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 上课 实用 2020
1、鹤的意象含义是什么?作用是什么?
鹤的象征义:形貌出众,有高贵幽雅、超 凡脱俗、仙风道骨的特征,有高人隐士之风, 被视作仙禽和长寿之物。传说中鹤能翩翩于仙 凡之间,不受任何拘束。传说中修道之人可以 化而为鹤。所以鹤是超然物外,随缘任化的道 家精神的象征。
含蓄地传达出作者企望超脱 尘世、逍遥物外的隐秘心态。
景色:由秋入冬,江山的景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复游
情绪: 欢乐
忧伤惊恐
历史 宋与西夏交战惨败,全军覆没,死者约 背景:60万,宋神宗抑郁而死,大宋王朝一蹶
不振,美好河山满目凄凉。
曲笔双关,寓情颇深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看
恰好 从东边,名作状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黑 白 声音响亮悠长的样子 向西飞,名作动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 衣 蹁跹,
名作状,穿着羽衣 轻快的起舞
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
“问其姓名,俛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 通“俯”,低头
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耶?"道士
往昔,以前
顾 笑,
回头看
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惊醒 门
1、本是乘兴而来,如今却是兴味索然,由乐 转悲,紧接着第三段作者叙述了什么事?
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
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淡泊名 利,在逆境中也显得从容自如;
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
前后“赤壁赋”比较
时间 地点 景色
心情
《前赤壁赋 》 《后赤壁赋》
七月既望 初秋
黄州赤壁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 月出东山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
苏轼《赤壁赋》知识点苏轼《赤壁赋》高考必考知识点我们学过很多苏轼的作品,《赤壁赋》就是其一,古诗即中国古代的诗歌,在时间上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中国的诗歌作品。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苏轼《赤壁赋》知识点1、通假字:a、举酒属客属——嘱劝酒b、山川相缪缪——缭盘绕c、举匏尊以相属尊——樽酒杯属——嘱劝酒2、古今义美人——古义:借指内心思慕、向往的人。
今义:美貌的女子。
斗牛——古义:斗宿和牛宿。
今义:一种游戏方式。
3、一词多义a、歌——歌窈窕之章:朗诵b、如——纵一苇之所如:到……去扣舷而歌之:名作动,唱歌如泣如诉:像歌曰:歌词 c、望——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日倚歌而和之:歌的声调和节拍西望夏口:远望4词类活用A、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泣:使……起舞,使……哭泣B、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以……为伴侣,以……为朋友C、活用东望武昌——东:向东(名作状) 顺流而东也——东:东去(名作动)寄蜉蝣于天地——蜉蝣:像蜉蝣一样(名作状) 下江陵——下:攻占(名作动)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捕鱼,砍柴(名作动)击空明兮溯流光——空明:月光下清澈的`江水(形作名)乌鹊南飞——南:向南(名作状) 不知东方之既白——白:显出白色(形作动)苏轼《赤壁赋》原文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zhǔ)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shǎo)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dǒu )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xián]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
后赤壁赋_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松江之鲈.(lú)巉.(chán)岩蒙茸.(róng)虬.(qiú)龙栖鹘.(qīhú)悄.(qiǎo)然缟.(gǎo)衣揖.(yī)予曾日月之几何(céng)戛.(jiá)然长鸣羽衣翩跹..(piānxiān)俛(fǔ)而不答予亦惊寤(wù)二、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反而登舟反同返,返回。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步.自雪堂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顾而乐.之意动用法,以……为乐。
予乃摄衣而上.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履.巉岩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横江东.来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掠予舟而西.也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羽衣..翩跹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顾.而乐之看道士顾.笑回头看顾.安所得酒乎可是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探问,拜访大行不顾.细谨考虑念父母,顾.妻子顾惜,顾念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反而,难道五、“而”的用法顾而乐之表承接摄衣而上表修饰归而谋诸妇表承接悄然而悲表修饰反而登舟表承接肃然而恐表修饰听其所止而休焉表承接掠予舟而西也表承接俛而不答表修饰而江山不可复识矣表转折飞鸣而过我者表修饰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是岁十月之望.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过.黄泥之坂过:走过。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行歌..相答行歌:边走边吟唱。
