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_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胡壮麟](https://img.taocdn.com/s3/m/a0c838357fd5360cba1adbab.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胡壮麟2008年6月第24卷第2期(社会科学版)北京科技大学学报Journalof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eijing(SocialSciencesEdition)June.2008Vol.24No.2〔功能语言学研究专题〕〔编者按〕自1977年方立、胡壮麟、徐克容在《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发表文章,首次向国内介绍系统功能语言学以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已有30多年的历程。
2008年3月10日至14日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的“第八届中国系统功能语言学学术活动周”期间,胡壮麟教授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起步和发展过程的角度谈起,论述了它与社会语言学的渊源。
这是本栏目的第一篇特约文章。
田贵森教授在文献检索的基础上,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从外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和文体学研究三个方面,分析了30年来系统功能语言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这是本栏目的第二篇特约文章。
本栏目第三篇文章由曾蕾教授撰写,文章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法隐喻理论和功能时态理论,探讨了英语学术语篇中投射动词的时态隐喻功能意义。
第四篇文章由于晖博士撰写,文章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了词汇衔接模式与语篇体裁目的之间的关系。
本栏目四篇文章既有学科发展的整体描述和概括,又有点上具体深入的研究。
对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不但能帮助他们以提纲挈领的方式了解整个学科的思想渊源以及在中国的应用研究发展状况,而且能对他们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社会语言学渊源胡壮麟(北京大学英语系,北京100871)〔摘要〕系统功能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从学科的发展来看基本上是同步的。
这两门学科具有共享的特征:确认语言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文章旨在讨论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整个发展过程看,它本身就具有社会语言学的思想渊源这一观点,不论后者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
限于篇幅,文章论述了马利诺夫斯基、弗斯和韩礼德等奠基人的思想,也概述了新马丁和麦西逊等人的研究活动。
胡壮麟我读《《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ppt
![胡壮麟我读《《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ppt](https://img.taocdn.com/s3/m/f88e34fc195f312b3169a5b8.png)
8. 评价理论(王振华)
• Martin和他所领导的研究团队。 • 涵盖了赋值、立场、元语篇、言据性 等与态度有关的各个方面。 • 今后的发展趋势: 评价意义的走势可 能既不是横向的也不是纵向的,而是 一种凸显的或非线性的,但Martin并 没有深究这些问题。
• 作者建议:研究领域不能仅限于英语语篇,更 应该研究汉语语篇和外汉对比语篇. • 不仅是文学语篇、科技语篇、新闻语篇、教学 语篇,更应该是法律语篇、医患语篇、政治语 篇、历史语篇等这些常会出现权势和利害冲突 的语篇。 • 评价理论应用研究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为人际 和谐、社会和谐和民族和谐做出它应有的贡献。 • “肯定性语篇分析”(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PDA)。 • ? “文类”,?“文域” 。
9.
加的夫语法(何伟)
• 难度大。 • 所幸Fawcett在北京科技大学讲学较长时间, 何伟摸到Fawcett的较多底牌。 • Fawcett既注重研究语言中属于聚合关系的 意义,也研究属于组合关系的形式;明确 区分意义层和形式层;认为没有必要引入 语法隐喻概念;强调语言行为者的主观能 动性,最终目的是建构一个计算机语言模 式,从而开发一个人机对话系统;
第五章 功能句法研究说略(何伟)
)
第六章 语篇语义学(姜望琪)
第七章 语域和语类研究综述(朱永生)) 第八章 评价理论研究在中国(王振华 第九章 加的夫语法说略(何伟)
第十章 社会符号学视角下多模态话语研究的 新发展(李战子 陆丹云)
第十一章 功能语篇分析(曾蕾)
第十二章 功能文体学(刘世生 宋成方)
• 美国的“修辞结构理论”(rhetorical structure theory, RST)。 • Sandra Thompson :“修辞结构理论”的 创始者之一。 • Christian Matthiessen 是Thompson 的学 生。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https://img.taocdn.com/s3/m/d2ef0ff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5e92412.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侧重于语言在实际语境中运用的语言学分支。
它认为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与人类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本文将从这一角度出发,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
系统功能语言学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属性。
语言作为社会交际的工具,是人们在互动中建立和维护关系的重要手段。
同时,语言也是文化传承和表达的重要载体,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价值和观念。
因此,从社会文化视角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对语言的认知观是将其视为一种社会现象,并强调语言与文化、社会的紧密。
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强调语言的交际属性。
在语言使用中,人们通过语言的交换来传达信息、表达情感和建立关系。
这种交际过程中,语言不仅被用来传递具体的信息,还被用来进行社会协商、展示身份和地位、传达情感等。
因此,从交际角度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是将其视为一种交际手段,并强调语言在人际互动中的重要作用。
系统功能语言学还强调语言的符号属性。
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具有任意性和系统性。
任意性是指语言中的符号与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系统性则是指符号在组合和聚合中遵循一定的规则和规律。
这种符号属性使得语言具有了能指和所指的功能,从而使得人们可以用语言来表达抽象的概念和情感。
因此,从符号学角度来看,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是将其视为一种符号系统,并强调语言的任意性和系统性。
系统功能语言学从社会文化、交际和符号学等多个角度强调了语言的认知属性。
这些认知观点为我们理解和研究语言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也为我们进一步探索语言与认知之间的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方法论,从理论框架到实践应用进行深入阐述。
我们将概述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理论基础,然后介绍相关研究方法,最后讨论其在实践领域的应用及影响。
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基础系统功能语言学是一种以语言作为社会符号的研究方法,强调语言的社会属性及其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
该学科以韩礼德(Halliday)为代表,提出了著名的系统功能语法框架。
胡壮麟语言学名词解释总结(HuZ...
