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卦传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卦传
《上半部分》:单列说传,对《易经》设卦的法理简明介绍。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参天两地而倚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和顺于道德而理于义,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白话】
从前圣人创作《易经》,暗中得到神明的帮助而发明蓍草占筮,参合天三地二而建立奇偶数象阴阳的模拟演算方式,观察阴阳的变动而设立卦,发动刚柔变动而产生爻,和谐忠顺于道德而治理天下之所宜,穷究事理尽明性德乃至于知天命。
【禅解】
夫因蓍有数。因数立卦。因卦有爻。此人所共知也。借此以和顺道德。穷理尽性。此人所未必知也。且蓍之生也。实由圣人幽赞于神明而生之。数之倚也。实参两于天地。卦之立也。实观变于阴阳。爻之生也。实发挥于刚柔。此尤人所不知也。惟其蓍从圣人幽赞生。乃至爻从发挥刚柔生。故即此可以和顺道德。使进修之义条理有章。既得进修之义。则理可穷。性可尽。而天命自我立矣。作易之旨顾不深与。
【白话】
取蓍草有数法,因数法而设立卦,因卦而有爻,这是人们所共知的。借这来和顺道德,穷究事物的法则,尽明事物的性德,这不是人们所必然知道的。而且蓍草的创建,实由圣人受神明暗中帮助而发明的。象数的模拟演算方法的建立,实在是参合于天地的。设立卦,实则是观察事物的阴阳变化。爻的产生,实则是发动刚柔变动而得,这尤其是人们所不知道的。只有蓍草占筮是圣人受神明帮助而产生的,乃至于发动刚柔变动而产生爻。所以可以和谐忠顺道德,使进德修业有条理可循。既得进德修业,则穷究事理尽明性德,那么天命就从自我的性修来得到确定。创作《易经》的意旨说起来也不是深奥的。
【第二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天地定位。
【白话】
从前圣人创作《易经》,是为了顺应万物本性及命运的规律,所以确立天的法则称之为阴与阳,确立地的法则称之为刚与柔,立人的法则为称仁与义,兼合天地人三才而两卦重叠,所以《易经》以六画而组成一卦。分阴与阳,刚柔交相使用,所以《易经》六个爻位而蔚成章法。
【禅解】
吾人自无始以来。迷性命而顺生死。所以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乃至万有之不同。今圣人作易。将以逆生死流。而顺性命之理。是以即彼自心妄现之天。立其道曰阴与阳。可见天不偏于阳。还具易之全理。所谓随缘不变也。即彼自心妄现之地。立其道曰柔与刚。可见地不偏于柔。亦具易之全理。亦随缘不变也。即彼自心妄计之人。立其道曰仁与义。仁则同地。义则同天。可见人非天地所生。亦具易之全理。而随缘常不变也。天具地人之两。地具天人之两。人具天地之两。故易书中以六画成卦而表示之。于阴阳中又分阴阳。于柔刚中互用柔刚。故易书
中以六位成章而昭显之也。
【白话】
吾人自无始以来,迷误性命而随顺生死,所以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乃至万有各各不同。而今圣人创作《易经》,将逆生死暴流,而和顺本性及天命的自然规律。所以即是对自心妄现的乾天,立一个天道称为阴与阳,可以观察到乾天并不偏于阳,依然是具备《易经》的全理,就是所谓的随缘用而法性不变;即是对自心妄现的坤地,立一个道称为柔与刚,可以观察到坤地也不偏于柔,而具备《易经》的全理,这也是所谓的随缘用而法性不变;即是对那自心妄计的人,立一个道为仁与义,仁是同于地,义则同于天,可见人不是天地所生的,也具备《易经》的全理,随缘用而常法不变也。天具地人的两性,地具天人的两性,人具天地的两性,所以,易经中以六画成卦而表示三才两之。在阴阳中又分阴阳,在柔刚中互用柔刚,所以,《易经》中以六位,蔚然成章而昭然彰显。
第三章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白话】
天与地设定上下位置,山和湖水互相交通气流;雷电和风相互激荡;水火不相厌弃,八卦相互交错。要推数过去的事情,是顺着推算。要察知未来的事情,是逆着推求。所以《易经》顺推过去逆知未来。
【禅解】
何谓六位成章。谓天地以定其位。则凡阳皆属天。凡阴皆属地矣。然山泽未始不通气。雷风未始不相薄。水火相反。而又未始相射也。是以八卦相错。而世间文章成矣。即此八卦相错之文章。若从其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从四生八之往事者。则是顺生死流。若知其八止是四。四止是二。二止是一。一本无一之来事者。则是逆生死流。逆生死流。则是顺性命理。是故作易之本意。其妙在逆数也。谓起震至乾。乾惟一阳。即表反本还源之象耳。
