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
第二章 声音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一、声音的产生:1、振动:物体的往返运动称为振动。
(钟摆、尺子、树叶、火车经过地面;鼓面、喉结)2、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3、声源与振动的关系:(1)振动一定在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不一定能听见。
(2)发声一定在振动,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但是声音并不一定消失(还在继续传播中)。
二、声音的传播:1、形式——声波(1)定义:声音在空气中是以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2)性质:声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并可以承载信息2、条件——介质(1)定义:所有能传播声音的物质都叫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是声音的介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例如太空中、月球上的无线通信)3、速度——声速:(1)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一般,V固>V液>V气(2)与介质的温度有关:一般,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在15℃空气中340m/s(声速的测量方面的应用)4、回声:(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2)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
否则叠加一起,加强原声。
三、人怎样听到声音1、四个条件:声源、频率在人耳听觉范围内、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2、感知声音过程:声音→耳廓、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3、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骨传导2.2 我们怎样区分声音一、乐音和噪音1、乐音:有规律的(物理上)、使人感到愉快(人的感觉上)的声音叫乐音。
2、噪音:无规律的(物理上)、难听刺耳(人的感觉上)的或污染环境(环保上)的声音叫噪音。
3、关系:乐音也可能是噪音: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的声音都叫噪音二、声音的三要素之一:音调1、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平常所说的粗细、尖沉等。
2、本质决定因素:由频率决定,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3、频率与周期:频率:1s内振动的次数;周期:振动一次所用的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知识点总结及练习(含答案)
声音与环境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①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②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①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②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
3、响度:人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①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距生源越近响度越大。
②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三、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超声波的应用:测距、测速、成像、探伤、除垢、粉碎。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八年物理上第二章 声现象课堂全笔记
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振动的物体叫声源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声音的振动可以被记录下来。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液体和固体)2.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声波。
三、声速1.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2.声速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固体>液体>气体)3.规定:15℃空气中的速度是340m/s。
四、回声1.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耳内,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就叫做回声。
2.听到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
13.回声的利用:1)测距2)增强原声第二章第二节声音的特性一、音调1.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2.频率: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3.音调高低由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大),音调越高。
4.单位:赫兹,简称赫。
符号:Hz.5.人耳频率:20Hz~20 000Hz6.小于20Hz次声波,大于20 000是超声波。
二、响度1.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2.振幅:物体振动的幅度。
(表示物体振动幅度的大小)3.响度大小由振幅决定。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影响响度的因素:1)振幅的大小。
2)距离发声体的远近。
三、音色1.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等因素决定。
2.音色不同,才能区分物体(或人)。
☆音调———————响度——————音色☆2声音高低(频率)————声音大小(振幅)————声音特色(发声物质) Ps.在乐器上的应用:教材36页第二章第三节声的利用☆声可传递信息与能量A. 超声波1.超声波特点:能量大,频率高,波长长,定向性好(沿直线传播)。
2.超声波应用:a.清除体内结石b.清洗物品c.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导盲仪声呐B超探测物体破损速度测定)d.动物:蝙蝠海豚Ps.雷达是电磁波...不是超声波。
B.次声波1.特点: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无孔不入。
