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后的美国银行业盈利能力

合集下载

后危机时期全球银行业格局的变化及我国银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利弊权衡

后危机时期全球银行业格局的变化及我国银行业进行海外并购的利弊权衡

N . M vN .5 _ 2 03 a. 011 0 7 1 .
后 危 机 时 期 全 球 银 行 业 格 局 的 变 化 及 我 国 银 行 业 进 行 海 外 并 购 的 利 弊 权 衡
刘 瑞 波 黄 方 亮 王 , , 政
( 山东财政学院 , 1 山东 济 南 2 0 1 ; 50 4 2中国社会科学院 , 中国 北京 1 7 2 0 3) 0
量就 达到 2 5家 ;09年进 入 破 产与 并 购 高峰 , 量 20 数
达 到 10家 ;0 0年 有更 多 的银 行进 入 破 产或 被并 4 21
购 的行列 , 数量 上 升 到 16家 。2 1 年 1月至 3月 5 01
银行趁机通 过并 购拓 展 市场 空 间。我们 对 危机 之后
中 图分 类 号 :8 0 9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8—70 (0 1 0 00 0 F3. A 10 6 5 2 1 ) 3— 17— 5
国际货 币基金组织 (MF 于 2 1 年 1 2 I ) 01 月 5日发
存 款 保 险公 司 提供 的数 据 , 自 2 0 在 0 1年 至 2 0 0 7年 的 7年 问的时 问里 , 国银行 破 产 或 被并 购 的总数 美 为2 5家 ; 2 0 而 0 8年 1年 的破 产或 被 并 购 的银行 数
作者简介: 刘瑞 波(9 3一) 山东胶南人 , 16 , 山东财政学院教授 , 士生导师 , 硕 管理 学博 士, 究方向 : 研 金融管理 与创新 ; 黄方 亮( 9 8一) 山 16 ,
东 潍坊 人 , 东财 政 学 院 副 教授 , 士 生 导 师 , 济 学博 士 , 本 运 作 与 管 理 研 究 所 主 任 , 究 方 向 : 融 资 管 理 ; 政 ( 97 山 硕 经 资 研 投 王 16

富国银行的发展(一)

富国银行的发展(一)

一、富国银行的发展历程富国银行(Wells Fargo & Company) 1852年诞生于加利福利亚州,发展至今已有160年历史,至2022年一季度末发展成为美国总市值第一、资产规模第四的大型银行。

我们根据资产规模将其成长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早期成长期(1852年-1992年),规模处于500亿美元以下。

在这100 多年的时间里通过收购加州当地和西部地区银行,富国银行逐渐从加州一家地方小银行成长为一家全国性银行,期间因为其卓越的经营业绩而拥有很好的声誉。

(二)并购壮大期(1993年-2022年),规模处于500亿美元-5000亿美元之间。

进入20世纪90年代,富国银行进入快速扩展期。

主要是通过在经济低迷期,收购或者合并其他银行实现资产和盈利规模的稳步提升,标志性事件为次贷危机时期(2022年10月) 成功收购美联银行,成为全球第六大银行(以核心资本计算) 。

(三) 整合发展期(2022年以后),规模超过1万亿美元。

2022年富国银行开始与美联银行业务整合,各项盈利指标逐步回升。

至2022年1季度末总资产超过1.3万亿美元,雇员超过27万人,拥有分支机构 (Stores) 超过9000个, ATMs 超过12198台,成为以总资产计算的美国第四大银行。

二、富国银行成就高盈利的商业模式从1980年至今富国银行股价增长超过30倍,其经营上的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赢利能力始终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除金融危机和兼并收购时期,公司近20年的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始终保持在1%和15%以上,均处于行业较高水平。

即便是在历次金融危机中,盈利能力同样保持在行业较高水平。

1 本文美国银行业的行业平均统计范围为美国主要商业银行,包括: BAC、BBT、FITB、KEY、PNC、STI、USB 和WFC。

2 报告中“富国 vs 行业”指标计算公式: (富国相关指标-行业平均) /行业平均。

诠释次贷危机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诠释次贷危机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诠释次贷危机给国内银行业带来的影响
次贷危机指的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次贷市场的崩溃。

它对国内银行业带来了以下影响:
1. 信贷风险增加:次贷危机导致全球信贷市场紧缩,银行之间相互信任度下降。

这使
得国内银行面临更高的信贷风险,无法轻易获得足够的资金来满足资本需求。

2. 资本压力增加:次贷危机爆发后,各国央行实施了一系列的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以稳定金融市场和经济。

其中包括降息和提供大量流动性,以提振经济。

但这也导致
了国内银行的资本压力增加,因为它们需要更多的资本来抵御潜在的信贷损失。

3. 金融监管加强:次贷危机揭示出全球金融市场的漏洞和监管不足。

作为回应,国内
银行业面临着更为严格的金融监管,以加强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的要求。

这可能会
增加银行的成本,并限制其业务范围和创新能力。

4. 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对国内实体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

这使得企业的还款能力下降,增加了银行贷款违约风险,进一步加剧了国内银行
面临的不良资产风险。

5. 经营环境恶化:次贷危机使得国内银行面临更为复杂和不稳定的经营环境。

市场竞
争加剧,利润压力增大,同时跨境金融市场的动荡也使得银行在海外业务上面临更大
的不确定性和挑战。

总体而言,次贷危机对国内银行业带来了资本压力、信贷风险、监管加强等方面的影响,并对银行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带来了挑战。

然而,国内银行业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本充足性以及积极适应市场环境的变化,逐渐适应了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并取得了稳定和健康的发展。

美国大型银行集团-战略调整与业绩表现

美国大型银行集团-战略调整与业绩表现

美国大型银行集团:战略调整与业绩表现2011年初以来,美国银行业的盈利状况较2010年继续改善。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11月数据显示,7437家参保金融机构第三季度利润总和达35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为2007年第二季度以来的最高水平,63%的参保金融机构净利润同比出现增长。

