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演示文稿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演示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299a0ed7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d9.png)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第二页,共45页。
亚胺培南: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001年厄他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1985年亚胺培南在日本上市 1987年亚胺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2002年厄他培南在美国上市
2002年比阿培南在日本上市
80’S
90’S
中隔的合成,而不能抑制细胞壁的合成,因此细菌变成丝状体。
细丝状细菌较原生质细菌能释放更多的内毒素。所以, 作用于PBP3的抗菌药物诱导释放的内毒素相对较多 ➢ 细菌形态学变化差异,除体现抗菌机制不同、杀菌 作用是否迅速与彻底外, 临床还可能导致细菌释放内毒 素差异,而内毒素的释放会导致感染加重,影响感染预 后
1第.M七o页h,am共4m5页ed。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时间(h)
西司他丁降低亚胺培南的水解,增加药物稳定性
• 亚胺培南水溶液在室温下每小时降解10%,西司他丁可减少亚胺培南水解 • 在室温37℃的环境下,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药物稳定性>90%的时间可维持3h,高于美罗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PBP结合特点存在差异
药物
PBP结合特点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PBP1,2,4,5,6 PBP1,2,4,5
美罗培南 PBP1,2,3
PBP1,2,3
• 亚胺培南与细菌PBP结合后,使 细胞破裂后形成球状体,而不是 丝状体,从而减少内毒素的释放
• 而主要与PBP 3结合的抗菌药物 则使细胞破裂后形成丝状体,释 放较多内毒素
吡咯烷-3-硫基与药物的PBP亲和力相关,亚胺培南与PBP3的亲和力较弱 ,能减少内毒素释放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比较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43a0619647d27284b7351e5.png)
卡他莫拉菌
大肠埃希菌
弗劳地枸橼酸菌
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粘质沙雷菌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普通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摩氏摩根菌
雷极普洛威登菌
铜绿假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 S e
-内酰胺酶阴性-氨苄 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
Zhanel GG et al. Drugs 2007; 67 (7): 1027-1052
(d)
(d)
亚胺培南 (35例) 美罗培南 (31例)
39.2±0.8 3
38.9±0.7 6
37.1±0.6 3
37.2±0.7 1
1.9±0.7 6.6±2.3 3.2±0.9 7.8±1.8
p
>0.05
>0.05
0.002
0.036
姬克萍等.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 床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0):876-878.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 的比较
白双
目录
1 碳青霉烯的发展史
2 碳青霉烯的分类与特点
3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比阿培南的比较
4
参考文献
碳青霉烯发展史
碳青霉烯发展史
Thienamycin硫霉素 (1976) (Streptomyces cattleya链霉菌)
谢启恩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北方药学2011:8(2):51-54
LBP
少多
PBPs
1A 1B
亚胺培南
234 5 6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王红芳等.比阿培南等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释放内毒素的实验 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8(4):396-401.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e72dad104b35eefdc9d33334.png)
孔蛋白和外排泵机制
主动泵出系统 流出通道 (OprM)
外膜
美罗培南 被泵出细 胞外,但 亚胺培南 不受影响
胞浆周围间隙
连接脂蛋白 (Mex A)
胞浆膜
流出泵系统 (Mex B)
亚胺培南 和美罗培 南由此进
入
膜孔蛋白
耐药情况比较
耐药情况比较
耐药情况比较
药动学及不良反应比较
特点
配伍 半衰期 CSF浓度 胃肠道反应 癫痫 CNS感染
对鲍曼不动杆菌 比阿培南>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耐药机制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AmpC/ESBLs
﹣
﹣
﹣
碳青霉烯酶 (金属β -内酰胺酶等)
﹢
﹢
﹢
PBP亲和力降低
﹢
﹢
ND
孔蛋白通道减少
﹢
﹢
ND
外排泵机制的上调
﹣
﹢
ND
Kattern JN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8;14:1102-1111
铜绿假单胞: 1g,q6h~8h
2g,q8h
0.3g,bid
肾功能异常给药剂量
药物名称 美罗培南 亚胺培南
比阿培南
方法
减量和延长 给药间隔
减量和延长 给药间隔
肾脏衰竭时的剂量调整
肌酐清除率估测值(CrCl) (ml/min)
>50~90 10~50
<10
1g,q8h 1g,q12h 0.5g,qd
抗菌活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较
敏感度(MIC90)
G(-)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肠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大肠埃希菌 流感嗜血杆菌
final0916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课件
![final0916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fe176ff524ccbff02184aa.png)
MIC
泰能 ?
