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礼仪教案
初中社交礼仪教案
![初中社交礼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3517b1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1665b63.png)
初中社交礼仪教案课程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交礼仪习惯,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3. 使学生能够运用社交礼仪,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教学重点:1. 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礼仪习惯。
教学难点:1. 社交礼仪的应用和实践。
2. 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社交礼仪素养。
教学准备:1. 教材或教学资源。
2. 教学PPT或黑板。
3. 教学活动所需道具或物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话题或故事,引起学生对社交礼仪的兴趣和关注。
2. 提问学生对社交礼仪的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思考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二、知识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他人、遵守规范、保持谦逊等。
2. 介绍社交礼仪的基本注意事项,如着装得体、礼貌用语、姿态端正等。
3. 讲解社交礼仪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如学校、家庭、公共场所等。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呈现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来改进和解决问题。
3. 教师总结案例中的社交礼仪要点,并进行讲解和强调。
四、角色扮演(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模拟不同的社交场合。
2. 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运用社交礼仪进行互动和交流。
3.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社交礼仪。
五、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一些社交场景或问题。
2. 学生小组内讨论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来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3.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社交礼仪知识和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交礼仪的认识和体会,反思自己在日常交往中的表现。
3. 教师给予鼓励和建议,并提出改进和提高的要求。
教学评价:1. 学生对社交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际交往中运用社交礼仪的能力。
社交礼仪培养教案
![社交礼仪培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033497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01.png)
社交礼仪是人们交际沟通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尤其在公众场合下,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显得格外重要。
现代人对社交礼仪的了解却十分有限,很多人都不太懂得该如何与人交际,怎样才算是文明得体的表现。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需要开展相关的社交礼仪培训教育活动,以提高公众对社交礼仪的认知和素养。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良好的交际礼仪习惯;2. 提高学生的自我表达和社交能力;3.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交标准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意识在社交场合下,我们需要注意一些礼仪问题,如进门打招呼、就座姿势、用餐礼仪、对话礼仪等。
通过介绍这些基本的礼仪知识,让学生了解社交场合下应该注意的一些细节,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交素养。
2. 自我形象包装自我形象包括穿着、化妆、仪态等方面,对于社交礼仪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要求学生根据不同场合搭配不同服装,掌握基本的化妆技巧,让自己看起来更加干练大方。
3. 社交交际技巧在社交场合下,如何与人交际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需要学会与人交谈的技巧,如如何开场白、如何与陌生人进行交流、如何恰当地结束对话等等。
还需要学会在餐桌上的交际场合中的礼仪知识,如如何掌握餐桌礼仪,如何使用餐具等等。
4. 社交礼仪的修养一个优秀的人,是优秀的人格,在社交礼仪教学中还需要注重学生的人文修养。
学生需要了解一些社交礼仪知识,如什么是尊重、什么是礼让、什么是感恩等等。
三、教学方法1.理论讲解需要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应该注意哪些细节、怎样才算是美好得体的表现等等。
2. 视频演示通过视频演示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交礼仪的细节和表现方式,从而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体会到社交礼仪知识的重要性。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和应用社交礼仪,通过设置不同的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其实际的交际技巧、增强他们的社交意识,这样能够更直观地了解到自己存在的弱点和需要进一步提高的方面。
同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也能增强学生的信心感和积极性。
社交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社交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ba43bc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a.png)
社交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社交礼仪的含义和意义;2.学习各种场合的社交礼仪和规矩,提高社交能力;3.通过模拟实践,掌握基本的社交技巧和礼仪;4.培养优秀的品格,塑造良好的形象;二、教学内容1.社交礼仪的定义和意义;2.社交场合的基本礼仪和规矩;3.礼仪用语和礼仪动作;4.社交礼仪实践演练;5.班会主题活动。
三、教学方法1.名词解释法:对社交礼仪相关的专业词汇和概念进行详细解释和说明,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2.互动讨论法:开展小组互动讨论,让学生自由交流自己的看法和对要讲解的话题提出问题;3.模拟演练法:开展小组内部的角色扮演和礼仪模拟实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了解如何在社交场合表现得得体;4.情景模拟法:开展情景模拟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一些情节,培养学生的社交意识和礼仪素养。
四、教学过程1.社交礼仪的定义和意义老师向学生介绍社交礼仪的定义和意义,让其大致了解社交礼仪的范围和作用。
2.社交场合的基本礼仪和规矩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教学,让学生了解聚会、家庭聚餐、面试、商务活动等场合下的社交规矩和礼仪,学生可以通过讨论和规划,了解自己的不足和偏差。
3.礼仪用语和礼仪动作通过模拟教学,老师为学生演示了场所进入和离开、饮食和办公等场合下常见的礼仪用语和礼仪动作,让学生了解其中的社交含义。
4.社交礼仪实践演练老师分配小组,并布置相关的社交场景,进行实地演练,通过本次实践,学生能够对所学内容进行真实的模拟,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引导和点拨,不断的改进自己的礼仪和言行举止。
