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北师大版)

法则表达式推广文字形式(积的乘方等于乘方的积)表达式法则文字形式(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表达式零次幂公式确定a(一位整数)确定n(从左数至第一个非零数前面零的个数)法则(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符号相同项为a口诀(首平方,尾平方,二倍首尾放中央)双解性相交线与平行线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位置关系相交平行注意: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垂直交点叫做垂足,一条直线称作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公理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角对顶角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定义(∠1与∠2有公共顶点O,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定理对顶角相等补角余角公理证明(同角的补角相等)定义(两角之和180°)证明(∵∠1+∠2=180°∴∠1与∠2互为补角)定义(两角之和90°)证明(∵∠1+∠2=90°∴∠1与∠2互为余角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特点两条直线的同侧形状(“F”型)平行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证明∵∠1=∠2公理∴l1∥l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平行的传递性)内错角在第三条直线两侧特点两条直线的两侧形状(“Z”型)平行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证明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l1∥l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在第三条直线同旁特点两条直线内部形状(“C”型)平行条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证明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180°∴l1∥l2(同旁内角互补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的性质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这两条直线平行,那么同旁内角互补用尺规作图概念(在变化过程中,数值发生改变的量)定义(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实质(八字对顶全等)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平面图行沿一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图片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图片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图片_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垂条直直线所截(三线八角)?内同同错旁位角内角角相交线与平行平行线?定判平义定行?公—12、、理—同内?公在推位错理同论角角一相相经平若等等a过面,/,/直内b两两,线不直直b外相/线线/ c一平交平,的点行行则,两a有条// 且c直只线有平一行条,直用线“//与”已表知示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线? ?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命题与定理—?—命题?假真命命题题((正错确误的的命命题题))——公理,定理? ?定义平移作基图本性质思维导图第六章实数?定义?平方根(开平方)算平术方平根?方定求性根义法质性?—负正0的质—数数平?负正双0用没的的方数数重定有平算根a没非义平方的术是有负和方根0算平算性计根有术方术算两平根平器个方是方求,0根它根是们互a 为相反数?定义实数?立方根(开立方)求性法质?—负正0的—数数立用的的方定立立根义方方是和根根0 计是是算负负器数数求?正有理数? ?有理数0? ?分类?负有理数实数性质?及无运理算数?实实?负正数数无无的的理理运相数数算反性数质、、绝运对算值法、倒则数、与运有算理律数与相有同理数相同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思维导图图片_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第六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邻补角? ?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垂条直直线所截(三线八角)?内同同错旁位角内角角相交线与平行平行线?定判平义定行?公—12、、理—同内?公在推位错理同论角角一相相经平若等等a过面,/,/直内b两两,线不直直b外相/线线/ c一平交平,的点行行则,两a有条// 且c直只线有平一行条,直用线“//与”已表知示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线? ?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命题与定理—?—命题?假真命命题题((正错确误的的命命题题))——公理,定理? ?定义平移作基图本性质第七章实数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5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第一章:实数1. 实数的概念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3. 实数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乘方开方第二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多项式3. 代数式的运算减法乘法除法乘方第三章:方程与不等式1. 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方法3. 不等式的概念4. 一元一次不等式求解方法第四章:函数1. 函数的概念2. 函数的表示方法解析式法图象法3. 一次函数定义图象性质4. 二次函数定义图象第五章:几何图形1. 点、线、面2. 线段3. 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4. 三角形定义分类性质5. 四边形定义分类性质6. 圆定义性质第六章:概率与统计1. 概率的概念2. 概率的计算方法3. 统计的概念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5. 数据的表示方法表格法6. 数据的分析方法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第一章:实数1. 实数的概念实数是包括有理数和无理数在内的所有数的集合。

2. 实数的分类有理数整数正整数、负整数、零分数正分数、负分数无理数不能表示为两个整数比例的数,如根号2、π等。

3. 实数的运算加法将两个实数相加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减法将一个实数减去另一个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乘法将两个实数相乘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除法将一个实数除以另一个非零实数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乘方将一个实数乘以自身多次得到一个新的实数。

