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全一册优秀教案4.0走进文学大师 教案.docx

【人教版】2020年高中语文必修四:全一册优秀教案4.0走进文学大师   教案.docx
巴尔扎克法国《高老头》(略)揭露资产阶级暴发户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的金钱关系
莎士比亚英国 《哈姆雷特》(略)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道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罗贯中 中国 《三国演义》(略)“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惟有德者居之”
塞万提斯 西班牙 《唐吉诃德》(略) 崇高的理想一旦脱离现实,便只能酿成悲剧
(略)(略)(略)(略) (略)
(1)屈原《离骚》:“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兮,?”
请你谈谈对“余独好修以为常”的理解,并说说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人格?
简答:
(2)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夏日绝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请你对照李清照的这两首诗歌,谈谈你对这位宋代著名女词人的评价。
“我不觉得有什么趣味”,她淡淡地答道。
“你看了,有什么感想?”觉慧不肯放松地追问了一句。
“没有感想,”依旧是简短的答语。
“太平淡了,小时候看起来倒有趣味,现在却不然,”觉民在旁边接口说下去。
“你们当真一点也不感动吗?”觉慧严厉地问道
觉民不明白他的意思,便掉过头看他一眼,不以为然地说:“这种低级趣味的把戏,怎么能使人感动?”

4.0《走近文学大师》教案(人教必修四)
课型
研讨课
教 学目的
与 要求
探讨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走近文学大师
教学重点
与 难 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梳理积累
1.你读过哪些文学大师的名著?请梳理你的阅读记忆,从作家、姓名、 国籍、作品名称、印象深刻的作品形象及作品的思想精髓方面探讨。
2.默写名家名句,走进文学大师。
“难道人就没有一点同情心吗?”觉慧愤愤地说。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悲惨世界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悲惨世界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悲惨世界》教案一、教材分析《悲惨世界》是法国作家雨果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教材通过讲述法国大革命时期至19世纪30年代期间的故事,展现了主人公让·瓦尔简一生悲惨命运的变迁。

本章主要分析小说的背景、主题以及人物形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悲惨世界》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2. 把握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析《悲惨世界》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

2. 难点:如何理解小说中社会矛盾、人性救赎和理想主义等深层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 通过案例分析法剖析小说中的典型人物和情节。

3. 利用小组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五、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介绍《悲惨世界》的背景、作者及作品特点。

教学活动:(1)教师简要介绍法国大革命时期至19世纪30年代的历史背景。

(2)阐述作者雨果的文学地位及《悲惨世界》在文学史上的意义。

(3)分析小说的结构、叙事手法和艺术特色。

作业布置: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章,了解让·瓦尔简的生平。

2. 第二课时:分析《悲惨世界》的人物形象。

教学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如让·瓦尔简、柯赛特、马吕斯等。

(2)学生分享对各个人物的看法,讨论其性格特点和命运走向。

(3)教师总结人物形象的共性和个性,剖析人物在社会背景下的典型意义。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3. 第三课时:探讨《悲惨世界》的主题思想。

教学活动:(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的主题思想。

(2)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矛盾、人性救赎和理想主义等主题。

(3)教师总结讨论成果,阐述小说在现实意义下的启示。

4. 第四课时:案例分析《悲惨世界》中的典型情节。

教学活动:(1)教师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情节,如让·瓦尔简的逃亡、珂赛特的成长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全册教案(现行)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全册教案(现行)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语◇文高二(下)高中语文第四册目录第一单元(第2页)1.药……………………………………………鲁迅 2.项链…………………………………………莫泊桑 3.*陈奂生上城…………………………………高晓生 4.*守财奴……………………………………巴尔扎克第二单元(第13页)5.林黛玉进贾府……………………………曹雪芹6.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施耐庵7.*失街亭……………………………………罗贯中 8.*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冯梦龙古代小说鉴赏……………………………吴小如综合性学习感受小说的魅力第三单元(第25页)9.雷雨(节选)……………………………曹禺10.茶馆(节选)…………………………老舍11.*罗密欧与朱丽叶(节选)…………莎士比亚12.*三块钱国币……………………………丁西林现当代戏剧鉴赏第四单元(第35页)13.窦娥冤…………………………………关汉卿14.长亭送别………………………………王实甫15.*闺塾……………………………………汤显祖16.*哀江南…………………………………孔尚任古代戏曲鉴赏综合性学习演剧与编剧第五单元(第44页)17.陈情表…………………………………李密18.*祭十二郎文……………………………韩愈19.*愚溪诗序………………………………柳宗元20.赤壁赋…………………………………苏轼第六单元(第58页)21.逍遥游(节选)……………………《庄子》22.滕王阁序………………………………王勃23.*柳毅传(节选)……………………李朝威24.*促织…………………………………蒲松龄写作、口语交际第一单元作点辩证分析辩论第二单元札记随笔演讲第三单元小小说第四单元寓言故事与科幻小说第五单元自由写作实践附录中国古代文学概述…………………………方智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一单元中国现当代小说/外国小说1.药鲁迅教学重点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全套教案