5.班会主题活动教师安排班会主题活动,让学生带着所学的技巧,协同共同完成,这一环节可以有效的检验和巩固之前教学所学的内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样一次班会教育活动,学生在交际对话上受益匪浅,同时也提高了班级整体的素质,学生对近些时间所处的社交场合更加从容,并在生活和学习中体现了正面的效应。
社交礼仪公共礼仪教案
![社交礼仪公共礼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fdad48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0a.png)
社交礼仪公共礼仪教案第一章:社交礼仪概述1.1 社交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1.2 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1.3 社交礼仪的应用场景与注意事项第二章:基本礼仪规范2.1 言谈举止礼仪2.1.1 语言表达的规范与技巧2.1.2 倾听与回应的礼仪2.1.3 避免敏感话题与冲突2.2 着装与仪表礼仪2.2.1 着装的基本原则与要求2.2.2 不同场合的着装规范2.2.3 仪表的保持与注意事项2.3 见面礼仪2.3.1 介绍与自我介绍的规范2.3.2 握手与鞠躬的礼仪2.3.3 交换名片的礼仪与注意事项第三章:商务礼仪3.1 商务场合的礼仪要求3.1.1 商务会议的礼仪3.1.2 商务宴请的礼仪3.1.3 商务洽谈的礼仪3.2 商务通信的礼仪3.2.2 商务电话沟通的礼仪与技巧3.2.3 商务信函与名片的使用规范3.3 商务出行与接待礼仪3.3.1 商务旅行的礼仪与注意事项3.3.2 接待客户与拜访的礼仪第四章:宴会礼仪4.1 宴会准备与邀请礼仪4.1.1 宴会邀请的规范与注意事项4.1.2 宴会地点的选择与布置4.1.3 宴会日程与安排4.2 宴会中的礼仪规范4.2.1 宴会着装与仪表要求4.2.2 宴会中的行为举止与言谈礼仪4.2.3 宴会饮食与饮酒礼仪4.3 宴会结束与感谢礼仪4.3.1 宴会结束时的道别礼仪4.3.2 宴会后的感谢与回访礼仪第五章:公共场合礼仪5.1 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礼仪5.1.1 乘坐飞机的礼仪与注意事项5.1.2 乘坐火车的礼仪与注意事项5.1.3 乘坐公交与地铁的礼仪与注意事项5.2 商场与购物礼仪5.2.1 购物时的礼貌与礼仪5.2.2 试衣间与更衣室的礼仪5.2.3 结账时的礼仪与技巧5.3 餐厅与饮食礼仪5.3.1 餐厅就餐的礼仪与注意事项5.3.2 饮食过程中的行为举止与言谈礼仪5.3.3 餐桌上的饮食礼仪与禁忌社交礼仪公共礼仪教案第六章:宴请与接待礼仪6.1 家庭宴请的礼仪6.1.1 宴请的邀请与通知6.1.2 宴请的准备与布置6.1.3 宴请中的礼仪与注意事项6.2 餐厅宴请的礼仪6.2.1 餐厅选择与预订的礼仪6.2.2 餐厅就餐的礼仪与注意事项6.2.3 结账时的礼仪与技巧6.3 商务接待的礼仪6.3.1 接待前的准备与安排6.3.2 接待中的行为举止与言谈礼仪6.3.3 接待后的跟进与感谢第七章:拜访与接待礼仪7.1 拜访前的准备与礼仪7.1.1 拜访时间的选择与预约7.1.2 拜访目的与准备的资料7.1.3 拜访中的行为举止与言谈礼仪7.2 拜访中的礼仪与注意事项7.2.1 进入与离开时的礼仪7.2.2 座位选择与座姿的礼仪7.2.3 交流中的倾听与回应礼仪7.3 拜访后的跟进与感谢7.3.1 拜访后的跟进方式与时间第八章:国际礼仪与跨文化交流8.1 国际礼仪的基本原则与要求8.1.1 国际礼仪的特点与重要性8.1.2 不同国家的礼仪规范与差异8.1.3 国际礼仪的应用场景与注意事项8.2 跨文化交流的礼仪与技巧8.2.1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与挑战8.2.2 跨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与技巧8.2.3 跨文化交流中的礼仪与注意事项第九章:特殊情况下的礼仪处理9.1 处理冲突与争议的礼仪9.1.1 冲突产生的原因与处理原则9.1.2 冲突处理的礼仪与技巧9.1.3 争议解决后的修复与和解礼仪9.2 处理投诉与反馈的礼仪9.2.1 投诉处理的重要性与原则9.2.2 投诉处理的礼仪与技巧9.2.3 有效反馈的给予与接受礼仪第十章:社交礼仪的培养与提升10.1 社交礼仪的内在修养10.1.1 自我认知与自我提升10.1.2 情绪管理与表达10.1.3 社交礼仪的学习与实践10.2 社交礼仪的提升技巧10.2.1 观察与模仿10.2.2 角色扮演与模拟训练10.2.3 持续学习与反思改进10.3 社交礼仪的资源与参考10.3.1 社交礼仪的书籍与资料10.3.2 网络资源与在线课程10.3.3 专业培训与讲座活动重点和难点解析1. 社交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和在社交场合中的重要性是学习礼仪的基础。
社交礼仪实训教案
![社交礼仪实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eb9f40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b4.png)
社交礼仪实训教案一、实训目的与要求1. 实训目的:(1)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3)培养学生具备职业素养,为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打下基础。
2. 实训要求:(1)学生能够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和规范;(2)学生能够在实际交往中运用社交礼仪,做到得体、大方、自然;(3)学生能够对他人进行社交礼仪的指导和评价。
二、实训内容1. 社交礼仪概述(1)社交礼仪的定义和作用;(2)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3)社交礼仪的表现形式。
2. 个人形象礼仪(1)着装礼仪;(2)仪容礼仪;(3)体态礼仪。
3. 交际场合礼仪(1)商务场合礼仪;(2)宴会场合礼仪;(3)社交活动礼仪。
4. 沟通技巧礼仪(1)语言沟通礼仪;(2)非语言沟通礼仪;(3)倾听与回应礼仪。
5. 网络社交礼仪(1)社交媒体礼仪;(2)电子邮件礼仪;三、实训方法与步骤1. 实训方法:(1)讲授法: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演示法:示范社交礼仪的正确做法;(3)实践法: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进行社交礼仪实践;(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2. 实训步骤:(1)第一阶段: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2)第二阶段:示范社交礼仪的正确做法;(3)第三阶段: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进行社交礼仪实践;(4)第四阶段:学生互相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四、实训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反思和改进。
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指导和鼓励。
五、实训时间安排1. 第一课时:社交礼仪概述;2. 第二课时:个人形象礼仪;3. 第三课时:交际场合礼仪;4. 第四课时:沟通技巧礼仪;5. 第五课时:网络社交礼仪。
六、实训拓展1. 实训项目:社交礼仪知识竞赛(1)内容: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社交礼仪知识竞赛,包括选择题、判断题和简答题等形式;(2)目的:巩固所学社交礼仪知识,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3)步骤:a. 教师提供竞赛题目,学生准备;b. 各小组轮流回答题目,其他小组可进行抢答;c.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评分,评选出获胜小组。
大学老师社交礼仪教案
![大学老师社交礼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8705a9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ae.png)
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交礼仪素养,提高其在人际交往中的沟通能力。
3. 使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社交礼仪,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教学对象:大学本科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材或相关资料2. 社交礼仪案例视频或图片3. 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社交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