今者薄.暮薄:迫近,接近。
顾安所..得酒乎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归而谋诸.妇诸:兼词,之于。
以待子不时..之须不时:随时。
予乃.摄衣而上乃:于是,就。
披.蒙茸披:分开。
攀栖鹘之危.巢危:高。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听.其所止而休焉听:听凭。
适.有孤鹤适:恰好,刚好。
开户.视之户:门。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及拓展延伸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及拓展延伸(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赤壁赋知识点归纳及拓展延伸《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
后赤壁赋基础
1、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
2、找出文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句子:①顾而乐之。
(乐,意动用法,以……为乐)②行歌相答。
(歌,名词作动词,唱歌)③予乃摄衣而上。
(上,名词作动词,上岸)④掠予舟而西也。
(西,名词作动词,向西飞)⑤羽衣翩跹。
(羽衣,名词作动词,穿羽衣)⑥横江东来。
(东,名词作状语,从东面)3、本文出现的特殊句式:①草木震动。
(被动句)②步自雪堂。
(状语后置。
“自”是介词)③以待子不时之须。
(省略句,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4、本文出现的固定句式:①如此良夜何?(“如……何”是“对……怎么样”的意思)②顾安所得酒乎?(“安……乎”是“哪里……呢”的意思)(四)、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第一段:描写黄泥坂附近的月夜景色。
第二段:描写复游赤壁见到的江上景色。
第三段:写作者独自登临所见景色,并抒发自己的感受。
第四段:写道士化鹤故事,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
(二)、梳理文章思路:1、在第一段中,作者描写了一幅怎样的月夜景色?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月白风清”——描写初冬月夜景色,为下文写登山和见鹤作了很好的铺垫。
2、此时,作者的心情可用文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乐”——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3、那么,“乐”从何而来呢?——①景美。
(由景而乐)②友人凑趣(举网得鱼)。
③妇助雅兴(藏酒待不时之需)。
4、在第二段中,作者是如何描写复游赤壁时所见的江上景色的?找出关键句。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面对冬夜美景发出了“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的感慨。
5、第三段在复游赤壁的过程中,描写了哪些景色?作者的情感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可用第三段中的哪一个字来概括此时的心情?“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云涌。
”“悲”——“予亦悄然而悲”(由景而悲)6、那么,“悲”又从何而来?——①“江山不可复识”。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模板
《赤壁赋》知识点整理篇1一、知识点梳理1、文体知识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赋是介于诗、文之间的边缘文体,在两者之间,赋又更近于诗体。
赋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清。
赋是汉代最具代表性,最能彰显其时代精神的一种文学样式。
汉赋分为骚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
赋的特点:①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句式错落有致并追求骈偶;②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③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
④内容上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经历长期的演变过程,发展到中唐,在古文运动的影响下,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不讲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韵也比较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赤壁赋》即是一篇文赋。
2、作家作品: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词有《东坡乐府》。
3、课文解读《赤壁赋》第1段,写夜游赤壁的情景。
这是本文正面描写“泛舟”游赏景物的一段,以景抒情,融情入景,情景俱佳。
第2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第3段,写客人对人生短促无常的感叹。
第4段,是苏轼针对客之人生无常的感慨陈述自己的见解,以宽解对方。
第5段,写客听了作者的一番谈话后,转悲为喜,开怀畅饮,“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照应开头,极写游赏之乐,而至于忘怀得失、超然物外的境界。
