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一、复习导入,走近古诗1、指名背诵送别诗《别董大》。
2、读题,揭示诗题中包含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二、初读引领,感知古诗诗人在早晨送别友人林子方,写下了这首诗,接下来就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1、自由读,读准字音。
2、指名读,读顺诗句。
3、指导读,读出节奏。
三、品读赏析,感悟古诗再读古诗,想必也一定能读懂。
1、再认真地读几遍,想想诗中写了什么?用自己的话试着和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诗中写了什么?(1)出示一二句:“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理解“毕竟”“四时”的意思。
学生质疑。
(2)出示三四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用自己的话说说意思。
着重体会“无穷碧”和“别样红”,并读出自己的感受。
3、回归整体,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读写结合,内化古诗1、出示荷花图片,看着此情此景,想说什么?2、出示朱自清《荷塘月色》选段,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结合图画,抓住映日荷花的特点写一段话。
3、诗人看到这样的美景,情不自禁地赞叹——﹙回归一二句﹚。
4、这首诗题目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全诗写的是西湖的景色,诗中有送别的意思吗?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想象一下,诗人面对这无边的美景,会向友人林子方说点什么?指名说,并把诗“送”给友人林子方——﹙学生朗诵,老师配乐朗诵﹚。
6、背诵古诗。
五、课外拓展,丰富积累介绍杨万里有关荷花的其他诗作。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题示标:
我们刚刚学习了相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
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相关黄河的诗歌。
二、检查预习:
1.学生交流王之涣资料。
2.初读课文,正音。
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三、引导自学:
1、分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查阅的相关资料,理解诗意。
2、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交流释疑:
1、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2、指生读诗并交流。
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五、巩固拓展:
1.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2.练习背诵。
六、布置作业:
1、指名背诵课文(必做题)。
2、选做题:默写古诗。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诗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
2.学习背诵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学习古诗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
2.把握古诗的意境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古诗,提高语文素养。
2. 教学难点1.学生对古诗体裁的理解不够深入。
2.把握古诗的意蕴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0分钟)1.引导学生谈论“古诗”这个话题,是否听过或学习过古诗,以及印象最深刻的古诗。
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谈论古代诗歌与现代人的关系。
2. 学习环节(30分钟)1.分发《陋室铭》和《赋得古原草送别》两篇古诗让学生阅读。
2.导师讲解古诗的基本特征、修辞手法、意蕴和情感表达,让学生全面了解古诗的内涵。
3.逐句分析两首古诗,重点解释不理解的古语词汇、词语搭配等,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意思和情感表达。
4.向学生解释古诗的排比、对仗、叠词、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5.安排时间,让学生齐读两首古诗,帮助学生提高古诗的咏诵能力和琴声朗诵。
3. 练习环节(30分钟)1.老师批阅学生的作业,检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在课堂上,老师布置口头翻译和写作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
3.让学生分成小组,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并以群体为单位诵读,比较谁的朗读更具有感染力。
4. 总结环节(10分钟)1.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逐一点评。
2.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古诗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教师为学生布置下一课的预习任务,鼓励学生们继续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劲头。
四、教学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们的响应和参与中,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本课程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古诗的基本特征和修辞手法,使学生们在语文学科中获得更高的成就和自信。
同时,通过不同个体的情感宣泄,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融合到集体中,并提高了全体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品位。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2、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
