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osteosarcoma)

合集下载

恶性骨肿瘤

恶性骨肿瘤

骨髓瘤( myeloma)
三、影像学表现
(三)MR
2.病变弥漫、多发、散在、分布均匀或部
分融合成片
3.T1WI低信号,弥漫、多发、散在、分布 均匀的低信号区,分布于高信号的骨髓
内形成特征性的“椒盐征”
4.T2WI呈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病灶高信
号更明显
骨髓瘤(椒盐征)


弥 漫
髓浸
瘤润


•邻近关节活动障碍
骨肉瘤
二、临床表现
4.全身症状和体征:
多出现于晚期,包括发烧、疲乏、进行性消 瘦和恶病质
5.化验检查:
血沉加快,贫血和碱性磷酸酶升高
骨肉瘤
三、影像学表现
1.好发部位:长管骨干骺端 2.浸润性骨破坏
A多开始于干骺端松质骨,骨小梁中断或小斑片 状、大块状骨小梁缺损区,边界不清
B皮质骨,筛孔状、虫试样或细条状透光区,并
骨尤文肉瘤( Ewing sarcoma )
三、影像学表现
3.骨干周围型 (1)骨皮质外缘碟形破坏 (2)肿瘤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向外扩展多,形成较大的软 组织肿块 4.干骺中心型 (1)位于干骺端中央 (2)斑点状或虫蚀样骨破坏和骨硬化混
杂存在
骨尤文肉瘤( Ewing sarcoma )
三、影像学表现
二、临床表现
1.好发年龄:40岁以上,男多于女 2.好发部位:富含红骨髓部位,脊椎、颅骨、肋骨、 骨盆、胸骨、股骨和肱骨近段
3.多为多发(多骨多灶),单发极为少见 3.症状和体征
(1)骨骼系统:主要为逐渐加重的疼痛、病理骨
折和少见的软组织肿块 (2)泌尿系统:急慢性肾能衰竭(骨髓瘤肾)
骨髓瘤( myeloma)

骨肿瘤

骨肿瘤

第十二章骨肿瘤骨肿瘤(Osteoma)是指发生于骨骼或其附属组织(血管、神经、骨髓等)的肿瘤,是常见病。

同身体其它组织一样,其确切病因不明;骨肿瘤有良性,恶性之分,良性骨肿瘤易根治,预后良好,恶性骨肿瘤发展迅速,预后不佳,死亡率高,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

恶性骨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以是继发的,从体内其它组织或器官的恶性肿瘤经血液循环,淋巴系统转移至骨骼或直接侵犯骨骼。

还有一类病损称瘤样病变,肿瘤样病变的组织不具有肿瘤细胞形态的特点,但其生态和行为都具有肿瘤的破坏性,一般较局限,易根治。

骨肿瘤与其他肿瘤相同、其发病因素很复杂。

西医目前对肿瘤的成因尚不明确。

可能与刺激因素、遗传、病毒、良性肿瘤及瘤样病变的恶变有关。

其临床特征:1.疼痛为骨肿瘤主要表现,但程度不同。

有的只有轻微的酸痛或不适;有的是在发现肿瘤以后才回忆起过去一些轻微疼痛;有些误认为是风湿样痛,与治疗关系不大,休息时也疼;有的疼痛剧烈。

呈待续性钝痛或刺痛,需服止痛剂。

良性肿瘤疼痛轻,发展慢。

恶性肿瘤疼痛重,且为进行性,影响饮食及睡眠。

2.肿块早期肿瘤位于骨内,随肿瘤生长,骨质扩张膨胀日益明显。

肿瘤突破骨质后形成软组织肿块。

肿块常与疼痛同时出现,有时肿块为首先表现。

肿瘤起源于骨,故不能移动。

良性骨肿瘤生长缓慢,体积不大,表面及周围皮肤正常。

恶性骨肿瘤生长迅速,表面皮肤发红、热感,皮下静脉充盈。

3.功能丧失因疼痛或肿块而影响患病的肢体活动,比如肱骨上端肿瘤影响肩关节活动,脊柱肿瘤可使脊椎活动受限而僵直或合并脊柱侧弯。

4.畸形由于肿瘤的生长,使骨质膨胀变形,坚固性受到破坏,当继续负重时就逐渐发生弯曲变形,如髋内翻、膝内外翻等。

严重的多发性骨软骨瘤可使生长、发育期的儿童身体矮;畸形。

5.压迫神经颅面肿瘤向颅神经压迫;第一肋骨附近的肿瘤压迫臂丛神经;脊柱肿瘤可发生肢体瘫痪等。

6.病理骨折骨内肿瘤生长致使轻微外力或一般日常活动就可以引起骨折,往往因为发生了骨折才发现骨肿瘤的存在。

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

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

论文题目: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摘要骨肉瘤是一种高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主要发生于儿童和青少年。

尽管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由于骨肉瘤的高度侵袭性和易于转移,治疗的预后仍不理想。

近年来,介入治疗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展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全面综述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与方法,包括动脉内化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经皮骨水泥成形术以及其他新兴介入治疗技术,探讨其原理、应用现状及临床效果。

引言骨肉瘤(osteosarcoma)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快速生长的长骨干骺端,尤其是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

