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ppt

合集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概述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 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目前人工关节置 换手术已明显增加。全髋置换术是全髋关节 重建手术中最为有效的手术,术后配合有计 划的康复训练,能最大限度地改善关节功能, 矫正畸形和缓解疼痛。把已经损坏的髋部的 致痛部分用设计好的人工关节组件所取代, 就称为髋关节置换,此关节的代用品称之为 假体
发症有出血、深静脉血栓、感染、假体松动、 假体脱位。因此,术后要动态观察病人生命体 征变化及伤口渗血情况,患肢疼痛的性质、程 度、部位。肿胀的程度,伤口局部状况。保持 患肢外展中立位,屈髋屈膝不超过90°,患肢 末梢血液循环情况。应及早向病人宣教预防并 发症的重要性,告知具体的注意事项,以加强 防范意识。
饮食指导 根据麻醉方式选择进食时间,进 食后从半流质到普食腻、刺激性食物,有合并症的患者应考虑忌食 相应的食物。
体位护理 术后给予平卧位,患肢保持外展 15°~30°中立位,穿“丁”字鞋,防止髋 关节脱位。人工髋关节脱位最容易发生在手术 室回病房的搬运过程中、全身麻醉清醒过程的 躁动状态下或卧床翻身操作中。准确地保持患 肢外展位,是防止脱位的关键。无论是搬动病 人还是护理操作、床上大小便,都要保持患肢 外展中立位。可在双腿之间放置梯形枕,翻身 时以患侧为主。
康复指导的目的及原则
目的:预防并发症;恢复关节的活动和肌力; 训练平衡;训练步行来恢复日常生活功能;进 行护理和保护人工髋关节的教育。
原则:康复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 性、全面性三大原则。
康复指导方法
术后当天 仰卧位,在术侧肢体下方垫入适 当厚度的软枕,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患者 穿防旋鞋(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并减轻 疼痛。
谢谢!
术后评估
手术情况、麻醉方式、手术方式、人工

髋关节外科脱位.pptx

髋关节外科脱位.pptx
第17页/共21页
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并发症
Surgical Hip Dislocation Procedure
20
0 0 0 0
第18页/共21页
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
优势与风险
Surgical Hip Dislocation Procedure
21
不损伤股骨头血运视野宽阔、探查清楚、处理彻底应用范围广泛
第16页/共21页
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应用
Surgical Hip Dislocation Procedure
19
对于ARCOⅡ期和ⅢA、ⅢB 期的患者,先通过髋关节外科脱位行股骨颈软组织瓣延长,再进行股骨颈基底部旋转截骨手术,使股骨头可以向前旋转、也可以向后旋转90°至180°,将股骨头坏死区域旋转到非负重区,取得更大更灵活的旋转角度,避免股骨头血运进一步损害,避免股骨头的塌陷,从而取得长期的保髋治疗效果
技术操作不当,导致股骨头坏死股骨大粗隆延迟愈合切口较大,创伤较大
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是近年来髋关节外科的里程碑式的进步,特别是在保髋方面,是针对关节内病变相对的“万能”手术入路
第19页/共21页
THANKYOU
THANKS FOR WATCHING THIS PRESENTATION
第20页/共21页
06
第4页/共21页
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步骤
手术步骤
Surgical Hip Dislocation Procedure
07
第5页/共21页
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步骤
手术步骤
Surgical Hip Dislocation Procedure
08
患者采取侧卧位,患侧在上;常规消毒铺单,患肢包裹保证术中自由活动。取髋关节外侧纵行直切口,以股骨大转子顶点为中点,做长15~20cm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于阔筋膜浅层将前侧筋膜向前游离,找到臀大肌与阔筋膜张肌交界处,切开阔筋膜,自臀大肌前缘进入。向前牵开阔筋膜张肌、向后牵开臀大肌,显露大转子滑囊、臀中肌、股外侧肌起始部。 纵行切开大转子滑囊,可见大转子及其后侧缘 2 ~ 3 支滋养血管,此滋养血管为 MFCA 的大转子分支,提示 MFCA 的行走部位,注意保护相应部位的软组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精选课件
23
护理对策
• 1、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髋关节疾病长期困扰着老年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THA 逐
