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师大 学科教学语文 现代教育学基础 课后题答案参考

合集下载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含答案)

《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含答案)《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一练习题第一套一、论述1.试分析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关系。

2.谈一谈语文综合性学习在实施中应当注意哪些问题。

3.举例谈谈你对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对话关系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花未眠》教学设计(摘录)江苏省侯集高级中学李莉(一)导入课程同学们学过也阅读过许多散文,能否给散文分类,举个例子?板书:叙事散文《背影》写景散文《荷塘月色》师: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种类别的散文——说理散文《花未眠》(板书)作者:川端康成……二、编写教案(共40分)《发问的精神》练习题第二套一、论述题1.新课程改革的语文课程目标从哪三个维度来设计,这种设计思路与以往语文教学大纲中课程目标设计的思路在理念上有何不同?请举例说明之。

2.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语文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应如何实现角色的转变?3.为什么要提倡研究性学习,谈一谈你的理解。

二、案例分析题阅读下面的案例,试从新课标的角度进行评析这堂课:杜甫《登高》教学实录江苏省常熟市碧溪中学周卫鸽【教学课的缘起】:在与学生一起讨论写秋的古代诗句时,学生举了好多有关秋的诗词名句。

从唐代王建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到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特别有同学提到了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句,可以说同学们已不仅仅是从写景体现秋季来回答问题,而是大多从秋所蕴涵的感情色彩角度来展开讨论。

在这种情况下,我便萌生了上一节《登高》课堂探究讨论课的想法,借此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认识诗歌所表现的意图与思想情感,能够既感受到诗歌的形象性,更能领会诗歌思想蕴涵的深刻性,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的审美意识,汲取古诗丰富的营养,为学生课外阅读古诗奠定基础,提高欣赏品位。

导入:……三、编写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语文学科教学论》练习题二练习题第三套一、论述题1.试分析综合性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的异同。

2.如何看待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传统教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把握。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5题)1、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导入时教师先以冯骥才《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发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很不协调的一对,但作者写得很美。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这对夫妻美在何处?”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缺陷美”。

然后拿出维纳斯石膏塑像展示,以“探讨断臂的维纳斯到底美在何处”设疑,揭示课题。

对该教学导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整个导入循循善诱、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B.可看出教师对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很熟悉,善于拿捏导入角度C.联系学生生活,于无疑处设疑,巧妙引入“缺陷美”,为揭题作铺垫D.教师直接展示断臂雕像,开门见山入题,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答案】 D2、学生在读到“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时,想到梅花在古诗词中常代表高洁傲岸、不同流俗的美好品格,并搜集了一些示例。

下列正确的是()。

A.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李白《清平调》)B.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王昌龄《采莲曲》)C.澄鲜只共邻僧惜,冷落犹嫌俗客看(林逋《山园小梅》)D.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答案】 C3、教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时,教师指出该篇目是一篇议论性的文章,并且在课上罗列了以下类似文体的篇目进行类比学习,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伤仲永》C.《劝学》D.《小石潭记》【答案】 D4、阅读《氓》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教师能准确找到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B.品析人物的切入角度新颖,有助于体会人物的情感变化C.教师能结合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在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D.教师能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符合新课标的要求【答案】 C5、教学《失街亭》时,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找到“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使用了下列两个教学补充材料,阅读并按要求答题。

A.引入资料恰当,能够引导学生“破解马谡之‘急’的密码”B.教师对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合理,为学生理解课文提供了依据C.由第一则材料可以看出,马谡绝非等闲之辈,暗示他的失败仅从轻敌、大意、狂妄上去找原因不够透彻D.两则材料的使用重复,引导学生探索问题答案的角度一致【答案】 D6、阅读《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现代教育技术课后题答案

现代教育技术课后题(必背):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答:(1)定义①技术是人类在生产活动、社会发展和科学实验过程中,为了达到预期的目的而根据客观规律对自然、社会进行认识、调控和改造的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等的综合体。