第2章 声现象(图片版) (共80张PPT)
A.我们听到的回声不是物体振动产生的 B.超声波的传播速度一定大于 340 m/s C.声波既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D.频率相同的声波,其音色也相同
5. (2016· 黄石 )下列有关声现象知识应用的说法正 确的是 ( )
A.超声波可以将人体内的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这是利用声波可以传递信息 B.发生地震时,声学仪器能接收到地震产生的超 声波从而确定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 音乐家贝多芬失去听觉后是利用骨传导的方式 继续创作的
解析: 本题考查了传声的介质、声速的影响因素 及听到声音的条件.声音可以在一切固体、液体、气 体中传播, A 正确;声速受介质种类和介质温度的影 响,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B 错误;声音不 能在真空中传播, C 错误;振动产生的声音可能不在 人的听觉范围、可能响度太小、可能没有传播声音的 介质等原因,导致人耳听不到,D 错误. 答案: A
【答案】A
2.(2016·黑龙江 )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 播需要介质的是( ) 【导学号 73240011】
【解析】本题考查声音的传播条件.蝙蝠是靠发 出的超声波被昆虫反射发现目标的,此现象说明声音 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A 不符合题意;倒车雷达是靠 发出的超声波被障碍物反射发现车后物体的,此现象 说明声音能够反射,形成回声, B 不符合题意;利用 超声波可以清洗精密仪器,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C 不符合题意;
第二章 声现象 第2讲 声现象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 的物体都在 振动 , 振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 ,声音在 真空 中不能 传播. 一切气体、 液体、 固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 介 质 .声音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八上物理 第二章 声现象 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物体的振动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只不过很多物体的振动难以直接观察到。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振动停止只是物体不再发声。
但物体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然在传播。
例如,发令枪响后,过一会儿终点计时员才能听到枪声。
说明虽然声源的振动停止了,但是声音仍然在空气中传播,并没有消失。
4.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的物体不一定发声。
(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5.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1)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2)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做声源,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次/秒之间。
二、声音的传播——声波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波。
2.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的关系为:V固>V液>V气。
(2)介质的温度。
在空气中声速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第二章 声现象 笔记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由物体振动产生 2、声音的传播:①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
②真空罩中的闹钟
理想实验
现象:闹钟声逐渐减弱最后 消失 表明:声音的传播须要介 质
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4、声速:与介质和温度有关。 同种介质,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同温度,一般v固>v液>v气
• 注: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340m/s 回声与原声之间的间隔至少0.1s才能听到回 声 不同介质传声效果不同
二 声音的特征
1.音调:声音的高低和大小 影响音调的因素:频率:物体1s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物体离开静止位置的最 大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乐音:优美的,令人心情舒畅 的声音,发声体做有规则振 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和乐 音
噪音: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 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发声体做 无规则振动
2.控制噪声的方法:①在声源处减弱:摩托 车消音器。②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道路旁 种树,隔音板。③在人耳处减弱:带耳罩
பைடு நூலகம்
3.音色:波的形状代表音色。与材料和结构 有关 4.声音:1)人耳感知声音频率范围: 20Hz~20000Hz 2)超声波:频率超过20000H在的声 音;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声的利用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蝙蝠,利用声呐探测 海深 2.声音能传递能量:用超声波击碎结石 3.声呐:远离:根据回声定位 • 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不变,能量 减小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误区警示:“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是指当发声的物体停止振动时,发声体将停止发声,但原来发出的声音却在介质中继续传播,直至消失,所以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2、产生声音的物体称为发声体,也叫声源。
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