规模最大的四家银行集团中,除摩根大通净利润同比下降之外,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富国银行净利润均出现上涨。

然而,次贷危机的“创伤”仍在困扰着美国银行业。

在危机阴影依然笼罩、欧洲债务问题再起波澜的宏观环境下,银行的经营战略将是影响长期业绩表现的关键因素。

本文试对四大银行集团危机后的战略调整与近期业绩表现进行分析。

下载论文网美国银行业格局变革与战略转换危机前经营理念各有不同次贷危机前,以花旗集团为代表的一些金融机构对单一类型资产的风险敞口过大,又对持有资产的风险状况缺乏足够认识。

花旗集团曾是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其主要子公司花旗银行是美国历史最为悠久的银行之一。

1998年,花旗银行与保险业巨头旅行者集团合并,定名为花旗集团。

集团成立后由原花旗银行CEO约翰?里德和原旅行者集团CEO桑迪?威尔共同担任最高领导者,二人的巨大分歧导致花旗集团的经营管理效率严重下降,最终强势的桑迪?威尔掌权,继续花旗集团的扩张之路。

2003年,查尔斯?普林斯成为威尔的继任者,规模扩张与对利润的盲目追求成为花旗的目标。

2007年,当危机初现雏形、一些金融机构开始收缩担保债务凭证(CDO)、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业务时,普林斯表示,花旗仍然在与泡沫“共舞”,因为“宴会”还没有结束。

激进的经营策略加上迟钝的市场“嗅觉”,使花旗注定在危机中遭受巨大损失。

花旗对待泡沫的态度代表了当时很多金融机构的心声。

美联银行、美林证券等均执行了同样的“市场跟随”策略。

这些大型机构本身就是市场的主导力量,又被自身主宰的市场所引导和蒙蔽,这种暂时性的循环过程推迟了危机到来的时机、延长了泡沫堆积的时间,使危机的广度和深度都进一步增强。

金融危机使美欧银行倒闭而中国银行稳定的原因

金融危机使美欧银行倒闭而中国银行稳定的原因

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欧银行倒闭而中国银行稳定的原因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对美国银行业造成数以百计的商业银行破产,为研究商业银行破产提供了绝佳的样本。

因此收集了受危机冲击的美国破产的商业银行样本以及对比样本,研究美国商业银行破产的财务影响因素。

本次在用单变量检验方法检验备选财务指标有效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加权模型,利用模型贡献度指标分析财务因素的显着性和影响程度。

实证结果表明,不仅资产回报率、资本充足率、净贷款占比和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对银行破产具有显着影响,资产回报率和净贷款占比的变化率也具有显着作用;而且资产回报率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因素。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尽管金融衍生产品被广泛认为是这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实证结果显示金融衍生产品投资对样本银行的稳健性具有正向影响。

美国宏观经济环境的恶化,以及自身的管理和制度等存在的问题,使着住房和信贷危机升级,2008年第四季度,损。

美国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2008年第四季度共亏损262亿美元,为1990年第四季度以来的首次季亏,也是FDIC开始此项统计25年来的最高季度亏损额。

2008年元,为1990年以来最低,2008年创造了1000亿美元,比2007年下降了839亿美元。

2008年对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_blank美国银行业是极其困难的一年,在这一年里,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_blank美国金融市场的信托活动下降,受托管理的资产总额在2008年下降了1.1万亿美元,非管理的资产减少了3.5万亿美元。

净信托收入在2008年比2007年减少了1.1万亿美元。

而同时用于破产和援助所产生的交易在2008年却达到15年来的最高。

2008年全年共有78家保险机构通过合并并入其他机构,292家被兼并,25家商业银行和吸储机构被关闭,5家大型机构接受救助,这也是自1993年以来最大数量的机构倒闭和救助交易数额。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探讨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探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了美国银行治理存在的不足,危机的教训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分析美国银行治理的不足,然后结合我国商业银行治理存在突出问题的分析,探讨如何吸取经验教训,改进我国商业银行治理。

标签:金融危机;商业银行;公司治理2008年下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成全球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金融市场。

世界各国金融市场主体深受影响,美国的五大投行首当其冲,纷纷通过重组或破产消失在华尔街,其他商业银行一样受到严重影响,出现巨额亏损。

通过对投行倒闭、商业银行巨额亏损的分析,可以发现美国银行公司治理存在一些问题,银行公司治理的缺陷一定程度上导致或加剧了其倒闭、破产风险。

我国金融市场起步晚,发展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一直都主要是借鉴西方成熟市场的模式,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存在诸多问题,严重阻碍我国银行业发展。

通过分析美国银行在危机中暴露的公司治理缺陷,结合我国现阶段商业银行治理存在的一些不足,反省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体系缺陷,使我国银行业得到更好发展。

1 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银行公司治理的不足1.1 美国银行业股权过于分散,形成“强管理层、弱股东”美国银行业公司股权过于分散,造成股权集中度低,股权结构极为分散,外部股权流动性极强。

作为“散户”股东,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成本远远大于获取的收益,都希望在公司治理上搭他人的便车,致使股东对公司高层管理人员的监控力度大为降低,不能充分发挥股东对管理层的监督效用,容易使银行管理者控制权过大,弱化股东对银行决策的监督力。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管理者倾向于采取高风险的经营投资决策,更多的追求自身利益,忽略了股东利益、公司经营风险。

以受危机冲击最大的投资银行为例,美国前五大投资银行,高盛、摩根士丹利、美林、雷曼、贝尔斯登,平均股权集中度仅为15.6%,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超过5%的只有摩根士丹利1家,高盛集团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仅为1.74%。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摘要:后金融危机时代到来,让各国对金融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

