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第一篇:《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
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种类;2、微生物的特点;3、微生物的生活。
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重点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方法本节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1)学生前预习。
(2)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小组合作:上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4)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初中生物《细菌、真菌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中的第六单元第四、五章《细菌、真菌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法、教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总体设计进行说明。
一.关于教材1.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单元知识内容共分两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内容涉及课程标准的两个一级主题。
即“八、生物的多样性中,细菌、真菌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九、生物技术中,举例说出发酵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和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
2.教学目标: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规定,以及新的课程理念的要求,确立本节课的三维目标为:(1)知识目标: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阐述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运用食品保鲜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3)情感目标: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教学的重难点描述细菌和真菌的主要特征以及与人类的关系二.关于学法1.学情分析初三学生有了一定的构建知识网络的基础,学习主动性较高,有一定的求知欲望以及探究问题的兴趣,能够和老师配合,可以通过师生互助、生生互动,不断的在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2.学法运用由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所以确立的学法主要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竞赛等形式。
三.关于教法根据我校“目标导学当堂达标”教学法基本规范,制定出我们生物组综合课的“幸福课堂”六步教学法的基本模式:明确目标—网络构建—要点梳理—典例分析—能力提升—达标检测。
借助导学案、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利用“我是小记者”:雪龙号为什么要把南极长城站的垃圾转运回国?(设计意图: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导入这节课的学习。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

微生物在 生物圈中的作用
目录
CONTENTS
1
说教材
2
说学情
3
说学习目标4说教学重难点 Nhomakorabea5
说教学方法
6 7 8
说教学过程 说板书设计 说教学反思
1 教材分析
初中生物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8章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是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五单元第18章第一节的 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动 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基 础上对微生物学习的进一 步深入拓展,同时又为今 后学习微生物与人类的关 系奠定一定的基础,因此 ,本节课在教材中起着承 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5
4 教学重难点
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 生物,微生物的代谢 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 作用
重点
难点
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 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
5 教学方法
1. 教法 采用情:景教学大量图片展示
2.学法:
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思考感悟为主。
6 教学过程
图片导入
1
2
探究新知
知识小结
3
4
巩固练习
环节一.图片导入:
2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 知欲强,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这为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提供 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教学 中,我会抓住这些特点,让学 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来 理解本节课的内容。
3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什么是微生物
01
02
微生物的生活以及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探索的精 神,感受生物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直观演示图片,教师叙述,触及学生 心灵,引起学生共鸣,让学生思考问题:
生物: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

生物:第四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冀教版八年级上)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
2、举例说出微生物与生物圈中其它生物之间的关系
技能性目标
运用图解方法总结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物质循环过程
情感性目标
确立生态意识,提高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对自觉性
教学过程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认真观察章头图,这样美学生会立即集中注意力,充分展开活跃的思维,起到了启发调动学生的效果。
进行归纳总结活动时,先引导学生复习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动、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腐生的概念,再由学生鼓励完成课本上有关生物圈中物质循环过程的图解。
18.1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优质说课稿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我将从这10个方面来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下面依次进行:一、说教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选自《生物学》(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第18章第1节最后一个课时。
本节内容主要是阐述了微生物的繁殖特点和认识微生物的生活方式,以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说学情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而本节课涉及的都是一些微观生物,对于学生来说,要真正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三、说学习目标本节课根据课标要求,我拟定了三个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归纳微生物的繁殖特点;2.通过举例,理解微生物的生活方式;3.能说出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并学会注重个人卫生。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和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难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五、说课前准备任务单、PPT六、说教法与学法本节课我采用的教法主要有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法、练习法;学法主要有观察法、学思结合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等。
