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的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2=CHCN,无色透明液体,蒸气有毒。
相对密度,熔点-83~-84℃,沸点~77.4℃。
微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易燃烧,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爆炸极限%~%(体积)。
水解时生成丙烯酸,还原时生成丙腈,易聚合,也能与醋酸乙烯、氯乙烯等单体共聚。
可由丙烯氨氧化,或由乙炔和氢氰酸直接化合而制得。
用于制造聚丙烯腈、丁腈橡胶和其它合成树脂等。
也用于电解制己二腈和水解成丙烯酸酰胺。
- 来源:
简称“AN”。
化学式CH2=CHCN。
分子量。
一种共轭不饱和腈。
无色易燃液体。
有毒! 比重。
沸点77.3℃。
折光率(25℃)。
略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分子中含氰基、碳-碳双键等,能参与各种反应:
工业合成路线主要有下列几种:
(1) 乙炔法:
(2) 乙烯法:
(3)丙烯氨氧化法: 参见“氨氧化反应”。
主要用以制合成纤维(丙烯腈纤维)、腈基橡胶(丁腈橡胶,BAN)及ABS塑料(丁二烯-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等。
- 来源:
化学式CH2 =CHCN。
为无色、具杏仁气味、易燃、易挥发的液体。
比重,沸点77.3℃,蒸气比重,水中溶解度%(20℃),易溶于有机溶剂。
是制备聚丙烯腈的单体,与依康酸、丁二烯、醋酸乙烯、苯乙烯、氯乙烯和偏氯乙烯等单体共聚。
用于制造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塑料和合成树脂等,故丙烯腈是有机合成工业中的重要单体。
本品属高毒类,毒作用似氰化氢。
主要经吸入或经皮肤进入人体,急性中毒症状与氰化氢中毒相似。
此外,尚可致接触性皮炎,表现为红斑、疱疹及脱屑,愈后可残留色素沉着;对眼也有强烈刺激作用。
预防重点是防止跑、冒、滴、漏;加强排风措施;使用手套、防毒口罩(活性炭滤料可吸附丙烯腈)等个人防护用品。
急救治疗同氰化氢,但用亚硝酸钠剂量宜较小。
车间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2mg/m3。
- 来源:
分子式C3H3N,分子量,结构简式CH2=CH—CN。
无色易流动的液体,蒸气有毒!熔点-83~-84℃,沸点~77.4℃。
密度(20/4℃) 0.8060g/cm。
稍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物,爆炸极限%~%(体积)。
水解生成丙烯酸,加氢还原生成丙腈。
易聚合,也能与氯乙烯等单体共聚。
主要用于制取聚丙烯腈、丁腈橡胶和其它合成树脂等。
由丙烯经氨化、氧化制得,或由乙炔和氢氰酸直接化合制得。
- 来源:
结构式CH2=CH—CN,一种不饱和腈,无色易挥发液体,剧毒,沸点为77.3℃,溶于水、乙醇、乙醚、丙酮。
乙炔在Cu2Cl2—NH4Cl酸性水溶液中与HCN加成制得丙烯腈。
也可用丙烯、氨氧化法合成制得:
丙烯腈容易发生聚合反应,是聚丙烯腈的单体。
聚丙烯腈
丙烯腈可与1,3-丁二烯共聚制丁腈橡胶。
丙烯腈是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酯的原料。
- 来源:
CH2=CHCN , 一种不饱和腈,无色易挥发液体,沸点77.5℃,可燃,溶于乙醇、乙醚、丙酮,与水形成共沸混合物。
丙烯腈有剧毒, 应严防吸入蒸气或侵入皮肤。
丙烯腈纯品容易发生聚合反应, 并可与其他单体共聚, 是制造聚丙烯腈纤维、丁腈橡胶、聚丙烯酰胺、聚丙烯酸酯、尼龙66等高分子材料的重要原料。
乙炔在Cu2Cl2-NH4Cl酸性溶液中与氢氰酸加成, 生成丙烯腈。
工业上用丙烯氨氧化法合成丙烯腈。
- 来源:
又名乙烯基氰(vinylcyanide)。
结构简式CH2=CHCN。
无色液体,稍溶于水,溶于多种有机溶剂。
爆炸极限为~%(体积)。
是合成纤维的原料,由聚丙烯腈制成腈伦,并可用于合成橡胶、合成树脂、粘接剂、涂料的原料及天然树脂的改性剂。
属高毒,小鼠经口LD5020~102mg/kg (体重),吸入2小时LC50571mg/m3。
毒作用类似氢氰酸。
大鼠经口和吸入可致脑、前胃及Zymbal腺癌。
对大鼠有致畸作用。
人嗅觉阈为m3; 人吸入35~220mg/m320~45分钟有粘膜刺激作用、头痛、胸闷、兴奋和恐惧感、皮肤搔痒; 人吸入1000mg/m31~2小时,可致死。
职业性丙烯腈中毒在我国是法定职业病(参见丙烯腈中毒)。
流传病学调查发现,经20年以上观察,男性接触者肺癌和结肠癌发病率增加4~6倍。
国际癌症研究所(IARC) 列为人类可疑致癌物(证据有限)。
我国规定的最高容许浓度: 车间空气2mg/m3,居民区大气m3 (日平均),地面水L。
- 来源:
又称“氰乙烯”,“氰基乙烯”。
化学分子式C3H3N。
无色易流动液体,比水轻,相对密度为(20℃),带有轻度刺激气味,易燃,即使是稀溶液也很危险,蒸汽比空气重,遇明火有返闪现象,闪点为0℃。
熔点-82℃,沸点77.3℃,自燃点481℃。
遇热、遇光或苛性碱时会自行聚合,如聚合作用在容器内进行,可使容器发生爆炸。
爆炸极限:3%~17%。
能部分溶于水,遇水能分解而产生有毒气体,气体被吸入、吞服或被皮肤吸收均能中毒。
宜存放在阴凉通风处,注意经常通风以防止蒸汽聚集,须隔绝火源、热源、氧化剂、强酸、强碱、胺类及溴等,避免日光曝晒,防止附近能产生火花的一切可能。
装卸中要轻拿轻放,远离食品和生活区。
消防方法可用干粉、砂土,二氧化碳及抗炭性泡沫。
用水无效。
操作时要穿防护服, 污染处要用大量水冲洗。
中毒者先吸入5毫克亚硝酸戊酯,再注射硫代硫酸钠, 最后请医生治疗。
联合国编号:(UN No.)1093/3173/3-02/215,国内品名编号:32162,属易燃液体。
- 来源:
H2C=CHCN C3H3N[1]又称氰代乙烯、2-丙烯腈、乙烯基腈、谷粒熏蒸剂、Ventox、Acritet。
1893年首...... - 来源:
一种有机化工产品。
无色、易挥发、带有桃仁气味的有毒液体。
1893年法国C.莫柳首先制得。
现在,丙烯腈都采用丙烯氨氧化法生产。
1984年,世界丙烯腈生产能力为万t,1999年达到万t,其中美国万t。
2000年中国生产了万t。
丙烯腈的用途分配是:制造聚丙烯腈纤维(中国习称腈纶,合成纤维的一种)50%左右,丁腈橡胶和ABS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20%~30%,其他(包括制丙烯酸酯、丙烯酰胺、味精、碳纤维等)20%~30%。
丙烯腈的毒性相当于氰氢酸的1/30,在空气中最高容许浓度为15~20 mg/kg。
丙烯腈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瘙痒,人体吸入后会感到乏力、头痛、恶心、呕吐、胸闷、呼吸困难等。
- 来源:
中文通用名称丙烯腈英文通用名称acrylonitrile商品名称丙烯腈其他名称乙烯基氰、氰基乙烯化学名称丙烯腈结构式CH2=CH......