G20峰会上提出的银行税已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以欧美为主的支持阵营和新兴国家的反对阵营都提出了各自观点。

本文以此为基础,分析了银行税的实质、利弊,并对中国在银行税问题上应该如何选择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银行税、金融风险正文:2006 年,美国房地产市场出现震荡,在随后的两年里,这场局部震荡逐渐演变为一场全球性金融风暴。

全球股价大幅下跌,金融市场陷入恐慌。

此次危机的爆发的直接原因是由于美国金融监管不力造成的,是持续放松的金融监管政策以及滞后的金融监管体制造成了风险的不断累积,直至危机爆发。

如今进入后经济危机时代,国际上纷纷对此次危机进行反思。

美国在此次危机后首次提出了“银行税”的构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此提议给予了肯定,欧洲国家大力支持,意在向全球推行“银行税”。

与欧美相反,国际上对推行银行税也存在一定的反对声音,尤其是新兴工业化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

对于后经济危机时代出现的新税种,中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又该如何选择?一.银行税提出的背景⑴提出过程。

在2009年G20伦敦峰会上,英国首相布朗首先提出并力推征收银行税,要求金融机构为未来的银行拯救计划出资。

2010年1月,奥巴马政府首次提出征收“金融危机责任费”,征收对象是2008年接受政府救助的、资产在500亿美元以上的大型金融机构,为期至少10年,征税总额预计为900 亿美元。

2010年4月,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议G20征收“金融稳定贡献金”,用于支付未来任何政府救助计划的费用。

2010 年6 月29 日,银行税的主力推行者美国将银行税条款从金融监管改革议案中删除。

2010 年7 月15 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最终版本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并在7月21日得到奥巴马总统的签署。

⑵各家观点。

欧美国家深受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的冲击与影响,金融系统遭到了很大破坏。

美国四大银行对比分析

美国四大银行对比分析

美国四大银行对比分析:美银、富国、花旗、小摩导读:$美国银行(BAC)$、$摩根大通(JPM)$、$富国银行(WFC)$和$花旗(C)$四大银行发放了全美50%的抵押贷款和66%的信用卡,同时95%的衍生品为摩根大通、高盛、美银、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持有。

从富国银行、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三家银行的经营盈利情况来看,富国银行盈利较为稳定,美国银行和花旗银行波动都较大。

三大行盈利发生变化,并非基于净利息收入因素。

金融危机前后,三大行各自净利息收入变化不大,但三大行非利息收入变动就大不相同。

金融危机前,美国银行、花旗银行非利息收入均超过了净利息收入。

而2008年,美国银行、花旗银行非利息收入都出现大幅下降,花旗银行非利息收入甚至还出现亏损,富国银行非利息收入保持平稳。

非利息收入的巨大变动,导致了三大行不同的盈利状况和在金融危机中的不同命运。

1、美国银行业的整体情况自2008年以来,大银行的规模更加庞大。

由于2008年危机期间众多小银行倒闭和遭并购,美银、摩根大通、富国银行等大银行规模相比危机前更大,摩根大通收购了贝尔斯登证券和华盛顿互惠银行,美国银行收购了美林证券,富国银行收购了美联银行。

截至2010年末,JP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的合计资产规模超过5.37万亿美元,在美国前1000家商业银行总规模中的比例接近50%,在前10家商业银行总规模中的比例超过80%。

位列第5位的美国合众银行,资产规模仅为排名第4位的富国银行规模的27.42%,为JP摩根大通银行的18.53%。

由于美国银行出售业务部门并且大规模裁员,不断扩张的摩根大通已取代美国银行成美国资产总额排名第一的最大银行。

截至今年三季度,摩根大通以其2.29万亿美元的资产总额荣升全美最大银行,而美国银行则以2.22万亿美元资产总额落到第二位。

美银、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和花旗集团四大银行发放了全美50%的抵押贷款和66%的信用卡,同时95%的衍生品为摩根大通、高盛、美银、花旗银行和富国银行持有。

美国银行业发展史资料

美国银行业发展史资料

美国银行业发展史资料美国银行业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后,1781年建立的美国第一家银行——巴尔的摩银行。

从那时起,美国银行业逐渐成长壮大。

19世纪是美国银行业的关键发展时期。

1837年,美国国会通过《银行法》,授权成立银行,并为其发行纸币提供便利。

这一措施有效地促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在西部开发的过程中,大量的银行纸币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

然而,银行业的快速扩张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在19世纪后半期,许多银行开始不断地破产,恶性循环横行。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美国国会于1913年通过《联邦储备法》,建立起联邦储备系统,对银行进行监管和改革。

20世纪初期,美国银行业开始向全球扩张,成为世界最大的银行系统之一。

20世纪30年代,随着大萧条的来临,美国银行业再次遇到危机。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美国国会通过《银行法》(也就是《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建立了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对银行存款进行保险保障。

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银行业的黄金时期,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针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了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将业务扩展到投资银行、信托和基金等领域。

然而,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美国银行业再次面临严重的危机。

1980年代初期的利率波动和经济衰退,导致了大量的银行破产和经济衰退。

1990年代中期到晚期,涉及萨维兰银行、林肯储蓄银行、韦斯特奇斯特银行等一系列银行倒闭事件引发了美国金融业问题的全面危机。

2008年金融危机是美国银行业历史上最严重的危机之一。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大量的银行、金融机构破产,经济陷入了严重的衰退。

美国政府采取行动,对银行注资,并对一些重要的金融机构进行收购,避免了金融市场的崩溃。

现在,美国银行业仍然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银行系统之一,并且正在逐渐适应数字时代的快速发展。

