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摘要:学科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一项关系学校发展的综合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基础建设,是高校改革的主攻方向。
在学科建设实践中,正确理解学科和学科建设的含义,把握学科建设内涵,以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和实效原则作指导,有助于理顺工作思路,分清主次,抓住关键,富有成效地开展学科建设工作。
关键词:学科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我国高校的办学规模逐年扩大,办学方式也日趋多样化,作为服务性产业的教育正在逐步走向市场,这既是一个事实,同时也是一个趋势。
高校要在激烈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就必须加强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科研、产业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是体现其办学水平、办学特色和社会知名度的主要标志,只有以高水平的学科建设为基础和支撑,才能有效发挥高等教育的功能,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一、学科的演进轨迹与学科建设从古希腊到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以前,是学科的朦胧意识时期。
这一时期,人们视哲学为包罗万象的知识体系,将各种科学知识归属于哲学。
从16世纪近代科学产生到19世纪初叶,是学科分化时期。
但这一时期大学却异常保守和落后,神学凌驾于各科之上。
柏林大学的创办使得大学中教学与研究开始相互结合,促进由软到硬的科学分化过程,从而大学系科、研究所建制和课程设置转向以学科的特性为主要基础。
在19世纪,学科结构的变革,使大量新兴学科涌入大学,与此同时,大学也有力地推动着学科结构的分化和组合。
从20世纪中叶开始至今,新学科、新理论、新方法大量涌现,跨学科研究、科技间渗透、学科间交叉成为大势所趋,整个学科之林在剧烈地变化着。
一般认为,学科具有独立的特征,这种特征反映在它的研究对象、语言系统和研究规范上。
一个独立的学科应该拥有专业组织、独特的语言系统、特殊的研究策略和特有的规则。
因此,学科不仅是一种知识形态,有着特定的描述对象和语言系统,它也是一种社会建制,拥有相应的专业组织体系和结构。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研究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
高等教育学学科是一门涉及教育管理、教育心理学、教育技术和教育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综合学科,是培养高等教育领域专门人才的重要学科之一。
本文将从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目前的状况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一、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历程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我国开始进行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批高等教育领域的专门人才。
19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开始正式建立并得到了国家的重视,许多高校相继设立了高等教育学学科或者研究机构。
1990年代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革,高等教育学学科也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形成了一批在高等教育领域具有权威性的学术成果和教学模式。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一方面,在学科研究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学术研究成果,例如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这些成果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教学实践方面,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还积极开展了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实验,探索了一批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
在未来,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将面临一些新的发展趋势和挑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等教育学学科将需要更加深入地研究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和特点,进一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高等教育学学科还需要更加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加强对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和管理水平。
高等教育学学科还需要更加强调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改进高等教育的管理模式和体制,提高高等教育的管理效率和效益。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变得愈发重要。
作为培养和提升国家人才素质的重要阶段,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不断调整和优化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以满足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需要。
一、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
通过有针对性的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可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学科建设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需求导向。
学科建设应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规划,明确学科的定位和方向。
通过对社会需求和产业趋势的深入研究,高校可以开设与之相关的学科,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
2. 优势特色。
每个高校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特色,学科建设要充分发挥高校的优势,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学科群。
这需要高校深入挖掘本校的优势,结合学科特点进行差异化建设。
3. 国际合作。
学科建设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通过与国外优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引进国际一流学科,提升教学科研水平。