3.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实验中:①老师讲课学生能听到,说明:空气能传播声音。
②用塑料袋包好正在发声僧的电话放入水中,我们能听到声音,说明:液体能传播声音。
③敲击课桌,将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④玻璃罩内的闹钟,随着空气不断减少,响声越来越弱,直至听不见,说明:真空不能传声实验结论: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可以靠固体、液体、气体作为传播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往外传播的。
4、声速:①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②声速与介质的温度和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在液体中较慢,在气体中最慢。
③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 m/s;④公式为v=s/t5、能听清回声的条件:回声与原声时间间隔大于0.1秒时,或者与障碍物的距离在17m 以上时。
反之的话,回声与原声就会叠加在一起,使得我们听到一个更大的声音。
6、人感知声音的基本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再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声音了。
7、空气传导:声音通过空气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到方式。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通俗“粗细”):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常见描述音调:男高音、女生声音高、这首歌音太高、脆如银铃、螺丝松动、水牛哞哞的叫是响度大,蚊子嗡嗡的叫是音调高。
①影响音因素: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频率,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②频率是描述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指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简称赫,符号Hz 。
初中声音知识点总结
初中声音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声音的产生1.声音的定义:声音是物体振动时产生的机械波,在空气或其他介质中传播而产生的听觉感觉2.声音的产生方式: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
例如:弦乐器的琴弦振动、打击乐器的敲击振动等都能产生声音。
3.声音的传播:声音是机械波,在空气中传播。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例如空气、水等。
在真空中声音不能传播第二章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频率:声音的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频率越高的音调越高,频率越低的音调越低。
人耳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2.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决定了声音的大小,强度越大的声音越响亮,强度越小的声音越微弱。
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
3.声音的音色: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即使是同样的音调和强度,听起来也是不一样的,这就是声音的音色不同。
音色是由声音的谐波组成的。
第三章声音的反射和吸收1.声音的反射:声音以直线传播,当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会产生回声,影响声音的清晰度。
2.声音的吸收:不同的物质对声音的吸收能力是不一样的。
比如海绵等柔软材料能够吸收声音,而金属等硬材料会反射声音。
第四章声音的控制1.声音的调整:人的声带和空气和腔相互作用产生声音。
通过调整声带的紧张度、呼气量的大小和腔体的形状等方式,可以改变声音的音调、音色和强度。
2.声音的传输:声音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传输,如通过空气,水,固体等。
不同物质的传输速度和传播方式都不同。
3.声音的放大:声音可以通过共鸣的方式进行放大,共鸣箱等装置能够增强声音的强度。
第五章声音的应用1.声音的艺术表现:声音是音乐的基础,通过不同的音符和乐器的组合,可以演奏出悦耳的音乐。
2.声音的传播:无线电、电话等通讯方式都是利用了声音的传播原理。
3.声音的调控:通过声音的调控可以制作语音合成器、音响等设备。
第六章声音的保护1.声音的危害:长时间接触高强度的声音会对人的听力造成伤害。
2.声音的保护:在嘈杂的环境中要戴上耳塞,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嘈杂环境中。
视听语言(第2章 - 声音)
(2)哲理性
概念:如果说日常生活言语大多是随机状态的随意交流的 话,那么视听作品中的说白往往要求高度凝练,它是创作 者借助人物语言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一种手法。
(3)风格化
概念:风格化是现代影视作品中说白的一个显著审美特征。 它或者是荒诞不经的,或者是唯美伤感的,或者是诙谐调 侃的……
还有一种创作也颇令人关注,那就是影视作品中的人 物说白极度膨胀,大量的人物心理活动外化为演员的说白。
人们在观赏影片时,会不由自主地结合情节、人物情绪、 画面内容等来感知音乐,所以音乐所表现的形象是具体的。
2.结构形式上的灵活性
纯粹的音乐作品跟文学作品一样,是讲究完整性的。影视 音乐则不受趋势的制约,它在结构上可以完整,也可以不 完整,可以是片段的,也可以保持整个旋律。
影片中的音乐不是叙事的主体,它只在需要的时候出现。 而且出现了也力求与影片的整体相处和谐。
小结
对白是作品叙事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为人物的交流 语言;独白是作品中人物的喃喃自语,属于“在场者”的 内心表达;而旁白属于幕后的讲述者,它在画外遥望镜头, 就像观众遥望故事一样,不同的是它与故事存在某种关联, 它有知,它伴随影视画面的存在 而存在。
从影视音乐的形态上划分,影视音乐可以分为器乐和声乐、 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几种。器乐指的是使用乐器演奏 而成的音乐,声乐指的是由人演唱的歌曲/音乐,有声源 音乐即画内音乐,是由镜头中人物的演奏或演唱而生成的, 客观自然,具有现场感和叙事色彩;无声源音乐则来自于 画外,是一种创作者外加的音乐形式,具有明显的主观写 意色彩。
戏剧是舞台艺术,通常表演的意味很浓重,不仅人物的动 作夸张,对白的言语也是咬文嚼字且字正腔圆的所谓“戏 剧腔”,而影视艺术是用镜头语言再现交流内容的,摄像 机与人物基本可以实现“零距离”交流,演员无需通过刻 意夸张去吸引观众的目光。影视作品以真实为美学目标, 天然要求所有的语言形式贴近生活,呈现自然化的特征, 所以,作品中的人物说白大多具口语化倾向,语气语调也 大抵模仿现实生活自然自在的状态情形。
【学习】第2章声音的基本性质
p0 2
是声压的有效值(均方根值)
同样 Ue=U0/1.414
.
