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胜利历史课本ppt

合集下载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3张PPT)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3张PPT)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学习
请同学们预习课本,思考以下问题: 1、红军长征的原因? 2、红军长征的过程 3、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4、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从1928—1930年,中
长征到底有多难?有多苦?
敌人围堵 物质匮乏
环境恶劣 前路茫茫
长征胜利的原因:
①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②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 ③独立自主、实事求是的方针路线; ④坚持群众路线,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 ⑤实行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 ⑥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思考:如此沉重的代价换取长征的胜利,值不值 1. 1934年?10月长征出发:约30万人;1936年10月长征结束:约2.5万人;抵达终点
者为出发人数1/12。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 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2. 红军牺牲营级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长征途中年龄最小的女红 军名为王新兰,年仅11岁。
过雪山草地
• 血战湘江
1936.10红军
1935.10
• 遵义会议
三大主力会师 甘肃会宁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吴起镇
• 四渡赤水
过草地
突破腊子口
• 巧渡金沙江 爬雪山 •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 飞夺泸定桥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四渡赤水,打乱 追剿
• 爬雪山 • 过草地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跳出包围圈
• 突破腊子口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33张PPT)
1935年1月
贵州遵义
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 的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 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 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遵义会议是中 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活动:我是小导游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红 军四 渡赤 水
强渡大渡河
大渡河
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 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 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 了对面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 进的道路。
飞夺泸定桥
第一篇 大兵压境突围败
——长征原因
思考:对比前四次“反围剿”胜利,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一次 至
第四次
第五次
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领导人 战略战术
1930年 至
1933年
19331934年
(国)10万(共)4万 (国)20万(共)3万 (国)30万(共)3万 (国)50万(共)7万
点 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开 始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最终建立新中国
1.后期路线:
过草地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
陕北
天险腊 子口
1936年10月 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
D 爬雪山
C 飞夺泸定桥 强渡乌江
强渡大渡河
A 四渡赤水河
突破湘江
B 巧渡金沙江
遵义会议
冲破四道 封锁线
1934年10月中 央红军开始长征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4课 红军长征课件 (共30张PPT)

秋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14课 红军长征课件 (共30张PPT)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图说历史
吴起镇
黄 陕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毛尔盖

渡 雪山 四 川
遵义会议
泸定桥

安顺场 彝 族 区

沙 江


1935.1.

遵义 贵
②长征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推动 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合作探究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友情提示:
①遵义会议前后红军面临的处境 ②遵义会议的决议 ③遵义会议对长征胜利以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了重大 的影响
总结: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 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关键 时刻,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 了红军,挽救了革 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想一想红军在长征途中会遇到哪些困难?
每天天上几十架飞机盘旋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疾 病、饥饿、寒冷,高原反应……途中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困苦
2. 红军以什么样的精神克服这些困难的? 不怕牺牲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怕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长征精神)
总结历史
三、长征的意义
(温馨提示:对党和红军,对革命) ①锻炼和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保存了党 和红军的基干,留下了光荣的革命传统。
贵阳

渡乌江

占遵义
湖 突破四道封江 锁线

中西 央革命根据地

瑞金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3张PPT)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3张PPT)
学生结合P82课文,梳理长征初期的 主要事件
遵义会议 强渡乌江
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
1934年10月 中央红军开
始长征
2、遵义会议的召开
遵义会议旧址
遵义会议旧址内部
结合下列图表,简述遵义会议的概况,并概括其重大意义:
时间 内容
1935年1月,贵州遵义
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③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 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经过及长征胜利的 重大历史意义。 2.认识到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 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 成熟的标志。 3.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培养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 人民军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美好的生 活。
了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下列有关红
军长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征的原因是红军主动放弃根据地,要在运动中打败国民党军队
B.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1936年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胜利结束
D.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请回答: (1)右图这幅油画描绘了红军长征中的 某一战斗场景。请你为其命名。
意义
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 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 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9张PPT)优秀课件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49张PPT)优秀课件

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会师楼
1936.10 会宁
005 1935.10吴起镇
1934.10 瑞金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1、敌人的围追堵截 2、恶劣的自然条件, 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 3、缺少粮食给养、缺医少药。 4、内部矛盾斗争。
1934年,开始长征
金色的鱼钩
——毛泽东
如何理解这段话?(如何认识长征?)
1、宣言书:
象征了红军决不放弃、不畏艰难,坚 定的革命信念。
2、宣传队:
一路上,向广大人名群众宣传了共产党 的思想。
3、播种机:
宣传革命思想,使得群众成为革 命的 种子。


















