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合集下载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欣然:乐滋滋的)2、以天下之美尽在已(美:美景)3、至于北海。

(北海:北方的大海)4、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旋:掉转)5、望洋而若有叹曰(望洋:仰视的样子)6、今我睹子之难穷也(穷:尽)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殆:危险)二、通假字1、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泾:径,直流的水波;辩:辨,清楚)三、古今异义1、于是: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承接的连词。

)2、面目:于是焉河伯旋其面目(古义:面部。

今义:面貌)3、大方: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古义:修养很高、见识很广。

今义:言行举止得体庄重)四、词类活用1、时:秋水时至(名作状,在这个时候)2、东:顺流而东行;东面而视之(名作状,向东)3、少: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形作动,小看)4、轻:而轻伯夷之义者(形作动,轻视)五、句式1、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前置)2、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被动句)六、难句翻译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译:我将长久地被见识广的人取笑。

2、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译:我要不是到达你的门前,就危险了。

作家作品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

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

思想:唯心主义。

正面夸大事物的相对性,否认客观事物之间的差别。

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生活态度:顺应自然。

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后世并称二者为老庄。

《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

《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

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

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庄子的秋水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参考。

秋水【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秋水》出自《庄子·外篇》,是一篇富有哲理和文学价值的文章。

以下为大家对这篇文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

一、文学常识1、作者庄子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倡导顺应自然、追求自由。

其作品想象丰富,文笔汪洋恣肆,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2、作品风格《庄子》一书在哲学思想和文学艺术上都有很高的造诣。

文章往往通过奇幻的寓言故事、生动的形象和富有诗意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哲理。

二、重点字词1、实词(1)泾流之大:泾,同“径”,径直。

(2)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3)不辩牛马:辩,同“辨”,分辨,辨别。

(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于是,在这个时候。

焉,语气词。

欣然,高兴的样子。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以,认为。

美,美景。

尽,都,全部。

(6)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7)至于北海:至,到。

(8)东面而视: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9)不见水端:端,尽头。

(10)始吾弗信:始,开始。

弗,不。

2、虚词(1)野语有之曰:之,代词,代指后面所说的话。

(2)我之谓也: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3)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且夫,况且。

少,轻视,看不起。

轻,轻视。

(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则,就。

殆,危险。

三、重点句子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译文: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译文:在这个时候河伯高兴极了,认为天下的美景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译文:(河伯)顺着水流向东前行,到达了北海,面向东边望去,看不到大海的尽头。

4、“‘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译文:“听说了许多道理,就认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秋水文言文及翻译

秋水文言文及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横流击崖,波涛汹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河伯见之,仰天长叹,曰:“吾乃北海之一隅,视此秋水,何其浩瀚也!吾之国土,不过一勺耳,岂能与此秋水相比哉?”北海若曰:“子何不观于天地之大,然后自省乎?夫秋水之至,非一时之盛,乃四时之更替,天地之造化也。

