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生平(整理)
著名作家老舍人物简介
• 这种正直、善良的个性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榜样
老舍的处事风格以真诚、宽容、机智著称
• 如他在作品中经常通过讽刺和幽默的手法揭示社会现象和人性
• 这种真诚、宽容、机智的处事风格使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社会批判意义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 此后,陆续发表了《赵子曰》、《二马》等作品
1930年代,老舍的创作进入成熟期
• 创作了《骆驼祥子》、《茶馆》等代表作
• 以平民化的语言和深入人心的描绘赢得了广泛好评
• 这一时期的作品,如《四世同堂》,展现了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思考
老舍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社会环境
老舍生活在一个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
•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历史事件频发
-他的作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誉为“人
民艺术家”
老舍的作品对后世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 他的作品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繁荣和发
• 他的讽刺和幽默手法为后世作家提供
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了借鉴和学习的榜样
• 他的人物塑造和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为
后世作家提供了启示和思考
03
老舍的代表作品及其分析
《茶馆》: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 研究方法和视角将更加创新,采用新的技术和手段对老舍作品进行深入挖掘
• 老舍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将更加密切,加强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老舍研究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
• 深入研究老舍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挖掘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老舍的作品和价值,挖掘其新的意义和价值
• 加强老舍研究的学术交流和合作,推动老舍研究的发展和创新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人物生平个人经历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老舍生平年表
老舍生平年表--------------------------------------------------------------------------------发布时间:2009年02月04日 19时07分来源:首都图书馆1929年老舍住伦敦南部的斯特里特汉姆(Streatham)区蒙特利尔路(Montrell Road)31号。
后老舍在散文《我的几个房东》中对这一段生活有所记述。
1929年秋至1930年2月底老舍离开伦敦后曾在新加坡滞留。
其间担任中学教师,并着手进行《小坡的生日》的创作。
1930年7月起至1934年7月老舍任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文学主任兼文学院文学教授,讲授《文学概论》《小说作法》等课程。
其间完成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短篇小说集《赶集》和《老舍幽默诗文集》的创作1930年7月至1931年暑假老舍居住于齐鲁大学办公楼二楼西头朝南第一间。
办公楼坐落于齐鲁大学“校友门”(现山东医学院的牌楼式校门)内东侧。
为青灰色砖石结构,包括地下室共分三层。
其间老舍完成了长篇小说《大明湖》的创作。
1932年7月至1934年9月老舍与胡絜青结婚后居住于济南南新街54号,直至去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坐落于齐鲁大学以北,现门牌为58号。
长女舒济出生于此。
在这里,老舍写下了《猫城记》《离婚》《赶集》《老舍幽默诗文集》等作品,还编写了《文学概论讲义》。
1934年秋至1936年7月老舍在山东大学中国文学系任教授,主讲《欧洲文艺思潮》《外国文学史》《高级作文》等课程。
其间完成了短篇小说集《樱海集》的创作。
1934年秋至1935年春老舍全家住青岛莱芜路。
具体门牌不详,现为登州路10号甲。
1935年春至1936年冬老舍全家住青岛金口二路。
邻近海滨。
门牌不详,现为金口三路2号乙。
老舍在此完成了短篇小说集《樱海集》的创作1935年底至1937年8月老舍在的故居。
老舍全家住青岛黄县路6号。
(完整word版)老舍生平简介
老舍生平简介(了解老舍)老舍是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满族正红旗人。
1899年2月3日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
老舍的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
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
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
这些,都对他有极大的影响,并在他的创作中留下鲜明的印记。
1906年,在别人的资助下,老舍进私塾读书;三年后,转入新式学堂。
1913年,考入学杂膳宿费用都由国家供给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老舍以优异成绩毕业后,任北京公立第十七高等小学校兼国民学校校长。
当“五四"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呼声,把他从“兢兢业业地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如是而已”的人生信条中惊醒(《“五四”给了我什么》),他作出了新的抉择.1922年9月,老舍辞去所有职务,到以开明新派著称的天津南开学校中学部任国文教员,在那里写下了第一篇新文学习作《小铃儿》.“五四”推动他进一步挣脱了封建的、世俗的羁绊,去寻求一种比他已经得到的更有意义的生活。
1924年,老舍去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的汉语讲师。
多彩的世界和浓烈的乡思,将他拉入文学的天堂.1926年写成的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接着又写下了长篇《赵子曰》(1926)和《二马》(1929)。
他的创作从一开始就显现出现实主义的特点,并且从语言、笔调到内容、主题,都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在文学事业中找到了值得为之献身的工作和充实的生活。
老舍资料文档
老舍资料一、简介老舍(1899年1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舍彦红,字舍予,男,山东商河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评论家。
他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生平1. 早年经历老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教师,对文化有着极高的重视。