辈 红军过草红地军穿的过草鞋草 地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到达陕北的红4方面军一部
朱 德 、 周 恩 来 、 秦 邦 宪
长 征 到 达 陕 北 后 的 毛 泽


到达陕北的红2方面军一部
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 粉碎了……, • 保存了……, • 使中国革命……。 • 红军长征播下……, • 铸就了……, • 打开了……新局面。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 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中国人民宣 传了红军的主张;长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 火种撒遍了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 革命形势就开始了。
毛泽东
周恩来 朱德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各个击破
胜利
第 五 次
1933年10月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16张PPT+视频)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16张PPT+视频)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转 折
点 出 现 了 很 多 错 误 , 如
大革命的失败、第五 次反“围剿”的失利
14年
独立自主,将马克 思主义与中国国情 相结合,走向胜利 ,建立新中国
幼年
成熟
二、长征的过程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中国共产党九十年》

“左”的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开始:1934.10,瑞金


过 程
转折:1935.1,遵义会议


结果:1936.10 会宁会师




①粉碎了;②保存了;③播下了、铸就了、打开了
长征精神
意义:打乱了敌人 的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湘江战役
1934.10 瑞金出发
二、长征的过程
1936.10 突破腊子口 甘肃会宁会师
过草地
爬雪山
意飞义夺:泸定桥 跳出了强敌渡人大包渡围河圈
巧渡金沙江
1935.10
长征结吴束起镇会师
四渡赤水 遵义会议 湘江战役 1934.10 瑞金出发
三、长征的意义
震惊!围剿 红军!
一次 1930
国民党 10万

右倾:保守、投降
共产党 指挥者 结果
4万余人
根本原因
第二次 至 第三次 1931
第四次 1932
20万 3万余人 毛泽东
30万 3万人左右
胜利
30-40万
周恩来、
7万
朱德
博古和李德 等人在军事 上指挥上犯 了 “ 左 ” 的博 错误。 古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24张PPT)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A.强渡乌江 C.渡过金沙江
B.攻克遵义 D.会宁会师
知识点3 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6.下图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其中红军三大主力 会师的地点应该是( D )
A.A C.C
B.B D.D
7.(跨学科·音乐)红色歌曲是革命实践的真实写照。《会师 歌》见证了中国工农红军转战的历史,如歌词中三大主力军 胜利会合的地点是( A )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A.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 B.长征前,红四方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江西 C.红二方面军途经安顺场、泸定桥、毛儿盖到会宁 D.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的行军路线变得机动灵活
14.(2023·湖北武汉)据统计,红军长征时三大主力部队行 军里程加起来超过8万里。他们在极度疲惫和极寒的情况下, 在“前有围堵后有追兵”的困境中,进入雪山草地,翻越73 座海拔4 000米以上的雪山,3次穿越被称为“死亡陷阱”的 茫茫草地。这主要体现红军( A ) A.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恪守群众路线,紧紧依靠人民大众 D.强调一切缴获要归公,顾全大局
开的伟大意义
家国情怀:了解长征的艰难历程,体会红军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加深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瑞金
生死攸关
吴起镇
围剿 毛泽东
核心概念梳理
红军长征是指1934年10月—1936年10月期间,中 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分别从长江南北各 苏区撤离,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余里,因此长征又 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
15.(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略转移”是什么。 (1分)分析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的主要原因。(2分)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课件(共22张PPT)

(1921年)
(1935年)
(1949年)
14年 转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二七惨案、 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折 点
由胜利走向胜利: 长征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的胜利 建立新中国
读图说史
问题:中国共产党在图一、图二中分别召开的是 哪次会议?请分别说出会议的召开有何意义?
中国工农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时间
军队人数 敌我
领导人
战略战术 结果

1933年
分散兵力


50万
10万 博古

1934年
李德
进攻冒险
失 败
防御保守
问题: 1.请你根据材料预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结果? 造成此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依据:当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 上指挥上犯了“左”的错误
1932年
军队人数 敌我
10万 4万 20万 3万 30万 3万
领导人 毛泽东
第四次 1933年 50万 7万 周恩来、朱德
战略战术 结果 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 集中优势 胜利 各个击破
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毛泽东制定的游击战争十六字诀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前四次反“围剿”红军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
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 为安。
3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4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易错点: 1.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 遵义会议 2.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事件是 长征的胜利