4.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科建设不仅要关注学科本身的建设,更要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
通过开展创新性课程设计和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竞争力。
二、专业设置专业设置是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
专业设置要紧密结合学科发展和社会需求,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市场需求。
专业设置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规划,关注社会经济发展的热点和前沿领域。
通过调研就业市场和行业需求,高校可以开设与之相关的专业,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 专业差异化。
在专业设置中,要避免同质化竞争,注重不同专业的差异化和特色化。
高校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优势专业,开设具有特色的专业,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
3. 跨学科交叉。
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能力来解决。
专业设置要注意学科的融合与交叉,培养具备跨界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人才。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方案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方案1.引言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是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举措。
它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广泛而细致的规划和实施,需要许多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协调。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探讨高等学校学科建设方案的重要性和实施策略。
2.培养学科核心能力学科核心能力是学科建设的核心目标,它涉及到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高等学校应该以学科核心能力为中心,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高等学校还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供实习机会和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学科的理解和应用。
3.优化学科结构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应该与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相适应。
学科建设应该兼顾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发展,不断调整学科结构,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此外,学科建设还应该注重跨学科的发展,培养具有综合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推动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
4.多元化师资队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需要有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来支撑。
学校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力度,为优秀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条件。
同时,学校还应该吸引国内外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加入到学科建设中,增加学科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5.优化资源配置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需要充足的资金和资源支持。
学校应该加大对学科建设的投入,提高教学设施和科研条件。
同时,学校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企业、科研机构和政府等,建立合作关系,共享资源,提高学科建设的效益。
6.开展学科评估高等学校学科建设需要定期开展评估和自我反思。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对学科的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队伍等进行全面评估。
通过评估结果,学校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并作出相应的调整,不断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7.促进学科间的合作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不应该是各自为战的,而是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与交流。
学校应该积极开展学科间的合作项目,共享资源和经验,推动学科间的融合与发展。
8.国际化视野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应该具有国际化的视野。
论高校学科建设
论高校学科建设高校学科建设: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
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科建设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及发展趋势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科建设进行阐述。
一、历史背景在20世纪初,美国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大学,并逐渐形成了学科建设的雏形。
之后,各国高等教育机构纷纷效仿,设立了各自的学科。
在中国,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也在20世纪初开始了学科建设的探索。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学科建设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二、现状情况目前,全球高校学科建设呈现出以下特点:1、学科门类齐全:各国高校基本都涵盖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艺术、工程技术等各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科选择。
2、交叉学科兴起: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学术研究的深入,交叉学科逐渐成为学科建设的新趋势。