窦娥冤教学目的: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结合“单元知识和训练”,掌握研究性阅读的特点,学会研究性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1.通过窦娥冤这一历史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2.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介绍元杂剧的体制。

教学时数:3课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2.介绍元杂剧:指导阅读1.阅读“自读提示”中与本折有关的情节。

2.阅读课文。

3.提问式阐述:文学史上公认课文所选部分是全剧的高潮。

但在前两折里,已经把窦娥受害的故事情节交待得清楚明白。

窦娥与张驴儿的冲突,窦娥在公堂上的斗争,都已在前两折里表现出来,那么高潮为什么出现在第三折里?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发现;第三折里仅有窦娥指天发誓,刑场受戮,故事情节简单,而构成窦娥矛盾冲突的对立面,如社会恶势力的代表张驴儿、元代残酷统治的典型官府都隐藏在幕后,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更没有高潮,可见,全剧高潮出在第三折里是与戏剧本身的特点分不开的。

4.提问:在课文中共出现多少曲牌?都属什么宫调?明确:共出现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

5.提问: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把课文分成若干层次。

(按“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明确:10个曲牌有3个层次。

使剧情有张有弛,有烘托、有渲染,扣人心弦,催人泪下。

6.分析第1层。

齐读第1层两支曲子。

7.提问:窦娥为什么要指斥天地鬼神?明确:窦娥诉说自己莫名其妙犯法受刑,冤屈之大可“动地惊天”。

又因为窦娥的冲突对象隐于幕后,而天地鬼神便成了她的指斥对象。

由于内心的悲愤难以控制,便构成了对天地的怨恨与控诉。

布置作业1.默写[滚绣球]曲牌,整理“思考和练习”五。

2.结合“思考和练习”三,研究阅读第2、3两个层次。

3.熟悉剧本的三个组成部分。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阅读分析第2层内容,归纳窦娥的性格特点。

2.体会第3层中作者采用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及在当时的作用。

教学内容和步骤复习检查1.学生背诵[滚绣球]。

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高中语文第四册教学教案 人教版

一、药【教学目的】1.认识封建统治阶级镇压革命和愚弄人民的反动本质;理解小说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以及对连接线索的作用。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深刻揭示小说主题的写作方法。

3.掌握课文在结构上的特点。

【教学设想】1.《药》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可先让学生回忆高一必修课本《中国近代现代历史讲座》中的有关内容,并介绍鲁迅写这篇小说时的思想状况,使学生懂得当时鲁迅是一位在黑暗中探索的战士,虽然还未找到济世的良方,但正视社会种种弊端,始终在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

作者创作的目的在于“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2.在学生了解社会背景的基础上,可从标题《药》入手,展开情节,让学生理清全文思路又由浅入深地认识当时残酷的社会现实。

3.讲读课文,重点放在让学生理解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上,进而让学生思考造成这种悲剧的社会原因,但不要脱离鲁迅当时思想和写作的意图,而对“药”的含义随意加以引伸发挥。

4.选择描写人物的典型句段,让学生朗读、思考,并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人物的不同类型及不同的描写方法。

5.小说共四节,第一、三节是重点;第二节主要起过渡作用,可从简从略:第四节主要抓气氛渲染,不必过分用力。

【教学课时】3-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理解社会背景和《药》的含义。

2.注音释词。

3.明暗两条线的构成。

【教学过程】一、预习指导。

1.读课文前,结合“预习提示”的内容,教师介绍作品的时代背景(辛亥革命前夕)和作者的写作背景(“五四”运动前夕)。

1907年,光复会成员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事败被捕,恩铭的亲兵残酷地挖出徐的心肝炒食。

不久,光复会的另一成员秋瑾被捕杀于绍兴城内“古轩亭口”。

鲁迅就是以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了这篇小说《药》。

辛亥革命爆发,曾使鲁迅振奋,烈士的鲜血激起了他的强烈义愤。

辛亥革命后,清朝的封建统治虽然被推翻了,但革命的资产阶级却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设计三篇

最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设计三篇

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四教案设计三篇篇一《热爱生命》【教学目标】1.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2.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重点】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从呱呱坠地起,你们已走过十多个年头,在这十多年的人生旅程中,你对生命都有过怎样的认识呢?多媒体展示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名言:“人最宝贵l C.“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因为好好享受过生活,对死亡就不感到遗憾。