如:?3、学习生字。
(1)、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
(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3、学生练读全诗。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5、全班交流。
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
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个案
昔阳县西大街小学盟区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第1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
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问:目标引领问题导学看图,揭题。
1、出示:“禾”(1)你们看,图上画的是什么?(禾苗)(2)“禾”是一个象形字,就是指禾苗。
(3)你知道哪些带有“禾字旁”的字吗?(和、秋、种、稼)2、板书:锄。
(1)看图:你看,这位老农手里拿着的就是一把锄头,锄头是农村一种及其常见的农具,能够用来给庄稼锄草、松土。
3、看图猜猜“锄禾”是什么意思?(就是用锄头给禾苗锄草、松土)。
4、唐代有一位名叫李绅的诗人就以“锄禾”为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古诗。
今天我们就来认真地读一读,学一学。
二、猜(读):联系旧知自主尝试初读古诗。
1、自由读。
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读。
3、读出节奏。
三、探:合作探究点拨辅导解读古诗。
(一)第一句。
1、自由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在脑子里打个小问号。
2、质疑。
3、解疑。
(1)“日当午”:出示太阳图,你觉得贴在哪里比较合适?说出你的想法。
(相机教学生字:午)(2)猜一猜:这是哪个季节?夏天,中午的太阳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句式训练:______________的太阳。
太阳像______________。
(选择一个说)(3)想象说话:炎热的夏天,中午的太阳就像一个大火球,很热,你能用一句话来描述一下这种热吗?句子中不能出现“热”字。
(4)老农夫却还在锄禾,他热成什么样了?请学生画“汗滴”理解第二行。
4、看图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并读好诗句。
(二)第二句。
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心里感触很深也很多,于是用三、四两行写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想了些什么呢?(板书:看、想)1、自由读。
三年级语文上册21、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学习目标:1、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4、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学习重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美景及特点,并动手画一画。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
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明确日标,尝试学习。
1.“扶”学生学习第一句。
(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
(注:“断、开、回、出、来”“联系实际,展开想象”法。
)(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
(学生根据词语的意思串讲句意)(3)最后总结学习方法:“先解字词,再串句意。
”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学些什么呢?2.“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
先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出示训练这个难点。
再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
3.“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浅显易懂,况且通过一、二句的教学,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大多数同学能自己学懂。
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
4.让学生串讲全诗意思,进一步加深理解。
三、品味想象,欣赏意境。
1.“紧扣词句”。
让学生读全诗,说说哪些词语用得好。
这些词让你想到一个怎样的画面?(提供“像、简直”等词帮助学生描述。
)2.“想象画面法”。
在舟中望天门山。
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你有什么感想?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创造性地说说全诗的内容,从认识上得到提高。
四、指导诵读诗句。
1.学生尝试,获取体验。
(读读看,语句这么美,怎样才能读得美呢?)2.学生汇报,教师归纳,教给方法:(读出节奏感。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1、会认识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有感情地背诵两首古诗,理解诗中所表现的秋季的焕
然活力,再频频朗读中,感悟诗歌的神韵和境界的美好。
3、培育孩子乐于背诵古诗,积淀经典文化底蕴的感情。
【教课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自主认读生字条里的全部生字,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解
决。
2、小老师领读。
3、同桌相互听读。
4、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5、同桌相互沟通识字方法。
6、扩词练习。
7、写字:
⑴ 剖析字形,掌握规律。
⑵ 师范写“枝”“刘”,提示此二字的第四笔均是“丶”。
⑶ 描红、临写,评出优异。
二、朗诵感悟
1、《赠刘景文》。
2、整体感知:
第1页/共2页
1 / 2
⑴ 自读两首古诗,读准字音。
⑵ 同桌之间听读。
⑶ 小组合作沟通,经过读诗,你知道了些什么?还有哪
些不理解之处?
