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城计”
空城计》ppt课件
诸葛亮
01
蜀汉丞相,智慧的代表,善于运 用计谋,是《空城计》中的主要 策划者。
02
诸葛亮通过实施空城计,成功地 抵御了司马懿的大军进攻,展现 了他的智谋和胆略。
司马懿
曹魏大都督,以谋略著称,是《空城 计》中的主要对手。
司马懿虽然识破了诸葛亮的空城计, 但出于谨慎考虑,最终选择撤军,显 示了他的多疑和谨慎的性格。
作者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是著名的小说家和戏曲家。《三国演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而《空城计》则是其 中的经典篇章。在创作背景方面,罗贯中深受元末动荡社会的影响,他通过《三国演义》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风云 变幻和英雄豪杰的英勇事迹。
《空城计》的故事背景
总结词
了解故事背景有助于把握《空城计》的主题和情节发展。
在商业竞争中,企业可以通过合理的 市场策略和品牌塑造,在竞争对手面 前展现出强大的实力和优势,从而获 得市场份额和客户的信任。
《空城计》与其他传统故事的对比
“草船借箭”体现了诸葛亮的智 慧和谋略,通过巧妙的设计和计 划,成功地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 任务。
通过对比这些故事,可以更全面 地理解诸葛亮的智慧和才能,以 及《三国演义》中丰富的兵法思 想和战争策略。
情节设计
悬念
结局
故事情节中充满了悬念和转折,使得 观众在观看过程中始终保持紧张和期 待。
故事结局出人意料,令人回味无穷, 充分体现了情节设计的巧妙之处。
冲突
故事中的冲突主要表现在智谋和力量 的较量上,这种较量不仅存在于诸葛 亮和司马懿之间,也存在于双方军队 之间。
语言特点
01
02
03
生动形象
故事中的语言生动形象, 富有表现力,能够让观众 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人物的 情感和内心世界。
【文言文】空城计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空城计原文及翻译原文: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
翻译: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
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妙的功效。
空城计讲的是《三国演义》的第九十五回,司马懿在夺取街亭后,乘胜连夺三城,直逼蜀军的后方机关西城。
诸葛亮来不及撤退,手下只有一些老弱残兵。
万分焦急时,诸葛亮忙命人把旌旗隐藏,又叫士兵把城门打开,派几名士兵扮成百姓模样,洒水扫街。
诸葛亮领着两个小书童,到敌楼上弹起琴来。
知道消息后的司马懿便令三军原地停下,自己带一对人马前去观看。
看到此景后,司马懿十分疑惑,便令全军急忙撤退。
但又有人认为,诸葛亮兵出祁山,连连获胜,曹魏诸将无人敢迎战。
在危亡之际,曹睿不得已重新启用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此次得到重用完全是诸葛亮的功劳。
所以司马懿害怕此战取得胜利后,魏明帝曹睿卸磨杀驴,所以才故意放走了诸葛亮。
事实上,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与诸葛亮在街亭对战的是张郃,街亭失守后诸葛亮也迅速撤回了汉中,所以此空城计是虚构的。
据《三国志》记载,豫州刺使孙坚驻军鲁阳,准备讨伐董卓,在东门外为部将饯行时,董卓派骑兵前来迎战。
孙坚临危不惊,依旧行酒说笑,严令其部下不得妄动。
敌兵逐渐变多后,孙坚方才离座指挥部队有序撤入城中,董兵见孙坚军队临危不乱,不敢贸然进攻而被迫撤退。
孙坚这场战役也是一场著名的空城计。
公元前666年,楚国的公子元率兵攻打郑国。
郑国国力较弱,都城内兵力空虚,无法抵挡楚军的进犯。
上卿叔詹建议让士兵全部埋伏,并大开城门,摆出完全不设防的样子。
公子元赶到城下后认为不可贸然进攻,于是按兵不动。
这时,齐国接到郑国的求救信,已联合鲁、宋两国发兵,公子元闻报后急忙撤退。
在三十六计中,空城计意指虚虚实实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敌强我弱的情况。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国演义 空城计简介
三国演义空城计简介一、背景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该小说以东汉末年末年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期乱世的政治、军事和人物的故事,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精彩的战略谋略,其中之一就是“空城计”。