![胡壮麟语言学名词解释总结(HuZ...](https://img.taocdn.com/s3/m/2a6c4c82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17.png)
胡壮麟语言学名词解释总结(Hu Zhuanglin, linguistics, noun,explanation, summary)胡壮麟语言学名词解释总结Defines the following terms:1. Design feature: are features that define our human languages, such as arbitrariness, duality, creativity, displacement, cultural transmission, etc.2. Function: the use of language tocommunicate, to think, nguage functions inclucle imformative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performative function, interpersonal function, performative function, emotive function, phatic communion, recreational function and metalingual function.3. Etic: the term in contrast with emic which originates from American linguist Pike's distinction of phonetics and phonemics. Being etic mans making far too many, as well as behaviously inconsequential, differentiations, just as was the case with phonetic ofter vx.phonemic analysis in linguistics proper.4. Emic: the term in contrast with etic which originates from American linguist Pike's distinction of phonetics and phonemics. An emic set of speech acts and events must be one that is validated the meaningful via end resource to the native members of the speech communith rather than via qppeal to the investigator's ingenuith or intuition alone.5. Synchronic: a kind of description which takes a fixed instant (usually, but not necessarily, the present), as its point of observation. Most grammars are of this kind.6. Diachronic: Study of a language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7. Prescriptive: the study of the language is carried through the course of its history.8. Prescriptive: the kind of linguistic study in which things are prescribed how ought to be, ying down rules for language use.9. Descriptive: a kind of linguistic study in which things are just described.10. Arbitrariness: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view that the forms of linguistic signs bear in natural relationship to their meaning.11. Duality: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property of having two levels of are composed of elements of the secondary.level and each of the two levels has its own principles of organization.12. Displacement: one design feature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means human language enable their users to symbolize objects, events and concepts which are not present (in time and space, at the moment of communication.13. Phatic communion: one function of human language, which refers to the social interaction of language.14.元语言:对特定的研究的分析描述某些种类的语言符号和术语。
(完整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重点全解
![(完整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重点全解](https://img.taocdn.com/s3/m/b1fa33f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0d.png)
(完整版)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重点全解《语言学教程》重难点学习提示第一章语言的性质语言的定义:语言的基本特征(任意性、二重性、多产性、移位、文化传递和互换性);语言的功能(寒暄、指令、提供信息、询问、表达主观感情、唤起对方的感情和言语行为);语言的起源(神授说,人造说,进化说)等。
第二章语言学语言学定义;研究语言的四大原则(穷尽、一致、简洁、客观);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口语与书面语、共时与历时、语言与言学、语言能力与言行运用、语言潜势与语言行为);普通语言学的分支(语音、音位、语法、句法、语义);;语言学的应用(语言学与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字、语言与心理学、人类语言学、神经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等。
第三章语音学发音器官的英文名称;英语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语音学的定义;发音语音学;听觉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元音及辅音的分类;严式与宽式标音等。
第四章音位学音位理论;最小对立体;自由变异;互补分布;语音的相似性;区别性特征;超语段音位学;音节;重音(词重音、句子重音、音高和语调)等。
第五章词法学词法的定义;曲折词与派生词;构词法(合成与派生);词素的定义;词素变体;自由词素;粘着词素(词根,词缀和词干)等。
第六章词汇学词的定义;语法词与词汇词;变词与不变词;封闭词与开放词;词的辨认;习语与搭配。
第七章句法句法的定义;句法关系;结构;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并列结构与从属结构;句子成分;范畴(性,数,格);一致;短语,从句,句子扩展等。
第八章语义学语义的定义;语义的有关理论;意义种类(传统、功能、语用);里奇的语义分类;词汇意义关系(同义、反义、下义);句子语义关系。
第九章语言变化语言的发展变化(词汇变化、语音书写文字、语法变化、语义变化);第十章语言、思维与文化语言与文化的定义;萨丕尔-沃夫假说;语言与思维的关系;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西文化的异同。
第十一章语用学语用学的定义;语义学与语用学的区别;语境与意义;言语行为理论(言内行为、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合作原则。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第5-6章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第5-6章](https://img.taocdn.com/s3/m/7b41b47d580216fc710afd0d.png)
Chapter 5 Meaning1. Semantics(语义学)Semantics is the study of meaning of the linguistic units, words and sentences in particular. (语义学是对语言单位,尤其是词和句子的意义的研究。
)2. Meanings of “meaning”1). Meaning:Meaning refers to what a language expresses about the world we live in or any possible or imaginary world.(意义是指语言所表达的关于现实世界或者想象中的世界的想法。
)2). Connotation: (内涵)Connotation means the properties of the entity a word denotes.(内涵指的是一个词所指称的实体的特征。
)3). Denotation: (外延)Denotation involv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linguistic unit and the non-linguistic entity to which it refers. Thus it is equivalent to referential meaning. (外延涉及语言单位与非语言实体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意义上,它跟指称意义是一样的。
)3. The difference between meaning, concept, connotation, and denotationMeaning refers to the association of language symbols with the real world. There are many types of meaning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roaches.Concept is the impression of objects in people’s mind.Connotation is the implied meaning, similar to implication.Denotation, like sense, is not directly related with objects, but makes the abstract assumption ofthe real world.4. The referential theory1). DefinitionThe theory of meaning which relates the meaning of a word to the thing it refers to, or stands for, is known as the referential theory.(把词语意义跟它所指称或代表的事物联系起来的理论,叫做指称理论)2). The semantic triangle (语义三角)Ogden and Richards presented the classic “Semantic Triangle”as manifested in the following diagram。
功能主义纵横谈(胡壮麟)
![功能主义纵横谈(胡壮麟)](https://img.taocdn.com/s3/m/ee8674104431b90d6c85c79b.png)
功能主义纵横谈胡壮麟功能主义(functionalism)指当代语言学界与形式主义相对峙的一种学术思潮。
它旨在通过语言在社会交际中应实现的功能来描写和解释各种语言的语义的、语法的和音系的语言学特征,因而这里所说的功能在内涵上远远超过传统文献中的诸如“主语”、“宾语”、“补语”等句法功能(Lyons,1968:194)。
尽管布拉格学派早在 30 年代已研究“语音对立”、“功能语体”等课题,但功能主义作为语言学界一种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学术思潮,也只是在近 30 年才出现并蓬勃发展的。
最能说明问题的是,莱昂斯(Lyons)在其 1968 年的经典著作《理论语言学导论》仅仅谈到“功能负荷量”,只字未提“功能主义”,但 1981 年他在一部浅易的教科书《语言与语言学导论》中专辟一节论述功能主义。
再者,不论是莱昂斯,还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1988)的编者,均把功能主义或功能语言学局限于布拉格学派,这说明当时人们对功能主义的深远影响和发展潜力在思想上还认识不足。
为此,本文首先对功能主义的主要流派作一介绍。
1.功能主义的主要流派1.1布拉格学派语言学界一致公认功能主义思潮发端于 1926 年成立的布拉格学派。
创始人马泰休斯(Mathe-sius)曾说“每-个真正伟大的思想一定来自实际应用,具有实际效果”;瓦切克(Vachek)则说布拉格学派“从来不把自己的注意力仅仅局限于理论。
与此相反,布拉格学派引人注目之处是它一贯从理论研究中谋求实际效果”(Fried,1972:序)。
布拉格学派所谈的功能包括语言在交际行为中的功能、语言在社会中的作用、语言在文学中的功能和从功能观点看语言在不同层次方面的问题。