二、综合练习题(一)给加点字注音壬戌(,)举酒属客()一苇()窈()窕()冯()虚御()风扣舷()桂棹()溯()嫠()妇袅袅()不绝如缕()愀然()潜蛟(,)和之()挟()山川相缪()舳舻(,)旌旗()酾酒()横槊()渔樵()江渚()麋鹿()匏尊()蜉蝣(,)粟()须臾()愀然()枕藉()洗盏()更酌()肴核()杯盘狼籍()(二)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杯盘狼籍(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七月既望2、举酒属客3、徘徊于斗牛之间4、纵一苇之所如5、凌万顷之茫然6、浩浩乎如冯虚御风7、桂棹兮兰桨8、击空明兮溯流光9、倚歌而和之10、其声呜呜然11、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2、苏子愀然13、正襟危坐14、山川相缪15、方其破荆州16、下江陵17、酾酒临江,横槊赋诗18、固一世之雄也19、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20、举匏樽以相属21、哀吾生之须臾22、知不可乎骤得24、盈虚者如彼,23、托遗响于悲风25、而卒莫消长也26、相与枕藉乎舟中(四)词类活用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2.月明星稀,乌鹊南飞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5、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6、侣鱼虾而友麋鹿(五)翻译下列句子,注意画线处的译法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4.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而今安在哉?7、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后赤壁赋》是唐代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篇著名散文赋,被誉为“千古绝唱”。
这篇文章通过描绘赤壁战役的壮观场面,表达出苏轼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时局的忧虑,是一篇深具意义的文学作品。
文章中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下面对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赤壁战役赤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役之一。
此役发生在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赤壁对抗曹操的大军,最终通过火攻大败曹军。
苏轼在文章中逼真地描绘了赤壁战场的壮观景象,生动地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场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荣耀,同时也提醒人们要珍惜和平与安定。
2. 诗词和文学苏轼是唐代文学家,对诗词和文学有着深厚的造诣。
在文章中,他引用了不少诗词,如“红颜弃薄命,白首醉朝昏”、“长夜漫漫无心睡,起坐如狂无刹时”等,这些引用丰富了文章的内涵,体现了苏轼对传统文学的热爱和推崇。
3. 自然和景色苏轼善于用诗意的语言来描绘美丽的自然景色。
在文章中,他描绘了阳春白雪、满川烟草、春风得意等美景,这些景色不仅美丽壮观,也富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4. 历史和人物苏轼在文章中深入思考了历史和人物的命运。
他对三国时期的人物和历史事件有着约翰逊深刻的理解和剖析,在文章中引用了不少历史名人的典故,如汉朝的大将韩信、清风江洲岛的蔡琰等。
这些历史人物和典故体现了苏轼对历史的重视和热爱。
5. 忧国忧民在文章中,苏轼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和关心。
他提醒人们要关注社会问题,如安定、治理、民生等,倡导了民主和统一,鼓励人们去爱国、珍惜和平、维护社会稳定。
6. 文学的艺术形式苏轼的文章采用了散文赋的艺术形式,使其不同于其他文学作品。
散文赋是唐代文学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以抒情为主,独具特色。
苏轼的这篇赋充满了感性和个性,使得这篇文章成为唐代散文中的佳作。
综上所述,苏轼的《后赤壁赋》不仅含有丰富的文学内涵,还将历史、自然、社会和政治等多种学科内容融于一体,具有较高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审美性。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宋代文学家苏轼所作。
下面整理归纳了《赤壁赋》中的主要文言知识点。
《赤壁赋》有着非常丰富的文言表达,包括词语、句式、修辞手法等等。
其中,以下是《赤壁赋》中常见的文言知识点:1.佳句《赤壁赋》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佳句,能够体现苏轼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历史等的思考。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顾惭乎人之众口,拂袖而起流云。
”、“临帝子之降虞,受命而来;若江河之清且曰休矣,背负青天而莫之闻。
”这些佳句在后来受到了广泛的传颂和赞赏。
2.对景描写《赤壁赋》中的对景描写是苏轼用来表达自己感受和情感的重要手段。
苏轼通过对赤壁战场、长江、周围山水等的生动描写,展示了他对江山之美的热爱和对战争、人世沧桑的深思。
他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词语来描绘大自然的景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3.史诗气势《赤壁赋》是苏轼对赤壁之战的描写,表现了万众瞩目的壮丽场面和英雄豪情,具有史诗般的气势。
苏轼运用了壮丽的叙事手法,通过对各种战场景面的描写,展现了英雄们的勇猛和智慧,表达了对英雄壮丽事迹的赞美和对历史进程的思考。
4.辞章运用《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古代典故和历史典故,如“应弦而倒”、“千古兴亡多少事”等,使文意更加深厚丰富,给人丰富的联想空间。
苏轼还使用了许多诗词名句和典故,如杜甫的《登高》诗、“冷艳秋霜”等,增强了文章的艺术韵味。
5.修辞手法《赤壁赋》中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排比、对称、比喻、拟人等,以及诸多的修辞手法使得整篇赋文色彩丰富,文笔流畅。
苏轼将对战争和英雄的赞美与对自然景物的描写相融合,既展现了文人的情感,又使文章具有艺术的美感。
总之,《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苏轼通过对赤壁之战的描写,既展现了湖光山色的壮美和英雄的豪情,又表达了对历史和人生的深思和感慨。
通过《赤壁赋》的学习,可以进一步了解和领悟中国古代文言文的艺术魅力。
