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前六章)

合集下载

(word完整版)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题

(word完整版)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设需要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品种:在一定栽培条件下,个体间具有相对一致的观赏特性,遗传性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特定类别。

良种:为人们所喜爱的具有若干优良性状的品种。

3、育种系统:对一种花卉开展育种工作时建立的种质资源材料、信息、育种技术、良种繁育和品种保护的完整技术体系。

4、种质资源:(或称基因资源或称遗传资源)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5、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主要方法包括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等。

6、核心种质:就是以一个物种少量植株的遗传组成来代表该物种大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7、育种目标:育成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所具有的的目标性状。

8、反应规范:同一基因型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表现出的表型差异称为反应规范。

9、驯化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引种。

引种: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就叫引种。

10、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长成枝条时,在性状上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

11、嵌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型不同(突变型或原始型)的细胞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中并存的现象。

12、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然后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个体的优劣,并以株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的方法。

13。

混合选择法: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地里,次年再与标准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的方法。

园林育种复习资料

园林育种复习资料

绪论●园林植物育种的一般技术程序:1,育种目标的确定2, 种质资源的研究3, 育种技术的研究4, 品种试验5, 良种繁育6, 品种登录与品种保护7, 产业化生产8, 花卉市场。

●品种:是指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DUS ):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

第一章●育种目标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

具体制定原则如下:1 .满足生产与人民生活的客观需要:客观需要是制定育种目标的根本依据。

2 .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相结合)3 .主要目标与一般目标相结合:分清主次(突出主要目标,兼顾次要目标)4 .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第二章●种质资源:或称基因资源,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

亦即对园林植物品种改良和栽培拥有一定利用价值的遗传物质总和。

它是育种工作中所要利用的那些原始材料,包括野生、半野生和栽培类型。

●.瓦维洛夫的作物起源中心学说(theory of center of crop origin )前苏联植物学家瓦维洛夫(Vavilov )从1920 年~1940 年,先后180 次,对亚洲、欧洲、北美、中南美洲6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广泛的植物考察和收集,通过形态学、解剖学、分类学、细胞学和遗传学分析,杂交和育种试验以及种、变种和栽培植物变异多样性的地理分布研究,于1926 年发表《栽培植物起源的研究》。

●“栽培植物的起源中心”:古代文明发源地。

1935 年,将全球的栽培植物划分为八大初生起源中心和3 个亚中心。

八大分区分别是:中国,印度,中亚,近东,地中海,埃塞俄比亚,墨西哥和中美,南美。

●种质资源保存方法:1 .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达到保存资源的目的。

如各类自然保护区。

优点: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缺点:易受自然灾害2 .异地种植保存:选择与资源植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异地保存基地,有效地保存种质资源;可分级分类建立,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艺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试卷题型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二、选择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从提供的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横线上)三、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四、问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绪论名词解释1.品种:是指在一定生态条件下,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在一定时间内具备优良性状的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群体。

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两个都算对)2.育种目标:是指作物通过遗传改良后要达到的目的。

填空题1.园艺植物育种学主要包括优良新品种的选亘和优良品种的繁殖两部分内容2.根据群体的遗传组成不同,品种可分为自交系品种、斐渔品种、杂交种品种、多系品种和无性系品种。

3.育种目标总的分为生物学目标和经济学目标。

4高产是育种的基本目标,产量分为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

问答题简述品种六方面的内涵。

(1) 1.特异性。

至少有1个以上的明显不同于其他品种的标志性状。

(2)一致性、整齐。

除可预见的变异外,群体个体间主要性状相对一致性。

现代园艺商品生产一致性特别重要,整齐一致直接影响商品的品质和价值。

(3)稳定性。

通过一定的繁殖方式可保持不同时代群体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品种的遗传稳定性是相对的,品种在不断的变化。

(4)地区适应性。

任何品种只能适于一定地区和一定栽培条件下生产,才能体现其优良性。

(5)时间性。

在一定时间内,品种的产量、品质等性状符合生产和消费的需求,但随着经济、自然条件、生产条件的变化,原有的品种就会变得越来越不适应,而失去品种的价值。

(6)优良性。

新品种的重要性状要符合生产和市场的要求,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才能被生产者和消费者接受。

第一章种质资源名词解释1种质资源:是具有种质并能繁殖的生物体的统称,也称为遗传资源。

2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是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组成。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

第一章种质资源试题一、名词解释1、种质:种质是指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其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的总称。

2、种质资源: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是指在引种、选择育种工作中用来作为选择、培育或改造对象的那些植物。

3、品种:品种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栽培和选择后形成的具有一定经济价值,能够满足人类某种需要的生产资料;是适应一定地区的自然和生产条件下栽培的园林植物群体生态类型。

4、本地种质资源:指在当地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经长期的培育与选育而得到的植物种类和类型。