自2008年后,美国银行业经过了一系列的策略性调整、监管改革等方面的措施,比如建立银行统一监管机构、增强消费者权益保护、防范银行风险等等。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分析

金融危机对美国的影响分析1、个人消费包袱沉重,信用卡还款风险加大。

美联储2022年7月份公布,信用卡融资循环信贷余额达9618.5亿美元,同比增7.1%;未偿还余额2.57万亿美元,平均每个持卡人负债8400美元,比八年前高出近七成。

2、促使美国经济大幅萎缩。

自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股市以及其他主要股市均大幅下挫,因此,可预计美国等经济体的投资和产出将受到更大的冲击。

由于目前美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已基本丧失,2022年9月份在美国股市上IPO的公司为零,再加上从银行获取贷款的难度加大,因此,美国企业的投资和产出必将出现大幅下降。

3、金融业、建筑业、制造业就业人数锐减金融危机最先发端于房地产市场,次贷危机导致信贷危机,大批金融企业倒闭或并购直接导致了金融行业自身员工和相关服务行业员工的失业,2007年年末大约4万名员工可能因企业破产、出卖等问题失业,如果把针对华尔街金融机构的服务行业也包含在内,失业人数可能高达12万。

信贷危机致使很多企业无法贷款获得流动资金进行生产,居民无法贷款进行购房、购车、上学等消费,生产、消费全面梗阻,恶性循环,整个经济陷入瘫痪。

房地美和房利美被美国政府接管,华尔街的五大投行三家倒闭,其他两家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美国汽车产业遭到重创,汽车销售严重滑坡4、金融业状况迅速恶化。

自2007年次货危机爆发以来,华尔街银行的损失很大且仍未见底和完全曝光。

估计美国金融业损失高达4600亿美元,其中近50%为住房按揭(美国已有230万人断供),20%为商业按揭,30%为信用卡汽车贷款、债券坏账。

相当多的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其中不乏全球知名、有实力的银行都未能幸免。

5、住房价格大幅跳水。

对房地产的悲观预期和不断紧缩的信贷状况互相影响并陷入恶性循环。

房地产价格下降,消费者信心和消费水平持续走低。

从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全国范围住房市场价格平均下跌了14%。

其中,6月份二手房销售量和价格双双下跌,同比分别下降15.5%和6.1%。

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次贷危机造成美国制造业萎缩

美国供给管理协会(ISM)公布旳制造
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可看出,2023年9月
以来,美国PMI指数从最高值61.0下降到今年7
月份旳50.0,期间有多种月低于50。2023年10
月份美国制造业连续三个月收缩,且下降到26
年来旳最低点。新订单、工业生产等指数旳下
滑表白美国制造业发生萎缩。
• 2023年开始,美国 房地产投资已经连 续出现负增长, 2023年8月美国房 屋旳购置量跌倒23 年以来旳最低点。
危机出现后旳美国房地产业
次贷危机对美国金融业旳影响
• 美国旳多家银行巨亏或 倒闭,市场流动性出现 恐慌性旳短缺
美国金融业遭受重创:华尔街 五大投行中两家倒闭、一家被收 购、两家改组为银行控股企业, 就连全球按资产计算最大旳保险 企业美国国际集团(AIG)以及占 据美国抵押贷款市场半壁江山旳 “两房”也难逃被政府接管旳命 运。
级债,其他类型旳企业债、
国债、股市旳安全性都将
使人们心存疑虑。
贷款企业漫天旳广告就出目前电视上、报纸上、街头, 抑或在你旳信箱里塞满诱人旳传单:
“你想过中产阶级旳生活吗?买房吧!” “积蓄不够吗?贷款吧!” “首付也付不起?我们提供零首付!” “紧张利息太高?头两年我们提供3%旳优惠利率!
“居民消费信心指数旳下降”
法国巴黎银行宣告卷入 次贷事件
法国巴黎银行宣告卷入 次贷事件
新世纪金融企业宣告濒 临破产
法国巴黎银行宣告卷入 次贷事件
贝尔斯登旗下对冲基金 濒临崩溃
·美国次贷危机旳阴影笼罩着股市
美国旳股市接连受 到重创,因为股市连续 “跳水”,给美国旳投 资者带来了巨大损失, 美国企业投资旳意愿都 有所下降。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当今世界经济、政治的影响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震惊了全世界,国内外学者纷纷对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研究。

这场危机将持续成为一股“腐蚀性”力量,将诱发全球一系列经济动荡和对实体经济造成重创,并很可能引发全球经济衰退。

同时,美国爆发的这种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政治产生了的深远影响一、世界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1、全球流动性过剩2000年以来,以美联储的连续降息为标志,各主要经济体都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出现长时间的流动性过剩状况。

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化现象严重,不断上涨的房价已经脱离了居民收入水平等基本面的支撑,只要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或者投资者抽身离去,房价泡沫必将破裂。

另外,全球流动性过剩使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受到影响。

具体表现为:一是存款的持续增长和信贷增长的乏力,导致银行的利差收入明显下降;二是流动性过剩和长期的低利率使传统金融资产的收益率降低,甚至出现货币市场主要投资工具利率和存款利率倒挂的现象,这又反过来促进了现代金融创新的膨胀发展,为危机爆发埋下伏笔。

2、全球经济失衡部分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经常账户存在巨额逆差,成为储蓄不足的国家,而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和部分发达国家如德国和日本,则拥有巨额的经常账户顺差,成为储蓄剩余国。

一方面,储蓄剩余国积累了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需要保值增值,美元资产是其最重要的选择,随着这些国家外汇资产规模的增长,其风险偏好程度也在上升,为次贷危机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对证券资产的巨大需求一再压低市场利率,刺激了美国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债券发行量急剧扩张。

这种失衡的经济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必然引发金融危机,并以极端的形式将经济带入再平衡阶段。

