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PPT课件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ad35ec62f60ddccdb38a062.png)
ppt精选版
13
(十)预防性抗生素的应用
预防性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使用,抗生素给予的 量和类型各不相同,早期感染往革兰阳性菌占主导地位, 常用的抗生素有先锋类药物及合成青霉素等。手术前静 脉注入广谱杀菌剂而不是抑菌剂,常于术前2~3天开始 应用,亦有人主张术前2~3小时开始静脉滴入抗生素是 维持血中抗生素浓度的最有效的方式。
ppt精选版
14
三、手术的康复阶段
手术本身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计划的实施,康复 人员应懂得髋关节的运动学,了解人工髋关节手术 后的力学变化,避免术后康复训练时发生脱位等并 发症。
ppt精选版
15
1.假体的位置对术后康复的影响
假体要按正常解剖位置放入,理想的髋臼假体位置是前倾 15±l0 ,外翻40 ±l0 ,股骨假体旋前5 ~l0 。若髋臼 前倾过多,则在外旋、内收伸直位时不稳;若髋臼前倾不够, 则在屈曲、内收位时不稳;若髋臼外翻过多,则在屈曲60 、 内收内旋位时不稳;若髋臼外翻不够,则在极度屈曲内收内旋 位时易发生假体相互撞击;若股骨假体前倾过多,则在伸展、 内收和外旋位时不稳;若股骨假体前倾不够,则在极度屈曲内 收和内旋位时不稳。术中植入假体后,常规检查屈曲、外展及 外旋三个方向上人工髋关节的稳定性。
ppt精选版
5
(二)了解病史
了解病人以往的过敏史、药物史、手术史及对麻醉的 不良反应。接受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大多为老年患者, 常合并有多种器官功能衰退或病变,而关节置换手术创 伤较大,因此术前应对病人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如果 发现有心、肺功能不全、高血压、糖尿病等情况,并不 一定是手术禁忌证。在现阶段医疗技术水平下,这些疾 病一般都能得到较好的控制。
ppt精选版
11
(八)关节活动训练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课件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999e15195f312b3069a54c.png)
股外侧肌
大转子
臀中肌 关节囊
股骨颈
股外侧肌
关节囊
大转子
臀中肌 阔筋膜张肌
股外侧肌
髋臼
髂腰肌 股外侧肌
大转子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股骨头
大转子 15
入路详解
外侧入路
阔筋膜
阔筋膜张肌
关节囊 股直肌肌腱
关节囊
股直肌
臀中肌
臀中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股外侧肌
臀中肌
大转子
梨状肌Biblioteka 大转子股外侧肌关节囊的暴露方式二-大转子截骨
9
髋关节解剖
手术概述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三 种 常见入 路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很多,主要与患髋局部情况、能否同时作某些附加手术及术者习惯有关。
常用的入路有:
n后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前侧(s-p)入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10
入路详解
后外侧入路
臀中肌肌腱
髂筋束 外旋短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股方肌 髂筋束
术后脱位的原因,并进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2
分类
• Ⅰ类:体位性脱位:其假体位置正确,软组织平衡,脱位是由于患肢不恰当 的活动引起。
• Ⅱ类:软组织失衡性脱位,包括高位臼杯、股骨颈截骨过多、股骨颈过短等。 • Ⅲ类: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包括臼杯和股骨柄假体位置和方向的放置错误。
阔筋膜 股外侧肌 臀大肌
臀大肌 外旋肌表面脂肪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11
髋关节解剖 手术概述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臀中肌肌腱