子视之,日月星辰,皆为秋水之影;山川草木,皆为秋水之缘。

子之国土,虽小,然亦天地之一部分也,岂可轻视?”河伯曰:“吾闻大丈夫者,当胸怀天下,志在四方。

吾虽居北海之隅,亦当思兼济天下,方不负此秋水之大。

”北海若笑曰:“善哉,子之志也!然天下之大,非一日之功,亦非一水之力。

子当如秋水之至,虚怀若谷,方能容纳百川;如秋水之深,深沉若海,方能包涵万象。

子若能如此,何愁天下之不大,何惧秋水之不足?”河伯闻言,心悦诚服,乃拜北海若为师,刻苦修炼,终成一代宗师。

翻译:When the autumn water arrives, the hundred rivers flood into the Yellow River, surging across the cliffs, creating waves that are tumultuous. The movement of the sun and the moon seems as if they are emerging from it; the brilliance of the Milky Way appears as if it is coming from within. It is vast as if riding on an empty wind, not knowing where to stop; it is ethereal as if having left the world behind, transcending to become a仙.The River God, upon seeing this, sighed deeply to the sky and said, "I am but a corner of the North Sea. When I look at this autumn water, how vast it is! My territory is no more than a spoonful, how can it compare to this autumn water?"The North Sea God said, "Why don't you look at the vastness of the heavens and earth and then reflect upon yourself? The arrival of the autumn water is not a temporary abundance, but the change of the four seasons, the creation of the heavens and earth. Look at it, the sun andthe moon, and the stars are all shadows of the autumn water; the mountains and rivers, the trees and grasses, are all connections of the autumn water. Your territory, although small, is also a part of the heavens and earth, how can it be trivialized?"The River God said, "I have heard that a great man should have a heart for the world and a mind for all four directions. Although I live in the corner of the North Sea, I should also think of benefiting the world, not to be a waste of this vast autumn water."The North Sea God laughed and said, "Good, your aspirations are noble! However, the vastness of the world is not achieved in a day, nor is it powered by a single river. You should be like the arrival of the autumn water, with an empty heart as vast as a valley, able to contain a hundred rivers; like the depth of the autumn water, deep as the sea, able to embrace all things. If you can be like this, why worry about the world not being vast, or the autumn water not being enough?"Upon hearing these words, the River God was。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重点整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重点整理

《秋水》翻译.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至:到.百:众多.川:河流.灌:注入.河:古今异义.古义:特指黄河.今义:泛指河流.泾:同“径”,直.泾流:直流地水波.之:代词,这样.涘:水边,岸.渚:水中地小块陆地.崖:高地河岸.之:助词,地.辩:同“辨”,分辨,辨认.b5E2R。

秋天地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地小河流地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地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p1Ean。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地.于:介词,在.是:代词,这(时).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河伯:传说地黄河之神.欣然:高兴地样子.然:形容词词尾,……地样子.以:认为,觉得.之:助词,地.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为:是.尽:都,全部.DXDiT。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地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而:连词,表修饰.东:名词做状语,向东.行:走.至于:古今异义.古义:到.今义:表示另提一事.北海:北方地大海,指东海地北部.东面:面朝着东方.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而:连词,表修饰.端:尽头,边际.RTCrp。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地尽头..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于是:古今异义.古义:在这时候.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地.焉:助词,无义.始:才.旋:旋转,掉转.其:代词,他.面目:古今异义.古义:指面部,脸.今义:指事物本来地样子.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望洋:仰视地样子.若:海神名.而:连词,表修饰.叹:感叹.野语:俗语.之:代词,这样.闻道百:听到地道理很多.闻:听说,听到.道:道理.百:泛指多.以为:认为.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莫:没有谁.若:比得上.我之谓:即“谓我”,说我啊,说地就是我啊.之:宾语前置地标志.5PCzV。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庄子《秋水》篇从道的高度来审视世界,认为客体对象无时无刻不在变化。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庄子《秋水》原文以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庄子《秋水》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为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庄子《秋水》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高兴地自得其乐,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

秋水庄子原文及翻译《秋水》庄子及门徒〔先秦〕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翻译: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

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

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翻译:这时,河伯转变了自己的脸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原文: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翻译:北海若说:“不可与井底之蛙谈论大海,因为它的眼界受狭小居处的局限;不可与夏天的虫子谈论冰,因为它受到时令的局限;不可与见识浅陋的乡曲书生谈论大道理,因为他受到了礼教的束缚。

现在你河伯从黄河两岸间走出,看到了大海,才知道你自己的鄙陋,可以跟你谈论一些大道理了。

原文: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翻译:天下的水,没有比海更大的。

千万条河流流归大海,没有停止的时候,而大海却并不因此而盈满;尾闾不停地排泄海水,不知到什么时候停止,但大海并没有减少。

秋水文言文翻译注解

秋水文言文翻译注解

原文:秋水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翻译:当秋水来临之际,众多河流汇入黄河,水流之广大,两岸的洲渚和河岸之间,连牛马都无法分辨。

于是河伯改变了他原本的面容,抬头仰望大海,感叹地说:“俗语有云:‘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以为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