例如,生物医学工程、环境经济学等交叉学科的兴起,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
3、国际化程度提高: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推行国际化战略,与国外高校开展合作交流,引进优秀师资和先进教育理念,提高自身学科建设水平。
在我国,高校学科建设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例如,“双一流”建设战略的实施,推动了高校学科建设的转型升级。
各高校也积极探索学科融合发展,加强交叉学科建设,提高国际化水平。
三、发展趋势未来高校学科建设将呈现以下趋势:1、跨学科合作与融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跨学科合作与融合将成为学科建设的重要趋势。
高校应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合作,促进资源共享,协同创新,培养复合型人才。
2、国际化与本土化相结合:在推进国际化的同时,高校应注重传承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传统,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竞争力的学科体系。
3、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高校学科建设应加强实践性和创新性,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4、学科评估与质量提升:政府和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学科评估机制,推动学科建设质量的持续提升。
试论高校学科与专业建设
、
学科 、 专业 的 内涵 与 相 互 之 间 的关 系
养而设置 的, 一所大学的人才 培养 质量 , 取决于这所大学 的 学科发展水平 。学科建设 构成 了专业建设 的环境或 背景 。 学科建设水平直接影 响专业建 设水平 , 这是高 等教育工作 者形成 的共识 。反过来 , 业 的发 展会 推动 学科 的发 展 。 专 高校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才 , 专业建设是学科建设的源头 ,
专业 建 设 的 目标 就 是 人 才 培 养 。凡 是 有 利 于 人 才 培 养 的措 施 均是 专 业 建 设 的 内容 。如 课 程 建 设 、 材 建 设 、 资 队 伍 教 师 建 设 、 学 改 革 和 学科 研 究 等 等 。 教
在对学科与专业各 自的涵义粗 略界定之 后 , 我们再 对 两者之 间的相互关系作 一简要分 析。学科 与专业 之间 , 既
题 , 出 了加 强 学科 与 专 业 建 设 的 对 策 、 提 建议 。
关键 词 : 学科 ; 专业; 关系; 建设 ; 问题 ; 对策 中 图分 类 号 :G 4 60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8— 862 1)5— 01 0 10 2 1(000 05 — 3
有 区 别 又有 联 系 。学 科 与 专 业 之 间 的联 系 主要 体 现 在 如下
几个方面 :
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两者之间不是大小 关系。 第二 , 学科与专业两者 的培养 目标不 同。从人 才培养 的角度看 , 学科建设的培养对象是博士和硕士研究 生 , 是为
收 稿 日期 :叭 0 0 一 l 2 — 7 6 作 者 简 介 : 成 策 (9 O ) , 林 16一 男 山东 烟 台人 , 授 。 教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
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科与专业建设已成为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讨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路径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和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的现状与挑战,深入探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及其实施策略,以期为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具体而言,本文将首先回顾国内外关于学科与专业建设的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分析当前我国高校在学科与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案例和实践经验,探讨“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内涵、目标及其实施路径,包括学科与专业的交叉融合、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与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提出具体的政策建议和实践策略,以期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提供有益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学科与专业建设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二、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理论基础高等学校“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其理论基础源于教育学的深层原理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看,个体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终极目标。
个体的全面发展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能力的提升、情感的丰富和人格的完善。
高等教育作为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必须打破学科与专业之间的壁垒,实现二者的有机融合,以便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系统的教育。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产业的升级,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学科与专业划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高等学校必须调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培养出既具备深厚学科基础,又具备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
第29卷 第5期 广东海洋大学学报V ol.29 No.52009年10月 Journal of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Oct. 2009收稿日期:2009-08-01基金项目:广东省科学计划项目(粤科计字[2007]173号),广东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BKJG200738) 作者简介:高秀梅,女,1964年生,副教授,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及管理等。