骨肉瘤的传统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然而,因其高侵袭性和早期转移的特性,传统治疗方法常常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介入治疗技术作为一种微创、精确的治疗手段,近年来在骨肉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骨肉瘤的介入治疗技术动脉内化疗动脉内化疗是通过将化疗药物直接注入肿瘤供血动脉,从而达到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效果,同时减少全身毒性反应。

其主要优点包括:1.高局部药物浓度:直接将药物送达肿瘤部位,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增强治疗效果。

2.降低全身副作用:减少药物在全身的分布,降低全身毒性反应。

临床应用与效果研究表明,动脉内化疗在骨肉瘤新辅助治疗中表现出显著的疗效。

与传统的静脉化疗相比,动脉内化疗可显著提高肿瘤的坏死率,缩小肿瘤体积,为后续的手术切除创造更好的条件。

同时,动脉内化疗还可用于治疗肿瘤复发和转移病例,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射频消融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是一种通过高频电流产生热量,直接烧灼肿瘤组织的技术。

其主要优点包括:1.微创治疗:通过微小切口或经皮穿刺,操作简便。

2.局部消融:精确定位肿瘤区域,局部消融肿瘤组织,减少对周围正常组织的损伤。

临床应用与效果射频消融在骨肉瘤治疗中主要用于以下几种情况:1.不可手术切除的肿瘤:对于位置特殊或手术风险高的骨肉瘤患者,射频消融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治疗方案。

硬化性骨肉瘤名词解释

硬化性骨肉瘤名词解释

硬化性骨肉瘤名词解释
硬化性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恶性肿瘤,也是常见的骨肉瘤类型。

它是由骨细胞癌变引起的,主要发生在青少年,发生在长
骨(例如大腿骨),盆及其他骨骼骨组织细胞中。

硬化性骨肉瘤是一
种恶性骨瘤,具有恶变潜力,可以扩散到全身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肝脏,肺部等。

硬化性骨肉瘤的发生是一种致病机制。

首先,在细胞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发生突变,引起细胞的增殖,进而形成肿瘤。

其次,这种变异会影响细胞的分化能力,细胞可以不正常的增殖,最终形成肿瘤。

硬化性骨肉瘤的症状可根据其发生部位有不同的表现。

常见的症状是疼痛、肿胀和肿块,特别是肢体及关节的活动受限,并伴有发热、嗜睡等。

检查可以根据病史和体征发现,如X线片发现骨质受影响,成像检查发现局部肿大,CT检查可以看到局部浸润性肿瘤,以及临
床分析。

硬化性骨肉瘤的治疗依赖于病变的严重程度。

常规疗法是进行手术切除、化疗及放疗治疗。

手术切除的宗旨是去除肿瘤核心,并尽可能多的保留健康的骨细胞。

化疗和放疗是为了控制肿瘤的转移和复发,以降低恶性肿瘤复发的风险。

硬化性骨肉瘤需要严格的监测,以便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因此,建议患者定期体检,以便早发现异常变化,及时进行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硬化性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要及早发现,以利早期治疗。


出现症状时,应及时看医生,根据不同的病例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以确保最大程度的治疗效果。

应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变化,并不断加强医学追踪,降低疾病的恶变率,保证患者的健康。

医学知识之骨肉瘤

医学知识之骨肉瘤

骨肉瘤骨肉瘤(osteosarcoma)是指肿瘤细胞能直接形成肿瘤性类骨组织或骨组织的恶性肿瘤。

骨肉瘤是原发性骨恶性肿瘤中最常见者,约占骨恶性肿瘤的1/3。

骨肉瘤的发病率在男性略高,可发生于各级年龄,但最多见于11~20岁,其次为21~30岁,年龄越大,发病率越低。

骨肉瘤多发生在骨骼生长发育的旺盛时期,其恶性程度又较高,因此是严重影响劳动生产力并危及生命的重要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病因骨肉瘤病因不明,其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骨骼的活跃生长。

②放射线:实验证明凡能在骨骼内积存的放射性物质均可诱发骨肉瘤;某些骨疾患如骨巨细胞瘤、动脉瘤性骨囊肿或骨外肿瘤如乳腺瘤、视网膜母细胞瘤等的局部放射线照射治疗,偶尔可引起继发性骨肉瘤。

③遗传: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b基因,位于染色体13q14,目前已知它是一种抑癌基因)突变或缺失的遗传性视网膜母细胞瘤患者,发生骨肉瘤的危险性远远高于一般人。

近年发现一些骨肉瘤患者也有Rb基因的突变。

④病毒:实验证明,动物的骨肉瘤与病毒感染有关,但对人类骨肉瘤尚未有确切的材料说明与病毒的关系。

⑤良性骨疾患的恶变:如多发性骨软骨瘤、骨Paget病、骨纤维结构不良等可恶变而发生骨肉瘤,亦称为继发性骨肉瘤。

病理变化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最常见于四肢长骨,半数以上发生于股骨的下端及胫骨或腓骨的上端,其次为肱骨上端。

颌骨、脊椎骨、肩胛骨和髂骨等较少见。

长骨的骨肉瘤发病年龄较小,发生于扁骨者年龄较大。

大多数骨肉瘤发生于骨的内部或中央,在长骨位于干骺端,肿瘤在骨髓腔内及向周围骨皮质浸润形成肿块。

因骨骺软骨对骨肉瘤的浸润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骨骺板闭合骨化之前(约17~20岁),一般不侵及骨骺端。