开方求一个实数的平方根或立方根等。

第二章:代数式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是由数、字母和运算符号组成的表达式。

2. 代数式的分类单项式只有一个项的代数式。

多项式由多个项组成的代数式。

3. 代数式的运算加法将两个代数式相加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减法将一个代数式减去另一个代数式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乘法将两个代数式相乘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除法将一个代数式除以另一个非零代数式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乘方将一个代数式乘以自身多次得到一个新的代数式。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1)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1)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第六章 实数思维导图⎪⎪⎪⎪⎪⎪⎪⎪⎪⎪⎪⎪⎪⎪⎪⎪⎪⎪⎪⎩⎪⎪⎪⎪⎪⎪⎪⎪⎪⎪⎪⎪⎪⎪⎪⎪⎪⎪⎪⎨⎧⎪⎪⎪⎪⎪⎪⎩⎪⎪⎪⎪⎪⎪⎨⎧⎪⎩⎪⎨⎧⎪⎪⎪⎪⎩⎪⎪⎪⎪⎨⎧⎪⎩⎪⎨⎧⎪⎩⎪⎨⎧⎪⎪⎪⎩⎪⎪⎪⎨⎧⎪⎩⎪⎨⎧⎪⎪⎪⎪⎪⎪⎪⎩⎪⎪⎪⎪⎪⎪⎪⎨⎧⎪⎪⎪⎩⎪⎪⎪⎨⎧⎪⎩⎪⎨⎧⎪⎪⎪⎩⎪⎪⎪⎨⎧⎪⎪⎩⎪⎪⎨⎧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思维导图⎪⎪⎪⎪⎪⎩⎪⎪⎪⎪⎪⎨⎧⎩⎨⎧⎪⎪⎪⎩⎪⎪⎪⎨⎧⎪⎪⎩⎪⎪⎨⎧平移地理位置应用象限原点纵轴横轴坐标系有序数对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导图⎪⎪⎪⎪⎪⎪⎩⎪⎪⎪⎪⎪⎪⎨⎧⎩⎨⎧⎩⎨⎧⎩⎨⎧⎩⎨⎧求解方法(二次消元)定义)三元一次方程组(拓展求解方程组列写方程组实际问题应用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消元求解法方程解定义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思维导图⎪⎪⎪⎪⎪⎪⎪⎪⎩⎪⎪⎪⎪⎪⎪⎪⎪⎨⎧⎩⎨⎧⎪⎪⎩⎪⎪⎨⎧⎩⎨⎧⎪⎩⎪⎨⎧⎩⎨⎧⎩⎨⎧求解方法(数轴法)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问题应用去分母去括号求解方法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负数,方向改变正数,方向不变两边同乘除两边同加减方向不变性质不等式解集定义概念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思维导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列频数分布图决定组距和组数分析问题绘制方法频数组距元素定义直方图调查方法定义简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定义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定义全面调查统计调查数据统计 4.3.2.1.。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超全)

第五章第六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 ⎪相交线⎨ ⎧同位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三线八角)⎨内错角 ⎪ ⎪同旁内角 的两条直线平行,用“//”表示⎧定义 —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 ⎪ 相 ⎪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 ⎪平行公理⎨ 线 ⎪ 平行⎧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 ⎪作图⎪ ⎪⎪ ⎩ ⎪ ⎩推论:若a // b ,b // c ,则a // c ⎪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线 ⎪ ⎩ ⎪ ⎨ ⎧ ⎧ ⎧邻补角 ⎪ ⎪ ⎪ ⎪⎪ ⎪垂直 ⎪ ⎪ ⎪ ⎪ ⎪ ⎩ ⎪ ⎪ ⎪ ⎪ ⎪ 交 ⎪ ⎪ ⎪ ⎪ ⎪ 与 ⎨ ⎪ ⎪ 平 ⎪平行线⎨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行 ⎪ ⎪ ⎩ ⎪ ⎪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 ⎪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 ⎩⎩ ⎪⎪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 —公理,定理 ⎪命题与定理 — —命题⎨ ⎪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 ⎧定义 ⎪平移⎪基本性质 ⎪ ⎩第七章实数思维导图⎪ ⎪ ⎪ ⎪ ⎪ ⎪ 0的算术平方根是0 ⎪ ⎪算术平方根⎪ ⎪ ⎪ ⎨性质⎪ ⎪ ⎨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 ⎪ ⎪ ⎪ ⎪ ⎪平方根(开平方)⎪⎨ ⎪ ⎩双重非负性 ⎪ ⎧定义 ⎪ ⎪ ⎪平方根⎨性质⎨负数没有平方根 ⎪ ⎪ ⎪0的平方根是0 ⎩ ⎪ ⎪ ⎪⎩求法 — —用定义和计算器求 ⎪⎩ ⎪ ⎧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 ⎪ 实数⎨ 立方根(开立方)⎨性质⎨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 ⎪0的立方根是0 ⎩ ⎪ ⎪ ⎪⎩求法 — —用定义和计算器求 有理数⎨0 ⎪ ⎪⎪ ⎩ ⎪ ⎪ ⎪ ⎪无理数⎨ ⎪⎩负无理数 ⎪⎩ ⎪ ⎪ ⎧⎪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与有理数相同 ⎪ ⎪性质及运算⎨ ⎪ ⎪⎩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相同 ⎧ ⎧ ⎨ ⎪ ⎪ ⎧ ⎧ ⎧定义 ⎧正数a 的算术平方根是 a ⎪ ⎪ ⎪ ⎩ ⎪ ⎪ ⎪ ⎧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 ⎪ ⎪ ⎪⎪ ⎪ ⎪ ⎪ ⎪ ⎪⎪ ⎪ ⎧定义 ⎪ ⎪ ⎪ ⎪ ⎪⎪ ⎪ ⎧正有理数 ⎪ ⎪ ⎪ ⎪ ⎪ ⎪ ⎪ ⎪ ⎪负有理数 ⎪ ⎪分类⎨ ⎪ ⎪实数⎪ ⎧正无理数 ⎪ ⎪ ⎪ ⎪ ⎪ ⎪ ⎪ ⎩ ⎩。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浙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思维导图

