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练习评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练习评讲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1)除夕之夜,诗人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这一意象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诗中描绘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3)沈德潜评论第三句话“作故乡亲友思千里外人,愈有意味。
”为什么说“愈有意味”?请作具体分析。
【答案示例】
(1)除夕之夜不写大红灯笼,而写寒灯,是为了渲染旅馆的清冷,表达诗人内心的凄凉孤寂。
(2)这是一远在他乡的游子形象。
他客居旅馆,思念家乡,难以入睡,备感孤单凄凉。
(3)诗句写故乡的亲人在这除夕之夜想念着千里之外的“我”,其实是写诗人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
这样写,把深挚的情思抒发得更为委婉含蓄,因而“愈有意味”。
(或:写出虚实结合,沟通作者和对方的情感,扩大作品意境。
或:运用“曲笔”的表现手法,从对方着笔,更显情真意切。
)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敞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1)“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2)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答案示例】
(1)答案: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解析:首联起总括作用,从其它三联中归纳出与愁的表现有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总结即可。
(2)答案: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解析:沙鸥,是诗人们常常用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伤感的意象。
如杜甫《旅夜书怀》“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诗人即景自况以抒悲怀,水天空阔,沙鸥飘零,人似沙鸥,转徙江湖。
本诗也是如此,用沙鸥的到处飞翔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诗歌翻译:在这扬子江头我已经是几度经过渡口了,江中的风波还像以前一样作为客人的我却又添了新愁。
在船上,看到向西飞去的白日比我还要忙碌,向南走去的青山冷冷得讥笑我这个失意的人。
独自睡去,却又为思念家乡的梦惊醒,破旧的衣服上还沾有京师的尘土。
朋友都像星星一样零星的散落在各地,面对着江上飞来飞去的沙鸥吟诗,联想到自己孤单漂泊的情形,心中立刻产生了怆然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下面试题。
食笋
曾几①
花事阑珊竹事初,一番风味殿春蔬。
龙蛇戢戢②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余。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
丁宁下番③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
【注】①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②戢戢(jíjí):牛羊角的样子。
③下番:下一轮。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赏析。
(2)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示例】
(1)(5分)颔联写春夏之交,在风雷雾雨之后,新笋破土而出,如龙角戢戢而动,如虎豹初露斑文。
(3分)诗人用比喻将雨后春笋写得有声有色,动态十足,表现了对它的热爱,也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
(2分)(意思对即可)
(2)(6分)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曲折复杂的心理:第三联写只要竹林常发出新笋,就无虑顿顿吃素,每食无鱼;第四联则写不要把竹笋全吃了,应该留下一些,让它生长成竹,因为我们还要靠它障日遮风。
(4分)表达了诗人对竹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分)
(如果答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希望后继有人济世救民”也可。
意思对即可)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题。
题郑防画夹五首①(其一)
黄庭坚