5、外地种质资源:从国内外其他地区引进的植物品种和类型。

6、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人工应用杂交、诱变等方法所创造的各种新类型、各种突变体或中间材料。

二、填空题1、在遗传育种领域内,也把一切具有一定种质或基因的生物类型统称为(种质资源)。

2、品种不是一个分类学上的概念,也不是分类学的最小单位,它是一个(经济学)和(栽培学)方面的概念。

3、种质资源的研究单位最大是一个群体,最小可以是(一个基因片断)。

4、中国有高等植物32800种,占世界12%,仅次于(马来西亚)和(巴西),居第三位。

5、我国园林植物中(金粟兰)和(腊梅)占世界园林总种树的100%。

6、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在1984年7月公布了第一批《中国珍稀保护植物名录》,把( 354 )种植物定为国家保护植物。

7、对于野生种质资源的保存,最好是采用(就地种植保存)方法,使基因最丰富地区的植物,尽可能地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

8、中国广西南宁,1986年建立(金花茶)基因库两座。

9、种子保存法是将保存的种子放在(低温、干燥、缺氧)的条件下储藏。

10、《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种世界濒危物种中,我国有(156)个物种,约占总数的1/4。

三、判断题1、种质资源包括品种、类型、近缘种和野生、半野生种的植株、种子、无性繁殖器官、花粉甚至单个细胞。

(√)2、种质资源的范围大到全球的种质资源,小到一个基因。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科)》考试复习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本科)》考试复习题[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诱变育种2.交换 3.种质资源 4.分子育种 5.品种保护 6.雄性不育 7.远缘杂交8.芽变 9.单倍体育种 10.杂交育种 11.多亲杂交 12.回交13.体细胞杂交14.实生选种15.选择育种二、单项选择题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 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A. M0B. M1C. M2D. M1和M2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A. 姐妹染色单体B. 同源染色体C. 等位基因D. 双价染色体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A.1B.2C.3D.4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A. 适当提早播种B. 适当延期播种C. 适当疏植D. 补光延长日照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C. F1用于生产D. F1用于留种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B. 育种C. 选种D.留种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A. 引种B. 诱变C. 选择D.杂交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A. 种间B. 属间C. 品种间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A. 银杏B. 水杉C. 珙桐D.鸡蛋花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A. 梅花B. 牡丹C. 芍药D.水仙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独立的育种手段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D.物种进化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A.很少产生嵌合体B.便于运输和贮藏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D.可诱发孤雌生殖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A.可让其自交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D.不利用15.有丝分裂中,纺锤丝附着于染色体的()部位。

自考05883园林育种学自考复习资料

自考05883园林育种学自考复习资料

《园林育种学》知识点2020.7 绪论1.园林植物育种、品种2.品种的三个基本特征§0 育种目标1. 制定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原则2. 园林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3. 实现园林植物育种目标的主要途径4. 园林植物育种程序§1 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的概念及内涵2.我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3.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各自特点4.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5.种质资源保存的方法§2 引种驯化1.引种的概念2.我国园林植物的引种实例及特有植物种类3.影响引种驯化成败的因子4.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5.引种驯化应注意的问题§3 选择育种1.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的概念2.选种的意义3.实生选种的概念及实生选种的方法4.混合选择的概念及特点5.单株选择的概念及特点6.芽变选种的概念及芽变的特点§4 杂交育种及杂种优势利用1.杂交育种、远缘杂交、体细胞杂交、F1代、回交、杂种优势、自交系2.杂交育种的意义3.有性杂交中,父本、母本、杂种一代的表示方法4.制定杂交育种计划的内容5.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6.杂交方式的种类7.杂交技术的步骤8.远缘杂交的特点9.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方法10.远缘杂种分离的特点11.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12.优势育种与重组育种的异同§5 非常规育种1.诱变育种的概念及特点2.辐射源的种类及化学诱变剂的种类3.辐射处理、化学诱变剂的处理方法4.辐射对染色体结构的影响5.化学诱变剂的机理6.化学诱变剂量的选择7.化学诱变处理应注意的问题8.多倍体、单倍体的概念9.多倍体的特点、种类10.秋水仙素的浓度及处理方法、注意事项11.植物多倍体的鉴定方法12.单倍体育种的意义及获得单倍体的方法13.分子育种的概念及特点14.基因工程的主要工具酶15.载体的常用种类16.转化、转导、转染§6 品种登录、审定、保护及良种繁育1.我国具有国际品种登录权威的植物2.品种审定的申报条件3.品种认定的标准4.授予品种权的条件5.品种权的保护期限6.良种繁育的概念及任务7.品种退化的概念及原因、防止措施8.结合实例分析植物遗传改良的育种途径《园林育种学》知识点绪论3.园林植物育种、品种答:(1)园林植物育种:狭义的园林植物育种指选育或创造园林植物优良品种的技术与过程。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解析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解析