• 2、身高体重
理论上身体高的人,偏心距更长、力臂大,髋关节更稳定、 脱位发生率低,而肥胖患者对髋关节负荷加大,因而容易发生 脱位,但这方面的报道较少。
精选课件
5
• 3、原发疾病
一般认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脱位率较高,但这可能主要 与患者采用假体较小、术中软组织松解较多有关。也有学者认 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较大、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因而更 容易发生脱位。不过目前,原发疾病与脱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 没有形成共识。
• 4、合并症
术前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萎缩、张力下降, 术后脱位率增加。术前有意识障碍、癫痫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的患者术后脱位率也可能增加。
精选课件
6
• 5、髋部手术史
• 髋部手术史也是引发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导致 外展肌力量减弱、关节周围大量瘢痕形成以及局部软组织张力 降低和不平衡、翻修术时需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广泛松解, 这些均容易引起髋关节不稳定。
精选课件
20
上下床方法不当
• 1. 没有医务人员指导 • 2. 护士专科知识缺乏 • 3. 健康教育不到位
精选课件
21
患者依从性差
• 1. 患者有老年痴呆 • 2. 患者记忆力差,不记得术后体 • 位要求 • 3 术后患者烦躁
精选课件
22
功能锻炼方法不当
• 1. 医务人员没有正确指导 • 2. 患者较心急,没有循序渐进
• 2、体位控制不严不同的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方式 的要求有所不同,如对于行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者,要求3 周内保 持下肢外展中立位,不侧卧、不翻身,屈髋不> 60°。

髋关节后脱位诊断与治疗PPT

髋关节后脱位诊断与治疗PPT

MRI:观察髋关 节周围的软组织 损伤情况,如韧 带、肌肉等
超声检查:观察 髋关节周围的软 组织情况,如关 节积液、滑膜炎 等
髋关节前脱位:与后脱 位相反,前脱位通常发 生在髋关节前方,需要 与后脱位进行区分
髋关节半脱位:髋关 节半脱位是指髋关节 部分脱位,需要与后 脱位进行区分
髋关节骨折:髋关 节骨折可能导致髋 关节后脱位,需要 与后脱位进行区分
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 CT、MRI等 检查评估髋 关节的稳定 性和恢复情 况
患者满意 度:通过 问卷调查 等方式了 解患者对 治疗效果 的满意度
评估方法: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 评估指标:关节稳定性、活动度、疼痛程度等 治疗效果:改善关节稳定性、提高活动度、减轻疼痛等 意义:为治疗方案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处理并发症: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 症,如感染、血栓、神经损伤等
髋关节后脱位的预 防与护理
避免过度运动,保持适当的运动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加强肌肉力量训练,提高关节稳定性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潜在的疾病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过度肥胖
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长时 间弯腰或蹲下
避免过度运动,保持适当 的运动量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 免久坐、久站
保持良好的体重,避免肥 胖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并治疗相关疾病
髋关节后脱位的治 疗效果评估
临床症状评估:观察患者疼痛、活 动受限、关节稳定性等情况
功能评估:使用Harris评分、Merle d'Aubigné评分等方法评估关节功 能
建立良好的医患 关系:建立良好 的医患关系,让 患者感到被尊重 和信任,从而更 好地配合治疗

髋关节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护理PPT课件

髋关节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护理PPT课件
掌握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掌握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导.