仅供医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延长碳青霉烯T>MIC时间可获得更好的疗效37
? 治疗细菌感染时,除根据患 者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 和病原菌选用抗菌药物外, 应参考药物重要的PK/PD参 数制定给药方案
? T>MIC是评估碳青霉烯类 药物PK/PD的重要参数,延 长T>MIC时间可获得更好 的疗效37
1985年泰能?( 亚胺培南)在日本上市 2019年厄他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1987年泰能? 获得美国FDA批准
2019年厄他培南在美国上市 2019年比阿培南在日本上市
80'S
90'S
21世纪
1994年泰能? 在中国上市 1994年帕尼培南在日本上市
(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仅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上市)
人群
药代参数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健康志愿者6 重症脓毒症患者5
Cmax(mg/L) AUC0-∞(mg.h/L)
Cmax (mg/L) AUC∞ (mg·h/L)
61.2±9.8 96.1 ±14.4* 90.1±50.9* 208±85.9**
51.6±6.5 70.5 ±10.3 46.5±14.6 92.5±21.4
8
–787
泰能 ?
仅供医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泰能? %T>MIC长达8小时5
? 对重症脓毒症患者研究显示: 在前3个小时里,亚胺培南的血清浓度高于美罗培南但无显著差 异,之后,两者浓度都趋于平稳;即使 在病原体 MIC≥4mg/L 时,亚胺培南单次给药后仍可 维持 T>MIC 时间达 8小时;而美罗培南仅在病原体 MIC≤ 2mg/L 时,T>MIC 时间达到 8小时 5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https://img.taocdn.com/s3/m/57516f12a76e58fafab003b3.png)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西司他丁的区别亚安培南属于碳青霉烯第一代药物,美罗培南属于第二代。
碳青霉烯是ß-内酰胺类抗生素之一,具有超广谱的抗菌活性,覆盖了多数临床常见的需氧及厌氧菌,因而成为治疗严重感染的一线经验性治疗药物,特别是致病菌不明或怀疑为耐药菌株时。
当致病菌对头孢菌素类耐药或治疗困难时,碳青霉烯是非常有效的药物。
此药对产AmpC 酶或ESBL的很多细菌仍保存其抗菌活性。
一、抗菌活性及抗菌谱1.化学结构及作用方式碳青霉烯的ß-内酰胺核中的5环结构内有一个碳原子取代了硫,并在C2、C3有一个不饱和键。
美罗培南与亚安培南的主要区别在于导入了1ß-甲基,因此美罗培南对肾脱氢肽酶具有稳定性,另外在 C2位侧链处有取代,从而增强了美罗培南抗绿脓杆菌的效力。
碳青霉烯通过结合青霉素结合蛋白(PBP)显示其抑制细胞壁合成的能力,致使细胞的胞浆渗透压改变和细胞溶解。
2.体外抗菌活性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对大多数革兰阳性、阴性需氧菌、厌氧菌及多重耐药菌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等对本品耐药。
亚胺培南在浓度8mg•L-1时,可抑制90%以上的主要致病菌。
而抗革兰阴性需氧菌及厌氧菌的效力美罗培南是与亚安培南的2~16倍,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抗菌活性是亚胺培南的2-4倍。
亚安培南抗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葡菌和肠球菌的效力是美罗培南的2~4倍。
与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比较,两种药物对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有所升高,但该菌仍对碳青霉烯敏感。
3.抗菌耐药性虽然临床使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已数年,但对碳青霉烯耐药的菌株很少,仅有黄单胞菌、粪肠球菌和耐苯甲氧青霉素的葡萄球菌。
绿脓杆菌等一般对亚胺培南耐药,但对美罗培南仍可能敏感。
两种碳青霉烯均不被质粒携带的TEM酶(通常是肠杆菌科产生),如广谱ß-内酰胺酶水解,也不受肠道菌属、粘质沙雷菌和假单胞所产生的染色体类ß-内酰胺酶的影响。