3、虚拟经济过度脱离实体经济发展马克思在研究虚拟资本与现实资本的关系时,重点分析两个问题:虚拟资本的积累与现实资本积累的关系;虚拟资本的扩张与收缩对产业周期性的影响。

马克思认为,由于货币资本积累并非完全来源于生产的扩大,它的积累总是比现实存在的资本积累更大,总会在周期的一定阶段出现货币资本的过剩和膨胀,而且,这些货币资本还会通过信用制度得到成倍的扩张,即出现一定规模的虚拟资本和经济泡沫。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

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原因分析2008年9月15日,拥有158年历史、6390亿美元资产的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成为美国有史以来资产规模最大的破产案。

随后,总资产值达8000亿美元的美林公司以半价被美国银行收购;高盛、摩根斯坦利也因陷入困境而转制成为银行控股公司,以通过开展传统银行业务获取更多的市场资金和美联储的支持。

至此,风光近百年的华尔街五大独立投资银行都已成为明日黄花。

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恐慌,股票市场连续暴跌,美联储和各国央行纷纷出台力度空前的救市措施,试图挽救市场信心,遏制下滑的趋势,但效果并不明显。

总体上看,次贷危机已经发展为美国乃至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资本主义体系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一次总爆发。

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对金融市场等虚拟经济带来严重冲击,对实体经济造成巨大影响,暴露了美国主导的金融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一面,美国经济透支型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国际货币体系和全球经济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

一美国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情况雷曼兄弟的破产、美林公司的转让和高盛、摩根的转制,导致市场信心严重丧失,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虽经美联储和各国央行大规模救市和刺激市场信心,但成效并不明显,很难挽回世界经济和金融下滑的颓势。

(一)投资者信心受到沉重打击,国际金融市场大起大落雷曼申请破产保护当日,道琼斯指数下跌504.48点至10917.51点,创2006年7月以来的收盘新低;标准普尔500指数跌幅达到4.6%,为“9·11”以来主要股指出现的最大单日跌幅。

欧洲和亚太股市也出现大幅下挫,德国、法国、英国主要股指分别下跌2.7%、3.8%和3.9%;日本、韩国股市跌幅分别达到5%和6.1%,特别是韩国股市盘中曾暂停交易。

在美联储宣布救市措施后,股票市场曾出现大幅反弹。

但在高盛和摩根转制的消息披露后,市场再次大幅下挫。

(二)金融机构人人自危,市场流动性出现紧缺雷曼兄弟公司倒闭引起欧美各家金融机构人人自危,纷纷采取提高现金持有量、严控交易对手风险等自我保护措施,市场流动性严重萎缩。

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银行业转型及启示

后金融危机时代欧洲银行业转型及启示

以此偿还负债; 另一方面 , 持续通 过资 相 较 于欧 洲银 行 业 , 美国与 日 本 的银 行 业 经 营相 对 比较 稳 削减信贷或变 卖资产, 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健。 2 0 1 1 年美国银行业税前利润接近危机前的水平, 总资产 占 本市场融资和盈利留存, 全球银行业总资产的1 5 . 6 %, 创造的税前利润 占全球的2 4 . 3 %。 第二,“ 去国际化” 或“ 回归本土 ” 。 在欧洲金融市场一体
力和 可 持 续 发 展 能 力的 主动 之 举 。 当前 , 在 我 国经 济 发 展模 式 转型 、 金 融 改革 的大 背 景下, 我 国银 行 业 面 临着 改 革 的机 遇 和 挑战, 在 经 营转 型 中如 何 定位 和 布局 , 欧 洲 银 行业 转 型 中的经 验可 资借 鉴 。 欧 洲 银 行业 发 展趋 势主 要表 现 在 : 第 一, 并购 整 合。 这 导
欧洲银行业经营转型趋势及特征
致银行规模 更大、 市场份额更高, 特别是大银行利用规模经济 效应 , 开展大宗交易, 通过收入结构多元化使其更稳定发展。
目前全球银行业发展特征分析
2 0 1 1 年世 界 银行 业 的整 体 特 征 主 要表 现在 以下 方面 :
第二 , 国际化 。 这为 欧洲银行业, 特别是为那些本土市场容量
及金融改革的挑战, 因此可以从 欧洲银行业经营模式的转型中借鉴一些经验, 以推动我国银行业持 续、 健康发展 。
【 关键词 】 欧洲银行业 转型 原因 启示
欧债 危 机 使 欧 洲 银 行 业 遭 到 重 创 , 其 国际 地 位也 每 况 愈 金 融 危机 之 后 经 济 出现 滞 涨 , 但银行业的发展却与之相反。 下。 为 了重 振 欧 洲 银 行 业 现 状 , 欧 洲 银 行 业 开 始 了艰 难 的转 因日本具有浓厚的储蓄文化, 所 以日本银行业有着高度的流动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金融危机是现代经济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它对各行各业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对银行业。

银行作为金融体系的核心机构,其业绩的变化不仅会对整个金融市场产生影响,也会给整个经济体系带来巨大的冲击。

本文将探讨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深入分析其原因以及展望未来。

首先,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绩的主要影响之一是贷款风险暴露。

在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大量的借款人面临经济衰退和失业的威胁,导致大批借款人无法按时偿还贷款,这就使得银行面临着债务违约和不良资产的不断增加。

这种风险暴露使得银行的资产质量大幅下降,不良贷款的增加进一步加大了银行的损失。

其次,金融危机还可能引发资金流动性风险。

金融危机时期,市场的信心受到严重打击,投资者纷纷从金融机构中提取资金以避险,导致银行面临着较大规模的资金流出压力。

由于银行的运营需要充足的流动性支持,一旦流动性出现短缺,将对其正常的融资和运营活动产生严重的影响。

银行为了应对这种风险,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大幅提高负债端的利率,以吸引更多的存款,或者通过向央行寻求流动性支持等。