《后赤壁赋》知识点总结梳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说明:精心整理了重点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重 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临皋( ) 黄泥之坂( ) 松江之鲈( ) 巉( )岩 蒙茸( ) 虬( )龙 栖鹘( ) 悄( )然 缟( )衣 揖( )予曾日月之几何 ( ) 戛( )然长鸣 二、通假字 以待子不时之须: 予亦惊悟: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步自雪堂: 予乃摄衣而上: 横江东来: 羽衣翩跹: 四、“顾”的含义: 顾而乐之: 顾安所得酒乎:羽衣翩跹( ) 予亦惊悟 ( )反而登舟:顾而乐之: 履巉岩: 掠予舟而西也:道士顾笑: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念父母,顾妻子: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五、“而”的用法 顾而乐之:大行不顾细谨:摄衣而上:悄然而悲:肃然而恐:掠予舟而西也: 而 飞鸣而过我者:过黄泥之坂: 行歌相答:今者薄暮: 归而谋诸妇: 予乃摄衣而上: 攀栖鹘之危巢: 听其所止而休焉: 开户视之: 。
七、一词多义 举1. 今者薄暮,举网得鱼 ( )2. 戍卒叫,函谷举 ( )3. 举大计亦死 ( )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 )6.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 )归而谋诸妇:反而登舟: 听其所止而休焉:江山不可复识矣: 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 是岁十月之望: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顾安所得酒乎: 以待子不时之须: 披蒙茸: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适有孤鹤: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2. 儿已薄禄相( )3.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 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5. 门衰祚薄( )6. 薄其税敛,民可使其富也()7. 邻之厚,君之薄也( )8. 狐裘不暖锦衾薄( )摄①予乃摄衣而上 ( ) ②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 ( ) ③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 ) 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 ( ) ⑤成王既幼,周公摄政 ( )⑥【摄政】八、特殊句式1、如此良夜何2、于是携酒与鱼九、重点句子翻译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5、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参考答案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临皋(gāo)黄泥之坂(bǎn)虬(qi ú)龙栖鹘(qīh ú)曾日月之几何(céng)戛(ji予亦惊悟(寤)(wù)二、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须同“需”,需要。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模板
《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1一、文学常识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经进东坡文集事略》,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
当时,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十分苦闷。
同年,他先后两次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借地抒情,相继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等诗文。
本文是《前赤壁赋》,作者运用主客问答这一赋的传统手法,表现了他力求排遣苦闷、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重点字、词、句(一)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二)词类活用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3.正襟危坐(正,形作动整理)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5.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6.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渔樵,名作动,打鱼砍柴)8.侣鱼虾而友麋鹿(侣、友:意动用法以为伴、以为友)(三)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赤壁赋》文言文知识点归纳篇2一、本课成语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非常渺小。
2、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
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
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有哪些?一起来看看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总结,欢迎查阅!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赤壁赋赤壁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语文《赤壁赋》考点整理作者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眉山(今属四川省)人。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后赤壁赋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曹植所作的一篇文学作品,融合了诗歌、散文、赋文等多种文体,以形式独特、意境高远的艺术风格和文艺性感染力而为世人所称道。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后赤壁赋进行分析,通过梳理其知识点为读者提供更全面的阅读体验。
一、赋的定义及特点先来了解一下赋文的定义及特点。
赋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种文体,通常表达的是诗、文、曲、传的内容。