七、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带学生回顾上一节内容: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及主要类群,引出课题《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其他生物不可替代的》,接着通过让学生观看《小猫种鱼》这个故事并思考:秋天的时候,小猫会收获很多鱼吗?为什么?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首先,让学生观看细菌分裂视频,归纳微生物的繁殖有代谢强度高、繁殖速度快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完成学习任务单,并请几位学生起来展示自读收获。
通过举例,知道有一些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枯枝败叶、动物尸体和粪便中的有机物,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就是腐生,接着强调腐生性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并由蘑菇图片引出法制教育:禁止采食野生菌。
接着小组讨论:假如地球上没有腐生性微生物,这个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呢?让学生代表起来说出本组的讨论结果,引出腐生性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板书设计:
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教学反思: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结合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当堂巩固:幻灯片两张、导学案33页
总结板书设计1.腐生微生物——分解者如:一些细菌和真菌
2.寄生微生物——消费者如:一些细菌、真菌、所有的病毒
3.自养——生产者如:一些细菌、蓝藻
4、共生——根瘤菌。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阐述微生物的概念,准确说出细菌、真菌、病毒等常见微生物的种类特点,如形态结构、生活方式。
熟知微生物在物质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等)、生态系统能量流动中的关键作用,理解其作为分解者、生产者(部分光合微生物)、消费者(寄生微生物)的不同角色。
了解微生物与动植物及人类的相互关系,包括有益共生(如根瘤菌与豆科植物)、致病作用(如病菌引发传染病)以及在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微生物玻片标本、实验现象,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学会使用显微镜准确识别不同微生物形态。
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资料收集与分析,培养合作交流、信息处理与归纳总结能力,能从复杂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构建知识体系。
引导学生设计简单实验探究微生物对环境或生物的影响,如探究霉菌生长条件,培养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微生物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体会大自然微观领域的神奇奥秘,培养敬畏生命的情怀。
让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在维持生物圈平衡稳定中的不可或缺性,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同时,关注微生物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利用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微生物的种类及主要特征,以细菌、真菌、病毒为例,详细讲解它们的细胞结构差异(有无成形细胞核、有无细胞结构等)、形态多样性(球状、杆状、螺旋状细菌;丝状真菌等)、生活习性(腐生、寄生、自养等),为理解其在生物圈作用奠定基础。
微生物作为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的核心作用,着重阐释它们如何分解动植物遗体、排泄物,将复杂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回归自然,驱动碳、氮等元素循环,结合实例(如森林落叶分解、沼气池发酵)让学生深刻体会。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共生关系,如根瘤菌固氮供豆科植物利用、地衣中真菌与藻类互助共生,使学生明白生物间相互依存、协同进化的紧密联系。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说课稿

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首先,我对本节内容进行分析—、说教材《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一节内容。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与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等相关知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另一方面,《课标》的十个主题都直接或间接的涉及到微生物的知识,是以后学习生物学必不可少的知识。
二、说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初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列举常见的微生物类型。
说出微生物的特点。
概述微生物的营养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尝试用概念图表示微生物的相关概念。
运用比较的方法归纳和总结各类微生物在生物圈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作用。
3、情感目标:关注与微生物有关的日常现象,形成健康生活的意识。
认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微生物各类营养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的分辨。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四、说教法为落实《课标》倡导探究性学习课程理念及本节课内容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的投影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五、说学法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18.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课时)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18.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课时)说课稿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18.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2课时)》是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它位于第二章《生物与环境》的第二节,是继第一节《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之后,对微生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具体阐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角色和功能展开,主要知识点包括: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特点
本节课所面向的学生为八年级学生,年龄大约在13-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具有以下特点:
1.认知水平: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发展,能够理解和掌握较为复杂的概念和逻辑关系。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学习兴趣: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喜欢探索和发现,但兴趣易变,需要教师不断激发和引导。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新课的导入方式将采用情境创设法,以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的微生物应用为切入点,如播放一段关于面包发酵过程的视频。视频结束后,我会提问:“你们知道面包为什么会膨胀吗?”通过这样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迅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接着,我会简要介绍微生物的概念,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将学习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然后,我会详细讲解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制作、医药卫生等领域的作用。