2.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作为一名大学老师,如何运用社交礼仪提升自己的形象和影响力?二、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a.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的意见、习俗和习惯。
b. 真诚待人:真诚地对待他人,不做虚假、虚伪的行为。
c. 适度原则:在交往中保持适度,不过分热情,也不过于冷漠。
d. 诚信原则:言出必行,遵守承诺。
2. 大学老师社交礼仪的注意事项:a. 仪表仪态:着装得体,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
b. 言谈举止:谈吐文雅,避免使用粗俗、不文明的语言。
c. 接待学生:热情友好,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d. 沟通技巧:善于倾听,表达清晰,尊重学生的观点。
三、案例分析1. 教师展示社交礼仪案例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礼仪表现。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社交礼仪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二、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在大学老师日常生活中的应用:a. 课堂教学:保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关注学生的需求,尊重学生的个性。
b. 研究工作:与同事、学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尊重学术规范。
c. 校园活动:积极参与校园活动,展现教师风采。
2. 社交礼仪在职场交往中的应用:a. 与上级、同事的交往:尊重领导,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b. 与学生的交往:关心学生,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三、角色扮演1. 教师设计职场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运用所学社交礼仪进行沟通。
2. 学生展示后,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社交礼仪教案》
![《社交礼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5bb916a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394231c.png)
《社交礼仪教案》word版第一章:社交礼仪概述1.1 社交礼仪的定义和意义解释社交礼仪的概念探讨社交礼仪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1.2 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介绍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如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等分析这些原则在实际社交场合中的应用1.3 社交礼仪的分类概述不同类型的社交礼仪,如商务礼仪、宴会礼仪等解释每种类型的特点和重要性第二章:个人形象与自我展示2.1 着装礼仪介绍不同场合下的着装规范提供如何根据场合选择合适服装的建议2.2 仪容仪表强调个人卫生和仪容的重要性2.3 自我展示技巧探讨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展示自信和专业的形象第三章:交流与沟通技巧3.1 倾听与回应强调倾听他人发言的重要性教授如何有效地回应和参与对话3.2 语言表达与非语言沟通分析语言表达的要素,如清晰、礼貌的语言探讨非语言沟通的作用,如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3.3 应对不同人际关系的沟通技巧介绍与不同人群(如上司、同事、陌生人等)沟通的策略提供应对不同人际关系的具体建议第四章:商务礼仪与职业形象4.1 商务场合的着装与仪容强调商务场合下的着装规范和职业形象的重要性提供如何打造专业商务形象的指导4.2 商务会议与洽谈礼仪介绍商务会议和洽谈的基本礼仪规则教授如何在商务场合中展示专业和自信4.3 商务宴请与交换名片解释商务宴请的礼仪规范指导如何正确交换名片和礼貌地处理名片第五章:宴会与社交场合礼仪5.1 宴会礼仪介绍宴会场合的礼仪规则教授如何得体地参与宴会活动5.2 餐桌礼仪强调餐桌礼仪的重要性教授使用餐具、餐桌行为等规范5.3 社交场合的礼仪技巧探讨在社交场合中与他人互动的技巧提供如何在社交场合中展示自己的建议第六章:网络社交礼仪6.1 网络社交礼仪的重要性讨论网络社交礼仪在现代社会中的必要性强调网络社交礼仪对个人形象和人际关系的影响6.2 电子邮件与即时通讯礼仪强调礼貌用语和尊重他人的重要性6.3 社交媒体与网络平台礼仪介绍在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上行为的规范探讨网络礼仪在虚拟社交环境中的应用第七章:跨文化交流与礼仪7.1 跨文化交流的基本概念解释跨文化交流的含义和重要性探讨文化差异对交流和礼仪的影响7.2 常见跨文化礼仪误解与冲突分析跨文化场合中常见的礼仪误解和冲突提供解决跨文化交流中问题的策略7.3 适应不同文化礼仪的技巧教授如何适应不同文化的礼仪规范提供有效沟通和尊重不同文化的方法第八章:特殊场合与活动礼仪8.1 婚礼与丧礼礼仪介绍婚礼和丧礼的基本礼仪规则探讨在这些特殊场合中如何表现尊重和同情8.2 宗教场合与节日庆典礼仪解释不同宗教场合和节日庆典的礼仪规范强调在参与这些活动时展示尊重和理解的重要性8.3 慈善活动与公关活动礼仪讨论慈善活动和公关活动中的礼仪要求第九章:礼仪失误与应对策略9.1 礼仪失误的常见情况分析在社交场合中可能发生的礼仪失误强调意识到和管理自身行为的重要性9.2 应对礼仪失误的策略提供应对礼仪失误的实用建议教授如何在尴尬的情况下恢复形象和处理局面9.3 礼仪修养与自我提升强调持续学习和提升礼仪修养的重要性推荐学习和实践礼仪的方法和资源第十章:礼仪教育与传承10.1 礼仪教育的意义与方法探讨礼仪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教授如何在学校、家庭和工作环境中进行礼仪教育10.2 礼仪传承的重要性解释礼仪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强调每个个体在礼仪传承中的责任10.3 未来礼仪发展的趋势预测社会变迁对礼仪的影响探讨未来礼仪发展和适应新环境的可能性重点和难点解析1. 社交礼仪概述(第一章)难点解析:理解社交礼仪在个人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掌握不同类型社交礼仪的特点和重要性。
大学实用社交礼仪教案中班
![大学实用社交礼仪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53fd6740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71f2959.png)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培养良好的社交习惯。
2. 培养学生的礼貌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 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
2. 礼貌用语的使用。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社交礼仪。
2. 如何处理不同场合的社交礼仪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大学生活中的社交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在大学中,我们应该如何与人交往,保持良好的社交礼仪?2. 引导学生讨论:什么是社交礼仪?为什么我们要学习社交礼仪?二、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基本知识:a. 问候礼仪:学会用礼貌用语问候他人,如“你好”、“早上好”等。
b. 介绍礼仪:学会介绍自己和他人,如自我介绍、介绍他人时应注意的顺序等。
c. 握手礼仪:学会正确的握手姿势和握手顺序。
d. 餐桌礼仪:学会餐桌上的礼仪,如餐具的使用、敬酒等。
2. 礼貌用语的使用:a. 学习常用的礼貌用语,如“请”、“谢谢”、“对不起”等。
b.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礼貌用语。
三、实践环节1. 教师示范社交礼仪,学生跟随学习。
2.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真实社交场景,运用所学礼仪。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的社交礼仪知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社交礼仪的经验。