退出
定 义:
单位时间垂直于波的传播方向上单位面积所通过的
声能量, 称为声强 。
公 式: IW SP ec2 Ue2cPeUe
对点声源:
IW4r2(w/m2)
.
退出
三、声能密度 ε
定 义:
声场中媒质的单位体积内包含的声能量,称为声能密度
戴耳机, 中频段: 0.3 dB觉察变化 频率>40 dB, 且>1kHz, 觉察为0.3% <1kHz, 频率觉察为3Hz
.
退出
f>1400Hz时, 强度差起主要作用 f<1400Hz时, 时间差起主要作用
• 水平定位比垂直平面灵敏, 前后变化不太明显 • 双耳效应-两耳差别不大时不明显,无回声时易辨,
靠带通滤波器来实现
.
退出
ISO, IEC统一规范(测试仪器)
中心频率(Hz):16,31.5, 63, 125, 250, 500, 1k, 2k, 4k, 8k, 16k
带 宽: (11.2~22.4)
(355~710)
1/3 Octave 中心频率: 12.5, 16, 20
带 宽:
(14.1~17.8)
公 式: I Pe2
c
c 2
微元体积的声能量为: EV
理想媒质中平面声波的声场中,平均声能密度处处相等 波阵面:与传播方向垂直的包络面 点源:球面波 扬声柱(线源):柱面波 面源:平面波
.
退出
第二章 声音的基本性质及 其传播规律
第三节 声波的叠加
.
一般声压叠加:
n
pp1p2 pn pi i1
七年级物理(人教版)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1节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
奇妙的声音现象
马叫 蝉叫 羊叫 公鸡打鸣 虫子叫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重点)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重点)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重点)
对于声音,同学们想知道哪些问题呢?
五批护航编队的护航舰艇上,出现了一种神秘的声波武器—“金嗓子”对索马里海盗构成了有
C 效威慑。若要阻挡这一武器的袭击,可以用薄薄的一层 ( )
A.半导体网
B.磁性物质网
C.真空网
D.金属物质网
5.如图所示,当敲响音叉乙时,观察到与音叉甲接触的乒乓球将会被___振_动____,这一现象说 明发声的物体在___弹__开___,也能说明声音可在___空__气___中传播.如果将这个实验移至月球上 做,你猜想音叉甲_不__能___(填“能”或“不能”)振动,猜想的依据是 __月__球__表__面__是_真__空__,__真_空__不__能__传__声_________.
考点三:声音的传播速度和回声
典型例题 3
D 6. 在相同的条件下,声音在下列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铝、海水、空气 B.铝、空气、海水 C.空气、铝、海水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迁移训练 3 7.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v.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 ①声速大小可能跟___温__度___有关;依据是:_声__音__在__5_℃__、__1_5_℃__、__2_0_℃__的__水__中__传_播__的__速__度__不_同__.
根据公式s=___v_t_/2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1_5_3_1__m.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02 第二章 声现象
的时间 t 1.5s 0.75s
2 根据速度公式
v
s
t
s=vt=340 m/s×0.75 s=255 m
第二章 声现象
返回目录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音调
RJ八上P32图2.2-1演示 探究音调和频率的关系
物理学中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__频__率__ 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频率决定声音的 __音__调___,频率高则音调高,频率低则音调 低。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 Hz。如果一个物体在1 s的时间内振动100 次,它的频率就是_1_0_0_H__z_。
第二章 声现象
返回目录
RJ八上P34图 小资料
第二章 声现象 响度
返回目录
物理学中,声音的强弱叫做__响__度___。 物理学中用__振__幅__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响度__越__大___。
RJ八上P34图2.2-3演示
第二章 声现象
返回目录
音色
声音还有一个特性为音色。不同发声体的__材__料__、_结__构___不同,发出 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返回目录
2.某种昆虫靠翅的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在2s内做了700次振动, 频率是多少?人类能听到吗?