他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2. 文学成就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涵盖小说、剧本、散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以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著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荒诞。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品。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流氓青年祥子的命运,展现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
小说直观地展示了传统社会的封建残留和现代社会的冷酷无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茶馆》《茶馆》是老舍著名的话剧作品,被后人认为是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以茶馆为背景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底层形象和各阶层人们的心理活动。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经历老舍在政治上经历了风波和困顿。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他被指控是“洋奴文人”的代表,受到了冲击和打击。
尽管他在政治上备受压力,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创作,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4. 老舍与北京老舍与北京的关系非常紧密。
他曾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了较长时间,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北京为背景,通过对北京人民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思考。
三、影响和评价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内容,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老舍
老舍被毒打后,说:“我相信人民是理解 我的。”当晚拿了本手抄的《毛主席诗词》 出了门。第二天,人们在古城外西北角的 太平湖发现了他的尸体。 死后的第十二年(一九七八年六月),北 京文艺界为老舍先生举行了追悼仪式,骨 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里面只放了一支笔、 一副眼镜、一包茶叶。
二、作品简介
从一九二四年到一九三七年写《骆驼祥子》之 前,老舍写了《老张的哲学》( 1926 )、《赵 子曰》(1926) 、《二马》(1929)、《牛天赐 传》、《猫城记》、《小坡的生日》、《离婚》 等长篇小说。另外,还有《断魂枪》、《月牙 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短篇小说。
外国人也喜爱这本书。早在1945年就有了英译 本,1947年巴黎出版了法文本。老舍到美国时, 此书已成为畅销书。至今,小说在全世界已有 二十种左右的外文本,仅次于《阿Q正传》。
外国人评价说:“老舍先生的作品在国际上的 声誉,是仅次于鲁迅的一位。”
1、祥子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第一阶段:“祥子”。
老舍自己非常喜爱《骆驼祥子》,多次谈到这 是他最好的小说。吴组缃回忆,老舍有一次把 一只皮箱放存在他那儿,临走时再三嘱咐不准 别人翻他的箱子。他打开一看,是一本上海新 版的《骆驼祥子》精装本,用四层牛皮纸包着。 1954年老舍对小说进行了较多的修改。粉碎四 人帮以后又有新版。小说还被改编成话剧和电 影上演。
老舍为人正直、厚道、慷慨、好客、坦率、 热情,谈吐风趣幽默,善于团结各种人。 他与民间艺人有深厚的情谊,打拳的、唱 戏的、说书人等三教九流都是他的座上宾, 他自己就会说多种地方话,而且会唱龚 (云甫)派老旦的京戏。在青岛时,他家 里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 抗战期间,他写了不少的通俗文艺作品, 与他多才多艺是分不开的。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资料1. 介绍老舍(1899年 - 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观庵,男,中国现代作家和戏剧家,也是一位翻译家。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揭示了历史和社会的真相,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生平老舍于1899年出生在中国北京的一个贫苦家庭。
在他年幼时,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他一直与继母相处并养育他。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他在中学毕业后,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在年少时期,老舍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展示了出色的写作才华。
他的第一部作品《骆驼祥子》于1932年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在现代社会中的奋斗和挣扎,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的命运。
老舍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散文和翻译等多个领域。
他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赞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3. 主要作品3.1 小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老舍最重要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贫穷人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茶馆》:这部小说以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这家茶馆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客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2 戏剧•《雷雨》:这部戏剧是老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一对情侣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的欲望。
该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一。
•《龙须沟》:这部戏剧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3.3 散文•《鼓掌》:这是一部描述作家自身经历和创作心路的散文集。
它记录了老舍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思考和感受,展示了他对人生和文学的理解。
3.4 翻译•《双语对照中国戏剧选集》:这是老舍的一个重要翻译作品,他在其中将中国传统戏剧翻译成英文,并进行解读和注释。
这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戏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老舍(精)
后期创作
老舍创作中有一个从由衷歌颂到按照 别人的调子奉命歌颂的复杂微妙的过 程。投入的层次越深,发现那令他魂 牵梦绕、割舍不了、无比单纯的“北 京”,在文学与现实之间越是存在着 极大的距离。但出于对北京和人民政 府的热爱,他一次又一次地克服个人 委屈投入到作品的创作与修改之中。
老舍之死
1966年8月24日晚或25日凌晨 时为北京文联主席的老舍投太平湖而死
死因?