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广博,主题丰富,可以涉及历史、人物、风物、哲理等多个方面。
其次,赋注重音韵和意境,用意深远、意象独特的语言精心绘画,使读者产生艺术上的感受和情感体验。
因此,赋是中国文学中的一种珍贵艺术形式。
二、后赤壁赋的内容后赤壁赋中,曹植通过描写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众多英雄人物的形象,展现了自己对战争与和平、忠诚与背叛、英雄与平民等多重主题的独特见解。
整篇文章共分为六个部分,具体内容如下:第一部分:行路难这部分主要是自我介绍,同时表现了作者自我吊诡的情绪。
曹植把自己比作旅途中的行人,抒发了在远离故乡的异乡漂泊中的孤独和无助之感。
第二部分:乘舟将欲行这部分主要是描述曹植的出征之旅。
他在船上欣赏周围的美景,感慨命运多舛,居然要前往战乱之地。
同时,也借此探讨了人生的奋斗和磨砺。
第三部分:临江仙这个部分是整篇文章的高潮之一。
曹植描写了一位神秘而诡异的白衣仙子,借此寄托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揭示了人类对于超自然力量的探寻与追求。
第四部分:潜战几年这个部分是整篇赋文的基调。
作者通过对历史人物周瑜、孙权、曹操等的叙述,生动地表达了战争和政治的残酷和无情,以及人民的苦难和忧伤。
第五部分:功盖三分国这个部分是介绍曹操、诸葛亮和刘备等历史人物的经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国家政治的不稳定和人民的疾苦。
作者在其中也表达了自己关于政治和治国理念的看法。
第六部分: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这是赋文中的另一高潮段落。
通过描绘周瑜与曹操之间的对话,作者表达了战争的残酷和必然,展示了英雄豪情和人性本质。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整理归纳苏轼《赤壁赋》是被贬调湖州是所作,那么其中的知识点,大家学习了哪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一、虚词1. 而(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连词,表转折)(2)倚歌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而问客曰(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并列 )(5)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 )(6)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连词,表修饰 )2. 之(1)月出于东山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生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代词,它 )(5)苟非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6)耳得之而为声(代词,它 )(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子之所共食(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3. 于(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 )(2)月出于东山之上( 介词,从 )(3)徘徊于斗牛之间( 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 )(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 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形容词词尾 )(3)郁乎苍苍( 形容词词尾 )(4)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语气词,表示疑问)(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表示疑问 )(6)相与枕藉乎舟中( 介词,在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二、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山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人饮酒 )(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人饮酒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斗牛之间古义:斗宿和牛宿,都是星宿名今义:一种游戏方式(2)白露横江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子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 一词多义(1)东 a顺流而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月既望(名词,农历每月十五) b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眺望,远看)(3)下a方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4)如 a纵一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 词类活用(1)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用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用作动词,攻占)(3)顺流而东也(名词用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5)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用作动词,整理 )(7)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名词用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一粟(形容词用作动词,渺小的像 )(1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 )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三、文言句式1. 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语气词“也”,表判断)2. 