论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高秀梅1,2(1.北京大学,北京 100871;2 . 广东海洋大学,广东 湛江,524088)摘 要:在分析学科与专业关系的基础上,阐述了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联系与区别,并就如何做好高等学校的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关系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159(2009)05-0079-04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Program Co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Gao Xiu-mei 1,2(Peking University , Beijing 100871, China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es of the relationshipbetween discipline and progr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relation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program construction are expounded, and th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in order to improv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in the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gram construction. Key words: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program construction; relationship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载体,也是高等学校办学的主要依托。
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战略规划
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战略规划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科建设和学科发展规划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每个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都需要有一定的规划和策略。
本文将就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建设与学科发展战略规划进行讨论。
一、学科建设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它涉及到学科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教材教法以及实验条件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学科建设主要由学校、教师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实现。
1. 学校层面的学科建设学校是学科建设的主要责任方。
它需要制定相应的规划和计划,进行学科布局和资源配置。
在学科排名方面,学校需要注重学科间的平衡和协调,以优化学科结构。
2. 教师层面的学科建设教师是学科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深化学术研究,并通过各种方式为学科建设做出贡献。
教师的教学质量、教育能力和学术水平都是衡量学科建设质量的重要标准。
3. 学生层面的学科建设学生是学科建设的受益者,也是学科建设的未来。
他们需要树立正确的学科观念,积极参与学科建设的各项活动,完善自己的学科知识体系。
在培养学生方面,学校需要切实做好学科人才培养工作。
二、学科发展战略规划学科发展战略规划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制定学科发展策略和规划,以完成学科的目标和任务。
学科发展战略规划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发展学科的目标和重点,同时也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力求实现科研成果和产业转化。
1. 研究发展学科目标和方向发展学科需要明确学科发展的大方向和目标。
这需要对学科现有的情况进行梳理和分析,确定学科的优势和劣势,并结合学科的未来发展趋势,明确学科的战略目标和方向。
2. 制定学科规划和实施措施学科规划是学科发展的具体指导文件,需要严格按照学科目标和方向来制定。
通过细化任务、分配资源、管理过程等一系列具体工作,实现学科规划的逐步实施。
3. 整合学科发展资源学科发展需要整合人力、财力、物力等多种资源,以推进学科发展。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阶段,高等教育需要进行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来不断提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与学科评估,以及其对教育发展的意义和影响。
一、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工作,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环节。
学科建设涉及到教育资源的配置、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面。
通过学科建设,可以实现优势学科的培育和发展,提高学校的学术声誉和竞争力。
1. 优势学科的培育学科建设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出一批有一定学术造诣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学科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引进优秀人才、加强学术交流和研究合作,学科建设可以提升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2. 教学内容的优化学科建设的另一个重点是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和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许多学科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都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学科建设需要紧密关注学科的前沿动态,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以确保教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3. 教学方法的改革学科建设还需要关注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一些学科中可能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育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实践训练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学科评估的意义和目的学科评估是对学科建设成果和教育质量的检验和评价。