三、启迪想象,感情朗诵
1、师配乐范读两首古诗,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2、生谈谈自己“听诗”的感觉。
3、生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诗的境界美,感觉诗的韵律美。
4、配乐赛读、评读。
5、指导背诵。
四、实践活动
1、从两首诗中选用自己最喜爱的一首进行“诗配画”活动。
2、开古诗朗诵会,每组出两个节目,一个集体朗诵,一
个个人朗诵。
第2页/共2页
2 / 2。
《古诗两首 第一课时》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2021年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古诗两首第一课时》语文教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
(学生起来背)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
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
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
)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
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
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
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2.学习一、二句:(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精选5篇)
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二十一《唐诗二首》教案二十一、唐诗二首将进酒教学目标:1、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2、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解其思想感情的复杂性;3、理清诗歌中诗人情感变化的线索,背诵全诗。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闲暇的时候喜欢听歌吗?(喜欢!)那么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唱一首歌怎么样?(欢迎!)好,下面我就为大家清唱一首。
(有感情的诵读李白诗歌《将进酒》。
)同学们听没听出来老师刚才唱的是什么歌?(不是,是读了一首李白的诗——《将进酒》!)没关系。
古时候人们读诗叫“吟诵”,“吟诵”也就是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吟诵和欣赏李白的这首千古佳作——《将进酒》。
二、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三年(744),诗人被排挤出长安后,又重新踏上了云游祖国山河的漫漫旅途。
《将进酒》这首诗则是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752)。
距诗人离开长安已达八年之久。
当时,他跟好朋友岑勋曾多次应邀到住在嵩山的另一位友人元丹丘家做客。
三个好朋友登高饮宴,借酒放歌,抒发情怀。
三、解题“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的曲名。
将,读qiāng,“请”“愿”的意思。
关于“将”字的这一含义,我们在高一时学习《诗经·卫风·氓》中间有“将子无怒,秋以为期”的先例。
“将进酒”意即“劝酒歌”,多以饮酒放歌为内容。
李白的这首诗是借用乐府旧题,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
四、整体感知1、下面,先请一位同学为我们大家朗读一遍李白的这首诗。
其他同学注意他朗读时的字音和节奏。
讨论朗读中的问题,达到所有学生都能读准字音,读准诗句节奏,理解诗句的基本含义。
2、下面,我请同学们依据诗歌的内容作一个大胆的推测:宴饮后的李白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并说出你的依据是什么?形象:大醉,酣卧不起。
理由:他喝酒喝的太多。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将进酒,杯莫停。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 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说出诗句中“坐”和“泊”的意思。
3、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想像诗的画面,体会诗人感情。
教具及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二次备课《山行》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6、介绍古诗(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三、作业《枫桥夜泊》一、质疑导入:江苏的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引来上成千上万的游人,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这首诗究竟散发是怎样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进张继的《枫桥夜泊》。
二、初读课文,把课文读流利。
三、了解课文大意1、解释题目。
2、对照课后注释,了解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四、感受画面祖国古诗历来注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通过刚才的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教师学科教课方案[ 20–20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课科: 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 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 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工山镇中心小学2013-2014 学年度第一学期课题21古诗两首学科语文班级三( 2)课时1设计者胡道富一、教材内容剖析《望天门山》这首诗是李白第一次经过天门山时所作,经过描述长江流经天门山时的壮观情景及心里体验,赞叹了大自然的奇特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放的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朝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述了西湖在不一样天气下表现的不一样风韵。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过程与方法、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会认 2 个生字,会写 4 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默写《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谈谈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的感情,培育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三、重、难点这两诗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绘、凝练的语言,使这首诗的境界之美呼之欲出,所以学习这首诗应重点指引学生经过朗诵领会感情,赏识境界。
四、教课策略选择与设计学习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学生有感情朗诵课文,对诗句意思有大概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互相沟通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指引学生发挥各自的想象,在脑筋中形成文字描述的画面。
在朗读过程中培育热爱祖国河山、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五、教课资源准备课件 ppt六、教课过程精选教课教课方案设计| Excellent teaching plan第一课时【课时重点】1.会写 4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望天门山》。
3.用自己的话谈谈诗句的意思,领会诗人的感情,培育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一、导入新课1.师:我们学过了很多古诗,这三首谁能背诵?媒体出示:《静夜思》《望庐山瀑布》《赠汪伦》2.师:这几首诗的作者是李白。
《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
基础性目标
有感情的朗读并默写这两首古诗。
适用学生:CD层
教
学
重
难
点
重难点
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想像诗歌所描绘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境,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
处理策略
反复朗读、小组合作
教学准备
教学空间形式
小组教学
教学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共案设计人员:
个案补充
(体现分层、小组合作)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风景如画。说说你都游览过哪些风景名胜?(生自主发言)景色秀美、山峦起伏的庐山,你游览过吗?(放映庐山图片)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样?今天,我们就随着北宋诗人苏轼一同到庐山一游。(板书诗题)
【设计意图】:由学生熟悉的风景名胜引入课题,并且欣赏庐山风景图,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设计意图】:读书是为写作打基础,要让学生领悟其中的写作方法。
七、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板
书
设
计
题西林壁
北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见)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明理)
教
后
反
思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质疑、互助学习的能力。
4、集体汇报交流,感悟诗意和哲理
(1)诗人站在什么角度看庐山?