持抗争说观点的人认为老舍性情刚烈,正直品行使他对林 彪、康生毁灭文化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最终以死表明自 己。 持绝望说的人认为当时老舍的处境其实非常尴尬。一是因 为写不出自己满意的作品,再有就是因为当时我党对老舍 这样知名的无党派人士采取两种策略,给官和安排,没有 实际权力,但又在场面上忙得没有自己业余时间的名誉性 职位。到1966年“红色八月”,红卫兵冲进北京文联对 他进行当众侮辱和毒打,在孔庙进行“焚书坑儒”,老舍 的绝望才达到顶点。 认为老舍是因为太脆弱,承受不了打击而自杀的人都是被 历次政治运动折腾苦了的人。毕竟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 的确有让人无法承受得起的问题和事情。
爱好
1. 打拳 3. 养花 5. 爱画 7和孩子们交朋友 9. 念外文 11. 养猫 13. 行善 15. 起名字 17. 收藏小宝贝 2. 唱戏 4. 说相声 6. 玩骨牌 8. 下小馆 10. 写字 12. 旅游 14. 分享 16. 自己动手 18. 剖析自己
与诺奖擦肩而过
1968年老舍曾获诺奖。中国作为文学大国,始终无人获 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见外,还因为中国作 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着技术上的 难题。而老舍当时在中国作家中是作品被译介最多的,老 舍在1968年被提名,秘密投票结果的第一名就是老舍。 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各国谣 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 发动其它国家进行联合调查,中国官方当时对此没有答复 ,瑞典方面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 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 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给一个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城。 不过,是否得到诺贝尔奖文学奖,对于一个真正的作家来 说,并不重要;对于一个真正有自信的民族来说,也不重 要;重要的是——理解文学真正的意义。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老舍生平简介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老舍诞生在这个世界,他的父母为其取名为舒庆春,因为出身的时候刚好是快到了春天,意味着迎接春天得到来,不过后来老舍在踏入文学界之后就为自己改名为舍予,将自己的姓氏拆开来,不过后来又称之为老舍,下面就让我们说说老舍简介。
老舍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小说家以及话剧家,他的创作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认可。
但是老舍小的时候家境十分的窘迫,所以在读书后就十分的好学,大学毕业后他就当上了小学的校长,后来又当任大学的教授,最后还被英国聘请去讲课,在英国的期间老舍的生活过的十分拮据,可以说只能靠着自己的小说来吃饭。
但是老舍也没有放弃,依旧坚持了下来。
后来老舍回到国家又写下了几部经典的名作,比如说他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这本书在文学的论坛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但是天也有不测风云啊,在文革的期间,老舍被当成了叛国贼,被当时的红卫兵抓走了,经过一番审讯之后,老舍终于沉睡在了一片冰冷的湖水之中,从此于世长辞,这真的是文学圈的一重大损失啊。
老舍去世没几年之后,他的作品荣获的世界诺贝尔金奖,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份奖并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最后奖项归于其他的人。
老舍的一生可谓是十分奇妙的,他的存在以及他的去世都给我们世人带来了一个谜团。
老舍的作品舒庆春后又改名为老舍,是一位现代史中比较出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八国联军时期,那时,他的父亲不幸在战争中身亡,他从小被母亲带大,因为家庭的原因,老舍好不容易才上到学所以在学校的期间十分的刻苦,最后他终于在文学界中一展拳脚,成为了著名的小说家,红遍了国内国外,并且得到了许多的赞赏,老舍的作品还保存完好的大概就有一千多份,其中他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骆驼祥子》。
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是一本描述低层次无产阶级的人们,主人公是一位靠着拉黄包车而生活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祥子,老舍通过对他们的生活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黑暗现实,小说中以幽默的手法来描绘了无产阶级的一种生活上的辛酸,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讽刺。
老舍先生的简介