二、教学内容1. 处理不同场合的社交礼仪问题:a. 宿舍礼仪:学会与室友和谐相处,尊重彼此的生活习惯。
b. 团队活动礼仪:学会在团队活动中相互协作,尊重他人的意见。
c. 聚餐礼仪:学会在聚餐中遵守餐桌礼仪,关注他人需求。
2. 语言艺术:a. 学会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b. 学会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尊重他人。
c. 学会适度地表现幽默,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三、实践环节1. 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情景剧,展示如何处理不同场合的社交礼仪问题。
2. 学生进行辩论,讨论如何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评价:1. 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礼仪。
社交礼仪教案
![社交礼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884dab6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72.png)
(完整版)社交礼仪教案一、教案简介1. 课程名称:社交礼仪2.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知识,提高学生在日常交往中的文明素养和交际能力。
3. 适用年级:小学高年级4. 教学课时:10课时5.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示范、情景模拟、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社交礼仪。
二、教学内容第1课时:礼仪概述1. 介绍礼仪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礼仪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2课时:日常交往礼仪1. 介绍日常交往中的基本礼仪规范。
2. 讲解如何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如问候、感谢、道歉等。
第3课时:公共场所礼仪1. 介绍公共场所的礼仪规范,如餐厅、电影院、商场等。
第4课时:校园礼仪1. 介绍校园内的礼仪规范,如课堂、宿舍、食堂等。
2. 讲解如何在校园中遵守礼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5课时:电子邮件和网络礼仪1. 介绍电子邮件和网络交流的基本礼仪。
三、教学过程1. 每课时结束后,进行课堂小结,巩固所学内容。
2. 设置情景模拟环节,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运用所学礼仪知识。
3.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在实践中遇到的礼仪问题,共同探讨解决办法。
4. 开展礼仪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习效果。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课堂练习: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所学礼仪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情景模拟:评估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的礼仪表现,检验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包括沟通能力、合作精神等。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社交礼仪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生动的课件,辅助教学。
3. 视频资料:收集相关社交礼仪的短视频,用于示范和讲解。
4. 情景道具:准备一些道具,如服装、饰品等,用于情景模拟。
5.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实例子。
六、教学活动设计第6课时:商务礼仪1. 介绍商务场合中的礼仪规范,如商务会议、商务宴请等。
《社交礼仪》教案》
![《社交礼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afae49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d.png)
《社交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素养,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社交礼仪素养a. 言谈举止b. 着装打扮c. 面部表情d. 握手、鞠躬等礼节3. 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礼仪a. 见面礼仪b. 接待与拜访礼仪c. 电话礼仪d. 餐饮礼仪e. 公共交通礼仪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原则和具体规范。
2. 示范法:教师以身作则,展示正确的社交礼仪。
3. 情景模拟法:设置具体场景,让学生参与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
1. 教材或教参:《社交礼仪》相关教材或参考资料。
2. 投影仪或白板:展示PPT或教学内容。
3. 情景道具:如服装、饰品等,用于情景模拟。
4. 教学PPT:制作包含教学内容的PPT。
五、教学进程1. 导课:简要介绍社交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课:讲解基本社交礼仪素养,包括言谈举止、着装打扮等。
3. 示范与实践:教师示范正确的社交礼仪,学生跟随模仿并进行实践。
4. 情景模拟:设置具体场景,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模拟,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5. 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互相学习,总结社交礼仪的重要性。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社交礼仪在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社交礼仪进行实际操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他们对社交礼仪的理解和兴趣。
2. 情景模拟表现:评估学生在情景模拟中的表现,包括礼仪的正确性、表达的流畅性和合作的默契度。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他们是否能将所学社交礼仪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提出的观点,以了解他们的思考和交流能力。
社交场合文明礼仪教案
![社交场合文明礼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c74e8a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f.png)
社交场合是人们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是交际、交往的主要场所。
社交场合中的礼仪文明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重点探讨社交场合的文明礼仪教案,以帮助大家在社交场合中更加得体地表现自己。
一、邀请函礼仪邀请函的发出是参加社交场合的第一步。
不论您是参加婚礼、生日会、商务晚宴等各种场合,都需要收到邀请函,便要遵守邀请函的礼仪。
我们需要按照邀请函中的内容准时、准确地赴约。
如果因为临时有事无法参加,要及时与邀请者联系,表示歉意。
二、着装礼仪在社交场合中,穿着得体是一个令人眼前一亮的优点。
我们需要根据场合特点、气氛、主人要求、个人特点、季节和天气等各方面因素,进行搭配穿着。
在穿衣方面,要注重色彩协调,避免“花瓶效应”和“过度装饰”。
我们还要注意规格的选择,选择与场合相符的盛装。
三、进场礼仪在社交场合中进场,如果没有主人引导,要对场地进行观察,掌握环境以及气氛。
我们迈步进入时,领略歌舞升平的时候,我们应该尽量做到低调。
如果是商务场合,我们要遵守商务活动的规则,在礼仪方面也要注意积极表现,展示出自己的个人魅力。
四、用餐礼仪就餐是社交最为常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用餐礼仪可以让我们给别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用餐前,我们需要提前研究用餐场合的习俗和规则。
