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标头针疗法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年WHO颁布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 化方案》,推荐各国医疗机构首选应用于各类脑 源性疾病。 《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包括由头穴 名的英文字母数字编号、穴名汉语拼音和汉字三 要素。 编号中的英文MS是“micro-system”和 “scalp-points”的缩写。 本方案确定了四区、十四条治疗线。
一、头针疗法的起源和发展
头针疗法源于古人针灸头部腧穴治疗疾病。历 代医籍记载非常丰富。
《素问· 骨空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 《灵枢· 五乱》:“气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取之天柱。” 《针灸甲乙经》:头痛,风眩目痛,脑空主之;风眩目 眩,颅上痛,后顶主之;风眩善呕,烦满,神庭主之。”
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头针疗法
头针疗法
头针(scalp acupuncture) 是在头皮特定部位针刺治病的 方法,又称头皮针。 是在传统针灸学基础上融 合现代解剖学、神经生理学、 生物全息论等产生的。具有简 便易行,疗效显著,安全等优 点。 不但对脑源性疾病有特效, 而且对内、外、妇、儿、五官 科等多种疾病有显著疗效。
2.现代解剖学和神经生理学
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3.生物全息理论
生物体具有一定形态和基本功能的结构单位,能反映 整个机体的信息,且与其周围的部分有相对明显的边界。 穴位分布的全息律 1973年,张颖清研究发现了第二掌骨侧穴位群排布规 律,恰像一个人体的成比例的“缩小”。 经过大量的观察和实验研究,分析自然界的多种生命 现象,他创造性地提出:人体任何一个节肢——任何一个 相对独立的部分都是这样的微体系统,任何一节肢的穴位 都遵循着第二掌骨侧相同的分布规律。将这一规律称为穴 位分布的全息律。 1997年,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受细胞全能性理论的 指导,成功了一个可被载入史册的实验,用体细胞克隆了 多莉羊。揭开了人类用体细胞克隆动物的序幕。从而也证 实了张颖清理论的先见性。 1957年,耳穴分布图谱”,从此耳针疗法 在德国推而广之,流传到世界各地。
1.焦氏头针以中医针灸学之经气横向联系的理论
为依据,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部的投影部位 来划分治疗区。焦氏头针共有十六个治疗区,即运 动区、感觉区、舞蹈震颤控制区、血管舒缩区、晕 听区、言语二区、言语三区、运用区、足运感区、 视区、平衡区、胃区、肝胆区、胸腔区、生殖区、 肠区。在针刺手法上,采用进针快,捻转快、起针 快的“三快针刺术。”
头部伏象示意图
3.汤氏头针根据脏腑学说和针灸理论,设计 了意象头针模式,汤氏将人体头部表面的额颞, 发际的头皮区,以顶耳线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部 分。前半部分穴区如一仰卧人体,后半部分穴区 如一俯卧人体;该前后二人的四肢均向左右两侧 下垂。采用多针、短针,主张浅刺加提插、久留 针。
汤氏头针示意图
4.朱氏颅针认为头顶部是人体的一个缩影, 是以矢状缝为中心,但与方氏头针的“伏像”相 反,其人体缩影是头朝后,尾骨朝前,面部朝上, 而其四肢的分布位置也正相反。从前到后分为三 等分,前1/3为下焦,中1/3为中焦,后1/3为上焦, 因与经络相联系,所以针其相应部位可治疗全身 疾病。 5.林学俭头针 6.刘柄权八卦头针 7.日本山元氏新头针疗法
焦氏头针示意图
2.方氏头针认为人体头顶有一个俯伏的头前 尾后的人体缩影,将头部分为7个穴区和21个穴 位。7个穴区分别为伏象(总运动中枢、1区), 伏脏(总感觉中枢2区),倒象(运动中枢2区), 倒脏(感觉中枢2区)。21个穴位投影区为思维 说话、书写、记忆、信号、运平、听觉、嗅味、 视觉、平衡、呼循等。针刺手法以线刺(直刺或 斜刺)加捻转为主。

二、头针疗法的理论依据: 1.传统脏腑经络理论
古代文献记载头部腧穴治疗疾病的内容非常丰富。 头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及其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头 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头为诸阳之会,脑为髓海, 元神之府,是脏腑经络功能活动的主宰,是调节全身气血 的重要部位。 (1)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 (2)手少阴、足厥阴直接循行头面 (3)阴经的经别上达于头面。
为了规范头针针刺部位,适应国际间头针疗法 的学术交流的需要,进一步普及和推广头针疗法, 1983年在中国针灸学会的主持下,经过充分论证, 集诸家之长,按照分区定经,经上选穴,结合古代 穴位透刺法的原则,首次共同拟定了《头皮针穴名 国际标准化方案》。 1984年6月在日本东京举行了WHO西太区针灸穴 名标准化会议,通过了该方案。 1989年11月WHO主持召开的国际标准针灸穴 名学组会议上正式通过。
目前头针疗法在美、欧、日本、东南亚等几十个国 家和地区被广泛的应用于临床治疗,有众多医疗工作者和 针灸爱好者学习和应用头针疗法。

国内近年来,头针疗法已被应用到内、外、 妇儿、骨伤、神经内科、眼科、皮肤科等100多 种疾病治疗中,并被用于外科手术麻醉中。 受国标委的委托,中国针灸学会于2006年主 持修定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 头针》等11项国 家标准,2008年7月完成并且正式颁布。 制定和推广中国国家标准,有利于进一步提 高中国在世界针灸界的权威地位,保持中国传统 针灸特色,规范海外针灸医疗的发展,推动中医 药事业现代化、国际化进程。
古代医家在经络理论上认识到头部的重要性, 但在临床选取头部腧穴治病时,主要以头穴治疗神 志病及头面五官疾病,未达到用头部腧穴治疗全身 各部疾病即临床各科疾病的程度。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始,针灸工作者受到耳针疗 法的启发,开始留意观察头部与全身各部分的对应 关系。 五十年代末陕西的方云鹏,六十年代初上海的汤 颂延等已经开始用头针治病,并逐步完善; 1971年山西焦顺发(焦氏)以头针治瘫,取得 突破性疗效,1973年第一部中西医结合的头针疗法 专著问世,引起全世界关注· · · · · · 。 1976年方云鹏(方氏)头针疗法; 1979年朱龙玉(朱氏)头针问世。 他们都提出了各自的学术见解,形成了不同的头 针穴名体系,产生了不同风格的流派。 在头针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大流派的理论依 据和实践经验不同,以致针刺部位有穴、线、区、 带等分歧;手法有快速捻转法、提插捣动法,以及 进退疾徐等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