其具体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领域:(1) 区别语音学和音系学。
特鲁别兹柯依(Trubetzkoi)认为在语音系统中应强调的是音位间各种对立的特性,而不是组合关系。
语音对立是为了实现辨义功能、划界功能、终极功能等(Samp-son,1980:107)。
胡壮麟 语言学简明教程
![胡壮麟 语言学简明教程](https://img.taocdn.com/s3/m/2908362a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9.png)
胡壮麟语言学简明教程一、语言学的定义与基础概念语言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学科,涉及语言的结构、功能和演变。
它探讨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语音、语法到语义和语用,揭示语言系统的内在规律及其在社会和文化中的应用。
二、语言学的主要分支音系学(Phonetics):研究语音的发音及其在语言中的功能和变化。
语音学(Phonology):研究语音在特定语言中的系统和规则。
形态学(Morphology):研究词汇结构和词形变化规律。
句法学(Syntax):研究句子结构和语法规则。
语义学(Semantics):研究语言表达的意义和词汇义项的语义关系。
语用学(Pragmatics):研究语言在特定语境中的使用规则及其言外之意。
三、语言学的发展历程语言学作为一个学科,经历了丰富的发展历程。
从传统的结构主义到现代的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不同的学派和理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对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释,推动了语言学理论的不断演进和完善。
四、语言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语言教育与教学: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为语言教育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促进了语言学习和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的知识和技术被应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推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语言政策与规划:语言学研究对于制定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帮助社会和国家管理语言资源和促进语言多样性的平衡发展。
五、语言学的未来展望与挑战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语言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更好地理解和解释多样化的语言现象,如何应对语言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语言文化遗产,都是未来语言学研究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六、胡壮麟语言学简明教程希望通过对语言学基本概念、主要分支、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及未来展望的全面介绍,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而深入的学习指南。
语言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人类认知和交流的重要工具和资源。
希望读者能够通过本教程,深入理解语言学的精髓,探索语言世界的奥秘,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胡壮麟语言学
![胡壮麟语言学](https://img.taocdn.com/s3/m/d514ebf47fd5360cbb1adb3e.png)
2. What is this course about?Chapter 1 Invitations to LinguisticsChapter 2 Speech SoundsChapter 3 LexiconChapter 4 SyntaxChapter 5 MeaningChapter 6 Language and cognitionChapter 7 Language, Culture, and SocietyChapter 8 Language in useChapter 9 language and literatureChapter 10 language and computerChapter 11 linguistics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Chapter 12 Theories and schools of modern linguistics1. languageDefinitionFeaturesFunctions1) Definition:Sapir, 1921: Language is a purely human and non-instinctive method of communicating ideas, emotions and desires by means of voluntarily produced symbols.(语言是纯粹人为的、非本能的、用任意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来传达观念、情绪和欲望的方法。
)Hall, 1968: Language is "the institution whereby humans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by means of habitually used oral-auditory arbitrary symbols." (语言是人们通过惯用的任意性的口头-听觉符号进行交际和互动的惯例。
语言学教程复习资料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复习资料胡壮麟](https://img.taocdn.com/s3/m/3ddd47a4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6.png)
语言学教程复习资料胡壮麟一、语言学教程概述语言学教程是研究人类语言的综合性、系统性、跨学科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发展、语言的习得以及语言在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等多个方面。
胡壮麟先生作为中国语言学界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他的语言学教程被广泛使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性。
二、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特点1、全面性: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涵盖了语言学的各个方面,从语言的基本性质到语言的各个层面(音韵、词汇、语法、语用等),再到语言的演变和习得,都有深入浅出的阐述。
2、国际化:胡壮麟先生长期致力于推进中国语言学的研究和发展,他的教程不仅具有中国本土化的特点,也融入了国际语言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国际化水平。
3、系统性: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以语言的结构和发展为主线,将语言的各个层面有机地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语言学体系。
4、创新性:胡壮麟先生在教程中不仅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融入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见解,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5、实用性:胡壮麟的语言学教程以实例和案例为基础,通过分析真实的语言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三、复习资料推荐1、《新编语言学教程》:由胡壮麟先生主编,包含了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是学习语言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2、《语言学纲要》:由叶蜚声、徐通锵先生主编,系统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学习语言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3、《普通语言学教程》:由索绪尔先生著,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是学习语言学的重要参考书之一。
语言学复习资料一、语言学概述语言学是研究人类语言的学科,它涵盖了对语言的结构、功能、演变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语言学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特点,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
二、语言学的基本概念1、语言:语言是人们交际和表达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符号系统。
它由词汇、语法、语音等构成。
2、言语: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过程,是个人表达思想的方式。
[语言学]胡壮麟版《语言学教程》名词解释
![[语言学]胡壮麟版《语言学教程》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e855be050740be1e650e9a59.png)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术语表第一章phonology音系学grammar语法学morphology形态学syntax句法学lexicology词汇学general linguistics普通语言学theoretical linguistics理论语言学historical linguistics历史语言学descriptive linguistics描写语言学empirical linguistics经验语言学dialectology方言学anthropology人类学stylistics文体学signifier能指signified所指morphs形素morphotactics语素结构学/形态配列学syntactic categories句法范畴syntactic classes句法类别序列sub-structure低层结构super-structure上层结构open syllable开音节closed syllable闭音节checked syllable成阻音节rank 等级level层次ding-dong theory/nativistic theory本能论sing-song theory唱歌说yo-he-ho theory劳动喊声说pooh-pooh theory感叹说ta-ta theory模仿说animal cry theory/bow-wow theory模声说Prague school布拉格学派Bilateral opposition双边对立Mutilateral opposition多边对立Proportional opposition部分对立Isolated opposition孤立对立Private opposition表缺对立Graded opposition渐次对立Equipollent opposition均等对立Neutralizable opposition可中立对立Constant opposition恒定对立Systemic-functional grammar系统功能语法Meaning potential意义潜势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会话含义Deictics指示词Presupposition预设Speech acts言语行为Discourse analysis话语分析Contetualism语境论Phatic communion寒暄交谈Metalanguage原语言Applied linguistics应用语言学Nominalism唯名学派Psychosomatics身学第二章trachea/windpipe气管tip舌尖blade舌叶/舌面front舌前部center舌中部top舌顶back舌后部dorsum舌背root舌跟pharynx喉/咽腔laryngeals喉音laryngealization喉化音vocal cords声带vocal tract声腔initiator启动部分pulmonic airstream mechanism肺气流机制glottalic airstream mechanism喉气流机制velaric airstream mechanism腭气流机制Adam’s apple喉结Voiceless sound清音Voiceless consonant请辅音Voiced sound浊音Voiced consonant浊辅音Glottal stop喉塞音Breath state呼吸状态Voice state带音状态Whisper state耳语状态Closed state封闭状态Alveolar ride齿龈隆骨Dorsum舌背Ejective呼气音Glottalised stop喉塞音Impossive内爆破音Click/ingressive吸气音Segmental phonology音段音系学Segmental