包含有形的物质设备、工具手段和无形的、非物质的、观念形态的方法与技能。

②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一切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它分为有形的物化形态的技术和无形的观念形态的技术两大类。

③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2)区别①范畴不同。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这一领域的研究与应用;而教育技术学这门学科是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

②内涵不同。

教育技术和技术是物质工具、方法技能和知识经验的综合体,而教育技术学是一门研究现象与规律的学科。

③历史背景不同。

技术和教育技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教育技术学是教育技术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学科体系。

(3)联系技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学这三个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教育技术是技术的子范畴,它是技术在某一个特定领域的运用。

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技术发展,同时也扩大了教育技术学的研究范畴和应用领域。

请你谈谈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研究方法的看法。

答:教育技术学是专门用于研究教育技术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是在教育心理学、媒体技术与系统科学方法的发展、彼此渗透、综合的基础上产生的。

我对这门学科的学科性质和研究方法的看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教育技术学的学科性质的看法①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

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领域的一门新兴的二级学科是连接教育科学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桥梁,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

它的理论部分包括与知识体系有关的概念、理论构架和原理等;实践部分是指这些知识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初中语文教师资格考试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初中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试题及答案指导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背影》一文中,作者朱自清通过以下哪一种手法来表现父亲的形象?A. 描写细节B. 运用比喻C. 运用象征D. 运用对比答案:A解析:《背影》通过大量细节描写,如父亲买橘子时的背影、父亲写信时的背影等,来展现父亲的形象,使读者对父亲的关爱和父爱如山有了深刻的感受。

比喻、象征和对比在文中虽有运用,但不是主要手法。

因此,正确答案是A。

2、在《春》一文中,朱自清用“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开篇,以下哪一项最符合作者使用此句的意图?A. 引出文章主题B. 表现春天气候特点C. 描写春天景色D. 表现作者情感答案:A解析:《春》一文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开篇,既展现了春天气候特点,又引出了文章主题——春天的美好。

这句话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面,进而引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因此,正确答案是A。

3、下列哪项不属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A. 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B. 知识与技能相统一C. 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D. 德育教育为主,语文教育为辅答案:D解析:初中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全面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等。

而德育教育为主,语文教育为辅并不是语文学科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选择D。

4、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下列哪项教学方法强调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A. 讲授法B. 讨论法C. 观察法D. 实验法答案:B解析:讨论法是一种以问题引导为主的教学方法,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讨论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思维能力。

讲授法侧重于教师讲解,观察法侧重于观察和记录,实验法侧重于实践操作,它们与题目中的要求不符。

因此选择B。

5、在《背影》一文中,作者通过描写父亲送别的场景,表现了父爱的深沉。

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 文章以“背影”为题,体现了文章的主旨B. 文章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了父亲的形象C. 文章通过父亲送别时的背影,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D. 文章的写作手法主要是记叙,没有抒情答案:D解析:文章《背影》通过描写父亲送别的场景,展现了父爱的深沉。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

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答案在教学过程中,课后练习题是一种常见的学习辅助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提高语文水平。

然而,在大学语文教材中,由于题目较多且分布广泛,很多学生常常遇到寻找课后练习题答案的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面将总结一些常见大学语文教材课后练习题的答案,供学生参考。

【第一章】阅读理解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试图表达的主题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试图表达的主题是……2. 文中提到的“XXXXX”一词是指什么?答案:根据文中的上下文信息,可以推断出“XXXXX”一词指的是……3. 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的“XXXXX”是为了引出什么观点?答案:作者在第一段提到的“XXXXX”是为了引出他对于……的观点。

4. 文章提到的“XXXXX”事例是为了支持什么观点?答案:文章提到的“XXXXX”事例是为了支持作者对于……的观点。

5. 文章最后一段的目的是什么?答案:根据文章整体的结构和语气,可以推断出文章最后一段的目的是……【第二章】作文写作1. 根据题目要求,你认为文章的主题应该是什么?答案: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主要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出发来思考文章的主题:……2. 你认为应该如何展开这个主题?答案:在展开这个主题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3. 文章中的例子是否足够支持你的观点?答案:在给出你的答案之前,需要对题目给出的例子进行分析,判断它们是否足够支持你的观点。