臀大肌
犁状肌 闭孔内肌和上下孖肌
髋关节外科脱位医学PPT课件
![髋关节外科脱位医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4262d4ff242336c1eb95e4f.png)
手术步骤
用合适的Hohmann拉钩伸入截骨间隙, 勾于大转子前缘,仔细清理残留的 臀中肌止点、股外侧肌起点,将外展装置牵向前方。于大转子顶端梨状窝处 仔细分离,找到梨状肌腱,分离后自梨状肌腱止点处离断,稍行游离后令其 自行回缩。于臀小肌与髋关节囊之间锐性分离显露关节囊,必要时切断臀小 肌长头;在髋关节外展、屈髋、外旋浮动状况下充分游离关节囊外附着软组 织,彻底显露髋关节的外侧、前侧、后侧,近端抵达髋臼及髋关节囊起点, 前下部远端抵达转子间前部、髂腰肌腱、小转子。
05 5
髋关节外科脱位手术步骤
手术原理
基于股骨头的解剖结构 , Ganz等提出了骸关节外科脱位的手术原理。( Ganz R, Gill TJ, Gautier E, et al. Surgical dislocation of the adult hip a technique with full auess to the femoral head and acetabulum nithort the risk of avascular necrosis. [J]. J Bone Joint Surg(Br), 2001, 83(11): 11191124. )
髋关节外科脱位
手术应用及分析
1
01
背景
02
髋关节 血运研究
03
外科脱位 手术步骤
04
外科脱位 手术应用
05
外科脱位 优势与风险
2
背景
近年来,随着对年轻患者髋关节疾患的认识程度愈发深入和准确。为了达到早 期诊断、早期治疗、保留自身关节功能、推迟或避免关节置换的目标,保髋工 作再次得到关注。 然而在髋关节手术中,我们需要充分显露髋关节所有结构方得以观察和处理髋 关节内的畸形和病变,但是髋关节脱位后引发的股骨头血运损伤和股骨头坏死 很常见 Ganz等首先报道外科脱位技术作为髋关节良好视野和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以 来,该技术在髋关节手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而这项技术也给保髋工作提供了新的、非常有效的手段。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PPT课件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康复-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a21ed38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b2.png)
• 术后3天至一周,使用的是骨水泥固定型假体, 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 骨折等情况,病人在术后一周即可以下地进 行康复练习。
• 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则至少在术后6周 才能开始步行练习。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 骨骨折的病人,行走练习更应根据X线片情况, 推迟到术后至少2月。
19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
52
术后第3天:
• 应加强其主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直腿 抬高运动,但高度不应高于30 cm,每5 个1组,每天完成3 ~ 6组。方法是先用 力使脚背向上勾,再用力将腿绷直,然 后将整条腿抬高,维持3~5 s后将腿放 下,并完全放松。
53
术后4 ~ 6 d:
• 压膝练习,此练习主要是针对患膝不能伸直的 患者。方法:将患肢尽量伸直放于床上,将足 跟用软垫垫起5~10 cm,用双手将患膝用力 下压,力度应以患者能忍受痛疼为宜,每次 3~5 min,每3次为1组,每天做5组。压腿练 习,方法:开始时可在床边进行,患者坐于床 边,双腿借重力作用自然垂到床下,然后用健 侧小腿将患侧小腿用力向后压,用力大小以患 者能够忍受为宜,并保持2~3 min,每10次为1 组,每天做3~5组,以增加屈膝角度。
20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21
健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步行器站立
22
4、如何站立练习
