官僚主义严重,机构不断膨胀,人员不断增加,效率却不断下降。

15、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一是政府的能力所限,二是政府行为的越界所致。

16、财政支出的分类:1财政支出分类中的按政府职能分类:维持性支出,经济性支出和社会性支出。

2财政支出分类中的按政府职能分类: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17、维持性支出是指政府为维持公共安全和宪法秩序的支出;经济性支出是指政府为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保持经济稳定用于经济发展方面的支。

18、社会支出是指政府为满足社会非物质公共需求而安排的用于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保护,社会保障等社会服务的事业性支出。

19、购买性支出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国家职能需要,按照有偿原则在市场上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

20、转移性支出是指政府单方面的,无偿的支付给其它经济主体的财政资金,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和利息支出等。

21、瓦格纳法则: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财政支出的相对规模也随之提高,且财政支出增长速度快于经济增长速度。

22、财政幻觉:投票者不能充分理解政府支出增长时税收的含义,从而将选票投给实行高支出政策的候选人。

23、国家管理支出的特点:1提供的是纯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2消费性。

3 低收入弹性。

4连续性。

24、影响国家管理支出的因素:1政府职能的范围和相应机构的设置。

2社会经济的增长。

3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

25、BOT:建设—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是指私人部门同意提供资金进行建设和经营基础设施,并在一定时期内负责设施的维护,然后将这些设施转让给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

TOT:转让—经营—转让投资方式,是指政府把已经投资的经营项目在一定期限内的特许经营权以产权或现金流为标的转让给私人企业,等特许经营期结束,政府再将其项目特许经营权回收。

26、社会保障的含义:是指国家或者社会为帮助社会成员客服因非理性风险造成的物质生活困难,维持其基本生活条件,依法进行的国民收入再分配活动。

27、社会保障的内容:1社会保障体系的第一层就是提供基本生存保障的社会救济。

2社会保障的第二层是提供日常生活保障的社会保障,是核心内容。

3社会保障的第三层是满足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需要的社会福利。

28、社会保障的功能:一是社会保障的社会功能,包括社会补偿功能,社会稳定功能,社会公平功能;二是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包括社会保障是劳动力再生产的保护器和配置器,社会保障是收入再分配的协调器,社会保障是经济发展的调节器。

29、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模式:1现收现付制又称边进边出式,即预先不进行储备积累,完全靠当年的收入满足当年的需要。

2完全基金制又称储备积累式,及根据未来支出需要从现在预提社会保障基金进行积累。

3部分基金制是在满足一定阶段支出需要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储备积累,社会保障的收费率分阶段调整,计划实施初期费率较低,以后逐步提高,保持阶段性稳定。

30、税收补贴,亦称税式支出:一种特殊的财政补贴,是对减税,免税,退税,税收抵免等税收优惠措施的总称。

31、政府取得其财政收入主要是凭借其政治管理权、公共资产所有权、公共信用权等。

32、财政收入的分类:一是按课税对象分类分为商品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税五类;二是按税负能否转嫁分类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三是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可分为价内税和价外税;四是按课税标准分类可分为从价税和从量税;按税种的隶属关系和征管权限分类可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

33、税收的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

34、税收的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减免税以及其他要素如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等。

35、税率:应征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是计算税款的尺度。

36、税收原则:1法定原则:税收的课征必须基于法律的依据才能进行。

2财政原则:一国税收政策的确定及税收制度的构建与变革,应保证国家财政的基本需要。

3公平原则:社会成员的税收负担应符合公平标准。

4效率原则:经济效率的额外负担最小和额外收益最大。

行政效率是指税收征纳过程所发生的最小化,即税收成本最低。

37、税负转嫁方式:前传—也称为顺转,即纳税人在经济交易过程中通过提高其所提供的商品或者生产要素的价格的方法将其所缴纳的税款向前转移给商品或生产要素的购买者或最终消费者负担的一种方式。

后转—也称为逆转,即纳税人在经济交易中通过压低生产要素的价格,将税负转嫁给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或者生产者的一种方式。

混转—也称为散转,即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转嫁形式不可能是纯粹的前转或后转,往往是同一税额,一部分前转一部分后转。

税收资本化—也称为资本还原,即生产要素购买者将所购买的生产要素(主要指土地,房屋,机器设备等)未来应纳税款通过从购入价格中预先扣除(即压低生产要素的购买价格)的方式,向后转移给生产要素的出售者的一种形式。

38、公共收费与税收的区别的主要表现:一是立法层次不同,税收的征收以税法为依据,十分严格。

公共收费可以以国家法律为依据,也可以以国家有关刮泥部门制定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具有较大灵活性;二是执行主体不同,税收是由税务机关、财政机关和海关按照国家规定的管辖范围,依税法的规定代表国家征收,收入上缴国库。

公共收费室由国家的诸多部门和单位担当征收主体,除部分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的外,大量公共收费是由政府行政部门或者事业单位在提供服务和实施管理过程中收取的,部分收入可以按规定不上缴国库;三是性质不同,税收体现的是纳税人作为整体与国家之间在公共商品供给和消费上的利益关系或者交换关系,在付出和得意之间不直接对应。

公共收费则体现直接对应;四是功能不同税收是无偿的,是国家组织收入的主要形式。

收费是有偿的,是财政收入的重要补充;五是款项使用的方法和用途不同。

39、财政预算的特征:法定性,精细性,完整性,时效性,公开性。

40、现代财政预算制度最早出现在英国41、预算的基本程序:四个阶段,编制,审批,执行和决算。

42、单式预算:是将全部的财政收支会变在一个统一的预算表之中,特点是体现国库统一和会计统一的原则要求,完整性强便于了解财政收支的全貌,便于立法机关的审议批准和社会公众对财政预算的了解。

43、复式预算:是把预算年度内的全部财政支出,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包括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

44、增量预算:以前一年的实际数或前几年平均数为基本数据,结合对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预测和要求来确定预算年度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同,分别编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预算,通常包括经常性和资本预算。

45、零基预算:在编制预算年度收支指标时,对所有的财政收支项目,不考虑以前年度的指标,以零为起点,从实际需求出发,重新编制年度收支指标的一种预算方法。

46、财政政策的三个目标:一是充分就业,是指有工作能力且愿意工作的劳动者斗能够找到工作;二是物价稳定;三是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进行国际经济交往时,其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支大体保持平衡。

47、财政政策的分类:一是扩张性财政政策;二是紧缩性财政政策;三是中性财政政策。

48、财政分权:给予地方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并允许其自主决定预算支出规模与结构,使其处于基层的地方政府能够自由选择其所需要的政策类型,并积极参与社会管理。

49、财政分权的优势:一是满足不同的公共需求偏好;二是发挥地方政府的信息劣势;三是促进对公共事务的民主管理;四是推动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五是创新公共管理制度财政分权的局限性:1.难以解决因地方公共商品收益的区域外溢产生的问题;2.难以实现公共商品供给的规模效应;3.难以满足税收的效率要求;4.不利于贯彻公平原则50、影响财政分权的因素:1.受国家政治体制的制约;2.受经济运行模式的制约;3.受历史传统,宗教,文化等因素的制约。

51、政府转移支付的内涵:是各级政府间或者同级政府建通过财政资金的无偿拨付来调节各预算主体收支水平的方式。

政府转移支付的分类:一般均衡补助,又称无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不规定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政府可用该项资金弥补其一般预算的缺口;专项补助,又称有条件补助,是指对所拨出的资金规定了使用方向或者具体用途的转移支付方式,受援地方政府必须按规定要求运用该项资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