)D.“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着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关心生活,才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更好地享受生活。

)E.“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充实。

”(用“丰盈充实”的生活使生命相对延长。

)3.延伸文章内涵:问:由你能够领悟到生命的本真吗?蒙田在《热爱生命》中说:人们总是喜欢把生命的时间用“度日”来概括,其实,坏日子,要飞快地去“度”,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只有不懂生活的人,才会以为生命的利用不外乎在于将它打发、消磨掉,仿佛这是一件苦事、贱事似的。

而我却觉得它值得称颂,富于乐趣。

如果我们觉得生命不堪重压或是白白虚度此生,那只能怪我们自己。

因此,只有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的苦恼。

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我才能比别人多享受到一倍的生活,因为生活乐趣的大小是随我们对生活的关心程度而定的。

我想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剩下的生命越是短暂,越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其实,生命的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而每一个人如何对这有限的时间加以精确利用,使自己的生命过得充实,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从中国文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人尽管是在人生的痛苦和悲悯中,仍然能够发掘诗意的本质和快乐的天性。

孔子一生辗转于各诸侯国之间,理想不得实现,曾经因为长得像阳货而被围困于陈蔡,断粮七月。

但当他与几名*共坐,听他们述说各自的志向时,并没有赞同想为官为相的子路、冉有等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模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模板如果把高中三年去挑战高考看作一次越野长跑的话,那么高中二年级是这个长跑的中段。

与起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鼓励、期待,与终点相比,它少了许多的掌声、加油声。

它是孤身奋斗的阶段,是一个耐力、意志、自控力比拚的阶段。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欢迎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把握其诗风的变化。

2、了解词的意象,体味词的意境,把握诗歌情感。

3、鉴赏诗歌关键词语,体会诗歌情感。

教学重难点: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并且能运用到实际的鉴赏过程当中。

第一课时教学导入:唐宋词的创作中有一个传统的题材,就是写闺怨,“闺怨词”是用来表现妇女的生活和情趣的。

但其作者多为男性,他们写的词称为“代言体”,也就是代替妇女说话。

这一现象终于在宋代被一个女人打破了,她以自己惊世的才华,大胆的笔触,借助词作直写自己的闺怨情愁,使词坛绽放出了一道最夺目的光芒。

她就是李清照。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卓然不群的女词人的内心世界,来品读她的两首愁情词。

古人云:读其书,诵其诗,更得知其为人。

大家在下面查阅了不少李清照的资料,也熟知她的一些诗文。

那就请你们来谈一谈你所了解的李清照。

背景导读《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

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

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

这是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

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但与她南渡以前所写的“愁”相比,有了全新的内容,感情更深沉也更博大。

【全词赏析】一、作者简介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李清照自幼就受过很好的教育,其父亲李格非是学者兼散文家,母亲出身于官宦人家,也有文学才能。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诗词,善书画,很早就受人注意。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精选5篇)今天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特定的概念或技能,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它们。

以下是作者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篇1第一单元《窦娥冤》一、生字窦(dòu)娥:剧中主人公名。

哥哥行(háng)哥哥那边。

罪愆(qiān):罪过。

错勘(kān):判断。

盗跖(zhí):统治者诬称奴隶起义领袖。

前合后偃(yǎn):前仆后继。

偃,仰面倒下。

瀽(jiǎn)半碗:泼,倒。

苌(cháng)弘化碧。

暑气暄(xuān):指炎热。

湛(zhàn)湛青天:清明。

顺水推船:比喻顺应趋势办事。

亢旱:大旱。

亢,极。

二、词语辨析1.怨气?冤气二者都表示心中有不满之气。

不同的是,“怨气”指怨恨之气,“冤气”指因受冤枉而产生的冤枉气。

2.分辨?分辩“分辨”指分清辨明,如“分辨香花和毒草”。

“分辩”指用语言辩白,如“他这回并不分辩,单说一句‘不要取笑”’。

1、关汉卿,金末元初大都(今北京人),著名的戏曲作家,被誉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一生写了60多本杂剧,流传下来的有10余本。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起被尊为“元曲四大家”。

代表作为《窦娥冤》。

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

杂剧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本戏限定由男主角(正末)或女主角(正旦)一人歌唱,配角一般都只能道白不能唱。