4.最后,我会讨论微生物对生物圈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课件 2021-2022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课题1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01 说 教 材
02 说 学 情
03 说 学 习 目 标
目录
CONTENTS
04 说教学重、难点 05 说 教 学 方 法 06 说教学过程 07 说 板 书 设 计 08 说 教 学 反 思
01 说 教 材
本课题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8 章第一节“微生物在生物圈的作用”,本节内容包括3个 方面:1、微生物及分布;2、微生物的主要类群;3、微 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单细胞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蓝藻等 多细胞微生物:霉菌、大型真菌等 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等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及繁殖方式
真菌的形态和结构及繁殖方式
05 说 教 学 方 法
学生为主体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交流讨论、推理总结
教师为主导
情景激学、启发教学、视频 展示讲授分析相结合的教法
06 说 教 学 过 程
图片 导入
新课 教学
合作 探究
课堂 练习
课堂 小结
作业 布置
环节一:创设情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引入课题
当心,疫情
环节二:新课教学
活动(一):微生物的概念及其种类。 活动(二):细菌的形态和结构及繁殖方式。
03 说学习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 2、细菌、真菌的主要特点;
04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1.通过观察微生物结构图并讨论,总 结归纳细菌、真菌、结构特点。
2.动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结构的比较 3.微生物的繁殖方式。
活动(三):1、真菌:酵母菌,青霉菌; 2、酵母菌和青霉菌的结构及繁殖方式。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4.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食品制作中的应用展示:展示各种利用微生物制作的食品图片,如面包(酵母菌发酵)、泡菜(乳酸菌发酵)、酿酒(酵母菌发酵)等,讲解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的原理和作用。
以面包制作过程为例,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赋予面包独特的风味和松软的口感。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其他食品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的作用,如酸奶发酵中乳酸菌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使牛奶变成酸奶,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进行总结和拓展,让学生了解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 医药领域的应用介绍:介绍微生物在医药领域的贡献,如利用青霉菌生产青霉素,这是第一种被发现并广泛应用的抗生素,拯救了无数生命。
讲解微生物在疫苗研发中的作用,如通过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减毒或灭活处理,制成疫苗,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预防传染病。
组织学生讨论微生物在基因工程药物生产中的应用潜力,如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等,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 微生物引发的疾病及防治:展示一些由微生物引发的常见疾病图片,如流感(病毒)、肺炎(细菌或病毒)、足癣(真菌)等,讲解这些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传播途径。
例如,病毒通过侵入人体细胞,利用宿主细胞的物质进行自我复制,破坏人体正常细胞功能导致疾病;细菌则可能通过分泌毒素或在人体内大量繁殖引发感染。
介绍针对不同微生物疾病的防治方法,如使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但强调合理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接种疫苗预防病毒感染、保持个人卫生预防真菌性疾病等,使学生认识到微生物对人类健康的双重影响,增强学生预防微生物疾病的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 设计意图:通过食品制作、医药应用和疾病防治等方面的介绍,让学生全面认识微生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健康意识。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北师大版【DOC范文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通过探究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设计能力、收集材料和处理材料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微生物的特点及其种类,繁殖特点,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三、教具准备各种微生物图片、微生物生殖视频。
四、教学方法演示法、讨论法五、课时安排课时。
六、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新课导入展示一组关于微生物的图片:如玉米发霉、雪梨腐败的图片,一些传染病以及人类抵抗传染病的图片,提出问题:食物发霉、腐败以及人类的一些传染疾病与哪种生物有关呢?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本章本节内容: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二、微生物的概念、种类及其分布提出问题:什么是微生物?由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并强调微生物的特点。
通过展示几种熟悉的微生物图片,指导学生认识,从而引导学生了解到微生物种类繁多,而且分布极广。
提出问题:微生物的活动场所有哪些?让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并总结出:微生物无处不在三、微生物的主要类群提出问题:微生物主要分为哪几个类群?学生回答出:细菌真菌病毒教师展示图片并讲解四、微生物的结构特点及分类通过回顾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引出问题:微生物的结构有什么特点?分别展示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图,指导学生识图并分别进行归纳。
学生进行归纳并进行比较细菌、真菌、病毒的结构特点。
通过饭前洗手的常识,引出问题:为什么有些微生物我们肉眼看不见,而有些微生物我们肉眼却可以直接看到?分别展示单细胞、多细胞微生物图片并讲解引导学生归纳出微生物可分为三类: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补充:并非所有大型真菌都可食用。
五、微生物的繁殖通过回顾生物的基本特征——繁殖,引出问题:微生物是如何进行繁殖的呢?细菌、真菌、病毒的生殖方式相同吗?通过图片演示出细菌的分裂过程。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8.1《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5.要求实验完毕整理好实验材料
学生分组活动
小结
微生物和动物植物一样是自然界不可缺少的成员,我们今天只是了解了什么是微生物、认识微生物的方法,并亲自观察了一些微生物,那么它们在结构方面有哪些不同?怎么生存、繁殖?在生物圈中有什么作用?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讨论。
板书设计:
第1节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归纳总结,常见的微生物有三类:细菌、真菌、病毒。
学生回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观察细菌、酵母菌、霉菌
你们想不想亲眼看看微生物?