入座时,应该避免较大的动作,姿势端正,双手放在桌子上,有时我们需要根据场合礼仪进一步调整我们的举止。
在就餐过程中,我们不宜囤食,不该大声嚼食,不能大声喝饮,要维持优美的姿态。
吃饭嗓门儿要保持呢,饭后我们需要主动收拾器皿餐具等残余物品,以表现我们的绅士风度。
五、语言礼仪在社交场合中的语言礼仪又是半个重头戏。
为了保持与人的正常交往,我们需要注意措辞,不妨说些感性、深情和说些意思深刻的话语。
同时我们也需要导入“嗯”“哦”等词,以表现我们的贴切及流畅度。
在饭后,在场所中,常言道:语言是对方能不能接受我们的礼貌表达。
六、善意礼仪在社交场合中,我们还需要表现出我们的善意,体现我们的文明素质。
无论是哪种场合,我们要尽量避免言语上的尖刻,不应该伤害别人的自尊心。
幼儿小班社交礼仪教案
![幼儿小班社交礼仪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778501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a3.png)
幼儿小班社交礼仪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遵守“请、谢、对不起、再见”等基本礼仪2、学生能够尊重他人3、学生能够合理交际,表达意见和情感4、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和礼仪意识难点:帮助学生自主解决冲突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老师与学生简单交流,为学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回忆上一堂课学到的社交礼仪知识,如“请、谢、对不起、再见”等基本礼仪。
2、课堂互动环节(25分钟)2.1 学习“尊重他人”的社交礼仪通过案例、视频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了解尊重他人的方式,并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
邀请学生自己讲述一个重要的经历,分享他们遵守了什么样的规则和礼仪。
同时,老师也会提示学生,如果自己受到不尊重的待遇应该怎么办,如何与他人有效沟通。
2.2 学习“合理交际,表达意见和情感”的社交礼仪老师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合理交际的技巧,如问候、微笑、正确引荐等,让学生自由讨论,练习说话的技能以及倾听他人的技巧。
在活动中老师提供一些话题或问题,帮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
3、师生互动环节(25分钟)3.1 帮助学生解决冲突老师引导学生回归场景,通过一些场景故事和导师的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解决冲突,如儒雅的说话方式、合理的抗议、正确的交流方式等等,让学生明白冲突解决的重要性。
3.2 集体合作的活动老师在这个环节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合作完成任务时,老师会提供一定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好好地协作一起完成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会观察学生是否遵循社交礼仪,并给学生及时的反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社交礼仪。
四、教学总结1、回顾本节课教学目标,重点强调学生如何遵守社交礼仪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给出适当的建议和指导3、让学生思考如何将社交礼仪融入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五、教学反思在这次教学中,我使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案例、视频、角色扮演和集体合作的游戏等等,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社交礼仪,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社交技巧。
社交礼仪校本教材完整教案
![社交礼仪校本教材完整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33835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0f.png)
社交礼仪校本教材第一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素养,如问候、自我介绍、倾听、表达等。
3. 增强学生对不同社交场合的礼仪认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社交礼仪素养:问候、自我介绍、倾听、表达3. 不同社交场合的礼仪要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基本素养和不同场合的礼仪要点。
2. 难点:如何在实际交际中灵活运用社交礼仪。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基本素养和不同场合的礼仪要点。
2. 互动法:通过问答、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社交礼仪。
3.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交礼仪在实际交际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个发生在生活中的社交场景为例,引发学生对社交礼仪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社交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
3.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基本社交礼仪素养,如问候、自我介绍、倾听、表达等。
4. 互动环节:问答、角色扮演等,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学习社交礼仪。
5.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交礼仪在实际交际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互动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3. 实践应用: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社交礼仪表现,评估教学效果。
社交礼仪校本教材第二部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素养,如问候、自我介绍、倾听、表达等。
3. 增强学生对不同社交场合的礼仪认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社交礼仪素养:问候、自我介绍、倾听、表达3. 不同社交场合的礼仪要点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社交礼仪的基本概念、基本素养和不同场合的礼仪要点。
社交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社交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fe28ac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e0.png)
社交礼仪教育主题班会教案1. 班会概述社交礼仪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发展社交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次班会旨在通过讨论和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学习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并提升他们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2. 目标2.1 理解社交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2.2 学习并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规范。
2.3 提升学生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3. 活动内容3.1 社交礼仪概述通过习题引入,学生讨论社交礼仪的定义和作用,引导他们了解社交礼仪与人际关系的关联,并明确学习社交礼仪的必要性。
