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第一方阵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体系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数
7、财政总收入及人均水平(40%)
7
一般预算收入及人均水平(60%)
8、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占地方财政支出比例
3
9、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1
二、民生改善与社会发展
39.5
10、小学五年巩固率(50%)
初中三年保留率(50%)
2
11、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
2
12、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
3
13区生产总值平均耗水量(33%)
万元工业增加值平均耗水量(67%)
4
26、大气综合污染指数(40%)
7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硫排放量(30%)
万元地区生产总值化学需氧量排放量(30%)
27、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50%)
2
城市污水处理率(50%)
28、城市集中供热普及率
1
29、耕地保有量
附件2
县级经济社会发展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及权数
指标名称
权数
一、结构优化与经济发展
32.5
1、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均水平
6.5
2、粮食总产量
2
3、工业新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
3
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50%)
5
服务业增加值及人均水平(50%)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人均水平
2
6、固定资产投资及人均水平
1
14、公路密度
1
15、财政对科技、教育、农业支出与经常性收入增速比
3
16、城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67%)
5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33%)
1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
5
18、人口自然增长率
全国百强县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安徽统计信息网全国百强县(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发布时间:2005-11-3 10:08:00 被阅览数:453 次文字【大中小】自2000年以来,关于县域经济“百强县”的评价,国内有两个最权威的排名。
即国家统计局农村社会经济调查总队评出的中国最发达100名县(市、区)和《经济日报》与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评出的我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即“经济百强县”,至今已进行到了第四届。
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百强县”评价,主要采用发展水平、发展活力、发展潜力三个方面的33个指标,分别计算出发展水平指数、发展活力指数、发展潜力指数和综合发展指数,根据测算和统计结果,每年公布综合发展指数前100位县以及重要单项指标前100位县。
该评价指标体系中,发展水平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程度,它包括经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水平四个方面。
发展活力主要反映县(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包括经济发展速度、贸易、外资、投资等。
发展潜力主要反映县(市)的发展后劲,它包括资金、生产效率、基础设施、自然环境、文化教育。
各方面具体指标:发展水平(1)经济规模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2)产业结构非农产业比重(3)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密度人均GDP人均地方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4)社会发展水平每万人拥有社会福利院床位数每万人中的医院、卫生院床位数每万人拥有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数发展活力(1)发展速度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工业企业增长速度(2)贸易与外资实际利用外资额与GDP之比出口总额与GDP之比外资企业比重(3)投资每百户居民民用汽车拥有量每百户的电话拥有量人均各项贷款人均基本建设投资完成额投资变动率发展潜力(1)财政地方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人均科教文卫事业费支出(2)生产效率农业劳动生产率工业劳动生产率耕地产出率(3)资源环境与基础设施人均耕地面积公路密度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重(4)文化教育每万人中的中学生人数每万人中的小学生人数小学密度每个教师负担学生数指数含义及计算过程为:1、指数所反映的经济意义每个指数值的范围是介于0到100之间,在单项指数中,每一个指数值代表一个县在该方面的水平高低,指数为100代表基期年度的最好水平。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3]10号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3.13施行日期2013.03.13文号晋政发[2013]10号主题类别机关工作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的通知(晋政发【2013】10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山西省人民政府2013年3月13日山西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暂行办法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的重大战略部署,引导和激励各县(市、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科学考核和客观评价县域经济发展状况,为顺利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再造一个新山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支撑,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评价指导思想和原则第一条指导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围绕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等重要任务,带动农村、农业和农民加快发展,实现强县富民的根本目标。
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实行分类定量综合监测考评,客观反映县域经济发展状况,引导各地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有效调动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促进全省县域经济在转型跨越发展中形成各具特色、竞相发展的新格局。
第二条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导向原则,体现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引导县域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全面和重点相结合的原则,突出重要工作和重点任务,体现综合考评的效果;坚持近期和长远相兼顾的原则,体现考评工作的前瞻性和针对性;坚持分类考评、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考虑县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注重考评方法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推动县域经济加快转型跨越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是指综合运用经济、法律、社会、文化等多种手段,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战略。