园林植物育种学绪论园林植物:具有一定观赏价值,使用于室内外布置以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生活的植物园林植物育种: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改良园林植物的固有类型,选育出性状基本一致、遗传相对稳定,符合育种目标与要求的新品种,并对其进行良种繁育的技术过程。

园林植物育种学: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各种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并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的科学。

品种:指在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基本特征: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品种在园林花卉业中的作用:1.丰富的园林植物品种是园林绿化营造多样性景观的基础。

2.优良的花卉品种是园林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证。

3.提高产量、改善品质、调节供应期、节约能源、适应集约化栽培管理、节约劳力、减少污染等4.品种的不断更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原动力培育园林植物新品种的重要性:1)丰富的园林植物品种是园林绿化营造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的要求。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是发展民族花卉产业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3)品种的不断更新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原动力。

育种与栽培之间的关系:1.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2.园林植物育种过程中时时刻刻离不开栽培,没有栽培良好、长势旺盛的园林植物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是很难培育出优良品种的;园林植物一旦培育出来,如果没有良好的栽培技术保障,品种的优良特性很难显现出来。

3.育种是以遗传学为理论基础,致力于改良遗传因素,使园林植物高产,发挥其优质的内在潜力。

4.栽培着重于改进环境因素,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使植物遗传因素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植物育种方法:(传统)引种训化、实生选种、芽变选种、杂交育种(现代)倍性育种、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诱变育种无性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园林植物育种目标:指对育成的园林植物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在一定的自然、栽培和经济条件下,要求培育的品种应该具有哪些优良的特征特性。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总结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遗传、变异、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品种知识点:遗传学诞生时间和标志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染色体、染色质、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非姐妹染色单体、染色体核型、有丝分裂、无丝分裂、联会、二价体、四分体、交叉互换知识点:植物细胞的遗传三大体系,染色体组成,染色体形态结构,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特征及遗传学意义,植物细胞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行为特征及遗传学意义,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数目的变化。

第三章遗传定律名词解释: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完全显性、表现型、基因型、纯合体、杂合体、不完全显性、共显性、基因多效性、多基因效应、完全连锁、不完全连锁、交换、重组值、交换值、基因定位、遗传距离、连锁群、连锁遗传图知识点: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自由组合定律中后代表现型和基因型比例,自由组合规律的验证及其配子比例,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扩展,连锁互换规律及其细胞学基础,重组率的计算、基因间距离与交换值、连锁强度间的关系、三点测验第四章遗传物质的改变名词解释:外显子、内含子、遗传密码、基因、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假显性、剂量效应、位置效应、罗伯逊易位、染色体组、整倍体、非整倍体、一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同源多倍体、异源多倍体、非整倍体、基因突变、显性突变、隐性突变、大突变、微突变知识点:DNA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三种重要的RNA,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重复、倒位、易位—及其细胞学效应和遗传效应、多倍体的特征、突变的特征及其意义第五章数量性状遗传名词解释:质量性状、数量性状、遗传力、加性效应、显性效应、上位效应/互补效应、杂种优势、主效基因、微效基因知识点:数量性状遗传的特点、数量性状与质量性状遗传的差异、微效多基因假说。

第六章细胞质遗传名词解释:细胞质遗传(核外遗传、母体遗传)、细胞核遗传、母性影响(前定作用)、雄性不育系、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知识点:细胞质遗传的主要特点及其原因、两区三系法制种第七章群体遗传与进化名词解释:孟德尔群体、群体遗传学、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适合度、选择系数、遗传漂移、迁移、奠基者效应、隔离、近交、杂交、多态性、物种知识点:哈迪温伯格定律(遗传平衡定律)、影响遗传平衡的七大要素、突变的动态平衡、对显性个体的选择和对隐形个体的完全选择作用、近交和杂交的遗传学效应、物种形成的两个阶段第八章育种资源名词解释:种质资源知识点:种质资源在育种中的意义、种质资源的保存方式第九章引种驯化名词解释:引种、驯化、反应规范知识点:引种驯化的意义、引种驯化的原理、引种驯化成功的标准第十章选择、杂交和倍性育种名词解释:选择育种、混合选择、单株选择、无性系、无性系选种、杂交、杂交育种、单交、复交、三交、双交、多父本混合授粉、回交、单倍体、知识点:园林植物选择育种的目标、选择育种的主要方法、混合选择的优缺点、单株选择的优缺点、芽变选种需要注意的事项、杂交育种计划的制定步骤、杂交育种中亲本选择的原则、回交的意义、套袋和隔离的意义、多倍体的特点、。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共20题,40分)1、嫁接时适用带木质部嵌芽接的树种是()(2.0)A、苹果B、梨C、桃D、柿子正确答案: D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田间检验的作用的是()(2.0)A、检查制种田的隔离情况B、检查品种真实性和鉴定品种纯度C、检查田间生长情况D、检查品种真实性和品种纯度是否符合种子认证的要求正确答案: D3、下列哪种碱基不会出现在RNA中?(2.0)A、尿嘧啶B、胸腺嘧啶C、胞嘧啶D、腺嘌呤正确答案: B4、种子干燥主要采用晒种法、吹风干燥法和()(2.0)A、熏蒸干燥法B、使用干燥剂C、加热干燥法D、烘烤法正确答案: C5、种子包装材料中,()强度好,但容易透湿,防湿、防虫和防鼠性能差。