3.2 社交礼仪规范讲解给学生呈现一系列社交场合中常见的礼仪规范,例如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礼貌用餐、队伍排列等。
通过展示图片和情境演示的方式,学生了解这些规范的具体内容和行为要求。
3.3 社交礼仪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系列社交场合的情境,比如家庭聚餐、学校演讲、朋友聚会等,让学生在模拟场景中进行社交礼仪实践。
通过互动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3.4 社交礼仪小结结合上述活动内容,总结社交礼仪的重要性和学到的知识。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感悟,提出改进社交礼仪的建议和目标。
4. 教学资源和工具4.1 幻灯片或投影仪4.2 社交场合图片4.3 社交礼仪情境卡片4.4 小组合作材料5. 活动安排5.1 班会开始(5分钟)回顾上次班会的内容,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和目标。
5.2 社交礼仪概述(10分钟)利用习题引导学生讨论社交礼仪的概念和意义。
5.3 社交礼仪规范讲解(15分钟)利用幻灯片或投影仪展示社交场合中常见的礼仪规范,并逐一讲解。
5.4 社交礼仪实践(3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实践社交礼仪。
5.5 社交礼仪小结(10分钟)学生分享实践体验和感悟,总结本次活动学到的知识和改进的目标。
5.6 班会结束(5分钟)对本次班会进行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注重社交礼仪的实施。
《社交礼仪》分课时教案
![《社交礼仪》分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a09db3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e.png)
《社交礼仪》分课时教案第一课时:认识社交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交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社交礼仪素养。
教学内容:1. 社交礼仪的定义与重要性2. 基本社交礼仪规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校园里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社交礼仪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社交礼仪的概念和重要性,讲解基本社交礼仪规范。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社交礼仪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强调社交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作用,引导学生重视并培养自己的社交礼仪素养。
作业布置:1. 课后观察身边的同学或家人在社交场合的表现,总结他们的社交礼仪优点和不足。
第二课时:言谈举止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言谈举止礼仪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
教学内容:1. 言谈举止礼仪的基本原则2. 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实践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关于言谈举止礼仪的案例,引起学生对主题的关注。
2. 讲解:阐述言谈举止礼仪的基本原则,引导学生了解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模拟不同场景下的文明礼貌言谈举止。
4. 总结:强调言谈举止礼仪在日常交往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自觉践行。
作业布置:1. 课后观察自己在家庭、学校等场合的言谈举止,找出不足之处并进行改进。
第三课时:穿着打扮礼仪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穿着打扮礼仪的基本原则。
2. 培养学生得体的穿着打扮习惯。
教学内容:1. 穿着打扮礼仪的基本原则2. 得体穿着打扮的实践指导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穿着打扮得体与不得体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2. 讲解:介绍穿着打扮礼仪的基本原则,分析得体穿着打扮的重要性。
3. 互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对穿着打扮礼仪的认识和体会。
4. 总结:强调得体穿着打扮在日常交往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注重个人形象。
作业布置:1. 课后与家长沟通,了解家庭对穿着打扮的要求和期望,并基础上制定自己的穿着打扮计划。
社交礼仪教案(优秀7篇)
![社交礼仪教案(优秀7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93de67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30.png)
社交礼仪教案(优秀7篇)社交礼仪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能主动、快乐地向同伴及幼儿园内熟悉的人问好,知道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
2.认真倾听、理解故事,学说礼貌用语你好、再见,尝试运用体态语言辅助礼貌用语的表达。
活动准备:绘本的多媒体课件一份;幼儿园工作人员向小朋友问好的录像五段;立体纸塑人物两个;自制的《找朋友》歌曲图谱一张。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快乐问好教师组织《找朋友》游戏,导入主题。
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和玩法,幼儿在找朋友游戏中复习敬礼和握手等动作。
二、故事欣赏,学习问好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倾听理解故事,学习礼貌用语并用动作辅助表达。
提问:悠悠和马哥哥怎么打招呼的?和羊姐姐呢?悠悠又是怎么样和熊奶奶打招呼的啊?悠悠和马哥哥时做了什么动作?和熊奶奶打招呼时做的是什么动作。
小结:我们和不同的人问好要用不同的方法,和小伙伴要招招手,和长辈要鞠躬。
教师带领幼儿向故事角色问好。
三、游戏翻新,行为练习教师鼓励幼儿向不同的人问好,然后教师依次播放幼儿园这些工作人员回应的的录像。
(本班班主任老师、陌生教师、保健医生、门卫爷爷、礼仪小标兵、本班幼儿的妈妈……) 小结:我们用不同的问好方法和遇到的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法打招呼,打招呼的时候还要有肢体动作。
四、激励迁移,养成礼仪教师出示自制的《找朋友》歌曲图谱,清唱歌曲: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招招手呀(鞠个躬呀),笑眯眯呀,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教师依次出示立体纸塑人物小姐姐和老奶奶,请幼儿一边唱歌曲一边练习问号的动作。
提问:客人老师是我们的长辈还是小伙伴,那我们要怎么样和他们打招呼啊?幼儿集体在歌曲声中和客人老师打招呼。
幼儿园礼仪教案二活动目标:1、通过多种形式鼓励幼儿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
2、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愿望。
3、引导幼儿体验父母的辛苦,增加彼此间的亲情。
活动准备:学过的有关帮成人做事的儿歌、有关亲子活动介绍的联系单。
活动环节:一、谈话活动(一)以图片的形式,帮助幼儿回忆儿歌的内容。
社交礼仪与沟通教案
![社交礼仪与沟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e45b456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d.png)
社交礼仪与沟通教案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良好的社交礼仪和有效的沟通技巧对个人和职业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社交礼仪的基本原则和沟通的关键技巧,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素养。