空城计是刘备在战争中所使用的一种独特的计策,通过虚张声势来迷惑敌人,以达到阻止敌军进攻、稳定军心的目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空城计的原理、过程以及取得的成果。
二、空城计的原理空城计是一种以虚假的军事形势来迷惑敌人的计谋,通过故意营造出一种敌军进攻将面临巨大困难和风险的假象,从而使敌军望而却步,停止进攻。
这一计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各种手段,让虚张声势的城市给人一种强大、凶险的印象,以便迷惑敌人,阻止其进攻。
三、空城计的过程1.准备阶段在空城计执行之前,首先要做好准备工作。
刘备要以自己的统帅身份,通过事前的准备,使得空城计可以圆满成功。
准备工作包括情报的搜集、城防的加固和士兵的训练等。
2.营造假象在空城计的执行过程中,关键是要营造出一个虚假的军事形势,以迷惑敌人。
刘备派人在城墙上兜鞋,制造出一种胆怯、被困的氛围,使得进攻城市的敌军觉得自己面临的是一个强敌。
3.谣言的散播接着,刘备安排人散布一些谣言,声称城中的士兵严阵以待,埋伏在各个角落,随时准备反击。
这样,敌军会更加害怕进攻,担心自己会陷入困境。
4.留下一位人质为了更加增加虚张声势,刘备派出一位重要的将领留在城中,以示坚守决心。
这位将领将化装成一个老百姓,深藏在城中的人群中,观察敌军的动向,同时可以在关键时刻起到示敌以弱的作用。
5.迷惑敌军在敌军开始进攻之后,刘备派出一支小部队,与敌军到达半路时展开迎战,但绝不采取主动进攻,而是采取防守为主的策略,进一步迷惑敌军,使其相信刘备军队实际上并非只有这么少人。
6.敌军退却在看到被围绕的城池时,敌军对于城中守军的实力产生了质疑和恐惧。
此时,刘备在城墙上发出号令,与假装的百姓一起高呼口号,进一步增强敌军的恐惧感。
空城计赏析
空城计赏析
《空城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兵法之一,被认为是一种狡猾、巧
妙的战术策略。
它是指在战争中,将敌方引诱至一座城池,但城内并
无明显的抵抗力量,敌人不得不放弃攻城而退。
这一计策被称为“空
城计”。
《空城计》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历史书《史记》中的《韩非子虚名》一篇中。
这篇文章描述了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为了保住自己的都城
赵国(今天的河北省邢台市)而使用的一种计策。
敌国齐国的大军逼
近赵国都城,韩非子没有兵力抵挡,于是他下令全城门户敞开,城内
无人,只有一个市井巷口上放着一座大鼓,灯火辉煌。
当齐军到达时,他们看到这幅景象,深感害怕。
他们认为赵军必定埋伏在城内,可能
将他们全歼。
最终,齐军失去了攻击的信心,只得重新撤退。
通过《空城计》,韩非子利用了敌人的心理因素。
他知道齐军会
因为城门大开,但城内却毫无动静而感到恐惧。
这种心理上的震慑让
齐军却步,韩非子取得了胜利。
这个故事反映了人类心理的一种普遍规律——人们害怕未知和不
确定的事物。
当面对空城时,齐军感到不安和恐惧,害怕城内隐藏着
一种无法预测的危险。
而这种恐惧被韩非子有效地利用,从而使敌人
失去了进攻的勇气。
《空城计》不仅仅是一种战术策略,更是一种智慧的体现。
它告
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应该善于运用智慧和策略。
有时候,不用费尽
力气去对抗,而是可以通过巧妙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展示了
中国古代智慧的一面,也启示着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思考和行动方式。
空城计的概括
空城计主要内容:三国时期,魏蜀之战,魏平西都督司马懿夺取了要塞街亭。
诸葛亮因马谡大意失街亭正自责用人不当。
此时司马懿大军逼近西城,不巧诸葛亮已将兵马调遣在外,一时难以回来,城中只有一些老弱兵丁,危机之中,诸葛亮自坐城头饮酒抚琴,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司马懿兵临城下,见城门大开,几个老兵在扫地,耳听诸葛亮琴声镇定不乱,心中疑惑,不敢贸然进城,自退二十里路观察。
及至探明实情返回时,赵云率大军已到,司马懿中了诸葛亮的空城之计。
《空城计》课文赏析
《空城计》故事取⾃《三国演义》,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段故事。
下⾯店铺为⼤家带来《空城计》课⽂赏析,希望⼤家多多阅读! 《空城计》课⽂原⽂ 孔明将⼈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军⼗五万,望西城蜂拥⽽来!”时孔明⾝边别⽆⼤将,只有⼀班⽂官,所引五千兵,已分⼀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出⼊,及⾼声⾔语者,⽴斩!⼤开四门,每⼀门⽤⼆⼗军⼠,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引⼆⼩童携琴⼀张,于城上楼前,凭栏⽽坐,焚⾹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不信,遂⽌住三军,⾃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操琴。