通过学科评估,可以了解当前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
1. 了解学科发展状况学科评估可以通过对学术研究成果的检查和评价,了解学科的发展状况和学科师资的水平。
评估结果可以为学科建设提供参考,进一步推动学科的发展和提高。
2. 发现问题和改进措施通过学科评估,可以发现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评估结果,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和提高,以推动学科的发展。
高校学科建设浅谈
的情况。“ 学科陈旧” 是指研究 内容陈旧, 研究方向落后 ,
与本 学科领 域在 国际 国内研究 现状 和趋势 相脱 节 , 缺乏 特
色和创新。“ 内容趋同” 是指校内不 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方
向和研究 内容 互相 雷 同 、 同 , 趋 缺乏特 色与 优势 。“ 视建 忽 设” 是指有 的研究 方 向带有 较 大 的 随意 性 , 有科 学 的规 没
一
研究 的综合 实力 。 以上 只是众 多学科 建设 概念 的几 个代 表 。由此 可见 ,
对学科建设的理解既可以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 又可以从 中观乃至宏观的角度来认识 , 其外延相当宽泛。但无论从 哪个层 面 、 哪个 角度 来 看 问题 , 核 心要 素 都 是学 科建 设 其
是集 活 动性 和知识 性于 一体 的过 程 。因此 , 学科建 设是 人 们为 构建相 对完 整 的理论 体 系 , 一定 的范 式所从 事 的发 按 现新 现象 、 造新 知识 或完 善理论 的创新 活 动。 创 二 、 国高校 学科建 设 中存在 的 问题 我
是学科方 向 、 师资 队伍 、 基地 建设 、 科组 织 建制 等保 持 相 学 对稳 定性 和连续 性的学 科优 势积 累 的过程 。从 变 革角 度 , 提出学科建 设是 根据 科 学 的发 展 和 社 会 的需 要 对 学 科 的
如果不 从制 度 上 加 以创 新 , 过 政 策激 励 大 学 不 仅 重 申 通
2 1 年第 7 00 期 总第 10期 6
林 区 教 学
Te c i g o o e ty Re i n a h n f F r sr g o
No 7 0 0 . 2 1
Ge e a . 6 n rlNo 1 0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研究
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研究摘要:学科建设是高校永恒的主题,是高校建设的核心,它不仅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更决定着学校的发展特点和优势。
学科建设要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也要结合自身的基础和特点。
本文试图通过英国卡迪夫大学学科建设的介绍,结合现阶段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现状,从而在借鉴卡迪夫大学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校学科建设的几点意见。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卡迪夫大学一、英国卡迪夫大学学科建设(一)卡迪夫大学简介卡迪夫大学(cardiff university)位于英国威尔士首府卡迪夫市中心。
整个威尔士地区一共只有13所大学。
截至上个世纪80年代,这些大学几乎没有什么有影响的声音。
卡迪夫市人口300万,以少数民族为主,使用威尔士语和英语;卡迪夫市是一个煤港城市,在英国属于老工业基地,经济相对英格兰地区要落后很多。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卡迪夫大学实施了三大战略举措,仅用短短10年时间,就初步实现了在相对落后经济基础上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
1992年:该校在英国排名第34位,世界约300位。
1996年:英国第15位,世界约200位。
2002年:在英国政府rae研究排名中雄居第7位,进入世界100位,成为英国18所名校联盟”russell group”的核心成员。
(二)卡迪夫大学学科建设--突破重点学科在卡迪夫大学的合并方案中,重中之重是选择重点学科突破,尽快建成几个世界一流学科。
由学校管理团队几个核心人物领衔制订的发展规划,认真研究了全球科技发展状况和英国一流高校的情况,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和选择:生物医学、心理学、城市和区域规划学这三个学科,有望率先取得突破。
为了加快建设这个学科,他们不惜代价地从剑桥大学挖来了该领域最著名的教授。
一流的学科带头人再次提升了该学科的水平,这个学科上得非常快,迅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学科带头人获得了北美生物医学奖。
据说获得这个奖项的很多人,后来都获得了诺贝尔奖。
论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论高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高校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高校的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和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
目前,高校学科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人才队伍建设不足、教育教学方式滞后等。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谈一谈,并提出一些解决途径。
一、学科专业设置不合理在高校学科建设中,专业设置是重中之重。
目前,有的高校在专业设置上过于注重就业导向,导致很多与学科本身不相关的专业纷纷涌现,这对学科的发展不利。
还有一些高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上过于重视传统,不愿意将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进行融合,这会使学科建设陷入瓶颈。
针对这一问题,高校可以采取多种措施。
首先,高校应该注重学科之间的协调,将一些相似或相关的学科进行整合,建立跨学科专业,这有助于促进学科间的互动和创新。
其次,高校应该完善专业设置评估机制,严格控制新专业的开设,确保其与学科基础相符。
第三,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产业界的交流合作,将其需求纳入专业设置的考虑范围,在专业开设过程中加入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市场的能力。
二、人才队伍建设不足人才队伍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问题。
目前,一些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招收的教师水平较为参差不齐,学术造诣不深,教学经验不足;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缺乏诱人的政策来吸引他们前来工作。
同时,在师资队伍培养方面也存在不足,如缺乏良好的培训机制,不能很好地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的机会,以及没有体现教师的激励机制。