惠崇②烟雨归雁,坐我潇湘洞庭③。
欲唤扁舟归去,故人言是丹青。
[注]
①郑防:画的收藏者,生平不详。
画夹:分页装潢的画册。
②惠崇:北宋僧人,画家。
擅长画雁、鹅、鹭鸶及水乡景色。
③潇湘:指湘江,流入洞庭湖。
【试题】
(1)请从画境、真景以及两者的关系对本诗进行赏析。
(2)古代有人批评这首诗说,要别人提醒后作者才想起眼前只是一幅画,这“太过”、太夸张了。
你认为这个批评恰当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示例】
1.作者看惠崇的一幅画,画面上烟雨笼罩湖面,天上掠过归雁;进而作者仿佛已由画境置身于现实的湖上,望着归雁,就想唤一条小船归去;突然,耳旁响起朋友的声音:这是一幅画。
于是作者才发现自己是将画境当作真景了。
作者从画面引出真景,再从真景返回画境
2.不恰当。
表面看,这首诗确有不合常理之处,但其实十分高妙,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欣赏画中景而产生幻觉的以中国独特感觉,从而赞赏画的高度逼真。
批评者确未能领悟诗的这种佳趣。
【解析】
黄庭坚这首诗的首句六字,既点明画的作者,又描绘出画境。
画中景物并不止“烟雨”、“归雁”,但作者有念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
诗中给人们展现了一幅烟雨归雁图。
二三句承上,一气而下,写因欣赏画中景色而生幻觉:恍惚之间,好像坐在潇湘、洞庭的烟波之上,目送行行归雁,乡情油然而生。
诗人很想唤一叶扁舟,回归故乡。
第三句中的“唤”字,有的版本作“买”。
“买”字不如“唤”字灵活。
这三句不仅笔致疏朗轻淡,传写出画中的“虚旷之象”,而且化画境为实境,融入思归之情。
第四句从前三句中跌落,描写诗人身心已沉浸于幻境之中,忽听得友人说:“这是丹青!”才恍然省悟,知道错把画境当作真境。
这样结尾,峰回路转,饶有情趣。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玉楼春
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
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
栏干倚遍重来凭,泪粉偷将红袖印。
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1)上片是如何写时序变化的?这样写作用是什么?(3分)
(2)下片前两句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3分)
(3)试分析下片后两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4分)
【答案示例】
⑴通过梅花、桃花和梨花的依次开落来表达时序变迁。
突出等候之久,为下文抒发怅惘之情作铺垫。
(3分)
⑵通过时时倚楼望远,偷偷拭泪的细节,刻画了痴情而哀怨的闺中女子形象。
(3分)
⑶托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
(4分)
6、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10分)
玉楼春欧阳修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注:攲(qī):倚、依。
(1)这首词中蕴含着主人公哪些“恨”?(4分)
【答案示例】不知行踪之恨。
音讯杳然之恨。
夜间风竹之恨。
梦中难寻之恨。
全词八句,突出“恨”字,层层递进,笔触深沉婉曲。
(4分)或:离别之后不知行踪之怨,触目凄凉满耳秋声之愁,天长水阔杳无音信欲诉无门之闷,空床独宿寂寞凄凉之苦,思梦不成灯花黯淡之恨。
(2)“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极富神韵,请结合全词主旨赏析。
(6分)
【答案示例】这两句诗可谓情景交融,其中运用了拟人(移情)手法,生动传神地描写了自然界的风竹秋韵,但万叶千声在主人公听来都是怨恨之声,引发了无限离愁别恨。
(答出“情景交融”和“拟人手法”共3分,分析恰当得3分)
2010高考冲刺阶段语文查漏补缺专项练习—古诗阅读
1.阅读下面这首词(诗),完成(1)—(2)题。
明君①词
陈昭
跨鞍今永诀,垂泪别亲宾。
汉地随行尽,胡关逐望新。
交河拥塞②雾,陇日暗沙尘。
唯有孤明月,犹能送远人。
【注】①明君:即王昭君。
②塞:边塞。
(1)请简要赏析颈联的表达效果。
(4分)
答:
(2)尾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龙阳县青草湖①
唐温如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②白发多。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注】①青草湖:位于洞庭湖的东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青草湖”与洞庭湖一脉相连,所以,诗中又写成了“洞庭湖”了。
②湘君:尧的女儿,舜的妃子。
死后化为湘水女神。
(1)后人评说这首诗极有“太白遗风”,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2)诗的前半部写景萧瑟,后半部记梦美好,是否矛盾?为什么?(5分)