(2.0)A、多层纸袋B、铁皮罐C、聚乙烯铝箔复合袋D、麻袋正确答案: D6、()是优良品种的基本特征,也是园艺植物育种的基本目标(2.0)A、适应性强B、抗耐性强C、高产稳产D、品质优良正确答案: C7、西瓜种子发芽很慢的主要原因是()(2.0)A、种子皮太厚B、种子太小C、西瓜太大D、种子不鼓正确答案: A8、大白菜的种子生产上一般采用()种子为好(2.0)A、 1-2年B、 3-4年C、 5-6年D、 7-8年正确答案: A9、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合称为()(2.0)A、露地花卉B、切花花卉C、多年生花卉D、温室花卉正确答案: C10、我国目前品种审定的主要()(2.0)A、区域试验结果B、农民反应C、领导部门意见D、已种植面积正确答案: A11、()是引种驯化成功标准之一(2.0)A、产量得到提高B、抗逆性得到提高C、品质得到改良D、原经济价值没有降低正确答案: D12、衡量品种混杂退化的指标可以是()(2.0)A、种子净度B、种子水分C、品种纯度D、千粒重正确答案: C13、选择育种的主要技术环节包括()(2.0)A、取材要适当B、选择目标要明确并有一定的选择数量C、鉴定要准确,多看精选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4、在菜豆种子的结构中,能发育成幼苗的茎和叶的是()(2.0)A、胚根B、胚芽C、胚轴D、子叶正确答案: B15、下列选项中,()不是花卉选择育种的选择方向(2.0)A、形态奇特B、花色奇特C、叶色奇特D、病毒积累正确答案: D16、无性繁殖遗传特点主要有:(2.0)A、遗传基础复杂B、性状稳定,不易分离C、可通过有性繁殖进行杂交育种D、以上都是正确答案: D17、水稻正常的叶片组织细胞染色体数是12对,胚乳、胚囊、根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是多少(2.0)A、 24,96,24B、 24,48,24C、 36,96,24D、 36,24,24正确答案: C18、在种子净度分析中,对于净种子的判别是()(2.0)A、完整的种粒和大于1/2的破损粒B、完整的种粒和无胚的种粒C、完整的种粒的小于1/2的破损粒D、只指完整的种粒正确答案: C19、千粒重的测定方法有3种。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

园林遗传育种复习资料整理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1.植物细胞结构及特点2.染色体组织、形态特征及结构3.植物细胞分裂的方式4.高等植物的世代交替第三章遗传的基本规律和细胞质遗传1.遗传的三个基本规律(1)分离规律:(2)独立分配规律:(3)连锁遗传规律: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3.植物雄性不育现象概念以及基础第五章园林植物种质资源1. 种质资源:是具有一定遗传物质,表现一定优良性状,并能将这种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生物资源的总和,也称“遗传资源”。

2. 种质资源的意义和作用:(1)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2)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3)基础研究的实验材料3. 种质资源的分类及其特点:①本地品种资源:对当地自然和栽培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取材方便,其中部分可以直接利用。

②外地种质资源:反映了各自原产地的自然和栽培特点,具有不同的遗传性状,可作为改良本地种质资源的重要育种材料。

③野生种质资源: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和抗性基因,但经济性差,常作为抗性育种的材料。

④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具有某些特殊性状的基因,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或作为品种加以推广。

4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1)收集:考察收集、函件收集、异地(国外)引种(2)保存:1)就地保存:保存原有的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存费用较低;但易受自然灾害。

2)种子低温保存:种子容易采集、数量大而体积小,便于贮存、包装、运输、分发,但无性繁殖植物及顽拗型种子不易保存。

3)异地种植保存:基因型集中,比较安全,管理研究方便;但费用较高,基因易发生混杂。

4)离体试管保存:大大节约土地和劳力,繁殖系数高,可免除病毒感染,超低温保存可长期保存种质。

5.我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1)种类繁多(2)分布集中(3)变异丰富(4)品质优良6. 种质利用的方式①引种栽培;②种质转育(杂交、回交、系统育种等);③种质创新(诱变育种、基因工程等)第六章园林植物引种1.引种:将一种植物从现有的分布区域(野生植物)或栽培区域(栽培植物)认为地迁移到其他地区种植的过程。