后伸术侧下肢,抬头挺胸,作拉伸髋关节和 屈髋肌群, 外展术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内收外 展肌
23
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放在矮凳子上,上身用力前倾
24
5、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
先用习步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 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 先迈出手术的腿,再将未手术的腿跟上。如此循环。
• 多孔表面骨长入型假体,则至少在术后6周 才能开始步行练习。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 骨骨折的病人,行走练习更应根据X线片情况, 推迟到术后至少2月。
19
将手术腿移到床下,防止手术髋外旋
52
术后第3天:
• 应加强其主动锻炼。指导患者进行直腿 抬高运动,但高度不应高于30 cm,每5 个1组,每天完成3 ~ 6组。方法是先用 力使脚背向上勾,再用力将腿绷直,然 后将整条腿抬高,维持3~5 s后将腿放 下,并完全放松。
53
术后4 ~ 6 d:
• 压膝练习,此练习主要是针对患膝不能伸直的 患者。方法:将患肢尽量伸直放于床上,将足 跟用软垫垫起5~10 cm,用双手将患膝用力 下压,力度应以患者能忍受痛疼为宜,每次 3~5 min,每3次为1组,每天做5组。压腿练 习,方法:开始时可在床边进行,患者坐于床 边,双腿借重力作用自然垂到床下,然后用健 侧小腿将患侧小腿用力向后压,用力大小以患 者能够忍受为宜,并保持2~3 min,每10次为1 组,每天做3~5组,以增加屈膝角度。
20
将步行器放在手术侧的腿旁,向床边移动身体
21
健腿顺势移到床下,将身体转正,扶步行器站立
22
4、如何站立练习
后伸术侧下肢,抬头挺胸,作拉伸髋关节和 屈髋肌群, 外展术侧下肢,拉伸髋关节内收外 展肌
23
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放在矮凳子上,上身用力前倾
24
5、如何用步行器迈步行走
先用习步架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 先将步行器摆在身体前20厘米处, 先迈出手术的腿,再将未手术的腿跟上。如此循环。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7261b5825c52cc58bd6be88.png)
体位护理
2
翻身:手术当日 可向健侧翻身 15°~20° 具体:健腿在下 略弯曲,伸直术 侧髋关节,双腿 间夹一软枕,必 要时背部垫一R 型枕
疼痛护理
1 2 3 4
舒适体位 心理护理 物理止痛 药物止痛
并发症的护理
A
深静脉血栓 (最常见)
B B 低糖膳食 髋关节脱位
(最常见)
C
肺栓塞 (最危险)
第2阶段 第3阶段
从从从从
术后6天-3个月 从卧位到座位,坐位到站位、站位到行走的训练
第4阶段
训练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穿裤、鞋、袜,长下床)。
肌肉收缩
收缩大腿前方肌肉:用伸直下肢的方法, 收缩大腿肌肉,每次维持5到10秒钟, 在10分钟内做10次。
踝部运动
踝旋转运动
屈膝运动 患肢外展运动
辅助用品的准备
术前护理
术前常规检查化验
心理护理
指导患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
指导患者进行练习床上活动 一般准备
一般准备
内容
病情观察
引流管的护理
术 后 护 理
体位护理 疼痛护理
并发症的护理
功能锻炼指导
病情观察
持续吸氧、床边心电监 护,严密观察意识、瞳 孔及生命体征变化; 观察并记录伤口渗血情
况;
观察患肢末梢血供、皮 色皮温、感觉运动,足
站立行走练习( 术后第14-21天)
方法: • 助行器前移1足距离 ↓ • 重心越过助行器连线 ↓ • 健侧前移越过助行器连线
上下楼梯练习
大部分患者术后第21天 可以练习 方法: 上楼梯时健腿先迈 上台阶,再将术侧跨上 下楼梯时先将双拐 移到下台阶,再将术侧 迈下台阶,最后健侧迈 下台阶
髋关节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护理PPT课件
![髋关节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的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8395d2ffad6195f302ba607.png)
屈髋超过90°时,股骨头与髋臼的接触面变 小,而手术后关节囊结构变弱,此时易发 生脱位。
27
2019/11/4
.