(2)看到的庐山分别是什么样子?
(3)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是险峻、还是幽秀?诗人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学、研讨感悟诗意,让学生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解诗题、知诗人。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案设计教学要求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重难点、关键1.会认lo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划分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会认6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许歌,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苏东坡画像。
2.出示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
3.了解苏东坡。
苏轼:宋代文学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他写的诗。
4.出示教学挂图。
要求用上学过的词汇: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春华秋实,秋收冬藏等。
5.导语,苏东坡是怎样用诗描绘这秋景呢?请自由朗读诗歌:赠刘景文二、学习生字1.自由读诗,找出生字。
2.组词、读准字音。
赠送姓刘擎雨盖菊花残枝犹有君子必须橙色橘子3.注音平舌音:赠残4.指导写字。
枝记刘,注意字的结构。
三、学习诗歌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听录音,画出朗读节奏。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3.自由读,齐读后找出疑难之处。
4.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
(1)出示荷叶田田图解诗句1。
荷花开放了,巨大如盖的荷叶消失了。
(2)出示菊花盛开与衰败图解诗句2。
菊花干枯了却还留在枝头,似乎在斗寒霜。
(3)导语:荷尽菊残的时候还有什么呢?(看图)橙黄橘绿。
对,这才是秋天最美的时候,齐读3、4句诗: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诗意:一年中最好的景色,是橙子金黄、橘子飘绿的时候。
5.朗读诗歌。
(1)这么优美、这么丰富的秋天给人带来什么?(快乐,幸福、丰收……)(2)这么快乐、幸福的秋天该怎么读?(喜爱、快乐……)(3)齐读诗歌。
注童重读以下词语:擎天盖、傲霜枝、君须记、正是6.背诵诗歌。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课方案本文是关于《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课方案,仅供参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课目标】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
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诗中的真情实感。
背诵课文。
3、学习借助说明理解诗意,领会诗歌感情,培育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课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识记生字,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2、理解诗歌马虎,感觉诗中的秋意和感情。
【教课准备】1、学生课前查阅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有关资料2、学生采集描述秋景或表达想念家乡的古诗、读读背背。
【教课时间】2、教时。
【教课过程】第一教时学习《夜书所见》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目标揭题后和学生共同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要求:能依赖说明理解诗的马虎,能感觉、体验诗的思想感情,领悟诗的表达方法,能主动记诵累积。
二、指引学生初步感知诗意1、配乐板书:同学们,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的古诗。
看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范读激情:听老师把这首古诗朗读一遍。
2、学生自读古诗,并想一想从诗中感觉到什么。
3、检查学生的朗读和对诗意的初步感知。
三、指引学生理解诗句意思1、学生依赖说明理解诗句意思:⑴老师告诉学生,利用说明学习古文,是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看看说明,想一想每一句诗的意思,而后说给同桌听,看看能不可以说理解。
⑵学生先自学,后同桌交流。
2、反响时老师作合适的指导:逐句理解诗意后,要修业生把整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句与句连接不连接时,老师要加以指引,使句子能通畅,连接。
(理解古诗诗句意思是学习古诗的重要基本功。
)四、指引学生深入诗的境界,领会思想感情1、先独立思虑,而后谈论:这首诗表达了如何的思想感情?是如何表达这类思想感情的?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可合适指导:诗中描述的景色能否有比较?(学生从活力勃勃的盛夏景象和黄叶飘飞的暮秋景色的比较中领会作者的感情。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秋风落叶之时,寒意阵阵,客游在外的诗人见到此情此景,倍感孤独愁闷。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教案
《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教案《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教案学习目标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第一课时(学习《春晓》)一、导入新课,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
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板书:古诗)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二、学习古诗《春晓》(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
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án 不读mín 。
闻:前鼻音wén。
4.自由练读。
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
顺便进行扩词练习。
(新闻、闻名、耳闻、见闻)(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4.粗略讲讲诗意。
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古诗两首》教案第一课时
3、《古诗两首》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和、镜未磨、影、发、下”的意思。
能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利用书中插图,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意思。
3、在对比组诗的学习中,想象诗中描绘的不同景色,并能写下来。
学习从不同的观察点去观察、想象、表达。