疑问句(1)何为其然也(“何”与“也”表疑问语气)(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乎”表反问语气)(3)而今安在哉(语气词“哉”,表疑问语气)(4)客亦知夫水与月乎(语气词“乎”,表疑问语气)(5)而又何羡乎(语气词“乎”,表反问语气)3. 省略句(1)(其声)如怨如慕,(其声)如泣如诉(2)(其声)舞幽壑之潜蛟,(其声)泣孤舟之嫠妇(3)(苏子与客)相与枕藉乎舟中4. 变式句(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于赤壁之下泛舟游,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介宾短语后置)(3)凌万顷之茫然(茫然万顷,定语后置)(4)渺渺兮予怀(予怀渺渺,主语后置)(5)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周郎困,介宾短语后置)(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于江渚之上渔樵,介宾短语后置)苏轼《赤壁赋》文言知识点四、重点语句翻译1.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译文: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整理《后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一篇赋作,由东晋文学家曹操所作。
该赋以三国时期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为背景,表现了曹操对刘备、孙权的敌对情感以及他自身追求统一天下的壮志豪情。
下面是《后赤壁赋》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赤壁之战:《后赤壁赋》是以赤壁之战为背景的。
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三国时期,是东汉末年巅峰时期的两大势力,曹操统一北方和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重要战役之一、刘备和孙权于赤壁联军击败了曹操的强大北方军队,扭转了曹操统一天下的势头,也为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因其激烈和决定性而成为后世人们津津乐道的历史事件。
2.破釜沉舟:《后赤壁赋》中提到了曹操的"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的名言。
"破釜沉舟"意指迫于无路可退的境地,釜、舟都被毁,只能奋起反攻,出奇制胜。
这句话反映了曹操不畏艰险,决心必胜的战略决策。
"百二秦关终属楚"表达了曹操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他希望能够攻下所有的关隘,实现天下归一的目标。
3.悲壮之情:《后赤壁赋》中表现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失败后所感受到的沉痛和悲壮之情。
赋中曹操写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千里江陵一日还",表现出曹操放下了英雄本色,变得黯然伤神。
他意识到自己的野心是徒劳的,也意识到自己战胜刘备和孙权的可能性渺茫。
这种悲壮之情,使曹操由曾经的狂妄自大转变为充满悲愤的英雄形象。
4.焚船破釜:《后赤壁赋》描写了曹操在赤壁之战后的军事布局。
曹操明白,想要继续北伐,自己必须解决刘备和孙权在长江流域的威胁。
于是,他采取了焚船和破坏资源的策略,以削弱刘备和孙权的战斗力。
曹操的这一战略计划被后人称为焚船破釜,体现了曹操的机智和决断力。
5.赤壁遗音:《后赤壁赋》中的"赤壁遗音",是指赤壁之战的历史遗音,也是历史事件发生后留下的一种情感在人们心中的回响。
后赤壁赋知识点归纳
后⾚壁赋知识点归纳《后⾚壁赋》是北宋⽂学家苏轼创作的⼀篇赋,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是《⾚壁赋》的姊妹篇。
下⾯⼩编给⼤家分享⼀些后⾚壁赋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家,欢迎阅读!后⾚壁赋知识点⼀、虚词1.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不知其所⽌(连词,表转折)(2)倚歌⽽和之(连词,表修饰)(3)正襟危坐,⽽问客⽈(连词,表承接)(4)侣鱼虾⽽友麋⿅(连词,表并列)(5)逝者如斯,⽽未尝往也(连词,表转折)(6)盈虚者如彼,⽽卒莫消长也(连词,表转折)(7)⾃其不变者⽽观之(连词,表修饰 )2. 之(1)⽉出于东⼭之上(助词,的)(2)凌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3)哀吾⽣之须臾(助词,的)(4)盖将⾃其变者⽽观之(代词,它)(5)苟⾮吾之所有(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6)⽿得之⽽为声(代词,它 )(7)取之⽆禁,⽤之不竭(代词,它们)(8)吾与⼦之所共⾷(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独⽴性 )3. 于(1)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介词,在 )(2)⽉出于东⼭之上( 介词,从)(3)徘徊于⽃⽜之间(介词,在 )(4)于是饮酒乐甚( 介词,在)(5)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 )(6)渔樵于江渚之上(介词,在)(7)寄蜉蝣于天地(介词,在)(8)托遗响于悲风( 介词,在 )4. 乎(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形容词词尾)(2)飘飘乎如遗世独⽴( 形容词词尾)(3)郁乎苍苍(形容词词尾 )(4)此⾮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语⽓词,表⽰疑问)(5)⽽⼜何羡乎(语⽓词,表⽰疑问 )(6)相与枕藉乎⾈中( 介词,在 )⼆、实词1. 通假字(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乘 )(2)⼭川相繆(通“缭”,环绕 )(3)举酒属客 ( 通“嘱”,劝⼈饮酒)(4)举匏尊以相属(通“嘱”,劝⼈饮酒 )2. 古今异义(1)徘徊于⽃⽜之间古义:⽃宿和⽜宿,都是星宿名今义:⼀种游戏⽅式(2)⽩露横江古义:⽩茫茫的⽔汽今义:⼆⼗四节⽓之⼀(3)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旷远的样⼦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3. ⼀词多义(1)东 a顺流⽽东(动词,向东进军) b东望武昌(⽅位名词作状语,向东)(2)望 a七⽉既望(名词,农历每⽉⼗五) b望美⼈兮天⼀⽅(动词,眺望,远看)(3)下 a⽅其破荆州,下江陵(动词,攻占) b苏⼦与客泛⾈游于⾚壁之下(名词,下⾯)(4)如 a纵⼀苇之所如 (动词,往) b如怨如慕(副词,像)4. 