’这正是我自己的写照。

然而,水的积聚如果不深厚,那么它承载大船的能力也就微不足道了。

在堂前的洼地上倒上一杯水,就能成为芥草的船。

将杯子放置在其中,水就会变得粘稠,这是因为水浅而船体却大的缘故。

”注解:1. 秋水至:秋水,指秋天的洪水,至,到达。

2. 百川灌河:百川,指众多河流;灌,汇入;河,黄河。

3. 泾流:泾河,此处泛指河水。

4. 两涘渚崖之间:涘,水边;渚,小洲;崖,河岸。

指两岸的洲渚和河岸之间。

5. 不辩牛马:辩,分辨;牛马,比喻大的物体。

形容水流之广,连牛马都无法分辨。

6. 于是焉:焉,语气词,表示转折或强调。

于是,因此。

7. 河伯:传说中的河神。

8. 旋其面目:旋,改变;面目,面貌。

河伯改变了他的表情。

9. 望洋向若:望洋,仰望;若,海神的名字。

河伯仰望大海,仿佛在向海神倾诉。

10. 野语有之:野语,俗语;有之,有这样的话。

11. 闻道百:闻,听到;道,道理;百,表示数量多。

12. 莫己若者:莫,没有;己,自己;若,比得上。

没有能比得上自己的人。

13. 且夫:且,连词,表示递进;夫,语气词,用于句首,引起下文。

14. 水之积也不厚:积,积聚;厚,深厚。

水的积聚不够深厚。

15. 其负大舟也无力:负,承载;大舟,大船。

水无法承载大船。

16.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覆,倒;杯,杯子;坳堂,堂前的洼地。

17. 芥为之舟:芥,芥草;为之,成为。

芥草成为船。

18. 置杯焉则胶:焉,语气词;胶,粘稠。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整理

《秋水》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秋水字词翻译及原文

秋水字词翻译及原文

秋水字词翻译及原文秋水字词翻译及原文《秋水》是《庄子》中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中心是讨论人应怎样去认识外物。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水字词翻译及原文,欢迎大家阅读!秋水字词翻译及原文【原文】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

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文言文秋水重点句子翻译

文言文秋水重点句子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翻译:“秋天的洪水按时到来,众多河流汇入黄河,河水泛滥,两岸之间的水草,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解读:此句描绘了秋水泛滥的景象,用以比喻世间万物在无限变化中,相对性愈发明显,人们难以辨别事物的真相。

原文:“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大江之水,至日中则西倾,至日入则东倾。

盖余之闻道也,未尝有得也。

今日闻君之言,乃始得吾心。

”翻译:“于是,河伯开始改变脸色,仰望海神若,感叹道:‘俗语有云:“听说百条道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

”这正是我啊。

再说,我曾听说大江之水,中午时流向西方,傍晚时流向东方。

我之前所闻之道,未曾有所得。

今日听闻您的高论,方才领会到我心。

”解读:此句表达了河伯对宇宙万物无限变化和相对性的认识。

他意识到自己之前所闻之道有限,如今听闻海神若的言论,方才领悟到宇宙之大道。

原文:“河伯曰:‘若物之外,吾恶知其所以然?吾恶知其所以不然?吾恶知所以然而然?吾恶知所以不然而不然?’”翻译:“河伯说:‘关于万物之外,我怎么知道它之所以然?我怎么知道它之所以不然?我怎么知道它之所以然而然?我怎么知道它之所以不然而不然?’”解读:此句表达了河伯对宇宙万物本质的疑问,反映了他对宇宙无限变化和相对性的认识。

他认为,人们无法完全了解万物之外的本质,只能从有限的角度去认知。

原文:“海若曰:‘吾闻之,天地大美也,而吾未尝见其全也。

吾闻之,日月星辰,各有其行,而吾未尝见其极也。

吾闻之,阴阳之和,四时之序,而吾未尝见其终始也。

’”翻译:“海神若说:‘我听说,天地之大美,我却未曾见过它的全部。

我听说,日月星辰各有其运行轨迹,我却未曾见过它们的极限。

我听说,阴阳之和,四时之序,我却未曾见过它们的终始。

’”解读:此句表达了海神若对宇宙无限变化和相对性的深刻认识。

他认为,天地之大美、日月星辰之行、阴阳之和、四时之序,都是宇宙无限变化的一部分,人们无法完全了解它们的全部。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

《秋水》原文及翻译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秋水》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1《秋水》原文翻译秋季的霖雨如期而。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及文言知识