为了科学评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进行监测和评价。
本文将提出一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监测评价指标体系,旨在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一、农村经济发展指标:1.农村年度总产值:反映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核心指标;2.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衡量农村居民经济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3.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包括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变化,反映农村经济结构优化情况;4.农村产业升级:包括农村新兴产业的发展情况,反映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进程。
二、农村社会发展指标:1.农村教育水平:包括农村学校数量、教育经费投入、师资力量等指标,反映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情况;2.农村医疗卫生水平:包括农村卫生院数量、医疗设施建设等指标,反映农村医疗卫生水平的改善情况;3.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农村水电、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情况,反映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展;4.农村生活环境:包括饮水安全、垃圾处理等指标,反映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情况。
三、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指标:1.农田面积:反映农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2.水土保持情况:包括水土流失、湿地保护等指标,反映农村土地的保护情况;3.水资源利用率:包括农村用水效益、水资源利用率等指标,反映农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情况;4.农产品质量安全:包括农产品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指标,反映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四、乡村治理指标:1.乡村规划建设:包括乡村规划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乡村公共设施等指标,反映乡村规划建设的实施情况;2.乡村治理能力:包括乡村组织建设、社会管理能力等指标,反映乡村治理水平的提升情况;3.村民自治参与度:包括村委会选举、社区参与等指标,反映村民自治的实施情况;4.乡村幸福指数:综合考量乡村居民生活水平、生态环境、社会治理等因素,反映乡村幸福指数的提升情况。
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 着力“六化”下功夫
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着力“六化”下功夫
徐信国
【期刊名称】《理论导报》
【年(卷),期】1999(000)008
【摘要】一、农业产业化。
婺源是个农业大县,其农产品要实现质量上等级、技术上水平、规模上台阶的目标,应着力实施如下三大动作:一是大力培植市场,变产供销发展模式为销供产发展思路。
把衡量农业发展的标准,由过去叫农民种了什么、种多少转到帮助农民卖了什么、卖了多少上来:以现有的集贸市场为基础,发展一批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并继续扶持和鼓励农民兴办各类流通组织,使农产品运得出,销得快,货畅其流。
二是扶持壮大龙头企业。
在重点完善现有林、茶等龙
【总页数】1页(P33-33)
【作者】徐信国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报刊出版管理应着力在"六坚持、六强化"上下功夫 [J], 周乃成;刘真和;蒲冬梅
2.实施“六大计划”着力“六个先行”奋力进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J], 李隆席
3.报刊出版管理应着力在"六坚持、六强化"上下功夫 [J], 周乃成;刘真和;郝晓燕
4.提高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着力“六化”下功夫 [J], 徐信国
5.着力在“六新”上下功夫切实把六中全会精神落到实处 [J], 宣理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乡村振兴综合发展评价指标
乡村振兴综合发展评价指标近年来,乡村振兴已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战略。
为了评估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从十个小节中探讨乡村振兴综合发展评价指标,以期为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包括道路、供水、供电等。
评价指标可以从乡村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和覆盖范围等方面考量,如道路通达率、供水供电覆盖率等。
二、农田改良农田是农村的命脉,农田的改良对于提高农业生产力至关重要。
评价指标可包括耕地面积、粮食产量、农业机具使用率等。
三、产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对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评价指标可以从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旅游等方面进行评估。
四、科技支撑科技创新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农业科技研发投入、专利申请数量、农民科技培训覆盖率等。
五、教育医疗教育和医疗是乡村发展的关键环节,评价指标可从教育资源覆盖率、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设施建设等方面考量。
六、文化传承乡村的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评价指标可以从文化遗产的保护、传统节日的传承等方面进行评估。
七、生态环境生态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评价指标可以从水质、空气质量、森林覆盖率等方面衡量乡村的生态状况。
八、就业创业促进乡村就业和创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农村劳动力就业率、农民创业成功率等。
九、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评价指标可以包括农村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医疗保障水平等。
十、政府支持政府的支持对于乡村振兴至关重要。
评价指标可以从政府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进行评估。
总结乡村振兴综合发展评价指标涵盖了基础设施、农田改良、产业结构、科技支撑、教育医疗、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就业创业、社会保障和政府支持等多个方面。
这些指标可以全面评估乡村综合发展水平,为制定乡村振兴政策提供参考。
同时,乡村振兴综合发展评价指标的建立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提高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以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不断发展。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元
25771
22960
无人口数
人均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元