另外,在金融危机期间,银行的盈利能力也会受到极大的挑战。

金融危机常常引发经济的萧条和就业的减少,导致企业融资需求的下降,从而影响银行的投资和融资业务。

此外,金融市场的震荡和波动也会降低银行的交易和投资收入。

同时,由于市场信心的剧烈波动,银行往往需要提高拨备金水平以应对不确定的坏账风险,这又会进一步减少其净利润。

然而,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也有其正面的一面。

首先,在危机过后,经济开始复苏,银行业的迎来了更多的融资和投资机会。

此外,经过危机的洗礼,银行不得不加强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提高了其风险管理水平。

同时,金融危机的爆发也促使监管机构对银行业的监管更加严格,减少了银行业过度风险暴露的可能,有助于提高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在展望未来,金融危机对银行业绩的影响将继续存在,但其形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结构变化及最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结构变化及最新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银行业结构变化及最新趋势近年来,美国银行业经历了许多重大的结构变化和趋势。

这些变化和趋势,主要是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应对和反思的结果。

本文将就美国银行业的结构变化及最新趋势,进行探讨。

一、结构变化1. 产业集中度加强金融危机前,美国的银行业比较分散,银行数量众多,并未形成较大的银行集团。

金融危机后,银行业迎来了大规模的兼并和收购潮。

同时,美国政府也大力推进银行业的重组和合并,以减少金融系统内部的风险以及提升海外投资的回报率。

经历多轮的市场整合和国家战略推动,如今美国五大银行,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花旗集团、富国银行和富时100银行,已经拥有了全美约70%的银行资产。

2. 加强风险管理金融危机揭示了银行的弱点:风险管理不足和金融产品复杂化,使得银行损失惨重。

为避免出现类似问题,银行在金融危机后加强了风险管理。

银行在审慎授信、准确测量风险、及时发现风险、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等方面都投入了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3. 提升监管力度和质量金融危机后,美国政府对银行监管的要求变得更加严格。

通过加强对银行的监管,以确保银行在风险控制和监管合规方面做到尽善尽美。

此外,政府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多方面对银行的监管功效也发挥了关键作用。

比如,推出TARP计划帮助银行渡过难关,通过强制要求银行执行“马田规则”,强制限制银行的杠杆率,等等。

二、最新趋势1. 科技驱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银行业也面临着数字化转型的压力。

银行为了适应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使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高端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能够帮助银行实现内部流程优化,节约人力,同时也能够帮助银行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金融服务,吸引年轻一代的客户,提高业务的覆盖面。

2.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一直都是银行关注的重要领域,但金融创新的进展速度在近年来变得尤为迅猛。

比如,银行纷纷进行移动支付、电子银行等业务的创新,也在不断探索互联网金融、数字货币、跨境支付等领域。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看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看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

美国2008年次贷危机看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一、引言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理论与背景1.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概念2.金融机构社会责任背景分析三、2008年次贷危机成因及其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的影响1. 2008年次贷危机的根源及原因2. 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缺失的主要表现四、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金融机构社会责任反思1.政府监管职能的缺失2. 金融机构自律制度建立的必要性五、案例剖析1. 高盛集团2. 摩根大通3. 美国银行4. 渣打银行5. 中国的民营金融机构六、结论一、引言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导致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大萧条。

次贷危机的爆发揭示了金融机构在这一危机中的社会责任缺失。

本论文通过对2008年次贷危机的剖析和对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理论的研究,着重分析和讨论了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的缺失问题,探讨了金融机构如何在此类危机中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二、金融机构社会责任理论与背景1.社会责任理论的基本概念社会责任是指企业、金融机构向社会各利益相关者(消费者、股东、员工、政府等)承担的义务和责任。

贡献社会利益要求企业、金融机构不仅仅确保其业务的盈利能力,还要遵守道德规范、行业准则、政府法规,履行公众信任责任的义务。

因此,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不仅仅是为了保护客户和投资者的利益,而是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包括知情权、参与权、求偿权等。

金融机构严格遵循社会责任的要求,为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益的帮助,同时也为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2.金融机构社会责任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金融机构的社会责任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金融机构作为贝尔曼“美德让力量更美好”的具体实践者,应该在股东利益、客户利益、员工利益、公众利益和环境利益之间协调平衡。

在全球化和金融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承担的社会责任更加重要,因为金融机构作为经济社会的“金融中介”,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系统的稳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银行带来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银行带来的影响

金融危机给银行带来的影响摘要:金融危机横扫全球,对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文化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和冲击。

而对当前的金融危机形势下,中国作为主要的经济增长体,中国银行业在此次金融风暴中受到何种程度的影响成为我们关注的问题。

我们又该如何面对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及时采取措施缓解危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甚至化危机为机遇,尽快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使我国银行业健康、平稳的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危机机遇一、金融危机2007年4月,美国新世纪公司申请破产标志着次贷危机正式爆发。

起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这场金融风暴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散和蔓延,直接导致了这场2008—2009年的金融危机。

这次金融危机起源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主要由于美国房地产泡沫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造成的,带来了全球性的诸多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波及各个行业,特别是银行业、证券业、生产企业等受到重创。

2008年9月,由于受严重财务危机所迫,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宣布将申请破产保护。

这是美国五大投资银行中继贝尔斯登、美林之后倒下的第三个投资银行,目前华尔街仅存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两家投资银行。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下,雷曼兄弟08年第二季度的损失高达39亿美元。

此前,雷曼兄弟曾表示,计划出售旗下投资管理部门大约55%的股份,这些股份的市值可能价值80亿美元。

截至今年8月底,雷曼兄弟共管理着2730亿美元资产,其中也包括雷曼兄弟在中国投资的资产。

雷曼兄弟的破产将进一步恶化美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而对中国经济也将带来一定的影响,对中国银行业有一定的影响。