6
概念
人工髋关节假体仿照人体髋关节结构,将假体柄 插入股骨髓腔内,利用头部与关节臼或假体金属 环形成旋转实现股骨的屈伸与运动。
7
假体脱位的机制
大多数脱位的原因是柄的颈部与髋臼边缘的碰撞,然 后形成一种杠杆作用,使得头脱出于臼外,而不能回纳。 1. 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引起后脱位。典型的动 作是患者坐于低矮的椅子上或从坐位站起来,违背了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90°原则”。 2.髋关节后伸、内收、外旋,引起前脱位,常发生于 前路手术后,由于一个或两个假体部件过度前倾。 3.由于医源性下肢短缩或者关节周围的肌张力差,在 翻修患者中易出现,引起关节的垂直分离脱位。
8
假体脱位的相关因素
1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 由于部分患者有 较长时间卧床史, 导致患者髋关节周围肌肉 萎缩, 肌力减退, 髋外展乏力,软组织失衡, 术后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肌力,肌力不平 衡是引起早期脱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9
假体脱位的相关因素
2、手术因素 手术入路、假体安放位置不 良、髋关节假体大小不合适、多余组织或 异物存留这些因素致脱位率的高低与手术 医生技术操作水平和经验显著相关。假体 位置的正确置入是决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的长期疗效和术后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20
康复训练(后期)
术后15-21天:此期由助行器过渡到扶腋 杖
助行器→双侧腋杖 站立稳步后,可扶助行器 待重心稳定,改用腋杖 3-4次/天、5-20分钟/次
21
出院后注意事项
端坐屈髋<90° 6周内不要开车 避免剧烈运动及摔倒 平卧屈髋屈膝穿裤、袜 禁二郎腿、两腿交叉 禁坐矮凳(<20cm) 禁髋外旋 禁从高处跳下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
・ "&・
+?8A212 E :2=67638G, &’’$ ,X/> &"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
赵凤朝! 马超! 熊传芝! 许永
! ! 【 摘! 要】 ! ! 目的! 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的治疗方法。 ! 方法 ! "##$ 年 $ 月 % &’’( 年 "’ 月, 共收治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 &) 例, 男 # 例, 女 "( 例; 年龄 *) % $# 岁。行 +, 及 - 线片检查, 了解假 体松动情况及假体位置, 并分析脱位原因。无假体松动者, 麻醉下手法复位、 行稳定性试验。手法复位成功且稳定 者, 胫骨结节牵引 ( % . 周。手法复位失败或不稳定者, 原入路切开, 根据术前及术中情况, 调整 /00123 值及部分假 体组件。稳定者, 关节囊修补, 胫骨结节牵引 ( % . 周。仍不稳定或松动者采用翻修手术。 ! 结果 ! &) 例患者, " 例松动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 "’ 例手法复位治疗成功; "& 例手法复位后不稳定或失败患者中, * 例行切开复位关节 囊修补, & 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增加 /00123 值, & 例改用防脱位髋臼内衬, " 例采用加长股骨头并调整异常髋臼内衬位 置, & 例仍不稳定者采用全髋关节翻修。患者均获随访 " % * 年, 平均 "4 # 年。均未出现再脱位。术后 " 年 567781 评分 $& % #( 分, 平均 9$ 分。! 结论!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脱位, 应根据脱位原因和术中稳定情况选择不同 的治疗方法。 【 关键词】 !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 脱位! ! 治疗 中图分类号: :.9$4 (! :.9(4 $! ! 文献标识码: ; !"#$!%#&!’ () *+’,(-$!+(& $)!#" !(!$, .+/ "#/,$-#%#&! 0 !"#$ %&’()*+,,-# .*+,,/0$12 .*3+’4*5,&6 +78 9&:+;6<&’6 ,= $;6*,:+&>5) ?3;(&;@,#==575+6&> /34*,3 ",A:56+7 ,= -&>5)+7 .,77&(&,9,’(’+’ B’5C&;A56@, /34*,3 D5+’(A*3, &&"’’# ,E8 F8 .*5’+ .,;;&A:,’>5’( +36*,;: !"#$ %&’()*+, 【 $1234563】 ! ! (178639:8! ,/ 2<=>/72 3?2 37263@2A3 /0 B81>/C638/A 60327 3/36> ?8= 72=>6C2@2A34 %83;<=2! D7/@ EF>G "##$ 3/ HC3/I27 &’’( , &) C6121 /0 B81>/C638/A 60327 3/36> ?8= 72=>6C2@2A3 J272 372632B, 8AC>FB8AK # @6>21 6AB "( 02@6>21 6AB 6K8AK *)L$# G26714 ,?2 +, 6AB 12786> -L76G 08>@1 J272 36M2A 3/ /I127N2 3?2 =/1838/A /0 =7/13?21214 ,?2 1372AK3? /0 3?287 ?8= 6IBFC3/7 J61 6>1/ 32132B4 OA 3?2 =6382A31 J83?