phonemes音段音位Suprasegmental超音段Non-segmental非音段Plurisegmental复音段Synthetic language综合型语言Diacritic mark附加符号Broad transcription宽式标音Narrow transcription窄式标音Orthoepy正音法Orthography正字法Etymology词源Active articulator积极发音器官Movable speech organ能动发音器官Passive articulator消极发音器官Immovable speech organ不能动发音器官Lateral边音Approximant [j,w]无摩擦延续音Resonant共鸣音Central approximant中央无摩擦延续音Lateral approximant边无摩擦延续音Unilateral consonant单边辅音Bilateral consonant双边辅音Non-lateral非边音Trill [r]颤音trilled consonant颤辅音rolled consonant滚辅音Labal-velar唇化软腭音Interdental齿间音Post-dental后齿音Apico-alveolar舌尖齿龈音Dorso-alveolar舌背齿龈音Palato-alveolar后齿龈音Palato-alveolar腭齿龈音Dorso-palatal舌背腭音Pre-palatal前腭音Post-palatal后腭音Velarization软腭音化Voicing浊音化Devoicing清音化Pure vowel纯元音Diphthong二合元音Triphthong三合元音Diphthongization二合元音化Monophthongization单元音化Centring diphthong央二合元音Closing diphthong闭二合元音Narrow diphthong窄二合元音Wide diphthong宽二合元音Phonetic similarity语音相似性Free variant自由变体Free variation自由变异Contiguous assimilation临近同化Juxtapostional assimilation邻接同化Regressive assimilation逆同化Anticipatory assimilation先行同化Progressive assimilation顺同化Reciprocal assimilation互相同化Coalescent assimilation融合同化Partial assimilation部分同化Epenthesis插音Primary stress主重音Secondary stress次重音Weak stress弱重音Stress group重音群Sentence stress句子重音Contrastive stress对比重音Lexical stress词汇重音Word stress词重音Lexical tone词汇声调Nuclear tone核心声调Tonetics声调学Intonation contour语调升降曲线Tone units声调单位Intonology语调学Multilevel phonology多层次音系学Monosyllabic word多音节词Polysyllabic word单音节次Maximal onset principle最大节首辅音原则第三章词汇liaison连音contracted form缩写形式frequency count词频统计a unit of vocabulary词汇单位a lexical item词条a lexeme词位hierarchy层次性lexicogrammar词汇语法morpheme语素nonomorphemic words单语素词polymorphemic words多语素词relative uninterruptibility相对连续性a minimum free form最小自由形式the maximum free form最大自由形式variable words 可变词invariable words不变词paradigm聚合体grammatical words(function words)语法词/功能词lexical words(content words)词汇词/实义词closed-class words封闭类词opened-class words开放类词word class词类particles小品词pro-form代词形式pro-adjective(so)代形容词pro-verb(do/did)代副词pro-adverb(so)代动词pro-locative(there)代处所词/代方位词determiners限定词predeterminers前置限定词central determiners中置限定词post determiners后置限定词ordinal number序数词cardinal number基数词morpheme词素morphology形态学free morpheme自由词素bound morpheme黏着词素root词根affix词缀stem词干root morpheme词根语素prefix前缀infix中缀suffix后缀bound root morpheme黏着词根词素inflectional affix屈折词缀derivational affix派生词缀inflectional morphemes屈折语素derivational morphemes派生语素word-formation构词compound复合词endocentric compound向心复合词exocentric compound离心复合词nominal endocentric compound名词性向心复合词adjective endocentric compound形容词性向心复合词verbal compound动词性复合词synthetic compound综合性复合词derivation派生词morpheme语素phoneme音位morphonology形态语音学morphophomemics形态音位学morphemic structure语素结构phonological structure音素结构monosyllabic单音节polysyllabic多音节phonological conditioned音位的限制morphological conditioned形态的限制coinage/invention新创词语blending混成法abbreviation缩写法acronym首字母缩写法back-formation逆序造次/逆构词法analogical creation类比构词法borrowing借词法loanword借词loanblend混合借词loanshift转移借词loan translation翻译借词loss脱落addition添加metathesis换位assimilation同化contact assimilation接触性同化contiguous assimilation临近性同化theory of least effort省力理论non- contiguous assimilation非临近性同化distant assimilation远距离同化morpho-syntactic change形态-句法变化morphological change形态变化syntactical change句法变化finite element有定成分semantic change语义变化multisemous多种意义broadening词义扩大narrowing词义缩小meaning shift词义转移class shift词性变换folk etymology俗词源orthographic change拼写的变化conversion变换/变码domain范围/领域meaning shift意义转移split infinitives分裂不定式(She was told to regularly classes)calque仿造词语clipping截断法metanalysis再分化finiteness定式proximate(this)近指代词obviative(that)远指代词non-productivity/unproductive非多产性semiotics符号学paradigmatic relations聚合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s联想关系syntagmatic relations组合关系sequential relations序列关系logogram语标register语域passive vocabulary消极词汇lexis/vocabulary词汇表第四章句法number数gender性case格nominative主格vocative呼格accusative兵格genitive属格dative与格ablative离格tense 时aspect体perfective完成体imperfective未完成体concord/agreement一致关系/协同关系government支配关系the governor支配者the governed被支配者signified能指signifier所指syntagmatic relationship组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ship聚合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ship联想关系animate noun有生名词the two axes两根坐标坐标轴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ICanalysis for short)直接成分分析法linear structure线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层级结构construction结构体constituent成分substituability替换性labeled tree diagram标签树形图endocentric/headed construction向心结构/中心结构exocentric construction离心结构subordinate construction主从结构coordinate construction并列结构recapitulation再现the declarative陈述句the interrogative疑问句dative movement与格移位morph-phonemic rule形态音位规则constituent morphemes成分规则affix hopping词缀越位nominalization名物化object-deletion宾语删除subject-deletion主语删除categories语类lexicon词库temporal subject表时间的主语syntactic limitation句法限制standard theory标准理论trace theory语迹理论the same index带同标志government管辖binding约束a rule system规则系统a principle system原则系统constituent command(C-command forshort)成分统制plain English普通英语anaphor照应语pronominal指代语r-expression(referential-expression)指称语INFL(inflection)形态变化reciprocals(each other)相互代词accessible subject可及主语local domain局部语域binding domain约束语域logophoricity主人公视角CS(computational system)计算系统Merger合并move移动theme主位rheme述位empty subject空主语objective order客观顺序subjective order主观顺序actual sentence division实义句子切分法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功能句子观communicative dynamism (CD)交际动力bipartition二分法tripartite classification三分法representative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表情功能appellative/vocative function称呼功能conative function意欲功能poetic function诗学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概念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textual function语篇功能transitivity及物性actor动作者mood system语气系统the finite verbal operator限定部分residue剩余部分indicative直陈语气imperative祈使语气mental-process(a process of sensing)心理过程(感觉过程)relational process(a process of being)关系过程(属性过程)verbal process(a process of saying)言语过程(讲话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生存过程第四章句法number数gender性case格nominative主格vocative呼格accusative兵格genitive属格dative与格ablative离格tense 时aspect体perfective完成体imperfective未完成体concord/agreement一致关系/协同关系government支配关系the governor支配者the governed被支配者signified能指signifier所指syntagmatic relationship组合关系paradigmatic relationship聚合关系associative relationship联想关系animate noun有生名词the two axes两根坐标坐标轴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ICanalysis for short)直接成分分析法linear structure线性结构hierarchical structure层级结构construction结构体constituent成分substituability替换性labeled tree diagram标签树形图endocentric/headed construction向心结构/中心结构exocentric construction离心结构subordinate construction主从结构coordinate