国内几大银行总共购买了美国证券业价值约200亿美元的证券产品。

在美国金融业面临巨大困境的今天,雷曼兄弟的破产无异于把华尔街向地狱又推进了一步,而国内金融机构购买的证券产品也面临着巨额贬值甚至清算的噩运。

例如华安基金已于2008年9月在其网站上贴出醒目告示,提示旗下QDII 产品“华安国际配置基金”的投资风险,由于雷曼兄弟下属的雷曼兄弟金融公司为华安国际配置基金所持结构性保本票据的保本责任人,雷曼兄弟特殊金融公司为保本票据之基础资产之一的零息票据的发行人,因此在极端情形下,华安国际配置基金将无法开放正常赎回业务,而且华安国际配置基金也有可能需参与破产清算而无法全额收回,甚至连该基金的存续也将出现问题。

金融海啸与美国拯救金融业措施的剖析

金融海啸与美国拯救金融业措施的剖析

亿美元 大关


2 0 0 9 年 1 月 IM F

失 已 经 大大超 出 了次 级 次 优 级 和 优级 按 揭 而 且 蔓 延 到 了 商 业 地 产 工 商 业 贷 款 信用 卡 贷 款 购 车 贷 款 教 育 贷


为 自 2 0 0 8 年 l O 月 以 来 金 融 稳 定 的 风 险加 剧 银 行 仍
2009

美 国被关 闭 的银 行 上 升 至 3 9 家 ;


金 融 业 的风 险 和 损 失

年 以 来 被 关 闭 的银 行 数 量 上 升 至 14 家

从历 史来

2007 年 2 月 以 来
以 美 国第 二 大 次优抵 押 贷款公
看 银 行 不 良资 产 占 G D P 的 比 重 瑞 典 当年 是 1 3 % 日 本
J
● ■ ■
● ● ■■r

J
4
-
金 融 与经 济
2 009 5

1N A N C E A N D E C O N O M Y
金 融 海啸 与 美 国 拯 救 金 融 业 措 施 的 剖 析
■李

在 席 卷 全 球 的 金 融 危 机 巨 大 的 冲 击 下 美 国 政 府 两 次 出笼 了 经 济 振 兴 和 金 融 稳 定 计 划 但 是 美 国 经
变 为 金融 机 构相 继 面 临破 产 压 力 、金 融机 构之 间以 及 银
, ,
年 10 月 期 报 告 的

金 融 危 机 造 成 美 国经 济 陷 入 深 度 衰 退 失 业 率 激 增 企业 经 营 困难 给银行造成 大量 坏 账

纽约金融中心

纽约金融中心

纽约金融中心特华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李宝峰摘要:本文介绍了纽约国际金融中心的进展历史和道路、竞争优势以及成功体会等,并通过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比较分析,关于北京将要建立有国际阻碍力金融中心的具有专门好借鉴意义。

关键词:纽约国际金融中心体会借鉴一、纽约国际金融中心进展历史19 世纪上半叶,纽约取代费城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和商业中心,之后的纽约经济和金融业的进展突飞猛进。

尽管经历了1929 年的经济危机,依靠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前后30 年经济的突破性进展,大批金融机构集合于纽约,使纽约迅速进展成为先是与伦敦并驾齐驱而后超过伦敦的全球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之路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时期:1.一战之前早期的纽约作为庞大的贸易体系中枢,贸易的迅速进展带动了当时与之紧密关联的金融业的进展。

独立战争期间,华尔街成为美国为战争融资的重要场所。

1792 年,21 位经纪商在华尔街签署了《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开设了股票交易所,并制造了证券交易佣金制度。

1825 年,连接哈得孙河和五大湖区的伊利运河建成通航,以后又兴建了铁路,沟通了纽约同中西部的联系,促进了都市的大进展。

到19 世纪中叶,纽约逐步成为美国最大的港口都市和集金融、贸易、旅行及文化艺术于一身的国际大都会。

这牵引着纽约朝着成为金融中心迈进,专门是南北战争之后,金融业成为进展最快、获得利润最多的产业。

但纽约金融中心还一直处于缓慢进展的时期。

2.一战——20 世纪50 年代始于第一时期的积存,使得纽约坐上了美国国内金融中心的第一把交椅,一战期间,美国由于作为中立国,其经济不仅未受战争的阻碍,而且得到了迅速的进展。

与此同时,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建立和金本位制的复原,美元成为国际贸易和清算的重要手段,这使得纽约迅速进展为国际金融中心。

20 世纪30 年代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改革,建立了严格监管的金融体系,即1933 年制定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开始了美国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业经营的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危机后的美国银行业盈利能力
净利润增长率。

在经历了2008年和2009年的低迷后,美国银行业盈利能力显著增强。

2011~2012年,花旗、美国银行、富国三大银行均实现盈利,201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分别为63.45亿美元、34.6亿美元和138.07亿美元。

相比而言,危机对花旗以及美国银行的冲击尤为明显。

2008年花旗银行的净亏损达到近280亿美元,美国银行则从在危机中收购美林证券后,盈利能力受到明显拖累,2010年出现亏损,2011年后虽有明显复苏却仍尚未达到危机前的盈利水平。

而富国银行一直表现较佳,即使在2008年危机时,也一直保持净利润为正,这主要得益于富国银行主营商业银行业务,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对有限。

从六大银行(美国银行、摩根大通、花旗集团、富国银行、高盛集团和摩根士丹利)的报表来看,按2012年三季度净利润高低排名,依次是:第一,摩根大通57亿美元,同比增长32%,创历史最高纪录。