- 来源:
中文通用名称丙烯腈
英文通用名称acrylonitrile
商品名称丙烯腈
其他名称乙烯基氰、氰基乙烯
化学名称丙烯腈
结构式
CA登记号107—13—1
分子式C
H3N
3
分子量
理化性质芥未味,沸点77℃,冰点-82℃,分子量。
密度:气体(空气=1);液体(在4℃时,水= 1)(20℃)。
空气中燃烧极限:3—17%(按体积计)。
由于易燃,故应与四氯化碳(66%)混合,其量不得超过34%。
不同温度下的自然蒸汽压力:0℃(32℉)43. 99kPa,10℃(50℉)7. 305kPa,20℃(68℉)11. 66kPa, 30℃(86℉) 18. 66kPa,1kg体积为,1L 重0.797kg。
毒性丙烯腈对人剧毒,毒性与氢氰酸相当。
丙烯腈对昆虫的毒性很强,在防治多种贮粮害虫的主要熏蒸剂中,其毒性最强。
用途丙烯腈单独使用或者同四氯化碳混合使用,对多种蔬菜、谷物和花卉种子的发芽没有什么影响,但对玉米种子有一定的伤害。
丙烯腈和四氯化碳合剂可用于防治贮藏谷物中的绝大部分害虫。
试验证明,丙烯腈和四氯化碳按体积1比1的比例配成混剂,可以用于防治贮藏马铃薯的马铃薯块茎蛾而不会损伤块茎。
使用方法因为丙烯腈和四氯化碳都是高沸点,常压熏蒸时,为了迅速蒸发,有人制备了一种简单的方法,用棉绳蕊穿过浅铁盘底。
熏蒸开始时将液体熏蒸剂注入盘中,然后用风扇向棉蕊子吹风,直到蒸发完毕。
登记情况及生产厂家未作为农药登记。
开发单位1939年合成,1941~1942年由德国Degesch Gesellsch公司推荐用作粮食熏蒸剂。
- 来源:
化学式CH2=CHC≡N 。
分子量。
无色有刺激味、有毒液体。
熔点-83.5℃,沸点~79℃,相对密度,折光率,乙醇中UVλmax203nm。
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7%(体积)。
可溶于水、丙酮、苯,与乙醇、乙醚混溶。
LD5093mg/kg(大白鼠口服)。
化学性质活泼,反应式如下:
(1)腈基的反应:
(2)双键的反应:
(3)氰乙基化反应:可与醇、酚、胺、酮、醛、硝基甲烷、丙二酸二乙酯进行反应,分子中导入氰乙基。
通式如下:
R—H+CH2=CHCN→R—CH2CH2CN
(4)聚合反应:如自聚能生成聚丙烯腈,与氯乙烯共聚生成迪尼尔纤维,与丁二烯共聚生成丁二烯-丙烯腈橡胶等。
制法:乙炔与氰氢酸加成制备,或由丙烯经氨氧化而得,也可由丙烯酸酰胺与P2O5作用制得。
用途:广泛应用于制丙烯腈纤维、合成橡胶、塑胶表面黏合剂,此外还可作抗氧剂、药物、染料合成中间体、天然聚合物改性剂及有机合成中氰乙基化剂等。
- 来源:
无色液体。
分子量。
熔点-83.5℃。
沸点~77.4℃。
相对密度。
折射率。
能与大多数有机溶剂,如丙酮、苯、四氯化碳、乙酸乙酯、甲醇等互溶。
易自聚。
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17% (体积)。
用于制聚丙烯腈、丁腈橡胶及其他合成树脂等。
由丙烯氨化氧化或由乙炔和氢氰酸直接反应制得。
- 来源:
亦称氰基乙烯。
一种不饱和腈类化合物。
分子式C3H3N,结构式CH2=CHCN。
无色易燃液体,发烟,有毒, 与一定量空气混合能引起爆炸。
熔点-83.5℃, 沸点77. 5~79℃,相对密度0. 806 (20/4℃)。
略溶于水,易溶于一般有机溶剂。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有人发现它的共聚物能改善合成橡胶的耐油和耐溶剂性而开始受到重视。
大战期间德国开发由乙烯通过环氧化,加氢氰酸生成氰乙醇,再去水制得。
后又开发用乙炔在氯化亚铜催化下加氢氰酸制得。
1960年后美国俄亥俄标准油公司开发了新的生产工艺,用丙烯通过氨氧化反应制取。
此工艺引起了工业生产的巨大变革。
因原料易得、成本下降,使丙烯腈产量骤然大增,1983年世界年产量达300万吨, 其中俄亥俄标准油公司的产量就占90%。
丙烯腈易聚合,可生成聚丙烯腈纤维(商名腈纶或膨体)。
其短纤维类似羊毛,又叫人造羊毛。
手感柔软,弹性很好。
它与醋酸乙烯酯共聚生成的合成纤维(商名奥纶),1950
年首先由美国杜邦公司投入工业化生产。
多数丙烯腈用于制合成纤维,其用量约占总量的40~60%。
它与丁二烯共聚可制得耐油性好的丁腈橡胶。
丙烯腈二聚并加氢可制得己二腈,再加氢可制得己二胺, 它是聚酰胺(尼龙66)的原料之一。
丙烯腈与丁二烯、苯乙烯的三元共聚物是一种优质工程塑料,简称ABS树脂。
- 来源:
化学式CH2=CHCN。
无色、易流动、可燃液体。
蒸气有毒,气味辛辣。
稍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易聚合,也易与其他有机物聚合。
工业中主要用以制合成纤维、腈基橡胶及ABS塑料等。
也用于制造黏合剂、杀虫剂及化学药品。
为职业环境中易出现的污染物。
急性中毒可引起皮肤和眼灼伤、呕吐、头痛、无力以至窒息死亡。
人体皮肤长时间微量接触能引起泡疹。
水中浓度和L时对水生生物分别出现急性和慢性毒性。
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将其列为可疑人类致癌物。
-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