如果是,可以举出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果不是,可以谈谈自己对于这个例子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理由。

4. 在文章的结尾,你是否需要提出建议或者总结观点?答案:在文章的结尾可以根据题目要求,提出自己的建议或者总结自己的观点。

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加完整和有力。

通过对大学语文教材中课后练习题的答案总结,我们可以看到,课后练习题的答案并没有固定的格式,主要是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

致使学生在作答时需要仔细阅读题目并运用自己的语文知识进行分析和判断。

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基础真题答案解析2

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基础真题答案解析2

育明教育-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辅导班育明教育金牌咨询师梁老师整理奉献南京师范大学汉语基础贰汉语应用能力语音能力题1.选择拼写正确的音节正确项:1,3,4,5,7写出下面句子的拼音Tā hěn xĭhuan xuéxí zhōngguō lìshĭ。

二、汉字能力题1.填空(1)5 (2)13 (3)左中(4)半包围(5)门(6)戈(7)横折竖折钩(8)横折竖(9)竖横折横横竖横横(10)点点撇捺2.改正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1)搬门弄斧(班)(2)刚腹自用(愎)(3)英雄气慨(概)(4)声音宏亮(洪)(5)默守成规(墨)(6)再接再励(厉)(7)口干舌躁(燥)(8)仗义直言(执)(9)遗笑大方(贻)(10)怨天由人(尤)三)语法词汇规范1.判断下列符合普通话规范的说法(对的画T,错的画F)(1)F (2)F (3)F (4)T (5)T (6)F (7)F (8)F(9)F (10)T叁汉语语言分析一、语音分析题1.填空(1)shai (2)dà fnag (3)a (4)u (5)qū语法分析分析句子成分他[突然]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

洗衣服做饭[全][由]她包了。

B.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词性。

区别词 2.副词 3.介词 4.连词修改下列病句并说明理由我明天要见面我的朋友。

“见面”与“我的朋友”搭配不当,“见面”后不能加宾语。

应该为:我明天要见我的朋友。

阿里说汉语得流利。

语序不当,应该为:阿里说汉语说得很流利。

补语一般紧跟动词。

我的姐姐长着一头丰满的长发。

定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一长发”不能用“丰满”来修饰。

应该为:我的姐姐长着一头浓密的长发。

2014年考研专业课视频课程+内部资料笔记+历年真题+公共课阅卷人一对一3次指导=2500元第一年没过,第二年免费重修,直到考上!!!此外,现在很多小机构虚假宣传,建议到现场实地考察,并一定要查看其营业执照,或者登录工商局网站查看企业信息。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详解

现代汉语课后习题详解
第一章 绪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二章 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三章 文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四章 词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五章 语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第九节 第十节
第六章 修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第八节
目录 论 ........................................................................................................................................................... 6 现代汉语概述 ....................................................................................................................................... 6 汉语规范化和推广普通话 ................................................................................................................... 7 现代汉语课的性质、内容和任务 ....................................................................................................... 8 音 .......................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附答案(基础题)单选题(共45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A.在这个片段中、教师抓住了“老爷”这个包含着丰富意蕴的词语大做文章,体现了教师深厚的语言文字素养B.找对语言点后。

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的作用,两次引入相关经验或知识给学生铺路搭桥、体现了教师强调要让学生经过努力。

自主地获得知识的教学意识C.“但是、既然旧情难忘,为什么又要喊周朴园为‘老爷’呢”是铺垫性问题,打开了学生准确理解文中侍萍对周朴园称呼的巨大变化的原因大门D.借助学生已经学过的课文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侍萍执意要拉开距离的怨愤心理,激活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体现了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一教学技巧【答案】 C2、阅读下面的教学案例。