最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最新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7e326c86c85ec3a86c2c59d.png)
PBP是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的作用靶位
➢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作用靶位为PBP,当碳青霉烯与PBP结合后,可抑制肽聚糖 合成酶的作用,使细胞壁的合成受阻碍,最终造成细胞壁溶解、细菌死亡
➢ 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数目、相对分子量不同,但分子学上相近的细菌,其 PBP类型及生理功能相似
大肠埃希菌PBP类型及生理功能
低浓度美罗培南使细菌呈纺锤形变化,而亚胺培南使细菌呈球形改变
➢ 形态学变化提示,亚胺培南与铜绿假单胞菌 PBP1 和PBP2 具有较高亲和力;美罗培南在 低浓度时主要与PBP3 相结合
– PBP2和PBP3与维持细菌形态有关,作用于PBP2的 抗菌药物使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受抑制,使细菌形成易
破裂的原生质球;而作用于PBP3的抗菌药物只能抑 制细菌赖以分裂的中隔的合成,而不能抑制细胞壁的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化学结构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安全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徇证医学证据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 化学结构分类不同
• 2010年发表的一篇关于碳青霉烯类 药物的综述
1.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PBP1、 PBP2、 PBP3
• PBP1、 PBP2、 PBP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 PBP1与细菌的生长有关, PBP2与细菌形状有关, PBP3与细菌的分裂有关
PBP4、 PBP5、 PBP6
• PBP4、 PBP5、 PBP6的重要性较差,可以控制细胞 壁交叉连接的程度
2.汪复等.实用抗感染治疗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第一版: 4.王睿.临床抗感染药物治疗学.2006年第一版:10-11.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43ab5d0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1c.png)
本品不适用于脑膜炎的治疗。
适用于成人和儿童由单一或多种对美罗培南敏感的细菌引起的感染:肺炎(包括院内获得性肺炎)、尿路感染、妇科感染(如子宫内膜炎和盆腔炎)、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脓毒症。
经验性治疗,对成人粒细胞减少症伴发热患者,可单独应用本品或联合抗病毒药或抗真菌药使用。
(1)休克
(2)急性肾衰竭等严重的肾脏疾病
(3)伴有血便的重症结肠炎。
(4)间质性肺炎、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5)惊厥、意识水平下降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6)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
2.其他不良反应
(1)过敏反应/皮肤。
(2)血液。
(3)肝功能。
(4)肾功能。
(5)消化系统:腹泻;罕见恶心、呕吐、腹痛。
单用或与其他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可用于治疗多重耐药菌感染
对于中性粒细胞减少或原发性、继发性免疫缺陷的婴儿患者,目前尚无本品的使用经验。
药
代
动
力
学
亚胺培南体内分布广泛,以组织间液、胸膜、腹膜、子宫内膜、卵巢、肺等部位浓度最高,在胆汁、前列腺、痰中浓度也较高,但难以通过血脑屏障。
半衰期约为1小时,主要经肾排泄。肾功能减退时,排泄量减少,血药浓度上升,半衰期延长。
3.脑膜炎患者,推荐每次2g,q8h,静脉滴注或推注。
4.肾功能不全者需要剂量调整
美罗培南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
优化美罗培南给药方案,可采用增加给药频次和延长输注时间两种策略。
不良反应与注意事项
①局部反应。
②过敏反应/皮肤。
③胃肠道反应。
④血液。
⑤肝功能。
美罗培南vs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抗菌「最强家族」大盘点!