少数骨肉瘤发生于骨表面,称为皮质旁骨肉瘤,其临床、X线和病理表现均与一般骨肉瘤不同。

肉眼观,长骨肿瘤位于干骺端的骨髓腔中央或为偏心性。

一侧或四周的骨皮质被浸润和破坏,其表面的骨外膜常被掀起。

《骨肉瘤讲座》ppt课件

《骨肉瘤讲座》ppt课件

骨肉瘤非基本X线征
瘤软骨钙化 病理骨折 胫骨转移
2019/3/26
早期骨肉瘤
骨肉瘤(成骨型)
2019/3/26
骨肉瘤:溶骨型
骨肉瘤:混合型
2019/3/26
(二)动脉造影及DSA
4 1、肿瘤局部血循环增加,约占79.2%。 4 2、新生毛细血管网及瘤血管形成,粗细不一、
呈螺旋状,走行乱,边毛糙。 4 3、瘤内血湖形成,血管末端出现斑片状造影 剂。 4 4、瘤染色见肿瘤密度增高,是平行血管和血 窦显影。 4 5、瘤内动静脉瘘,动脉期见静脉显影。 4 6、瘤内血管中断,破坏或被包埋而僵直。 4 上述征象具备2-3种,即可诊断恶性。但不能反 2019/3/26 映组织学类型。
骨肉瘤病理表现:骨肉瘤截肢标本。 组织切片
示分化不好的瘤骨细胞,瘤骨小梁和血管腔
2019/3/26
三、临床表现
4 (一)发病情况
1、骨肉瘤是我国最常见的 原发恶性骨肿瘤,约占恶性骨肿瘤的44.6%, 是软骨肉瘤3倍,纤维肉瘤7倍。2、男性多于 女性,2.3:1。3、好发年龄15~25岁(占 75%),50岁以上好发于扁骨。4、好发于长骨 (96%),股骨下段和胫骨上段占70%-80%; 扁骨及不规则骨中以髂骨多见。长骨病变中最 好发生于干骺端。 4 (二)病程 骨肉瘤恶性度高,平均病程0.5-1 年。早期就发生肺转移,转移灶有成骨。 2019/3/26
平 片
CT示骨破坏, 软组织肿块
2019/3/26
右髂骨骨肉瘤 平 片 CT
2019/3/26
左股骨骨肉瘤平片及CT表现
平 片
CT示瘤骨、骨膜增生,软组织肿块
2019/3/26
(四)MRI表现
4 1、MRI检查价值

骨肉瘤的影像诊断学习.pptx

骨肉瘤的影像诊断学习.pptx
第3页/共23页
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原发恶性骨肿瘤好发年龄:15-25岁(75%)长骨干骺端(股、胫骨); 50岁以上好发于扁骨(髂骨)症状: 疼痛、肿胀、运动障碍实验室: (1)碱性磷酸酶(与肿瘤性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明显升高;可提示复发 (2)贫血 (3)血清钙、磷无显著变化转移:快、早,常早期(平均4-9月)肺、脑转移
第18页/共23页
四、多灶性骨肉瘤(原发多源性骨肉瘤、骨肉瘤病)
Multifoca生在长骨干骺端,病灶大小常一致,并充满整个干骺端,也可侵犯骨骺、腕骨、跗骨X线表现为多发的棉团样肿瘤骨和斑点状硬化,可一骨多处病灶或多骨受累
第19页/共23页
第7页/共23页
MRI表现
当骨质被肿瘤浸润破坏后信号增高、骨皮质变薄、中断或缺失,破坏区由软组织肿块占居侵犯肌肉,表现为中高混合信号肿块,大的肿块内部可有出血、坏死和液化当侵犯骺板和关节,显示清楚。溶骨型病变在T1WI上呈略低至中信号,在T2WI上呈中等偏高信号成骨性病变在T1和T2上均呈低信号,瘤周水肿在T2上为高信号肿瘤在骨髓内浸润表现为与正常骨髓境界分明的低信号区,有跳跃播散倾向。
第8页/共23页
M,20Y,骨肉瘤
第9页/共23页
分型(一)
从临床上分: 1.原发型 2.继发型按组织成分分: 1.成骨型(50%) 2.成软骨型(25%) 3.成纤维型(25%)病理分类: 1.骨母细胞型 2.软骨母细胞型 3.纤维母细胞型 4.血管扩张型 5.混合型
第16页/共23页
二、骨膜性骨肉瘤Periosteal Osteosarcoma
常累及青少年长骨骨干,常股骨、胫骨骨干表面起源于骨外膜,也叫骨膜肉瘤,肿瘤与骨皮质紧密相连并轻度侵犯骨皮质,向外呈分叶状突向软组织,边界清楚肿瘤位于骨干或干骺端,沿表面生长,表现为紧贴骨皮质的软组织肿块,内有垂直于骨皮质的放射状或毛发状骨针,肿块基底部瘤骨较浓密,相邻的骨皮质有侵蚀