高校对于人才队伍建设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呢?一方面,高校应该设立更加有力的政策,对高层次人才给予较高的报酬和待遇,同时,加强对优秀教师的激励,通过奖励措施鼓励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另一方面,高校应该加强教师培训,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工作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资源。
三、教育教学方式滞后教育教学方式滞后是现行高校学科建设中的一个问题。
以往,高校在教育教学上大量采用传统教学方式,如黑板教学、讲坛讲座等,忽视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导致教育教学方式滞后。
浅谈高等学校学科建设
分为基础性学科 、 应用性学科等 ; 按照学科现实 的 基础 条件 或决 策者 的期 望 , 学 科分 为 优势 学科 、 将 特色 学科 或一 般学 科 ; 综合 学科 属性 、 科 资源 状 学 况以及决策者的期望 , 将学科分为研究型 、 研究教
摘 要 : 学科建设在 高等学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构建完善的学科体 系, 在组织上 、 制度上保障提 高
学科 建设 的质 量和 效益 , 立我 国现代 高等教 育理念 , 确 创新 办学思 想 , 建立现代 大学制度 。
关键词 : 高等学校 ; 学科建设 ; 思考
中 图分 类号 : 0 G4 文 献标 识 号 : A 文章 编号 : 0 - 4 8 2 0 0 - 0 4 0 1 8 9 3 ( 0 6)3 0 7 - 3 0
体 系的社会 组织 ,其 教 育活动及 教 学 内容按 学科 设置 , 赋予 “ 学科 ” 了课 程 基本 组 成单 位 的含 义 。 有 大学 的教学 和 知识生 产性 的学 术研 究活 动在 规 范 学 科领 域 内 ,以一定 学科 组织形 式 进行 ,又赋 予
“ 学科 ” 以组 织 的含 义 。
高等学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 ,构建完善的学科体 系 , 组织 上 、 在 制度上 保 障提高 学科 建设 的质量 和
效益 ,不仅 对 于高 校学科 的 可持续 建设 具 有重 要
的现实意义,而且对于确立我国现代高等教育理 大学资源组织和建设的核心。世界进入知识经济 念, 创新办学思想、 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都将产生非 时 代 , 大学成 为知 识创 新 的动力 源 , 由社会 经 济 正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中,学科的发展与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乎一个学校的综合实力,还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本文将从学科建设的意义、现状和改进方向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核心任务之一,它对于提高学校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学科建设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
一个学科发展完善的学校能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其次,学科建设是推动学术研究的重要途径。
发达的学科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学者和研究人员,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和研究团队,促进前沿科技的突破和创新。
最后,学科建设是提升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
学科的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排名,优秀的学科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师生和资源,形成良性循环,提升学校的整体实力。
二、学科建设的现状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许多学科已经在国际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学科结构不够合理。
一些学科过于庞大,难以形成突出的特色和优势;一些学科底子薄弱,发展空间有限。
其次,学科发展不够协调。
一些学科发展较快,但其它相关学科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学科之间的脱节和协同不足。
再次,学科评估指标不够科学。
目前的学科评估过于依赖SCI收录论文数量和引用率等指标,忽视了学科的深度和广度,容易形成功利主义的导向。
最后,学科建设的投入不够充分。
虽然国家对学科建设给予了相应的支持,但一些学校和学科在经费、师资和科研条件方面仍面临一定的短板。
三、学科建设的改进方向为了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水平,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要加强学科规划与布局。
要根据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学科的数量和结构,鼓励学校发展自己的特色学科和重点学科,做到“重点突破,优势互补”。
其次,要加强学科发展的协同性。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论文(4篇)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论文(4篇)第一篇:工科高校学科建设一、地方工科高校学科建设具体矛盾1.跟踪学科主流与确定学科主导之间的矛盾。
学科发展的主流方向往往是由该学科共同体中一批顶尖的学术群体所代表。
简来说之,是在一段时期内,学科前沿领域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科学家的注重,他们预计这些研究的进展和突破将有助于学科知识的发展与创新,并通过科学地制订学科发展目标,解决前沿学科中的重大问题,探索学科发展方向,促动学科研究水平提升。
由此可见,理想化的学科发展目标于所有的学科发展均具有普适性。
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的本质属性和基本前提,但受办学定位、师资力量、办学资源、学科自身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地方工科高校不能完全跟踪学科主流方向。
同时考虑到高校的人才培养职能,也不能盲目地追求学科主流方向,轻视学科的全面发展,忽视本学科人才培养质量的整体提升。
跟踪学科发展前沿并不是本学科发展的现实目标,所以,高校在学科建设过程中就产生了跟踪学科主流与确定学科主导之间的矛盾。
2.学科带头人与学科团队之间的矛盾。
展开学科建设,选择优秀的学科带头人是基本前提,是组建优秀的学科发展团队的重要保证。
学科带头人应该具有较高的科研水平,且在学科领域内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对学科前沿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预见性,能够规划、引领学科建设方向。
学科团队的发展需要学科带头人的科学引领,但过度依赖学科带头人,或过于注重学科带头人自身的教学、科研水平,会导致学科团队发展失衡,很难培养出可持续发展的学科团队。
3.硬件环境建设与软件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
学术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
硬件环境是指外在的,如教师自身素质、教学环境设置、科研仪器配置、图书资料等;软件环境是指无形的,如学术科研、人文环境等。