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以及话剧家,他在文艺学坛之上仿若巨星,对文学圈的贡献以及中国未来的文化教育有巨大的贡献。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老舍先生的简介,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舍先生的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一说姓舒穆禄氏,存疑),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他1948年唱过黄梅戏,还受到严凤英的表扬。
由于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
老舍的历史成就文学的艺术坛内,得到人们尊敬的多不胜数,出名成作的也是唾手可得,但是要是论其中的佼佼者或者论其中最有所为的人,那么一定不能少了这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老舍。
这一生,老舍的成就就是创作了无数脍炙人口的作品,他将中国的文化又向上提高了一个层次,与国际轨道又贴近了一个距离,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在国内更加在国外的备受人们的热爱,人们喜欢那带着浓浓的京味儿,简洁贴合民众能够到处民心的作品,《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这也是老舍一生的辉煌所在。
老舍还有一个成就那就是得到了全世界文学者的认可,他曾经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金奖得主,只是遗憾就在于这个奖项也从来不颁发给死去的人,在颁奖前三年,老舍跳湖自杀了,虽然错过了这个奖,但是老舍早已在世界中赫赫有名了。
老舍的成就远远不止这些,多亏了有他这样的大手笔,留给了后人一部部经典,这也是在启发开道后代对于文学的深研,他一生的经历非常的精彩,去过英国讲学,还担任过校长,当过教授,写下无数名作,为中国的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成就。
人总有一天会死去,死的时候什么都没有带走,就像来到这个世界上一样,但是留下的东西以及历史痕迹将会是世人所目睹并且流传的,老舍曾经在这个世界的一切都早已经深深的刻在人们的心中。
老舍
没有告别的永别
解放初,老舍从美国回到北京。他写了很多歌颂党和 新社会的诗文,但他一直没能入党。1966年,“文革”爆发, 那些诗文也没有能救他。8月23日,他去北京市文联上班, 被红卫兵批斗并被打得皮开肉绽,走不动路,最后被拖到了 附近的派出所里。有人打电话通知胡絜青去接老舍,但只说 是西单牌楼,没说具体地点,害得她雇了辆三轮车,到处转 悠,最终才在派出所里找着老舍。他穿着血衣,躺在地上, 惨不忍睹。 胡在三轮车里,搂着一动不动的老舍,颠簸着回到家里。 不久,老舍恢复了点精神,就对胡说:“你睡你的,我该休 息了。”胡谨记洞房之夜的那个约定,没有再打扰他,但离 开老舍的卧室时,生怕他寻短见,把他房间里剪刀、裁纸刀 等利器都带出门外。第二天早上,她去给他换衣服,清洗伤 口,劝他别再出去了。但老舍还是走了,而且永远走了—— 那天傍晚,天刚刚擦黑,在太平湖边读了整整一天《毛主席 诗词》的他投湖自尽了。
四 作品赏析
《骆驼祥子》
电影剧照
作品简介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是老舍现实主义创作 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是一部思想意蕴极为丰富的 文学杰作。1936年夏,老舍辞去山东大学教职,作 为专业作家,开始《骆驼祥子》的创作,分24章在 《宇宙风》上连载。老舍说“这是一本最使我自己 满意的作品。”《骆驼祥子》确实是30年代描写市 民生活最为成功的一部作品,它把对市民生活的描 写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幸福的“包办婚姻”
1930年,老舍已经31岁,在现在看来,也已属于超龄青年,他母亲为 他的婚事急得有时候睡不好觉;那时,胡絜青也已26岁,“老姑娘”了, 她母亲比老舍母亲还急。她当时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念书,母亲真怕她因为 这学业而耽误了终身大事。 著名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是胡絜青兄弟的朋友,有一回,他到胡家去 玩,胡母像对几乎所有来客一样地对罗唠叨起女儿的婚事,并托他帮忙物 色。罗跟老舍先生是打小光屁股一起长大的,此时老舍正好从伦敦回国, 而且已经是著有《老张的哲学》和《赵子曰》等作品的著名作家了。老太 太一听说,就先在心里替女儿拿定了主意。但她知道女儿是大学生,是新 女性,不能直接把自己的判断强加给女儿。于是,她跟罗商量了一个周密 的计划。
老舍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老舍的资料及写作背景一、老舍资料1. 基本信息- 老舍(1899年2月3日 - 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
2. 教育经历- 他出身贫苦,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3. 文学创作历程- 早期创作(1920 - 1930年代)- 中期创作(1930 - 1940年代)- 后期创作(1940 - 1960年代)4. 文学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他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幽默风趣、生动形象、京味浓郁,既善于运用北京方言,又能将民间口语提炼加工,形成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二、写作背景(以几部代表作为例)-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农村经济破产,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求生。