答: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蝶恋花
王诜①
小雨初晴回晚照。
金翠楼台,倒影芙蓉沼。
杨柳垂垂风袅袅。
嫩荷无数青钿②小。
似此园林无限好。
流落归来,到了心情少。
坐到黄昏人悄悄。
更应添得朱颜老。
注:①王诜:开国功臣之后,宋神宗熙宁二年娶英宗女蜀国公主,为驸马都尉。
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以讽刺新法之罪名被逮入狱(乌台诗案),王诜受牵连致遭重遣,先后遣至均州(湖北)、颍州(安徽)。
哲宗元祐元年(1086年)始得召回。
②钿:镶金的花型首饰。
(1)词的上片描写了哪些意象,构成怎样的意境?请结合作品加以分析。
(5分)
答:
(2)词的下片写到作者重回旧时官邸,其内心感受如何?结合上片看作者运用了怎样的
表现手法?(6分)
答: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完成(1)—(2)题。
食笋
曾几①
花事阑珊竹事初,一番风味殿春蔬。
龙蛇戢戢②风雷后,虎豹斑斑雾雨余。
但使此君常有子,不忧每食叹无鱼。
丁宁下番③须留取,障日遮风却要渠。
【注】①曾几: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学识渊博,勤于政事。
②戢戢(jíjí):牛羊角的样子。
③下番:下一轮。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作简要赏析。
(5分)
答:
(2)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和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千秋岁引①
(宋)王安石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
楚台风②,庾楼月③,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他情担阁④,可惜风流总闲却。
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着。
【注】①此词是王安石推行新法失败后的晚年作品。
②楚台风:典出宋玉《风赋》,楚王游于兰台,有风然而飒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③庾楼月:典出《世说新语•容止》,庾亮在武昌,与诸佐吏殷浩之徒上南楼赏月,据胡床咏谑。
④担阁:耽搁。
(1)本词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请对此加以概括。
(2分)
答:
(2)本词表达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联系全词作简要分析。
(4分)
答: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按要求答题。
(8分)
关河令周邦彦
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人去寂静,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
(1)上阙是如何表现“凄冷”的?(4分)
答:
(2)全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1)颔联中“寒云”这一意象的创造有何作用?(4分)
答:
(2)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加以分析。
(4分)
答: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
蜀先主庙刘禹锡
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①。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注】①五铢钱:是汉武帝元狩五年铸行的一种钱币,后来王莽代汉时将它罢废。
(1)首联高唱入云,突兀劲挺。
请赏析“天下”、“千秋”两个词语的妙处。
(4分)
答:
(2)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
9.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10分)
重赠乐天①元稹
休遣玲珑②唱我诗,我诗多是别君词。
明朝又向江头别,月落潮平是去时。
舟中读元九书③白居易
把君诗卷灯前读,诗尽灯残天未明。
眼痛灭灯犹暗坐,逆风吹浪打船声。
【注释】①乐天,即白居易。
②即商玲珑,中唐有名歌唱家。
③元九,即元稹。
此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
宰相武元衡遇刺身死,白居易上书要求严缉凶手,因此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他被撵出长安,九月抵襄阳,然后浮汉水,入长江,东去九江。
(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而“休遣玲珑唱我诗”,是因为(2分)
(2)两首诗都以景语作结,但同中有异。
元诗最后一句写的是想象中的月亮落下,晨光熹微,大江上潮水平岸,烟波浩渺,自己别友而去的情景,空阔迷茫之景,流露出诗人告别友人的无限怅惘和留恋之情。
