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帝国》阿西莫夫的狂想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史学,乍一听这个名字,你也许会感到奇怪,不是心理学吗?怎么冒出来这个东西,其实这门学科来自著名科幻小说系列《银河帝国》,其由著名科幻作家阿西莫夫写就。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幻作家之一的阿西莫夫在创作这本书时选择了将故事背景放在一万多年以后的宇宙,在这时人类已经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掌握了改造外星球的技术,进行了星际致命运动,建立了一个横跨数十万光年的庞大帝国——银河帝国。而在银河帝国建国后的12020年,哈里·谢顿,一位传奇的数学家开创了“心理史学”。这门学科可以通过数学公示推演人类的未来。而谢顿的第一个预言就是已存在一万两千年的银河帝国即将灭亡。这个预言一出,银河震动,帝国飘摇。随后一个传奇就此开始。

尽管看上去这个故事很像是星球大站那样的太空歌剧,其实不然,由于二西莫夫自身的局限性和所处时代背景(1941年时阿西莫夫只是一个海军航空站的普通职工),所以在他的作品中并没有什么超出人类认知的科幻构想,他写的东西都是很通俗的,一个庞大的银河帝国,四分五裂趋于崩溃,其实就是个建立在太空中的古罗马,核能是最高的能源了,也没出现计算机,写这本书的时候原子弹和计算机都还没发明出来,虽然在研制,但阿西莫夫没资格接触那些秘密工程,那是属于爱因斯坦,奥本海默,冯•诺依曼脑子里的东西,其中的细节,作为屌丝的阿西莫夫做梦都想不到。所谓这本书最早提出一个银河帝国的庞大时空设想影响星球大战云云纯属商业炒作。至于神乎其神的预言未来的历史心理学,和科学更没有什么关系,虽然可以很认真地论证在科学领域里,这种在拉普拉斯的时代登峰造极的科学预测理论到了20世纪初已经破灭了,但归根结底它不过调动了一种对于个人预测能力影响历史的古老叙事结构而已,而这种叙事传统从人类文字还没发明的石器时代就已经口耳相传了。谢顿的未来历史框架和跨越时间的影像,和三国里诸葛亮的茅庐演讲和锦囊妙计并无区别。但是《基地》并不是一部和科学没有关系的小说,这部小说和科学间的联系,可能比克拉克和刘慈欣更加紧密,后两者展望的科技带给人类的未来,人类是如何借着科技飞向遥远群星的,但《基地》写的是科技的历史,是关于今天被称为科学的那一套知识体系,是怎样从古希腊罗马时代的社会崩溃中保留下来,渐渐借助宗教和商业的支持,一统世界的,它不完全是照写历史,很多地方经过了错位和变形,这是一个奇特的思想试验,考察科学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顺便见证无数人物的命运起伏。

很多时候当我们看完一本很好看的小说,向别人描述它时,完全不是在描述自己最受感动和震撼的那部分,很多人看完《三体》后很激动,然后告诉别人这是一部人类对抗外星人侵略的小说……这究竟是在夸三体还是黑三体?如果你看完《基地》觉得很好看,然后告诉别人这部书之所以很好看是因为宏大的银河帝国和历史心理学,本质上和上边没有区别。

小说中,科学和技术几乎没有其他用途,不但没有克拉克和刘慈欣小说中那样,可以将全人类带往新的阶段的宗教感,相反,它是反宗教的,科技被宗教化包装,人们被技术制造的光影效果迷惑,产生了神圣感和意义,在这种描绘中,科技的意义被摧毁了,它仅仅成了部分人控制他人和获得自我成功的工具。基地对科技的运用,有着一个看似神圣的目的:复兴银河帝国的文明,但是,谁来评价他们的文明比别人更好?小说中描写的那些基地之外的国家,将他们的统治者都写得残暴、贪婪、野心勃勃而又无能,非常像好莱坞电影中邪恶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表面廉价的正义感可以吸引很多受教育程度低的读者,其本身也是很危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正确,伟大,光明的世界,而其他人则生活在水深火热的黑暗中,我们必将走向群星,拯救他们,这是另一种我们耳熟能详的叙事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