指导学生完成观察活动。
1.介绍三种实验材料:细菌永久装片、青霉或曲霉永久装片、酵母菌培养液。
2.提示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
3.学生分小组活动,进行观察。考虑到合理利用时间,建议组员分工完成不同的材料观察,轮换显微镜,互相弥补观察内容。
一、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
二、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细菌、真菌、病毒
学生观察、思考
哪里有微生物
哪里有微生物?
虽然微生物无处不就在,但个体微小,我们看不到。要想认识微生物,我们得想办法看到它们,你有什么办法?
借助放大工具、培养成菌落,展示图片
补充显微镜的发展,及细菌发现等内容,帮助学生认识到人们对微生物的了解和深入与科技发展密切相关。
要让你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我们身边有微生物,你打算怎么办?
教学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及常见类型
2.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教学难点
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观察
教学方法
教授法 实验法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关于生物圈中的生物我们已经认识了植物、动物,还有没有其它类型呢?引出新课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通用5篇)说课稿是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并明确学生学习任务的详实描述和分析。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篇1】一、教材分析⑴教材内容、地位《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标】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⑶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微生物及其种类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学难点】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新版八年级生物说课稿范文【篇2】一、说教材㈠教材分析本节教材是在“水中生活的动物”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主要是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入手,通过对典型动物的介绍,得出动物适应陆地环境的主要形态、结构以及生理功能特点,重点关注运动和呼吸等方面。
本节强调通过比较、实验、观察与思考等学习活动来获取知识,培养总结和概括的能力,并进行情感价值观的教育。
㈡教学目标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讲稿 冀少版精编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讲稿1.知识与技能:1) 概述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的重要作用;2) 举例说出微生物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运用图解方法归纳总结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
3.情感与态度:树立生态意识,提高爱护大自然、保护自然环境的自觉性。
【学习重点】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2)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间关系。
【学习难点】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法】比较分析、讨论,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有关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体片断或相关挂图。
【学习过程】★预习·导学★笔一、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 腐生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中绝大多数营腐生生活。
腐生微生物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思考:自然界中每天都有大量的动植物死亡,但是地球上并没有被越积越多的动植物遗体所充塞,植物生活需要的无机养料也没有枯竭。
为什么?2. 寄生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少数细菌、真菌和所有病毒营寄生生活。
寄生微生物寄生在人体和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中吸收营养物质,导致人和家畜、家禽、农作物等患病。
例如:2. 共生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什么是共生?2)举例:▲实验·探究:<观察小动物内脏的分解>【实验结论】自然界中大量的腐生细菌和腐生真菌,能促使动植物遗体逐渐腐烂分解。
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又被绿色植物吸收和利用,为制造有机物提供了原料。
所以,埋在土壤中的小动物内脏,过一段时间就消失了。
二、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1)沤制肥料:例如:2)沼气发酵:例如:3)污水净化:例如:4)轮作、间作:例如:5)制作菌肥:例如:【课堂学习• 研讨】根据所学过和知识,总结植物、动物、微生物及其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物质循环过程,并在下图中用箭头表示出来。
★ 课堂同步训练 ★一.穿针引线枯草杆菌使动物患癣类恶疾链球菌使小麦叶产生锈病寄生在动物体内的真菌使人患扁桃体炎等 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真菌使某些植物的果实腐烂 二.画龙点睛1.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进而制造___________。
第18章 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

第18章第1节《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教案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知识和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描述微生物主要类群的特点;③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认识微生物的类群。
②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②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和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难点:发现我们身边的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结合多媒体直观教学(特别是视频、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及视频及教师引导、讲授,学生小组讨论等互动交流的形式来突出教学重点;在学生观察探究后具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通过讨论分析及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细菌‘酵母菌、霉菌,病毒结构示意图。