695
2658
无人口数
农民人均纯收入
元
5902
6670
3、结构指标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
%
2.70
3.6
4.3
地方税收收入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比重
%
70.53
74.3
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
46.10
46.2
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考核指标体系
指标
单位
2010年实现数
2011年市目标
1~9月完成数
目标完成程度
1、经济总理
地区生产总值.07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亿元
3.5635
4.37
38041
社会消费品零额
亿元
56.9899
67.2
38.49
外贸出口
万美元
4396
5056
3932.8
2、人均指标
91
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降幅
%
-27.06
%
37.9
38
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例
%
216.5
4、速度指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16.8
15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26.58
24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
%
46.4
23.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
34.5
30
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速度
%
15.36
13
新型城镇化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最新国标
新型城镇化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的基本原则、指标体系、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数据采集与分析及评价结果运用。
本文件适用于对县城的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评价。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县城 county县(县级市、自治县、旗、自治旗)政府驻地镇或街道及其实际建设连接到的居委会所辖区域。
城镇化 urbanization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
4 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公开公正、综合系统的客观性评价原则。
坚持正向指标与逆向指标相关联的科学性评价原则。
坚持发展引领、分类评价的合理性评价原则。
5 指标体系本指标体系可用于进行不同县城横向或同一县城不同年度纵向比较城镇化发展水平。
本评价指标体系可结合专家意见,增加或减少相关指标。
应用本指标体系进行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测算时,应将同类型县城1进行比较。
注1:县城分为大城市周边县城、专业功能县城、农产品主产区县城、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城和人口流失县城五类。
本指标体系包含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34个。
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县城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6 指标内涵与计算方法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一个地区GDP 与该区域内常住人口的比值,是衡量一个地区每个居民对该地区的经济贡献或创造价值的指标,单位为万元/人。
按公式(1)计算。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 区域内常住人口 (1)式中:区域内常住人口是在一个地区实际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总数。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反映居民家庭全部现金收入能用于安排家庭日常生活的那部分收入。
可支配收入是家庭总收入扣除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费以及调查户的记账补贴后的收入,单位为万元/人。
按公式(2)计算。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家庭总收入−缴纳的所得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障支出−记账补贴家庭人口 (2)城镇调查失业率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中,符合失业条件的人数占全部城镇常住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单位为%。
百强县评价体系
百强县评价体系
中郡县域经济研究所
一、中郡百强县评价体系分四个方面
1、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体系。
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指标分总量、均量、速度和效益四类14个指标,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加入效益指标,突出县域经济效益。
见表-1。
2、县域相对富裕程度评价指标体系
县域相对富裕程度是以全国平均水平为参照坐标,评价居民收入、基本公共服务、经济发展和财政调控能力等,体现了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见表-2
3、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体系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旨在推动县域经济强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县域相对绿色指数评价包括绿色经济、绿色环境、绿色宜居和绿色调查等四部分。
见表-3
4、幸福县域建设指数(满意度调查)
幸福县域建设指数计算仅限于社会调查样本。
在第十一届评价中,对全国百强县进行了县域居民满意度调查。
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县域科学发展评价工作示意图。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要素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tg s fo t e e a u to o c u t c n my a e rm h v l ain t o n y e o o .An ti ey i d i s v r mpot n o ma e t e rg t e o o c d v lp n ra tt k h i h c n mi e eo me t p l is oi e .No t e su y o o n ye o o o eiie s sb sc ly c nf e o Co eiie Abi t p a s l c w h t d n c u t c n my c mp ttv ne si a i al o i d t mp tt l yAp r ia n v i a a k n b tn tt e v o o n y e o o e eo nd r n i g, u o o s r e frc u t c n my d v lpme t hi ril k sa s to n e y tm o d — n .T s a ce ma e e fi d x s se f m e t r v lp n e s e t e wih t e p r o e t e v h e eo me to c n my.I a r vd ee e c n u eo me tp r p ci t h u p s o s r e t e d v lp n fe o o v tc n p o i e rf r n e a d s p-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