![美罗培南vs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抗菌「最强家族」大盘点!](https://img.taocdn.com/s3/m/40124914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524c878.png)
美罗培南vs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抗菌「最强家族」大盘点!抗菌药常用,有何不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抗菌谱最广、抗菌活性最强的非典型β-内酰胺抗菌药物,因其具有对β-内酰胺酶稳定、毒性低、超广谱和高效能的抗菌活性等特点,已经成为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最主要的抗菌药物之一。
常用的药物有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这四个药物有何异同?小编为大家做以下总结。
结构与药效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其结构与青霉素类的青霉环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噻唑环上的硫原子为碳所替代,且C2与C3之间存在不饱和双键。
另外,其6位羟乙基侧链为反式构象。
正是这个构型特殊的基团,具有超广谱的、极强的抗菌活性,以及对β-内酰胺酶高度的稳定性。
X基团与肾毒性有关,含有甲基基团对肾脱氢肽酶(DHP-1)稳定。
R基团与神经毒性和抗革兰氏阴性(G-)的活性。
碱性增大,神经毒性增加;碱性降低,抗G-菌活性增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亚胺培南X无取代基,对肾脱氢肽酶不稳定,易被肾肽酶代谢失活,需并用肾肽酶抑制剂西司他丁。
由于R位碱性强,易导致神经毒性。
而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X位有甲基取代,因此对肾脱氢肽酶稳定,R位碱性弱,神经毒性降低。
表1 4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构效关系抗菌活性第一类碳青霉烯除非发酵菌不敏感外,与第二类相仿。
且因为其对非发酵菌活性有限,不引起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
第三类碳青霉烯类加强了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活性;对G+、G-菌均具有较强抗菌活性,且对大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流血嗜血杆菌活性更高。
抗菌活性比较见表2、表3。
表2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分类与特点表3 4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抗菌活性比较药代动力学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为水溶性药物,主要经过静脉滴注给药,体内分布广泛,该类药物多数以原型经肾排出,多数半衰期较短。
碳青霉烯类药物呈时间依赖性且具有相对较长的抗生素后效应,见表4。
表4 4种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比较注:i.v.表示静脉注射;i.m.表示肌肉注射。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aa7205b4a7302768e9939a3.png)
1996年美罗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1. Zhanel GG et al. Drugs 2007; 67 (7): 1027-1052
2.王睿.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7):602-605
3.刘文静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2010;10(6):468-471
2
Cmax = 最高血药浓度;AUC∞ =药时曲线下面积
* p < 0.05, ** p < 0.01 vs 美罗培南
健康志愿者研究: 一项随机、交叉研究,分析了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药代药动力学特征和血清杀菌活性。12例健康 男性自愿者接受亚胺培南1g+西司他丁,美罗培南1g常规输注30min,采用生物测定法和高压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和尿液中的 药物浓度,采用开放开放两室模型和非房室技术分析药代药动学参数;
美罗培南
健康志愿者6 重症脓毒症患者5
Cmax(mg/L) AUC0-∞(mg.h/L)
Cmax (mg/L) AUC∞ (mg·h/L)
61.2±9.8 96.1 ±14.4* 90.1±50.9* 208±85.9**
51.6±6.5 70.5 ±10.3 46.5±14.6 92.5±21.4
泰能®
仅供医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同门是否同性?
➢ 碳青霉烯同属一类抗生素,既有相同的特点,也有不同的特性 ➢ 泰能®与美罗培南有何异同?
3
泰能®
仅供医药学专业人士阅读
碳青霉烯类药物作用机制相似
碳青霉烯类独特的化学结构导致其高度稳定,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强的特点4
C1链上的碳原子结构与 碳青霉烯类的抗菌谱及 抗菌活性密切相关
1985年泰能®(亚胺培南)在日本上市 2001年厄他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d41c8cd4b73f242326c5f27.png)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化学结构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安全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徇证医学证据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 化学结构分类不同
• 2010年发表的一篇关于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综 述
G+菌
• 金黄色葡萄球菌 • 表皮葡萄球菌 • 肺炎链球菌 • 肠球菌 • 芽胞杆菌属 •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 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德菌 • 链球菌G族 ---------
厌氧菌
• 拟杆菌属 • 梭形杆菌属 • 放线菌属 • 双歧杆菌属 • 梭状芽胞杆菌属 • 消化链球菌属 ----------
10.泰能®说明书 11.美平®说明书