1.变形(选系数简单的方程变形) 2.代入
一般步骤
3.求解
4.回带
5.写解(用“{”将未知数的值联立起来)
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 等时,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这个未 知数,得到一个元一次方程。这种方程叫做加减消元法,简 称加减法。
加减消元法
1.变形(使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相等或互为相反数) 2.加减(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
七年级下册数学(浙教版)
定义
相交线
两线相交
相关概念
对顶角 邻补角
垂直
垂线
垂线段
点到直线的距离
同位角
三线相交
内错角
同旁内角
定义
平行公理
第一单元
平行线
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相等 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
垂直于同一直线
同位角
平行线的性质
子主题2
子主题3
平移
第二单元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中只含有两个未知数
二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a+b+c)³=a²+b²+c²+2ab+2ac+2bc
两元完全n次方公式展开:杨辉三角
同底数幂的除法
底数不变,指数相减
整式的除法
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多项式除以单项式
把系数与同底数幕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 含有的字母,
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这个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多项式除以多项式
所含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为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方程是整式方程 方程组中只含有两个未知数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一章思维导图

▲七年级下册数学各章节思维导图▲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平行线的判定: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思维导图集合

七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思维导图集合

合并同类项法则
去括号法则
底数(a)可以是 使用条件
单项式与多项式
同底数幂
是否可转化为同底 (如两个底数互为相反数)
理解
底数(a)可以是 单项式与多项式
公式的正逆用 理解
公式的正逆用 理解
积的因式(a、b) 单项式与多项式
可以是
几个因式的积 底数(a)可以是
单项式与多项式 底数不能为0
使用条件
同底数幂
先减小 先不变
量与速 量与速
后减小 后不变 后增长 后不变 后增长 后减小
第四章 三角形
定义 符号表示 基本要素
稳定性 角
线段
全等图形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边、内角、顶点 内角
分类
(最大内角的度 数)
内角和
锐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符号表示 三边名称
外角
定义
三角形的一条边与另一条边的反 向延长线组成的角
与内角关系
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三角形的 中线
对边定义 三边关系
定义 交于一点
任意两边之和 大于第三边
任意两边之差 小于第三边
重心
三角形的 角平分线
定义 交于一点
内心
三角形的 高
定义 交于一点
垂心
定义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
性质
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符号表示 性质
对应边相等 对应角相等
SSS
重点:
全等三角形
两直线平行 角平分线
垂直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 等边对等角(同一三角形中)
题目中给定的 公共边
中线/中点 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七年级数学下册思维导图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思维导图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第六章实数思维导图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a