长征PPT纪念红军长征胜利ppt

长征PPT纪念红军长征胜利ppt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输入简要文本内容,文字内容需概 况精炼的说明该分项内容licai2011专 业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输入你的文字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添加标题
输入你的文字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添加标题
输入你的文字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04 第四章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输入简要文本内容,文字内容需概 况精炼的说明该分项内容licai2011专 业设计……
01 第一章
点击添加文本
点击输入简要文本内容,文字内容需概 况精炼的说明该分项内容licai2011专 业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添加小标题
输入你的文字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 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 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 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关键词
2 1 9
8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单击编辑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内容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可编辑 内容,根据您的 需要自由拉伸文 本框大小 单击此处可编辑 内容,根据您的 需要自由拉伸文 本框大小 单击此处可编辑 内容,根据您的 需要自由拉伸文 本框大小
单击此处可编辑 内容,根据您的 需要自由拉伸文 本框大小
输入你的文字输入你的文字 输 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 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这里添加标题
输入你的文字输入你的文字 输 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 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 的文字
插入 标签
这里添加标题
输入你的文字输入你的文字 输 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 你的文字 输入你的文字 输入你 的文字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教学精品课件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教学精品课件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二、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1.历史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保存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3)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4)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现实意义:
给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
提升达美
合作探究二:结合所学,谈一谈你心中的“长征精神”
D 心情( )
A. 遵义会议
B. 会宁会师
C. 井冈山会师
D. 吴起镇会师
实践 展美
D 3.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是(

A.红军指战员英勇善战
B.日本加紧侵略中国,国民党力量受到牵制
C.长征路上地势险要,便于红军作战
D.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4. 遵义某校准备开展一场“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7周年”合唱音

会宁会师 1936年10月
意义:①②③④。
实践 展美
B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伐战争的失败
2. 毛泽东于1935年10月著诗《七律•长征》:“……更喜岷山千
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诗中表达了红军哪一次胜利会师的喜悦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934.10——1936.10)
学习目标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1.通过“重走长征路”,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和重大事件 所在的地理位置。 2.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学习遵义会议的内容,认识其 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 3.通过红军长征的学习,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感悟长征精神的现实意义。

(部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优质课件

(部编)《中国工农红军长征》ppt优质课件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1、内部的矛盾; 2、恶劣的自热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 无际的草原,缺衣少食; 3、还有敌人的围追堵截。
小组探讨: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
分析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材料一: 倒下的是一座座丰碑,活着的是一面面旗帜。人数虽少些,但 留下的都是中国革命的精华。
——毛泽东 材料二: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封的将帅中,中将以上的共254人, 其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
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1949年)
红军长征途中除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外,还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
勇往直前、百折不挠、长征精神将一直激励着我们大步迈向民族复兴。
14年 转 我们纪念长征,最重要的是弘扬长征精神,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2)巧 渡金沙江,逃出敌人包围圈。 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的困难
•进入格草雀地儿两山三等天十,几红座军雪的山干;粮红就四基方本面上军吃在完历了时。1年多的
•“就长靠征吃中野,菜翻、越草的根海、拔树44皮00充米饥以。上”的老雪红山军就彭有永5座清,说其,“有的 野菜中、梦野笔草山有、毒夹,金吃山了都轻是则两呕次吐经泻过肚。,重则中毒死亡。前边的部
队还有野菜、树皮充饥,后续部队就连野菜、树皮都吃不上了。”
(2)在此事件的艰苦历程中,中共中央召开了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请说出这次会议的名称。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第五次反“围剿” 新中国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的失利 点 因此,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想起当年的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就会有足够的勇气对自己说:风雨过后一定会见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1、原因:1933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2、时间: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军8 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2张PPT)