– 有研究认为,吡咯烷-3-硫基与药物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亲和 力相关
– 但数据显示,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PBP亲和力的差异主要表现 为PBP3亲和力的不同,这一差异更有利于亚胺培南(减少内毒素 释放)
1.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10:1882-1897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第一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2001年厄他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1985年亚胺培南在日本上
2002年厄他培南在美国上市
市 1987年亚胺培南获得美国FDA批 2002年比阿培南在日本上市
准
80’S
90’S
21世纪
1994年亚胺培南在中国上
2006年厄他培南在中国上 市
市19941年99帕6年尼美培罗南培在南日获本得上美国FDA批准2市007年多利培南在日本上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精品课件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b6811fa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d.png)
药物
PBP结合特点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亚胺培南
PBP1,2,4,5,6
PBP1,2,4,5
美罗培南
PBP1,2,3
PBP1,2,3
内毒素是G-菌细胞壁外膜上的脂多糖(LPS)成分,是G-菌的主要致病成分之一。内毒素可引起内皮细胞的损伤和屏障功能的改变,导致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脓毒症发生,严重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甚至死亡 大量研究表明,抗菌药物在治疗G-菌感染时由于杀/抑菌作用会诱导大量内毒素释放,增加了疾病治疗的难度
外排泵在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对150株铜绿假单胞菌外排表型检测结果显示,其中84株(56%)外排泵表型试验阳性 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种外排泵,如MexAB-OprM、MexCD-OprJ、MexXY-OprM,其中,MexAB-OprM是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的外排泵 研究显示,亚胺培南不是以上三种外排泵的作用底物,表达外排泵的菌株不影响其抗菌活性;但表达外排泵的菌株可对美罗培南耐药
0%
亚胺培南
1.1
17%
0.2
0%
美罗培南
12.0
100%
1.4
17%
8.Narita K et al. Jpn. J. Med. Sci. Biol.1997; 50:233-239
铜绿假单胞菌与受试药物在37℃条件下培养2h,测定细菌内毒素的释放量 并将2ml培养过滤液与20mgD-氨基半乳糖(D-GalN)经腹膜注射入D-GalN敏感小鼠体内,测定过滤液对小鼠的诱导死亡率
1985年,第一种碳青霉烯类药物亚胺培南上市 随后,各种碳青霉烯类药物(帕尼培南、美罗培南、厄他培南、比阿培南、多利培南)相继上市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35b7cfe4693daef5ef73dfb.png)
泰能与美罗培南-同门并不同性
泰能与美罗培南药理学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临床疗效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安全性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性价比对比
泰能®
5
泰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优于美罗培南
人群 药代参数 泰能 美罗培南
Cmax(mg/L)
健康志愿者 AUC0-∞(mg.h/L) Cmax (mg/L) 重症脓毒症患者 AUC∞ (mg· h/L)
0.016
≤0.008 0.12 1 4
0.06
≤0.008 0.5 1 16
屎肠球菌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
Zhanel GG et al. Drugs 2007; 67 (7): 1027-1052
>8
0.12
16
>16
0.12
泰能®
泰能与美罗培南-同门并不同性
泰能与美罗培南药理学对比
泰能与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对比
泰能®
11
日本已现ISMRK耐药菌案例
ISMRK指亚胺培南敏感但对美罗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
• 日本出现对泰能敏感,对美罗培南耐药肺炎克雷伯菌(ISMRK)案例 • 美罗培南对ISMRK的MIC约为2g/mL,而亚胺培南MIC低于美罗培南1 倍,约为1g/mL • ISMRK的耐药机制分析:ISMRK主要携带blaIMP-1和blaCTX-M-2自 行传播的质粒对美罗培南产生耐药性
80’S
90’S
1994年泰能在中国上市 1994年帕尼培南在日本上市
(帕尼培南和比阿培南仅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上市)
2006年厄他培南在中国上市
2007年多利培南在日本上市
1996年美罗培南获得美国FDA批准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共33页文档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共33页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40e6862b770bf78a64295496.png)
46、法律有权打破平静。——马·格林 47、在一千磅法律里,没有一盎司仁 爱。— —英国
48、法律一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正就少。——托·富 勒 49、犯罪总是以惩罚相补偿;只有处 罚才能 使犯罪 得到偿 还。— —达雷 尔
50、弱者比强者更能得到法律的保护 。—— 威·厄尔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亚胺培南vs比阿培南
![亚胺培南vs比阿培南](https://img.taocdn.com/s3/m/dc5dbe1b3169a4517723a336.png)
21
亚胺培南治疗泌尿道感染的细菌清除率 有优于比阿培南的趋势
亚胺培南有效清除导致泌尿道感染的病原体,细菌清除率为97.5%
细菌清除率
44/45
45/45
11.Jia B et al. Chemotherapy. 2010;56(4):285-90.