2.物体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物体振动的频率。 n=700次, t=2s f n 700次 350Hz
t 2s 因为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 在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内,所以能听到该昆虫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
声音以_波___的形式传播着, 我们把它叫做__声__波___.
第二章 声现象
返回目录
RJ八上P29图2.1-7 想想 做做 桌子能否传声?
如图所示,一个同学轻敲桌子(不要使附 近的同学听到敲击声),另一个同学把耳 朵贴在桌面上却可以听到敲击声,说明 _固__体__(_桌__子__) 能够传声,如果增大敲击的 力度,则声音的__响__度___(选填“响度”“音 调”或“音色”)将会变化.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
物理八年级上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第二章声现象基础知识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要点: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 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2022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点梳理归纳(带目录)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梳理目录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声音。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固体、、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有关,还跟介质的有关。
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加强,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P31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①,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它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越大,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它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特色,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3、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 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产生的条件:一是要有发声体,二是发声体要振动。
3、把不容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转化为小纸片等轻小物体的振动,叫做转化法。
例: ①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
说明了.②敲击桌子时,碎纸片上在桌面上跳动. 说明了.③用力敲击鼓面可以看到鼓面振动并发出声音,说明了.4、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空气,声音。
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声音。
5、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停止,声音不一定消失。
例如:余音绕梁6、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向外传播。
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
人就听到声音。
7、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一样的。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v v v>>固液气8、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m/s= km/h. 解:9、①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 种类有关;②声音的传播速度还与介质的 温度 有关.10.人耳分辨出回声和原声的条件是:反射回来的声音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就能区分回声跟原声。
即: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17m 才能区别出来回声和原声。
1340/0.1172s vt m s s m ==⨯⨯=() 11.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的原因是:在旷野里讲话,声音向四面传播开了,而在屋子里谈话,空间比较小,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墙壁反射回来, 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所以屋子里谈话听起来响亮。
12.利用回声 测量距离。
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潜水艇的远近。
例:声音在海水中传播速度约为1530m/s ,船发出的信号经0.6s 被船接收,求海底到船的距离。
1(1530/0.6459)2s vt m s s m ==⨯⨯=11.蝙蝠利用回声来确定目标,叫回声定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人耳听到的频率范围 20-20000Hz 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v 固>v 液>v 气,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
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 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练习: 1、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华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
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
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