骨肉瘤影像诊断

骨肉瘤影像诊断
由于CT图像具有很高的密度分辨力以及影像直观、定位准确、稳定等优点,因而能提供更充分 的影像学资料,能敏感、更准确地反映骨肉瘤的骨质破坏、病变位置、范围、扩展、内部结构的细 小变化及骨髓腔内侵犯等。CT能发现部分平片不能发现的征象:
①肿瘤的边缘:可光整或不规则,与骨髓腔的界线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有较明显强化, 使肿瘤的边界显示更加清楚;
A、B.右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股骨干下段不规则形骨质破坏,骨皮质中断,突人邻近软组织内,破坏区内见团块 状致密瘤骨,可见骨膜增生及Codman三角
CT表现
目前CT已经广泛应用于骨肿瘤的诊断,而且对于评估肿瘤的恶性程度,确定手术范围有一定的 价值。骨肉瘤的CT诊断应建立在X线平片的基础之上。CT检查所显示的征象与X线平片大Βιβλιοθήκη 相同,其 表现为:X线表现
4.肿瘤新骨:是骨肉瘤X线诊断的重要依据。一般有3种形态:①象牙质样瘤骨:密度最高,如象 牙质,边界清楚,分布于髓腔或肿瘤的中央部分,为瘤骨中分化较成熟者;②棉絮状瘤骨:棉絮状瘤 骨的密度稍高于正常骨,边界模糊,呈棉絮状,为分化差的瘤骨;③针状瘤骨:走行与骨皮质相垂直, 基底与骨皮质相接,密度高,呈放射状、毛刺状及胡须状,其形成是肿瘤向软组织浸润时肿瘤的供应 微血管也随之发生并垂直于骨干,呈针状、放射状或毛刺状排列。针状瘤骨于成骨肉瘤中出现的比例 约占46%。肿瘤骨无正常骨纹,X线无骨小梁结构。上述几种形状的肿瘤骨可单独出现,也可合并存在。 在骨肉瘤中还经常出现环形钙化,多见于骨外软组织肿块中。
MRI诊断骨肉瘤较X线平片和CT等其他影像手段具有许多优势。首先,MRI的多方位成像能全面评估 肿瘤的范围,如冠状面及矢状面的图像能确切显示长骨骨髓内的扩散及髓内跳跃式的转移灶。在X线平 片及CT图像上由于肿瘤成骨,肿瘤与正常骨质之间分界不清,影响对肿瘤范围的判断,而MRI不受成骨 的影响,能准确地判断肿瘤的范围。应用矢状位TWI加权像所确定肿瘤范围大小与术后病理标本大小间 有较高的相关性。其次,MRI的多参数成像对发现病变非常敏感,在早期发现病变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第三,MRI可以清楚显示肿瘤与周围正常结构如肌肉、神经、血管的关系,也能清楚显示肿瘤在髓腔内 以及向骨骺和关节腔的蔓延,这对于是否采取保肢手术及术后生存率评估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外, MRI常常应用于对骨肉瘤化疗疗效进行评价。MRI的不足之处是显示肿瘤骨及钙化等方面不及传统的X线 或CT检查。

骨肿瘤名词解释

骨肿瘤名词解释

骨肿瘤是指在骨骼中发生的肿瘤或肿瘤样病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骨肿瘤及其简要解释:
1. 骨肉瘤(Osteosarcoma):骨肉瘤是一种恶性的原发性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

它通常影响年轻人,特征包括骨痛、肿块、肿瘤内部钙化等。

2. 骨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原发性骨肿瘤,通常发生在骨骺端。

它由大量多核巨细胞和间充质细胞组成,特征为疼痛、肿块和骨质破坏。

3. 骨转移瘤(Bone Metastases):骨转移瘤是癌症的转移性病灶,从原发癌症(如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扩散到骨组织。

骨转移瘤可引起骨痛、易骨折和骨质破坏等症状。

4. 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骨髓瘤是一种血液系统的肿瘤,起源于骨髓中的浆细胞。

它会导致骨骼破坏、骨痛、骨折、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等症状。

5. 骨囊肿(Bone Cyst):骨囊肿是一种良性的骨病变,通常出现在儿童和青少年。

它是骨内液体或半固体物质积聚形成的囊状结构,可能引起疼痛和骨折。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骨肿瘤,骨肿瘤的种类和特征还有很多,具体的诊断和治疗需要依靠医学专业人士进行综合评估和处理。

如果您有特定的骨肿瘤相关问题或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或骨科专家以获取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骨肉瘤病理分型

骨肉瘤病理分型

骨肉瘤病理分型骨肉瘤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恶性肿瘤,起源于骨骼和软组织。

它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尤其是青少年和儿童。

骨肉瘤的病理分型是确诊和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介绍骨肉瘤的病理分型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骨肉瘤根据病理学上的特征和细胞学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骨样骨肉瘤(osteoblastic osteosarcoma):这是骨肉瘤中最常见的类型之一,约占所有骨肉瘤病例的50%。