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A.顺水推舟,幽默化解突发事件B.善于利用资源,激发学生兴趣C.巩固知识,增强学习能力D.教学机智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答案】 C3、教师在讲解苏轼的《水调歌头》时,让学生说出其他包含节日的诗作,以下不适合用来举例的是()A.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B.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王安石《元日》D.李清照《醉花阴》【答案】 A4、阅读《听听那冷雨》教学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A.导人抓住问题。

切中文意B.选择式提问,展开讨论,最后统一C.问题层次分明,逐步深入,引导学生分析文本D.讲授法运用得恰到好处【答案】 D5、对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表达与交流”方面的实施建议,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A.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B.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C.应鼓励学生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D.鼓励学生开展多种活动,如写书评、读后感,举办读书报告会、作品讨论会等【答案】 D6、语文教学课堂有了多媒体的辅助会增加课容量,提升教学效率。

下列多媒体使用不恰当的是()。

《现代教育学》基础练习题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基础练习题题库及答案

《现代教育学》基础练习题题库及答案第一章教育学与教育学(一) 单项选择题 1 一5 ABBAC 6 一10 CCCCC 11 一15 BDBDB 16 一20 DACDB 21 一25 ACACC 26 一28 ACB1. 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 《大教学论》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育论》D. 《教育论》2.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A. 《康德论教育》B. 《普通教育学》C. 《教育漫画》D. 《爱弥儿》3.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A. 赫尔巴特B. 夸美纽斯C. 康德D. 培根4. 柏拉图的名著是( )A. 《理想国》B. 《政治学》C. 《伦理学》D. 《爱弥儿》5.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 《大教学论》B. 《论演说家的培养》C. 《学记》D. 《劝学》6.“洞穴中的囚徒”隐喻来自( )A. 《法律篇》B. 《爱弥儿》C. 《理想国》D. 《教育漫话》7.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A. 《教育漫话》B. 《大教学论》C. 《爱弥儿》D. 《普通教育学》8. 提出“建国军民,教学为先”主张的著作是( )A. 《大学》B. 《论语》C. 《学记》D. 《中庸》9.“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 )A. 《论语》B. 《学记》C.《孟子·尽心上》D. 《劝学篇》10. 将“教育”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的著作是( C )A. 《孟子》B. 《学记》C. 《说文解字》D. 《论语》11.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A. 《论语》B. 《学记》C. 《孟子》D. 《中庸》12.“出自造物主之子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这句名言出自( )A. 夸美纽斯B. 洛克C. 裴斯泰洛齐D. 卢梭13.“教育要先行”出自( )A. 《国家处于危险之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B. 《学会生存》C. 《大教学论》D. 《民主主义与教育》14. 提倡“教育独立说”的教育家是( )A. 陶行知B. 胡适C. 胡克勤D. 察元培15. 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 )A. 生物起源说B. 心理起源说C. 劳动起源说D. 关系起源说16. 在我国,“教育”概念被正式用来言说教育之事大约是在( )A. 公元前B. 18世纪C. 19世纪中叶D. 19世纪末20世纪初17.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勒图尔诺B. 孟禄C. 高尔顿D. 达尔文18. 主张“天命”的教育起源学说是( D ~C)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D.教育的劳动起源说19. 人类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 )A.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B.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C. 教育的劳动起源说D.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0. 下列哪一种教育学仍然没有跳出思辨和形而上学的传统( )A. 实验教育学B. 文化教育学C. 实用主义教育学D. 制度教育学21. 教育这一永恒社会现象的根本属性是( )A. 社会性B. 历史性C. 阶级性D. 民族性22. 后来的教育要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与以往的教育有着渊源关系,说明教育的( )A. 永恒性B. 生产性C. 继承性D. 阶级性23.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 生物起源说B. 神话起源说C. 心理起源说D. 劳动起源说24. 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A. 教育者和教育影响B. 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C.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D. 教材和教法25.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 )A. 教育内容B. 教育对象C. 教育手段D. 教育原则26. 后来的教育是以以往的教育为基础,是从以往的教育发展而来的。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课后习题答案在学习现代汉语下册的过程中,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检验理解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为您提供一份较为全面的课后习题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首先来看词汇部分的习题。