词类活⽤(1)西望夏⼝,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西,向东)(2)下江陵(名词⽤作动词,攻占)(3)顺流⽽东也(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4)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法,使……起舞)(5)泣孤⾈之嫠妇(动词的使动⽤法,使……哭泣)(6)正襟危坐(形容词⽤作动词,整理)(7)⽉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8)况吾与⼦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9)侣鱼虾⽽友麋⿅(名词的意动⽤法,以……为侣,以……为友)(10)渺沧海之⼀粟(形容词⽤作动词,渺⼩的像)(11)不知东⽅之既⽩(形容词⽤作动词,显出⽩⾊)后⾚壁赋读后感上午还是阴沉的天⽓,下午竟然放晴了。
《后赤壁赋》知识点总结梳理
《后赤壁赋》知识点梳理说明:精心整理了重点文言现象(通假字、词类活用、特殊句式、一词多义、重点句子翻译习题)。
一、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临皋()黄泥之坂()松江之鲈()巉()岩蒙茸()虬()龙栖鹘()悄()然缟()衣揖()予曾日月之几何() 戛()然长鸣羽衣翩跹()予亦惊悟()二、通假字以待子不时之须:反而登舟:予亦惊悟: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步自雪堂:顾而乐之: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横江东来:掠予舟而西也:羽衣翩跹:四、“顾”的含义:顾而乐之:道士顾笑:顾安所得酒乎: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大行不顾细谨:念父母,顾妻子: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五、“而”的用法顾而乐之:摄衣而上:归而谋诸妇:悄然而悲:反而登舟:肃然而恐:听其所止而休焉:掠予舟而西也:而江山不可复识矣:飞鸣而过我者:六、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语:是岁十月之望: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行歌相答:今者薄暮:顾安所得酒乎:归而谋诸妇:以待子不时之须:予乃摄衣而上:披蒙茸:攀栖鹘之危巢:凛乎其不可久留也:听其所止而休焉:适有孤鹤:开户视之:。
七、一词多义举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2.戍卒叫,函谷举()3.举大计亦死()4.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5.察臣孝廉,举臣秀才()6.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薄1.今者薄暮,举网得鱼()2.儿已薄禄相()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4.日薄西山,气息奄奄()5.门衰祚薄()6.薄其税敛,民可使其富也()7.邻之厚,君之薄也()8.狐裘不暖锦衾薄()摄①予乃摄衣而上()②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③成王既幼,周公摄政()④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⑤成王既幼,周公摄政()⑥【摄政】八、特殊句式1、如此良夜何2、于是携酒与鱼九、重点句子翻译1、顾而乐之,行歌相答2、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3、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4、山高月小,水落石出5、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3.《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梳理
《赤壁赋》知识点归纳梳理一、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①古义:白茫茫的水汽;①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①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
①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4.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①今义:美貌的人。
)5.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
①今义:欺侮。
)6.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①今义:儿子)二、通假字1、举酒属客举匏尊以相属(属,通“嘱”劝酒)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通“凭”乘)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6、扣舷而歌之(扣,通叩,敲打)三、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1.名词活用作动词(1)歌窈窕之章扣舷而歌之(歌,名作动唱)(2)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下、东:名作动,攻占,向东进军、东下)(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用作动词,打鱼砍柴)2.名词作状语(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南,名作状向南)(2)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西、东,名作状,向西、向东)3.名词的意动用法(1)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侣,以为友)(二)动词活用1.动词的使动用法(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舞,使起舞;泣,使哭泣)(三)形容词活用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正襟危坐(正,使……正,整理)2.