a第七章平面直角坐标系思维导图平移地理位置应用象限原点纵轴横轴坐标系有序数对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第八章二元一次方程组思维导图求解方法(二次消元)定义)三元一次方程组(拓展求解方程组列写方程组实际问题应用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消元求解法方程解定义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九章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思维导图求解方法(数轴法)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问题应用去分母去括号求解方法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负数,方向改变正数,方向不变两边同乘除两边同加减方向不变性质不等式解集定义概念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第十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思维导图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列频数分布图决定组距和组数分析问题绘制方法频数组距元素定义直方图调查方法定义简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定义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定义全面调查统计调查数据统计 4.3.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思维导图
⎪⎪⎪⎪⎪⎪⎪⎪⎪⎪⎪⎪⎪⎪⎪⎪⎪⎩
⎪⎪⎪⎪⎪⎪⎪⎪⎪⎪⎪⎪⎪⎪⎪⎪⎪⎨⎧⎪⎩⎪⎨⎧⎩⎨⎧⎪⎪⎪⎪⎪⎪⎪⎩⎪⎪⎪⎪⎪⎪⎪⎨⎧⎪⎩⎪⎨⎧⎪⎩⎪⎨⎧⎩⎨⎧⎪⎪⎪⎪⎩⎪⎪⎪⎪⎨⎧⎪⎩⎪⎨⎧⎪⎩⎪⎨⎧作图基本性质定义平移错误的命题假命题—公理,定理—正确的命题真命题—命题—命题与定理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同旁内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性质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判定,则,推论:若已知直线平行,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平行公理”表示的两条直线平行,用“—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定义平行线同旁内角内错角同位角三线八角所截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垂直对顶角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相交线线行平与线交相)()(321321//////a //)(c a c b b
第六章 实数
思维导图
⎪⎪⎪⎪⎪⎪⎪⎪⎪⎪⎪⎪⎪⎪⎪⎪⎪⎪⎪⎩
⎪⎪⎪⎪⎪⎪⎪⎪⎪⎪⎪⎪⎪⎪⎪⎪⎪⎪⎪⎨⎧⎪⎪⎪⎪⎪⎪⎩⎪⎪⎪⎪⎪⎪⎨⎧⎪⎩⎪⎨⎧⎪⎪⎪⎪⎩⎪⎪⎪⎪⎨⎧⎪⎩⎪⎨⎧⎪⎩⎪⎨⎧⎪⎪⎪⎩⎪⎪⎪⎨⎧⎪⎩⎪⎨⎧⎪⎪⎪⎪⎪⎪⎪⎩⎪⎪⎪⎪⎪⎪⎪⎨⎧⎪⎪⎪⎩⎪⎪⎪⎨⎧⎪⎩⎪⎨⎧⎪⎪⎪⎩⎪⎪⎪⎨⎧⎪⎪⎩⎪⎪⎨⎧相同法则、运算律与有理数实数的运算性质、运算、倒数与有理数相同实数的相反数、绝对值性质及运算负无理数正无理数
无理数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分类实数—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立方根是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正数的立方根是负数性质定义立方根(开立方)—用定义和计算器求—求法的平方根是负数没有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性质定义平方根双重非负性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的算术平方根是的算术平方根是正数性质定义算术平方根平方根(开平方)实数0000000a a
第七章 平面直角坐标系
思维导图
⎪⎪⎪⎪⎪⎩
⎪⎪⎪⎪⎪⎨⎧⎩⎨⎧⎪⎪⎪⎩⎪⎪⎪⎨⎧⎪⎪⎩⎪⎪⎨⎧平移地理位置应用象限原点纵轴横轴坐标系有序数对概念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八章 二元一次方程组
思维导图
⎪⎪⎪⎪⎪⎪⎩
⎪⎪⎪⎪⎪⎪⎨⎧⎩⎨⎧⎩⎨⎧⎩⎨⎧⎩⎨⎧求解方法(二次消元)定义)三元一次方程组(拓展求解方程组列写方程组实际问题应用加减消元法代入消元法消元求解法方程解定义概念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九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思维导图
⎪⎪⎪⎪⎪⎪⎪⎪⎩
⎪⎪⎪⎪⎪⎪⎪⎪⎨⎧⎩⎨⎧⎪⎪⎩⎪⎪⎨⎧⎩⎨⎧⎪⎩⎪⎨⎧⎩⎨⎧⎩⎨⎧求解方法(数轴法)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实际问题应用去分母去括号求解方法定义一元一次不等式负数,方向改变正数,方向不变两边同乘除两边同加减方向不变性质不等式解集定义概念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第十章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思维导图
⎪⎪⎪⎪⎪⎪⎪⎪⎪⎪⎪⎩
⎪⎪⎪⎪⎪⎪⎪⎪⎪⎪⎪⎨⎧⎪⎪⎪⎪⎪⎩⎪⎪⎪⎪⎪⎨⎧⎪⎪⎩⎪⎪⎨⎧⎩⎨⎧⎪⎪⎪⎪⎩⎪⎪⎪⎪⎨⎧⎩⎨⎧⎩⎨⎧⎩⎨⎧画频数分布直方图列频数分布图决定组距和组数分析问题绘制方法频数组距元素定义直方图调查方法定义简单随机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定义抽样调查调查方法定义全面调查统计调查数据统计 4.3.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