二、社交礼仪——给予尊重和关注1. 自我介绍- 着装得体,保持微笑- 先介绍自己的姓名、背景等基本信息,然后询问对方的姓名等信息- 注意使用适当的肢体语言和眼神接触2. 礼貌用语- 使用称呼,如先生、女士、老师等- 说谢谢、对不起等基本礼貌用语- 注意用语文雅、表达含义清晰3. 礼仪举止- 进出门时注意礼让,保持队伍整齐- 用餐时注意用餐礼仪,如不大声喧哗、嘴巴不含食物等- 礼貌地与他人交流,避免打断对方发言三、沟通技巧——倾听和表达1. 倾听技巧- 保持眼神接触,给予对方注意和尊重- 不要打断对方,积极倾听他人观点- 使用肯定性语言,如“我明白你的观点”2. 语言表达-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注意发音准确,语调自然,避免口头禅和语法错误- 提前准备要表达的内容,避免紧张和结巴3. 非语言表达- 通过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注意身体姿势,保持自信和开放的姿态- 观察他人的肢体语言,借此调整自己的表达四、社交礼仪和沟通实践1.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社交场景的角色扮演,如商务会议、面试等- 要求学生在扮演过程中注意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的应用2. 应用训练- 设计各种场景的案例,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 提供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改进自己的社交礼仪和沟通能力五、总结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社交礼仪和沟通的基本原则和技巧,提升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素养。
这将对他们未来的个人发展和职业道路产生积极的影响。
鉴于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的重要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不断加以练习和提升,以更好地与他人交流和合作。
社交礼仪教案(优秀8篇)
![社交礼仪教案(优秀8篇)](https://img.taocdn.com/s3/m/52549147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db.png)
社交礼仪教案(优秀8篇)社交礼仪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学习接打电话的礼貌用语和注意事项。
2、感受接打电话的乐趣,愿意在接打电话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体会与人正确愉快地交往。
活动准备:1、台式电话机两部。
2、可制作成简易电话用的一次性纸杯、毛线、牙签等材料。
3、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1、通过复习歌曲《打电话》引出活动主题,引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你们知道歌曲里唱了一件什么事情吗?2、鼓励幼儿说出自己打电话的经验。
教师:你们平时打过电话吗?你都和谁打过电话?3、教师表演打电话,引导幼儿学习接打电话时的礼貌用语和注意事项。
(1)教师:喂,您好,请问你找谁?请稍等,我正在给小朋友上课,等下课我再打给你,好吗?再见!(2)教师:小朋友,老师刚才在做什么?都说了些什么?(3)幼儿讨论打电话时应该怎样礼貌地与人交谈。
(4)教师:谁知道还要注意哪些打电话的问题呢?教师:打电话的时间不要过早或过晚,以免影响别人休息;也不能在别人工作、学习或有事的时候打电话。
4、幼儿尝试用礼貌用语两两结伴玩“打电话”的游戏。
(1)幼儿和同伴自由组合玩“打电话”的游戏。
5、引导幼儿制作电话,玩“打电话”的游戏。
(1)教师:刚才小朋友都学会了怎样打电话了,可是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做电话呢?制作方法:把毛线的一头绑在牙签上,将毛线的另一头从杯子上面的小洞穿过去后拉出来,然后再穿过一个杯子,将毛线绑在另一个牙签上。
瞧,电话就这样做好了,小朋友也来试试吧。
(2)幼儿两人一组制作电话,玩游戏。
社交礼仪教案篇二设计意图:培养幼儿的代客礼仪,通过情景表演、讲述及游戏活动,让幼儿知道客人来之前应准备什么,客人来时如何招待客人,客人走时如何道别,从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和热情好客的品质。
活动目标:1、主动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在教师的启发下,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在教师的启发下,和大家一起学说招待客人常用的短句;2、养成热情、主动待客的习惯。
3、喜欢与同伴合作,体验运动的挑战与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礼仪》教案(首页)课时80分钟第一章礼仪概述中国礼仪的起源与发展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文化教育传统源远流长。
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础,也有着悠久的历史。
但是礼仪的又历经那几个时期呢?笼统得来说,礼仪的发展史可以分为:礼仪的起萌时期、礼仪的革创时期、礼仪的形成时期、礼仪的发展和变革时期、礼仪的强化时期、礼仪的衰落时期、现代礼仪时期和当代礼仪时期等8个时期。
礼仪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从零散到完整的渐进过程。
一、礼仪的起萌时期(公元前5万年-公元前1万年)礼仪起源于原始社会中、晚期(约旧石器时期),至今大约有一百多万年的历史,此时出现了早期礼仪的萌芽。
例如,生活在距今约1.8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就懂得这样去打扮自己。
他们把兽骨、贝壳、野花戴在头上或者挂在脖子上,去装饰或炫耀自己。
而他们去世的族人身旁撒放赤铁矿粉,举行原始宗教仪式,这是迄今为止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葬仪。
①二、礼仪的革创时期(公元前1万年-公元前22世纪)公元前1万年左右,人类进入新石器时期,不仅能制作精细的磨光石器,并且诞生了农业和畜牧业。
在此后的数千年的岁月里,原始礼仪渐具雏形。
例如在仰韶文化时期的遗址及有关资料表明,当时人们已经注意尊卑有序、男女有别。
而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男子坐左边,女子坐右边等礼仪日趋明确。
三、礼仪的形成时期(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约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原始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精致打磨的石器(后来又发现了金属)取代了旧石器时代的笨重的石器和木棍,使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生产跃上一个新台阶。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使劳动者拥有了更多的剩余消费品,进而产生了剥削,最终不可避免地诞生了阶级,人类开始向奴隶制社会挺进。
到了夏代(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5世纪),开始从中国原始社会末期向早期奴隶社会过渡。
在此期间,尊神活动升温。
在原始社会,由于缺乏科学知识,人们不理解一些自然现象。
他们猜想,照耀大地的太阳是神,风有风神,河有河神……因此,他们敬畏“天神”,祭祀“天神”。
从某种意义上说,早期礼仪包含原始社会人类生活的若干准则,又是原始社会宗教信仰的产物。
礼的繁体字“礼”,左边代表神,右边是向神进贡的祭物。
因此,汉代学者许慎说:“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
”②以殷墟为中心展开活动的殷人,在公元前14世纪至前11世纪活跃在华夏大地。
他们建造了中国第一个古都——地处现河南安阳的殷都,而他们在婚礼习俗上的建树,被其尊神、信鬼的狂热所掩盖。
推翻殷王朝并取而代之的周朝,对礼仪建树颇多。
特别是周武王的兄弟、辅佐周成王的周公,对周代礼制的确立起了重要作用。
他制作礼乐,将人们的行为举止、心理情操等统统纳入一个尊卑有序的模式之中。
全面介绍周朝制度的《周礼》,是中国流传至今的第一部礼仪专著。
《周礼》(又名《周官》),本为一官职表,后经整理,成为讲述周朝典章制度的书。
《周礼》原有6篇,详介六类官名及其职权,现存5篇,第六篇用《考工记》弥补。
六官分别称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其中,天官主管宫事、财货等;地官主管教育、市政等;春官主管五礼、乐舞等;夏官主管军旅、边防等;秋官主管刑法、外交等;冬官主管土木建筑等。
春官主管的五礼即吉礼、凶礼、宾礼、军礼、嘉礼,是周朝礼仪制度的重要方面。
吉礼,指祭祀的典礼;凶礼,主要指丧葬礼仪;宾礼,指诸侯对天子的朝觐及诸侯之间的会盟等礼节;军礼,主要包括阅兵、出师等仪式;嘉礼,包括冠礼、婚礼、乡饮酒礼等。