《秋水》翻译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

《秋水》知识点梳理《秋水》出自《庄子·外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

以下为大家梳理一下这篇文章的相关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思想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庄子》一书想象丰富奇特,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二、重点字词1、时:按时。

2、灌:注入。

3、河:指黄河。

4、泾流:直流的水波。

5、两涘渚崖之间: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

涘,水边。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6、不辩牛马:分不清牛和马。

辩,同“辨”,分辨,辨别。

7、于是焉:在这个时候。

8、河伯欣然自喜:河伯高兴得自己很得意。

欣然,高兴的样子。

9、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天下的美景全在自己这里。

10、东行:向东行。

11、至于北海:到达北海。

12、东面而视:面向东看。

13、不见水端:看不到水的尽头。

端,尽头。

14、始旋其面目:才改变了他(先前得意洋洋的)面容。

旋,转,改变。

15、望洋向若而叹曰:望着海神若感叹说。

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

16、野语:俗语,俗话。

17、闻道百:听到了很多道理。

18、莫己若:没有人比得上自己。

莫,没有谁。

若,比得上。

19、我之谓也:说的就是我啊。

20、且夫:况且。

21、少仲尼之闻:认为孔子的见闻少。

少,轻视,看不起。

22、轻伯夷之义:轻视伯夷的义行。

轻,轻视。

23、今吾睹子之难穷也:现在我看到您的广阔无边。

穷,尽。

24、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我如果不是来到您的门前,那就危险了。

殆,危险。

25、大方之家:指得大道的人。

大方,大道理。

三、通假字1、“泾流之大”中“泾”通“径”,直流。

2、“不辩牛马”中“辩”通“辨”,分辨,辨别。

四、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东面而视东:名词作动词,面向东。

4、少仲尼之闻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

5、轻伯夷之义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

五、古今异义1、河伯始旋其面目古义:脸。

《秋水》(《庄子》)全文及翻译

《秋水》(《庄子》)全文及翻译

《秋水》(《庄子》)全文及翻译作者或出处:《庄子》古文《秋水》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由此观之,又何以知豪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河伯曰:「世之议者皆曰:『至精无形,至大不可围。

』是信情乎?」北海若曰:「夫自细视大者不尽,自大视细者不明。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

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庄子秋水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译文:秋天里山洪按照时令汹涌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河面宽阔波涛汹涌,两岸和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不能分辨,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河神顺着水流向东而去,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于是河神方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受到修养极高的人的耻笑。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

《秋水》原文以及翻译《秋水》原文以及翻译秋水选自《庄子·外篇》,《秋水》篇。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秋水》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河伯与北海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

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lěi)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tài)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

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

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北海若曰“否。

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

证向今故,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知时无止。

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

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

庄子秋水文言文及其翻译

庄子秋水文言文及其翻译

原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

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蜩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非吾所论也。

翻译:秋天,山洪如期而至,众多大川的水流汇入黄河。

河水汹涌澎湃,两岸与水中沙洲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

这时,河伯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聚集在自己这里。

河伯顺着水流向东行进,来到北海边,面朝东边一望,看不见大海的尽头。

这时,河伯才改变先前洋洋自得的面孔,面对着海神仰首慨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再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

而且我还曾听说过孔丘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的话语,开始我不敢相信;如今我亲眼看到了你是这样的浩淼博大、无边无际,我要不是因为来到你的门前,真可就危险了,我必定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所讥笑。

北海若说:井底之蛙不能与海神谈论大海,因为它被狭小的空间所限制;夏天的虫子不能与冰块交谈,因为它被季节所束缚;曲士不能与道交谈,因为它被教条所束缚。

《秋水》译文

《秋水》译文

《秋水》译文《秋水》译文如下:秋天的洪水随着季节涨起来了,众多的河流注入黄河。

水流巨大,两岸的水边洲岛之间,不能辨别牛马。

在这个时候,河神非常高兴,沾沾自喜,认为天下所有盛美的东西都在自己的身上。

顺着水流向东行进,到了渤海。

面向东看不见水的尽头。

在这个时候,河神才改变了自己原来的看法,抬头仰望着海神感叹道:“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人能比得上自己的,说的就是我啊。