construction并列结构recapitulation再现the declarative陈述句the interrogative疑问句dative movement与格移位morph-phonemic rule形态音位规则constituent morphemes成分规则affix hopping词缀越位nominalization名物化object-deletion宾语删除subject-deletion主语删除categories语类lexicon词库temporal subject表时间的主语syntactic limitation句法限制standard theory标准理论trace theory语迹理论the same index带同标志government管辖binding约束a rule system规则系统a principle system原则系统constituent command(C-command for short)成分统制plain English普通英语anaphor照应语pronominal指代语r-expression(referential-expression)指称语INFL(inflection)形态变化reciprocals(each other)相互代词accessible subject可及主语local domain局部语域binding domain约束语域logophoricity主人公视角CS(computational system)计算系统=derivational procedure推导系统Merger合并move移动theme主位rheme述位empty subject空主语objective order客观顺序subjective order主观顺序actual sentence division实义句子切分法functional sentence perspective 功能句子观communicative dynamism (CD)交际动力bipartition二分法tripartite classification三分法representative function表达功能expressive function表情功能appellative/vocative function称呼功能conative function意欲功能poetic function诗学功能ideational function概念功能interpersonal function人际功能textual function语篇功能transitivity及物性actor动作者mood system语气系统the finite verbal operator限定部分residue剩余部分indicative直陈语气imperative祈使语气mental-process(a process of sensing)心理过程(感觉过程)relational process(a process of being)关系过程(属性过程)verbal process(a process of saying)言语过程(讲话过程)existential process生存过程empiricism经验主义(洛克,白板说)rationalism 理性主义(笛卡尔)mentalism心灵主义new empiricism新经验主义(Bloomfield)priori先天综合判断(康德Kant)Cartesian linguistics笛卡尔语言学派Syntactic structure (SS)早期转换句法时期Standard theory (ST)标准理论时期Extended Standard theory (EST)扩展的标准理论Revised Standard theory(REST)扩展的休正标准理论The theory of government and binding(GB theory)管辖和约束理论时期(管约论)Minimalist program (MP)最简方案时期Structural description结构描写式Performance system应用系统Modular theory模块理论Spell-out拼写Language faculty语言机制/官能Mental organ心智器官Knowledge of language 语言知识Meaning potential 意义潜势Context culture 文化语境Field语场Tenor语旨Mode语式pivot words轴心词mental construct心理构念theoretical cognitive psychology理论认知心理学psychological faculty心理官能autosyn/autogram/autoknow语法自主(arbitrariness任意性,systemacity系统性, self-containedness自足性)typological functionalism类型学功能主义extreme functionalism极端的功能主义external functionalism外部功能主义integrative functionalism一体化功能注主义exceptional case marking例外格标记specifier标定成分fall-category maximal projection全语类的最大投射two-segment category两节语类complement domain补足语区域minimal domain最小区域internal domain内部区域checking domain检验区域sisterhood姐妹关系minimizing chain link最小语链联结representational system表达系统strict cyclic principle严格的层级条件structure-preserving principle结构保存原则C-commanding condition成分统领条件articulatory-perceptual system发音-听音系统conceptual-intentional system概念-意旨系统interface conditions中介条件full-interpretation完全解释原则procrastination逻辑形式操作优先原则greed句法操作自利原则the shortest linkage principle最短联接原则the shortest movement principle最短移位原则primarycomplement/modifier(referential NP)一级补语位/修饰语位(定指名词短语)secondary complement(non- referentialNP) 二级补语位(非定指名词短语)empty category principle空范畴原则aspect checking特征验证aspect feature基本体貌特征ASPP is functional projection .ASPP是功能投射.crossing branch交叉分支across the board extraction抽取跨界移动principles-and-parameters framework原则与参数语法head parameter中心语参数logical form(LF)逻辑形式phonetic form(PF)语音形式spell-out拼读phonological component音韵部分overt component显性部分covert component隐性部分core computation核心运算asymmetric c-command不对称成分统制linear correspondence axiom线形对应定理adjunction加接determiner限定词concatenate联结linearization线性化functional parameterization hypothesis功能参数设定假设right-branching右向分支X’(V,N,A,P)词项X’’=XP=Xmax是X的二阶投射结构Y’’=指示语specifierZ’’=补述语complementIP=屈折短语inflection phraseXP=general phrase structureC HL人类语言的运算系统=computational system for humanlanguageLCA线性对应定理=linearcorrespondence axiomXmin=X0=最小投射。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语言与认知)【圣才出品】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语言与认知)【圣才出品】](https://img.taocdn.com/s3/m/05e4b0ac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5.png)
胡壮麟《语⾔学教程》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语⾔与认知)【圣才出品】第6章语⾔与认知6.1 复习笔记本章要点:1. Psycholinguistics⼼理语⾔学2. Language acquisition, language comprehension, language production 语⾔习得,语⾔的理解,语⾔的⽣成3. First language acquisition第⼀语⾔习得4. Cognitive linguistics认知语⾔学常考考点:语⾔习得;第⼀语⾔习得;语⾔的理解和⽣成;范畴;隐喻;整合理论等。
本章内容索引:I. Definition of cognitionII. Definition of PsycholinguisticsIII. Language acquisition1. The Behaviorist Approach2. The Innateness HypothesisIV. Language comprehension1. Sound Comprehension2. Word recognition3. Comprehension of sentences4. Comprehension of textV. Language Production1. Access to words2. Generation of sentences3. Written language productionVI. Cognitive Linguistics1. Definition2. Construal and Construal Operations(1) Attention/ Salience(2) Judgment/ Comparison(3) Perspective/ Situatedness3. Categorization(1) Basic level(2) Superordinate level(3) Subordinate level4. Image Schemas5. Metaphor(1) Ontological metaphors(2) Structural metaphors(3) Orientional metaphors6. Metonymy7. Blending TheoryI. Definition of cognition (认知的定义)Cognition is used in several different loosely related disciplines. In psychology it is used to refer to the mental processes of an individual, with particular relation to a concept which argues that the mind has internal mental states (such as beliefs, desires and intentions) and can be understood as information processing, especially when much abstraction or concretization is involved, or processes such as involving knowledge, expertise or learning for example are at work. Another definition of “cognition” is the mental process or faculty of knowing, including aspects such as awareness, perception, reasoning, and judgment.“认知”⼀词既可⽤于不同学科也可⽤于相关学科。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评介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评介](https://img.taocdn.com/s3/m/c78e4cedbb68a98270fefa5f.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评介《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是功能语言学的入门读本,也是作功能语言学研究的核心和基础。
该书由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和李战子编著,于20XX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文将对该书主要内容进行简要介绍和评价,并对书中“评价理论与意识形态”一章进行详细解读。
1内容简介该书共分为13章。
第四、五、六章集中阐述了功能语法的三个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章是该书的核心部分,概念功能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指的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中各种经历的表达,逻辑功能指的则是语言对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达。
经验功能包括及物性和语态,六种及物过程和语态现也成为批评语篇分析的工具。
人际功能指讲话者通过语言表达他们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们对事物的推断、判断和评价等功能,对语篇中人际功能的分析可以从语气结构和归一性与情态这两方面着手。
语篇功能是属于语义层的范畴,把语言成分组织成为语篇的功能叫语篇功能。
语篇功能可以通过主位结构,信息结构和衔接得到体现。
其中值得考察的是主位推进模式和有标记主位、无标记主位以及各种不同的衔接手段对于研究谋篇功能的意义。
第七、八章分别介绍了复句与词组,语域与语类。