2、如图5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答:(3)加大力度敲音叉,根据发生的现象,你又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3、 在桥洞内说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 .桥洞内不能产生回声B .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洞口跑掉了C .桥洞呈对称状,回声相互抵消了D .桥洞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了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能找到对应的发声体。
1.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B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D .大钟虽然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知识点2:声音的传播,知道声音是靠介质传播的,能找到对应的介质1.声音在空气中是以_____形式传播的。
知识点3:声速,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能进行简单的计算1.在夏季的雨天,一个人看到闪电后6s 才听到雷声,求打雷处距人有多远?(假定此时声速为340m/s )图5知识点4:回声测距,知道回声测量距离的原理1.一辆卡车以30m/s的速度朝向一个隧道行驶,司机鸣笛后2.2s听到了回声,那么司机鸣笛处距离隧道多远补充: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3.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例1在雷雨来临之前,电光一闪即逝,但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因为()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这是双耳效应C.电光的速度比雷声的速度大D.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用硬纸片在梳子齿上快划和慢划时可以发现:划的快音调高,用同样大的力拨动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可以发现:橡皮筋振动快发声音调高。
综合上述实验现象你得到的共同结论是: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实验:A:改变刻度尺的长度B: 如图12所示,四个相同玻璃瓶里装水,水面高度不同,用嘴贴看瓶口吹气,如果能分别吹出“1(Do)”、“2(Re)”、“3(Mi)”、“4(Fa)”四个音阶,则与这四个音阶相对应的瓶子的序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用力敲瓶子时,音调最高的是________2.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3.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
“男声”音调低、响度大;“女声”音调高、响度小知识点1:音调。
知道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1.声音的高低叫_________。
发声的物体振动得越快,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__;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__________。
2.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__________的物理量。
物体在1s_内振动的次数越多,发出的声音的频率就越高。
频率的单位是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
如果某物体3s内振动的次数是300次,频率就是____________。
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物理学中把高于________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因为它超过了人类听觉的上限,不再引起耳膜的振动;把低于__________的声音叫做___________,因为它已经超出了人类听觉的下限。
4.口琴可发出多种不同音调的声音,这是由于口琴内有长短不同的金属片,短金属片振动频率__________,音调________。
9.正在拉二胡的一位同学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这样做的目的是()A.使二胡发出不同的音调B.为了获得更好的音色C.为了获得更大的响度D.阻止琴弦振动发声知识点2:响度。
知道响度主要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1.在物理学中,把声音的大小叫___________。
把物体振动的幅度叫做________。
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音的_________越大。
电视机、复读机上的音量开得越大,喇叭的_________越大。
知识点3:音色。
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1.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根据敲打物体发出的声音来鉴别物质,下列一些做法中用以达到这一目的的是()A.铁匠用小锤敲打烧红的毛坯B.瓜农用手拍打西瓜C.瓦匠用瓦刀敲打红砖D.自行车上敲打车铃2、如图1所示,小明用筷子的一端捆上棉花蘸水后充当活塞,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中,做成“哨子”。
吹奏乐曲时,用嘴吹管的上端,同时上下推拉活塞。
推拉活塞主要是为了改变乐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速度3.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下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4、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用力拨动,使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听它发出声音的变化。
这个实验用来探究()A.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B.响度与物体振幅的关系C.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D.音色与发声体的哪些因素有关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例4以下减弱噪声的方法中,属于在声源处减弱的是()A.影剧院的墙面用吸音材料制成B.在飞机旁的工作人员佩带有耳罩的头盔C.城市某些路段禁鸣喇叭D.高架道路两侧某些路段设有隔音板墙知识点1:噪声。
理解噪声的定义,知道噪声的来源。
知识点2:噪声的危害。
知道噪声有何危害。