而且我还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见闻少,认为伯夷的道义轻。

开始我还不相信,如今我看到你的无边无际,我如果不到你面前来,那就危险了。

我会永远被有学识的人讥笑。

”海神说:“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它们被居住的地方所局限;对只生存在夏天的昆虫不可与它们谈论冰雪的事情,是因为它被生存的时令所局限;对见识浅陋的人不可与他谈论大道理,是由于他的眼界被所受教育所束缚。

如今你从河岸边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浅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

天下的水面,没有什么比海更广大的,千万条河川流归大海,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停歇,而大海却从不会满溢;海水从尾闾泄流排放出去,虽然永无停止的时候,但海水却不见减少而流尽;海水不因季节变换而有所增减,也不因水灾旱灾而受影响。

这说明大海远远超过了江河的水流,不能够用量器来计算。

可是我从不曾因此而自满,自认为从天地那里承受到形体并且从阴和阳那里禀承到元气,我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好像一小块石子、一小块木屑存在于大山之中。

我正以为自身的存在实在渺小,又凭什么能自满呢?想一想,四海存在于天地之间,不就像小小蚁穴存在于旷野之中吗?再想一想,中原大地存在于四海之内,不就像细小的米粒存在于大粮仓里吗?人们用万这个数目来称呼物类,人不过占其中之一;人们聚集于九州,粮食在这里生长,舟车在这里通行,而每个人只是众多人群中的一员;一个人他比起万物,不就像是毫毛之末存在于整个马体吗?五帝所续连的,三王所争夺的,仁人所忧患的,贤才所操劳的,全在于这毫末般的天下呢!伯夷辞让君位以此来博得名声,孔子谈论天下以此获得博学的美名;这两个人(伯夷,仲尼)的自我满足,不正很像你先前看到河水上涨而自满一样吗?”河神说:“这样,那么我把天地看作是最大把毫毛之末看作是最小,可以吗?”海神回答:“不可以。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

《秋水》文言文知识点《秋水》是《庄子》中的一篇著名篇章,具有丰富的文言文知识点。

下面我们来逐一梳理。

一、重点字词1、时:按时令。

例句: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2、灌:注入。

例句:百川灌河。

3、泾流:直流的水波。

例句: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4、涘:水边。

例句:两涘渚崖之间。

5、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例句:两涘渚崖之间。

6、辩:通“辨”,分辨。

例句:不辩牛马。

7、望洋:抬头仰望的样子。

例句:望洋向若而叹曰。

8、闻:听说。

例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9、且夫:况且。

例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10、少:认为……少。

例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11、轻:认为……轻。

例句: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二、通假字1、“泾流之大”中“泾”通“径”,直流。

2、“不辩牛马”中“辩”通“辨”,分辨,辨别。

三、一词多义1、之(1)结构助词,的。

例句:泾流之大。

(2)代词,指天下之美。

例句:我之谓也。

(3)动词,到。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于(1)介词,表被动。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介词,比。

例句:莫大于海。

3、始(1)开始。

例句:河伯始旋其面目。

(2)才。

例句:始吾弗信。

四、古今异义1、河古义:专指黄河。

例句:百川灌河。

今义:泛指一般的河流。

2、东面古义:脸朝东。

例句: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今义:方位词,东边。

3、大方古义:指大道理,懂得大道理的人。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今义:不吝啬;自然,不拘束。

五、词类活用1、秋水时至(时:名词作状语,按时。

)2、顺流而东行(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东面而视(面:名词用作动词,面向,面对着。

)4、少仲尼之闻(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

)5、轻伯夷之义(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

)六、特殊句式1、宾语前置句(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正常语序应为“闻道百,以为莫若己”。

(2)“我之谓也”,正常语序应为“谓我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水》翻译
1.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时:名词作状语,按季节。