而白诗
答:
2010高考冲刺阶段语文查漏补缺专项练习
—古诗阅读(答案)
1.(1)颈联通过“拥”字写出了边塞早晨雾气弥漫、凝聚缭绕的样子,“暗”字写出了大漠落日的昏黄暗淡。
这两句不仅写景,而且渲染了昭君忧心忡忡、情绪低落的心境,表现了昭君的孤苦、悲伤。
(2)诗人赋予明月以人的感情,通过它将昭君对汉地的无尽思念和在胡地的孤寂和盘托出,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昭君处境的叹惋和同情。
2.(1)本诗运用拟人和夸张的手法,想象奇特。
如开头一句用一“老”字,赋予洞庭湖的水波以人的情感,由眼前的水波联想到人生易老,并想象到美丽的湘君竟一夜间愁成了满头白发。
后两句用了夸张的手法,醉酒后仿佛觉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泊舟,而是在银河之上荡桨,自己所做的梦,也有了体积压在船上,也压在星河之上。
这首诗想象奇特,飘渺奇幻,浪漫色彩,所以有太白遗风。
(2)不矛盾。
写对美好梦境的留恋,正从反面流露出他在现实中的失意与失望。
所以三、四句看似与一、二句情趣各别,内里却是一气贯通、水乳交融的。
3.(1)词的上片描绘了园林中初晴晚照、金翠楼台,池塘处杨柳袅袅、嫩荷无数之景,(2分)可见此园林之富丽,春意之盎然,(2分)给人一种景色怡人的感觉。
(1分)
(2)下片写出七年的迁谪生活给作者带来了无尽辛酸,(1分)此时物是人非,朱颜已老,(1分)更让作者倍感凄清孤寂。
(2分)从全词看,作者运用的是乐景衬哀情(反衬)的手法。
(2分)
4.(1)颔联写春夏之交,在风雷雾雨之后,新笋破土而出,如龙角戢戢而动,如虎豹初露斑文。
(3分)诗人用比喻将雨后春笋写得有声有色,动态十足,表现了对它的热爱,也给读者留下联想的空间。
(2分)(意思对即可)
(2)最后两联表现了诗人曲折复杂的心理:第三联写只要竹林常发出新笋,就无虑顿顿吃素,每食无鱼;第四联则写不要把竹笋全吃了,应该留下一些,让它生长成竹,因为我们还要靠它障日遮风。
(4分)表达了诗人对竹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2分)
(如果答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希望后继有人济世救民”也可。
意思对即可)
5.(1)上片借“角声”“燕”“雁”等意象,描写了一幅凄清、冷寂、哀伤
的秋光图。
(2分)
(2)①久客异乡、思盼归家但又身不由己的思绪。
旅舍客馆令羁身异乡的客
子心中抑郁,砧上的捣衣之声成了离愁别恨的象征,“角声”“燕”“雁”都
寓有久别归家之意。
②倦意官场(或被名利所缚)。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
被他情担阁”名缰利锁,缚人手脚,世情俗态,耽搁自在生活。
③借对昔日欢会、空负情人期约的描写,表达对无拘无束的百姓生活的留恋与向往之情。
其
深层借以抒发自己对政治的厌倦之情。
④历经沧桑后欲寄情山水(或:心归自然)而不得的痛苦之情。
欲在景中寄托情感而不得。
(从四点中选两点加以论
述即可,每点2分)
6.(1)阴雨连绵,偶尔放晴,却已薄雾昏暝,难得片刻的晴朗心情,这是凄
冷之一;闻雁叫,却难见被云雾遮挡的鸿雁,更浸染思念亲朋情怀,景中寓
情,这是凄冷之二。
(答题建模:词语的赏析=整合句中相关意象翻译+结合前后句分析+表现手
法)
(2)全诗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上阙寓情于景,写秋雨秋云无雁影,渲染凄
寒的氛围;下阙以照壁孤灯、夜永之景衬情,把旅居之人酒后的孤独、冷清刻
画清晰。
全诗表达了羁旅孤栖、难熬寒夜、思念亲朋的思想感情。
(答题建模:分析表现手法=结合全词分析手法+结合具体诗句分析+中心
分析思想感情=陈述全诗内容+结合冷词热词+突出情感主题)
7.(1)这两字下笔沉重,给人以无限阴冷和重压的感觉,对主客离别时的悲
凉心境起到了有力的烘托作用。
(2)诗歌抒发了诗人惜别、孤寂、感时伤怀等复杂情感。
首联写送别环境,
直击“悲”字;颔联又写送别,抒依依不舍之情;颈联回忆往事,感喟身世,
更显其“悲”;尾联写故人远走,只盼早日相见,可风尘纷扰,何时才能相
见?前途一片茫然,仍“悲”情不断。
8.(1)”天下”“干秋”二词,一个从空间上(1分),一个从时间上(1
分),突出了英雄气充塞天下,至大无垠,英雄气万古长存,永垂不朽(1分),
先主庙堂尚且威势逼人,则其生前叱咤风云的英雄气概可想而知,境界雄阔绝伦,也表现了诗人面对先主塑像,肃然起敬的崇敬之情(1分)。
(意思相近即可)
(2)主要运用对比的手法(1分)。
从全诗的构思来看,前四句写刘备的功绩,
后四句写刘禅的业衰,在鲜明的盛衰对比中,道出了古今兴亡的一个深刻教
训:用对人才则国盛,远离忠贤则国亡(2分)。
作者借古讽今,希望唐王朝吸
取历史教训,不要重蹈覆辙(1分)。
(意思相近即可)
9..(1)这两首诗是元稹与好友白居易互酬之作,两首诗都与离别怀人有
关,元诗开头说“我诗多是别君词”,“多”暗示两人聚少离多,而“休遣
玲珑唱我诗”,是因为诗人难以承受这种离愁。
(2分)
(2)白诗最后一句写自己黑夜里在船中独坐,听狂风卷着巨浪拍打船只的情景。
狂风巨浪,既写征途险恶;也暗示仕途险恶,坏人当道,朝政日非;同时,狂风巨浪,还烘托出诗人此时此刻汹涌澎湃的情感,表达诗人了悲愤难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