它的特点是产生成熟的骨组织,形成骨柄和骨小梁。

这种类型的骨肉瘤通常发生在长骨的干骺端,如股骨和胫骨。

临床上,患者通常会出现疼痛和肿胀。

2. 纤维性骨肉瘤(fibroblastic osteosarcoma):这种类型的骨肉瘤以产生纤维组织为特征,形成不完全的骨柄和纤维组织。

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的长骨中,如股骨和肱骨。

临床上,患者会出现疼痛和肿块。

3. 纯粘液样骨肉瘤(chondroblastic osteosarcoma):这种类型的骨肉瘤以产生软骨为特征,形成软骨和纤维组织。

它常发生在髓腔内,如肱骨和股骨。

临床表现为疼痛和关节功能异常。

4. 混合型骨肉瘤(telangiectatic osteosarcoma):这种类型的骨肉瘤以含有血管扩张为特征,其中含有囊性腔。

它通常发生在儿童和年轻人的长骨和大段骨骼中。

临床上,患者会出现剧烈疼痛和肿胀。

5. 其他类型:此外,还有少见类型的骨肉瘤,如小细胞骨肉瘤、扁平细胞骨肉瘤和非典型骨肉瘤等。

这些类型很罕见,但每一种类型都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

病理分型对于指导骨肉瘤的治疗和预后评估非常重要。

不同类型的骨肉瘤在治疗方案和预后上有所不同。

例如,骨样骨肉瘤和纤维性骨肉瘤对化疗和手术切除的反应较好,预后相对较好。

而纯粘液样骨肉瘤和混合型骨肉瘤对化疗和手术切除的反应较差,预后相对较差。

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骨肉瘤,临床医生可以根据病理分型来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骨肉瘤

骨肉瘤

骨肉瘤的手术治疗
G2T1~2M0期患者
采用综合治疗,术前大剂量化疗,然后根据肿瘤侵润 范围做根治性切除瘤段,灭活再植或置入假体的保肢 手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大剂量化疗。 1. 截肢术; 2 . 保肢术:(1)热疗;(2)半关节移 植;假体植入。
G2T1~2M1期患者
除上述治疗,可以手术切除转移灶。对肺转移灶现多 采取切除术。
胫骨骨肉瘤(溶骨型)。胫骨 上端偏内侧骨松质虫蚀状骨破 坏,局部骨皮质消失。
实验室检查
碱性磷酸酶:
早期,分化较好的骨肉瘤和硬化型骨肉瘤可以正常, 瘤体较大、出现转移则高达2600U/L。大剂量化疗及术后, 大部分病人AKP可以下降。复发或者转移可再度升高。
血沉检查:
瘤体较大、分化差、已转移的骨肉瘤病人血沉快。 可以作为动态观察指标,但不十分敏感。
这发生在皮质旁,亦可以说是皮质旁骨肉瘤的一种亚 型。此型诊断,X线虽有些特点,但主要靠病理。
X线:与前者相同,去分化后,均匀致密肿瘤深部区 域内出现疏松,边缘不清之破坏区,并累及皮质、髓 腔,很少有骨膜隆起改变。
还有
骨膜型骨肉瘤 高度恶性表面骨肉瘤 骨外骨肉瘤 多发骨肉瘤
(1)x线表现 (2)放射核素扫描 (3)CT (4)磁共振成像
六、诊 断
(二)实 验 室 检 查
(1)碱性磷酸酶 (2)血沉 (3)活组织病理检查
影像学检查
X线表现:
主要表现有成骨性的骨硬化灶或溶骨性的破坏,骨 膜反应可见Codman三角或呈“日光照射”现像。
放射性核素扫描:
可以明确原发骨肿瘤的部位以及骨与骨骼外转移的 部位。方法简便定位准确。
CT检查:
可以确定髓内及软组织病变范围,对定性帮助不大。

骨肉瘤不能做化疗可有什么办法治疗

骨肉瘤不能做化疗可有什么办法治疗

骨肉瘤不能做化疗可有什么办法治疗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主要发生在骨骼发育中的青少年群体中。

通常情况下,骨肉瘤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肿瘤和辅助化疗,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然而,个别患者由于种种原因无法接受化疗,那么他们还有哪些治疗选择呢?首先,对于不能进行化疗的骨肉瘤患者,手术仍然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手术切除肿瘤是根治骨肉瘤的有效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病情并延长生存期。

手术方式根据肿瘤部位和患者的身体状况而定,常见的手术方式有切除肿瘤及周围组织、局部切除、肢体救助手术等。

对于不适合手术或手术后的复发患者,辅助放疗或内固定术也可作为治疗选择。

其次,放射治疗在骨肉瘤的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放疗可以杀灭癌细胞,减小肿瘤的体积,防止肿瘤扩散。

对于不能进行化疗的患者,放射治疗可以作为替代方案或联合手术治疗。

然而,放射治疗也存在副作用,包括皮肤炎症、疲劳感、疼痛等,因此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

第三,靶向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通过选择性地抑制肿瘤细胞内的特定靶点或信号通路,从而阻断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在骨肉瘤的治疗中,一些靶向药物已经被证明对肿瘤的控制和预后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目前,临床应用广泛的靶向药物包括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血管生成抑制剂等。

然而,靶向治疗仍处于研究阶段,尚需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和研究,以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此外,免疫治疗也是治疗骨肉瘤的一种有前景的方法。

免疫治疗是利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清除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目前,针对骨肉瘤的免疫疗法主要包括某些免疫细胞的激活、肿瘤相关抗原的表达、肿瘤患者的免疫低下状态等。

然而,免疫治疗依然面临许多挑战,包括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性、免疫耐受性等。

因此,免疫治疗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优化,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总结起来,对于不能进行化疗的骨肉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疾病名】骨肉瘤