自考《园林育种学》

自考《园林育种学》

⾃考《园林育种学》第1章种质资源1.种质资源——园林植物材料中能将其特定的遗传信息传递给后代并能表达的遗传物质总称。

2.保护我国花卉种质资源的意义?答:①是育种⼯作的物质基础;②是不断发展新观赏植物的主要来源;③为适应⽣产的不断发展,需要发掘更多的种质资源。

3.我国花卉种质资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4.种质资源根据其来源分为:本地种质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种质资源、⼈⼯创最基本的基因资源,对当地具有⾼度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取材⽅便;②外地种质资源是由国内外其他地区引⼊的品种或类型,反映了各⾃原产地区的⾃然和栽培特点,在育种⼯作中是改良本地品种的重要材料;③野⽣种质资源是指野⽣的花卉,具有⾼度的适应性和抗性基因,但经济性差;④⼈⼯创造的种质资源是指经⼈⼯杂交和诱变产⽣的变异类型,有些可能不符合花卉⽣产需要,但往往具有某些特殊性状的基因,可做进⼀步育种的种质资源。

5.种质资源收集的原则?①根据收集的⽬的和要求,单位的具体条件和任务,确定收集的对象,,包括类别和数量。

在普查的基础上,有计划、步骤、针对性的进⾏;②收集范围由近及远,⾸先考虑珍稀濒危种的收集;③种苗的收集应遵照种苗调拨的规定,注意检疫,登记、核对。

6.种质资源的考察⽬的:亲⾃在⽣长的现场对植物⾃然环境及植物⽣长情况进⾏调查,以期获得有关植物的种类及其⽣态环境⽅⾯的重要信息。

考察调查应注意的问题?①考察地点的选择②调查记录。

7.种质资源的保存⽅式有:植株种植保存法、组织培养保存法和种⼦贮藏保存法3种。

①就地保存法——选择基因最丰富的地段,利⽤原产地的⾃然⽣态环境,尽⼀切⼒量保持种质资源处在最佳状态。

稀有种、濒危种,尤其⽊本植物的保存多⽤此法,如建⽴⾃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等。

就地保存的特点?优点是保存原有的⽣态环境和⽣物多样性,保存费⽤较低,缺点是易受⾃然灾害。

②异地种植保存法——即在异地建⽴种质保存基地。

可分级分类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国家级、省级以综合种质资源保存为主,地⽅以专类种质资源保存为主。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诱变育种2.交换3.种质资源4.分子育种5.品种保护6.雄性不育7.远缘杂交8.芽变9.单倍体育种10.杂交育种11.多亲杂交12.回交13.体细胞杂交14.实生选种15.选择育种二、单项选择题1.真核生物细胞分裂的一般过程是:()A. 1N---减数分裂---2N----受精---1NB. 2N---减数分裂---1N----受精--2NC. 1N---有丝分裂---2N----受精---1ND. 2N---有丝分裂---1N----受精---2N2.对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后,选育的群体应该是:()A. M0B. M1C. M2D. M1和M23.通过着丝粒连结的染色单体叫:()A. 姐妹染色单体B. 同源染色体C. 等位基因D. 双价染色体4. 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分裂了几次:()A.1B.2C.3D.45. 对于南树北移,一下做法正确的是:()A. 适当提早播种B. 适当延期播种C. 适当疏植D. 补光延长日照6. 对于优势育种的表述,以下错误的是:()A. 需要选择亲本,进行有性杂交B. 先使亲本自交纯化,用纯化的自交系杂交获得F1C. F1用于生产D. F1用于留种7.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叫做()。