28
20
康复训练(后期)
术后15-21天:此期由助行器过渡到扶腋 杖
助行器→双侧腋杖 站立稳步后,可扶助行器 待重心稳定,改用腋杖 3-4次/天、5-20分钟/次
21
出院后注意事项
端坐屈髋<90° 6周内不要开车 避免剧烈运动及摔倒 平卧屈髋屈膝穿裤、袜 禁二郎腿、两腿交叉 禁坐矮凳(<20cm) 禁髋外旋 禁从高处跳下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预防假体脱位护理
1
查房安排
时间:2015年12月13日 地点:骨科会议室 主讲人: 李青
2
病例介绍
患者:刘汝泉,男性,60岁,因双髋部疼痛2年,加重并 活动受限3月于2015年10月20入科。体查:跛行步态, 右髋:腹股沟中点压痛,大粗隆处扣痛,直腿抬高试验 (+)“4”试验(+)各方向活动度分别为:伸10 °、屈 90 °、内旋30 °、外旋40 °、内收25 °、外展50 °,左髋: 各方向活动度分别为:伸10 °、屈90 °、内旋30 °、外旋 40 °、内收30 °展50 °。
8
假体脱位的相关因素
1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 由于部分患者有 较长时间卧床史, 导致患者髋关节周围肌肉 萎缩, 肌力减退, 髋外展乏力,软组织失衡, 术后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肌力,肌力不平 衡是引起早期脱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9
假体脱位的相关因素
2、手术因素 手术入路、假体安放位置不 良、髋关节假体大小不合适、多余组织或 异物存留这些因素致脱位率的高低与手术 医生技术操作水平和经验显著相关。假体 位置的正确置入是决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的长期疗效和术后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27
2019/11/4
.
28
20
康复训练(后期)
术后15-21天:此期由助行器过渡到扶腋 杖
助行器→双侧腋杖 站立稳步后,可扶助行器 待重心稳定,改用腋杖 3-4次/天、5-20分钟/次
21
出院后注意事项
端坐屈髋<90° 6周内不要开车 避免剧烈运动及摔倒 平卧屈髋屈膝穿裤、袜 禁二郎腿、两腿交叉 禁坐矮凳(<20cm) 禁髋外旋 禁从高处跳下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 预防假体脱位护理
1
查房安排
时间:2015年12月13日 地点:骨科会议室 主讲人: 李青
2
病例介绍
患者:刘汝泉,男性,60岁,因双髋部疼痛2年,加重并 活动受限3月于2015年10月20入科。体查:跛行步态, 右髋:腹股沟中点压痛,大粗隆处扣痛,直腿抬高试验 (+)“4”试验(+)各方向活动度分别为:伸10 °、屈 90 °、内旋30 °、外旋40 °、内收25 °、外展50 °,左髋: 各方向活动度分别为:伸10 °、屈90 °、内旋30 °、外旋 40 °、内收30 °展50 °。
8
假体脱位的相关因素
1 、髋关节周围软组织失衡 由于部分患者有 较长时间卧床史, 导致患者髋关节周围肌肉 萎缩, 肌力减退, 髋外展乏力,软组织失衡, 术后髋关节不能维持正常的肌力,肌力不平 衡是引起早期脱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9
假体脱位的相关因素
2、手术因素 手术入路、假体安放位置不 良、髋关节假体大小不合适、多余组织或 异物存留这些因素致脱位率的高低与手术 医生技术操作水平和经验显著相关。假体 位置的正确置入是决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的长期疗效和术后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PPT课件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433f02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c4.png)
智能化预防护理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望建立智能化预防护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数据, 自动评估脱位风险,并提供个性化预防护理措施。
远程护理服务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可实现远程护理服务,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及 时的预防护理指导。
生物力学研究与应用
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髋关节脱位的机制,为预防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生物 力学研究成果将更多应用于临床,指导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假体、制定手术计划等
。
手术入路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 入路,如后外侧入路、前外侧
入路等。