五、课时安排:3课时(第1课时:微生物概述、细菌)(第2课时:真菌:酵母菌、霉菌、蘑菇)(第3课时:病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三、教学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
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八年级生物上册《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⑴教材内容、地位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18章“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中第1小节的内容,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1、微生物的特点;2、微生物的种类;3、微生物的生活。
在初中生物学阶段,本节内容是学生了解微生物的第一课,在课程标准中虽没有独立的体现,却与今后授课的内容有着密切联系,特别对于十大主题中的《生物技术》,有一种奠基的作用。
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微生物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能力目标】
通过学生的课外探究活动和收集相关的资料,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的精神、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课堂发言,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信息交流、归纳总结的能力,这是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对社会事件的关注,学会辩证地分析事情、看待问题的
⑶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微生物及其种类
2.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繁殖特点
3.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
1.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2.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不多。
而本节知识涉及的几乎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
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的实践,虽然有探究的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三、教学准备
制作相关多媒体课件;提前准备分发实验材料;提前布置探究性活动
四、教法学法
【教法】
本节课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注入式,而是结合了多媒体直观教学(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
小组合作:上课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课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自主学习:课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程序
1.临境入兴,激发动机(预计耗时5分钟)
以情境图片、文章开篇,联系生活实际,展示部分生活中比较常见、常接触的微生物现象。
简要介绍、讨论这些微生物现象,让学生对微生物有一整体的了解。
以问题串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经历,激发学习的兴趣,引入教学主题。
2.归纳小结,直击主题(预计耗时10分钟)
通过学生讨论,教师小结,引导学生归纳出“什么是微生物”,即生物圈中,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提示学生三个关于微生物的要点,突出重点。
同时进行知识延伸拓展,要求学生再举例,教师稍作评价。
通过比较不同的图片,提出微生物的分类。
按细胞结构特点,分别展示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⑴单细胞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注意只有一个细胞组成的特点,最后展示细菌时,分别展示细菌的不同形态。
⑵多细胞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这类微生物细胞组成特点,解释大型真菌和微生物的`关系。
⑶无细胞结构微生物:展示其相关图片,提示学生此类微生物没有细胞结构,为简介其营寄生生活埋下伏笔。
问题再引入,提出微生物的生活场所,学生回答,教师简要评价小结。
微生物主要的活动场所——土壤;微生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动植物的体表和体内;其他恶劣环境。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微生物分布极其广泛。
3.动情晓理,深入钻研(活动预计耗时17分钟)
问题引入,处理本节第一个教学难点,即探究活动。
学生交流提前布置活动的结果,比较不同环境中实验材料的变化,小组提交活动结论。
小组提出活动中存在的疑问,师生讨论解决。
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小结,验证我们身边绝大多数地方存在微生物。
通过本活动探究主题,可以提供学生亲身体验探究活动的机会,安排在课外开展探究可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安排其它教学内容,安排课堂交流,可让学生感受获得成果的快乐,培养学生的交流归纳能力。
同时还可复习实验法七步骤,复习变量和实验对照组的设置,科学探究的过程和要求。
完成难点的突破。
再提出问题,引入微生物的多种生活方式,在生物圈中的多种作用,处理第二、第三个教学重点及相应的教学难点。
(预计耗时10分钟)考虑到教学时间、学生一堂课的知识承载力,我对本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和详略处理。
分别展示相关图片,但重点介绍过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
对比大多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
对比绿色植物,简介充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生产者。
实现横向联系和旧知识的复习。
在展示完根瘤菌的固氮作用图片后,教师进行小结: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
最后由学生自行对比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得出结论:生物繁殖速度极快。
4.巩固知识,实际应用(预计耗时3分钟)
总结本堂课教学重点,布置课外活动和课后习题,给学生任务,培养收集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