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的破产农民。
这些人在城市中面临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活极度困苦。
- 这部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和压迫。
- 老舍身处异地(当时在重庆),对故乡北平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生活深感忧虑和关切。
他希望通过描写北平沦陷区人民的生活,展现他们在侵略者统治下的苦难、挣扎、反抗和觉醒,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同时也对民族性进行深刻的反思。
-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龙须沟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水沟,附近住满了贫苦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疾病流行。
- 195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封建残余思想、旧的社会陋习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老舍以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选取了茶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通过茶馆里不同人物的来来去去、命运起伏,反映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揭示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对旧时代进行批判,也对新时代的到来寄予希望。
老舍简介50字
• 在家乡度过快乐的童年 • 喜欢读书和写作
老舍的求学经历和职业生涯
求学经历
• 小学和初中就读于济南的教会学校 • 高中就读于北京师范学校 • 大学就读于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
职业生涯
• 1924年回国后,先后在济南、青岛、北京等地任教 • 1930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成为一名作家 • 1949年后,担任中国文联和中国作家协会领导职务
老舍研究的方法与视角
方法
• 文学批评:对作品的主题、人物、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 • 文学史研究:将老舍作品置于文学史背景下进行考察 • 文化研究:从文化角度探讨老舍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视角
• 社会历史视角:关注老舍作品对社会历史的反映和揭示 • 文化视角:探讨老舍作品中的文化意蕴和价值取向 • 人学视角:关注老舍作品对人的命运和价值的关注
老舍的文学影响和地位
文学影响
• 作品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 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和借鉴
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位
• 被认为是20世纪中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 与茅盾、巴金、曹禺等人共同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辉 煌 -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
市民文化观
• 深入了解市民生活,关注市民的命运 • 充分挖掘市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 对市民文化进行了真实、生动的描绘和批判
特色
• 语言通俗易懂,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 人物形象真实生动,具有鲜明的个性 • 深刻揭示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
老舍的人道主义精神与批判现实
人道主义精神
• 关心人、尊重人、关爱人,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 • 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扭曲进行了批判 • 表达了对民主和自由的渴望
老舍(现代话剧、电影编剧)人物简介
• 将西方戏剧元素融入自己的创作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后世的影响
• 老舍的作品具有鲜明的个性与风格
• 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与启示
06
老舍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老舍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20世纪初期开始关注老舍的研究