【疾病名】骨肉瘤

【疾病名】骨肉瘤【英文名】osteosarcoma【缩写】【别名】osteogenic sarcoma;osteoma sarcomatosum;成骨源性肉瘤;原发恶性梭形细胞肿瘤【ICD号】M9180/3【概述】骨肉瘤是最常见的骨恶性肿瘤,它来源于有成骨潜能的间叶细胞,由恶性增殖的肉瘤细胞直接产生肿瘤性骨样组织或不成熟骨,也称为成骨肉瘤,是指瘤细胞能直接产生肿瘤骨及骨样组织的一种恶性结缔组织肿瘤。

1993年,WHO 为避免“成骨”在“来源”和“产生”两种意义上造成的混乱而将其统称为骨肉瘤。

骨肉瘤是骨的原发恶性梭形细胞肿瘤,其发生率仅次于浆细胞骨髓瘤。

它的组织学特点是增生的梭形肿瘤细胞直接产生骨样基质或不成熟骨。

但在一些罕见的情况下,肿瘤细胞保持非常幼稚的状态,并不产生骨样基质或骨,使得对肿瘤的分类非常困难。

近年来对骨肉瘤的分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确定出一些有独特临床、影像和组织学表现的亚型。

骨肉瘤以其特性、发病部位、分化程度及组织学形态的差异而分为许多亚型。

由于每种亚型因恶性程度不同而有其不同的预后,如笼统地将所有的亚型均归于骨肉瘤名称下来讨论治疗和预后,显然不合理。

故了解骨肉瘤的亚型分类及其预后对患者的治疗和疗效判断极为重要(表1)。

1.主要的分类标准有(1)按肿瘤在骨内的部位:髓内型或称中央型、皮质内、骨膜或骨旁。

(2)按细胞的分化程度:高度恶性或低度恶性。

(3)按肿瘤的组织构成:骨母细胞型、软骨母细胞型、成纤维细胞型、纤维组织细胞型、血管扩张型、小细胞型、透明细胞型。

(4)按病灶的数量:单发型或多中心型。

(5)按发病骨的原始状态:正常骨、Paget病、发生于有血管损伤的骨、经过放射的骨或继发于其他肿瘤如骨软骨瘤、软骨瘤、骨母细胞瘤、多发纤维异样增殖症。

2.典型骨肉瘤 典型骨肉瘤一般见于10~20岁年龄段,但在任何年龄都可发生,包括婴幼儿、儿童以及老年人。

男性发病率较高,男女之比约为2∶1。

硬化性骨肉瘤名词解释

硬化性骨肉瘤名词解释

硬化性骨肉瘤名词解释
硬化性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恶性骨肉瘤,它是通过转化为硬质骨细胞而形成的。

它出现在骨的外表面,在骨的内部,甚至在软骨细胞中。

这种病症可以在任何部位发生,但最常见的部位是大腿骨、肩膀骨和肩胛骨。

硬化性骨肉瘤的病因尚不完全清楚,但有一些与之相关的因素已经被发现,包括细胞因子、致癌物质、遗传变异以及疾病或疾病的基因变异。

临床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可以帮助诊断硬化性骨肉瘤。

一般来说,症状可能为疼痛和肿胀,而影像学检查如x光或CT可以帮助显
示病变的位置和规模。

硬化性骨肉瘤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具体取决于该病的严重程度。

一般推荐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如骨折钢板修复术,以及放射治疗和/或化疗。

手术旨在清除病变组织,而放射治疗和化疗则是将细胞
杀死或阻止细胞增殖。

预防硬化性骨肉瘤是可能的,尽管不易实现。

合理的锻炼和营养摄入是预防这种疾病的最佳方法。

缺乏运动,以及摄入不良的食物和高脂肪饮食,可能导致硬化性骨肉瘤的发生。

应该采取措施,减少这种风险。

此外,不抽烟也可以有助于降低风险,因为吸烟可能会加重慢性疾病的症状或增加恶性肿瘤的发生。

硬化性骨肉瘤也可能与外因有关,比如暴露于放射线的病人更易患上硬化性骨肉瘤。

总之,硬化性骨肉瘤是一种恶性肿瘤,发生率较低,但发生率高于其他类型的肿瘤。

有效治疗硬化性骨肉瘤的最佳方法是早期发现病例,并采取多种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或化疗。

有效的预防措施也应该考虑,以降低患病的风险。

骨肉瘤病理变化特点

骨肉瘤病理变化特点

骨肉瘤病理变化特点引言骨肉瘤(osteosarcoma)是一种高度恶性的骨肿瘤,起源于成骨组织,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相对较为常见。

其病理变化特点在于组织学结构的异常和恶性细胞的增生。

本文将探讨骨肉瘤的病理变化特点,涵盖肿瘤组织结构、细胞形态学特点以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面。

