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改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改厕

为加快双流县农村改厕工作进程,进一步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保障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在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的资助下,双流县在5个镇26余个村的4000户村民家中实施无害化卫生厕所的建造,使用资金332万元以上,共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000座,其中三格化粪池2493座(占62.33%)、三联通沼气池694座(占17.35%)、完整下水道式813座(占20.33%)。。文章介绍了双流县农村改厕的主要做法,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1 基本情况

厕所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卫生设施,与人们生活和健康息息相关[1]。然而,在我国农村, 由于受千百年来卫生习惯的影响和经济条件的制约, 不少地区目前仍然使用不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甚至露天茅坑, 旱厕也屡见不鲜, 造成蝇蛆孽生, 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2]。双流县位于成都近郊,共有农村人口总户数21.74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为67.82%。2009年到2010年两年间,在中央资金和省、市、县配套资金共计332万元的资助下,双流县共新(改)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4000座,其中三格化粪池2493座(占62.33%)、三联通沼气池694座(占17.35%)、完整下水道式813座(占20.33%)。这两年的改厕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一起分亨。

2 主要做法

2.1成立领导小组,加强领导管理在县级层面上, 双流县成立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政府办、卫生局、农发局、财政局、环保局、项目镇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卫生局、农发局、财政局、项目镇等分管负责人为成员的双流县中央补助农村改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设项目办公室和技术指导小组,制定《双流县农村改厕管理实施方案》和《双流县农村改厕技术方案》。各部门积极支持农村改厕工作, 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到了生态家园创建、新农村建设、“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工程”的考核体系中。各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把改厕工作纳入当地党委政府年度工作目标,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落实目标任务。

2.2 争取配套资金,确保顺利实施双流县改厕项目采取“政府补助加农户自筹”的筹资模式中央财政按每座厕所投入400元的标准给予补助用于卫生户厕地下部分的建设,县级配套资金两年间配套157万元,用于卫生户厕的地面建设和开展技术指导、培训、健康教育以及监督检查的相关工作经费。各镇根据自身经济情况,再给予200-300元/座的补贴,农民自筹部分资金,使得农村改厕工作经费得到了较好的保障。此举也减轻了行政村与农户在改厕工作中的经济负担, 打消了由此带来的资金顾虑,调动了改厕工作的极积性。

2.3做好培训工作,统一技术标准采取集中培训、以会代训、面对面授课、听讲座、看视频、到农户家中现场培训等多种方式,分别从3个层面5类人群进行培训:从县、镇、村三个层面,分别对成员单位工作人员(卫生局、财政局、环保局、农发局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镇卫生院公共卫生人员、镇村社干部、施工队、农户五类人群采取不同形式、不同重点进行培训。两年共培训23期1418人次

2.4加强指导督检,保证施工质量通过招投标,由各镇、村组建施工队,由项目办统一培训,镇村统一组织施工,要求各镇修建样板厕所,经验收合格后才能大规模修建;同时不定期地对改厕项目镇、村、施工队、农户进行督导检查。不定期地邀请省市专家对改厕工作进行指导。

2.5开展健康教育,改变传统观念在健康教育工作中,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在面上,县疾控中心在《新双流》报的疾控之窗提供卫生厕所的相关知识,利用双流电视台图文频道进行改厕知识滚动播出,改厕启动会、省市督查也请新闻媒体以新闻的形式在电视上播出。在点上,以各改厕镇为宣传点,广泛发动群众,采取广播、专栏、展板、宣传资料、手册等形式深入宣传改厕工作目的意义、方法内容和有关政策,从而激发起群众的主体意识。另一方

面,充分发挥村组干部的作用,召开了不同层面的群众会,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全民动员、全社会参与的浓厚氛围。共举办健康教育讲座20期、发放改厕宣传单、手册、日历达9000余份、宣传展板20个、光碟15、厕所模型12个。

2.6 完善软件资料,做好后期管理加强改厕项目的验收评估,建立“建册农户登记表、农民领取款物签名册、验收表”和“户册牌”,做好各类资料信息、简报、音像等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后期的使用管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3 效果

3.1粪便得到了无害化处理,改善了卫生环境双流县的改厕类型主要是沼气池和三格化粪池,沼气式厕所在厌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发酵降解,改变了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的生存环境所致,而三格化粪池厕所则采用了重力沉淀机械阻塞原理,使粪便在粪池内滞留时间延长(滞留期达 3 个月以上),加之正常粪坑中含有大量的氨,其底层为厌氧环境,不利于病原菌及寄生虫卵存活[3]。经双流疾控中心对40户改厕户的出粪口粪液进行粪大肠菌值监测,结果为0.004-1.11g(ml),平均0.082 g(ml),均达到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2003的要求,粪便的无害化处理效果令人满意。近两年来,在改厕工作的带动下,村上的卫生死角得到了彻底清理,也带动了改水、改厨、改圈、改院等工作。2009年对100户改厕户在改厕前后进行的蝇蛆密度监测显示,改厕后蝇蛆密度比改厕前明显下降,厕所、厨房、卧室、庭院的蝇密度分别减少63.96%、77.11%、86.96%和18.84%,蛹和蛆改厕后几乎没有。

3.2 村民形成了好的卫生行为和习惯在改厕前,村民的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较差,旱厕、露天坑、棚厕随处可见,村民饭前便后不洗手、常喝生水等现象普遍存在。改厕前农民对改厕与防病、粪便与疾病等相关卫生知识知晓率、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等卫生行为形成率分别为39%、59%、73%、61%,改厕后达到95%、94%、92%、93%,说明改厕确实能够改善农民的卫生行为和生活习惯,

3.3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改厕减少了饮用水源免受粪便污染的可能,避免和减少了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因此改厕工作受深农民的欢迎。

群众对改厕目的的认识,良好卫生习惯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宣传教育工作。只有提高了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改善环境的积极性以及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才能达到更佳的效果和目的。“要改厕就要先改观念”,应将改厕相关卫生知识纳入健康教育常规工作中去,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宣传,普及改厕相关知识。另外,农村改厕工作面广量大,涉及多个部门,须要政府统一领导,并把此项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共同搞好农村改厕工作[4]。建议相关部门可将改厕工作纳入日常工作当中。比如在农村建房的审批当中,将无害化卫生厕所的修建配套纳入建房条件,并制定相关标准,加强工作的技术指导和监督,使该项工作不断巩固和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