当代老舍研究
• 老舍的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与研究
• 当代老舍研究涉及到老舍的生平、创作、思想等方面
02
《骆驼祥子》
• 1936年发表,以一名人力车夫为主人公
• 揭示了社会黑暗对个体的压迫与摧残
• 语言质朴、真挚,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03
《龙须沟》
• 1950年发表,以北京龙须沟为背景
• 反映了旧社会城市贫民的生活状况
• 语言生动、感人,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
老舍话剧的主题与思想内涵
揭示社会矛盾
• 老舍的话剧作品揭示了社会矛盾的根源
• 老舍的作品为后世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与经验
• 为中国现代话剧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 对后世戏剧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03
老舍的电影编剧成就
老舍的电影编剧代表作品及特点
《茶馆》
• 1948年担任电影《茶馆》的编剧
• 将话剧《茶馆》成功改编为电影
• 电影语言简练、生动,保留了话剧的精华
《龙须沟》
• 展现了作者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
强调民族尊严
• 老舍的作品强调民族尊严,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 倡导民族精神,激励人民为国家的独立与尊严而奋斗
老舍在电影编剧领域的地位与
影响
-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重要编剧
- 老舍的电影编剧作品具有鲜
明的个性与风格
- 为中国电影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
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
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
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深刻思想和优美语言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除了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之外,老舍先生的生平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
以下将以生平和代表作分别为类描述老舍先生的资料。
一、生平资料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生于1889年,逝于1966年,享年77岁。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很多磨难和经历。
他的早年生活经历了战争和民族矛盾的冲突,这些事件不断地激励着他,代表了那个时期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愿望。
在成长过程中,老舍先生曾经体验了艰苦和贫穷的生活,这也是他写作出众的根本之一。
他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写作,使得他的作品充满着人文和人情味,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手法和风格。
在他的晚年,他抱怨自己的健康问题,但是不断地创作和写作一直是他的生活方向。
二、代表作1、《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
该小说讲述了一个社会底层的沦落者祥子如何为生计而苦苦挣扎,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受了来自社会和个人的种种窘迫和不平等。
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生动地展现了祥子的处境,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该小说被誉为一部刻画了中国战争和苦难的代表作之一。
2、《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另一部文学作品,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冲突进行描绘。
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左右,在一个古老的茶馆里,展现了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心态。
作者精彩地刻画了茶馆里的这些角色,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背景。
以上两部作品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两部作品均在思想和文学价值方面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启示性。
总之,老舍先生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作品深受文学界和读者的欢迎和赞誉。