A. 引种B. 育种C. 选种D.留种8. 所有育种途径和良种繁育中不可缺少的手段是:()A. 引种B. 诱变C. 选择D.杂交9. 下列属于近缘杂交的是:()A. 种间B. 属间C. 品种间D.地理上相隔很远的不同生态类型间10. 下列哪一种不是我国特有植物:()A. 银杏B. 水杉C. 珙桐D.鸡蛋花11.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不包括下列哪一个:()A. 梅花B. 牡丹C. 芍药D.水仙12. 选择在育种中的作用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 独立的育种手段B. 育种工作的中心环节C. 选择具有创造性作用D.物种进化13.辐射育种时,照射花粉与照射种子相比,其优点是()A.很少产生嵌合体B.便于运输和贮藏C.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小D.可诱发孤雌生殖14.属于杂种优势的一年生草花品种,每年播种都需保持其优势,利用时()A.可让其自交B.可让该品种与其它品种杂交C.年年用其亲本进行制种D.不利用15.有丝分裂中,纺锤丝附着于染色体的()部位。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资料
2)抗性强(抗病虫、耐逆境、抗污染)
3)延长花期(改变开花时间、延长开花时间)
4)适宜切花、耐贮运:花枝挺拔、花期长、花瓣厚、耐瓶插等
5)低能耗:耐低温、低光照、高温多湿等环境适于保护地栽培
6)少污染(无球悬铃木、枫香,无果樟树等
无花粉百合)
7)产量高、花量大、观赏经济并用型、易繁殖
制定育种目标的原则:
园林植物育种:以遗传学理论为指导,通过一定的方法和程序改良园林植物的固有类型,选育出性状基本一致、遗传相对稳定,符合育种目标与要求的新品种,并对其进行良种繁育的技术过程。
园林植物育种学:在遗传学理论指导下利用各种育种技术培育新品种并保持品种优良特性的科学。
品种:指在遗传上相对一致,具有相似或一致的外部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某一种栽培植物个体的总称
数量性状是另一类性状差异,这些性状的差异呈连续状态,界限不清楚,不易分类。动植物的许多重要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如作物的产量、成熟期,奶牛的泌乳量,棉花的纤维长度、细度等等。
质量性状的区别可以用文字描述,而数量性状的差异要用数字表示,如水稻种子的千粒重,不能明显地划分为“重”和“轻”两类。
实生苗选择的方法:1、混合选择优点:简便易行;
引种( Introduction )
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就叫引种。
驯化( Acclimatization )
引进来的种或品种,有的表现很好,可以直接利用,有的表现不好,常常有不服水土的现象,需要采用一些技术措施,使其改变遗传性,慢慢适应新环境的过程,这就叫做驯化。
1)丰富的园林植物品种是园林绿化营造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景观的要求。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是发展民族花卉产业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复习资料

品种的概念和特性:品种是经人类培育选择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生活要求的,相对整齐一致而能稳定遗传的植物群体。

特性:一个品种具有相对相似的性状,是指其一致性水平能达到不妨碍使用这个群体所需要的整齐程度;品种是在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下形成的,所以要求一定的自然和栽培条件;品种有明显的地区性和时间性;DUS测试:植物新品种测试是对申请保护的植物新品种进行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和稳定性(Stability)的栽培鉴定试验或室内分析测试的过程(简称DUS测试),根据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试验结果,判定测试品种是否属于新品种,为植物新品种保护提供可靠的判定依据。

(特异性的判别是根据测试品种在质量性状上有一个性状或数量性状上有二个及二个以上性状与近似品种达到差异,或数量性状有一个性状与近似品种相差二个及二个以上代码,即可判定测试品种具有特异性;一致性是指以代码为单元,分析整个小区植株的变异率,结果的判别是采用3%的群体标准和95%的接受概率;稳定性的判别要求观察植株至少为50株,如果测试品种同一性状在两个相同生长季节表现在同一代码内,或第2次测试的变异度与第1次测试的变异度无显著变化,表示该品种在此性状上具有稳定性。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

概念:园林育种:通过遗传育种理论和手段,创造新种质,选育新品种。

内容:①资源收集、筛选、创新、利用②品种选育③杂交种组配选育④繁育苗木、推广应用任务:①创造新种质②筛选、利用新亲本③选育新品种④创造物种多样性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目标和途径目标:选育新、奇、特、香、抗、多物种园林花草树木的新种质和品种。

途径:改革名花木走新路,改造洋花木为中华,选拔野花木进花园,新的林木花卉王国靠共建。

我国园林植物遗传育种的简史及成就简史:西方发达:加州的花木70%来自中国。

中国落后:广州还可以,花木是朝阳产业,后起之上,发展快,机遇大。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林木育种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林木育种学:以遗传进化理论为指导,研究林木选育和良种繁育原理和技术的学科。

任务:选育和大量繁殖遗传品质得到不同程度改良的林木繁殖材料,其最高目标是选育林木优良品种。

良种:林业生产实践中,性状有一定程度改良的繁殖材料的统称。

林木品种: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符合生产需要,能适应一定自然和栽培条件,特征和特性明显,性状遗传稳定,由人工选育出来的林木群体。

主要途径:引种、选种、育种。

第二章基础知识一、物种与生物进化物种:是生物存在的基本形式,同一物种有明显的、不同于其他物种的形态特征,具有一定的地理分布范围,个体间能自由交配。

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他认为物种是可变的,在自然界,生物存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趋向,生物对环境有巨大适应能力,环境变化会引起生物的变化。

种内多层次变异:(1)种源变异。

(2)同一种源不同林分变异。

(3)同一林分不同个体变异。

(4)个体内不同部分的变异。

二、影响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1.突变:是指生物有机体的遗传物质不是由于遗传分离和重组产生的改变,可以是体细胞突变,也可以是生殖细胞突变。