比如,关于词义的辨析,我们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像“成果”和“后果”,虽然都表示某种结局或产物,但“成果”通常是积极的、有益的,是努力的正面结果;而“后果”则往往带有消极、不良的意味,是某种行为导致的不理想的结局。

再比如“边疆”和“边境”,“边疆”范围较大,侧重于国家领土的边缘地带;“边境”则更强调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区域,范围相对较小。

在词汇的构成方面,合成词的类型是常见的考点。

例如“火车”是偏正型合成词,“火红”是偏正型,“说明”是动宾型,“理发”是动宾型。

要准确判断合成词的类型,需要理解每个词中语素之间的关系。

语法部分的习题也很关键。

句子成分的分析就需要我们对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有清晰的认识。

比如“他迅速地跑了出去”,“他”是主语,表示动作的执行者;“迅速地”是状语,修饰动词“跑”;“跑”是谓语,是句子的核心动作;“出去”是补语,补充说明动作的结果。

对于句式的判断和转换,也是重点内容。

“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转换,要注意动作的主体和客体的变化。

“他把书拿走了”可以转换为“书被他拿走了”,在转换过程中,要保证句子的意思不变。

还有病句的修改。

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句式杂糅等。

例如“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明白了很多道理”,这句话就缺少主语,应该删去“通过”或“使”。

修辞部分的习题也不能忽视。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辨析,需要我们仔细体会。

比如“月亮像一个大圆盘”是比喻,把月亮比作圆盘,形象地写出了月亮的形状;“风儿轻轻地抚摸着我的脸”是拟人,赋予风儿人的动作,让句子更加生动。

在语用部分,要注意语言的得体性和交际效果。

比如在不同的场合,使用的语言应该有所不同。

正式场合要使用规范、严谨的语言,而在日常交流中则可以相对随意一些。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教育学基础》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教育学基础》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习题参考答案一、教育术语解释1、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

2、教育影响:即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得全部信息,既包括信息内容,也包括信息选择、传递与反馈得形式,就是形式与内容得统一。

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或教科书;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3.教育形态:就是由教育者、学习者、教育影响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得教育系统,在不同时空背景下得变化形式,也就是“教育”理念得历史实现。

4.实验教育学: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得用自然科学得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得关系得理论,代表人物就是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与拉伊。

实验教育学提倡把实验心理学得研究成果与方法运用于教育研究,使教育研究真正“科学化”。

二、选择题1、教育得心理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 C )A、勒图尔诺B、沛西·能C、孟禄D、康德2、我国古代最早也就是世界最早得成体系得古代教育学作品就是:( C )A、《论语》B、《大学》C、《学记》D、《孟子》3、杜威就是以下哪一教育学派得代表人物:( D )A、实验教育学B、文化教育学C、批判教育学D、实用主义教育学4、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口号得教育家就是:( B )A、柏拉图B、赫尔巴特C、卢梭D、洛克三、辨析题(错误得请改正)1、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赫尔巴特得《普通教育学》。

错误。

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就是夸美纽斯得《大教学论》。

2、教育生物起源说得代表人物就是勒图尔诺与沛西·能。

正确。

3、教育就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

错误。

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得促使个体得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单纯地说教育就是个体得学习或发展过程就忽视了社会因素在教育活动中得巨大影响。

4、非制度化得教育与制度化得教育形态就是按照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得场所或空间标准进行划分得。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68语文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68语文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目录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68语文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68语文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11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68语文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21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68语文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30 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68语文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38 第 1 页,共 46 页专注考研专业课13年,提供海量考研优质文档!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68语文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说明:根据本校该考试科目历年考研命题规律,结合出题侧重点和难度,精心整理编写。

现代汉语下册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习题答案

现代汉语下册习题答案现代汉语下册习题答案现代汉语是我们学习汉语的基础教材之一,它涵盖了汉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下册习题是巩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为大家提供现代汉语下册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