戏剧角色有生、旦、净、末、丑,形式上有说、念、唱、打,元杂剧叫科、唱、白,元杂剧一般每本都由四折构成,依次写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2、作品与主角《窦娥冤》——窦娥《西厢记》——崔莺莺、红娘《牡丹亭》—柳梦梅、杜丽娘、春香《桃花扇》——李香君、侯方域《长生殿》——李隆基、杨玉环3、文学典故①苌弘化碧:苌弘,周朝的贤臣。

传说他无罪被杀,三年后,他的血变成碧(青色的美玉)。

②望帝啼鹃:望帝,古代神话中的蜀王杜宇的称号。

(共26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精品教案全集汇总 A4打印版

(共26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精品教案全集汇总 A4打印版

(共26套)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全册)精品教案全集汇总A4打印版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 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4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5日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案主备人:使用人:时间:2018年5月11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共3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教案(共34页)

1.《窦娥冤》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窦娥的冤屈和反抗精神,树立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窦娥冤》的剧情和主题,了解元杂剧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窦娥冤》的片段,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

2.背景介绍:介绍元杂剧的背景知识,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3.剧情梳理:通过小组合作、课堂讲解等方式,梳理《窦娥冤》的剧情,初步了解故事情节。

4.人物分析:深入分析窦娥的性格特征,探究窦娥冤屈产生的原因,引导学生从细节入手,全面了解人物。

5.写作特点分析: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等方式,分析《窦娥冤》的写作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课堂小结: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窦娥冤》所体现的反抗不公、追求正义的精神。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小组合作、课堂讲解、讨论探究等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等辅助工具,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作业布置:安排学生课后阅读《窦娥冤》全剧,撰写读后感或分析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

3.评价方式: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窦娥冤》的剧情、人物关系等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剧情和人物。

2.教学挂图:运用教学挂图展示《窦娥冤》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便于学生更好地记忆和理解。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四免费版教案全集阅读鉴赏第一单元1、窦娥冤·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元杂剧的特点。

2、通过窦娥冤这一冤案,认识元代社会黑暗和统治者的残暴,认识当时阶级矛盾的尖锐。

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

3、从文学鉴赏的角度理解关汉卿设计三桩誓愿应验的用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介绍关汉卿:关汉卿,号己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北京)人。

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国戏剧史上最早也最伟大的戏剧作家。

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齐名,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元代人说他:“生而凋搅,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籍风流,为一时之冠。

”他曾在散曲《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说自己精音律,会吟诗,能吹萧弹琴,歌唱舞蹈,也会下棋射猎,多才多艺。

他一生创作杂剧有60多部,但大都散失,现仅存15部。

《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流传很广。

其中的《窦娥冤》是我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

1956年,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2、关于元杂剧: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

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

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

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

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的一套曲子。

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

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

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外旦、小旦等。

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

如张飞、李逵。

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

此外,还有孛(bó)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儿(小厮)。

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因为高二开始努力,所以前面的知识肯定有一定的欠缺,这就要求自己要制定一定的方案,更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相信付出的汗水不会白白流淌的,收获总是自己的。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1教学目标1.感受诗歌的深沉感情,领会诗歌主旨。

2.赏析名句,体会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

3.通过讨论唤起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关注及思考。

教学重点赏析诗歌,体会感情。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昭君出塞而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

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

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咏怀古迹简介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说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外有情。

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结合解释、感知诗歌)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词语。

明确:诗人咏昭君村、思念王昭君。

(怨恨)四.背景简介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全套教案

1 窦娥冤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

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

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

五、教学过程[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疏通一段文意,分析一段)重点段落【滚绣球】一段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窦娥被绑赴刑场,无情的事实轰垮了她的幻想,她从自己的奇冤大屈中认清了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

她不甘心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去,她要控诉这人间的不平,她要诅咒这封建统治的神圣支柱──天地神祗!在这支曲词中,窦娥断然否定了所谓掌握着人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

天地如果确实是公正的,为什么现实中总是那样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呢?天地不也是期侮善良者而庇护那些有权有势的坏人么?关汉卿在这里让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受害者通过窦娥的嘴巴把满腔怨恨火一般喷射出来。

激烈控诉那迫害她和千千万万善良人民的黑暗现实。

她对于天地神祗和命运的怀疑和否定,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否定。

【小结】以上这部分是写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表现了她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

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开始写窦娥在拥挤中走向法场时的情景。

当刽子手问她可有亲眷要见面时,窦娥的一段唱在结构上与刻划人物上有什么作用?①结构:照应楔子中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的事;伏下第四折窦天章以肃政廉访使的身份为窦娥伸冤的事。

②刻划人物:更突出了窦娥的满腔愤怒和满心凄苦,一个遭受千古奇冤的青年女子,临死前竟然没有一个贴心的亲人来看望她一下。

窦娥估计婆婆今天可能要来看她,可又担心这种情景会把她气坏,因此想走后街刑场,避而不见婆婆的面。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