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及测度一、引言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旨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社会公平正义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准确评估和衡量高质量发展的水平,需要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和评价。
本文将介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和测度方式。
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构建1. 宏观经济指标(1)GDP增长率:衡量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规模。
(2)人均GDP: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劳动生产率:衡量单位劳动力创造的经济产出。
(4)投资增长率:反映资本积累和投资活动的增长情况。
(5)消费增长率:反映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情况。
2. 社会发展指标(1)就业率:衡量就业水平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性。
(2)教育水平: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质量和教育普及率等指标。
(3)医疗保健水平:反映医疗资源配置和医疗服务水平。
(4)社会保障覆盖率:衡量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
(5)贫困人口比例:反映贫困人口的数量和比例。
3. 环境可持续发展指标(1)能源消耗强度:反映单位GDP产出所需能源的多少。
(2)碳排放强度:衡量单位GDP产出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3)水资源利用效率:反映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
(4)土地利用率:衡量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保护情况。
(5)环境质量指数:综合评价空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的状况。
三、高质量发展指标测度方法1. 加权平均法通过设定各指标的权重,将各指标的数值加权平均得到综合指数,反映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
2. 主成分分析法通过对各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到综合指数。
3. 熵权法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反映指标的离散程度和信息量,然后根据熵值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得到综合指数。
4.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通过计算各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评估各指标对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度,得到综合指数。
四、案例分析以某地区为例,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和评价。
县域经济考考核实施方案
县域经济考考核实施方案县域经济考核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县域经济是指以县域范围内的经济活动为主体的经济形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不断调整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对县域经济的考核也日益重要。
因此,制定县域经济考核实施方案,对于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考核目标县域经济考核的目标是全面评估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对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增长速度、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三、考核内容1.县域经济总体发展水平考核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城乡居民收入等,反映县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
2.产业结构考核指标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反映县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和发展方向。
3.经济增长速度考核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等,反映县域经济的增长动力和潜力。
4.人民生活水平考核指标包括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水平、教育医疗水平等,反映县域经济对人民生活的改善程度。
四、考核方法县域经济考核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注重数据指标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又要注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深入的了解。
五、考核程序1.确定考核指标体系根据县域经济的实际情况,确定县域经济考核指标体系,明确考核的重点和侧重点。
2.收集相关数据组织相关部门和单位,收集县域经济相关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3.分析评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4.编制考核报告根据分析评估的结果,编制县域经济考核报告,提出具体的改进意见和措施。
5.考核结果反馈将考核结果和改进意见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和单位,推动改进措施的落实。
六、考核保障县域经济考核工作由县级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和单位配合,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加强对县域经济考核工作的宣传和督促,提高考核工作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潜力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为了科学、客观地评价区域的发展情况,人们提出了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将对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指标体系的构成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根据区域发展的特点和目标制定的一套衡量标准。
它由多个指标组成,这些指标既涵盖了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又考虑了社会、环境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1.经济指标经济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常见的经济指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GDP)、人均收入、就业率、产业结构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2.社会指标社会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准。
社会指标包括教育水平、医疗水平、社会保障水平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教育资源、医疗服务、社会福利等方面的情况。
3.环境指标环境指标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的重要标准。
环境指标包括空气质量、水质状况、生态保护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环境污染状况、生态保护情况等。