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现代社会的独特见解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具有相应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同时,掌握老舍先生的生平资料以及其代表作的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对这位杰出作家的认知和研究。
老舍的资料整理
老舍1生平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2创作作品小说合集以上资料整理自文艺合集以上资料整理诗歌作品旧体诗约300首,12万字左右。
曲艺作品通过搜集整理共有47部,细分有话剧27部、京剧7部、歌剧5部、地方戏剧2部、英译中话剧1部、电影剧本1部、鼓词15篇、相声31段、快板12段、太平鼓词4段、山东快书1段、合作撰写的单弦牌子曲1篇、唱词7篇。
以上整理自未成合集,散落发表的作品收集如下:《厚古薄今》《活-武松》《假博士》《教授》《她记得》《抗战民歌二首》《空城计》《控诉搂包的》-大鼓书词《礼物》《恋歌》《流离》《乱形容》《说明白话》《覃本秀自述》《痰迷新格》《童谣二则》《微笑》《为和平而战》《为小朋友们作歌》《维生素》《小相声一则》《新春之歌》《新青年》《新诗》《雪中行军》《音乐的生活》《英雄赞《元旦铭》《慈母》《打刀曲》《读书》《二期抗战》《附录-致友人函》《歌唱伟大的党》《歌声》《鬼曲》《国葬》《过新年》《海外新声》《和平解放西藏》《红售货员》《红叶》《鸿兴饭馆红旗飘》《八九十枝花》《保民杀寇》《保我河山》《壁报诗》《别迷信》《长期抵抗》《陈各庄上养猪多》《成渝路上》《蒙古青年进行曲》《女儿经》《陪都赞》《青年》《青年突击队员》《清明》《日本撤兵了》《扫荡五气》《山高挡不住太阳》《神仙辞职》《生产就业》《柿子丰收》《蜀江船歌》《双反》《札兰屯的夏天》《战》《丈夫去当兵》《致富神咒》《中秋月饼》《祝贺北京解放十年》《祝贺儿童节1》《祝贺儿童节2》《作诗》。
老舍的创作概述
老舍的创作概述老舍创作概述一.生平老舍(1899-1966)舒庆春,舍予。
旗人,贫困的家境与学业,北京师范毕业后从教,自学与写作。
平民生活与平民眼光。
南开中学,《小铃儿》(1923),燕京大学旁听,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书。
五年英国生活,狄更斯、康拉德等人的影响,最早的三部长篇。
齐鲁大学与青岛大学,专事创作,抗战后到武汉,任文协理事及总务主任,通俗抗战文艺的写作, 1943年以后创作《火葬》,《四世同堂》《鼓书艺人》等。
战后,应邀赴美讲学。
回国后转向戏剧,《龙须沟》、《茶馆》等,文革开始,不堪侮辱殴打,投湖自尽。
二,创作简述高产作家。
以对北京市民生活的审美观照,表现中国社会现代变革过程中,市民阶层思想、心理及生活、命运,在对世俗生活的真切描写和对俗文化的冷静审视中,呈现对中国社会和现代文明的独特思考。
最早三长篇《老张的哲学》:写市民恶人,批判以钱为本位,无是非和信仰的市民哲学;身肩三职,兼信三教,“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哲学,为钱敲学生竹杠,作媒人,拆毁他人婚姻。
《赵子曰》不辩善恶、糊涂混世的“傻好人”,重义气、无原则,为朋友两肋插刀干坏事,爱虚荣、乱挥霍、庸俗愚昧而又不自知;缺陷:善恶两极的类型化,幽默流于油滑,结构松散。
《二马》马则仁和马威父子,通过中英文化对比揭示国民性弱点。
老马——传统市民文化熏陶的“老民族的老分子”,保守狭隘、妄自尊大,重面子却没有尊严,小马——受传统影响较小,能接受新观念,适应新环境,李子荣——务实态度,自尊、独立见解,新市民。
结构更紧凑、语言更纯净,幽默合乎分寸,《猫城记》寓言小说,火星猫人国见闻,社会现实和民族劣根性的影射。
《离婚》回到市民生活题材,把传统文化中形成的庸人哲学放在婚姻问题上来加以表现,张大哥——会做人处世的“老好人”,知足长乐,维持现状以求平安,热心做媒,关心家长里短,注重人际关系,为人处世从不走极端,敷衍、调和、折中哲学,凭借着规矩和常识压制浪漫、理想和叛逆,老“好人”哲学的破产。
老舍生平(整理)
老舍生平(整理)老舍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老舍的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
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
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
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
老舍,中国小说家、剧作家。
生于1899年,卒于1966年,满族,祖籍北京。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
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苦旗人家庭。
老舍的父亲是名守卫皇城的护军,1900年在抗击八国联军入侵的巷战中阵亡。
从此,全家依靠母亲给人缝洗衣服和充当杂役的微薄收入为生。
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在大杂院里度过艰难的幼年和少年时代。
大杂院的日常生活,使他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
大杂院的艺术熏陶,使他从小就喜爱流传于市井巷里的传统艺术(如曲艺、戏剧),为它们的魅力所吸引。
他从这样的环境中,接受了与现代中国大多数作家不同的生活教育和艺术启蒙。
老舍的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