建设硬件环境,不但需要省内教育教学科研基地和平台,还需要持续地与国内乃至国外知名学府实行学术科研交流,掌握前沿科学发展,为本学校的学科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
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高等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培养人才和传承知识的重要平台,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高等教育的学科建设的意义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科建设。
一、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工作,它的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培养高质量人才:学科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人才。
通过建设优秀的学科,可以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出具有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社会做出贡献。
2. 促进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推动学术研究的发展。
优秀的学科可以吸引一流的学者和研究团队,为学术界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推动学术创新,积累知识储备。
3. 增强国家竞争力:优秀的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
培养出高水平的科学家、工程师、医生等专业人才,不仅可以推动科技创新,也能够提高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二、有效的学科建设方法为了有效进行学科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和方法:1. 规划与定位:学科建设应该根据国家和地区的需求以及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进行规划和定位。
学校需要充分了解自身的发展方向和优势学科,将资源集中在关键领域,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运行。
2. 提高师资力量:师资队伍是学科建设的重要支持。
学校应该引进优秀的学者和研究团队,提供良好的薪酬和福利待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研究能力。
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和交流,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加强科研投入:学校要加大科研投入力度,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
为教师提供良好的科研环境和研究条件,支持教师申请国家级和地方级的科研项目,提高学校的科研水平和学术声誉。
4. 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学科建设需要注重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
鼓励学科间的合作和互相借鉴,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此外,要注重学科的国际化,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学术交流和合作。
5. 增强实践教学环节:学科建设需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
论高校学科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经 费每 年 二十 多万元 ;文科 基本 上 挤在 一个 楼 ( 东 七楼) 。经 过十 多年 历 任 校 领 导 和全 体 文 科 教 师 的 努 力 ,现 在文 科 状 况是 :有 两 个 国家 重 点 学 科 ,9 个 湖北 省 重点学 科 ;2 6个博 士点 ,6个 博士 后 流动
段 性 问 题 , 即学 科 建 设 大 体 经历 起 步 、发展 、提 高 三 个 阶段 ;学 校 层 面 学 科 建 设 的 内容 应 包 括 目标 、结
构 、重 点 、资 源 、评 估 等 五个 方 面 ;高校 学 科 建 设要 实 现 重 点 突 破 ;把 握 学 科建 设 的 内动 力 与外 动 力 。 关 键 词 :高 等 学 校 ;学 科 建 设 ; 内动 力 ;外 动 力
通过重点建设得到支持的学科不器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将全校相关专业的优秀教仅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好转而且其人才培养师集中划出场地拨给专款加以建设因而使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也得到了较大的增强激光专业在全国很有影响产出了重大成果学科竞争力影响力明显提高
第 l 卷 第 4期 O
21 0 0年 7月
中 国地 质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创 办文科 ,经 过起 步 、发 展 ,现 在 已经开始 进入 提 高 阶段 。 1 .起 步 阶段 ( 9 9 1 9 1 7 — 9 3年 ) 9 9年 ,学 。1 7 校 率先 在全 国理工 科 大学 中创 建 了第 一个 文科研 究 机 构—— 中国语 言研究 所 ,从 国内和 校 内中文专 业
经 济专 业本 科毕 业 的。从 湖北 日报 、襄 樊 日报将 汪 新 源 、程世 寿等 同志 调至 学校 ,领 导新 闻系 ,使新 闻专业 一开 始便 重视 实践 环节 。
对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认识及思考
对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认识及思考[摘要]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发展建设的重要内容。
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内涵。
本文论述了学科和专业的概念及二者的关系,指出了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内涵,提出了高等学校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反映一所高校办学水平的标志是学科建设,反映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的标志则是专业建设水平。
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分别体现高校的研究职能和人才培养职能,并共同为社会服务。
一、高校学科建设与专业建设的关系学科是与科学知识相联系的一个学术概念,是指按门类划分的知识系统,或者说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表明了知识的门类属性,强调了知识所在学科的科学归属。
学科是在科学发展中不断分化和整合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有的学科是科学分化的结果,有的则是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整合而成的,如综合性学科和交叉学科。
专业是与人才培养方案有关的教育管理概念,是根据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职业分工而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培养计划的基本单位。