由此可见,许多基本礼仪在商末周初已基本形成。
此外,成书于商周之际的《易经》和在周代大体定型的《诗经》,也有一些涉及礼仪的内容。
③在西周,青铜礼器是个人身份的表征。
礼器的多寡代表身份地位高低,形制的大小显示权力等级。
当时,贵族佩带成组饰玉为风气。
而相见礼和婚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徽、请期、亲迎等“六礼”)成为定式,流行民间。
此外,尊老爱幼等礼仪,也已明显确立。
四、礼仪的发展、变革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前221年,东周时期)西周末期,王室衰微,诸侯纷起争霸。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
承继西周的东周王朝已无力全面恪守传统礼制,出现了所谓“礼崩乐坏”的局面。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的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的时期。
在此期间,相继涌现出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巨人,发展和革新了礼仪理论。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打破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他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为历史文化的整理和保存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编订的《仪礼》,详细记录了战国以前贵族生活的各种礼节仪式。
《仪礼》与前述《周礼》和孔门后学编的《礼记》,合称“三礼”,是中国古代最早、最重要的礼仪著作③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
(《论语·季氏篇》)“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他要求人们用道德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要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他倡导的“仁者爱人”,强调人与人之间要有同情心,要互相关心,彼此尊重。
总之,孔子较系统地阐述了礼及礼仪的本质与功能,把礼仪理论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年)是战国时期儒家主要代表人物。
在政治思想上,孟子把孔子的“仁学”思想加以发展,提出了“王道”、“仁政”的学说和民贵君轻说,主张“以德服人”在道德修养方面,他主张”舍生而取义“。
(《孟子·告子上》),讲究“修身”和培养“浩然之气”等。
荀子(约公元前298—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末期的大思想家。
他主张“隆礼”、“重法”,提倡礼法并重。
他说:“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荀子·富国》)荀子指出:“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
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
”(《荀子·大略》)荀子还提出,不仅要有礼治,还要有法治。
只有尊崇礼,法制完备,国家才能安宁。
荀子重视客观环境对人性的影响,倡导学而至善。
五、礼仪的强化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1796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最终吞并六国,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始皇在全国推行“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
秦朝制定的集权制度,成为后来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体制的基础。
西汉初期,叔孙通协助汉高帝刘邦制定了朝礼之仪,突出发展了礼的仪式和礼节。
而西汉思想家董仲舒(公元前179—公元前104年),把封建专制制度的理论系统化,提出“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的“天人感应”之说。
(《汉书·董仲舒传》)他把儒家礼仪具体概况为“三纲五常”。
“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汉武帝刘彻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使儒家礼教成为定制。
汉代时,孔门后学编撰的《礼记》问世。
《礼记》共计49篇,包罗宏富。
其中,有讲述古代风俗的《曲礼》(第1篇);有谈论古代饮食居住进化概况的《礼运》(第9篇);有记录家庭礼仪的《内则》(第12篇);有记载服饰制度的《玉澡》(第13篇);有论述师生关系的《学记》(第18篇);还有教导人们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学》(第42篇)等。
总之,《礼记》堪称集上古礼仪之大成,上承奴隶社会、下启封建社会的礼仪汇集,是封建时代礼仪的主要源泉。
盛唐时期,《礼记》由“记”上升为“经”,成为“礼经”三书之一(另外两本为《周礼》和《仪礼》)。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宋代时,出现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兼容道学、佛学思想的理学,程颐兄弟和朱熹为其主要代表。
二程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的间。
”(《二程遗书》卷五)“礼即是理也。
”(《二程遗书》卷二十五)朱熹进一步指出,“仁莫大于父子,义莫大于君臣,是谓三纲之要,五常之本。
人伦天理之至,无所逃于天地间。
”(《朱子文集·未垂拱奏礼·二》)朱熹的论述使二程“天理”说更加严密、精致。
家庭礼仪研究硕果累累,是宋代礼仪发展的另一个特点。
在大量家庭礼仪著作中,以撰《资治通鉴》而名垂青史的北宋史学家司马光(公元1019—1086年)的《涑水家仪》和以《四书集注》名扬天下的南宋理学家朱熹(公元1130—1200年)的《朱子家礼》最著名。
明代时,交友之礼更加完善,而忠、孝、节、义等礼仪日趋繁多。
六、礼仪的衰落时期(公元1796-1911年)满族入关后,逐渐接受了汉族的礼制,并且使其复杂化,导致一些礼仪显得虚浮、烦琐。
例如清代的品官相见礼,当品级低者向品级高者行拜礼时,动辄一跪三叩,重则三跪九叩。
清代后期,清王朝政权腐败,民不聊生。
古代礼仪盛极而衰。
而伴随着西学东渐,一些西方礼仪传入中国,北洋新军时期的陆军便采用西方军队的举手礼等,以代替不合时宜的打千礼等。
七、现代礼仪时期(公元1911-1949年,民国时期)1911年末,清王朝土崩瓦解,当时远在美国的孙中山先生(公元1866—1925年)火速赶回祖国,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先生和战友们破旧立新,用民权代替君权,用自由、平等取代宗法等级制;普及教育,废除祭孔读经;改易陋俗,剪辫子、禁缠足等,从而正式拉开现代礼仪的帷幕。
⑤(中山装)民国期间,由西方传入中国的握手礼开始流行于上层社会,后逐渐普及民间。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解放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及移风易俗,进而谱写了现代礼仪的新篇章。
八、当代礼仪时期(1949年-至今)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的礼仪建设从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礼仪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礼仪革新阶段(1949——1966年)1949年至1966年,是中国当代礼仪发展史上的革新阶段。
此间,摒弃了昔日束缚人们的“神权天命”、“愚忠愚孝”以及严重束缚妇女的“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确立了同志式的合作互助关系和男女平等的新型社会关系,而尊老爱幼、讲究信义、以诚待人、先人后己、礼尚往来等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精华,则得到继承和发扬。
(2)礼仪退化阶段(1966——1976)1966年至1976年,中国进行了“文化大革命”。
江青等人批孔、批"克己复礼",是出于批"周公"的罪恶目的,完全没有学术依据可言。
十年动乱使国家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损失,也给礼仪带来一场“浩劫”。
许多优良的传统礼仪,被当作“封资修”货色扫进垃圾堆。
礼仪受到摧残,社会风气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