第一单元:拼音与音节1. 请写出下列拼音对应的音节:(1) bā (2) zhōng (3) xīn (4) yǒu (5) wǔ答案:(1) ba1 (2) zhong1 (3) xin1 (4) you3 (5) wu32. 请写出下列音节对应的拼音:(1) ma (2) shi (3) ji (4) ge (5) hao答案:(1) mā (2) shī (3) jī (4) gē (5) hǎo第二单元:词汇与短语1. 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1) 电视 (2) 学生 (3) 朋友 (4) 汉语 (5) 水果答案:(1) 电视 - television (2) 学生 - student (3) 朋友 - friend (4) 汉语 - Chinese language (5) 水果 - fruit2. 请写出下列词语的拼音:(1) 书 (2) 老师 (3) 医生 (4) 飞机 (5) 电脑答案:(1) shū (2) lǎo shī (3) yī shēng (4) fēi jī (5) diàn nǎo第三单元:句子与语法1.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英文:(1) 我喜欢吃水果。

(2) 他们在学中文。

(3) 你有兄弟姐妹吗? (4) 我们明天去看电影。

(5) 你会说英语吗?答案:(1) I like to eat fruit. (2) They are learning Chinese. (3) Do you have siblings? (4) We are going to watch a movie tomorrow. (5) Can you speakEnglish?2.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汉语:(1) I am a student. (2) She likes to drink tea. (3)We have a cat. (4) They are playing basketball. (5) He can speak Chinese.答案:(1) 我是学生。

《南京师范大学864语文学科基础2013-2018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南京师范大学864语文学科基础2013-2018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目录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 (2)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2)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5)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7)南京师范大学201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9)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1)南京师范大学2018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12)Ⅱ历年考研真题试卷答案解析 (14)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14)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27)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36)南京师范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答案解析 (43)Ⅰ历年考研真题试卷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考试科目:890语文学科基础注意事项:所的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请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试题随答卷一起装入试题袋中交回。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7题,共10分)1、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的标志分别是()与()。

2、文学是一种(),是话语蕴藉的审美意识形态。

3、文本时间也可称为(),是故事内容在叙述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

4、剧本是一种侧重以()为手段,集中反应矛盾冲突的文学体裁。

5、文学有两种含义,分别是()和()。

6、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是指作者、()、()和读者。

7、刘西渭的代表性评论集是()。

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题,共10分)1、一般认为属于“京派”的刊物是()。

A、《北新》B、《洪水》C、《京报副刊》D、《大公报文艺副刊》2、“左联”的刊物是()。

A、《文化批判》B、《北斗》C、《文学季刊》D、《前锋月刊》3、《憩园》的作者是()。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答案完整版

《现代教育学》复习重点内容扈中平主编的《现代教育学》(第3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教育、学校教育、教育学等含义1.教育:广义的教育,即有意识的、以促进人的身心发展为首要目的的社会活动。

2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更准确地揭示教育的质的规定②立足于赋予教育以正面价值。

2.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是一种由学校等教育机构实施的专门性、制度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即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合理要求,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并通过平等的交往与互动过程,促进受教者健全发展的活动。

4个基本立足点:①立足于揭示学校教育的质的规定性②立足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③立足于学校教育应有的价值立场④立足于学校教育的实践立场构成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3.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和阐释教育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三、《学记》、《理想国》、《论语》、《雄辩术原理》等教育著作在教育史上的地位1.《学记》,是我国及世界上最早的一篇集中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

它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小戴礼记》)中的一篇,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

2. 柏拉图是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是西方哲学史客观唯心主义的最大代表任务,他的《理想国》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座重要的里程碑,他最早提出了完整地教育体系,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奠基人。

3.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其中蕴含着极为丰富和有价值的教育思想。

孔子的学说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教育的正统。

4. 《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穆勒评价:他的著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四、夸美纽斯、卢梭、洛克、赫尔巴特和杜威的主要教育思想1. 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教育学之父”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为永生做准备;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为现实的人生服务,培养具有“学问、德行和虔信”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便是所谓的狭义教育主要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体化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只有先有了教育的问题,然后才谈得上对问题的解释或解决,才谈得上教育学研究。