二、指标体系的作用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是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帮助他们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和政策。
1.科学评价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人们科学地评价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可以客观地了解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状况,为决策者提供科学的依据。
2.问题识别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帮助人们及时发现一个地区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的地区,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改进和调整政策的重要参考。
3.发展策略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可以为政府和决策者制定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一个地区的发展潜力和优势产业,帮助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发展规划。
三、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应用为了使区域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更加准确、全面地反映一个地区的发展情况,人们不断对指标体系进行改进和完善。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经济总量: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经济指标。
2. 产业结构:包括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各产值占比、企业规模和数量等。
3. 科技创新:包括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专利申请数量等科技指标。
4. 对外开放:包括外贸进出口总额、外商投资额等对外经济指标。
5. 社会发展:包括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文化事业发展水平等社会指标。
6. 生态环境:包括污染物排放量、水环境质量、空气环境质量等生态环境指标。
以上指标是综合评价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常用指标,当然,具体评价指标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区情况来进行制定和调整。
大石桥市着力实施“六个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大石桥市着力实施“六个一”大力发展县域经济
佚名
【期刊名称】《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卷),期】2010(000)010
【摘要】大石桥市归属辽宁省营口市,下辖2个省级开发区、1个省级工业园区、17个镇(区)。
2001年以来连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行列,2009年位列第61位;2005年被评为全国县(市)综合发展指数百强县,位列第97位;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1.5亿元。
【总页数】1页(PF0003-F0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
【相关文献】
1.实施“六大计划”着力“六个先行”奋力进军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J],
李隆席
2.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着力实施“八个推进” [J], 周付德
3.坚持“六个注重”实施“六个推进”——遵化市强力推动县域经济发展 [J], 赵
山
4.实施信息化战略要抓住六个着力点 [J], 殷积安
5.做到“六个破除”“六个着力”“六个坚持” 在三晋大地汇聚起追梦奋斗、振
兴崛起的强大正能量全省“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动员部署会召开骆惠宁出席并讲话楼阳生主持 [J], 尚慧辉;李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湖口离“全国百强县”还有多远
湖口离“全国百强县”还有多远今年县委十二届十三次全会提出了湖口未来五年“建设经济强县”的奋斗目标,即力争“进入全省第一方阵、跻身全国百强行列”。
那么,作为九江县域经济领头羊的湖口距离全国百强县还有多远?湖口何时才能在九江率先步入全国百强之列?一、湖口与百强县的差距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是以经济实力为主体,从总量、均量及增长速度3个方面进行考查的综合评价体系,其评价指标共有12项(见下表):县域经济评基本竞争力介指标体系表总量人口城镇化率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均量经济均量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居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速度经济增长速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速度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评价的导向可以概括为:强调强县富民一致性,注重经济发展持续性。
县域经济竞争力考查的核心是该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及地方可支配财力,并通过4项均量数值来考查该地区群众富裕程度,同时用三分之一的指标,通过对生产总值增速、地方财政收入增速、群众收入增速的考查,衡量该地区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
“全国百强县”评价已经进行到第十届,通过与已经评价出来的全国百强县的主要指标进行对比,可以了解到湖口与全国百强县的差距。
1、湖口与全国百强县平均水平比较。
以目前最新的第十届统计数据(即2009年经济数据)作出分析,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的平均规模为:人口83.4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407.1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93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35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1975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约9240元,其分别比上年增长0.76%、14.15%(当年价比,下同)、20.86%、13.31%、12.57%、10.99%;同期湖口的生产总值48.3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8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91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4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2.1%、56.3%、40.3%、14.6%。
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综合评价考核办法(试行)
d=∑widi
i=1
其中:wi 为 第 i个 二 级 指 标 相 应 的 权 重;n 为 二 级 指 标 个
数.
9
就业及 社 保 综 合 指 数.指 城 镇 新 增 就 业 人 数、劳 务 输 转
人数及劳务收入、职业技能培训人次数、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失
业保险参保人数和工程建设领域在建工程项目保障农民工工资支
产活动创造的新增价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速 = 〔本年第一产业
增加 值 (不 变 价 )/上 年 第 一 产 业 增 加 值 (不 变 价 ) -1〕 ×
100% .