至:到。

百:众多。

川:河流。

灌:注入。

河:古今异义。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泾:同“径”,直。

泾流:直流的水波。

之:代词,这样。

涘:水边,岸。

渚:水中的小块陆地。

崖:高的河岸。

之:助词,的。

辩:同“辨”,分辨,辨认。

秋天的雨水按季节来到了,众多的小河流的水都注入了黄河,直流的水是这样大,两岸和沙洲之间,都分辨不清是牛是马。

2.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于:介词,在。

是:代词,这(时)。

焉:语气词,表停顿,不译。

河伯:传说的黄河之神。

欣然:高兴的样子。

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以:认为,觉得。

之:助词,的。

美: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为:是。

尽:都,全部。

在这时候,河神乐滋滋地高兴起来,觉得天下的美景全都在自己这里。

3.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而:连词,表修饰。

东:名词做状语,向东。

行:走。

至于:古今异义。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北海:北方的大海,指东海的北部。

东面:面朝着东方。

面:名词作动词,面向,面朝。

而:连词,表修饰。

端:尽头,边际。

(河伯)顺着河流向东走,到了北海,面朝着东方一看,看不到水的尽头。

4.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于是:古今异义。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焉:助词,无义。

始:才。

旋:旋转,掉转。

其:代词,他。

面目:古今异义。

古义:指面部,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望洋向若:仰视着海神若。

望洋:仰视的样子。

若:海神名。

而:连词,表修饰。

叹:感叹。

野语:俗语。

之:代词,这样。

闻道百:听到的道理很多。

闻:听说,听到。

道:道理。

百:泛指多。

以为:认为。

莫己若:即“莫若己”,没有谁比得上自己。

莫:没有谁。

若:比得上。

我之谓:即“谓我”,说我啊,说的就是我啊。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这时候,河神才掉转他的脸,仰视着海神若,感叹地说:“俗语有这种说法,‘听到很多道理,就认为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5.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且夫:再说,况且。

尝:曾经。

闻:听说。

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
少,小看。

之:助词,的。

闻:见闻,学识。

而:连词,表并列。

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轻,轻视。

之:助词,的。

义:合宜的道德、行为。

始:开始。

弗:不。

今:现在。

睹:看到。

子:您,这里指海神若。

之:助词,取独。

难:难以。

穷:穷尽,完结。

至于:到。

之:助词,的。

则:就。

殆:危险。

长:长久。

见:与“于”连用,表示被动。

笑:耻笑。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小看仲尼的学识、轻视伯夷的义的人,开始我不相信;
现在我亲眼看到您的广阔无边,我要不是来到您的门前,就危险了。

6.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见……于……:表被动。

笑:耻笑。

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大方:古今异义。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今义:不吝啬。

我将长久地被大方之家耻笑。

《秋水》文言文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1.泾流之大“泾”通“径”,直流。

2.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辨认。

二、古今异义
1.于是焉河伯欣然而喜
古义:在这时候。

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

2.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古义:脸。

今义:指事物本来的样子。

3.至于北海
古义:到。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今义:慷慨,不吝啬。

5.百川灌河
古义:特指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东面而视面向,面朝
2.名作状
(1)秋水时至按季节
(2)顺流而东行向东
3.形容词意动用法
(1)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认为...少,小看
(2)而轻伯夷之义者认为...轻,轻视
4.形容词作名词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美景
四、一词多义
1.见
(1)我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表被动
(2)东面而视,不见水端看见
2.若
(1)望洋向若而叹曰名词,海神名
(2)以为莫己若动词,比得上
3.始
(1)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才
(2)始吾弗信开始
4.闻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动词,听说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见闻,学识5.之
(1)泾流之大代词,这样
(2)我之谓也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3)仲尼之闻助词,的
(4)两涘渚崖之间助词,的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助词,的
(6)野语有之曰代词,这样
(7)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助词,的
(8)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助词,取独
(9)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助词,的
(10)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助词,的
6.于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介词,在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被
五、特殊句式
1.被动句
(1)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宾语前置句
(1)我之谓也(“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即“我谓也”。


(2)以为莫己若者(宾语“己”置于谓语动词“若”前面,即“莫若己”。

)(3)东面而视(宾语“东”置于谓语动词“面”前面,即“面东而视”。

)3.定语后置
(1)闻道百(即“闻百道”)
4.省略句
(1)百川(于)灌河 (省略介词“于”)
(2)(河伯)顺流而东行(省略主语“河伯”)
5.判断句
(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6.固定句式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况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意思,译为:况且……”。


六、出自本文的成语
1、望洋兴叹:望洋,仰视的样子。

兴叹,生发起感叹。

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叹。

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

2、贻笑大方:贻笑,被人讥笑。

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

被内行人所讥笑。

3.大方之家:指修养很高、明白事理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