2.选择:群体中不同基因型个体繁殖力不同使群体的基因频率变化。

3.迁移:指群体间基因流动,包括个体迁入和迁出。

4.遗传漂变:在小群体中,由于偶然因素而产生的基因频率变化,即某些等位基因没有被后代遗传而消失。

如果小群体的后代因环境改变而大量繁殖,原来被保留的个体称奠基者,奠基者产生的新群体不能完整代表其原来群体(的基因型),称奠基者效应。

5.交配系统:(1)理想群体与有效群体大小。

(2)瓶颈作用。

(3)近亲交配。

近交系数,自交为1/2 ,全同胞交配为1/4 ,半同胞交配为1/8 ,同祖后代间交配为1/16 。

三、遗传参数及估算1.遗传力:反应遗传变量占表型变量的比率。

P二G+E(表型值二基因型值+环境值)V P=V+V E (表型变异二基因型变量+环境变量)V P= V A +V NA +V E (V A加性变量,V N A非加性变量)H2= V G N P(广义遗传力)h2= V A/V P(狭义遗传力)2.配合力:(1)一般配合力(GCA)=亲本子代组合平均值- 子代总平均值用来反映加性基因的效应,此效应可以传递给子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
园林植物育种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设需求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意义:园林植物作为城市绿化、美化、香化的主体材料,是园林事业的主要组成元素和重要内容。

植物品种:是经过人类选择和培育创造的,经济性状和生物学特性符合人类生产和生活需求的,性状相对整齐一致的栽培植物群体。

园林植物品种的基本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另外品种有着明显的地区性和时间性。

优良品种在园林事业中的作用:绿化美化作用、经济价值、文化价值(民族地区性、历史阶段性)、科学价值。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内容和主要任务
概念:园林植物育种学: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设需求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内容:育种对象的选择、育种目标的制定、种质资源的收集
主要任务:改良各类观赏植物的性状、保持其优良的品种特性、繁殖大量的优良品种
简述园林植物育种学与园林植物遗传学、园林植物栽培学之间的关系
遗传学是育种的理论基础,育种无论采取什么方法,都遵循遗传学原理
育种和栽培是相辅相成的。

园林育种离不开栽培学,没有栽培良好,长势旺盛的园林植物作为育种的基础材料,是很难育出优良品种的,而且园林植物新品种一旦培育出来,如果没有良好的栽培技术保障,品种的优良特性是很难显现出来的。