【白话】
《易经》六个爻位而蔚成章法是什么?是说天地的地位确定了,那么凡是阳的都是天,凡是阴的就属于地。然而山泽没有通气的,雷风没有不相激荡的,水火不相厌弃的,所以八卦相反,而世间的文采就形成了。就是这八卦相错的文章,如果从一生二,从二生四,从四生八的往事来看,就是是顺生死流。如果察知八止而四,四止而二,二止而一,一本来就无一所来(注:无所来亦无所去,能知诸法实义),那么就是逆生死流。逆生死流,就是和顺万物的本性及天命的自然规律。所以,创作《易经》的本意,它的妙理在逆数。所谓的起震至乾(注:此乃乾兑离震顺体的逆数,即起震至乾),乾惟一阳,就表现为反本还源的象(注:实则该反本原法,即一而三,三而一之理。所以,顺者逆之,逆者顺之,能生生不息)。
【第四章】
雷以动之。风以散之。雨以润之。日以晅之。艮以止之。兑以说之。乾以君之。坤以藏之。
【白话】
雷(震象)为鼓动万物(的气),风(巽象)为散播万物(的气);雨(坎象)为润泽万物(的气);日火(离象)为干燥万物(的气);艮卦(象山)为栖止万物(的气);兑卦(象泽)为愉悦万物(的气);乾卦(象天)为主宰万物(的气);
坤卦(象地)为包藏万物(的气)。
【禅解】
先以定动犹如雷。后以慧拔犹如风。法性之水如雨。智慧之照如日。妙三昧为艮止。妙总持为兑悦。果上智德为乾君。果上断德为坤藏。
【白话】
先用定禅而动如雷行,后用慧智急拔如风,法性的德水如雨(润泽众生)。智慧的照明如日(朗照乾坤),妙三昧为艮止(禅定栖止),妙总持为兑悦(欣喜法音),果上智德为乾君(心之主宰,照了一切诸法),果上断德为坤藏(寂灭一切烦恼)。
【第五章】
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齐也者。言万物之洁齐也。离也者。明也。万物皆相见。南方之卦也。圣人南面而听天下。飨明而治。盖取诸此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故曰致役乎坤。兑。正秋也。万物之所说也。故曰说言乎兑。战乎乾。乾。西北之卦也。言阴阳相薄也。坎者。水也。正北方之卦也。劳卦也。万物之所归也。故曰劳乎坎。艮。东北之卦也。万物之所成终而所成始也。故曰成言乎艮。
帝者。吾人一念之天君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故出乎震。既发出生死心。须入法门以齐其三业。三业既齐。须以智慧之明见一切法。既有智慧。须加躬行。智行两备。则得法喜乐。又可说法度人。说法则降魔为战。战胜。则赏赐田宅。乃至解髻珠以劳之。既得授记。则成道而登涅槃山矣。
万物皆出乎震。况为圣为贤。成佛作祖。独不出乎震邪。万物皆齐乎巽。而三业可弗齐邪。万物皆相见乎离。而智慧可弗明邪。万物皆养于坤。而躬行可弗履践实地邪。万物皆说乎兑。而可无法喜以自娱。可无法音以令他喜悦邪。阴阳相薄。即表魔佛攸分。万物所归。正是劳赏有功之意。自既成终。则能成物之始。自觉觉他之谓也。约观心者。一念发心为帝。一切诸心心所随之。乃至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无不随现前一念之心而出入也。
【白话】
帝,是吾人一念心的主宰,不愤不启(心理想弄明白而不明白),不悱不发(经过思考相说而说不出来),所以一念心从震位生出。既人发心要出离生死,须要入法门使身口意三业一致洁净。三业既已经一致洁净,须用智慧来明白知了一切法。既有智慧,须加修行,智慧和修行两者都已经完备了,就可以得到法喜的快乐。又可以说法度化人,说法就是降魔乃觉心与烦恼诸魔相战,战胜了,就赏赐田宅的福报,乃至解下髻珠来慰劳。既然得到授记,就成道而能登上涅槃山矣。
万物出生于震的一念初位,何况是圣人是贤人?成佛位作祖师,难道就不是从震的一念初位吗?万物生长都受整洁一致,身口意三业难道就可以不整洁一致吗?万物因为光明而纷然显现,智慧难道就可以不彰明吗?万物都得到坤的养育,要努力修行,难道可以不脚踏实地去做吗?万物都得到喜悦,可以没有法喜来自我娱乐,可以没有法音来让我喜悦的吗?阴阳相薄,就是说魔佛分显而相互交战。万物都得到了归藏休息,正是犒赏有功的意思。自心既已经完成寂静的乐果,就能使万物得到新民的开始,这就是所谓的自觉觉他。约观心者,一念发心为心主,一切诸心、心所就跟着一念心主,乃至于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没有不是随现前一念的心而出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