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不知东方之既白(形容词用作动词,显出白色)四、特殊句式(一)状语后置句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二)定语后置句1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2.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三)宾语前置句3.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4.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5.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四)主谓倒装句1.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五)判断句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2.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六)被动句1.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七)省略句(八)固定格式五、一词多义18个常见虚词在本文出现的频率:而19、何2、乎9、乃0、其6、且1、若、所4、为2、焉1、也8、以3、因0、于10、与7、则2、者13、之33。
19后赤壁赋文言整理
7、文化常识:
1、雪堂:苏轼谪居黄州,于元丰五年在东坡旁边筑屋五间,是为雪堂。苏 轼《雪堂记》说,此堂是在大雪中筑成的,四壁绘有雪图,故名。
2、前后赤壁赋比较: (1)两文的相似点 前后《赤壁赋》都属于赋体,而且都采用了“以文为赋”的形式;两 篇赋都以游乐为主题,一游后再游,都表现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度; 都是诗情与哲理的完美结合,主要体现在景、情、理的高度融合,诗情到 哲理的升华和凝聚,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2)两文的不同点 苏轼于元丰五年七月游览黄州赤壁,写下前《赤壁赋》,三月后重游 写下后《赤壁赋》;前《赤壁赋》开头便描绘出一幅安谧、宁静的自然画 面,接着以主客问答的手法,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怀,后《赤壁赋》写在月 明风清之夜,与客行歌相答;前《赤壁赋》借主客问答的形式表达了人生 短暂、壮志难酬、纵情山的思想情绪和生活态度,后《赤壁赋》略为虚无 缥缈,更多流露出遗弃尘世的思想。
• 曾日月之几何 曾:曾经。 • 予乃摄衣而上 乃:于是,就。 • 披蒙茸 披:分开。 • 攀栖鹘之危巢 危:高。 •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听其所止而休焉 听:听凭。 • 适有孤鹤 适:恰好,刚好。 • 开户视之 户:门。
2、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 以待子不时之须 • 须 同 需 , 需要 。 • 反而登舟 :
• 顾而乐之 看 • 道士顾笑 回头看 • 顾安所得酒乎 只是,不过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问,拜访 • 大行不顾细谨 考虑 • 念父母,顾妻子 顾惜,顾念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反而,难道
5、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
• 步自雪堂 (状语后置句) • 复游于赤壁之下 (状语后置句)
《后赤壁赋》 文 言 知 识 梳 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曾日月之几何 • 曾:曾经。 • 予乃摄衣而上 • 乃:于是,就。 • 披蒙茸 • 披:分开。 • 攀栖鹘之危巢 • 危: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凛乎其不可久留也 • 乎: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 听其所止而休焉 • 听:听凭。 • 适有孤鹤 • 适:恰好,刚好。 • 开户视之 • 户:门。
《后赤壁赋》 知识点整理
南京市六合区 程桥高级中学 语文组喻声棕
一、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 临皋(gāo) 黄泥之坂(bǎn) 松江之鲈(lú) • 巉(chán)岩 蒙茸(róng) 虬(qiú)龙 • 栖鹘(qī hú) 冯(píng)夷 悄(qiǎo)然 • 缟(gǎo)衣 揖(yī)予 曾日月之几何(céng) • 戛(jiá)然长鸣 羽衣翩跹(piān xiān) • 俛(fǔ)而不答 予亦惊寤(wù)
六、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 是岁十月之望 • 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 过黄泥之坂 • 过:走过。 • 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 既:已经。 脱:脱落、凋零。 • 行歌相答 • 行歌:边走边吟唱。 • 今者薄暮 • 薄:迫近,接近。 • 顾安所得酒乎 • 安所:哪里,什么地方。
• 归而谋诸妇 • 诸:兼词,之于。 • 以待子不时之须 • 不时:随时。
• 掠予舟而西也 • 名词活用为动词,向西飞 • 羽衣翩跹 • 名词活用为状语,穿着羽衣
四、“顾”的含义:
• 顾而乐之 •看 • 道士顾笑 • 回头看 • 顾安所得酒乎 • 只是,不过 •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 探问,拜访 • 大行不顾细谨 • 考虑
• 念父母,顾妻子 • 顾惜,顾念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反而,难道
二、通假字
• 以待子不时之须 • 须 同需 , 需要 • 反而登舟 • 反 同 返 , 返回 • 予亦惊悟 • 悟同寤,醒来
三、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的用法并解释:
• 步自雪堂 • 名词活用为动词,步行 • 顾而乐之 • 意动用法,以……为乐 • 予乃摄衣而上 • 名词活用为动词,走上 • 履巉岩 • 名词活用为动词,登上 • 横江东来 • 名词活用为状语,从东边
五、“而”的用法
• 顾而乐之 • 表承接 • 摄衣而上 • 表修饰 • 归而谋诸妇 • 表承接 • 悄然而悲 • 表修饰 • 反而登舟 • 表承接 • 肃然而恐 • 表修饰
• 听其所止而休焉 • 表承接 • 揖予而言 • 表修饰 • 掠予舟而西也 • 表承接 • 俯而不答 • 表修饰 • 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 表转折 • 飞鸣而过我者 • 表修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