假体植入
将人工髋臼和股骨头植入体内 ,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
伤口缝合
逐层缝合伤口,并放置引流管 以排出关节内积血。
术后恢复和康复过程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物理疗法等 手段控制术后疼痛,提
少脱位的风险。
坐姿
02
教育患者在坐立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屈曲或内收髋关
节,防止脱位发生。
行走和活动
03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行走和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使
用髋关节,以减少脱位的风险。
加强自我观察和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观察症状
教育患者密切观察术后髋关节的症状,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报告
指导患者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以便得到 及时处理和干预。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接受术后随访检查,以确保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恢复。
06
医护人员培训和提高
增强对术后髋关节脱位的认识和警觉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可望建立智能化预防护理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患者数据, 自动评估脱位风险,并提供个性化预防护理措施。
远程护理服务
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未来可实现远程护理服务,使患者在家中也能得到专业、及 时的预防护理指导。
生物力学研究与应用
生物力学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髋关节脱位的机制,为预防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未来,生物 力学研究成果将更多应用于临床,指导术后髋关节脱位的预防护理工作。
THANKS
感谢观看
包括评估患者身体状况、选择 合适的假体、制定手术计划等
。
手术入路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 入路,如后外侧入路、前外侧
入路等。
假体植入
将人工髋臼和股骨头植入体内 ,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
伤口缝合
逐层缝合伤口,并放置引流管 以排出关节内积血。
术后恢复和康复过程
疼痛管理
通过药物、物理疗法等 手段控制术后疼痛,提
少脱位的风险。
坐姿
02
教育患者在坐立时保持正确的姿势,避免过度屈曲或内收髋关
节,防止脱位发生。
行走和活动
03
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行走和日常活动,避免剧烈运动或过度使
用髋关节,以减少脱位的风险。
加强自我观察和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观察症状
教育患者密切观察术后髋关节的症状,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 等,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报告
指导患者在发现任何异常情况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以便得到 及时处理和干预。
定期随访
建议患者定期接受术后随访检查,以确保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功能 恢复。
06
医护人员培训和提高
增强对术后髋关节脱位的认识和警觉性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PPT课件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9e888bd7c1cfad6195fa74e.png)
七、手术配合手术步骤
洗手配合
1、消毒铺单
1、协助铺单
2、后外侧切口,髂棘最高 2、20﹟刀片切开皮肤,电
点后方两指处为标记点, 刀止血七寸钳分离皮下,
此点指向股骨大粗隆顶 纱垫拭血,后颅窝拉钩
点中心方向连线,此线 暴露切口,甲状腺拉钩
上6-7cm切口,切开肌
肉及筋膜组织,暴露关 节囊。
协助,15mm骨膜剥离 器推开肌肉及脂肪。更 换长刀头,胸腔钳,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一、髋关节的解剖
髋关节前面观
髋关节后面观
二、髋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活 动受限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强直病变稳定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严 重变形