他于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担任过小学校长、郊外北区劝学员等职。
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的民主、科学、个性解放的思潮,把他从“兢兢业业办小学,恭恭顺顺地侍奉老母,规规矩矩地结婚生子”的人生信条中惊醒;文学革命的勃兴,又使他“醉心新文艺”,由此开始生命和事业的新起点。
1924年,老舍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讲授汉语和中国文学。
自1925年起,陆续写了3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对乌烟瘴气的教育界作了生动的揭露;《赵子曰》的鞭挞锋芒指向以新派自诩其实醉生梦死的青年学生;《二马》的主人公是旅居英国的北京人,讽刺的仍是在封建的小生产的社会土壤里培植出来的“出窝儿老”的畸形心态——都以清脆的北京口语,俏皮的幽默笔墨,渲染北京的民俗风情,通过闭塞守旧、苟且偷安的民族心理的剖析,申述对于祖国命运的忧虑,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艺术个性和思想视角。
3部作品陆续在《小说月报》上连载后,引起文坛的注目。
1926年老舍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9年夏,绕道欧、亚回国。
在新加坡逗留期间,为当地高涨的民族解放要求所鼓舞,创作反映被压迫民族觉醒的中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7月起,到济南齐鲁大学任教。
1934年秋,改任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在这两所大学,相继开设文学概论、外国文学史、欧洲文艺思潮、小说作法等课程。
课余继续从事创作。
沿袭原来的艺术取向的,有长篇小说《离婚》和《牛天赐传》等,都写得富有生活情趣和喜剧效果。
比之早期作品,描写从浅露趋向含蓄,相当圆熟地形成他作为幽默作家、北京人情世态的风俗画师、市民社会的表现者和批判者独特的艺术风格。
面对愈来愈严酷的社会现实,创作出现两种新的趋势:一是日益关切国家大事,由此触发写作的灵感,如受到日本侵略者制造的五三惨案的刺激,写了《大明湖》,九一八事变引起他“对国事的失望”,遂有寓言小说《猫城记》的问世;一是更加关怀城市贫民的苦难,以此作为主要描写对象,《月牙儿》叙述母女两代沦为暗娼,《我这一辈子》诉说下级警察的坎坷经历。
在《骆驼祥子》中,以农村来到城市拉车的祥子个人的毁灭,写出一场沉痛的社会悲剧。
把城市底层暗无天日的生活引进现代文学的艺术世界,是老舍的一大建树。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1月济南沦陷前夕,只身奔赴武汉。
1938年3月,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出任总务部主任。
抗战8年中,对文艺界的团结抗日多有贡献。
他写于抗战时期的作品,也多以直接为民族解放服务为题旨。
战争初起,他热情提倡通俗文艺,
写作宣传抗日的鼓词、相声、坠子等小型作品,供艺人演唱。
随后,转向直接向群众宣传的话剧创作,连续写剧照了《残雾》、《张自忠》、《国家至上》等10余个剧本,颂扬民族正气、表彰爱国志士,批判不利于团结抗日的社会弊端,在当时起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自1944年初开始,进入长篇小说《四世同堂》的创作,回到所熟悉的北京市民社会和所擅长的幽默讽刺艺术。
小说刻画深受传统观念束缚的市井平民,在民族生死存亡关头的内心冲突,于苦难中升腾起来的觉醒和抗争,自然也有消极逃匿和无耻堕落。
《四世同堂》是他抗战时期的力作,也是抗战文艺的重要收获。
得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老舍立即启程回国。
新社会的新气象使他极为振奋,不久就发表以艺人生活为题材的剧作《方珍珠》。
1951年初创作的话剧《龙须沟》上演,获得巨大成功。
剧本通过大杂院几户人家的悲欢离合,写出了历尽沧桑的北京和备尝艰辛的城市贫民正在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是献给新中国的一曲颂歌。
《龙须沟》是老舍创作新的里程碑,他因此获得人民艺术家的荣誉称号。
50~60年代,他在文艺、政治、社会、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担任多种职务,但仍然勤奋创作。
作品以话剧为主,有《春华秋实》、《西望长安》、《红大院》、《女店员》等,以刻画北京市民告别旧生活、迎接新时代的精神历程的作品较为成功。
他还写有散文《我热爱新北京》。
自50年代后半期起,老舍在话剧《茶馆》、《义和团》(又名《神拳》)和小说《正红旗下》(未完成)等作品中,转而描绘近代北京的历史风云。
《茶馆》以一座茶馆作为舞台,展开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民国初年北洋军阀盘踞时期、国民党政权崩溃前夕3个时代的生活场景和历史动向,写出旧中国的日趋衰微,揭示必须寻找别的出路的真理。
老舍的话剧艺术在这个剧本中有重大突破。
《茶馆》是当代中国话剧舞台最享盛名的保留剧目,继《骆驼祥子》之后,再次为老舍赢得国际声誉。
老舍在4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思想上艺术上不断取得重要进展和突破。
他写作勤奋,孜孜不倦地涉猎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是位多产作家,一生写作了1000多篇(部)作品。
文化大革命初期遭受迫害,于1966年8月24日自溺于北京太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