2024年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本单元的基本文学知识,包括古代诗词、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写作技巧及语言风格。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分析、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尊重,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古代诗词的意境鉴赏与现代散文的情感体验。

文学作品中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的分析。

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和鉴赏古代诗词的含蓄美和象征意义。

把握现代散文的情感脉络和作者的思想倾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播放背景音乐,营造文学氛围,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

提出问题:根据课文内容提出引导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阅读,明确学习目标。

2. 自主阅读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记不懂的地方,做好阅读笔记。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记录无法解决的问题。

3. 讲解与讨论讲解重点词汇、句子结构和文学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组织学生就文中的难点和争议点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交流。

4. 深化拓展引导学生对比不同文学作品,分析它们的异同点,提高鉴赏能力。

结合课文内容进行文学作品的创作练习,如仿写、续写等,以检验学生对文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5. 总结归纳回顾本课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框架。

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阅读、多思考。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结合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课件、图片、音频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通过朗读、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课堂练习:进行针对性的阅读理解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组织小组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鉴赏了解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2、技能目标:通过鉴赏掌握人物描写的基本方法;3、情感目标:通过鉴赏激发学生对名著《红楼梦》的热爱,并由此激起学生阅读四大名著的热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难点:如何理解王熙凤的言外之意,如何理解写贾宝玉的两首词。

教学方法:朗读法、整体会意读书法、发现式阅读训练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大约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有一部巨著横空出世,尽管是以手抄本的形式出现的,尽管价钱昂贵,仍掀起了抢购狂潮。

这就是旷世奇作《红楼梦》。

有人说:“开卷不读《红楼梦》,读尽诗书亦枉然。

”平时,我们总是隔着大观院高高的围墙,倾听着里面的欢声笑语,倾听着她们的哭泣呜咽。

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林黛玉,走进大观院,去一睹庐山真面目。

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掌握这样一些内容(出示教学目标见上)三、课文鉴赏:(一)整体会意阅读课文。

提问:你觉得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分别具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你是从什么内容中得出自己的结论的?请结合前两个单元所学的知识分析思考。

(学生自读,做好圈点勾划,然后自由讨论)要求学生用:“我认为某某具有怎样的性格,因为从什么内容中,可看出什么。

”的句式来回答。

(二)亮点探究:刚才,大家的回答有可取之处,但不够全面细致。

现在,我们对王熙凤、林黛玉、贾宝玉三个主要人物一一作一详细而全面的鉴赏。

(1)、鉴赏王熙凤的性格思考:1、王熙凤的出场有怎样的特点?从林黛玉的纳罕中可看出什么来?2、从王熙凤的肖像中,你能看到什么?3、贾母怎样戏谑王熙凤的?说明什么?4、王熙凤对林黛玉说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5、王熙凤为林黛玉流了眼泪,该如何看待?讨论明确:1、王熙凤的出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可见其放诞无礼,地位特殊。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高一新生要作好充分思想预备,以自信、宽容的心态,尽快融入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内环境、适应与学校迥异的纪律制度。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抱负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3.吟诵留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育同学阅读背诵古诗文的力量。

【教学重点、难点】1.“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2.屈原的精神与抱负在诗中的表达。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教具】配音朗读磁带、投影胶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一、导入毛泽东诗词导入。

二、屈原及相关简介结合解释了解屈原,由同学答复,老师补充。

1.屈原作品2.关于楚辞三、结合背景学问释题“离骚〞二字,古来数种解释:1.司马迁:患病忧患的意思。

“离〞通“罹〞,患病;“骚〞,忧愁。

“离骚〞即患病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班固亦同)2.王逸:离别的忧愁。

“离,别也。

骚,愁也。

〞——因司马迁距屈原年月未久,故司马迁的说法最可信。

另外还有认为“离骚〞二字当释为“牢骚〞的。

又有认为离骚和劳商“同实而异名〞,是楚地歌曲名称。

(游国恩)。

还有以离骚为“排解忧愁〞之意。

(钱钟书)四、诵读1.播放录音范读,正音;2.同学朗读,要求:把握诗的节奏:离骚原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体会诗的情感: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五、离骚学问点梳理:(多媒体呈现,同学借助课下解释,小组合作疏通句子)1.重点词语2.通假字3.一词多义4.词类活用5.古今异义的词6.句式7.难句翻译六、阅读理解1.争辩:在述怀和反省中,有哪些诗句能表现出诗人高尚品德和爱国情怀明确: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雷雨》教案雷雨一、教学目标1.1、领悟如何在激烈的戏剧矛盾冲突中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立体可感的人物形象2.2、了解戏剧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3.3、认清资本主义剥削阶级的吃人本质以及它的必然灭亡趋势4.4、学会理性分析复杂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1、文本主旨以20年代的中国社会为大背景,通过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葛,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本质以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罪恶和必然灭亡趋势。