肿瘤组织结构骨肉瘤的肿瘤组织结构呈现多样性,分为两大类别:骨样型(osteoid type)和非骨样型(non-osteoid type)。

骨样型骨样型的肿瘤组织结构主要由成骨组织构成,其中最典型的表现为瘤细胞产生的骨基质(osteoid)。

骨基质由未成熟的胶原纤维和未矿化的骨基质所组成,通常以片状或群集状存在于肿瘤中。

骨基质与周围正常骨组织的界限常不清晰,但其具有典型的成骨细胞或成骨上皮细胞围绕的特点。

非骨样型非骨样型的肿瘤组织结构缺乏明显的骨基质形成。

相反,其主要由富含胶原纤维的间质组织和瘤细胞组成。

瘤细胞形态各异,可呈梭形、多形性或小圆形,胞浆呈浅酸性,核分裂象较多。

细胞形态学特点骨肉瘤的瘤细胞形态学特点表现为多样性和恶性性。

以下是常见的细胞形态学特点:1.多形性细胞:瘤细胞形态多样,大小差异明显,细胞形状可为梭形、多角形或圆形。

2.异形核:部分瘤细胞的细胞核呈现异形性,大小和形状不一致,染色质可见不规则的分布和深染色。

3.核分裂象增多:骨肉瘤的瘤细胞核分裂活跃,可见较多的核分裂象,反映其增殖活跃性。

4.巨核细胞:部分骨肉瘤组织中可见巨核细胞,其细胞核呈现多核或多叶状,染色质分布不规则。

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免疫组织化学是一种常用的病理学方法,用于确定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抗原或标记物。

在骨肉瘤的病理诊断中,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信息。

以下是常见的免疫组织化学特点:1.Vimentin:瘤细胞常表达Vimentin,这是一种中间丝蛋白,表明肿瘤起源于间叶组织。

2.Osteopontin:瘤细胞中可表达骨钙素(Osteopontin),这是一种与骨发育和骨重构相关的蛋白质,提示骨肉瘤的骨样型。

骨肉瘤(Osteosarcoma)(课堂PPT)

骨肉瘤(Osteosarcoma)(课堂PPT)

• 前臂和跗骨不常见
• 生长软骨的长期存在可推迟肿瘤入侵
骨髓
.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9
症状与体征
• 初期常无典型的症状
• 在数周内,病情进展展,疼痛加剧
• 局部皮肤温度增高
• 邻近关节功能障碍,红肿、浅表静脉网 状怒张
• 肿瘤由产生类骨质和骨质的肉瘤组织细 胞组成
钙化
• CT显示在X线放射影像呈阴性的 转移灶
.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18
病理学检查
• 大体病理学特征 • 组织病理学特征
.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13
CT检查
• 了解肿瘤在软组织中扩展的 情况
• 与大血管或重要脏器的关系
• 对关节组织和关节腔的侵犯
诊断--手术--预后
.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14
MRI检查
• 检测肿瘤在松质骨和循骨髓腔扩展
情况
• 显示遗漏的肿瘤转移
.
The 3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Kunming Medical College
12
病变发展
• 骨皮质被破坏并多处 穿破
• 软组织内肿瘤性肿块
• 阳光射线影像
• 高度不透过放射线的 结节和分支状影像。
• Codman三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骨肉瘤(osteosarcoma)又称成骨肉瘤,由肉瘤性成骨细胞及其直接产生的骨样组织、新生骨构成,是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中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骨肿瘤。

易发生肺转移。

本病以15-25岁发病者居多。

70%以上的病人发生在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肱骨近端的干骺端。

预后不良。

病理改变骨肉瘤的主要组织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肿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其成分的多寡,随肿瘤性成骨细胞分化程度而异。

分化比较成热者,肿瘤骨多,称为硬化性骨肉瘤,分化比较原始者,肿瘤骨少,称为溶骨性骨肉瘤。

介乎二者之间者,即有不同程度的溶骨性和硬化性骨肉瘤。

在肉眼观察下,骨肉瘤的性质颇不一致,有坚硬如象牙者(硬化性骨肉瘤),有脆软如肉芽易出血、瘤骨极少者(溶骨性骨肉瘤),有生长迅速而血不足,以致部分肿瘤坏死,形成含棕色或血性液体的囊肿者,有生长迅速而血运丰富,肿瘤组织含有极多的扩张血管和血安,以致肿瘤产生搏动和杂音,形成假性动脉瘤者。

显微镜检查,肿瘤组织的成分亦复杂无常。

在硬化性部分的切片中,可以发现不分层,无骨小管系统,排列杂乱、染色颇深的肿瘤骨小梁。

肿瘤骨小粱间隙之中,可能有未被破坏的正常骨质存在,与肿瘤骨对比,更显出肿瘤骨小粱不服从生理力线原则的紊乱现象。

在溶骨性部分的切片中,则可以发现肿瘤骨稀少或不存在,偶尔或有散在的骨样组织,但肿瘤性成骨细胞极多,分化原始,大小不一,胞浆多少不匀,胞膜不清,胞核大,染色深,分裂多。