先天性髋脱位或髋臼发 育不良
某些股骨颈囊内骨折
三、麻醉方式
硬膜外阻滞 全麻
四、手术体位
正侧卧位
六、手术备物
8、股骨近端撬骨板置于股 骨颈外侧,髋臼拉钩协 助暴露,电刀胸腔钳清 理大粗隆开口处软组织, 大骨锤打击盒型骨刀, 凿入髓腔。
9、递大骨锤、髓腔锉锉髓 腔,递冲洗水。
手术配合
10、试样复位,股骨柄及头模型 安好后,使之复位,检查关 节活动度及患肢长度和股骨 偏距,在脱位取出模型。
11、股骨柄植入,冲洗并将假体 轻轻敲入髓腔,装入股骨头 假体,复位髋关节。
开关节囊。
手术配合
3、屈曲、内收、内旋髋关 节,使之呈后脱位。
4、截取股骨头。
5、暴露髋臼,清理髋臼周 围软组织。
3、髋臼拉钩暴露,电刀、 胸腔钳切除前后关节囊。
4、髋臼拉钩暴露,往复锯 截取股骨头,20mm骨 刀小骨锤沿截痕切除股 骨头,长可可钳或取头 器取出股骨头。
5、髋臼拉钩暴露,电刀、 胸腔钳切除周围软组织
洗手配合
1、消毒铺单
1、协助铺单
2、后外侧切口,髂棘最高 2、20﹟刀片切开皮肤,电
点后方两指处为标记点, 刀止血七寸钳分离皮下,
此点指向股骨大粗隆顶 纱垫拭血,后颅窝拉钩
点中心方向连线,此线 暴露切口,甲状腺拉钩
上6-7cm切口,切开肌
肉及筋膜组织,暴露关 节囊。
协助,15mm骨膜剥离 器推开肌肉及脂肪。更 换长刀头,胸腔钳,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配合
一、髋关节的解剖
髋关节前面观
髋关节后面观
二、髋关节置换的适应症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活 动受限
类风湿关节炎
关节强直病变稳定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严 重变形
先天性髋脱位或髋臼发 育不良
某些股骨颈囊内骨折
三、麻醉方式
硬膜外阻滞 全麻
四、手术体位
正侧卧位
六、手术备物
8、股骨近端撬骨板置于股 骨颈外侧,髋臼拉钩协 助暴露,电刀胸腔钳清 理大粗隆开口处软组织, 大骨锤打击盒型骨刀, 凿入髓腔。
9、递大骨锤、髓腔锉锉髓 腔,递冲洗水。
手术配合
10、试样复位,股骨柄及头模型 安好后,使之复位,检查关 节活动度及患肢长度和股骨 偏距,在脱位取出模型。
11、股骨柄植入,冲洗并将假体 轻轻敲入髓腔,装入股骨头 假体,复位髋关节。
开关节囊。
手术配合
3、屈曲、内收、内旋髋关 节,使之呈后脱位。
4、截取股骨头。
5、暴露髋臼,清理髋臼周 围软组织。
3、髋臼拉钩暴露,电刀、 胸腔钳切除前后关节囊。
4、髋臼拉钩暴露,往复锯 截取股骨头,20mm骨 刀小骨锤沿截痕切除股 骨头,长可可钳或取头 器取出股骨头。
5、髋臼拉钩暴露,电刀、 胸腔钳切除周围软组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目前认为,与THA 术后脱位相关的因素包括患者因素、手术 操作以及护理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年龄和性别
• 高龄患者由于外展肌力较差、软组织松弛和(或)合并神经系 统疾病,女性患者肌肉力量较男性患者弱,因此有研究认为, 高龄和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脱位。但也有研究认为男性患者活 动量和负荷较大,因而更容易发生脱位。因此,年龄和性别对 于术后并发脱位的影响有待进
股直肌
臀中肌
臀中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股外侧肌
臀中肌
大转子
梨状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关节囊的暴露方式二-大转子截骨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搬运不当人工髋关节脱位好发于THA 术后的早期,术后3 个月以后发生的晚发性脱位较少。这是因为,一方面,在手术结 束后的麻醉苏醒过程中,患者发生躁动时容易引起脱位;另一方 面,手术后回病房时,患者往往仍处于未清醒状态,下肢肌肉松弛, 加之搬运时未严格将患肢置于外展位,这些均为发生脱位的主 要原因。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 没有医务人员指导 • 2. 护士专科知识缺乏 • 3. 健康教育不到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 患者有老年痴呆 • 2. 患者记忆力差,不记得术后体 • 位要求 • 3 术后患者烦躁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 医务人员没有正确指导 • 2. 患者较心急,没有循序渐进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Ⅰ类:体位性脱位:其假体位置正确,软组织平衡,脱位是由 于患肢不恰当的活动引起。
• Ⅱ类:软组织失衡性脱位,包括高位臼杯、股骨颈截骨过多、 股骨颈过短等。
• Ⅲ类: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包括臼杯和股骨柄假体位置和方 向的放置错误。
• Ⅳ类:同时存在软组织失衡和假体位置不良性脱位。