二、长征的转折 ------遵义会议
时间: 1935年1月
地点:
遵义
内容:
集中全力解决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错误,取消了博 古在军事上的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 定军事上由毛泽东、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意义: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挽救了党, 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我党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转 折点。
• 重点: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背景、意 义和遵义会议
• 难点: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
一、长征的开始---第五次反 “围剿”的失败
二、长征的转折---遵义会议
三、长征的胜利---三军会师
一、长征的开始
次序 国民党 中央 红军 军队 红军 指挥者
战略 战术
结果
第一次 10万多 3万多
第二次 20万 3万多 第三次 30万 3万多 第四次 50万 7万多
毛 泽 东
朱德 周恩来
制定和执行了符合
根据地特点的战略
战术:如避敌主力,
诱敌深入,集中兵力 各个击破,在运动中
胜利
消灭敌人等.
第五次 100万 8万多
博古 李德
制定了”左倾”战略
战术:如全面出击, 失败 同敌人打阵地战等
想一想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是:
主观上:博古、李德等人的左倾冒险主义。 客观上:敌人的力量过于强大。
• 包围圈,最后全军覆没,陈树湘也因为腹 部被手榴弹炸伤而被俘。他被抬在担架上 连夜送去报功,路上,抬担架的士兵突然 觉得脚下一滑,旁边的人打着火把一看, 在场的人都惊得目瞪口呆:年仅28岁、黄 埔二期毕业的陈树湘竟然用手把自己的肠 子拽出绞肠而死。 董振堂如果活到解放, 至少是开国元勋,因为他当时已经是军团 长,和林彪、彭德怀平起平坐,可惜他在 西路军的战役中壮烈牺牲。 长征路上的一 天,陈慧清突然要生孩子了。早不生晚不 生,偏偏在一场激烈的突围战刚一打响时 要生了,而且是难产。当时陈慧清疼得满 地打滚,身边没有一个医护人员,只有几 个红军小战士。仅仅1公里以外,董振堂正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共32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共32张PPT)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意义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出现了很多错误, 如大革命的失败、 第五次反“围剿” 的失利
转 折 点
14年
由胜利走向 胜利,建立 新中国
古镇赤水

腊子口
西
大 中央红军第一次渡赤 水河的渡口——土城 康 渡
泸定桥 安顺场
毛尔盖
红军二渡赤水河 渡口——太平渡
腊子口

西
草地

毛尔盖


泸定桥 安顺场
雪山







江 西
1935年8月, 红军征服了雪山 以后,在毛儿盖、 波罗子一带集结 休整待命。前面 就是纵横数百里、 神秘莫测、人烟 稀少的水草地。
福 建
金 沙

贵阳
贵 南 州 广 西

瑞 1934.10. 金
行难
食难
御寒难



肃 西
腊子口

西
草地

1934.10.
瑞 金
福 建
1934年11 月,湘江之 战打响。经 过红军拼死 冲杀,突破了 敌人四道防 锁线,渡过了 湘江,但是损 失过半,只 剩三万多人。




西
腊子口
西


毛尔盖

泸定桥
雪山





安顺场
红军英勇渡乌江
湖 江 西 贵 南 州 广 西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共26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 (共26张PPT)

召开: 1935年1月, 遵义召开
意义: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挽救了党和红军,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生死攸 关的转折点
二、过雪山草地
1、四渡赤水 一渡赤水摆脱追敌
二渡赤水再占遵义
三渡赤水调敌西进 四渡赤水佯攻贵阳 红军四渡赤水
意义:打乱了敌人的 追剿计划
2、巧渡金沙江
——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7、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某校历史兴趣小 组的同学计划重走长征路,实地考察红军的革命足 迹。他们应该选择的正确路线是( B ) A、瑞金—赤水河—遵义—泸定桥—会宁
B、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
C、遵义—瑞金—泸定桥—赤水河—会宁
D、会宁—遵义—赤水河—瑞金—泸定桥
会宁会师楼
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长征是宣传队,它 向全中国人民宣传了红军的主张;长 征是播种机,它把革命的火种撒遍了 沿途的十一个省。长征结束,新的革 命形势就开始了。
3、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1)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2)红军长征播下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
1、1934年,中央红军进行长征的主要原因是( B A、将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C、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D、北上抗日 2、红军长征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是在哪一事件后 ( A ) A、四渡赤水 B、渡过乌江 C、渡过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正确的一组是( D ) ①四渡赤水 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 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③②①④ 4.“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 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是朱德为纪念遵义会 议而作。“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 央的领导地位( C) A.博古 B.陈独秀 C.毛泽东 D.邓小平