第二,富国银行49亿美元,同比增长22%,连续6个季度创新高。

第三,高盛集团15.1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则亏损3.93亿美元。

第四,花旗4.68亿美元,因出售美邦银行的损失导致利润同比减少88%。

第五,美国银行2012年三季度净利润为3.4亿美元,较2011年同期下滑。

最后,摩根士丹利是六大行中唯一出现亏损的银行,亏损达10.1亿美元,而上年同期净利润则为22亿美元。

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银行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分别代表银行运用一单位资产带来的净利润和银行运用一单位净资产(即银行资本金)带来的净利润。

通常,影响该指标的因素包括净利润、平均资产余额、净资产额、信贷资产质量、中间业务税收、利息及经营支出水平以及税收等。

自2010年开始,美国银行业整体收益率有明显改善,2012年前三季度保持了近两年来的较高水平,2012年三季度ROA和ROE分别升至1.06%和9.38%,均高于2011年的水平(1.03%和8.71%)。

从不同规模银行的情况来看,ROA和ROE呈现的变化趋势几乎相同。

自2010年开始,规模越大的银行,收益率越高。

超大型银行的表现最佳,小型银行垫底。

其中,大型银行在2012年二季度成为例外,排名第一,ROA和ROE分别为1.43%和12.14%。

2012年前三季度,花旗、美国银行和富国三大银行的ROA分别是1.20%、0.21%、1.39%,富国银行表现最佳,而美国银行相对较差。

各大银行报表显示,金融危机遗留的重组及相关法律诉讼问题依旧拖累其收益状况。

仅2012年三季度,美国银行用于法律诉讼的费用达到16亿美元,且由于被指控收购投资银行美林证券时未向股东披露重要信息,美国银行同意支付24亿美元以达成和解协议。

花旗则由于出售与摩根士丹利合资的美邦银行部分股权,承担了47亿美元(税后29亿美元)的损失。

另外,美国政府也对富
国银行发起诉讼,指控其住房抵押贷款产品存在欺诈,要求对其进行民事处罚。

应该说,金融危机的遗留问题仍在影响着美国银行业的业绩及未来发展前景。

利息收入水平。

利息收入水平是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体现。

利息收入比为净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2012年前三季度,由于银行业平均净息差从3.56%缩小至3.43%,美国银行业利息收入水平受到一定影响,实现净利息收入3178.93亿美元,同比增长仅0.6%。

一方面,由于平均资产收益率比平均融资成本降低更快,有67.8%的银行报告了净息差的降低。

另一方面,由于生息资产增长了4.6%,抵消了息差降低的影响,从而带来了净利息收入的增加。

花旗、美国银行和富国三家代表性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占总收入比重,在危机前后相对比较稳定,各银行间差异不大。

自2010年起,花旗保持缓慢上升趋势,在三家银行中相对较高,2012年前三季度已达到60%以上的水平,另两家基本保持在50%左右。

非利息收入水平。

根据FDIC的规定,美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分为四类:托管收入、存款账户服务收入、交易账户盈亏和附加非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大部分都是银行的手续费及佣金的净收入,即通常所说的中间业务。

对于美国银行业来说,由于银行不断开拓手续费收入等非利息收入业务,目前,非利息收入的增长速度远远快于贷款利息和投资收入增速,金融机构看准了非利息收入,把它作为未来扩张的关键。

以2012年前三季度为例,美国银行业实现非利息收入1858.66亿美元,同比上升5.9%,这一指标成为美国银行业2012年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其中,固定收益产品及抵押贷款业务是其主要推动力,而这两类业务方面均与美联储宽松货币政策以及美国楼市复苏密切相关。

整体而言,2008年至2012年三季度,美国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基本保持在35%~36%的水平,2009年除外(39.58%);非利息收入占资产比重,基本保持在1.6%~2%,仅2008年四季度受危机影响下降到1.2%以内。

一般而言,超大型银行的该比重一直相对最高,但自2010年后略有下降,2012年三季度回升至1.95%,而大型银行在2012年增长更明显,中小型银行排名依次靠后,近两年内,基本维持在1%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中间业务收入对推升银行业绩仍存在不确定性。

尤其是《多德-弗兰克法案》对银行业施加了诸多限制措施,预计将对债券市场、衍生品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造成负面影响。

以高盛为例,2008年9月,高盛等投行为获得美联储提供的流动性,转变为银行控股机构,因此也被纳入“沃克尔法则”的监管范围。

高盛自营交易收入约占集团总收入的10%,而其他大型银行自营交易收入也大多占集团总收入5%~10%的水平。

不过对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而言,不排除其来申请转回投行的可能性,以避开监管。

毕竟2008年的被迫转型主要是为了获得联邦贷款的贴现窗口优惠,而如今,需要援助的时刻已经过去。

成本收入比。

美国银行业的营业支出包括经常费用和资产减值损失,即非利息费用。

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最主要的非利息费用是雇员薪酬及人事费用。

由于近年来银行雇佣高水平人员和从竞争对手处挖走阅历丰富的高级管理人员,这一费用迅速增长。

美国采用效率比例考察营业支出的水平,这一指标主要考察的是营业支出与净营业收入的比例,数值越低表明效率越高。

整体而言,近两年来该指标波动不大,2012年三季度银行业整体为60.38。

从不同规模银行情况来看,规模越大,效率比例越高。

可见,超大型银行和大型银行在控制营业支出方面具有较明显优势,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公司流程管理和实现成本节约等。

从美国银行和富国的报表数据来看,2011年和2012年前三季度,美国银行的效率比例分别为85.01和82.23,而富国银行同期分别为61和58.5。

相比之下,美国银行表现较差,其在近两年里的营业支出比重远高于银行业整体水平,这主要归因于金融危机遗留的重组及相关法律诉讼问题,造成诉讼成本和抵押贷款相关
的违约服务成本上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