你对我国园林植物育种有什么建议
1、重视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研究
2、突出抗性育种和适应商品生产的育种目标
3、广泛利用杂种优势
4、促进育种和良种繁育的种苗业规模化、产业化
5、加强对野生花卉资源的利用
6、探索育种新途径、新技术
7、拓展传统名花的育种方向
第二章、园林植物育种的基本策略
育种对象选择的主要依据
1、相对集中和相对稳定地确定育种对象:确定主要研究对象
2、把握育种对象的优势:我国育种对象的选择应选起源于中国、种植资源丰富、市场需求迫切、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园林植物
3、合理布局:育种基地接近主产区或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
第三章、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
种质资源的意义:
1、育种和栽培的物质基础
2、生物技术的基因资源
3、基础研究的试验材料
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
1、种类繁多
2、分布集中
3、变异丰富
4、品质优良
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成因
1、地形复杂
2、气候多样
3、历史悠久
4、文化丰富
种质资源的创新
种质资源的创新,简称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种质创新的主要方法: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等
种质创新的基本思路:1、种质改进:对现有种质某一性状的强化,将同属或同种该性状的所有优良基因集于一身,作为杂交育种的亲本种质改进的遗传基础:基因的剂量效应2、种质扩展:通过聚合杂交,将各个物种或种源的所有性状聚合到同一个杂交后代中
种质扩展的遗传基础:基因互作,尤其是非等位基因或异源基因的互作
第四章、引种驯化
引种驯化:将野生或栽培植物的种子或营养体从其自然分区域或栽培区域引入到新的地区栽培
简单引种:原分布区和引入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小或由于引种植物适应范围较广,植物不需改变遗传特性就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使引种植物能正常的生长发育,称为简单引种
驯化引种:原分布区和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的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引种
引种驯化的意义:
1、引种驯化是快速丰富本地植物多样性的一条重要途径
2、引种驯化是快速实现园林植物良种化的一条捷径
3、引种驯化可以充实育种的种质资源,为其他育种途径提供种质材料
4、引种驯化工作在整个园林事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5、为进一步育种工作提供材料
简单引种过程中的遗传学原理
1、简单引种是园林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的迁移,不需要改变其遗传基础就可以适应新环境
2、生物体的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3、同一基因型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会形成不同的表现型
4、植物在其基因型适应范围内迁移将能驯化成功,这种适应范围收到基因型的严格制约
驯化引种过程中的遗传学原理
1、植物群体中不同有性繁殖后代的个体间存在遗传组成上的差异
2、植物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
3、突变现象的存在,也使得不同个体的遗传组成存在差异
第五章、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从现有园林植物的种质资源中挑选符合人们需要的群体和个体,通过提纯、比较鉴定和繁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选择的作用和意义
1、选择是生物进化和育种的基本途径之一
2、选择是贯穿育种工作始终的重要环节
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哈迪-温伯格遗传平衡原则
选择育种的方法:
1、混合选择法如果对原始群体的选择只进行一次就繁殖推广,称为一次混合选择
如果对原始群体进行不断地选择之后用于繁殖推广,称为多次混合选择优点:简单易行,能获得较多的种子及繁殖材料,保持较丰富的遗传性
缺点:无法鉴别单株基因型,对劣变基因淘汰速度较慢
2、单株选择在整个育种过程中,若只进行一次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以后就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的,称为一次单株选择法
如果先进行连续多次的以单株为对象的选择,然后再以各家系为取舍单位,称为多次单株选择法
优点:能选出可遗传的变异,可追溯其系谱,可鉴别单株和家系的基因型,有效淘汰裂变基因
缺点:占用较多的土地,单株一次留种有限,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应用生产
单株——混合选择法:先进行一次单株选择,然后在优良的株系内进行一次或多次混合选优优点:一次单株选择,可淘汰不良株系,以后混选,不致出现生活力衰退,种子量较大
缺点:纯化速度不及多次单株选择快
混合——单株选择法:先进行一次至多次混合选择,然后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选优
优点:多次混选,不致出现生活力衰退
缺点:纯化速度不及单株选择快,最后一次种子量小
3、评分比较选择法
4、相关性状选择法
5、全息定域选种法
6、无性系选择法
芽变:在植物体芽的分生组织细胞中,当变异的芽萌发长成枝条或个体在性状上表现出与原类型不同的现象称为芽变
芽变包括由突变的芽发育成的枝条和繁育而成的单株变异
芽变育种: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将变异进行分离、培养,从而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芽变选种的意义
1、增加了植物种质,丰富了植物类型
2、为杂交育种提供新的种质资源
3、可直接从中选出优良的新品种
芽变的特点:
1、芽变的多样性
芽变在植株形态、枝叶(蔓性、曲枝、垂枝)、色素的变异(叶绿素、花色素、果实色泽)、开花期、能育性、抗逆性等
2、芽变的重演性
指同一品种相同类型的芽变,可以在不同地点、不同时期、不同单株上重复发生,其实质为基因突变的重复性
3、芽变的稳定性与不稳定性
有些芽变很稳定,性状一经发生改变,在其生命周期中可长期保存,有的突变会发生回复突变
4、芽变的局限性和多效性
芽变是少数基因的突变的染色体变异,所以这些突变能引起的变异性状也是有限的
芽变多效性,伴随某一芽变性状的出现,植物的许多其他性状也发生改变
5、芽变性状的平行性
亲缘关系相近的物种之间经常发生性状相似的突变
组织发生层或组织原层:L1:表皮层L2:外皮层和孢原组织L3:内皮层、中柱及输导组织
同质实体:正常情况下,L1、L2、L3的细胞都具有一样的遗传物质基础,称为同质实体
周缘嵌合体:层间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扇形嵌合体:层内含有不同的遗传物质
芽变的遗传学基础:
1、基因突变
2、染色体结构变异
3、染色体数目变异
4、细胞质突变
我们确定基因突变的主要标志:
1、没有细胞学的异常
2、杂合子正常分离
3、突变能够恢复
正突变:由基因的显性突变成隐性(A——a)
逆突变:由基因的隐性突变成显性(a——A)
染色体结构变异包括:染色体的易位、倒位、重复及缺失
第六章、有性杂交育种
杂交:指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
杂交育种:指通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个体之间进行有性杂交获得杂种,继而选择培育创造新品种的方法
有性杂交育种分为近缘杂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
近缘杂交育种:同一物种内的类群或品种间的杂交
远缘杂交育种:利用不同种间或不同属间杂交,或地理上相距很远的不同生态型间的植株杂交
有性杂交的目的:获得重组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
有性杂交育种的意义:
1、综合双亲优良性状
2、产生新的性状
3、产生超亲性状
有性杂交育种的类别:
1、单交(A*B)与回交(A*B)*A(B)
2、多系杂交:添加杂交[(A*B)*C]*D合成杂交(A*B)*(C*D)
3、多父本混合授粉杂交
亲本选择: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用具有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作为杂交亲本
亲本选配:指从入选亲本中选用两个或几个亲本配组杂交和配组的方式
亲本选择的原则:
1、明确选择亲本的目标性状
2、掌握育种目标所要求的大量原始材料
3、亲本应具有尽可能多的优良性状
4、优先考虑一些少见的有利性状和珍贵类型
5、亲本优良性状的遗传力要强
6、重视选用地方品种
亲本选配的原则:
1、亲本性状互补
2、不同类型或不同地理起源的亲本组配
3、以具有最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
4、根据性状的遗传规律选配亲本
5、用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配组
6、注意品种繁殖器官的能育性和杂交亲和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