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五节 溶蚀溶解作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化学上,硅(铝)氧四面体之间以桥键氧相联,四面体与钾、 钠、钙等阳离子之间以非桥键氧相接。长石在流体中的溶解 反应,主要发生在桥键氧和非桥键氧上。
这些反应包括:
不一致溶解
4KAlSi3O8+2CO2+4H2——Al4(Si4O10)(OH)8+8SiO2+K2CO3
钾长石
高岭石
4NaAlSi3O8+2 CO2 +4 H2 ——Al4(Si4O10)(OH)8+8SiO2+Na2CO3
生物碎屑内重结晶方解石被溶, W10-3井,3960.0m, 铸体薄片,10X10
鲕粒的环状溶解,G40井,4195.34m, 铸体薄片,10X10
鲕粒内部及边缘被溶, W10-1井,3199.08m, 正交偏光,10X10
方解石胶结物被溶,G20-4井,3727.73m, (铸体薄片,10X10)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1900百度文库
2000
2100
2200
2300
2400
苏德尔特地区
2500
0 500
20
40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呼和诺仁地区
2500
深度(m)
孔隙度(%) 0 10 20 30 40 500 700 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2100 2300
方解石胶结物中的溶蚀孔,塔15井,1705.41m,泉三段,砂岩 (铸体薄片,正交偏光10×10)
碳酸盐岩的溶蚀成岩过程(杨俊杰等,1995)
实验目的
实验样品
温度压力
介质
实验结果
碳酸盐岩可溶性室内实验(韩庆之等,1998)
实验装置
1、封闭容器中 2、p(CO2)为50663.0Pa的静水条件下 3、向杯内加入250ml蒸馏水,然后把岩样(长方体形状)立放于杯内, 置入封闭容器中,抽真空至0.5个大气压(50662.5Pa),注入CO2气体, 使容器内气压恢复至101325.0Pa,即可开始试验。
钠长石
高岭石
溶解条件:酸性流体、流体流动通畅
溶解物质去向:K+ 随流体流走
SiO2形成 次生加大或自生石英晶体 不一致溶解固体的产物:高岭石
常温常压下,三种长石溶解度随pH值变化的趋势是一致 的。中性和弱碱性条件下,3种长石的溶解度最小,强酸性 和强碱性条件下,随酸度和碱度的增加,溶解度增加。
3种长石中,钙长石的溶解度变化幅度最大,钾长石的 最小。
在地质条件下,长石会向高岭石转化,为什么?
高岭石溶解度随pH值的变化趋势与长石的溶解度 随pH值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但在任何pH值的情况下, 长石的溶解度都大于高岭石的溶解度。因此,从热力学的角 度来看,常温常压下长石有向高岭石转化的趋势。
富含碱性长石的砂岩储层,在较为酸性或较为碱性的介质 中,均易发育次生孔隙;而富含斜长石(近钙长石端员)的砂岩 储层,在偏碱性的介质中,才易发育次生孔隙。
黑云母内溶蚀粒内孔,塔15井,1705.41m,泉三段,砂岩 (铸体薄片,单偏光10×10)
石英次生加大边粘土线溶蚀粒内孔,古95井,2345.53m,泉四段,砂岩 (铸体薄片,单偏光10×10)
四、研究意义
1、非建设性成岩作用机制 2、寻找次生孔隙发育带——油气储集空间
0 1200
20
40
2500 霍多莫尔地区
纵向上,埋深<1500m, 镜质体反射率一般在0.3-0.5,属 早成岩B期。
埋深>1500m, 镜质体反射率一般在超过0.5,属 晚成岩A期。
试验时间
达96d—32d 前8~10d溶蚀进行很快 30d后溶蚀速度明显下降
试验结果
方解石的初始溶蚀速度是白云石的1~7倍
R值的大小顺序是:云质灰岩>灰岩>灰质云岩>白云岩。 这一结果显示,溶蚀的初始阶段云质灰岩的溶蚀率最大, 而白云岩的最小
5、粘土矿物被溶解
高岭石晶体,边部已被溶解成港湾状, W15-2井,3323.56m,扫描电镜,X6000
3、硅质颗粒和填隙物的溶解
(1)硅质颗粒 硅藻 放射虫 硅质海绵 其他分泌硅质的、非晶质硅质骨骼
(2)硅质填隙物
石英内部及边缘被溶, G40井,4195.34m, 扫描电镜,X1500
pH:碱性
石英边部被溶蚀成港湾状,W15-2井,3320.73m, (扫描电镜,X1200)
4、碳酸盐颗粒与填隙物的溶解 生物碎屑 粒屑 鲕粒 团粒 团块 碳酸盐岩屑
此外,在重结晶作用,交代作用和蚀变作用过程中,也往往伴随 着不一致溶解作用。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无论一致溶解作用,还是不一致溶解作用都将 产生新的孔隙,即次生孔隙。
二、识别标志 1、部分溶解
孔隙
2、过量孔隙
3、溶蚀残骸
4、铸模孔隙
5、贴粒孔隙
6、残余胶结物
7、伸长型孔隙
8、不均匀充填
9、超大型孔隙
乙酸对长石砂岩的溶蚀实验(杨俊杰等,1995)
实验目的:了解有机酸对次生孔隙形成的贡献 实验条件:
实验材料:
实验结果1:物性显著改变
实验结果2:绿泥石、长石、方解石发生溶蚀
实验结果3:
2、岩屑的溶蚀 各种岩屑都有可能被溶解
火山岩屑内部被溶,G40井,4107.83m, 铸体薄片,10X10 火山岩屑被溶解可提供镁和铁离子
三、溶解机理 1、长石的溶蚀、溶解
自生钠长石,表面出现溶蚀孔,W20-4井,3726.52m (扫描电镜,X2500)
长石3个端员钾长石、钠长石、钙长石的化学结构式分别 是:KAlSi3O8、NaAlSi3O8和CaAl2Si2O8。
它们是具有架状结构的铝硅酸盐,其中的硅(铝)氧四面体通 过共角顶在三度空间连接成骨架,骨架中的大空隙为钾、钠、钙 等阳离所占据。
第二章 成岩作用方式
第五节 溶蚀溶解作用 一、概述 二、识别标志 三、形成机理 四、研究意义
一、概述
溶解作用分为两种类型: 一致溶解作用和非一致溶解作用。
一致溶解作用指的是,在溶解过程中,固相部分均匀溶解, 而未溶部分总是保持着新鲜面。例如纯的Nacl 、SiO2 和CaCO3的溶解
不一致溶解作用是一种选择性溶解作用。在溶解作用过程中,由于 仅矿物晶体的某些部分被淋滤到溶液中,因而剩余部分的成分通常与 其原始固相成分不一致。例如高镁方解石的溶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