22
小 结
本研究中两个因素可能会影响到研究结果偏向比阿培南:
4
亚胺培南对G+菌的抗菌活性更好
• 国外研究显示,亚胺培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是比 阿培南的2-4倍5 • 国内数据同样证实,比阿培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的MIC90是 亚胺培南的2-4倍6 MIC90(μg/ml)
结果提示: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感染, 比阿培南需给予更高的剂量才能达到同等的疗效
比阿培南的耐药监测数据有限,我国2010年CHINET耐药监测和2009年 Mohnarin耐药监测结果无比阿培南的药敏数据3,4,7
3.吕媛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40-347 4.李耘等.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1;27(5):348-351 5.El-Gamal MI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6.刘成伟等.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7;30(7):770-773 7.朱德妹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1;11(5):321-329
13
5 3 0
17
10 2 2
粪肠球菌
其他G+菌
11.Jia B et al. Chemotherapy. 2010;56(4):285-90.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
![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6a888b0c03d8ce2f00662315.png)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化学结构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抗菌活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安全性对比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徇证医学证据对比
11.美平®说明书
亚胺培南对不动杆菌的抗菌活性高于美罗培南
美罗培南对鲍 曼不动杆菌的 抗菌活性低于 亚胺培南
敏感率
数据来自2009年中国CHINET细菌耐药监测结果:不动杆菌属 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n=4796)
9.Papp-Wallace KM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11;55(11):4943–4960 12.汪复等.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2010;10(5):325-334
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均能广谱覆盖各种致病菌
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能广谱覆盖以下常见G-菌、G+菌及厌氧菌
G-菌
• 大肠杆菌 • 克雷白氏杆菌属 • 肠杆菌属 • 不动杆菌属 • 铜绿假单胞菌 • 流感嗜血杆菌 • 阴沟肠杆菌 • 柠檬酸细菌属 • 产气杆菌 • 蜂房哈夫尼菌 • 奇异变形杆菌 • 沙雷氏菌属 ----------
碳青霉烯类药物的作用靶位为PBP,当碳青霉烯与PBP结合后,可抑制肽聚糖 合成酶的作用,使细胞壁的合成受阻碍,最终造成细胞壁溶解、细菌死亡 各种细菌细胞膜上的PBP数目、相对分子量不同,但分子学上相近的细菌,其 PBP类型及生理功能相似
大肠埃希菌PBP类型及生理功能
• PBP1、 PBP2、 PBP3是细菌存活、生长繁殖所必需, PBP1与细菌的生长有关, PBP2与细菌形状有关, PBP3与细菌的分裂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碳青霉烯发展史
第一代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 帕尼培南/倍他米隆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增强 比阿培南 抗 MRSA(如托莫培南,阿祖培南) 口服剂型Fra bibliotek第二代
第三代
碳青霉烯发展史
品种
亚胺培南 帕尼培南 美罗培南 厄他培南
国外上市时间
1985 1994 1995 2002
国内上市时间
2007 2002 1999 2005
抗菌活性比较
敏感度(MIC90) G(-)致病菌 铜绿假单胞菌 不动杆菌属
比阿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头孢他啶 头孢曲松
4 0.25
8 0.25
8 1
8 8
>128 64
肠杆菌属 克雷伯菌属
大肠埃希菌 流感嗜血杆菌
0.25 0.25
0.25 1
1 0.25
0.25 2
0.12 0.06
0.03 0.12
病原学清除率 退热时间 (d) 3.2±0.5 2.0±0.8 平均疗程 (d ) 8.7±1.6 7.4±2.2
亚胺培南 (29/35)
比阿培南 (32/39) p
82.0% 82.8%
>0.05
<0.01
<0.05
臧 奎等.比阿培南治疗急性继发性化脓性腹膜炎 34 例效果观 察.[J]山东医药,2010,50(51):107-108.