2、课文开头的舞台说明作用何在?2.是怎样通过矛盾冲突和人物语言展示XXX复杂的内心世界?该如何评价这一人物形象?3.3、XXX两家矛盾冲突的根源是什么?三、教学方法1.1、情境感悟法2.2、分角色朗读表演法3.3、分组讨论法4.4、提问点拨法四.教学课时两课时五.教学媒体多媒体自制课件六.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先播放约三分钟的《雷雨》话剧片段将学生带入《雷雨》中山雨欲来风满楼的特定氛围之中。

)我想同学们一定看出来了,刚才播放的是著名剧作家XXX先生的代表作《雷雨》,这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悲剧,XXX曾说:悲剧是把人生有价值的毁灭给人看,那么在《雷雨》中毁灭的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板书《雷雨》)二.简介及《雷雨》1910年9月24日,XXX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原名万家宝,祖籍湖北潜山县。

其父在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宣化镇守等职,但不久官场失意,回家后常是牢骚满腹,整个家庭的空气是抑郁的。

XXX生长在这样的家庭里,对这类家庭里的人物相当熟悉,他曾说:《雷雨》……里出现的那些人物,我看得太多了。

有一段时间甚至可以说和他们朝夕相处。

少年时代的XXX曾随他继母观看了许多地方戏及当时流行的文明戏,这培养了他最初的戏剧情结。

1922年XXX进入XXX,并在1925年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XXX,演出过XXX、XXX、XXX等作家的作品,为他从事戏剧创作打下了根蒂根基。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6篇)

2023最新-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6篇)

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6篇)#160;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6篇),希望能够给予您一些参考与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篇一教学目标鉴赏词意:从意象入手,把握词作空阔苍凉的意境,孤独悲愤的词人形象,描述词作的画面;了解辛弃疾的生平,揣摩典故,理解诗人报国无门的愤懑。

2.鉴赏艺术手法:景物烘托,动作暗示,用典传达。

3.梳理古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咬文嚼字,想象画面,词眼提挈,知人论世,意象解词,以诗解诗,揣摩典故,朗诵传情等等。

教学重点鉴赏词作“登临意”及其表现方法。

教学思路学生试读和质疑——鉴赏意象——鉴赏典故——归结全词,入情朗诵主要教学方法诵读和鉴赏相结合。

学生探究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教学资源教科书,自制课件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课时环节教师活动(教学内容的呈现)学生活动(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意图一课时一、诵读领起聆听,稍作引导。

教师“无为”而始,尊重学生宝贵的原初体验,据此调整教学行为。

【活动一】学生诵读,初谈体会,质疑。

引导学生质疑,进入对诗歌主旨的探究。

二、鉴赏诗歌意象,解读“登临意”。

老师根据学生的初步感知,或顺水推舟,或投石激浪。

(一)细细品味词句(景物烘托登临意,动作暗示登临意)点拨要点如下,根据学生情况适当取舍。

1.第一句要点:诗中描绘的景象及其感受空阔清远。

悲凉感,孤独短暂感。

2.第二句要点:倒装、移情的写法。

或解词,或翻译,或诵读,让学生有所发现。

解词入手:解释“玉簪螺髻”。

揣摩倒装的作用:强调愁恨。

提问引起思考:谁在献愁供恨?愁恨何来?3.第三句要点:意象的暗示义,及“游子”身份的内涵落日,时光流逝感和国运衰微感。

断鸿,孤苦无依感。

江南游子含义:北国南来;南来投闲置散,并无归属感。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标题:《人教版语文必修四教案》——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对比与融合教学目标:1. 了解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和价值;2. 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对比与融合;3. 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异同;3. 探究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方式。

教学难点:1. 理解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2. 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3. 探究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融合。

教学准备:1. 课文:选取《人教版语文必修四》中相关章节,如《论语》、《红楼梦》等;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辅助材料:PPT、教案、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2. 提问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引导他们思考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知识讲解与探究(20分钟)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位代表介绍一个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2. 合作探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分析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异同,并总结归纳;3. 教师讲解: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和补充。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20分钟)1. 提供案例:教师选取一些与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相关的案例,如传统节日的变迁、传统礼仪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等;2. 学生讨论:学生根据案例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价值观的融合方式;3. 分享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拓展延伸(15分钟)1. 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一个与传统文化和现代价值观相关的话题进行深入研究;2. 小组展示: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3.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研究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