4、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感受传统经典文化的魅力。
二、教学重、难点:利用书中插图,联系上下文,想象画面,理解古诗意思。
在对比组诗的学习中,想象诗中描绘的不同景色,并能写下来。
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激发学习古诗的热情,感受传统经典文化的魅力。
三、教学评价设计:1、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生生互评、师生互评相结合。
2、评价策略多元化:(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指名读等形式了解学生自学生字词、正确流利有节奏诵读古诗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对比组诗,观察文本插图、读古诗想画面、小组交流、感情诵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古诗意思,从而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3)借助对比两首古诗的异同,培养学生阅读领悟组诗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观察、想象与表达能力。
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前置性学习单。
(见附件1)教师:1.教学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使教学更有目标性、实效性。
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古诗,感知画面第一课时(一)初读古诗,感知秋景一、导入新课今天学习第3课古诗两首,板书:《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指导写“眉”字,上面不要写成“尸”。
二、检查预习,夯实学习基础1.自由朗读古诗,把字音读准。
2.检查能否读正确。
指导读准:“湖光秋月两相和”中的“和”读hé,“平羌”的“羌”读qiāng。
3.看停顿标示、读出节奏。
不同形式,反复诵读。
21 古诗两首(第1课时)
21、古诗两首
教材版本
苏教版
教案属性
共2课时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学会《锄禾》这一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锄禾》。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爱惜粮食。
教学重点
学会《锄禾》一课的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锄禾》,理解诗句内容。
锄:锄头,这里表示动作。禾:禾苗。“锄未’是什么意思呢?
古诗1、2两行写了农民顶着烈日在内田间辛勤劳动的情景,这是诗人所看到的。3、4行告诉我们粮食来得不容易,这是诗人所想到的。
作
业
设
计
练习写生字,习字册描红。
板
书
设
计
21、古诗两首《锄禾》
禾、午、辛、苦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修注栏
一、交流预习
1、同学们,你们会背多少古诗呀?能背诵几首吗?
2、师友互助,读一读下面的生字词。
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师友互相检查预习作业掌握情况。教师巡视。
2、师友汇报预习作业结果,教师适时点拨,给出答案。
3、找到的词语要告诉大家在哪个位置,读出词语所在的那句话。
二、初读感知
2、师友默读课文,边读边找出印象最深的内容,然后进行交流感受,教师巡视指导。
三、巩固拓展
1、出示生字词卡片。
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师友互助学习生字的书写笔顺
禾、午、辛、苦
1、师友先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教师巡视、点拨、指导。
2、师友汇报展示交流结果。教师适时点评。
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近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
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第一课时),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导入:1、小朋友们,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大自然是一由多姿多彩的画卷,它会向你展示美丽神奇的自然景象。
大自然更是一部永远也读不完的“书”,它会向你倾诉古老的历史,它会为你指引前行的方向。
走进大自然,你一定会得到的乐趣,发现的秘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幅画。
2、学生观察图画,用自已的话说说自已看到的图,看谁说得美。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小诗《望庐山瀑布》,随机引导认识生字“庐、瀑”,并引导学生了解作者。
二、感悟读诗并识字1.在语境中整体识字。
(1)通读古诗,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圈画出不认识或认为容易读错的字。
如“紫”是平舌音,“岭”是后鼻音,要读准。
(2)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自主识字。
如,在课文下面的和字背景图中找生字的读音;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伙伴。
(3)再把生字放入诗中识字2.调动生活经验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随着提示语“我会认”,学生自愿认读自己会认的'生字,并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曾见过这个字,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这个字的。
在交流中老师要注意多鼓励学生,激发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调动学生自主识字的积极性。
3、将开课时看到图时的感情投入诗中,读诗。
自由读、单个读、评读。
4、说说自已通过读诗在脑子中看到了什么?5.个人情感体验巩固识字。
让学生在会认、会写的字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字,联系自己的情感体验,说说为什么喜欢。
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喜欢的熟悉的字组词说话,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字义,三、示范讲解指导书写生字。
“银”字有两个“竖提”,“艮”的竖提应略向下,长于金字旁的竖提。
21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
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学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育才路小学语文科(三)年级第(五)册第(六)单元教案
备课人:姜婷婷使用人:
课题
21、古诗两首
第(1)课时
课型
精读课
修改意见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情感。
2、会读,会背两首古诗,理解古诗的含义以及诗中的字词。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
材
2、ppt出示图片,(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
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
3、知道这么精彩的诗是谁写的吗?对李白你了解多少?