此外血管丰富,有成窦状者,其管壁系由肿瘤细胞所形成。

上述两种显微镜下的不同组织象,可能存在千同一骨肉瘤中。

此点说明,骨肉瘤一且发生,不论其为硬化性或溶骨性,恶性的程度不可能有绝大差别。

除上述镜下所见外,尚可发现两种比较少见的细胞:一为肿瘤巨细胞,胞核多至3—10个,染色颇深,一为异物巨细胞,散在于肿瘤坏死部分或出血部分的周围。

其形态与骨巨细胞瘤的巨细胞同。

总的说,骨肉瘤的主要成分为肿瘤性成骨细胞,骨样组织和肿瘤骨。

但也可能有一些恶性程度不等的软骨组织小岛,数量小,不能左右骨肉瘤的本质。

因此,不应因软骨组织的出现,更变骨肉瘤的名称。

骨肉瘤转移早而迅速,转移瘤几乎完全发现于肺部,通过肺部转移至其他器官者则罕见;局部淋巴结因肿瘤坏死可有增生扩大现象,但很少有转移瘤的存在。

临床表现疼痛为早期症状,可发生在肿瘤出现以前,起初为间断性疼痛,渐转为持续性剧烈疼痛,尤以夜间为甚。

恶性大的肿瘤疼痛发生较早且较剧烈,常有局部创伤史。

骨端近关节处肿瘤大,硬度不一,有压痛,局部温度高,静脉扩张,有时可摸出搏动,可有病理骨折。

全身健康逐渐下降至衰竭,多数病人在一年内有肺部转移。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一、实验室检查贫血、白细胞计数升高或正常、血细胞沉降率增快、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

二、X线检查 1、骨松质和髓腔改变骨肉瘤较有特征的改变是骨质增生,其中以肿瘤性新骨形成为重要特点,掺杂有反应性骨质增生。

X线表现为骨质硬化变白。

干骺端骨松质和髓腔改变有以下几种:①均匀性毛玻璃样密度增高;②雾状、斑片状或团块状肿瘤新骨形成;③反应性骨质硬化;④骨质破坏。

2、骨皮质改变早期骨质发生溶骨性破坏,骨密度降低,表现为筛孔状细条透光线。

以后皮质表面变得凹凸不平,溶骨区瘤骨形成后骨质密度增高。

3、骨膜反应①线样或葱皮样骨膜反应:线样者为一层很薄的骨膜新生骨平行于骨干,葱皮样者为很多层次。

②垂直样骨膜反应:骨膜新生骨斜行或垂直于皮质骨,外缘密度较高。

光滑整齐,边缘清楚。

③Codman三角(袖口症)和日光放射现象。

三、CT检查能准确显示肿瘤,平扫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破坏,也可表现为不规则皮质增厚和骨硬化。

骨膜增生表现为高密度,肿瘤侵犯髓腔使低密度的髓内组织密度增高并有蔓延趋势。

如果形成跳跃性转移灶,则显示骨皮质中断。

CT增强后扫描可清楚显示软组织边缘,并有利于显示肿瘤与附近大血管的关系。

四、MRI检查其影像学特点取决于肿瘤组织中主要细胞类型和有无出血坏死。

成骨型骨肉瘤在T1、T2加权图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

成软骨型T2加权图像上为高信号,其中局限性低信号区为软骨钙化的成分。

成纤维型常有短T1、短T2的纤维特点,T1、T2加权图像上均为低信号。

毛细血管扩张型骨肉瘤内含有较大的囊性血腔,T1、T2加权图像上都表现为低信号。

髓腔内的病灶在T1加权
图像上表现为更低信号区或低、等、高信号区混杂。

冠状面或矢状面图像上能确切显示长骨骨髓腔内的扩散,易发现髓腔内跳跃性的转移灶。

肿瘤部位的骨膜反应和钙化、骨化在MRI 图像上显示为低信号,不规则增厚的骨膜和伴存的水肿在MRI横断面T2加权图像上表现为高信号的厚环。

冠状面或矢状面图像上可显示低信号的骨膜三角位于更低信号的骨皮质和稍高信号的软组织之间,很具有特征性。

诊断诊断标准: 1.多发于15-25岁青少年,男性多于女性。

好发于四肢长管骨干骺端。

膝关节上下部位最常见。

2.主要症状是局部疼痛,初为间歇性隐痛,迅速转为持续性剧痛,夜间尤甚。

3.局部皮温高,静脉怒张,肿块生长迅速,压痛,可出现震颤和血管杂音,可有病理性骨折,关节功能障碍。

4.全身毒性反应,食欲不振,体重减轻,最后衰竭,出现恶病质。

5.贫血,白细胞增高,血沉块,碱性磷酸酶增高。

6.X线摄片之特征:干骺端偏心性骨质破坏或同时出现骨质硬化,并有骨膜反应。

7.病理检查见肿瘤组织主要成分有瘤性成骨细胞、瘤性骨样组织和肿瘤骨,可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一、炎症早期慢性骨髓炎和干骺端结核有时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X线表现上与骨肉瘤相似,如局部肿胀、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升高、血细胞沉降率增快等。

X线片可见干骺端骨皮质破坏和骨膜反应,但炎症产生的骨皮质破坏和骨膜反应均规则且局限,抗感染或抗结核治疗后症状减轻。

二、其他恶性肿瘤如软骨肉瘤、骨纤维肉瘤等在临床、X线表现方面与骨肉瘤相近,需经病理检查确诊。

治疗属G2T1-2M0,采用综合治疗。

近年来由于化学疗法的迅速发展,骨肉瘤的治愈率不断上升,可达50%以上。

目前,治疗的措施是术前使用化疗3~8周,然后作根治切除后置入假体的肢体保留手术或截肢术,术后继续使用化疗。

但必须注意,骨肉瘤的恶性程度很高。

由于在诊断时,已有70%的病人在血液中发现肿瘤细胞,所以肺转移的发生率较高,属G2T1-2M1,除上述治疗外,还可行手术切除转移灶。

因此,早期明确诊断,迅速采用化疗和手术措施,才能提高5年存活率。

1 2 下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