/F3 >//12A8AK,C>/12B 72BFC38/A J61 6332@=32B 63 087134 ,?2 136I8>83G /0 ?8= J61 32132B4 O0 C>/12B 72BFC38/A 068>2B,3?2 /00123 /7 P 6AB =6731 /0 3?2 C/@=/A2A31 J61 6BQF132B,3?2A 3?2 C6=1F>67 J61 72=6872B4 O0 8A136I8>83G 138>> 2<8132B,72N818/A J61 6B/=32B4 "82>?32! OA &) C6121 /0 B81>/C638/A, "’ C6121 J272 372632B 1FCC2110F>>G IG C>/12B 72BFC38/A4 OA "& =6382A31 J?/ 068>2B 72BFC38/A,* J272 K8N2A /=2A 72BFC38/A C/@I8A2B J83? C6=1F>67 72=6878AK;3?2 /00123 J61 6BQF132B IG >2AK3?2A8AK 02@/76> ?26B 8A & C6121;78@ >8A271 J272 2>2N632B 8A & C6121;6AB >67K27 /00123 J61 F12B 6AB 6IA/7@6> >8A27 J61 6BQF132B 8A " C6124 :2N818/A J61 F12B 8A " C612 ?6N8AK >//12A8AK 6AB & C6121 ?6N8AK 8A136I8>83G4 ;>> ( "R # G2671 /A 6N276K2) 4 ,?2 567781 1C/78AK J61 $&L#(( 9$ /A 6N276K2) 4 -<@A =6382A31 J272 0/>>/J2B F= " G267 3/ * G2671 6?>29<@! ,?2 37263@2A3 /0 B81>/C638/A 60327 3/36> ?8= 72=>6C2@2A3 1?/F>B F12 B800272A3 J6G1 6CC/7B8AK 3/ 3?2 C6F121 /0 B81>/L C638/A 6AB 3?2 136I8>83G /0 ?8=4 【 B8C D<4=2】 ! ! ,/36> ?8= 72=>6C2@2A3! ! S81>/C638/A! ! ,7263@2A3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PPT课件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PPT课件
智能化预防护理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望建立智能化预防护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数据, 自动评估脱位风险,并提供个性化预防护理措施。
远程护理服务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可实现远程护理服务,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及 时的预防护理指导。
生物力学研究与应用
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髋关节脱位的机制,为预防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生物 力学研究成果将更多应用于临床,指导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假体、制定手术计划等

手术入路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 入路,如后外侧入路、前外侧
入路等。
假体植入
将人工髋臼和股骨头植入体内 ,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
伤口缝合
逐层缝合伤口,并放置引流管 以排出关节内积血。
术后恢复和康复过程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物理疗法等 手段控制术后疼痛,提
少脱位的风险。
坐姿
02
教育患者在坐立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屈曲或内收髋关
节,防止脱位发生。
行走和活动
03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行走和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使
用髋关节,以减少脱位的风险。
加强自我观察和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观察症状
教育患者密切观察术后髋关节的症状,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报告
指导患者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以便得到 及时处理和干预。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接受术后随访检查,以确保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恢复。
06
医护人员培训和提高
增强对术后髋关节脱位的认识和警觉性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病例分析PPT课件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病例分析PPT课件
• Ⅳ类:同时存在软组织失衡和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
.