3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及变动情况.规模以上
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指一定时期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变
去累计自然减员人数.其中,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
镇累计新就业的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社区
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总和;自然减员
人数指报告期内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城镇累计减少的
就业人员.
(
2)劳务输转人数:指输出和转移的劳动力人数.其中,输
出指 跨 地 (市 州)、跨 省、跨 国;输 转 指 县 域 内 就 近 就 地 转 移;
(件)3 个二级指标加权计算得到的综合评价值.
(
1)将各二级指标除以相应的评价标准,得到二级指标的评
价值,即为二级指标相应的指数.计算公式为:
xi
di= ×100%
xki
其中:xi 为第i个二级指标;xki为第i个二级指标相应的标
准值;当 di≥100 时,取 100 为其上限值.
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
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是实现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的主要手段。
为了科学评估乡村振兴的实施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指标评价体系尤为必要。
本文将从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四个方面,提出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
一、经济方面1. 村民人均收入:反映乡村居民获得收入的能力;2. 农业生产总值:反映乡村经济发展状况;3. 农产品出口额:反映乡村产品的市场竞争力;4. 城乡收入差距:反映城乡收入分配的公平性;5. 农村金融服务覆盖率:反映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普及程度。
二、社会方面1. 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乡村人口的生育状况;2. 教育水平:反映教育资源的普及程度;3. 留守儿童比例:反映城市化对家庭的影响;4. 健康水平:反映医疗卫生保障的情况;5. 综合治理水平:反映安全和环境卫生治理的效果。
三、文化方面1. 文化遗产保护:反映文化遗产的保护状况;2. 农村文化设施覆盖率:反映文化设施的普及程度;3. 乡村旅游产业收入:反映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水平;4. 文化传承能力:反映农民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意识;5. 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程度:反映传统文化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的运用程度。
四、环境方面1. 生态环境质量:反映生态环境的健康水平;2. 土地资源利用率:反映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率;3. 水源地安全保障程度:反映水乡村地区安全保障情况;4. 农业化学品使用量:反映农业生产方式的环保程度;5. 垃圾处理方式:反映乡村垃圾处理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以上是乡村振兴指标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
对于每个指标,都应有相应的数据支持,以科学地衡量乡村振兴进程。
希望本文可以为乡村振兴的推进提供一些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二、协调发展
17
10.
产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
﹪
2
11.
农产品加工率
﹪
2
12.
畜牧业增加值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
﹪
2
13.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
﹪
2
14.
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
2
15.
旅游发展综合评价指数
—
3
16.
城镇化进程指数
—
2
17.
示范小城镇建设发展综合指数
﹪
3
36.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人
2
37.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速度
﹪
3
六、生态建设
12
38.
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综合指数
—
3
39.
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
3
40.
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指数
—
3
41.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3
七、群众满意度
3
42.
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
—
3
34.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人
县域第一方阵经济发展综合测评指标体系
类别
权重(%)
指标名称
单位
权重(%)
一、经济增长
23
1.
地区生产总值
亿元
3
2.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
﹪
4
3.
人均GDP
元
1
4.
工业增加值
亿元
2
5.
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
3
6.
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2
7.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
3
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2
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税收收入
亿元
2
28.
税收收入增长速度
﹪
3
29.
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贷款余额增长速度
﹪
3
五、民生改善
22
30.
贫困发生率
﹪
4
31.
贫困村发生率下降幅度
百分点
3
32.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
33.
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
3
34.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2
35.
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2
35.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速度
﹪
3
六、生态建设
16
36.
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综合指数
—
4
37.
城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
—
4
38.
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指数
—
4
39.
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
4
七、群众满意度
3
40.
经济发展群众满意度
—
3
—
2
三、创新开放
10
18.
综合科技进步水平指数
—
2
19.
人才发展综合指数
—
2
20.
营商环境评价指数
—
1
21.
市场主体户数增长速度
﹪
1
22.
招商引资指数
—
2
23.
网络零售额
万元
1
24.
网络零售额增长速度
﹪
1
四、提质增效
13
25.
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元
2
26.
地方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
﹪
3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