第九章阐述了概念隐喻、人际隐喻和语篇隐喻。
概念隐喻主要是六大及物性过程的转换;人际隐喻包括情态隐喻和语气隐喻;至于语篇隐喻,韩礼德对它还持模糊的态度。
其中还涉及到隐喻性与一致性的运用的意义。
第十章“评价理论与意识形态”对于批评性话语分析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是本文要进行详细解读的部分。
该书的剩余部分分别讨论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系统功能语法与其他语法流派的比较、功能语法内部的分歧和外界的质疑。
2启示与思考评价理论是由马丁等人提出,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人际功能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在实践应用研究方面包括话语分析的研究,對英语新闻语篇的研究和英语演讲语篇的研究等。
刘世铸(20XX)指出从评价理论视角分析新闻语篇与批评话语分析相得益彰,可以更好地揭示话语中的意识形态。
(2021年整理)语言学知识点(语言学简明教程胡壮麟版)
![(2021年整理)语言学知识点(语言学简明教程胡壮麟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f2600b360cba1aa911da64.png)
语言学知识点(语言学简明教程胡壮麟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语言学知识点(语言学简明教程胡壮麟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语言学知识点(语言学简明教程胡壮麟版)的全部内容。
ⅠDefinitionA卷①Phonetics 语言学 (P17)Phonetics is the field of language study concerning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sounds and speech sounds.②Minimal pairs 最小辨立对(P42)They are made up of similar sound sequence except for the difference of one sound in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
③Open-class 开放类词 (P66)They are indefinitely extendable。
Nouns, verbs, adjectives and many adverbs are all open-class words。
④Invariable words 可变化词 (P67)Invariable words refer to those words such as conjunctions, prepositions,interjections, etc. . T hey do not have inflective endings。
⑤Morpheme 语素 (P68)In linguistics, the minimal unit of meaning is called morpheme。
语言学(胡壮麟版)
![语言学(胡壮麟版)](https://img.taocdn.com/s3/m/71b8a5b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4.png)
语言通过词汇和语法结构,能够描述和传达关于世界的信息,包括事物的性质、状态和关系等。
语言的信息功能
建立和维持社会关系
语言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建立和维持关系的工具,通过语言交流,人们可以建立友谊、合作和信任等关系。
表达情感和态度
语言不仅传达信息,还能够表达情感和态度,如喜怒哀乐、赞扬和批评等。
一个语义场由一组相关的词构成,它们共同表达一个概念。
语义的变化
语义的演变和变化,如词义的扩大、缩小、转移等。
语义
04
CHAPTER
语言的功能
传达功能
语言能够将信息从一个个体传递给另一个个体,实现信息的交流和共享。
思考功能
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的工具,也是思考的工具。人们通过语言组织和表达思想,进而进行推理、判断和创造。
语言接触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语言融合
语言接触
06
CHAPTER
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01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和交流的载体。
02
语言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传统、习俗和社会行为规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深远,不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03
文化传统、信仰和价值观等会影响语言的表达和意义,形成特定的语言习惯和表达方式。
社会经济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语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词汇和表达方式不断涌现。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对语言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
社会因素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或方言之间的交流和融合,是语言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39165cc25022aaea998f0fc1.png)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以下为关于胡壮麟. (2005).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 (第1版.). 北京市: 北京大学出版社. 的读书笔记。
二〇一七年三月三十日星期四第一章概述1.引言1.1.1.语言、语法和语言学1.1.2.形式主义和功能主义形式主义把语言看作规则。
功能主义中,语言被解释为意义系统,伴之以意义得以体现的形式。
“这些意义如何表述?”1.1.3.系统语法与功能语法SFL把语言看成有规律的资源,其基本原理认为语言描写的是系统,更甚于结构。
系统语法强调语言作为系统的内部底层关系,这个系统与意义相关联,并可供人们不断选择,形成一个由若干子系统形成的系统网络(system network),又称“语义潜势”(meaning potential)。
功能语法强调语言是社交工具,语言活动是人们对语言系统的选择,也是根据所要实现的功能而进行的活动。
1.1.4.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应用价值(1).解释语言本质、功能和发展(历时与共时、个体与群体),阐明各种语言的共性与特殊性;(2).了解语法在表达、保持和传递社会制度、文化、家庭等社会语境中的作用;(3).帮助语言学习,并在情景语境中有效地使用语言;(4).了解语言与大脑的关系,帮助语言治疗;(5).了解语篇(discourse)“价值”的性质,以及说唱艺术、修辞和文体等概念;通过研究各种语篇来了解文学和非文学作品;(6).语言与其他符号系统以及文化的思维形式的关系(memo:例如multimodality?)(7).等等。
1.1.5.系统功能语言学派1.2.韩礼德的语言学史观1.2.1.古希腊时期的两种语言观念1.2.2.中世纪和20世纪前的两种语言观念随着资本主义在18世纪的向外扩张,具有人类学倾向的语言观念逐渐抬头,语言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欧洲俗语以及美亚非各地语言。
1.2.3.近代的两种语言观念一些学科,如心理学、社会学,与语言学的研究都有关,但这些学科只是把语言作为进行本学科研究的工具,正如语言学把心理学、社会学作为研究语言的工具(而非对象)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各不相同。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问题与答案12、11、8
![2胡壮麟语言学教程问题与答案12、11、8](https://img.taocdn.com/s3/m/0516246d2b160b4e767fcf6f.png)
Chapter 121.索绪尔第一个注意到语言的复杂性。
2.他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为了交流思想,符号必须是整个符号系统的一部分,并且被称作"惯例"。
索绪尔不认为符号是"能指"和"所指"的联合。
通过给与语言相关的各方面问题提出答案,索绪尔使得语言研究的对象越来越清晰,并且使之成为一门科学。
他的关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语言单位的相关性的思想,以及对"语言"和"言语"的区分、对"历时"和"共时"的区分等等,把语言学研究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2. 布拉格学派有三个至为重要的观点:首先,它强调对语言的共时研究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共时研究可以得到全面的可控制的语言材料。
其次,布拉格学派强调语言的系统特征,指出任何语言的任何成分都不可能在孤立状态下得到令人满意的分析和评价。
换言之,语言成分在功能上是相对应或相对立的。
再次,布拉格学派把语言看作是语言社团用来实现一系列基本功能或任务的工具。
3. 布拉格学派最出名的就是它在语音方面的贡献以及对语音和音位的区分。
继索绪尔区分语言和言语之后,特鲁别茨柯依提出语音属于言语,而音位属于语言。
基于这一观点,特鲁别茨柯依进一步完善了"音位"的概念,指出"音位"是区别于实际发出的声音而存在于语音系统的抽象单位。
为了给音位的区别特征分类,特鲁别茨何依提出三条标准:(1)它们与整个对立系统的关系;(2)对立成员之间的关系;(3)区别力量的大小。
这些对立又被归纳为:a)双边对立;b)多边对立;c)均衡对立;d)孤立对立;e)否定对立;f)分级对立;g)等价对立;h)抵销对立;i)永恒对立。
4.句子功能前景是指根据话语或文句所包含的信息对它们进行分析的理论。
其原则就是,对话语各个部分的估价依赖与该部分对全句意义的贡献。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五版文档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五版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67d64d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3.png)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五版文档1. 引言本文档是关于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五版的详细说明和使用指南。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是经典的语言学教材之一,该教程旨在为读者提供一种系统的方法来学习和理解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教程概述2.1 目标读者本教程适用于对语言学感兴趣的学生、职业人士和任何希望深入了解语言学的人群。
无论你是刚刚接触语言学还是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学者,本教程都能够提供有价值的知识和资源。
2.2 教程特点•综合性:本教程涵盖了语言学的各个方面,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等。
•系统性:教程内容按照逻辑顺序组织,从基础概念开始逐步深入,确保读者能够循序渐进地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实用性:教程提供了丰富的例子和练习,帮助读者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3. 教程结构胡壮麟语言学教程第五版共分为六个部分:3.1 第一部分:语言学导论本部分介绍了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帮助读者建立起对语言学的整体认识。
3.2 第二部分:语音学从语音的产生、传播到接收,本部分详细介绍了语音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3 第三部分:语言的结构与组织本部分探讨了语言的结构和语法现象。
涵盖了词汇、句法和语法规则等内容。
3.4 第四部分:语义学语义学研究的是语言的意义。
本部分介绍了语义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以及意义的表示与推理过程。
3.5 第五部分:语用学本部分重点研究的是语言的使用情境。
包括了对话分析、语言行为和言语交际等内容。
3.6 第六部分:应用语言学最后一部分介绍了语言学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关领域,如计算机语言处理、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等。
4. 使用指南4.1 阅读顺序建议读者按照教程的顺序学习,因为各个部分的内容在逻辑上有一定的衔接关系。
如果你只对某一方面感兴趣,也可以仅阅读该部分的内容。
4.2 学习方法在阅读教程的同时,建议读者主动思考、讨论并进行相关的练习。
通过实践和巩固,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语言学知识。
4.3 辅助资料在教程附录中提供了一些辅助资料,包括习题答案、进一步阅读推荐等,可供读者参考。
语言_认知_隐喻_胡壮麟.