红军长征历史PPT模板2024新版

红军长征历史PPT模板2024新版

胜利。
04
民族团结与民间支持在长征中 作用
Chapter
民族政策宣传及实施效果
宣传党的民族政策
红军在长征途中积极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如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打破了国民党对少数 民族的歧视和压迫,赢得了少数民族的广泛拥护。
建立民族自治政权
在长征途中,红军帮助一些少数民族建立了自治政权,实现了民族自治,保障了少数民族 的权益,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团结。
等极端自然条件常遭遇恶劣的气 候条件,如狂风暴雨、冰雹等,给 行军和作战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疾病流行
由于卫生条件恶劣和医疗资源的匮 乏,红军队伍中疾病流行,如疟疾 、伤寒等,给官兵的身体健康带来 了严重威胁。
粮食和物资匮乏问题
粮食短缺
在长征过程中,红军经常面临粮食短缺的问题,有时甚至 几天吃不上一顿饱饭,需要以野菜、草根等充饥。
长征后,党和红军在陕甘宁地区建立了根据地,革命力量得到了进 一步的发展壮大。
长征精神对后世启示
坚定信念
长征精神体现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必胜的信心,是激励 后人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不畏艰险
长征途中,党和红军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这种不畏艰险、勇往直 前的精神是后人应该学习和传承的。
团结统一
长征过程中,党和红军紧密团结、互相支持,这种团结统一的精神 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举措
加强长征精神的宣传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长征历史,认识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价值 。
在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中深入开展长征精神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广大党员牢记 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
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运用新媒体等手段,让长征精神 在全社会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什么要长征?
客观原因 国民党军队围剿力度空前强大。
博古李德的不正确指挥,导致第五次
主观原因 反围剿失败。
当时中央苏区与共产国际失去了联系,由李德仓促策划了突围转移方案,但被蒋识破 红军战略企图。于潇水和湘江战役中,红军损失近半。夺取遵义后,政治局对潇湘战 役进行了反思,毛泽东重掌兵权。毛泽东决定西渡赤水,向敌人薄弱的贵西转移。长 征不是一开始的战略规划结果。北上抗日也是在川西时才提出的。是红军根据革命形 势的选择结果。总之,长征开始是反围剿失利后的战略转移,在战略转移过程中,因 敌我双方的战争形势,原来的战略不断改变发展,最后成为了长征。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湘江战役
湘江战役在国民党方面称作全州战 役,是关系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一战。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 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兴安县、全州 县、灌阳县,与国民党军苦战五昼夜, 最终从全州、兴安之间强渡湘江,突破 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 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 的代价。部队指战员和中央机关人员由 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红二红六军团 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
到达会宁以东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
数字长征(中央红军)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 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 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 到30岁。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 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 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共击溃国民党军数 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 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 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 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 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师。红 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长征的胜利结束。
途经
11
个省
牺牲
430
营以上干部
行程
25000
余里
攻占
700
多县城
损失
92%
的战士
击溃
数百
个团
历经
380
余次战斗
02
第二章: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 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 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 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 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 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政策的会议。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 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 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 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转移时经过:瑞金出发——挺进湘西——冲破四道封锁线——改向贵 州——渡过乌江——夺取遵义——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 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北吴起镇— —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 长征结束。长征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是一股不可战胜的力 量,长征是一部艰难的历史斗争。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2周年
1936-2018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目录 Content
长征的历史回顾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长征精神的意义 不忘初心走好新的长征路
01
第一章:长征的历史回顾
写在前面
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 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方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 略撤退和转移。其中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 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1934年10月10日晚6 点12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率红军主力五个军团及中央、军委机关 和部队共八万六千人,分别自瑞金地区出发,被迫实行战略转移,从 而开始进行红军打败国民党的转折点。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强渡大渡河
1935年5月21日,中央红军从冕宁泸沽地区分左 右两路北进。5月24日,中央红军先遣部队一师 第一团夜袭安顺场(在四川石棉县境内),消灭 守敌两个连,夺得渡船1只。5月25日,红一团一 营二连17名勇士,由连长熊尚林率领,乘木船战 胜激流骇浪,冲过敌人的重重火网,强行渡过了 大渡河。红军从当年太平天国石达开全军覆没之 地杀出一条生路。
参加长征的各部队路径
中央红军
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 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起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
红二十五军 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 达陕西延川永坪镇,行程近万里,最早到达陕北的一支红军 。
红四方面军 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 ,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 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 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 决定性运动战战役。在毛泽东主席、周 恩来副主席、朱德等指挥下,中央红军 采取高度机动的运动战方针,纵横驰骋 于川黔滇边境广大地区,积极寻找战机 ,有效地调动和歼灭敌人,彻底粉碎了 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 边境的狂妄计划,红军取得了战略转移 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长征路上的著名历史事件
巧夺金沙江
金沙江位于长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边界的 深山狭谷间,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 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 覆灭的危险。当红军大队人马向金沙江挺进时 ,蒋介石如梦初醒,认定红军的目的地既不在 贵阳,也不在昆明,而是"必渡金沙江无疑"。 1935年4月28日,他下达命令,控制渡口,毁 船封江。就在红军进抵金沙江前夕,江边的敌 人已将所有船只掠到北岸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