五、课堂小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观的融合;2.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问题和建议。

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7篇)

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7篇)

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优秀7篇)高一语文必修四教案篇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元杂剧的特点;初步了解关汉卿戏曲语言的艺术特色,2、了解全剧剧情,了解课文节选部分在全剧中的重要地位。

(二)能力训练点1、分析剧作主人公窦娥的艺术形象。

2、以《滚绣球》《耍孩儿》等曲子的曲词为重点,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

3、鉴赏剧中“三桩誓愿”的超现实情节,了解超越现实的夸张和想象对于刻画人物、揭示主题和体现剧作浪漫特色的重要作用。

(三)德育渗透点了解元代的社会现实,认识剧作抨击社会的反封建主题。

(四)美育渗透点鉴赏古代戏曲的语言,欣赏曲词的抒情性和音韵美。

二、学法引导1、抓住戏剧冲突,理清情节结构,总体上把握剧本内容。

2、反复诵读[滚绣球],了解窦娥指斥的对象和她表达的感情,从中可以分析出,这一曲对当时的黑暗社会做了相当深刻的概括,是窦娥以生命换来的对现实的清醒认识,是对正义得不到伸张的现实的控诉、抗议,是对封建法制、封建秩序的否定,也是她的反抗精神的集中表现。

诵读第二部分中的[倘秀才]、[叨叨令]、[快活三]、[鲍老儿]几曲,了解窦娥性格的另一面——善良。

诵读第三部分的[耍孩儿]、[二煞]、[一煞],进一步了解窦娥对自己蒙冤受刑的强烈愤怒和坚决反抗。

3、诵读典型片断,鉴赏语言特色,如婆媳诀别时的对话,凝练而又不失准确。

又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

诵读三个场面的主要曲词,比较分析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语言色彩和节奏的不同:一场,指天斥地,语言高亢激越、紧张急促;第二场,与婆婆诀别,哀婉凄惨、徐缓低回;第三场,发下三桩誓愿,感情如火、慷慨激昂。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难点分析主人公窦娥的形象,赏析课文中的戏剧语言,鉴赏剧作的超现实情节并进而把握其浪漫艺术特色,是教学的重点;后两方面,也是教学的难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窦娥冤一、教学目的通过课文教学,深刻认识元代社会的恶人横行、官吏贪暴、法制黑暗、政治腐败。

理解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使学生领会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窦娥正直善良、宁死不屈的性格。

戏剧如何通过唱词、科白刻划人物形象、展开矛盾冲突的写作技巧。

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

三、教学难点:初步认识我国古代杂剧形式上的一些特点;唱词、科白。

四、教学方法:诵读、解析、鉴赏。

五、教学过程[一]分析课文第一部分(疏通一段文意,分析一段)重点段落【滚绣球】一段反映了窦娥怎样的性格?窦娥被绑赴刑场,无情的事实轰垮了她的幻想,她从自己的奇冤大屈中认清了官场的黑暗,吏治的腐败。

她不甘心就这样糊里糊涂地死去,她要控诉这人间的不平,她要诅咒这封建统治的神圣支柱──天地神祗!在这支曲词中,窦娥断然否定了所谓掌握着人的贫贱富贵,生死寿命的天地鬼神的公正性。

天地如果确实是公正的,为什么现实中总是那样黑白颠倒是非混淆呢?天地不也是期侮善良者而庇护那些有权有势的坏人么?关汉卿在这里让千百年来封建社会的受害者通过窦娥的嘴巴把满腔怨恨火一般喷射出来。

激烈控诉那迫害她和千千万万善良人民的黑暗现实。

她对于天地神祗和命运的怀疑和否定,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秩序的否定。

【小结】以上这部分是写窦娥对天地鬼神的怨恨,表现了她坚强不屈的反抗性格。

第二部分1、这一部分开始写窦娥在拥挤中走向法场时的情景。

当刽子手问她可有亲眷要见面时,窦娥的一段唱在结构上与刻划人物上有什么作用?①结构:照应楔子中父亲窦天章进京赶考的事;伏下第四折窦天章以肃政廉访使的身份为窦娥伸冤的事。