![语言_认知_隐喻_胡壮麟.](https://img.taocdn.com/s3/m/3498d117b90d6c85ec3ac6b5.png)
语言·认知·隐喻胡壮麟人类的发展史就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过程。
语言符号的应用方便并推动了这个过程。
当代学者已认识到,语言符号的多义性和创造性得益于隐喻在概念上的形成和使用,人们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使用隐喻。
这一认识已大大超越了把隐喻单纯看作是一种修辞手段的传统。
其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各学科已把隐喻作为一种手段,争相从其他学科获得启示,从而保证本学科在二十一世纪获得更大发展。
关键词:隐喻 认知 语言 符号1. 语言与认知人类文明的进化是人类对主客观世界认知的积累和深化过程。
我们对人类祖先如何有效地认识世界了解甚微,今天只能依靠考古发现的动物遗骨、石片、器皿和埋葬方式等线索来推断人类祖先的文化型式和认知水平,但没有人会怀疑认知有赖于大脑的思维活动。
如图1所示。
我们也可以进一步论定,如果说认识制造工具和发现火的功用是人类祖先智慧最早闪现的火花,那么通过语言沟通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并传递继承人类所积聚的文化,可以说这是我们祖先的又一伟大创造,而当语言由口头语言发展到书面语言时,人类终于进入了有史文明的阶段。
由于不同言语社团使用不同语言,他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尽相同。
反之,世界通过语言的折射,使操不同语言的社团对同一概念的认识有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差别,Sapir-Who rf的理论基本上反映了语言与认知的这个特殊关系。
因此,图1可扩展成图2,即在人类社会使用语言后,语言是沟通认知与世界的主要手段。
同时,语言已构成文化的最主要成分,这时的文化更多的是语言的积淀。
50中国·广州现代外语 1997年第4期(总第78期):1-16页Language,Cognition and MetaphorHu ZhuanglinT he history of mankind is a cog nitive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the world,objective and subjective.No o ne would query the unique role played by the mental activities of the human brain.If the discovery of fire and the making of tools were the earliest flashes of human intellect,the use of linguistic sig ns was one more epo ch-making invention of our fo refathers.T his enabled our ancesto rs to pass on their accumulated know l-edge from one generation to ano ther.When the linguistic signs developed from speech to w riting,man en-tered the real stag e of nguage served as a bridge between the world and cognition.How could we use languag e to know the w orld effectively?M artinet's double ar ticulation theory gave us a satisfactory answ er in the sense that multiple meaning could be ex pressed by infinite combina tio ns of sounds and monemes.As fo r the relation between verbal signs and meaning,it is the catego rization theory and the subsequent prototype theory that impar t the symbolic function to languag e.However,this is merely a picture of static depiction;a particular ideational category is realized by a particular linguistic sig n.In fact,the practical situation is much more complex as the world has been changing,and our range of cogni-tio n has been extending and deepening.Consequently,the o riginal categories could no lo nger reflect the new changing wo rld.Where do the new catego ries and new concepts come from?In the meantime,how could the original linguistic signs represent those new categories and new concepts we are now familiar with?It has been proved that the poly semy and novelty of ling uistic sig ns benefit from the creation of metaphors,which are co nventional and omnipresent in human life.T hat is to say,the traditional recogni-tio n of seeing metaphors merely as a rheto rical device is no lo nger valid.T he cataly st leading to ling uistic change is me taphorization.L anguage users metapho rize the meaning of an expression in one domain as one in another.However,it is now understoo d that linguistic metaphorization does not stand by itself.I t is a reflec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ization as observed by Lakoff and Johnson.T he conventional expressions we are familiar with today are actually the sedimentation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in the past.T hus,the metaphors of the former generation became the conventional representation of the later generation.T here are several approaches to account for the distinction betw een non-metaphor and metaphor,such as the tension theory,the controversion theory,the deviance theory, and the semantic anomaly theo ry.So far consensus has no t been reached.Since linguistic metaphorizatio n results from conceptual metapho rization,it follow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larify the nature of conceptual metaphorization.How is metapho r produced?How is it understood?How is it verified?It is now understood that metaphor production and comprehensio n are determined by language users'experience and imagination,which fur ther relate to language users'long-term memory,age and en-vironments.T here is a deeper and more important relation betw een metaphor and cognition.M etaphor is no long er a passive process of realizing our ever-enlarg ing know ledge.I t plays an active role in helping us fo rm new knowledg e and know the objective world deeper and better.V arious disciplines of natural sciences and social sciences have already kept an eye upon the findings of o ther disciplines by w ay of metaphorization.For in-stance,the no tion of“virus”in medical science is now metaphorized into computer science.T he notion of superhig hw ay in the sector of co mmunications is now metaphrized as info rmation highway in information science.Because of this, scientists have draw n our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metapho riation,which can g uide and develop various disciplines in the21st century.K eywords: metapho r, cognition, lang uage, sign 世界如此之大,人们如何利用语言来有效地认识世界呢?M ar tinet (1962)的双重分节理论作了比较满意的回答,语言形式(语音和词素)在两个层次上的组合表示各种语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liday 还是关注认知 至少出现 57 次。 这说明, 问题的, 特别是 Halliday 和 Matthiessen 于 1999 年 的合著系统研究了认知问题 。考虑到该书内容国 内已有行家作过介绍和评论( 唐青叶 2004 ) , 本文 主要整理汇报 Halliday 散见在不同时期、 不同场 合的有关认知的评述和观点, 间或谈到其他系统 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和工作 。