手术概述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三 种 常见入 路
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入路很多,主要与患髋局部情况、能否同时作某些附加手术及术者习惯有关。
常用的入路有:
n后外侧入路
外侧入路
前侧(s-p)入路
入路详解
后外侧入路
臀中肌肌腱
髂筋束 外旋短肌 大转子 股外侧肌
股方肌 髂筋束
阔筋膜 股外侧肌 臀大肌
臀大肌 外旋肌表面脂肪
• 2、假体安放位置不当正常情况下,髋臼外展角度为45°~55°, 股骨假体前倾角度为5°~1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3、多余组织或异物存留术中安放髋臼假体后,未清除妨碍人工 关节活动的多余骨赘或增生的髋臼缘;同时,多余的骨水泥可起 到杠杆支点作用,造成关节脱位,同样会妨碍假体的复位。
髋关节解剖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1. 护士及护送人员缺乏相关知识 2. 过床人力不足 3. 患肢未固定于外展中立位 4. 过床时出现牵拉患肢现象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 没有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 2. 翻身时患肢内收内旋 • 3. 健康教育不到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 从患侧取放便盆 • 2. 放便盆前体位准备不当
切开关节囊
外旋短肌
髂筋束
臀大肌 外旋短肌
关节囊
股骨头和颈 股外侧肌 股方肌 髂筋束
臀大肌
入路详解
外侧入路
入路详解
阔筋膜张肌
外侧入路
臀中肌
臀小肌 关节囊
股外侧肌
大转子
臀中肌 关节囊
股骨颈
股外侧肌
关节囊
大转子
臀中肌 阔筋膜张肌
股外侧肌
髋臼
髂腰肌 股外侧肌
大转子
股骨头
大转子
入路详解
外侧入路
阔筋膜
阔筋膜张肌
• 2、体位控制不严不同的手术切口对患者术后体位及活动方式 的要求有所不同,如对于行髋关节后外侧切口者,要求3 周内保 持下肢外展中立位,不侧卧、不翻身,屈髋不> 60°。
• 3 外侧入路患者要求患肢外展中立,不能曲髋>70°,防止内 收外旋患肢。。
• 但由于患者及家属不知道保持体位的重要性而擅自改变了体位, 致使关节脱位。
• 2、身高体重
理论上身体高的人,偏心距更长、力臂大,髋关节更稳定、 脱位发生率低,而肥胖患者对髋关节负荷加大,因而容易发生 脱位,但这方面的报道较少。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3、原发疾病
一般认为,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脱位率较高,但这可能主要 与患者采用假体较小、术中软组织松解较多有关。也有学者认 为,股骨颈骨折患者年龄较大、关节周围软组织松弛,因而更 容易发生脱位。不过目前,原发疾病与脱位之间的直接关系并 没有形成共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脱位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后 常见的并发症,仅次于无菌性松动,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存在很 大差异,约为0.04%~11%。大多数脱位发生于术后3 个月 内,即多数为早期脱位。脱位给患者造成了巨大的痛苦和心理 负担,同时也给广大的骨科医生造成了极大的困扰,分析 THA 术后脱位的原因,并进行预防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做好心理护理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1、手术入路THA 手术分为侧前方入路、外侧入路和侧后方入 路,采用侧后方入路时,髋部外旋肌群已切断,很容易向后脱位; 而采用侧前方入路时,由于患者仰卧,可以触到两侧的髂前上棘, 可用髂前上棘作定位参照。因此,脱位的发生相对较少。但由 于采用侧后方入路有术野显露方便、出血少等优点,故仍有不 少医生喜欢采用。
髋关节解剖 手术概述
入路详解+缝线推荐
臀中肌肌腱
臀大肌
犁状肌 闭孔内肌和上下孖肌
后外侧入路
股外侧肌 股方肌
内旋
闭孔外肌
髂筋束
臀中肌 犁状肌
大转子 股方肌
上孖肌 闭孔内肌 下孖肌
坐骨神经 坐骨结节
显露短外旋肌群
离断位置
内旋 坐骨神经
入路详解
切断短外旋肌群
后外侧入路
臀大肌
臀中肌 关节囊
股外侧肌 股方肌
• 4、合并症
术前长时间卧床的患者,髋关节周围肌群萎缩、张力下降, 术后脱位率增加。术前有意识障碍、癫痫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 的患者术后脱位率也可能增加。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脱位
• 5、髋部手术史
• 髋部手术史也是引发早期脱位的危险因素,既往手术导致 外展肌力量减弱、关节周围大量瘢痕形成以及局部软组织张力 降低和不平衡、翻修术时需对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进行广泛松解, 这些均容易引起髋关节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