抗菌活性比较
革兰阳性菌
MSSA
MRSA MSSE MRSE 溶血G+菌 化脓G+菌 无乳链球菌 PSSP PISP
MIC90 (g/mL)
致病菌
革兰阴性菌
强 抗菌活性 弱 <0.03 0.06 0.25 1 2 4 8 16 32 >32
强 抗菌活性 弱 致病菌 <0.03 0.06 0.25 1 2 4 8 16 32 >32
抗菌活性比较
对抗鲍曼氏不动杆菌比阿培南活性是亚胺培南的2倍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Vol. 13, 1994 ,521~523
抗菌活性比较
不同碳青霉烯对100株铜绿假单胞菌MIC累积曲线
J infect chemother(2008)14:238~243
G+、G- 厌氧菌 对真菌无效
抗菌作用强
迅速杀菌 减少内毒素的释放
对多数细菌产 生的β -内酰胺 酶高度稳定
(包括ESBLs)
抗生素后效应
(PAE)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的比较
使用剂量
作用机制
安全性
VS
退热时间
耐药机制
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共
性
抑制细胞壁粘肽合成酶,即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 , 从而阻碍细胞壁粘肽合成,使细菌胞壁缺损,菌体膨 胀致使细菌胞浆渗透压改变和合成,使细胞溶解而杀 灭细菌,对宿主毒性小 能迅速渗透入肠 杆菌科和铜绿假 PBP2的亲和力很 单孢菌靶位,主 要是与PBP2和 强 PBP3结合
亚胺培南 (35例) 美罗培南 (31例)
p
39.2±0.8 3 38.9±0.7 6 >0.05
>0.05
0.002
0.036
姬克萍等.亚胺培南与美罗培南治疗肝硬化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 床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8,28(10):876-878.
退热时间比较
化脓性腹膜炎患者退热时间及疗效比较
卡他莫拉菌 大肠埃希菌 弗劳地枸橼酸菌
肺炎克雷伯菌
产酸克雷伯菌 阴沟肠杆菌 产气肠杆菌 粘质沙雷菌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普通变形杆菌 奇异变形杆菌 摩氏摩根菌 雷极普洛威登菌
PRSP
粪肠球菌 屎肠球菌
铜绿假单胞菌
流感嗜血杆菌 S e -内酰胺酶阴性-氨苄 西林耐药的流感嗜血杆菌
Zhanel GG et al. Drugs 2007; 67 (7): 1027-1052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比阿培南 的比较
白双
目录
1 2 3 4
碳青霉烯的发展史 碳青霉烯的分类与特点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与比阿培南的比较
参考文献
碳青霉烯发展史
碳青霉烯发展史
Thienamycin硫霉素 (1976) (Streptomyces cattleya链霉菌)
谢启恩等.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研究进展.北方药学2011:8(2):51-54
比阿培南
2002
2008
碳青霉烯的分类与特点
碳青霉烯的分类
分类 第1 类 抗菌谱 广谱抗菌药物,但对非发 酵菌如铜绿假单胞菌、不 动杆菌的抗菌活性有限 针对感染类型 社区获得性感染 • 第2 类 药物 厄他培南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帕尼培南 比阿培南 多利培南
广谱抗菌药物,对非发酵 G-菌具有抗菌活性
128 1
0.25 0.06
128 4
0.12 <0.008
Eur.j.clin.Microbiol.infect.bis Vol 12,1993,377~384
抗菌活性比较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帕尼培南 厄他培南 G+ 肠球菌 (粪肠) 肠杆菌科 ++ ++ +++ + + ++++ ++ ++ +++ ++ ++ ++ +++ + +++
个
性
PBP1b和PBP2的 亲和力强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作用机制比较
LBP
PBPs 1A 1B
少
多
2
3
4
5
6
亚胺培南 美罗培南
比阿培南
大肠杆菌活性 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绿脓杆菌
鲍曼不动 杆菌 厌氧菌
++
+++ +++
+++
++ ++
+++
++++ ++++
++
++ +++
—
— +++
Kattern JN 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8;14:1102-1111
王红芳等.比阿培南等抗生素诱导铜绿假单胞菌释放内毒素的实验 性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7,38(4):396-401.
退热时间比较
细菌性腹膜炎患者退热时间及疗效比较
体温(℃)
治疗前 退热时间 平均疗程
治疗后
37.1±0.6 3 37.2±0.7 1
(d)
1.9±0.7 3.2±0.9
(d ) 6.6±2.3 7.8±1.8
• 医院获得性感染 • • •
第3 类
广谱抗菌药物,对MRSA具 有抗菌活性
——
PZ-601 (药物尚在研发中)
Mohammed I. El-Gamal et al. Current Topics in Medicinal Chemistry, 2010, 10, 1882-1897
共同特点
抗菌谱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