4
Case
1 男性
患者56岁 右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
5
.
6
之前是不是该再做点什么?
????
.
7
.
8
f=f1
e
f
f1
e1
g e2
g1 h
g线=g1线
e线e1线 e2线平行
.
9
类似的病例
患者赵某 女 44岁 左股骨头 缺血性坏 死
.
脱 了 吗?
昭通市第 一人民 医 院 昆明医科大学附属昭通医院
骨 科 关节组 朱春冀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 位
• 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常见的并发症,仅次于 无菌性松动,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存在很大差异, 约为0.04%~11%。大多数脱位发生于术后3 个月内,即多数为早期脱位。脱位给患者造成
股方肌 髂筋束
阔筋膜 股外侧肌 臀大肌
.
臀大肌 外旋肌表面脂肪
21
髋关节解剖
手术概述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臀中肌肌腱
臀大肌
犁状肌 闭孔内肌和上下孖肌
后外侧入路
股外侧肌 股方肌
内旋
闭孔外肌
髂筋束
臀中肌 犁状肌
大转子 股方肌
上孖肌 闭孔内肌 下孖肌
坐骨神经 坐骨结节
显露短外旋肌群
.
22
离断位置
内旋 坐骨神经
跛行 不要通过延长肢体获得稳定
.
18
不容忽视的细节,
体位
.
19
髋关节解剖
手术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术后搬运不当
1. 护士及护送人员缺乏相关知识 2. 过床人力不足 3. 患肢未固定于外展中立位 4. 过床时出现牵拉患肢现象
体位摆放不当
• 1. 没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 2. 翻身时患肢内收内旋 • 3. 健康教育不到位
便盆取放方法不当
• 1. 从患侧取放便盆 • 2. 放便盆前体位准备不当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 常见的并发症,仅次于无菌性松动,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存在很 大差异,约为0.04%~11%。大多数脱位发生于术后3 个月 内,即多数为早期脱位。脱位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 负担,同时也给广大的骨科医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分析 THA 术后脱位的原因,并进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 2、体位控制不严不同的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方式 的要求有所不同,如对于行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者,要求3 周内保 持下肢外展中立位,不侧卧、不翻身,屈髋不> 60°。
• 3 外侧入路患者要求患肢外展中立,不能曲髋>70°,防止内 收外旋患肢。。
• 但由于患者及家属不知道保持体位的重要性而擅自改变了体位, 致使关节脱位。
• 4、合并症
术前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萎缩、张力下降, 术后脱位率增加。术前有意识障碍、癫痫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的患者术后脱位率也可能增加。
• 5、髋部手术史
• 髋部手术史也是引发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导致 外展肌力量减弱、关节周围大量瘢痕形成以及局部软组织张力 降低和不平衡、翻修术时需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广泛松解, 这些均容易引起髋关节不稳定。
理论上身体高的人,偏心距更长、力臂大,髋关节更稳定、 脱位发生率低,而肥胖患者对髋关节负荷加大,因而容易发生 脱位,但这方面的报道较少。
• 3、原发疾病
一般认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脱位率较高,但这可能主要 与患者采用假体较小、术中软组织松解较多有关。也有学者认 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较大、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因而更 容易发生脱位。不过目前,原发疾病与脱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 没有形成共识。
• 1、做好心理护理