左有⼀童⼦,⼿捧宝剑;右有⼀童⼦,⼿执尘尾。
城门内外,有⼆⼗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
懿看毕⼤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路⽽退。
次⼦司马昭⽈:“莫⾮诸葛亮⽆军,故作此态?⽗亲何故便退兵?”懿⽈:“亮平⽣谨慎,不曾弄险。
今⼤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军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笑。
众官⽆不骇然,乃问孔明⽈:“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此⼈料吾⽣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险,盖因不得已⽽⽤之。
此⼈必引军投⼭北⼩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丞相⽞机,神⿁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矣。
”孔明⽈:“吾兵⽌有⼆千五百,若弃城⽽⾛,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有诗赞⽈: 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五万⼈回马处,⼟⼈指点到今疑。
空城计的意思及故事
【成语】:空城计【拼音】:[kōng chéng jì]【解释】:意指虚虚实实,兵无常势。
虚而示虚的疑兵之计,是一种疑中生疑的心理战,多用于己弱而敌强的情况。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
”【举例造句】:诸葛亮大摆空城计。
【成语典故】:《三国演义》中写,魏国派司马懿挂帅进攻蜀国街亭,诸葛亮派马谡驻守失败。
司马懿率兵乘胜直逼西城,诸葛亮无兵迎敌,但沉着镇定,大开城门,自己在城楼上弹琴唱曲。
司马懿怀疑设有埋伏,引兵退去。
事实上,这只是郭冲在注解里编出的小故事,街亭之战时司马懿远在洛阳,攻克孟达后回驻宛城,和发生地点相隔千里,和诸葛亮对战的是张郃,孔明见街亭败绩,迅速撤回汉中。
所以,此事件本身是虚构的。
(且当时就有人质疑:司马懿如果真得到这样的机会,麾下十余万大军,把他围住不就完了? 派几个神射手过去射诸葛亮,或者派一个小队过去火力侦察一下,立即就可以拆穿诸葛亮的把戏,一直老谋深算的司马懿再怎样也不至愚蠢胆怯到“扭头就跑”的地步。
)另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作者根据三国志裴松之注“郭冲三事”改编的一段故事,而“郭冲三事”并未说明诸葛亮是在街亭之战时用的空城计,以司马懿在街亭之战时的所在地来否定“郭冲三事”实在是牛头不对马嘴。
另外,历史上也确有一些运用空城计成功的例子,如果“神射手”、“火力侦察”的质疑成立,那历史上其他人的空城计岂不是都无法成立?故而不宜盲目否定“郭冲三事”的真实性。
小学三年级语文《空城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空城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特别精彩的一个故事,有很多吸引学生的东西,学生也有浓厚的阅读兴趣,但上完课后,我总感觉心里很空,有太多的遗憾让我的情绪无法释然。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空城计》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小学三年级语文《空城计》原文话说三国时魏国的名将司马懿占领了街亭以后,亲自带领十五万大军向西城这个地方来了。
这一天,诸葛亮正和部下商量怎么抵抗的事,忽然探子飞马来报:“司马懿带领十五万人马朝西城打来。
”这时候,诸葛亮身边并没有大将,只有一些文官,他所带的五千兵有一半是运送粮草的,不能打仗,听说司马懿的兵来了,都吓得心惊胆战,不知怎么办才好。
诸葛亮到城头一看,果然尘土飞扬,魏兵分两路向西城杀来。
诸葛亮传下命令,叫把所有的旗子都藏起来,城里的人不许随便出入,也不许大声说话,把四面城门全都打开,每个城门口二十个老兵扮成老百姓的模样,拿着扫帚打扫街道,如果魏兵到了,不要惊慌失措。
诸葛亮吩咐完了,自己把讲究的鹤毛大衣一披,戴上丝织的头巾,领头两个小童登上了城楼,坐在城楼上喝酒弹琴。
工夫不大,司马懿的大军来到了城下,一看这种情况,都不敢前进了,连忙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在马上远远望过去,果然看见诸葛亮坐在城楼上,满脸笑容,喝酒强琴,轻松自得,没事人一般。
司马懿看了,心里非常疑惑,连忙下令叫军队向后撤退。
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问:“为什么要撤退?是不是诸葛亮没有兵故意做出样子来迷惑我们?”司马懿说:“你小小年纪懂得什么,诸葛亮一向小心,从来不做冒险的事儿。