②刻划人物:更突出了窦娥的满腔愤怒和满心凄苦,一个遭受千古奇冤的青年女子,临死前竟然没有一个贴心的亲人来看望她一下。

窦娥估计婆婆今天可能要来看她,可又担心这种情景会把她气坏,因此想走后街刑场,避而不见婆婆的面。

她以最大的牺牲替代婆婆承受了一切,临死之前她当然十分渴望跟这个“相依为命”的唯一亲人会上一面。

可是为了不致于“枉将他气杀”,窦娥又克制住自己的感情,情愿让自己的伤口上流着鲜血,而不愿在这时候让婆婆来见她的面。

这是何等善良的心地,又是何等崇高的品德!关汉卿在这里他极细腻的笔触,把他的主人公心灵深处最美好最闪光的东西袒露给观众看,然后又使观众看到它的毁灭。

关汉卿就是如此成功地运用了他的悲剧艺术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窦娥不想见婆婆而婆婆偏偏来了,情节发生了波折,于是窦娥向婆婆诉原委,表心迹,提请求。

这中间的一大段科白,既是戏剧情节发展必要的过渡,又有强调窦娥冤情委实不浅的作用。

《快活三》《鲍老儿》两支曲子,唱出了窦娥的冤情比天大,关心婆婆的感情比海深。

她的自我牺牲这么巨大,而临死前的要求却如此微小。

关汉卿把女主人公对于不公平世道的怨愤和对于亲人的体贴结合起来写,这样人物的性格丰富饱满了。

然而这样美好的人将要被毁灭了,观众的心也被揪住了,这就充分显示出关汉卿艺术手腕的高明。

【小结】以上这部分是写窦娥与婆婆的诀别,表现了也纯朴善良的性格。

[二]作业:熟读课文。

2 雷雨教学目标: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课:大家好。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

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

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

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

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

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

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

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

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

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

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

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

所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于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2)探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想提旧事?他深爱着记忆中的侍萍,但饱经沧桑的鲁侍萍出现在现实中,他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再提旧事,不提爱情。

他变得很冷静,很理智。

所以他不想提旧事。

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

这依旧是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3)探讨:鲁侍萍为什么向周朴园说出真相?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什么?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

我总是觉得这份美好的爱情也是她坚韧地活着的理由。

但是这份爱情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她的内心还有对周朴园的恨。

我们来看看曹禺是怎么谈《雷雨》。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

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

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

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

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

(这种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

)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

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

这主宰,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

因为它太大,太复杂。

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么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够自己主宰。

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或者环境的捉弄。

2、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郁热。

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个性、生命状态等。

播放大屏幕。

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文章多次出现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

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感的郁热中——欲望与追求中。

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热(欲望与追求)都被人的残酷命运压抑着。

曹禺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人们会时常身不由己的回归原始野蛮的路,不是爱便是恨,不是恨便是爱,一切走向极端,要如雷雨一样轰轰烈烈,中间不容许有一条折衷的路3、下面让我们激情表演朗读一下文章的两个片断:(1)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她叫侍萍。

(2)你来干什么——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4、屏幕显示:曹禺自讲述写作《雷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

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无比惨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细地望穿这些叫做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复杂丰富的。

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

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在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愚蠢。

分组讨论:(1)周朴园是怎么一个人呢?不幸者(2)鲁侍萍是怎么样一个人?不幸者5、学生讨论:你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感情?《雷雨.序》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

我诚意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睛不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幕:尹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禺研究专家)这样说:《雷雨》中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无可柰何的悲哀,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热情与激情的憧憬。

当我阅读《雷雨》的时候,往往被互相对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动,一种是人的热情与追求,一种是人与命运不可放弃的对抗。

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沉重浑厚但又光彩照人。

可惜的是,曹禺戏剧的生命质感在那个阶级斗争的社会语境中慢慢被淹没、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要匡正什么、讽刺什么、攻击什么。

然而在起初,逗起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

写作《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

”后来当曹禺在朦胧地追认自己的《雷雨》的主题是表现封建专制大家庭的罪恶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觉用社会的共同视觉来代替自己的生命视觉,逐渐他的剧作开始与当时的多数作家的创作趋同了,以致于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雷雨》。

曹禺晚年也叹息:明白了,你却也残废了,这也是悲剧,很不是滋味的悲剧。

四:小结:《雷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生命,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感情。

让我们每个人用一名话总结自己的感受。

我的感受是: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个美丽的伤感的记忆。

五:自己欣作业赏阅读四幕剧,写一篇评论文章,分析能够让你感撼的一个人物。

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的观点会更趋于正确。

3 《哈姆莱特》莎士比亚的生平与创作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莎士比亚1564年4月23日生于沃里克郡埃文河上的斯特拉特福镇。

父亲约翰出身自耕农,做过皮革生意,曾被选为镇长。

莎士比亚约七岁时被送到当地“文法学校”学习拉丁文、历史、哲学、修辞等课程,后因家道中落而中途辍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