由于髋关节疾病长期困扰着老年人,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THA 逐 渐为大多数患者所接受。他们对手术后肢体功能的改善抱有极大的期望,因 此,护士要向患者介绍成功的病例、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注意事项,使 他们重视术后的体位要求,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减轻恐 惧心理。
上下床方法不当
• 1. 没有医务人员指导 • 2. 护士专科知识缺乏 • 3. 健康教育不到位
患者依从性差
• 1. 患者有老年痴呆 • 2. 患者记忆力差,不记得术后体 • 位要求 • 3 术后患者烦躁
功能锻炼方法不当
• 1. 医务人员没有正确指导 • 2. 患者较心急,没有循序渐进
护理对策
• 2、假体安放位置不当正常情况下,髋臼外展角度为45°~55°, 股骨假体前倾角度为5°~10°。
• 3、多余组织或异物存留术中安放髋臼假体后,未清除妨碍人工 关节活动的多余骨赘或增生的髋臼缘;同时,多余的骨水泥可起 到杠杆支点作用,造成关节脱位,同样会妨碍假体的复位。
髋关节解剖
手术概述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一、患者因素
• 1、年龄和性别
• 高龄患者由于外展肌力较差、软组织松弛和(或)合并神经系 统疾病,女性患者肌肉力量较男性患者弱,因此有研究认为, 高龄和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脱位。但也有研究认为男性患者活 动量和负荷较大,因而更容易发生脱位。因此,年龄和性别对 于术后并发脱位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2、身高体重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臀中肌肌腱
臀大肌
犁状肌 闭孔内肌和上下孖肌
后外侧入路
股外侧肌 股方肌
内旋
闭孔外肌
髂筋束
臀中肌 犁状肌
大转子 股方肌
上孖肌 闭孔内肌 下孖肌
坐骨神经 坐骨结节
显露短外旋肌群
离断位置
内旋 坐骨神经
入路详解
切断短外旋肌群
后外侧入路
臀大肌
臀中肌 关节囊
股外侧肌 股方肌
切开关节囊
外旋短肌
髂筋束
三 种 常见入 路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很多,主要与患髋局部情况、能否同时作某些附加手术及术者习惯有关。
常用的入路有:
n后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前侧(s-p)入路
入路详解
后外侧入路

股方肌 髂筋束
阔筋膜 股外侧肌 臀大肌
臀大肌 外旋肌表面脂肪
髋关节解剖 手术概述
二、手术相关因素
• 1、手术入路THA 手术分为侧前方入路、外侧入路和侧后方入 路,采用侧后方入路时,髋部外旋肌群已切断,很容易向后脱位; 而采用侧前方入路时,由于患者仰卧,可以触到两侧的髂前上棘, 可用髂前上棘作定位参照。因此,脱位的发生相对较少。但由 于采用侧后方入路有术野显露方便、出血少等优点,故仍有不 少医生喜欢采用。
分类
• Ⅰ类:体位性脱位:其假体位置正确,软组织平衡,脱位是由 于患肢不恰当的活动引起。
• Ⅱ类:软组织失衡性脱位,包括高位臼杯、股骨颈截骨过多、 股骨颈过短等。
• Ⅲ类: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包括臼杯和股骨柄假体位置和方 向的放置错误。
• Ⅳ类:同时存在软组织失衡和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
• 目前认为,与THA 术后脱位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 操作以及护理等。
关节囊
股直肌
臀中肌
臀中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股外侧肌
臀中肌
大转子
梨状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关节囊的暴露方式二-大转子截骨
三、术后因素
• 1、搬运不当人工髋关节脱位好发于THA 术后的早期,术后3 个月以后发生的晚发性脱位较少。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手术结 束后的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发生躁动时容易引起脱位;另一方 面,手术后回病房时,患者往往仍处于未清醒状态,下肢肌肉松弛, 加之搬运时未严格将患肢置于外展位,这些均为发生脱位的主 要原因。
臀大肌 外旋短肌
关节囊
股骨头和颈 股外侧肌 股方肌 髂筋束
臀大肌
入路详解
外侧入路
入路详解
阔筋膜张肌
外侧入路
臀中肌
臀小肌 关节囊
股外侧肌
大转子
臀中肌 关节囊
股骨颈
股外侧肌
关节囊
大转子
臀中肌 阔筋膜张肌
股外侧肌
髋臼
髂腰肌 股外侧肌
大转子
股骨头
大转子
入路详解
外侧入路
阔筋膜
阔筋膜张肌
关节囊 股直肌肌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