他在城楼上一坐,四门大开,里面一定有埋伏。
我们如果进去,就中了他的计。
快快后退四十里!”司马懿的兵后退了。
诸葛亮见司马懿的兵马撤退了,拍手大笑起来。
左右的官员都很惊奇,就问诸葛亮:“司马懿是魏国的名将,如今带了十五万大军攻打过来,见了丞相,为什么退得这样快?”诸葛亮说:“司马懿知道我一向很小心的,决不敢冒险。
空城计课件ppt
在京剧《空城计》中,演员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将诸葛亮与司马懿之间的紧张对峙表现得淋漓尽致 。演员们通过丰富的唱腔和身段,展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和司马懿的疑虑重重,为观众呈现出一场 视觉与听觉的盛宴。
影视作品中的空城计演绎
总结词
影视作品中的空城计往往注重视觉效果和情节紧凑,通过精彩的特效和紧张的节奏,将故事呈现在观众面前。
空城计课件
• 空城计的背景介绍 • 空城计的策略分析 • 空城计的历史实例 • 空城计的艺术表现 • 空城计的文化内涵 • 总结与思考
01
空城计的背景介绍
三国时期的战争环境
01
02
03
政治局势
三国时期,魏、蜀、吴之 间存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 斗争,各国间经常发生战 争和冲突。
军事技术
当时军事技术和战争手段 相对简单,主要依靠士兵 的数量和士气。
社会治理
空城计所蕴含的智慧和策略对现代社会治理也有 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公共关系管理、社区治理等 方面都可以从中汲取经验。
教育传承
空城计作为中国古代兵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当 在教育领域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培养年轻一 代的智慧和策略思维。
06
总结与思考
对空城计的总结与回顾
空城计是一种策略,通过虚张声 势、制造假象来迷惑敌人,达到
兵法思想
空城计体现了中国古代兵法中的虚实相生、以逸待劳、无中生有等 思想,是一种利用心理战术克敌制胜的方法。
兵法传承
空城计作为中国古代兵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多个历史时期的传 承和发展,至今仍然被广泛应用于军事、商业等领域。
空城计的文化价值
文学表现
空城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被广泛表现,如《三国演义》、 《水浒传》等经典小说中都有所体现,成为文学表现的重 要元素之一。
空城计
解释 指在危急处境下,掩饰空虚,骗过对方的高明策略。出处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手摇羽扇,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高声昂曲。”用法 作宾语;指欺骗对手, 实例 你不能老是用“空城计”;这“空城计”也有失手的时候 歇后语 诸葛亮弹琴------计上心来;孔明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空城计退敌-----反败为胜;诸葛亮唱空城计-----急办法。 虚者虚之,疑中生疑①;刚柔之际②,奇而复奇。
“空城计”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三十二计,此计的意思是:无力守城时,故意暴露期空虚,是敌人疑惑不前,担心其中有埋伏。
空城计 空城计虚虚实实,兵无常势。虚而示虚,诸葛而后,不乏其人。如吐蕃陷瓜州,王君焕死,河西恼惧。以张守圭为瓜州刺史,领余众,方复筑州城。版干裁立,敌又暴至。略无守御之具。城中相顾失色,莫有斗志。守圭日:“徒众我寡,又疮痍之后,不可以矢石相持,须以权道制之。”乃于城上,置酒作乐,以会将士。敌疑城中有备,不敢攻而退。又如齐祖廷为北徐州刺史,至州,会有陈寇,百姓多反。廷不关城门。守陴者,皆令下城,静座街巷,禁断行人鸡犬。贼无所见闻,不测所以,或疑人走城空,不设警备。廷复令大叫,鼓噪聒天,贼大惊,”为名词,意为空虚的,第二个“虚”为动词,使动,意为让它空虚。全句意:空虚的就让它空虚,使他在疑惑中更加产生疑惑。 ②刚柔之际:语出《易经·解》卦。解,卦名。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震上)。上卦为震为雷,下卦为坎为雨。雷雨交加,荡涤宇内,万象更新,万物萌生,故卦名为解。解,险难解除,物情舒缓。本卦初六.《象》辞“刚柔之际,义无咎也”,是使刚与柔相互交会,没有灾难。 此计运用此象理,是说敌我交会,相战,运用此计可产生奇妙而又奇特的功效。
空城计赏析
空城计赏析《空城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策略之一,也是《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故事。
它以智谋高超的诸葛亮为主角,展示了他在战争中运用智慧和策略的才华。