1.声音的等级用来划分的,为了保持正常的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2.下列关于0dB的说法正确的是()A.0dB是指没有声音,也就是说物体没有振动B.0dB并不是没有声音,而是人们刚刚能够听到的最弱声C.0dB是微风吹落树叶时的沙沙声D.上述说法都不正确四、声的利用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例5利用“B超”可以帮助医生确定病人体内脏器的情况,这是因为()A.“B超”声波的频率很大B.“B超”声波的能量很大C.“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在脏器上发生反射,反射波带有信息D.“B超”声波进入人体可穿透内部脏器治病知识点1:声传递信息。
知道声能够传递信息。
1.蝙蝠在飞行中发出,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会反射回来,根据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用来探测鱼群,探测海底的深度等。
知识点2:声传递能量。
知道声能够传递能量。
1.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排除人体的结石。
是因为超声波具有()A.很强的能量B.很大的振动幅度C.不同的音色D.很快的速度2.大剧场的四周墙壁总是修得凹凸不平,设计师这样设计目的是()A.增强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装饰剧场D.为了增大音量5、小王一边追赶小李,一边高声叫道:“小—李,快—停—下”。
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变成0.1m/s,那么将会出现下列情形中的()A.还和正常情况一样B.小李什么也听不到C.小王先到小李身旁,过一会儿小李再听到“小--李,快--停--下”D.小王先到小李身旁,过一会儿小李再听到“下—停—快,李—小”练习题:1、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2、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情况,这里的“高”、“低”实际是指()A:音调B:响度C:音色D:都有可能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dB是人们的听觉下限B: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C:在马路住宅间植树可以减小噪声D:越使劲拨动琴弦,琴的音调越高4、在冬天,一场大雪过后,人们会感到外面万籁俱寂,即使是繁华的闹市区,虽然仍旧车水马龙,但并不显得非常嘈杂了,然而在雪被踩过之后,大自然又恢复了以前的喧嚣,这是为什么?5、一人在相隔153m的两墙之间喊了一声,听到的两次回声间隔0.4s,求此人离两墙的距离是多少米?6、一架超音速飞机在高空沿水平方向飞行,当飞机飞过某人头顶上方后10s这人才听到飞机的轰鸣声,此时飞机已飞到此人前方6210m处,求:(1)这架飞机的飞行高度是多少?(2)这架飞机的飞行速度是声速的几倍?初中物理竞赛练习题1、在雷雨来临时,电光一闪即逝,而雷声却隆隆不断,这是由于()A:雷一个接一个打个不停B:双耳效应C:雷声经地面、山峦、云层多次反射D:光的速度比声音的速度大2、牛的叫声与老鼠的叫声相比较,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高B:牛的叫声更响,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幅较大C: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频率较低D:牛的叫声音调低,说明牛声带振动的振动幅较小3、火车进站时,常见有维护人员检查车轮和支撑弹簧,他们不时地用锤子敲击检查部分,根据声音作出判断,这是()A:敲击时同时观察是否松动B:听声音的响度,判断部件是否正常C:听音调,判断部件是否正常D:听音色,判断部件是否正常4、几个相同的水杯中装入不同深度的水,用棍敲击时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是因为()A:振动的振幅不同B:振动的频率不同C:各声音的音色不同D:和以上三种原因都有关5、某同学将一把长15cm的钢尺插在课桌的夹缝中,使之振动发声,三次钢尺露出桌面的长度分别为10cm、8cm、5cm,比较三次发声,音调最高的是()A:10cm B:8cm C:5cm D:三次一样高6、下列关于音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同一音阶中“1”比“5”音调高B: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决定C:音调高低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D:不同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会相同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提琴、钢琴所发C调“1”的音色不同B:提琴、钢琴所发C调“2”的音色相同C:女中音、男高音所发C调“3”的音调不同D:女高音、男低音所发C调“4”的音调相同8、天坛公园内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有()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C:声音在墙壁内的传播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9、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A:响度很大B:频率很高C:振动幅度很大D:分贝值很大10、古诗“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乡音无改”主要是指什么没有改变()A:音调B:响度C:音色D:方言、土语11、大剧场的四周墙壁总是修得凹凸不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A:增如声音的反射B:减弱声音的反射C:为了增大音量D:为了装修剧场12、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过程是()A:空气——水——鱼B:桌子——空气——水——鱼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水——鱼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发声的物体一定在振动B:振动的物体一定发声C:振动的物体也可以不发声D:发声的物体也可能不振动14、公用电话亭都用玻璃作为隔音墙,这是因为玻璃()A:不能传声B:能反射声音C:能吸收声音D:以上三种都对15、中国成语中有“曲高和寡”一词,那么其中“高”的意思是()A:声音高昂B:音调高C:高雅难懂D:都有可能16、某工厂的机器噪声太大,影响了周围群众的生活休息,下列减弱噪声的办法最好的是()A:周围群众人人都戴上防噪声耳塞B:将装有噪声源机器的厂房门紧闭,以减弱噪声的污染C:改造噪声大的机器或换用噪声小的机器D:将居民家中朝向厂房噪声源的门窗封闭17、下列措施能控制噪声、改善环境的是()A:城市绿化B:全理改善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C:改变交通工具和机械设备的结构D:采用吸声、隔声、消声等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