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第二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 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有的民 族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宗教起着重要作用。 ——2005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
在西方的话语体系,民族是与近代国家建构联系在一起 的。 国家是民族的政治实体,即“民族—国家” 。它拥有 固定的领土、一定的居民、有效管治的政府、完整的主 权。 民族则指称一个国家的全体公民 ,它更多的是一个政 治概念、法律概念。
“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 和西方列强对抗中出现的,但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 则是在几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 ——费孝通 1902年,梁启超在《中国学术思想之变迁之大势》一 文中第一次提出“中华民族”的概念。 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应该从鸦片战争算起。作 为一个过程,它大体与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同步。
第二讲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中华民族民族 意识的觉醒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二、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
一、民族危机加深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英、法在俄、美支持 下,以修约为借口联合发动侵华战争。 中法战争。1883—1885年,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 中国而引起的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年日本利用朝鲜问题发动 的侵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英、法、美、俄、德、 意、奥、日等八个国家以镇压义和团为借口发动的侵略 战争。
本课思考题:你认为“民族”应如何定义? 下节课思考题:对洋务运动你了解些什么?
在西方列强侵略和欺压造成的危机中,中国人对由种族、 地理、文化和历史纽带联结在一起“民族”逐渐有了自 我确认,民族意识开始觉醒。 “民族意识”一般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意识到自己归属于某个被称作“民族”的共同体,即 “我是谁”; ——在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关切并努力维护本民族的生 存、发展、荣辱、安危、权利、利益等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二、中华民族民族意识觉醒
关于民族的几种定义:
民族是指历史上形成的、处于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各种人 的共同体,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 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 —— 《现代汉语词典》
由一般表现为共同语言、宗教、习俗等等的假设的血缘 纽带联结起来的人群;具有相同的惯例、习俗以及社会 同一意识与共同利益感的人群;统一在一个单一的独立 政府之下的一国居民之总体,即国家。 ——《韦伯斯特大学辞典》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清王朝既没有前后一贯的总体战 略,又没有动员民众参加反侵略战争,每次战争都以屈 辱的失败而告终。 但中国人民却进行了英勇的反侵略斗争,这既包括战争 中部分爱国官兵的英勇杀敌,更包括各地人民自发的抵 抗。 这些斗争在很大程度上阻止了帝国主义吞并和瓜分中国 的图谋,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中华民族近代民族意 识的觉醒。
鸦片战争的失败,促使少数知识精英开始睁眼看世界, 林则徐、魏源是近代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1895年甲午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以及随后而来 的瓜分狂潮,使中华民族各阶层都感受到了亡国灭种的 危机,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普遍开始觉醒。 中华民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民族国家, 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意义。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 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 之统一”。 ——孙中山 1913年西蒙古王公会议通电全国:“数百年来,汉蒙 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当一体出力,维持民 国”。 “中华民族”自此日益成为中国各族儿女共同认同的民 族标识。
近代中华民族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全体人民在帝国 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欺压之下,在近代西方民族主义思潮 的传入和影响之下,对自身共同命运、前途、利益的感 知和体验过程。 更是中华各族儿女对相互间长期形成的内在联系与一体 性的不断自觉过程。 也是一个经由精英认知、启发、倡导、再到全民普遍认 同的发展历程。
古代中国没有国家的概念,只有“天下”的概念。 所谓“中国”指的是“天下之中也”,四周则是“蛮 夷”。 有时“中国”也指华夏文化所及之地。 普通民众往往把朝廷与国家等同起来。 古之汉人指认同华夏文化的人群。是否认同华夏文化, 是辨别同族与异类、区别文明与野蛮的根本标志。 在历史上,这种以文化为主的民族认同标准,有利于民 族之间自然、自愿的融合。但它带来的另一个后果却是 对于“疆域”的概念不是十分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