本文将对《空城计》进行赏析,探讨其中的智谋和战略思维。
《空城计》发生在三国时期,当时曹操率领大军进攻蜀国,蜀国丞相诸葛亮面临着强大的敌人。
在敌军逼近的情况下,诸葛亮却没有派兵抵抗,而是选择了一种独特的战略策略,即“空城计”。
“空城计”是指在敌军攻城之前,将城中的人员和物资全部撤离,只留下一座空城,以迷惑敌人,使其心生恐惧和疑虑。
诸葛亮利用了曹军的贪婪和胆怯心理,让曹操误以为蜀国已经做好了准备,不敢轻易进攻。
诸葛亮还巧妙地利用了城中的鼓声和旌旗,制造了假象,进一步增加了曹军的恐惧感。
《空城计》的赏析中,可以看到诸葛亮高超的智谋和战略思维。
他通过精确地把握敌人的心理,善于利用敌人的弱点,制造了一个虚假的局面,迷惑了曹军。
同时,诸葛亮还熟练地运用了音乐和视觉效果,增加了敌人的恐惧感,进一步巩固了“空城计”的效果。
在战争中,智谋和战略思维是至关重要的。
诸葛亮的“空城计”充分展示了他的智慧和才华。
他善于观察敌人,分析敌人的心理,找到敌人的弱点,并以此制定战略。
他的策略不仅仅是单纯的军事计划,更是对人性和心理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空城计》的成功也是诸葛亮智慧和勇气的体现。
在敌军逼近的情况下,诸葛亮没有选择与敌人硬碰硬的战斗,而是选择了一个看似冒险的策略。
他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计划,相信敌人的贪婪和胆怯,最终成功地迷惑了曹军,保卫了蜀国。
《空城计》的赏析中还可以看到诸葛亮对战争的深刻思考。
他明白战争不仅仅是军事的对抗,更是心理的较量。
他通过制造假象和迷惑敌人,达到了不战而胜的目的。
他的策略不仅仅是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更是为了保护蜀国的安全和稳定。
通过对《空城计》的赏析,我们可以看到智谋和战略思维在战争中的重要性。
诸葛亮的智慧和勇气,以及他对人性和心理的深刻洞察,使他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家之一。
空城计ppt课件
空城计的运用需要具备一定条件 和技巧,如对敌我双方形势的准 确判断、对虚假信息的有效传播
等。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01
02
03
04
深入研究空城计的历史渊源、 理论体系和实践案例,挖掘其
深层价值和应用领域。
将空城计与其他心理战术进行 比较研究,探索其独特之处和
局限性。
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创新空城 计的应用形式和方法,提高其
心理战术
空城计是一种心理战术,通过虚假的形象来影响敌人的心理和判断。在军事上,这种战术 可以用于扰乱敌人的军心,使其失去斗志或产品牌形象
在商业领域,空城计可以用于塑 造品牌形象。通过虚张声势或夸 大宣传来吸引消费者的关注,从
而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市场策略
商家可以利用空城计在市场上制 造假象,使竞争对手误判市场情 况,从而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妙地运用空城计,使敌军不战而退,展示了他的 智慧和谋略。
《水浒传》中的空城计
在《水浒传》中,宋江在攻打祝家庄时,采用空城计,虚张声势,成功地迷惑 了敌军,取得了胜利。
影视作品中的空城计
《赤壁》中的空城计
在电影《赤壁》中,诸葛亮巧妙地运用空城计,使曹军不战而退,表现了他的谋 略和胆识。
敌军看到这种情形,怀疑有埋伏,于是撤退。这就是空城计的由来。
其他历史人物与空城计
01
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将领周鲂也 曾经使用过空城计。他让士兵全 部撤退,只留下一座空城,自己 则在城墙上悠闲地弹琴。
02
敌军看到这种情形,怀疑有埋伏 ,于是撤退。周鲂利用空城计成 功地抵御了敌军的进攻。
空城计在历史上的应用
秦汉时期
三国演义-空城计
《三国演义》之空城计原文孔明将人马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兵,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声言语者,立斩!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尘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
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
我军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玄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后人有诗赞曰: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空城计文言文原文翻译
原文:诸葛亮居守成都,欲拒司马懿。
闻司马宣王引大军至,乃使诸葛瑾守城,而己与参军马谡等共守西城。