教育问题对提出是推动教育学的内在动力。

所以"教育学"的定义: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事实,教育价值基础之上的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提供教育规范,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也称学校系统,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

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

中国现行的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等几个部分。

其主体是"六三三四制",即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4年。

目前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呈现的共同趋势: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义务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展。

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向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

个体发展与教育个体发展对教育对制约:1个体发展水平:先天因素,后天发展水平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1引导个体发展的方向2提供个体发展的动力3唤醒个体发展的意识4发展人的个性社会人教育(一)"社会人教育"发展的一致性孤立地考察社会与教育或是人与教育都是片面的。

人的社会性把人,社会,教育三者紧密地结合起来,使三者之间表现出内在的一致性。

(二)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对教育的影响要经过教育的转换和选择教育自身具有自我保存的功能和继承性社会性是教育的派生属性,生命性则是教育的根本(三)教育之于社会的适应性与超越性适应性: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总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影响的结果,总体上与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超越性:现代社会,具有主体性的人,不仅是社会的适应者,还是社会的创造者,历史的推动者。

正是这种主体性的人,使现代教育具有超越性。

另外,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通过教育推动着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的变革,这也是教育超越性的表现。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和"科教兴国"是正确的提法,而"教育救国论"是错的。

必须指出的是,揭示教育的超越性,并非是主张教育的独立论或教育的万能论,它旨在说明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和超越性是相互制约,互为条件和结果的。

适应是为了超越,超越是为了新的适应,在适应和超越中,不仅实现着教育自身的发展,也促进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社会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主要便是以社会需要作为确定的依据。

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孔德,涂尔干。

其基本观点是:个人的发展有赖于社会,没有社会需要就谈不上个人的教育和发展;教育除了社会目的之外没有其它目的;教育成果只能以其社会效益来衡量,主要看对社会贡献了什么,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发展水平对人的发展水平的制约,重视教育目的的社会制约性,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它忽视了教育在培养人的活动中的相对独立性,忽视了个性发展的需要。

个人本位论:认为教育目的主要应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使受教育者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的发展。

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等。

其基本观点为: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的发展需要而制定的,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只是表现在它有助于个人发展。

人生来就具有健全的本能,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使本能不受影响的发展。

个人本位论提倡个性解放,尊重人的要求和尊严等方面,具有进步意义。

但是它所说的个人却是一个抽象的个体,而且它对所要张扬的个性的理解也只是以资产阶级所需要的人才为标准。

教育目的辩证统一论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目的理论,教育目的应当既体现着社会需要,又反映着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教育目的的系统构成:教育目的:教育目的在我国是指党和国家对人才质量对总体要求,是衡量各类教育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

因为是对所有教育的一般要求,所以它也就具有较强的抽象性。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有必要对教育目的进行具体化。

培养目标:又成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它是指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标准。

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一般和特殊的关系。

教学目标: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新中国教育目的的表述及基本精神对于教育目的的历次表述,虽然由于时代的不同,在用语和表述等方面不尽一致,但是它的基本精神却是一致的,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教育对社会的作用而言,教育应该为国家培养有道德,守纪律,爱劳动,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或建设者,无产阶级事业的接班人。

第二,对个人素质的发展而言,我国的教育目的强调的是全面素质的提高。

第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教育目的实施中的问题初三学生张红身材修长,早在初二就被一家模特公司招致麾下,由于训练占据较多的时间,加上经常外出比赛,以至于原本属于上游成绩的她,学习成绩一落千丈,甚至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

然而此时的张红却在一次全国性的模特大赛中获得了二等奖,此事在学校的师生中引起了较大反响,张红也成为一个具有争议性的学生,争论的焦点是:张红是不是人才?学校应不应该宣传她所取得的成绩?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我国教育目的的出发点。

所谓全面发展,是指个体身心得到全面,充分,和谐的发展,它是长期以来人们的追求。

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实施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在内的多方面的全面发展教育。