45
2014 年
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
第3 期
的、 社 会 的、 美 学 的, 等 等 ( Halliday 1979 ; V1 : 197 ) 。我们不妨把图2 扩展为图3 。 认知意义 意义潜势 → 社会意义 美学意义 …… 图3
作为理解知识和信念的系统 。 与其说, 人们如何 就他们所知来解释意义, 不如说就人们的需要来 解释他们的所知; 与其把语言看成认知科学的领 域, 不如 把 认 知 看 成 语 言 科 学 的 领 域 ( Halliday 1992 ; V3 : 211 ) 。 Halliday 认为它主要不是思 维 就认知而言, 而是意义,是心理图象。认知把知识作为意义加 以模式化了, 成了在词汇语法中识解的内容 。 换 个说法, 我们不是通过认知过程来解释语言, 而是 通过语言过程来解释认知 。经验是人类借助语言 识解的现实, 语言在储存、 交流经验以及识解中发 挥着主导作用。 因此, 意义的识解成为社会的主 体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语言识解人的经验和语言 实 施 社 会 过 程、社 会 交 往 两 者 是 互 补 的 ( Halliday&Matthiessen 1999 ) 。 由于 Langacker 把感觉和认知的心理学作为解 释环境, 而 Halliday 把社会科学和符号学作为解释 环境, 两者似乎很难对话。 实际情况没有这么严 重。Halliday 和 Matthiessen1999 年的合著 便 试 图 在语言问题上缩小认知科学和符号学之间的隔阂。 他们提出认知和语言是同步演进的, 但认知不是决 定性层次, 语言知识也不仅仅是对意义的反映。这 样, 两方面的学者对语言和认知一起给以更显著的 和决定性的作用, 但这须要采用社会符号学的方法 ( SimonVendenbergen & Steiner 2005 ) 。 如同唐青叶( 2004 ) 所评论的那样, 识解本来 是认知语言学采用的重要术语 。从人类识解经验 Halliday 的系统功能语言学接受了这 的机制看, 个术语, 表明两者有极大的通约性: 两者都承认人 类识解经验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识解机制和识解 的变换会影响语言的编码 。 其次, 两者都同样关 注语言、 思维和现实的关系。 只是系统功能语言 学研究可能出现的各种变项或者对立体, 并把它 和语域联系起来研究 。人类具有以不同的语义结 构表达同一经验现象的能力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 为人类借助语义系统来识解经验是一种主观过 程, 这与认知语言学视角 、 意象图式和隐喻等理论 有兼容性。 2. 3 语义和认知的关系 既然知识在语言中呈现, 是所谓认知过程的 外部表现,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为什么很少谈认知 过程呢? 对此, 与 Halliday 紧密合作的 Matthissen ( Halliday 1998 ; V6 : 196 - 212 ) 有 过 解 释。 他 认 为, 这涉及把意义的识解人为地区分成认知的和 语义的。实际上, 认知过程就是识解和表达意义 的过程。由于意义是在语言中识解的( 我们通过
提 要: 本文讨论上世纪 80 年代认知语言学研究兴起后,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对认知 、 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观
点。主要整理汇报韩礼德散见在不同时期有关认知的评述和观点, 间或谈到其他系统功能语言学家的观点和工作, 特别 3大 是韩礼德和 Matthiessen 于 1999 年出版的合著。具体内容包括认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框架中的地位, 如心理过程、 元功能、 语义层和意义潜势等 。在此基础上, 讨论认知与语言、 语义、 语法、 语言学习、 符号学以及与认知功能框架的关 系。最后, 作者认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在探索认知与意义的道路上是同路人的关系 。 关键词: 认知; 意义; 认知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 韩礼德 中图分类号: H0 - 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 - 0100 ( 2014 ) 03 - 0044 - 7
1
认知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 3 个层次
Cognition( 认 知) 一 词 源 自 拉 丁 语 的 cognoscere, “ , 意为 知晓” 但在实际使用中意义非常松散, 一般泛指人类处理信息、 应用知识和对事物择取的 机制。认知和认知过程可以使自然的或人为的、 有 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信息从不同视角和不同语境得
或真实世界的经验以及他本人所知觉的内心世界 的经验; ( 2 ) 说话人或作者对语言编码时须要进 行组织, 表示诸如并列、 从属和修饰等形式的基本 moon 和 stars 可以从说话 逻辑关系。有的像 sun , 人的经验衍导, 但有的关系要通过某种类型的结 “逻辑” 构机制体现, 这涉及功能上中性的 关系。 这样, 上述的概念功能须要进一步区分为经 验功能 和 逻 辑 功 能。 鉴 于 逻 辑 功 能 是 中 性 的, Halliday 更多地是从经验功能来看待及物性, 也 就是认知。这就是说, 概念功能中的经验意义才 “认知意义” ( Halliday 1968 ; V7 : 110 , 145 ) 。 但 是 Halliday 也曾 谈 到 所 有 语 言 功 能 中 都 有 认 知 元 素。这就意味着认知不仅是与经验功能有联系, 与其他功能也有联系。 例如, 人际元功能的情态 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认知情态 ( 个人的和参与者 意向的) 和非认知情态( 非个人意向的) 。如: ② John could have done it. ( 认知情态) ③ It is possible that the one who did it could have been John. ( 非认知情态) ②说明 John 对情况的认识。 John 很可能是 the one who could have done it ,此句虽然也可理 解为 ③ 的意义,但后句不能解释为前句, 因为它 是非个人意向的。 甚至在语篇元功能的体现方面有时也涉及认 知因素。例如, 情态附加语一般不作为主位, 它要 和表示认知意义的主位作为复合主位共同出现 。 例如: ④ Perhaps after dinner we'll go to the theatre. WH 词或定谓词之所以不同于主位的 又如, 情态附加语, 在于它不仅具有情态功能, 而且具有 认知主位的地位, 因为它通过认知词语要求回答 ( Halliday 1967 ; V7 : 82 ) 。 既然概念( 经验) 和认知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为什么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采用概念功能和人际 功能两个术语, 而不称认知功能和风格功能呢? Halliday 在讨 论 语 言 功 能 和 文 学 风 格 时 曾 解 释 道: 将认知与意义、 表达与风格等同, 我们不仅难 以确认我们自己直觉( 事物有关什么的表达) 的 “非认知 ” 经验基础, 而且我们会将 的对比状态给 予那些最能体现文学作品的概念的选择, 即那些 作者给话语以形式和表达自己个性的选择( Halliday 1971 ; V7 : 97 ) 。 1. 3 高于语义系统层面的认知 Halliday 认 为 在 语 义 系 统 之 上 有 更 高 的 层 次, 因为语义系统本身可以视为某些高层的符号 学分支。在最高层上参与表达不同意义的有认知
物质过程 反应 参与者 心理过程→ 感觉 认知 及物性 过程→ 关系过程 环境 行为过程 言语过程 存在过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
图1
及物性网络中的认知范畴
① 是认知作为心理过程次范畴的一个实例: t know what happened to her hus① I don ’ band. 在英 语 中 可 表 示 认 知 意 义 的 动 词, 就主体 ( 感觉者) 认知事物的过程来说有 think ,believe , suppose , expect , consider , know , understand , realize , appreciate , imagine dream, pretend , guess, reckon , conjecture , hypothesize , wonder , doubt, remember ,recall ,forget 和 fear 等; 就事物导致主 体的 认 知 有 strike ,occur to ,convince ,remind , escape ,puzzle ,intrigue 和 surprise 等 ( Halliday 2004 : 210 ) 。 1. 2 在 3 大元功能层面上的认知 上面所见到的认知仅是及物性系统下心理过 程的一个次范畴。事实上,Halliday 早在 1967 年 便谈到及物性和认知的关系 。及物性是有关认知 内容 选 择 的 集 合, 是对语言外经验的语言表达 ( Halliday 1967 ; V7 : 55 ② ) 。 而所谓的及物性实际 上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表示语义的 3 大元功能中 概念功能的一个体现手段 。试见图2 : 语义→ 人际功能→ 语气, 情态, 语调 语篇功能→ 主位, 述位, 衔接 语义系统中的 3 大元功能 图2
44
2014 年
胡壮麟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认知观
第3 期
到分析( Wikipedia 2007a) 。情况确实是这样, 我们 从 Halliday 的专著和论文中可以看到, 他往往在 3 “ 个不同层面使用 认知” 这个词语。分述如下。 1. 1 认知是心理过程的一个次范畴 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 认知最初在最基础的 功能层面上使用, 它是及物性下的心理过程的一 个次范畴( Halliday 2004 ) , 如图1 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