参军杨洪曰:“今司马懿亲至,我等守城,岂能持久?不如敛兵避敌,使敌不能久留,然后徐图进取。
”亮曰:“不然。
司马懿深谋远虑,非易与之敌也。
彼若知我城空,必不敢进。
吾今虚设城守,司马懿必疑我内有伏兵,不敢轻举妄动。
此乃空城计也。
”翻译:诸葛亮驻守成都,想要抵抗司马懿。
听说司马懿亲自率领大军到来,于是派遣诸葛瑾守卫城池,自己则与参军马谡等人共同守卫西城。
参军杨洪说:“如今司马懿亲自前来,我们守城,怎能持久?不如收兵避敌,让敌人不能久留,然后慢慢图谋进取。
”诸葛亮说:“不然。
司马懿深谋远虑,不是轻易可以对付的敌人。
如果他知道我们城内空虚,必定不敢进攻。
我现在虚设城守,司马懿必定怀疑我们城内有伏兵,不敢轻易行动。
这就是空城计。
”空城计的核心在于虚虚实实,以假乱真。
诸葛亮通过虚设城守,制造出一种假象,让司马懿产生疑虑,不敢轻易进攻。
此计在历史上多次被运用,成为我国军事谋略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以下为空城计的一些经典案例:1. 诸葛亮空城退敌诸葛亮在街亭之战后,因马谡失守,导致蜀军陷入困境。
为了迷惑司马懿,诸葛亮在西城设下空城计,司马懿果然中计,不敢进攻,诸葛亮得以安全撤退。
2. 李陵空城计退匈奴西汉时期,李陵奉命征讨匈奴。
在匈奴大军压境之际,李陵采用空城计,匈奴单于怀疑李陵有伏兵,不敢进攻,李陵得以保全实力。
3. 刘邦空城计败项羽楚汉争霸时期,刘邦与项羽对峙。
刘邦为了迷惑项羽,采用空城计,项羽中计,刘邦成功突围。
空城计在我国古代军事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展示了我国古代军事家的智慧,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财富。
如今,空城计已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空城计文言文翻译及注解
原文:诸葛亮驻扎在阳平,派魏延各将军的士兵向东进军,诸葛亮唯独留了一万人守着都邑。
晋宣帝率领二十万群众抵抗诸葛亮,和延军交错行军,到小径的前头,在诸葛亮六十里的地方,侦察人员对白宣帝说在都邑中士兵少力量弱小。
诸葛亮也了解宣帝将到,已经迫近有了威胁,想要前往到延军,相隔的太远,如果反过头来追赶魏延的军队,势必赶不上。
将士们都失了神色,都不知道有什么计谋。
诸葛亮则意气自信。
敕军中都旗子倒在地上,鼓声停止,不得随意离开营帐,又命令打开四城门,扫地洒水。
白宣帝经常说诸葛亮掌握重权,突然看到形势软弱,怀疑其中有埋伏的士兵,于是带领士兵急走上山。
第二天食时,诸葛亮对部下拱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认为我伪装怯弱,将士有埋伏,沿着山走了。
”侦察巡逻的士兵返回告诉白宣帝,正如诸葛亮所说的。
白宣帝知道后,深深得感到遗憾。
翻译及注解:诸葛亮驻扎于阳平,派遣魏延等将领率领士兵东进。
诸葛亮只留下了一万人守卫都城。
晋宣帝率领二十万大军前来抵抗诸葛亮,与魏延的军队在一条小路上交错行军,距离诸葛亮六十里之处。
侦察人员向晋宣帝报告,都城中士兵数量稀少,实力薄弱。
诸葛亮也了解到晋宣帝即将到来,形势对他构成了威胁。
他想要前往魏延的军队,但由于距离较远,若回头追赶,恐怕无法及时赶到。
将士们纷纷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
而诸葛亮却信心满满。
诸葛亮下令,将所有旗帜倒在地上,停止击鼓,不得随意离开营帐。
同时,他命令打开四个城门,清扫街道,洒水降温。
晋宣帝常言诸葛亮掌握重权,突然看到都城形势如此软弱,怀疑其中必有埋伏,于是带领士兵急速上山。
第二天吃饭时,诸葛亮对部下拱手大笑说:“司马懿一定会认为我故意装出怯弱的样子,以为我军中有伏兵,所以沿着山路撤退了。
”侦察巡逻的士兵返回报告,果如诸葛亮所言。
晋宣帝得知此事后,深感遗憾。
注解:1. 驻扎:驻军,安营扎寨。
2. 士兵:指军队中的士兵。
3. 敕:命令,下令。
4. 旗子:旗帜。
5. 息鼓:停止击鼓,表示军队停止行动。
《空城计》诗词鉴赏
《空城计》诗词鉴赏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十五万人回马处,土人指点到今疑。
【赏析】:“瑶琴三尺胜雄师,诸葛西城退敌时。
”诸葛亮出师北伐,兵出祁山,以破竹之势,破西凉、羌人之兵,活捉夏侯桥,降收姜维,连取南安、天水、安定三郡。
就在蜀军威震关中之际,形势急转直下,整个战局从胜利的巅峰跌向了倾斜的谷底。
诸葛亮在形势突变的境遇下,临危不惧,以超人的智慧、镇定自若的风度和杰出的军事才能,指挥蜀军走出败局的低谷,平安退军。
“空城计”这段情节是分三个层次展现的,首先,魏主曹睿为了抗蜀的需要,不得不重新起用了司马懿,令其率诸路兵马赴长安会合。
此时,司马懿忽然得知孟达策划谋反的消息。
孟达叛变对诸葛亮来说,是在整个战局上实现分兵伐魏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假若诸葛亮与之内外相呼应,诸葛亮进击关中,孟达直捣洛阳,魏国的形势就非常险恶了。
司马懿立刻意识到这是关乎全局的大事,当机立断,先平孟达,后赴长安会合。