人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因而人的发展人的教育也必须有全面整体观念,各素质之间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因而其教育也不可孤立进行。

但是,人又是具有个性差异的,各人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等,为了发掘人的最大潜力,教育又必须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全面发展并不是指门门功课优秀,也不意味着要求平均发展,当然更不是指学校教育要用一个模式来塑造人;相反,在当前我国教育的实践中,应该在落实普遍要求的同时,提倡因材施教,将全面发展与发展个性有机结合起来。

教育的最大成功,并不是指使所有的学生获得同样的结果,而应该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各自最大的成功。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应试教育急需改革,不是因为它重视考试,而是因为它与我国教育目的所规定的全面发展教育相违背。

应试教育的出发点不仅忽视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且也忽视了个体身心发展的要求。

素质教育即培养,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教育。

所谓素质,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自然特点与后天获得的一系列稳定的社会特点的有机结合。

素质教育可以分成基本的三种: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社会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具体落实,它是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一致的。

素质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实践,为了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从转变教育观念,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建立新的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入手,使教育真正发挥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功能。

理想性与现实性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专业生活过程中,其内在的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反映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通过经验的积累,不断地反思教育实践,逐渐从不成熟到相对成熟到专业人员的成长历程。

新的时代教师角色的转变:1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建构知识的引导者2教师是学生成为完整人的促进者3教师是学习者和研究者正确的学生观:1学生是具有多样性的人2学生是具有完整性的人3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人4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人5学生是成长中的人6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它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就不同的维度划分,可以分为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和心理关系;正式关系和非正式关系。

如何构建新型师生关系?教师中心的师生关系-学生中心的师生关系-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师生关系-走向交往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首先,在人格上师生是平等的关系。

其次,教师和学生都力图突破封闭的自我,破除种种极端倾向,寻求对话的"边缘地带"。

再次,师生不只是知识教学的关系,更是共同分享知识,智慧,情感,共同建构精神意义的关系。

师生冲突:是师生之间由于在价值观,地位等方面的差异,或者不合理的教育方法,管理制度,所导致的彼此之间旨在遏止对方而满足自己,并干扰教育教学的互动过程。

师生冲突可以变现为师生间直接公开的言语和行为的交锋与对抗,也可表现为一种间接的,隐蔽的冲突,即师生间在情绪和态度上处于紧张或消极的状态。

如何面对师生冲突?首先,我们应该建立积极的冲突观。

其次,采用一些有效的策略解决师生冲突。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是教学包含课程,还是课程包含教学,还是并列关系?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倡要整合课程与教学,也就是要把课程与教学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来对待。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教学作为课程的开发过程;其次,要把教学作为课程的体验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学与课程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融为一体,课程与教学不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整合为一体的。

课程不再是跑道,而是跑的过程自身。

课堂教学:是实施学校教育的主要途径,是由一系列环节组成的教与学统一的活动。

课堂教学工作是有一系列环节组成的,包括备课,上课以及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备课就是备教材吗?备课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备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备教材。

备学生。

学生的基本状况。

学生已有的经验。

备教学行为。

备自我。

上好课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标要指向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这就要求一堂课是有意义,有效率,有生成性,常态性,有待完善的课)2教学内容要正确。

3教学方法选择要贴切:根据教学目的,学科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的个性等。

4教学组织要有序。

5教学要有好的效果: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科学性,艺术性,人本性。

上课的技能—讲述:是指教师以口头语言向学生说明知识并使学生理解知识的行为。

是课堂上最常用的一种教学行为。

通过讲述,教师可以说明什么或怎么做上课技能—教学对话:可以说是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

问答和讨论是两种最重要的课堂对话行为。

怎样有效运用课堂讨论行为:准备讨论。

在讨论前教师要明确并且精确表述讨论的主题,相对而言,争议性的问题最具有讨论的价值。

然后教师根据班内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全班分组,尽量把相互比较喜欢而且经验观点不同的学生分在一组,小组规模以5~8人为宜,一般不宜超5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