高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专业教育,学生通过接受某一个专业的培养,获得与某一学科或几个学科有关的知识和能力,便于在社会分工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
高等学校作为传播、发展、创造学科知识的学术机构,学科是衡量一所学校学术水平的标志。
学科对于高等学校的意义,除了从外部获得社会认可外,还表现在学科是高等学校形成专业特色的基础。
高等学校又是培养社会所需人才的教育机构,专业表明了学校在传授学科知识方面的教学组织管理形式,是进行专门训练、培养专门人才而产生的学业门类,所以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带有专业属性。
1.专业是对学科的选择与组织专业的设置,既要考虑学科知识,又要适应社会用人需要,而后者更为重要。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仅要求掌握某一个学科的知识体系,而且要了解掌握与该学科有关的其他学科的知识。
同时某一学科知识是以其他学科知识为基础的。
所以专业的设置首先要在一系列的学科门类中选择一个或几个学科作为专业的主干学科,然后,根据学科的知识体系,将学科知识转化为一系列的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读书笔记
边伟
2012年元月4日迎来了我校较长的寒假,作为高校教务部门工作的一员。
假期里我拜读了谢桂华先生2011年6月出版的《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一书,感受颇深。
本书对从事高等教育特别是学科建设的各级管理干部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翻开谢教授的导言,立即吸引了我。
本书是中国高教学会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课题“中国特色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研究”的成果。
内容包括我国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规划与实施、管理与评价、学科制度与学科文化、学科发展比较研究及对发展趋势展望。
这些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高等学校学科建设的有关问题,从多学科的理论视角探索了学科建设理论与规律,运用制度分析探讨了我国学科制度与学科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以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视野对中外学科发展模式作了比较研究。
本书观点明确、思路清晰、结构严谨、体系完整,体现了全面与系统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含,继承和创新的结合,学术性和应用性的结合,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全书一共九章,读之感觉内涵颇深。
有一些是我作为高等学校的管理教师能够接触到的,或者现在能够领悟的,还有一些高深的理论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的学习、分析和总结。
尤其谢教授提出的
“高等教育国际背景下学科建设的发展趋势”,让所有的高等教育工作者信服、鼓舞、欣慰。
作为高等教育管理战线上的新人,我详读了谢教授著作中的“学科建设实践问题研究”,我认识到了自己在对高等教育、对学科建设上的错误认识和不足。
我了解了高等教育学科建设的理论模式、方法策略等。
针对我本人而言,我更是重点熟读了谢教授之著作的学科建设的实验平台的建设专题,谢教授指出实验平台的硬件由各类实验仪器、设备搭建;仪器和设备的操作、维修、设计更新需由专业化的实验技术队伍承担;平台的正常运作又需要相应的制度与体制加以调节。
当仪器和设备、实验队伍、管理体制相结合时,实验平台才能纳入学科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中,成为学科建设活动的一类基地。
据此,可将实验平台的构成分为三部分:实验仪器和设备、实验技术队伍、实验室体制。
与此相应,实验平台的建设也包括三项内容:一是仪器和设备的设计或选择有关的硬件建设;二是与操作维护、设计更新有关的队伍建设;三是与内部管理和外部协调有关的体制建设。
理论与实践结合,理论与我校实际结合。
对于在教务处实践教学管理岗位上工作的我而言,我细品了谢教授著作中关于实验平台建设的内容,我看到了我院在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差距,也看到了自己努力的方向。
在实验仪器和设备建设中,谢教授指出高水平的实验平台的搭建受到两个主要因素的制约:一是经费投入限制,二是设备利用率限制。
同时谢教授也给出了最大限度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思路,一条可行之路那就是,在公共投资预算的约束下,把相应的大型、精密、贵重仪器
和设备作为收费性的准公共产品,配置到实行开放式管理的各级重点实验室实践基地中,这样就有利于促进资源共享,提高仪器和设备的使用率。
作为民办高校的我们,在没有国家投资的前提下,怎样在投资最优的状态下搭建实验平台而不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是我们必须要重点掌控的。
对于实验技术人才队伍,也是我们民办高校实践教学中的最短板。
谢教授指出为充分发挥实验技术人才队伍的作用,在实验技术队伍的建设中需要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如何提高实验技术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二是如何把实验技术队伍融入学科知识的教学和应用中。
就提高专业化水平而言,技术培训、实践磨炼、技术交流等操作性培训是必要的。
而在当前条件下,更为重要的则是重视实验技术的理论含量,在磨炼操作技能的同时提高实验人员的理论修养。
掌握实验技术不仅意味着操作技能的熟练,而且意味着对相关背景理论的熟悉。
只有在熟悉相关背景理论之后,才能将正确操作提高到恰当维护、合理革新的专业化水平上。
任何教学仪器设备不是硬件的简单组合,而是按一定背景理论将硬件组织起来的“物化了的概念结构”。
因此当前实验队伍建设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实验平台“自我中心”化,把教学科研服务蜕变为“自我服务”;二是把为教学、科学研究服务简单等同于为某个教学人员或科学研究人员服务。
在实验室平台搭建的最后一个环节,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方面谢教授讲到作为高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实验室建设管理的集成化、效率化。
首先,建立规范、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管,提高实验平台的综合效益,主要包括针对实验设备的管理,针对实验
人员的管理,建立实验技术人员的评价指标及考核制度,加强对实验技术人员的考核,按考核指标量化管理。
其次是,实施开放、联合的管理模式和科学、高效的管理机制。
另外谢教授还指出作为高等学校实验平台的搭建与管理还应遵循“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结合学校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有针对性地向重点学科倾斜。
对于这本《高等学校学科建设论》,我的领悟还是有限的。
对于这种高等教育的理论教材,不是只用来读的,重要的是我们要按照其科学的方法怎么去工作。
在今后的教学管理工作中我会结合我校的实践教学的实际,努力搭建我校实验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