李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背后人誉为“诗仙”,现存诗歌将近1000首,其中有很多是写山水的,你还知道李白哪些写山水的诗?
老师也找了几首,给同学们欣赏。课件出示:《独坐敬亭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广陵》、《天门山》。并欣赏长江的美景。
最新-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优秀9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1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五册第21课《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古诗两首》这一课安排了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所著的《望天门山》和号称东坡居士的北宋诗人苏轼所著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两首古诗。
两者相比,都是描绘了祖国山川景色。
但前者写所见,抒发赞美之情,重在抒情,融情于景,诗中有画。
后者讲所感,感悟人生哲理,重在说理,借物喻理,诗中有理。
根据本组教材安排2课时教完,我想第一课时先教《望天门山》。
下面我就重点分析《望天门山》这首古诗。
《望天门山》共四行诗句。
全诗从“望”字着眼,前两句描写山川气势。
第一句先写山,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开,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
第二句写水,浩浩荡荡的长江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
这两句所望到的景物是静止的,诗人却用“中断”、“开”这些字词来从动的方面把它写活。
第三、四句写行船的感受。
坐在小船上迎着阳光顺流而下,感觉两岸青山相对而来。
非身历其境者,不能有这样的体会,也不可能写得如此传神。
形象地用“孤帆一片”来代表一只船,这一片孤帆把天门山水点缀得活泼了起来。
展现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使读者仿佛也望到了天门山的壮丽风光。
《望天门山》这首诗借景抒情的古诗,通过对天门山景色和内心体验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诗人乐观豪迈的情感。
根据选编这首古诗的目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字词的理解,进一步领会诗意,进入诗境,品味大诗人李白诗作的艺术魅力,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美的景色,受到美的熏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情感成了教学目的之一。
据此,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一)读懂词句的意思,理解诗歌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标大家都清楚了,你有信心完成吗?同学们非常自信,老师也相信你们。请大家按老师的指导认真看书,自学时比一比谁的坐姿最端正,谁看书学习最认真。
先
学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
自学提示一:
先自由读古诗,并找出自己不会认的字(用横线划出来,能够借助字典查询)。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节奏。
(2分钟后比谁读古诗准确。)
副备摘要
后
教
生读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意。
【结合课下注释,自己试着说一说。】
2分钟后比一比哪一组理解的最接近古诗大意。
1、分组汇报讨论情况,其他小组补充。
2、师生共同描述古诗大意。
3、品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四、读这4个生字
(2)观察生字结构,同桌互说记字方法。
店塔第一小学集体备课教案
课 题
21.古诗两首
执教老师
张志斌
学习内容
望天门山
课 时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并会背诵、默写《望天门山》。
2、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并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用具
Ppt课件
学习过程
板书课题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望天门山》这首诗,课件出示这节课的学习目标,生齐读。
1、生自由读,读准确。
2、指名朗读古诗,适时纠误。
3、有节奏的朗读古诗。
4、比读古诗。分组指名来读。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自学提示二:
请同学们认真朗读古诗,划分古诗的节奏。
温馨小提示:注意停顿、重音)
(2分钟后检查比赛)
1、学生自由都古诗,划分节奏。
2、品读古诗。
3、小组塞读古诗。
三、第三次先学后教
自学提示三:
(2分钟后提写生字,比谁会写字。 )
当堂训练
一、背诵默写古诗。
二、完成大练习册第21课第一课时习题。
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望天门山
天门山 开
碧水回
青山相对出
孤帆日边来
作业设计
大练习册第一课时1题、2题任选两题。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