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了威胁魏国的孟达谋反,把诸葛亮准备好的内外夹攻的一支重要力量铲除了。
曹睿对司马懿的举措很赞赏,“今达造反,非卿等制之,两京休矣!”这一着棋很厉害,从战略上制约了诸葛亮向前推进的步伐。
可见,司马懿是魏国惟一能与诸葛亮相抗衡的一位卓越的军事家。
很快司马懿又投下了震动全局的另一个棋子,出奇兵,夺街亭。
企图卡住汉中咽喉之地,不仅使诸葛亮夺得的陇西一带不能安守,而且退军之时也会受到阻击。
诸葛亮全局在胸,对司马懿的战略意识看得很清楚。
他及时调整兵力,针锋相对,连连派出三路人马,一是派主动请战的马谡守街亭,又以平生谨慎的王平辅之;二是派高翔屯兵于街亭之左;三是派魏延引兵于街亭之右。
两军统帅不谋而合地把兵力都掷于街亭,司马懿进兵有方,诸葛亮部署得当,真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究竟鹿死谁手,将会使战局发生根本的转折。
偏偏马谡街亭失守,诸葛亮大惊。
整个战局已发生重大倾斜,蜀军此时只有招架之功,而无还击之力。
语文版空城计原文翻译
语文版空城计原文翻译语文版空城计原文翻译空城计原文孔明分拨已定,先引五千兵退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余次飞马报到,说:“司马懿引大军十五万,望西城蜂拥而来!”时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引五千军,已分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二千五百军在城中。
众官听得这个消息,尽皆失色。
孔明登城望之,果然尘土冲天,魏兵分两路望西城县杀来。
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备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
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
”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
却说司马懿前军哨到城下,见了如此模样,皆不敢进,急报与司马懿。
懿笑而不信,遂止住三军,自飞马远远望之。
果见孔明坐于城楼之上,笑容可掬,焚香操琴。
左有一童子,手捧宝剑;右有一童子,手执麈尾。
城门内外,有二十余百姓,低头洒扫,旁若无人懿看毕大疑,便到中军,教后军作前军,前军作后军,望北山路而退。
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
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军若进,中其计也。
汝辈岂知?宜速退。
”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
孔明见魏军远去,抚掌而笑。
众官无不骇然,乃问孔明曰:“司马懿乃魏之名将,今统十五万精兵到此,见了丞相,便速退去,何也?”孔明曰:“此人料吾生平谨慎,必不弄险;见如此模样,疑有伏兵,所以退去。
吾非行险,盖因不得已而用之。
此人必引军投山北小路去也。
吾已令兴、苞二人在彼等候。
”众皆惊服曰:“丞相之机,神鬼莫测。
若某等之见,必弃城而走矣。
”孔明曰:“吾兵止有二千五百,若弃城而走,必不能远遁。
得不为司马懿所擒乎?”言讫,拍手大笑,曰:“吾若为司马懿,必不便退也。
”空城计翻译孔明调度完后,先派 5 千名士兵去西城县搬运粮草。
忽然十馀次骑快马的人带消息回来,说司马懿引15万大军,向西城蜂拥而来。
这时孔明身边并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所派的5千士兵,已经有一半先运粮草去了,只剩2500名士兵在城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葛亮用空城计智退司马懿的故事,千百年来流传在民间。
可你知道谁是空城计的发明者吗?它不是诸葛亮,而是三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
话说诸葛亮失了街亭后心中郁闷,那天傍晚,他身着便服,带了两个随从在西城中散步,实则上他是想借散步时琢磨出一个退兵的好计谋来。
其时,西城内的百姓也是人心惶惶。
因为他们看到,那五千兵已经分出一半押运粮草走了,而传来的小道消息都是司马懿的大兵快要到了。
诸葛亮正漫无目的地走着时,就听到沿街的一处铺面里传出一阵阵笑声、猜酒令声。
诸葛亮摇摇头,心说,真真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哪管明日是与非。
他正要抬步离开,猛听到里面有人高声叫道:“三个工匠,个个顶亮。
”
诸葛亮一听,立时怒火攻心,真应了一句老话,叫做:掉毛的凤凰不如鸡呀。
我仅仅丢了一个街亭,就被这等布衣如此嘲弄,这些人也着实可恶。
于是他对手下命令道:“将这几个人拿来是问。
”诸葛亮前脚进了府,兵丁后脚就将喝酒说大话的人捉了来。
诸葛亮一看是三个人,便让他们报姓名。
三人不知为何被捉,更不知犯了何事,身上不由打起了哆嗦,吞吞吐吐地报了姓名。
一个叫张三,一个叫李四,一个叫王二麻子。
诸葛亮喝道:“尔等知罪吗?”
“不知。
”
诸葛亮一听,火更大了,死到临头还嘴硬,就命令将这三人立即拉出去砍了。
那三人傻眼了,怎么一下子就判了死罪呢,就大呼冤枉,高声叫道:“相爷,你叫我们死,我们不敢不死,可你历来是仁爱之人,不滥杀无辜,你总得让我们死得明白才是。
我们到了阴间也好向阎王爷说呀。
”诸葛亮摇摇羽毛扇,冷冷一笑说:“好,我告诉你们。
你们好大的胆子,竟说什么‘三个工匠,个个顶亮’,你们敢小瞧于我?”
那三人一听,又大喊冤枉,说:“相爷,您打死我们,我们也不敢侮辱您呀。
那话我们是说了,不过指的是我们三个。
我是个篾匠,李四是个裱糊匠,王二麻子是个画匠,而我们三个都是秃脑袋,所以刚才我们喝酒时开玩笑说‘三个工匠,个个顶亮’,顶是指脑瓜,亮是指秃顶。
请相爷明查……”
还用查吗,明摆着嘛。
诸葛亮这一看,可不是吗,这三人个个都是秃脑瓜顶。
他就知道自己刚才是一时性起,不问所以,闹出了笑话。
可是,现在人捉了来,再放回去,那不是更让士兵和百姓笑掉大牙,说我堂堂诸葛亮仅凭谐音就草菅人命。
诸葛亮就琢磨用什么办法结束这件事儿,他想了一下,捋捋胡须说:“尔等说的还有些道理,只是,我捉你们并不是为的这事,让你们来是另有打算,只是怕城内有司马懿的奸细,故采取了捉拿的方法,使你们受惊了。
”
三人大喜,说道:“任凭相爷吩咐。
”
诸葛亮说:“最迟明日,司马懿那厮就要兵临西城,城中的百姓难逃一劫。
我请你们来,是想请你们帮我想个退敌的良策。
”
三人一听,愣了,找我们出退敌的计谋,我们吃几碗饭自己还不清楚吗?这分明是捉错了为自己找借口嘛。
三人这时酒也早吓醒了,就凑在一起想主意……
这一夜,诸葛亮根本没睡。
天麻麻亮,就有兵士来报,说司马懿已经统领15万大军到了西城外十几里处。
诸葛亮一听,心中大惊,急急地布置人马快快撤退。
但是他知道,就是跑了,那司马懿也会追上来,便仰天长叹:“唉,天要灭我也。
”
诸葛亮刚走到二门处,有人高喊:“相爷,我们怎么办?”
诸葛亮一看,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
这三人已经从兵士们慌乱的脚步声中判断出大兵临城,凶多吉少。
他们想溜,可看守他们的兵丁不放,说没有相爷的命令。
这时,他们看诸葛亮出来,便急急地叫道:“我们已经想出了计策。
”
诸葛亮一听,忙问:“什么好计?”
其实,这三人哪有什么好计呀,这一夜他们想法子脱身,想法子消磨时光,想来想去,就想到了自己的手艺。
于是,他们向看守讨来竹条、纸张、画笔、颜料等,糊了一个跑马灯,在灯的六个面上让王二麻子画了诸葛亮过去的成功战例,为的是歌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拍拍诸葛亮的马屁,好让他放了他们。
现在诸葛亮一问,他们就拿出了这个跑马灯。
诸葛亮看来看去,也看不出什么名堂。
突然,诸葛亮一拍脑袋,大声叫道:“着呀,这灯外实内虚,虚虚实实,如同战场一样,确实是条妙计。
来人,速速着人将城门大开,洒扫街道,将我的琴摆到城楼上,我要上城楼……”
诸葛亮就是诸葛亮,他从这跑马灯上受到启发,使出了空城计,吓退了司马懿,保全了自己和将士的生命。
有好事之人了解这空城计的来历,便默默记下了。
只不过是这样写的:“三个吹牛皮的工匠,在生命危在旦夕之际,憋出了个空灯计,令孔明演变成空城计,他们顶半个诸葛亮也。
”
久而久之,人们嘴上传成了“三个牛皮匠,顶个诸葛亮”。
再到后来,变成了“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了。
而那三个工匠的名字也成了中国普通人的代表,那就是张三、李四、王二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